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小城子遺址

小城子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04 14:13:41

A. 完達山的山峰支脈

連珠山,位於黑龍江省密山市中部,屬完達山脈向南伸展的山前巒峰,海拔441米。周圍山勢蜿蜒,山體渾圓,綿延50餘公里。山體主要由花崗岩、石灰岩構成。
老黑背,山名。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密山市富源鄉北與寶清縣交界處,為完達山脈主要山峰之一,海拔683.7米,是密山市的最高點。山勢東西走向,北坡較陡,南坡較緩,山頂趨平坦。
老龍背,山名。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虎林縣永紅鄉北與寶清縣交界處,屬完達山山脈,海拔577.4米。山勢徐緩,植被多柞林,溝坡處多草地和疏林。此山原來植被豐茂,野生動物和山產品亦多,經多年開發,資源銳減。

神頂山(神頂峰),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虎林縣東方紅鎮北與寶清縣交界處,為完達山山脈主峰,海拔831米。山勢坡陡頂緩,頂端有一片高地草原。東面有皮克山,海拔823.9米;西面有臭松頂子、將軍嶺等。

海音山,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虎林縣與寶清縣交界處,屬完達山山脈。山勢少陡,構形奇特,群峰環拱,溝深壑邃,植被為椴松柞和椴楊松型森林。常有急風回轉馳聘,不論冬夏,松濤陣陣,其聲寬宏,崗鳴谷應,音如海濤,因而得名。
皮克山,位於黑龍江省東部饒河縣五林洞西16公里,屬完達山主峰神頂山北側之山峰,海拔823.9米,為饒河、寶清、虎林3縣交界處,饒河縣內第一高峰。
十二烈士山,位於黑龍江省寶清縣西部,距縣城60公里。孤山聳立,山勢險峻,多灌木。海拔500多米,相對高度100米。

七星砬子,又名「七星峰」、「七女峰」。位於黑龍江省東部樺南、集賢、雙鴨山3縣(市)交界處,由7個突幾的陡峭山峰組成,故名。屬完達山山脈。山勢呈渾圓、半渾圓形。峰嶺迭宕,怪石嶙峋,山上有山,險要奇峻。七星峰、七女峰、利劍峰三峰與金魚峰、佛手峰、駱駝峰、虎頭峰4峰相對峙,巍峨聳立。七星峰最高,海拔852.7米。山體主要由花崗岩構成。砬腳至頂,鑄有鐵索,專供攀附登極。
橫岱山,舊作「橫黛山」。位於黑龍江省東部樺南縣西北境土龍山鎮與慶發鄉交界處,是一座平地隆起的孤山,海拔293米,面積1.4平方公里。山頂呈平面,從東、西、南、北任何一個方向遠眺,山體都是橫向狀,故名。山頂岩石聳立,多洞穴,山間生長有楊、樺、柞樹和灌木叢等。

撫遠西山,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撫遠縣城西,故名。屬完達山余脈,北瀕黑龍江。呈南北走向,面積約1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66.5米。山體主要由花崗岩構成,山勢陡峭。山上植被主要是人工松林和自然生長的柞、樺林。
城子山,又名「白山」。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撫遠縣通江鄉境內,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流的三角地帶,東南與黑瞎子島隔水相望,北為滔滔江水縈繞。屬完達山余脈。山勢陡峭。西南——東北走向,面積約15平方公里,海拔200米,有茂密的柞樹林。
長蟲山,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的撫遠縣濃江鄉境內,屬完達山余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15米。山上盛長柞樹,山下是濃江河出口處。西坡有新石器時期人類生活遺址,為新開流文化類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烏爾古力山,俗稱「卧虎力山」、「五頂山」。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富錦市富錦鎮東南11公里處,屬完達山余脈,平地拔起,山巒起伏,形似金魚。海拔538.7米,西北——東南走向,面積120平方公里。山體由海西花崗岩和上古生代淺變質岩系組成。山上森林茂密,山坡布滿柞、樺、椴、山楊樹等天然林,有鳥獸棲息。
街津山,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同江市區東北49公里處,北瀕黑龍江。昔有名叫蓋津的赫哲人居此,得名「蓋津山」,後轉音成今名。屬完達山余脈。呈東北——西南走向,面積約95平方公里。山體主要由花崗岩構成,海拔491米。

額圖山,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同江市東境,北瀕黑龍江,屬完達山余脈。相傳昔有叫「額圖」的「薩滿」居此,故名。東北——西南走向,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2.6公里,面積80多平方公里。山勢雄渾,主峰海拔626.8米,是同江市境內最高點。山體主要由花崗岩組成。
勤得利山,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同江市東境勤得利農場場區內,屬完達山余脈。山勢較緩,東北——西南走向,面積8平方公里,海拔185.6米。

黃玉清山,原名冷寒宮山,海拔837.7米,為完達山脈第三高峰,位於寶清縣西部瓮圈(統稱大葉子溝)。
七峰,當地人俗稱七里噶山,齊勒嘎山,位於北興農場場部東南部七峰林場,屬完達山系,最高峰為大喇子峰,海拔774米,是北興農場制高點。山區為寒溫帶針闊混交林,開發利用程度低,屬難得一見的原始森林。七峰時常雲霧繚繞,風景秀美,站在山下仰望,令人心曠神怡。山區盛產野生榛蘑和猴頭菇,偶見及其珍貴的野生人參、松茸和靈芝,是大自然賞賜給人類的瑰寶。七峰是北大荒的梅花鹿之鄉。山區清泉密布,河流縱橫,水草肥美,令人流連忘返。
那丹哈達拉嶺支脈,自密山而東北,跨寶清東部,由虎林以北迤邐北上貫穿饒河全境,再北跨撓力河,山勢低緩,至同江撫遠黑、烏兩江匯流處始止。
阿爾哈山,由雞西一帶之察庫蘭嶺而東北至密山與七台河及勃利交界處之大山。
寶清縣境內的山脈均屬完達山脈。完達山脈入境後分為兩支:一支走向轉北西方向的稱為西北崗,地面標高為300~600米;另一支走向繼續為北東~南西向的稱之為那丹哈達嶺。主脈又分出大小余脈分布境內,東西綿延160餘公里,南北130餘公里。山巒層迭,峰嶺錯落,總數難以勝數。其中絕大多數是無名的,而有名之山不過百分之四、五而已。僅將有名之山峰、嶺頂、丘崗等按海拔高度列述如下:
高山(860~600米) 老禿頂子位於六道林場西北6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49′30″,北緯46°08′,山高854.3公尺,為寶清第一高峰,因山頂無樹成禿,故名老禿頂子。
神頂山位於寶清東興鄉東方紅林場環山車站東9公里,山峰坐標:東經l33°25′,北緯46°32′10″,山高831公尺,為寶清縣第二高峰。
皮克山 位於東方紅環山車站東14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3°27′30″,北緯46°33′20″,山高823.9公尺,為寶清縣第三高山。
鍋盔山位於七星泡鄉三合村南10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37′,北緯46°21′。山高801.3公尺,因山頂從四方環視皆似鍋底扣置故名謂鍋盔山。此山東南麓為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聯第六軍游擊根據地的密營區。是寶清第四高山。
稠公頂子位於東興鄉東方紅林業局環山車站東5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3°21′30″,北緯46°33′20″,山高796.1米,因山上松樹稠密,得名稠松頂子,俗稱臭松頂子。是寶清第五高山。
蘭棒山 又稱葛蘭棒子山,位於寶清富山鄉嵐峰煤礦西8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41′30″,北緯46°07′30″,山高694.2公尺,是縣境第六高山。其北麓三岔河地區是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總部及密營區所在地。
蘭花頂子位於小城子鄉境六道林場東北8公里處,山峰坐標:東經131°58′40″,北緯46°08′,山高679.9公尺,為寶清縣第七高山。
躍進山 位於東興鄉境蛤蟆通河水庫東20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59′,北緯46°20′30″,山高650.1公尺,1958年大躍進時寶清縣在此采鐵礦石,搞煉鋼鐵群眾運動,故命名躍進山,是寶清第八高山。
三道蘭棒山位於寶石河林場西北38公里,大板石河上游右岸,山峰坐標:東經131°42′,北緯46°16′,山高636.8米,屬蘭棒山第三個山頭,故名三道蘭捧山。《吉林通志》稱葛蘭棒子山。為縣內第九高山。
東大尖山子位於東興鄉境八五二農場部東1 6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3°00′,北緯46°17′,山高627.4公尺,為縣內第十高山。因山形圓錐故名尖山子。因其位於寶清縣境東部,便於同青龍林場附近的大尖山子區別,故習慣上稱為「東大尖山子」。
蛤蟆頂子位於東興鄉境八五二農場部東16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57′30″,北緯46°12′40″,山高614.9公尺,為縣內第十一高山。
西大尖山子位於小城子鄉青龍林場西南2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51′30″,北緯46°18′10″,山高603.0公尺,為寶清縣第十二高山。
中高山(600~400米) 寶石山 位於小城子鄉境寶石林場西北9公里,大板石河右岸。山峰坐標:東經131°48′,北緯46°12′30″,山高588.9公尺,山屬寶石河上游地區,故名寶石山。
大珠山位於龍頭鄉珠山林場西北3.5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52′,北緯45°50′,山高580.7公尺。
老崗 位於龍頭鄉大主橋東南17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11′20″,北緯45°50′30″,山高580.3公尺。屬於龍頭鄉界山。
老龍背位於朝陽鄉境頭道林場東南12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19′,北緯46°01′30″,山高577.4公尺。
碾盤山位於涼水泉子鄉境內,梨樹林場西北12公里,大梨樹溝子上游右岸,山峰坐標:東經131°53′,北緯46°22′,山高553.3米。偽滿康德5年(1938年)春抗聯五軍痛擊日偽興安軍的花砬戰斗即發生在此。
黃大頂子山位於朝陽鄉境頭道林場西南18公里,大色金別拉河上游右岸,山峰坐標:東經132°13′30″,北緯46°01′,山高522.9公尺。
海音山位於東興鄉東勝村東南18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3°12′30″,北緯46°29′30″,山高514.9公尺。
三元壩位於東興鄉境內,八五三農場場部東南12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3°05′,北緯46°27′,山高514.6公尺。
棺材山位於寶山林場東12公里,大主河右岸,山峰坐標:東經132°11′40″,北緯45°58′,山高505.3公尺,山形遠看似棺材故名。
牛心頂子位於富山鄉東北,六道林場東南6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57′,北緯46°04′,山高482.1公尺。山峰形如倒置牛心,故名牛心頂子。
太平山位於夾信子鄉境內太平鹿場東3.5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07′,北緯46°12′,山高458.4公尺,屬夾信子鄉內最高山,所以當地人稱高山。因靠近太平鹿場命名為太平山。
腳王頂子位於六道林場西南5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51′,北緯46°04′30″,山高455.7公尺。相傳此山裡住一家王姓媳婦腳大,能說善交際,人稱大腳王,此山後來就稱腳王頂子。
低山(400米以下者) 楊木崗 位於七星泡鄉屬境西南部,楊木崗林場西南2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30′,北緯46°20′30″,崗至高點海拔394.5公尺。因過去盛產好楊木故名。
關門咀子山位於朝陽鄉境頭道林場東南6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17′,北緯46°04′,山高387.5公尺。因遠看山峰封鎖溝口故名。
老虎林山位於朝陽鄉境東方紅林場西南5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20′30″,北緯46°06′20″,山高345.9公尺。
老道溝山位於涼水泉子村西南4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51′20″,北緯46°29′20″,山高335公尺,山峰圓形,峰頂有古城堡遺址。因山下溝谷里民國時期有廟宇,住有老道,稱老道溝,此山故名老道溝山。
迎面山位於龍頭鄉境六道林場北8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59′,北緯46°04′20″,山高325公尺。因此山地處溝口,故名。
青龍山位於小城子鄉青龍山村西北1公里,寶石河左岸,山峰坐標:東經131°59′,北緯46°12′,山高311.7公尺。傳說過去山中多青蛇,故名青龍山。
老虎山位於龍頭鄉小毛營南2.5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58′40″,北緯45°57′30″,山高267.3公尺。相傳此山中有東北虎,故名。
石板山位於十八里鄉郝家村西南2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03′,北緯46°24′,山高236公尺,因山為石板石構成,故名。 烽火台山 位於夾信子鄉頭道河子村西1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12′,北緯46°15′30″,山高246.1公尺。相傳古時山上有烽火台,故名。
聚寶山 位於涼水鄉聚寶山村西南2.5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58′,北緯46°30′20″,山高222.4公尺。因此山形遠看似元寶,故名聚寶山。又因山頂有古城堡遺址,當地人也稱古城山。南青龍山位於小城子鄉小城子村西南4公里,寶勃路旁,山峰坐標:東經132°00′30″,北緯46°11′,山高222.3公尺,地處青龍山南,故名。
迎門山 位於東方紅林場老場部附近,山峰坐標:東經132°24′20″,北緯46°08′,山高214公尺,亦稱煤山。
狼洞溝東山位於龍頭鄉境頭道林場西南7公里,大色金別拉河左岸,山峰坐標:東經132°13′,北緯46°06′,山高189.8公尺,此山位於狼洞溝東,故名。
元寶山 位於寶清鎮西北2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09′,北緯46°19′40″,山高186.1公尺,山形如倒置元寶,故名。
大腦袋山位於朝陽鄉境燈塔村後,大色金別拉河左岸,東經132°15′,北緯46°12′。山高171.3公尺,山形遠看似鵝頭,故名大腦袋山。
蘭鳳山位於七星泡鄉新民村東1.5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49′,北緯46°32′30″,山高171.3公尺。山頂之東西兩側各伸出一條大崗,形視展翅之鳳凰,故名鸞風山,後習慣寫作蘭鳳山。
大孤山位於十八里鄉高家村北2公里處,山峰坐標:東經132°07′,北緯46°28′40″,地當寶清至富錦公路東側,山高155.9公尺,系平地而起的孤山,故稱大孤山。
石頭山位於七星泡鄉境平安堡村東北1.5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49′30″,北緯46°35′,山高142.7公尺,從30年代起即開辟為採石場,當地人稱為石頭山。
十二烈士山位於小城子鄉境青龍林場場部正西1公里處,系小百石河谷平原上隆起的一座孤山,海拔280米,山峰坐標:東經131°52′30″,北緯46°19′,1938年3月18日,抗聯五軍三師八團一連於此痛擊300多名日偽軍,連長李海峰、指導員班路遺以下12名同志壯烈犧牲。為追悼烈士,五軍三師黨委命名此小孤山為十二烈士山。
馬鞍山位於寶清鎮東2.5公里,地處寶石河與撓力河匯合口北1公里,寶饒公路右側,據撓力河大橋西岸,為寶清鎮東部之門戶。山峰坐標:東經132°14′,北緯46°20′,山高129.6公尺,形似馬鞍,故名。1980年開始辟為寶清鎮第一座公園,寶清解放紀念塔建於山頂。
萬金山位於寶清鎮東5公里,屬萬金山鄉境,撓力河右岸,山峰坐標:東經132°15′20″,北緯46°22′30″,山高120.1公尺,相傳開荒占草時發現此地曾有採金遺址,故名萬金山。
炮台山 位於七星泡鄉境平安堡村東北2.5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50′,北緯46°35′30″,山高119.7公尺。圍山頂四周有一古城垣遺址,有四門,城中偏西南山頂峰有一高城堡,形似炮台,故人稱炮台山。炮台山古城北側有七星河由西向東流去,河北岸也有一古城遺址,因與河南炮台山古城相對,故歷史上稱做對面城。炮台山對面城古城遺址是黑龍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道山子位於十八里鄉高家村西北9公里處,山峰坐標:東經132°02′,北緯46°31′,山高109.1公尺。此山是從七星河去寶清途中第三道山故名。
西孤山 位於尖山子鄉境索東村東6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36′,北緯46°22′,山高108.8公尺。此山與他山脫離故名孤山,因東南11公里尚有一座孤山,故稱西孤山,又名小團山子。抗聯五軍三師九團團長戴克正,1938年8月同日軍作戰時犧牲於此。
二道山子位於涼水鄉境聚寶山村東3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00′,北緯46°32′,山高107公尺,屬平原中漫坡低山。由七星河至寶清的公路由山東側穿過。這座山是從七星河奔寶清途中的第二道山,故名。
東孤山位於尖山鄉索東村東南19公里,屬於東興鄉境內,山峰坐標:東經132°42′,北緯46°2l′。八五二農場一分場四隊在此山東面腳下,山高106公尺。因在西孤山東方故名東孤山。又名小孤山。
西青山位於青原鄉境永安村北1公里,又名小青山,因與東青山相對,故又稱西青山,山峰坐標:東經132°15′,北緯46°20′,山高104.9公尺。
頭道山位於涼水鄉聚寶山村東北4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1°59′,北緯46°33′20″,山高93.8公尺。此山是從七星河去寶清途中的第一道山,故名為頭道山。 東青山 位於青原鄉東富村東南1.5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15′,北緯46°25′,山高91.4公尺,山石呈青藍色,因此山西方還有一座青山,故稱東青山。
月牙山位於青原鄉東六村南2公里,寶清青原公路東側。山峰坐標:東經132°14′30″,北緯46°28′,山高78.6公尺。形如月牙,故名月牙山。
小山 位於青原鄉衛東村南10公里,山峰坐標:東經132°24′,北緯46°01′30″,山高海拔78公尺。山雖不高,但由於平原沼澤地區,人們看見很是喜愛,稱作「小山」。

B. 東寧鎮的簡介

東寧鎮是東寧縣政府所在地,是東寧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接三岔口鎮(距東寧口岸5公里),南鄰大肚川鎮,西靠道河鎮與綏陽鎮,北接綏芬河市。新建火車站位於鎮內,206省道貫穿南北,是連接吉林、牡丹江、俄羅斯的交通樞紐。
鎮域面積550平方公里,位於東經130°59′--131°15′、北緯43°39′--44°10之間。黑龍江省五大水系之一的綏芬河自西向東穿過自鎮內穿過,流入俄羅斯,轄區內有寒蔥河、小金河等河流。年平均氣溫5.5℃,有效積溫在2990℃以上,無霜期130天以上。
全鎮轄10個社區、17個村委會:率賓社區、光明社區、中心社區、東興社區、宏源社區、團結社區、南山社區、繁榮社區、建國社區、西山社區、一街村、二街村、菜一村、菜二村、大城子村、夾信子村、北河沿村、民主村、南溝村、東綏村、萬鹿溝村、轉角樓村、暖一村、暖二村、葫羅卜葳村、太平溝村、新屯村,24個自然屯,總戶數5367戶,總人口18063人,常住農村人口17760人,流動人口30000餘人,勞動力8346人。
東寧鎮,原名「小城子」,因有古城遺址,范圍比「大城子」小而得名。「小城子」為渤海國時期古城,城牆遺址已被建築物掩沒不見輪廊。清代晚期,始有墾民來此定居。1882年(清光緒八年),開辟寧古塔至三岔口驛路時,已經形成村落,隸屬寧古塔副都統管轄。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設置綏芬廳後,屬講禮社轄區。1909年(清宣統元年),改隸東寧廳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1917年隸屬東寧縣第三區。東北淪陷後,1934年隸屬第三區北河沿保。1939年6月,偽東寧縣公署移駐小城子,改為東寧街,並對新縣城進行了規劃。劃為商業區、作坊區、居民區和機關單位及日本人居住區。到1941年,城內居民達到1萬人。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為東寧縣城區。1948年10月,綏陽縣並人東寧縣,縣政府移至綏芬河鎮,東寧街劃為第三區,1952年縣政府從綏芬河遷回東寧街。1954年改為第一區。1956年5月,撤區劃鄉,設置東寧鎮和北河沿鄉。1958年9月,東寧鎮與北河沿鄉(新老城子溝和葦子溝劃歸大肚川)合並,成立東寧人民公社。1964年8月,將鎮郊13個生產大隊劃出,設置北河沿公社。1984年政社分開,改為東寧鎮。
全鎮耕地面積86790畝(其中水田5857畝);林地面積47265畝,森林覆蓋率90%;盛產黑木耳、松茸、山野菜等山珍,儲有煤、金、硅等礦藏;主導產業以果、菜、畜、菌、糧為主,糧經比例達到4:6,30%的勞動力脫離土地從事二、三產業,有效促進了鎮域經濟的發展。
鎮容環境整潔優美,有省級文明村1個,市文明村4個(太平泉村、暖一村、一街村、夾信子村),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及衛生廁所普及率均達90%。

C. 小城鎮的歷史淵源

小城鎮歷史悠久小城又稱小城子迄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了,早在公元十二世紀初,這回里就是答女真族完顏希尹家族聚集的所在地。守顏希尹是女真族傑出的歷史人物。那時,散居在小城子附近能有一百多戶女真居民。公元一一四0年,完顏希尹蒙冤受誅,昭雪後,埋葬在現今小城鎮東北方向十餘里的地方。一一八三年左右,希尹嫡孫完顏守道為其祖父在墓前刻立神道碑,後建碑亭。墓前設有石供桌,墓道兩旁還設有石人、石羊、石虎。墓地四周建有高三尺許、圍長三里的土牆,酷似一完整的小城。人們便俗稱此地為「小城子」,繼而便傳揚開來。,有著優厚的旅遊資源,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區完彥希尹墓地、新石器時期王磨坊遺址,還有青銅器時期遺址等七處。主要文物如:深股瓷碗、瓷瓶等,為我鎮開發旅遊業打下良好基礎小城歷經滄桑,早已變為廢墟,但是完顏希尹家族墓地尚存,現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今日稱為小城的是在舊城的附近,現在是人煙稠密,農商興旺,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小城了。

D. 長春春天那麼短,為什麼要叫「長春」「長春」名稱的由來是怎樣的

由來:

1800年復7月8號,理事通判衙署制的建立,是長春歷史上第一個行政機構。因為它當初建在了一個叫長春堡的小村子上。人們習慣的叫它長春廳。長春這個名字也就由此得來。長春市的歷史也就由這里開始了。長春堡離現在的長春市有25公里。當年的長春市還只是一個叫寬城子的村鎮。

地方政府管理機構遷到寬城子後,長春廳也由廳升為了府。原來的村鎮經過不斷的建設,到20世紀初,城區的面積約有7平方公里,城內初步形成了功能不同的街市。先後修築大小城門12座。寬城子這個名字退位成了現在長春一個老城區的區名。而長春成為了這個城市的名字。

(4)小城子遺址擴展閱讀

長春:

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市 、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地處中國東北平原腹地松遼平原,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接壤。位於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5』,居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

截止2020年1月,全市下轄7個區、1個國家級新區(長春新區 )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20593.5平方公里。

E. 豐樂鎮的歷史沿革

豐樂鎮原名「來小城子」源。建城時因該地有一古城遺址,故名。清末放荒劃分荒段,分為10個區域,每個區域用一個字代表,即「人、和、勝、地、利、公、同、樂、天、安」。小城子處在「樂」欄位,加之墾荒第一年即獲豐收,故改小城子為「豐樂」。中華民國成立以後,1912年稱豐樂鎮,屬肇州縣樂字鄉。東北淪陷後,1936年10月為聯合第二保,1939年設豐樂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2月設置第二區,並為區政府駐地。1951年12月,設置豐樂鎮,後隸豐樂區。1958年9月,與幸福鄉合並成立豐樂人民公社。1963年12月,將部分生產大隊劃歸朝陽公社管轄。1984年1月,撤銷豐樂公社,分設豐樂鎮和小城子鄉。原公社駐地城鎮及豐樂、火箭、衛星、先進4個生產大隊為豐樂鎮的行政區域。1992年6月,撤銷小城子鄉,並入豐樂鎮。

F. 朝陽市喀左縣大城子鎮小城子村內有多少古廟或遺址都叫什麼

朝陽市喀左縣大城鎮小城村內有多少古廟遺址都叫什麼?不知道有多少古廟沒在朝陽市待過

G. 長春萬壽寺的人文軼事

一、萬壽寺是為乾隆皇帝祈壽的寺院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權威的資料,上世紀末成書和出版的《長春市志·宗教志》對萬壽寺記載如下:
萬壽寺「在長春市寬城區奮進鄉小城子屯,(今為長春市寬城區蘭家鎮小城子村管轄——編者注)伊通河岸邊。創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開山建廟者是北京嘉興寺和尚,法名不詳,綽號『元寶和尚』。傳說其人腿跛,大彎腰,是嘉慶朝攝政王的『替僧』。建廟工程於1799年全部完竣。寺建成後攝政王題匾一方:『惠我無疆』,懸在大殿中央。馬殿七間,正殿十二間,後殿五間,鍾鼓樓各一座,有兩個跨院,靈塔一座。僧人最盛時約50餘名。」
此資料是修志人員通過查檔和走訪知情人而依搜集到的資料據實撰寫的,無有杜撰。但是,此資料的記載有兩點與史、與理不符:一是如資料所說元寶和尚是當時嘉慶朝攝政王的「替僧」是不對的,因為嘉慶皇帝繼皇位時乾隆皇帝還活在,並明確定為太上皇,縱覽朝政,沒有設什麼「攝政王」,元寶和尚是「攝政王」的「替僧」屬子虛烏有。二是「替僧」建寺一般都是替「身主」祈福祈壽,並按照「身主」的身份和意願為寺院命名。假如元寶和尚真是某一位「攝政王」的「替僧」,為某一位「攝政王」祈福祈壽,他建的寺院是不應該叫、也不敢叫「萬壽寺」的,因為「萬壽」二字只有與皇帝有關時才能使用。那麼,另一個猜想——元寶和尚是嘉慶朝的太上皇乾隆的「替僧」,他建萬壽寺的目的是為乾隆太上皇祈壽——應該是真實的。理由如下——
北京嘉興寺在北京是很有名的寺院,建於明朝,清康熙朝重修,在乾隆朝時其住持受過乾隆的皇封,屬皇封的寺院。此寺院為乾隆皇帝安排個「替僧」以代替皇帝修行是有可能的。後來這個「替僧」建寺替乾隆皇帝祈壽,並將所建的寺院名為「萬壽寺」也是應該的。同時我們再看,能題匾「惠我無疆」的「身主」應該是誰?一定是皇帝。那麼,將萬壽寺的寺名和匾額上的題詞連起來一看就更清楚了,連起來之後就是頌祝皇帝的那句話:「萬壽無疆」。綜合這三點,可以完全確定元寶和尚是乾隆的「替僧」,元寶和尚是為乾隆祈壽創建了萬壽寺,那塊「惠我無疆」的匾也理所當然是乾隆所題。問題是當時秘而不宣而假託子虛烏有的「攝政王」之名、打了許多馬虎眼的原因,我們無從知曉。是不是因為乾隆太上皇當時已年近九旬,雖然心想長壽但又不想把「替僧」為己祈壽之事公開,這也是一種猜想。
二、萬壽寺建在郭前旗蒙地上是有著特定的目的
萬壽寺的真實身份弄清後,另一個問題又顯現出來了:元寶和尚為什麼在嘉慶初年、長春未設治之前將替乾隆皇帝祈壽之寺建在當時的郭前旗蒙地之上呢?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我認為,這一定與當時郭前旗蒙公恭格拉布坦私召「流民」墾種而欲逃避朝廷的處罰有關。因為從乾隆三十幾年起恭格拉布坦就已私召「流民」越過柳條邊墾種,到乾隆末年已經公開化。私召「流民」越邊開墾是清代的大罪,如何面對即將到來的懲罰?討好皇帝從而得到寬恕應是聰明的辦法。因此,恭格拉布坦拿出自己的封地,投乾隆皇帝所好,邀乾隆太上皇的「替僧」來此建寺為乾隆祈壽就是再好不過的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從後來的事實看,果然在萬壽寺建成的第二年(1800年),恭格拉布坦私召「流民」墾種的行為就得到皇帝的寬恕,皇帝批准設立長春廳,將蒙古王公收租、外來「流民」墾種都通過設治而合法化了,並且後來又一次次地默許蒙公續放蒙荒,擴大租地范圍。以果證因,應是這樣的。(二)在長春民間傳說中還有元寶和尚參與蒙公「拉桿」放荒的說法。我在前些年與寬城區史志辦同志一起到小城子考察,訪問過炮手屯的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呂頭,他就給我們講過元寶和尚如何在此地「拉桿」放荒的許多掌故。如果不是因為建萬壽寺而得到皇帝的歡心和默許,一個普普通通的和尚怎敢參與私放蒙荒的這有違國法的事情呢?我認為,一定是元寶和尚倚仗其是乾隆皇帝「替僧」這樣一個身份而這樣做的。
三、文獻中的長春城下古城遺址即使小城子古城遺址
因為萬壽寺是長春第一座寺院建築,建於嘉慶二年,早於建在南關的朝陽寺(後改為關帝廟),更主要的是因為它又是為乾隆祈壽而建的寺院,它建於小城子,這說明當時小城子一定是郭前旗蒙地上「流民」墾區的中心。這點確定後,許多文獻中所說的在1865年所修的長春城下的古城遺址就應是小城子古城遺址,而不是在1865年所修的長春城下還有一個古城遺址。
為什麼會造成後來的誤說呢?我分析,開發當時地廣人稀,蒙民和「流民」一直將小城子叫「寬城子」(因為小城子古城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250米),蒙語為「烏浩特」,同時從遠處說也將小城子周圍之地泛稱「寬城子」。後來小城子周圍也發展起來了,特別是小城子以南發展更快。1825年長春廳治北移至小城子南十清里處的一個較大的居民點內(今三、四道街一帶),1865年又在那裡修了長春城。因為新城也恰好東西廣於南北,符合「寬城子」之名,漸漸地人們便將泛稱的「寬城子」地名固定在新修的長春城上,成為長春城的地名,同時原屬於小城子的「寬城子」的名字逐漸淹沒,而改為小城子。如此變化之後,因為人們一直知道寬城子原有古城遺址,新修的長春城既然是寬城子,當然認為原古城遺址一定還在它之下,只是不知道「寬城子」之名早已從小城子轉移到長春城上了,此「寬城子」已非彼「寬城子」了,在從名為「寬城子」的長春城下去找古城遺址,當然是找不到了。這也是一個多世紀的長春老城改造和建設中,沒有發現任何古城遺址的遺跡的原因。

H. 小城子的由來

清末屬農樂社(黃花崗),淪陷時期,1932年設小城子保,1939年改為小城子版村。1946年以後為高家店權區所轄,1961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
鄉所在地位於縣城東北50公里,在松花江南岸,江北為扶余縣。轄小城子、萬盛發、光明、菜園子、潘家屯、花園、譚家堡子、西王家、鎮江口、李林通10個村。
有國營林場1處,沿岸有出名的李林通營林區。松花江由西向東流經鄉境北部,全長9.5公里,境內流域面積4.7平方公里,在西王家村松花江畔,建有大型引松提水工程1座。大葦子溝自西向東橫穿全鄉。有水庫8座,電機井多眼,自然泡塘500畝,產魚、草蝦、田雞,有少數村民養殖麝鼠、水獺和水老鱉。原有幾處百畝左右的大果園,特產大香水梨、紅肖梨等水果,歷史較久,在""0""期間果樹大部分被砍掉。鄉政府所在地北里許,有遼代益州古城遺址。.

I. 長春萬壽寺怎麼回事

長春市寬城區蘭家鎮小城子村古城遺址處,原有一座清代古寺——萬壽寺。北京嘉興寺的元寶和尚來此創建的,時間為長春設置前的清嘉慶二年(1797年)。這是一座有著隱秘背景的為乾隆皇帝祈壽的寺院,並與當時長春開發設治有著直接關聯。
長春萬壽寺是為乾隆皇帝祈壽的寺院[1],萬壽寺始建於清朝嘉慶二年(1797年),距今已有210年的歷史,開山祖師是北京嘉興寺和尚,法名不詳,綽號「元寶和尚」,是嘉慶年間攝政王的「替僧」. 當時萬壽寺有正殿十二間,後殿五間,馬殿七間,鍾鼓樓、跨院兩個,靈塔一座. 建寺工程於1799年全部竣工,建成後攝政王題匾一方「惠我無疆」懸持在大雄寶殿內. 據吉林省地方史志載,先有小城子後有寬城子(現今長春市寬城區),萬壽寺建成以後,因寺院的廟會等佛事活動吸引了大批的居民在寺院周圍居住,而逐漸形成了小城子. 因此萬壽寺也成為長春市,有史以來的第一座寺院. 香火鼎盛時期僧人約50餘名. 「文革」時期萬壽寺遭到毀壞,化為廢墟,現僅依稀可見青磚瓦礫的6000餘平方米遺址。
復建的寺院坐落在伊通河畔,規劃佔地六十畝,為仿清建築風格. 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藏經閣. 東側軸線依次建有:客堂、祖師殿、西歸堂、地藏殿. 西側軸線依次建有:伽藍殿、延生堂、元寶和尚紀念堂. 鍾樓 、鼓樓各一座. 外圍的兩個跨院建有728間的寮房,為在家居士修學佛法道場. 寺內籌建東北三省最大的影音館及佛教圖書館,完繕經、律、論藏各個方面的書籍,充實各宗各派的經典及論藏,為居士提供一個真正的佛教圖書館. 寺院總建築面積五萬多平方米。
參考http://ke..com/link?url=_xfw4FAtJ3QeAxL3iF7mUL-XjZMQbdKbkGMwvHF4TjXTfFFc__

J. 小城子鄉的沿革

清末屬農樂社(黃花崗),淪陷時期,1932年設小城子保,1939年改為小城子村。回1946年以後為高家店區所轄,答1961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鄉所在地位於縣城東北50公里,在松花江南岸,江北為扶余縣。轄小城子、萬盛發、光明、菜園子、潘家屯、花園、譚家堡子、西王家、鎮江口、李林通10個村。有國營林場1處,沿岸有出名的李林通營林區。松花江由西向東流經鄉境北部,全長9.5公里,境內流域面積4.7平方公里,在西王家村松花江畔,建有大型引松提水工程1座。大葦子溝自西向東橫穿全鄉。有水庫8座,電機井多眼,自然泡塘500畝,產魚、草蝦、田雞,有少數村民養殖麝鼠、水獺和水老鱉。原有幾處百畝左右的大果園,特產大香水梨、紅肖梨等水果,歷史較久,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果樹大部分被砍掉。鄉政府所在地北里許,有遼代益州古城遺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