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城牆遺址保護

城牆遺址保護

發布時間: 2021-02-04 15:53:11

❶ 明城牆遺址公園的歷史意義

新建成復的北京明城牆遺址制,以保護城牆為出發點,以展示古城牆的真實面貌為目的,為市民提供了一處清靜、自然、古樸、蒼涼的環境。城牆北側將形成封閉的鬱郁蔥蔥的綠化帶,而城牆南側園路的線形、植物的配置都力求簡潔大方。城牆遺址的保護工作以現狀保護、排險加固為主,以少量補缺為輔,最大程度保存城牆的原狀,站在城牆下,歷史的凝重感和滄桑感油然而生。
此外,明城牆遺址公園也是崇文區舉辦大型群眾性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2003年9月29日至10月4日,明城牆遺址公園舉辦了以「古牆神韻,活力崇文」為主題的第一屆北京明城牆文化體育節暨投資貿易洽談會。
2003年,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被評為北京市精品公園。

❷ 蕭城遺址的遺址保護

2013年5月,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蕭城遺址躋身其版中,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權位。為加強這處遺址的保護和利用,冠縣也作出新規劃,整個規劃面積近200萬平米,主要建設內容:契丹古風區,包括契丹馬場、點將台、兵車道等景點修建;蕭城城牆區,包括城牆、四門、護城壕、烽火台等景點修建。

❸ 國內哪些城市對古城牆保護得比較好

平遙古城牆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據今2700年前的西周時期。當時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北伐入侵內的獫狁族容在此駐軍,並建起西、北兩面城垣,作為防禦工事。後來尹吉甫病逝平遙,後世的人們為了紀念他,不但在城內建有尹吉甫祠堂,而且在東城牆上還築有「尹吉甫點將台」。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擔心被他趕出中原的元朝殘余勢力反撲,除了在北方修建長城外,還命令各地州府修葺城牆,加強防禦。平遙古城牆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在尹吉甫的舊址上擴建的。建成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周長6163米的防禦工事。彼時,用摻了石灰的夯土修築,相較於之前的素土堆築,更加堅固,而且能使城牆修得更加高聳,據說達到了12米的高度。遺憾的是,今天人們在平遙見到的城牆只有八九米高了。由於古城道路的翻新,使得路面抬高,城牆底部被掩埋。從北城門或南城門都可以輕而易舉地發現。

❹ 北京城池的文物保護

隨著復興傳統文化的聲音增強與北京即將迎接第29屆奧運會,已經有人要求版恢復北京凸字形城池,再現昔權日京城風華。永定門的復建即為一例。恢復北京城池的舉措包括恢復護城河,復建前三門(甚至是整個內城所有的城門)等。不過,由於過去修建北京城池的土地現已多被佔有開發,因此重建北京城池實際上有相當困難。可行性較大的工作包括對北京城池現存的城樓、箭樓、角樓和城垣進行保護,以及復建部分城牆。2001年至2002年,位於北京站南的北京內城南城垣東段城牆被整理修復,作為「明城牆遺址公園」開放。2005年至2006年,北京內城東城垣南段遺址整修完畢,也被納入明城牆遺址公園。目前在討論中的規劃包括恢復北京古觀象台段的城牆和敵台,以及復建外城東南角樓、恢復正陽門瓮城等。

❺ 思州古城的唐代古城(遺址)保護與利用

今沿河歷史上一直是巴楚黔中地、秦黔中郡、唐黔中道的核心區域,是盛唐黔中首郡——思州的治所;古務州、寧夷郡治於今沿河;隋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於今沿河所置務川縣,歷隋、唐、五代、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遷治今務川,治於今沿河長達519年,這個聞名世界的丹砂古縣,是貴州歷史上唯一設置於隋唐而一直保持建置至今的古縣,是貴州建省時唯一的縣。《元和郡縣圖志》載:「隋開皇十九年置務川縣,屬庸州,大業二年(州)廢。武德四年於縣置務川郡,貞觀四年改為思州,以思邛水為名。「務川縣:中下。郭下。本漢酉陽縣地,屬武陵郡。自晉至陳並為黔陽縣地,隋開皇十九年置,因川為名。內江水,亦名涪陵水,在縣西四十步。」這說明古思州、古務川縣治所在今沿河河東老城。《貴州通志》(萬曆)載:「廢沿河宣撫司:司治江東岸,元至大間與宣慰田氏爭職坐,廢,遺址尚存。」民國《沿河縣志》載:「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春,沿河系謝汝霖旅(劉國圃團)駐防,王督辦天培命周源稷由川來思招募。是年二月,周命王木匠率兵爭防,謝部退出東岸。王部進駐沙子場,謝部反攻,王部退回,焚燒縣署,延及民房甚多,自是兩部隔河對峙」。此縣署遺址即今河東糧站,現在縣署門樓尚在,院牆、基址依稀可辨。今河東居民將其稱為新衙門,而將南門泗王廟稱為老衙門,因為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思南府移治沿河泗王廟。據考證(根據現有史料記載和河東古城現場踏勘),隋務川縣(公元559年置)縣衙應在今坪上報恩寺。這一帶是古務川城的核心,地勢較高,平坦開闊,東有桅台壩作軍事堡壘,東南有東山之險,西有觀音岩和烏江可據,北、東、南三面均有護城河遺跡,不城自固,易守難攻,且交通便利,是古代建縣衙的理想場所。北宋末(公元1118年)務川縣、思州治遷今務川,縣衙址在明清為報恩寺,民國時期為和平鎮鎮公所,歷代均為公用地。桅台壩、東山、花園坡、觀音岩、烏楊樹溝、廖家嘴、龍砸嘴、三重橋、天生橋、魚洞溝等地名古韻悠悠;廖家嘴碼頭在唐代是忙碌的思州碼頭;田壩當與思州田氏有歷史淵源;周家坨、王家朝門等地名記錄了古城明清時期文化的興盛,周家自周述謙於清咸豐癸酉(公元1853年)中進士,周氏一門先後出進士、舉人四名,王氏自王有道於明萬曆間中舉後出進士、舉人近十人。民國《沿河縣志·古跡志》記載:「觀音岩,在縣東,石壁上有『觀音岩』三字,筆勢飛舞,署唐呂碞題。「天生硚(橋),在東岸魚洞溝。石骨橫亘,底深上闊,不施斧鑿,天然若硚(橋)。水經其下,人行其上,為漲水時往來要道。「三重橋,在東岸,建於兩岩之間,為縣東通龔灘必由之路(橋址在今河東糧站與沿河中學之間的魚洞溪口,為三重石橋奇觀,相傳一重建於漢代,二重建於唐代,三重建於明代)。「報恩寺,在縣東,建於明時,道光九年(公元1827年)邑人蕭景仲重修。「觀音閣,在縣東。《思南府志》載:『高閣撐雲,危欄俯地。山光水色,滌人塵襟。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毀於火。』「泗王廟,建於乾隆間(公元1736—1795年),有亞元蕭明程碑敘。前為思南府移治沿河行署,後為彈壓委員和分治委員衙門。」可以說,河東古城每一寸都是文物古跡。今河東糧站是原民國沿河縣署,門樓尚在,它也是元沿河宣撫司故址和唐思州古城遺址。思州署衙基礎依稀可辨,北面、東面護城河及古城牆遺跡尚存。從現存遺跡可推測,唐思州城規模宏大,氣勢恢宏,其形、其神頗有幾分漢未央宮乃至唐長安城的韻味。今河東古城尚有黑巷子、周家坨兩條保存完整的古石板街,它們應是唐思州城的重要主幹街道,經宋、元、明、清,見證著古城千餘年的滄桑。鹽會堡、鹽會路、官店街、萬字型大小等古地名訴說著古城的商業特色和曾經擁有的繁華。
城鎮化的潮流不可逆轉, 保護古城鎮、古街區、古村落、典型民族村寨等物質文化遺產,形勢嚴峻。沿河發展小城鎮、推進鄉村城鎮化的指導思想應是:尊重歷史,立足現實,著眼長遠,突出地域文化特點和民族特色,找准功能定位,優化區域布局,有效保護和綜合利用思州古城等文化遺產;充分利用沙沱、彭水兩電站建設工程移民、國家級麻陽河自然保護區生態移民,新一輪扶貧開發異地扶貧移民等歷史機遇;以建設黔渝湘鄂邊區文化生態旅遊強縣、貴州特色生態農業強縣、烏江中下游清潔能源富縣和循環工業大縣為目標;全面規劃,重點突破。近期重點抓好縣城和平鎮的規劃建設:
充分發掘沿河歷史,准確定位沿河未來發展趨勢,高規格編制城鎮發展規劃。近期重點抓好河東新區、烏江三橋、舊城改造、防洪堤工程等建設,重塑沿河烏江中下游重要港口城市、黔東北、渝東南區域交通樞紐和區域經濟、文化中心的形象。
因沿河在貴州的區位及烏江之惠,成為貴州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開放前沿是必然的;作為區域水陸交通樞紐,自古如此,唐代尤甚,明清至民國一直保持,建國後因有國道326線和省道411線也一度風光。可近幾年來,烏江水道作用弱化,省道411線降為縣道,渝懷鐵路未過沿河,沿河幾千年來的交通樞紐地位被無情取締了!
盛唐古思州文明、烏江黃金水道、明清鹽運經濟、傳統沿河四寶、鸞塘書院,它們以及它們所展示的輝煌和代表的時代已經遠去,成為歷史。我們沒能讓歷史凌固,只留下國定貧困縣的帽子。區域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也丟失了!
沿河在城鎮化的過程中,第一要注意的是再現沿河的歷史,展示沿河的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再創輝煌。沿河的縣城規劃、建設,最重要的是要體現江城風韻,展示古思州文明。
元朝廢沿河宣撫司後,政權機構和城鎮重心幾乎都在河西,河東的發展受到抑制。也因為這樣,唐思州古城的基本格局得以較好的保存,我們沿河,我們烏江,我們貴州才有幸擁有「唐思州古城」這一世界級的珍貴文化遺產。它屬於世界,屬於全人類,可是它坐落在沿河,沿河人最有義務保護好它,也最有條件利用好它。
前幾輪舊城改造,已使河西成為頗有現代韻味的新城區。河東古城,仍然得以保存!城南區改造、河東新區建設、移民小區建設告一段落後,就該啟動河東古城「改造」了吧。我們主張不要簡單的改造,而是要特別保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系統研究——綜合利用。
特別保護,山西平遙古城、貴州鎮遠古城可資借鑒;系統研究,思南古城、彭水古城、唐長安城可供垂詢;綜合利用,貴陽甲秀小區是成功範例。甲秀樓小區既得到了完整保存,又與周邊城區十分協調,相得益彰,十分完美,堪稱世界典範!
沿河建思州文化小區?還是思州博物館、思州遺址公園?有待相關專家研究,各界人士獻計。總之,要給予最好的、最有效的保護和綜合高效可持續的利用。

❻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

中國陝西網訊:《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近日編制完成。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規劃范圍總面積達75.02平方公里,保護區內將嚴格控制建築物的數量。

規劃范圍分三大部分

漢長安城遺址規模巨大,2001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西北大學等單位正式開始展開規劃編制,近日《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正式編制完成。

規劃范圍包括漢長安城城址區和建章宮、禮制建築遺址區三個部分,總面積75.02平方公里。保護中將以漢長安城城址區作為重要保護對象,並對建章宮遺址區、禮制建築遺址區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據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王建新教授介紹,漢長安城城址區規劃范圍為繞城高速公路北段以南、明光路以西、大興路以北、西三環路以東的區域,總面積54.81平方公里。建章宮遺址區的規劃范圍為西三環路以西、隴海鐵路以北、建章宮西側距建章宮西宮牆約380米的規劃道路以東、豐產路西段以南的區域,總面積9.38平方公里。

禮制建築遺址區的規劃范圍為大興路以南、豐登北路以西、社稷遺址南圍牆向南350米的東西向平行線以北、阿房路以東的區域,總面積10.83平方公里。

保護區劃分四個等級

規劃中將保護區劃分為重點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分為1類和2類)、遺址景觀協調區四個等級。

對漢長安城遺址的城牆、城門、城壕、道路、宮殿、官署、禮制建築等漢代遺跡和北朝後期至隋代的宮殿、寺院等遺跡本體進行有效保護,根據本體保存現狀,採取相應的管理和技術保護措施。

對於保護區內的1類建設控制地帶即屬地下遺址埋藏區和可能埋藏區,現有建築物和構築物近期維持現狀,遠期該區域納入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劃保護。如建章宮東半部和禮制建築遺址區部分區域被工廠等單位占壓,目前均維持現狀,但不得再建新的建築。2類建設控制地帶將以保護遺址空間格局及遺址景觀環境為中心,以綠化為主,嚴格控制建築物的數量和規劃,建築物的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建築物的形式、色調應與遺址景觀相協調。

遺址景觀協調區內控制建築物的高度、體量和密度,保持一定范圍的空地和綠地,建築物的形式、色調應與遺址景觀相協調,形成遺址外圍景觀視覺通道和良好的環境背景。
新聞背景

漢長安城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是我國現存規模宏大、沿用時間最長、保存較為完整的統一帝國的古代都城遺址,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統一國家的歷史標志和象徵,是漢民族文化形成過程的中心,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我國歷史上輝煌時期最具代表性和典型的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歷史文化遺產。規劃保護的漢長安城遺址,將成為西安市區內面積最大的生態環境優化區、居民休閑區場所和旅遊觀光地,將優化西安市城市空間結構。

將建1萬平方米博物館

漢長安城遺址在保護中將通過多種方式對遺址、遺物進行展示。將建設四大展示區,還將建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的漢長安城遺址博物館。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王建新教授解釋說,展示對象主要為遺址區內的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地下和地上的漢代各類遺址、遺物以及其他歷史時期的各類遺跡、遺物,也包括傳統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遺址的地點和保存狀況,分別採用露天原狀、館場、標識、基址復原、原狀復原、虛擬和模擬等展示方式,實施必要的保護和展示工程,並選擇考古發掘現場進行展示。將形成宮殿官署遺址展示區、東西市遺址展示區、環城遺址展示區、漢代絲綢之路起點展示區、歷史民俗文化展示區等主題功能區,形成合理的展示和旅遊觀光路線,方便市民游覽。另外,規劃在「西安門」外建設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的漢長安城遺址博物館。

綠化面積可達30餘平方公里

漢長安城遺址在保護中還將大量種植綠色植物,綠化面積可達30.35平方公里,屆時漢長安城遺址將成為西安的綠肺。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中,將拆除疊壓在遺跡本體上和重點保護范圍內與遺址保護、展示無關的建築物和構築物,清理有害植被。保留的村落和房屋建築、村落布局和建築形式將與遺址風貌相協調。

遺址區內無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對遺址景觀造成破壞的企業,將漢長安城城址區納入西安市政環衛處理系統,有效防止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另外,將最大范圍地進行綠化,從而改善遺跡本體的保存環境、遺址的景觀環境和生態環境。綠化的位置、程度和植物品種的選擇,須符合保護和展示遺跡本體及景觀的要求。

據了解,漢長安城城址區規劃綠化種植面積16.2平方公里,加上種植各類農作物的土地,綠化面積可達到30.35平方公里,占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段范圍內土地面積的66.73%,漢長安城遺址將成為西安的「綠肺」。

保護區內1.4萬余居民要遷出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對於居民住房直接疊壓在遺跡本體的居民則需要搬遷,據悉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范圍內約3946戶、14442人要搬遷。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王建新教授介紹說,2005年,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內有55個行政村、13882戶、50788人,其中有1731戶居民住房直接疊壓在遺跡本體之上,對遺跡造成較大破壞。遺址區居民的生產生活和其他人為破壞是遺址保護面臨的關鍵問題。此次規劃確定逐步搬遷重點保護范圍內的村落,在保護范圍內的重點保護范圍之外、經考古工作確認地下無保存價值遺址的區域,現有居民可不搬遷。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內需要搬遷的居民約3946戶、14442人,約占保護范圍內現有人口總量的28.44%。

需要搬遷的村落和居民盡可能近地安置,在現有的集體所有的土地范圍內實行土地使用功能的置換。將占壓遺址本體的村落和居民搬遷到不佔壓遺址本體的地方;原來的村落用地置換為遺址保護用地和農田,原來的部分農田置換為村落用地。

根據遺址區搬遷居民的需要,在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以北的西安繞城高速公路北段南側規劃居民搬遷安置地。
相關新聞

梁帶村遺址保護嚴防盜墓

記者從文物部門獲悉,曾入選200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梁帶村遺址將採取嚴密的安防及環境監控措施保護遺址,並建設博物館展示出土文物。梁帶村遺址位於陝西省韓城市市區東北7公里處黃河西岸。遺址發掘之初盜墓賊十分猖獗,墓葬區有百餘座墓葬,而目前也僅有少數墓葬發掘。

❼ 元大都城牆遺址的文物保護

1957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古跡保護單位。
1989年9月北京市朝陽區政府於健安東路西端北側立有《元大都城垣遺址》碑一座,碑高2.5米,寬4米,厚1米。碑面東向刻有600餘字的《大都賦》;碑面西向刻有《元大都城垣遺址》碑銘,碑文簡要介紹了元大都城牆七百餘年滄桑變遷。
位於北土城東路南側的城垣遺址已辟為公園,名「旭芳園」。園內植樹六千餘株,鋪設花紋甬道,建有以種植各種海棠為主的園林景點,取名「海棠花溪」。
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❽ 西安城牆的文物保護

建國初期,西安城牆的修復和保護工作曾經走過一段曲折的歷程。由於受歷史的局限和「左」傾思潮的影響,西安城牆曾幾度歷經被完全拆除的危險,幸而在部分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的國家領導和省、市領導及專家學者、社會各界人士的堅持下,西安城牆才免除了被拆除的命運,迎來了改革開放後命運的轉折。
1983年開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修復,牆體維修加固工程按照「修舊如舊」「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按照清乾隆年間的牆體結構規格修復。到1990年底基本完工,完成以下兩方面工程內容:牆體修復:1、牆體內測夯土包磚;2、封堵洞穴;3、牆體外側幫補;4、城牆頂面海墁補砌;5、修復垛牆和女兒牆;6、補砌城牆內側流水槽144個;7、新建、拓修馬道(或踏步)13處;8、重建永寧門(大南門)月城;9、券修豁口門洞。
古建築修復:1、環城建設工程開始後,首先著手維修、加固北門、東門的城樓、箭樓。1983年9月對北門箭樓南邊地下的防空洞進行加固處理,使樓體從原來每天下沉8—9毫米控制到每天下沉1毫米。之後,有對東門城樓和箭樓進行全面修葺。2、1983年4月至1987年底,城牆上重建敵樓12座,敵樓參考清末示意圖和有關資料設計,重檐歇山面闊3間2層,下層置廊柱。樓基長14.3米,寬9.1米,通高8.8米。3、在南城牆距南門城樓607米處原址修建魁星樓1座,根據現存框礎設計,4坡攢尖,2層重檐,正方形,邊長9.4米。4、馬道門樓,為城牆內側登城馬道入口,門樓多為仿古牌坊式,新建馬道門樓14座。5、仿古管理房,為城牆管理人員的工作場所,與城牆內側的馬道入口鄰近,房形古樸美觀,成為內環路沿途景點。6、南門閘樓,1989年5月與南門月城同時重建。以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張俊清編纂出版的《西安勝跡》封面照片為依據仿製。樓內設吊橋的起吊設施,按《武備志》所述建成仿古絞盤式。1989年底完成主體工程,1990年9月竣工。
安全普查:
開展城牆文物安全普查工作,全面掌握「病害」情況。對「病害」部位劃分安全等級,針對不同等級分別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使城牆文物保護工作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
自2005年以來的城牆文物普查結果顯示:1厘米以上裂縫214條、較大沉降15處、剝蝕28處、大的鼓脹5處、孔洞大大小小近2000個。
維修工作:
先後對城牆北段74#—75#馬面塌陷和沉降、東段86#馬面塌陷和裂縫嚴重部位進行了維修。實施了含光門城牆斷面一致和過水涵洞遺址除黴菌、除蟲害、除鹽害酥粉、夯土松動脫落回填等保護工作。2012年9月,西安的三次大規模強降雨為50年來之最,對城牆文物安全工作造成嚴重威脅。管委會對此及時採取多種措施,及時處理病害部位,盡力減輕雨水對城牆安全的不利影響。城牆仍有部分病害非常嚴重,86#馬面沉裂、沉降及城牆基礎空洞,60#馬面裂縫、沉陷和空洞,玉祥門北側43#馬面城牆海熳嚴重裂縫和沉陷,32#馬面牆體裂縫急劇加大,14#、16#—17#、26#、46#、86#馬面等處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沉降積水等病害,景區對以上部位進行了或正在進行維修。除了對城牆文物本體進行維護維修外,景區對四門城樓、箭樓,城上敵樓進行了油漆彩繪工程。
檢測保護措施:
2005年開始,聘請專業單位對城牆重點部位進行全面監測,逐步建立城牆文物保護安全預警系統。2007年建立城牆智能化系統之一安全監控系統,設立監控室,全程安裝攝像頭61個,保護城牆安全。對南門城樓進行了修繕,對南城牆部分裸露牆體進行了包砌。按照城牆牆體及古建築存在問題的嚴重程度,分階段、分重點實施維修。建立了城牆文物保護巡查制度,確定了城牆牆體外側重點觀測部位26處,安裝了觀測標志碑,確定了觀測點和觀測基準數。加強對城牆牆體及古建築的日常巡查工作。在日常管理方面,公開招聘專業物業公司,對環城西苑、護城河試驗段和城牆清掃保潔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對園林養護、衛生保潔、安全保衛、禮儀服務等項目進行委託管理,廣大市民反映良好。環城西苑、護城河試驗段已經成為展示西安城市建設的新亮點,城牆實行全天保潔也極大地改善了游覽環境,贏得了國內外遊客的廣泛贊譽。
地鐵修建保護:
地鐵建設者以五項措施力保文物安全:①線路繞行;②盾構施工;③加固鍾樓及城牆;④減震;⑤隨時監控。西安地鐵「避讓為先、保護為主」的做法,有效保護了文物古跡。西安地鐵二號線的建設為今後的各條地鐵線路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經驗,確保今後西安地鐵建設沿線文物的安全。
立法保護:
2006年初,法制局聯合西北政法大學,制定了《西安城牆保護條例(草案)》這部規范西安城牆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規。同年,西安市人大第一次將《西安城牆保護條例》列入立法計劃。2009年4月29日,《西安城牆保護條例(草案)》通過市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初審,並廣泛徵求市民群眾的意見、建議。2009年8月28日,西安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西安城牆保護條例》。同年9月24日,陝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西安城牆保護條例》。
《西安城牆保護條例》09年11月1日開始實施,並規定每年的11月1號設立為「西安城牆親近日」。該條例由經省和西安市兩級人大批准。這部條例是西安「皇城復興」計劃的一部分,也為西安城牆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做准備。《條例》鼓勵社會各界、國內外組織和個人出資建立西安城牆保護基金,用於城牆保護;城牆牆體、城門、城牆內側20米以內,城牆外側至護城河外沿的區域以及四個城門內外側的廣場綠地均為保護范圍,而城牆內側20米到100米的區域和護城河外沿180米以內區域為建設控制地帶。在保護范圍內亂塗亂畫、排污、堆放垃圾、存儲危險品或者其它可能損害城牆安全的行為都在被禁之列,擅自在護城河內捕魚釣魚也被明令禁止。任何個人和單位不能擅自利用城牆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需要利用西安城牆拍攝電影、電視、廣告和其它音像資料或者舉辦大型活動的,必須按照規定履行報批手續。對於違反條例規定的違法行為,管理機構可以處以最高50萬元的罰款。 「城牆親近日」:
2009年11月1日,《西安城牆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同時舉辦城牆親近日宣傳活動。
2010年11月1日,圍繞《西安城牆保護條例》頒布一周年,舉行了城牆親近日系列活動在南門吊橋廣場舉辦城牆保護工作圖片展。設立宣傳台咨詢,邀請兒童福利院等單位及市民、遊客2000餘人免費參觀城牆,同時向市民遊客發放《西安城牆保護條例》及《陝西省文物保護條例》。2011年11月1日,圍繞《西安城牆保護條例》頒布二周年,舉辦「親近城牆,共享文化」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此後,每年延續《西安城牆保護條例》頒布日紀念活動。
學術研究會議:
2006年,國家文物局將南京西安荊州興城等4城市捆綁申報的「中國明清城牆」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山西大同和浙江臨海兩座城市也有申遺意向,加入到中國明清城牆保護的行列中。此舉即為「4+2」模式。
2011年9月11-12日,來自南京、西安、荊州、興城以及大同、臨海6座城市的代表在西安召開了中國古都學會城牆保護專業委員會4+2城市第三次學術研討會。這次會議為六座城市的城牆保護專家和管理者搭建了切磋和交流的平台,並形成了城牆保護的「4+2」模式。
城牆申遺:
西安城牆自1987年開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前兩次,西安城牆申遺的腳步邁進國家《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之前便宣告終結。2003年,西安城牆管理所正式向陝西省文物局遞交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報告。2006年12月15日西安城牆與南京城牆等一起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名錄。2011年10月,委託省文物保護中心古建築研究所編制《西安城牆申遺文本》,10月31日完成初稿。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要求「不但要保護文物的個體,而且要保護文物的環境」。政府在為城牆保護創造更良好的周邊環境,助推西安城牆申遺。2012年11月17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會議上,45項不同類型文化遺產,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西安城牆位列其中。
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
2011年6月30日,西安城牆管委會召開陝西省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籌備會議。2011年7月21日,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管委會正式向市文物局遞交關於成立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申請。2011年9月,在西安召開了中國古都學會城牆保護專業委員會4+2城市第三次學術研討會上,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宣告成立,這是西安市探索城牆保護新模式的嘗試。

❾ 如何保護古城牆文化遺跡

注重對文化場所的宣傳力度,要向民眾推廣,獲得保護的支持力度和市場。

❿ 明城牆遺址公園的公園保護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由於年久失修和人為損壞,城牆破損嚴重,為保護文化遺產,再現古都風貌,北京市委、市政府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決定徹底整治城牆遺址的周邊環境,修復城牆,建設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綠化實施方案是由北京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設計,崇文區園林局組織施工,公園建設以保護城牆為主,通過營造滄桑、古樸的自然環境,充分展現古都城牆的文化內涵和歷史風貌。 建成後的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簡潔、樸素、大方,結合城牆遺址自然面貌和各綠化景區的風格特色,由西向東依次形成「老樹明牆」、「殘垣漫步」、「古樓新韻」等景區。城牆遺址的保護工作以現狀保護、排險加固為主,以少量補缺為輔,最大程度保存城牆的現狀,站在城牆下,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會油然而生。
2002年8月17日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整體綠化建設工程正式啟動。明城牆遺址公園主體工程已經竣工。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內土建工程及電信電纜、高壓加空線、路燈照明等配套設施管線入地工作已經完成。在建設中,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原有的200多棵古樹保留了下來,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內種植了以國槐為主,銀杏、油松為點綴的喬木,以及花色淡雅的山桃、山杏、海棠等能很好地烘托明城牆氣氛的樹木品種。在跌宕起伏的微地形上,鋪種了12.2公頃大片草坪,形成了開朗的透景線。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