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窯群遺址

窯群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04 22:15:03

⑴ 利津的文化

利津縣位於山東省北部,渤海南岸,黃河入海口西側。全境呈狹長帶狀,沿黃河北岸由西南向東北延伸,宛如一條巨龍,向著浩瀚的渤海奔騰。因其內控黃河,外鎖海運要津,故古有「鐵門鎖浪」之稱,今為山東海防前哨,勝利油田重要基地之一。全縣南北長102.5公里,東西寬8.5~25公里,總面積1665.6平方公里。其境內海岸線長59公里,黃河流經縣境74.5公里。
從1983年10月起,利津縣劃歸東營市轄管,設有5鎮4鄉1個社區,總人口近30萬人。
下面就利津縣域地的形成、縣名的由來及移民遷入等方面的情況,介紹如下。
利津縣域地的形成 :
據專家考證,在利津縣版圖中,古大陸面積僅佔五分之一左右,約五分之四的域地是漢代以後,由黃河沖積而成的新淤地。
從夏商時代到春秋戰國時期,今之利津縣城及其南部和西部地帶(今北宋鎮和利津鎮、明集鄉的部分地區)是凸入大海的古大陸,處在黃河和濟水之間。今利津縣城當時就在海岸線上,北臨渤海,東部為縱深交錯的海溝(參見《中國歷史地圖集》)。西漢末年,王莽新朝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黃河第一次由千乘(今利津縣東南境)入海,史稱「千乘海口」。滾滾黃水攜帶著巨量泥沙向渤海灣填充,迫使海水東移,年復一年製造著陸地,淤積出大片大片的沃野。自西漢到北宋千餘年間,境內陸地自利津城向北、東北延伸了30多公里。到北宋時,黃河主流從天津入海,黃河故道變為濟水河道。據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年)《利津縣新志》記載,利津建縣之初,縣城北至海70里,東北至海70里。當時,鹽窩鎮北部是野草叢生紅荊遍地的荒窪,汀羅鎮前關村(古鐵門關)附近是海岸線。今利津鎮北部原王莊鄉、鹽窩鎮、北嶺鄉、虎灘鄉的全部及汀河、陳庄的西部形成陸地。金明昌五年(1194年),河決陽武故堤,水流分二,南流奪泗入淮;北流注入黃河故道(古為濟水入海道,後稱北清河、大清河),由利津縣境入海。於是,黃河造陸活動繼續進行。至明代弘治年間,又使利津域地向北、東北推進了30多公里。今汀羅鎮(含原汀河、羅鎮鄉)、陳庄鎮(含原陳庄、集賢、傅窩三鄉鎮)全部及今河口六合鄉南部形成陸地。這時,全縣域地增大到東西寬30公里,南北長 75公里,從縣城到渤海60公里。
到明代弘治八年(1495年),黃河改道入淮。黃河入淮後的360餘年間,利津縣大清河河道穩定,河槽逐年刷深,成為當時鹽運、漕運的天然通道。大清河入海處的鐵門關成為明王朝的海防要地。
清代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決口,奪大清河河道復由利津縣鐵門關以下入海,新的造陸活動再次在利津進行。據《黃河變遷史》記載,從清咸豐五年到1976年的121年間(其間黃河在利津境內實際行水87年),使利津域地又向渤海灣延伸了約50公里,新增淤地100餘萬畝。海岸線北移到西起挑河東至五河口一線,這也是利津現在的海岸線。
1976年,黃河河務部門在利津縣羅家屋子附近,對黃河進行了人工改道。從此,黃河始由墾利縣境內入海,停止了在利津縣地域的造陸活動。
利津一詞的由來 :
利津縣歷史悠久,自有史記載以來,這里就有人類聚居。1976年在利津城北明集鄉南望參村附近,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古窯群遺址,表明了當時生產和文化已較發達。夏商時代,縣境西南部的古陸地屬兗州之域。周時為齊地,秦時屬齊郡。漢代屬千乘郡漯沃縣、蓼城縣地。今之利津城及其西境地屬漯沃縣,城南部地屬蓼城縣。蓼城縣城當時設在今北宋鎮劉城庄一帶。東漢以後,黃河來利津域地入海,隨著黃河三角洲的形成和發展,利津域地不斷向渤海灣延伸擴大。
隋代開皇十六年(596年),廢漯沃縣置蒲台縣,並建永利鎮,隸屬棣州蒲台縣。永利鎮是利津縣建置之啟始,也是利津縣的前身。唐、宋時屬渤海縣永利鎮。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1129年,山東濱州地域被金兵佔領,永利鎮遂為金朝屬地。金朝統治北方地區後,將永利鎮劃歸山東東路濱州。此時的永利鎮在大清河渡口東岸(今已塌入河中),渡口西岸(即今利津縣舊域)的聚落地名為「東津」。居民市肆夾河布列,形成一體。

隨著黃河造陸利津域地不斷延伸擴大,特別是由於境內河、海航運更加便利,以及北部海防戰略地位的提升,再加之東津古渡給永利鎮帶來的空前繁榮的變化,金朝統治者為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統治和管理,便於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鎮升置為利津縣,隸屬於山東東路濱州刺史部。縣名由「永利鎮」 與「東津」合並而得「利津」。《山東通志》記載:「利津縣,本隋永利鎮地,又邑有東津,合以名縣。」此為利津建縣之肇始,迄今已有800多年。置縣後,在大清河西岸「東津」另建新城,即今利津縣舊城。大清河東岸「永利鎮」即成為利津縣故城。
移民遷入
西漢以來,隨著滾滾黃河的泛濫,大片沃野漸次形成。外地貧苦百姓和灶戶鹽民,紛紛前來墾荒、制鹽,謀取生計。散居農戶逐漸發展為村落,至隋時初建永利鎮,金代時升置為利津縣。
置縣後,金朝政府制定了一些鼓勵農耕和減輕賦稅的政策措施,使外地移民進一步增多。從而促進了利津農業的發展。據史書記載:「河北、山西、山東地區,北宋時有五百八十餘萬戶,一千五百餘萬人。金時增到八百一十餘萬戶,四千八百餘萬人。」據此可以看出,那一時期利津縣的人口也應有大量增加。
在金代統治的百多年間,利津縣境內的大清河、鐵門關河運、海運及商業貿易獲得大的發展;沿海一帶的制鹽業也開始興盛起來。因之,外地遷入人員愈來愈多。金朝政府為加強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和管理,在利津沿海一帶建立了豐國鎮、永阜鎮、寧海鎮(今屬墾利縣),置巡司統管。後來,又建豐國場、永阜場和寧海場三大鹽場。大清河入海口處的鐵門關碼頭,是當時運銷食鹽的集散地,由鐵門關南上大清河可運往內地,北去渤海灣可運往各省區。
明王朝建立後,採取「寬恤民力,安撫流亡」的政策,推行「移民就寬鄉」、「鼓勵自由民墾荒」的措施。明代移民,是利津縣自建縣以後,人口大量遷入、墾荒事業迅速發展的時期。利津縣地曠人稀,被官府視為移民墾荒重點地區之一。洪武二年到二十二年(1369~1389年)和永樂前期(約1403~1424 年),先後有多批移民遷來利津落戶。全縣農戶由原來的8 285戶,增至21 200戶。當時准確的移民人數雖已失考,但從史書、家譜、族譜和地名普查資料中可知,今之利津鎮(含原前劉鄉、王莊鄉)、北宋鎮(含原店子鄉、南宋鄉)、鹽窩鎮(含原大趙鄉)和明集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中,有洪武和永樂年間的遷來戶,其祖籍都是棗強縣;今之北嶺鄉、汀羅鎮的原汀河鄉及原陳庄鎮,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中有洪武年間遷來的移民戶,他們的祖籍均為洪洞縣。至今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問我始祖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要問祖上在哪邊?本是直隸棗強縣。」
清代道光年間(1830年左右),有一批天津移民戶來利津北窪墾荒。咸豐五年(1855年)至光緒末年(1908年),利津北窪又形成了大片黃河新淤地,土質肥沃,野生資源豐富,外地民眾到「利津窪」謀生者紛至沓來,遷入人口日益增多,今之陳庄鎮的原集賢鄉大部、傅窩鄉少部就是那時遷入的移民戶。
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前後,亦有幾次外地移民遷入,當時在今利津縣境內安置了總計七八千人。

⑵ 渭南旅遊景點大全排名是怎樣的

陝西轄市,古稱下邽、蓮勺。為陝西省農業大市和人口第二大市。渭南是陝西省的“東大門”,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地區通往陝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著名景點有西嶽華山、蒲城橋陵、合陽洽川、富平陶藝村、韓城黨家村等。

司馬遷祠墓:司馬遷祠墓坐落在韓城市南10公里芝川鎮的韓奕坡懸崖上,始建於西晉永嘉4年。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位。司馬遷祠墓建築自坡下至頂端,依崖就勢,層遞而上。登其巔,可東望滔滔黃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長城,北觀芝水長流,可謂山環水抱,氣象萬千。壯觀的自然形式和秀麗的風光,映襯出司馬遷的高尚人格和偉大的業績。

⑶ 無錫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古運河畔的博物館值得一去嗎

在無錫古運河畔,歷史上就有許多的窯廠,尤其是明清時期為江南地區重要的磚瓦生產及貿易基地,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這座博物館是在原來的“清名並線水帶廠”的廠址基礎上改建而成,一共兩層高,展廳總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規模頗大。


不知道,你到無錫旅遊時,有沒有去過或聽說過“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

⑷ 岱海遺址群的「三大代表遺址」

岱海遺址群,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涼城縣岱海周圍,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版遺址。岱海遺址群權,由王墓山、老虎山、園子溝等三處典型遺址組成。 墓山遺址分成上、中、下三區,總面積約17萬平方米。

王墓山遺址分成上、中、下三區,總面積約17萬平方米。已清理出半地穴式房址21座、灰坑15個,其年代為距今6000年至5000年左右。

老虎山遺址是「老虎山文化」的命名地,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已清理出半地穴式房址68座、灰坑34個、窯址和墓葬各3座。其年代為距今4500年至4300年左右。

(4)窯群遺址擴展閱讀

園子溝遺址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已清理出窯洞式或半地穴式房址87座、灰坑4個、窯址6座,出土陶、石器200餘件。

房址均沿等高線成排分布,居住面及牆壁上抹有白灰面,這批保存較好、布局有序、形制規范的窯洞式房屋在國內同期遺址中少見。其年代為距今4500年至4300年左右。

⑸ 官窯現在遺址是今天哪個地方

鈞官窯遺址博物館為國家AAAA級景區。組建於1991年6月,位於河南省禹州鈞官窯路北段版,佔地47000平方米權。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鈞官窯遺址坐落其中。鈞瓷是我國陶瓷中的奇珍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為宋代五大名窯瓷之一。它以五彩斑斕的釉色,古樸典雅的格調,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之美譽。

⑹ 一篇無錫古運河之旅的作文

古運河之韻
站在清名橋向東南遠望,一色碧綠鋪滿粉牆黛瓦的江南民居,綠樹成行,枝葉拂面。或隨路延伸,或依坡起伏,或沿河滴翠。在這簇簇綠色中,敞露著一座座窯墩陳跡,也許是古窯的殘土肥沃,樹木草花特 別茂盛,特別豐腴,槐可參天,柳拂人面,每一棵都如塔如鍾,貯滿沉思,然後又漸漸撒開枝葉,捲起團團綠煙,帶著歲月的滄桑直向雲天飄曳。這就是「古窯披翠」的景觀
明清時期,隨著官府建城築牆、民間造橋建房的需要,無錫的烘窯造磚行業應運而生。古窯所在的大窯路地區,西臨古運河,北靠伯瀆港,河道四通八達,河岸平坦,水運便捷。附近土質優良,適宜制磚造瓦,人們就地挖土建窯,自製土坯涼干烘製,以後逐年增加,形成規模。至清代已集中200多座「蒙 頂倒焰窯」,其時有「橫十里豎十里」之說,窯座群集在縱橫二三里方圓之內,為蘇南僅有,可謂「窯窯 相望,煙塵裊裊」。
當年的烘窯業是無錫地區的手工業先驅,興旺時期,直接和間接從事窯業生產的工人達萬人。民間曾流傳過一句俚語,叫做「窯荒十八行」,窯業興則十八個行業興,窯業衰則十八個行業衰,可見,當時窯業在無錫的地位是何等的舉足輕重。
當年的烘窯業是無錫地區的手工業先驅,興旺時期,直接和間接從事窯業生產的工人達萬人。民間曾流傳過一句俚語,叫做「窯荒十八行」,窯業興則十八個行業興,窯業衰則十八個行業衰,可見,當時窯業在無錫的地位是何等的舉足輕重。
古窯是明清乃至近代手工業發展和社會文化的見證,座落在沙巷3號的十九世紀中期建造的窯業公所 ,如今保存完好,這座石庫門結構的建築牆厚如堡,風格雄渾凝重,如能在此地建成窯業磚瓦歷史的博物館,再現「窯有百座,窯工近萬」的盛景,那是很值得觀瞻的事。
恐怕誰都知道普通的一塊瓦片有多大,但是差不多有一張茶幾大小,重達150多斤,要兩三個人才能抬得動的一塊瓦片,你有沒有見過呢?作為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重要節點之一的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不久就將面向社會開放,在布展過程中,博物館從各處徵集到了120餘件展現無錫窯業歷史和文化的磚瓦文物,而就在這些「寶貝」中,兩塊巨大的瓦片格外引人注目,堪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在窯群遺址博物館內見到了這兩塊「巨瓦」。其中一塊尺寸為70厘米×64厘米×10厘米,重達150多斤,另一塊較小的尺寸為47厘米×64厘米×10厘米,也有100多斤重,兩塊瓦片的表面均刻有「袁恆盛號」的銘文。窯群遺址博物館館長、大窯路窯業世家黃家後人黃壽林向記者介紹,這兩塊瓦片是由同為大窯路窯業世家的殷家提供的,發現的時候瓦片上已布滿了青苔。
據專家考證,這兩塊瓦片起碼有四五百年歷史,為皇宮所用瓦片,之所以流落在民間,推測其很有可能是這一類型瓦片的樣品,能夠保留到今天,確實十分罕見。這么重的瓦片,屋頂怎麼承受得起呢?黃壽林告訴記者,這兩塊瓦片並非「蓋瓦」,應該是斜屋面底部用作排水的「底瓦」,而且皇宮中的建築異常大氣而且結實,所以才有可能使用體積如此之大、分量如此之重的建築材料。
在窯群遺址博物館的展廳中,除了這兩塊「巨瓦」之外,還有包括金磚、城磚、墓磚、磚雕、水牌等等各種類型的磚瓦製品,涉及到建築材料和生活用品。黃壽林向記者介紹,從明洪武年間一直到解放初期,大窯路的窯業興盛了幾百年,這里曾經聚集著大大小小百餘座古窯,出產的磚瓦遠近馳名,「大窯貨」有口皆碑,甚至還有產品遠銷至南洋。雖然歷經時代變遷,百餘座古窯只剩下十六七座,保存較完好的也僅有六七座,但是這些古窯,以及由其出產並留存至今的各類磚瓦產品,卻是古運河畔曾經輝煌的無錫窯業的歷史見證。因此,在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的過程中,打造窯群遺址博物館展現無錫窯業的歷史和文化就成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據悉,博物館將完成背面三個窯址的修復,這些窯址修復後將與博物館連為一體,成為一個有效的展示部分。此外,博物館的文物徵集工作還在繼續進行,除了已經進館的120餘件磚瓦文物外,記者在黃壽林的辦公室又見到了他徵集到的20餘件用於磚瓦生產的工具,有些是仿製的,但是更多的是當年留下的實物。黃壽林向記者介紹,這些工具也即將進入博物館,配合館內的主題雕塑,向遊客生動再現磚瓦生產的流程和工藝。

(我在網上拼湊起來的。。。語句不通順 不要怪額 我還沒有完整的看過一遍呢。。。- -)

⑺ 明長城磚窯群的開放


明長城磚窯群坐落在距秦皇島市區28公里的撫寧縣板場峪村長城腳下,於2002年冬被發現並開始發掘出土,目前已探明有66座磚窯和灰窯。據考證,這一帶在明代屬薊鎮長城的重要關隘,明隆慶、萬曆年間,戚繼光等將領曾對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明早期石築夯土長城進行加磚重修,這些磚窯就是為滿足當時大量用磚的需要而成批修建的。這樣大規模的、保存完好的長城磚窯群的發現,對研究明長城的建築形制及建築材料具有科學價值,被長城學家稱為長城考古史上從未有過的重大發現。
首批開放的明長城磚窯是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已經完成考古發掘的2號、4號兩座磚窯。兩座磚窯結構基本相同,由窯門、窯室、工作面三部分組成,其中窯室又有火膛、窯床、煙孔、煙囪、窯身、窯壁和窯口等構造。窯門形制完整,均為半圓形券門,用青磚砌成。除窯頂被揭開外,兩座磚窯遺址完全呈現出土時的情形:2號窯內,滿窯400多年前燒制好的長城磚一層層錯落著碼放如初,共有17層1700多塊,4號窯底部存有少量豎放的長城磚。每塊磚長36厘米,寬17厘米,厚9厘米,重約10.5公斤。河北省秦皇島市境內的明長城磚窯群遺址近日部分向遊人開放,先睹為快的遊客不禁贊嘆400多年前先人高超的燒磚工藝。

⑻ 井陘窯遺址的考古過程

中國考古工作者經過10年的考古調查,共發現並確定了10處窯區遺址,其中河東坡區、馮家溝區的面積已超過10萬平方米,而城關窯址時代跨度大,內涵豐富,最為重要。
1989年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對井陘文物進行復查時,發現了東關、河東坡、東窯嶺村三處窯址,並在此後的8年時間內,在井陘境內的天長、秀林、南陘三個鄉鎮及礦區天護、馮家溝村約16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發現了九處窯區。包括東關、河東坡、東窯嶺、梅庄、南秀林、馮家溝,南陘、北陘、南防口,共三大片,面積超過一百六十萬平方米。
1995年,井陘窯一次出土了完整的印花模子12件,圖案各異,精美程度不僅比定窯模子毫不遜色,且圖案形式內窯款超出了定窯的品種;
1998年7月,井陘窯又出土了唐五代、金代的窯爐、作坊,為我國北方諸窯口的關系及陶瓷研究增添了重要實物;
1999年河北省文研所在窯址中找到了流散的30多件瓷器,唐代蓮花熏碗、白釉雙魚四系背壺、宋代的水波紋腰圓白瓷枕,金代的戳印立鹿蝶花紋葉式枕,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初步展示了這一窯口長達一千三百多年的制瓷歷史,對推動北方古陶瓷史研究有重要價值;
2000年9月,窯群的發掘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處金代苗姓窯場遺址作坊保存下來晾坯架欄、烘坯碳溝遺跡為金元制瓷史增添重要資料;
2000年「井陘窯出土了戳印點彩戳模」的消息更是震動了國內的陶瓷界,井陘窯的研究成為世紀之交文物界的盛事。

⑼ 無錫有哪些旅遊景區

無錫有哪些旅遊景區

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國家5A級景區:
無錫中影視基地景區(三國城、水滸城、唐城)、無錫市靈山景區(憑借世界佛教論壇特殊升等)、無錫市太湖黿頭渚風景

國家4A級景區:
中國吳文化博覽園,無錫橫山梅園風景區,無錫崇安寺風景區,無錫南禪寺風景區,宜興善卷洞風景區,無錫市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無錫市蠡園公園無錫市薛福成故居,無錫市東林書院無錫博物院,江陰江蘇學政文化旅遊區,江陰濱江要塞旅遊度假區,宜興團氿風景區薛福成故居,鴻山遺址博物館,無錫鴻山泰伯景區,宜興竹海風景區,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無錫動物園·,太湖歡樂園,中國吳文化博物館,·鴻山遺址博物館,名跡景點蠡湖新城風景區(蠡湖廣場、蠡湖公園、渤公島、蠡堤等),無錫海底世界,太湖廣場蠡湖中央公園,梁鴻濕地公園,中華賞石園,馬山十八灣龍頭渚公園,雪浪山公園,綠波灣度假村,太湖度假村,紅沙灣生態景區,古運河、南長老街惠山古鎮錢鍾書故居,張聞天故居,陸定一故居,顧毓琇故居,崇安寺南禪寺,無錫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惠山森林公園,龍寺生態園,無錫博物院錫劇博物館,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無錫古窯群遺址博物館,無錫大劇院阿炳故居

無錫有18景

無錫18景為:
徐霞客故居 鵝鼻攬江 龍頭馬跡 宜興竹海 運河古風 東林書院
薛家花園 梅園香雪 中視影城 泰伯遺跡 黿渚春濤 太湖仙島
二泉映月 靈山勝境 蠡湖煙綠 錫山晴雲 寄暢清韻 善卷洞天

其中:
徐霞客故居 鵝鼻攬江 是江陰景點
宜興竹海 善卷洞天 是宜興景點

18景中以自然見長的是:鵝鼻攬江 龍頭馬跡 宜興竹海 黿渚春濤 太湖仙島 善卷洞天
其中鵝鼻攬江是江陰鵝鼻咀公園,20元門票,看長江炮台和江陰長江大橋
龍頭馬跡在靈山附近,看太湖風光,屬龍頭渚公園, 門票:25元
黿渚春濤 太湖仙島同屬黿頭渚公園,門票105元,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
宜興竹海 看竹成林,品嘗竹子周邊產品,竹海景區:60
善卷洞天 看地下岩洞,別有洞天:宜興善卷風景區 120

18景中屬人文景觀的為:徐霞客故居(12元),東林書院(16元) 薛家花園(25元),泰伯遺跡10元
18景中屬人造的為:中視影城 蠡湖煙綠 梅園香雪

中視影城包括唐城(40元),三國城,水滸城(兩城聯票150元)都是影視拍攝基地
蠡湖煙綠(蠡園30元) 梅園香雪(梅園35元) 都是舊時的私人園林,依山傍湖,風景優美。
二泉映月 錫山晴雲 寄暢清韻 同屬錫惠公園景區(套票60-70元)古跡眾多。
運河古風欣賞運河風光(坐船遊船票75元)
靈山勝境:以佛見長,氣勢恢弘,門票180元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