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曲貢遺址

曲貢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2 16:58:27

A. 拉薩修鐵路的資料

拉薩作為西藏自治區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歷史的古城。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東經 91°06′,北緯29°36′,海拔3650多米。
郵政編碼:850000
區號:0891
英文名:Lhasa
漢語拼音:Lasa
車牌編號:藏A
拉薩市轄7縣(當雄縣、堆龍德慶縣、曲水縣、墨竹工卡縣、達孜縣、尼木縣和林周縣)1區(城關區)。全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9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近55萬,其中市區人口近27萬,有藏、漢、回等31個民族,藏族人口佔87%。
「拉薩」在藏語中為「聖地」或「佛地」之意,長期以來就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輝煌、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是至高無上政教合一政權的象徵。早在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兼並鄰近部落、統一西藏後,就從雅隆遷都邏姿(即今拉薩),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薩城進入了新的時代。1960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拉薩為地級市,1982年又將其定為首批公布的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薩古稱「惹薩」,藏語「山羊」稱「惹」,「土」稱「薩」,相傳公元七世紀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時,這里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後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廟建好後,傳教僧人和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周圍便先後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同時松贊干布又在紅山擴建宮室(即今布達拉宮),於是,拉薩河谷平原上宮殿陸續興建,顯赫中外的高原名城從此形成。「惹薩」也逐漸變成了人們心中的「聖地」,成為當時西藏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應是指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薩。如今拉薩城東一帶尚保持著古城拉薩的精髓。
以布達拉宮和八廓街為中心的拉薩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龍德慶縣。縱目眺望拉薩城,郵電大樓、新聞大樓、拉薩飯店、西藏賓館及各色建築物星羅棋布,互為參錯,連連綿綿,一片新輝。站在布達拉宮頂上俯瞰拉薩全城,整個拉薩市區到處是一片片掩映在綠樹中的新式樓房,唯八廓街一帶飄揚著經幡,盪漾著桑煙。在這里,密布著頗具民族風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著來自藏區各地的人們,他們中許多人仍然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裝,那彷彿從不離手的轉經筒和念珠顯然表明佛教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拉薩北部當雄全縣和尼木、堆龍德慶、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區鄉屬藏北草原南沿,水草豐美,牧業興旺,盛產牛羊肉類、酥油和牛絨、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薩河谷,南部屬雅魯藏布江中游,為西藏較好的農業區之一,盛產青稞、小麥、油菜籽和豆類,「拉薩一號」蠶豆更是飲譽中外的良種。拉薩周圍具有經濟價值和醫療作用的地熱溫泉遍地,堆龍德慶縣的曲桑溫泉、墨竹工卡縣的德中溫泉享譽整個藏區。
拉薩市區地處河谷沖積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稱。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稱為雨季。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零下14℃。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乾燥,多大風。年無霜期100~120天。
交通
* 拉薩貢嘎國際機場
* 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里,於2005年10月全線貫通,2007年7月1日正式通車。
*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等。
乘車指南
拉薩至格爾木1165公里,車費200—240元;拉薩至澤當191公里,車費30—50元;拉薩至昌都1121公里,車費280元;拉薩至成都2415公里,車費540元;拉薩至日喀則280公里,車費48—90元;拉薩至樟木754公里,車費130元;拉薩至江孜264公里,車費50元。
自然地理
拉薩位於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北高南低,中南部為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地勢平坦。
念青唐古拉山
在拉薩以北100公里處,屹立著舉世聞名的念青唐拉大雪山,北沿是納木錯,山頂最高處海拔7117米。
念青唐古拉山脈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東約600公里,它西接崗庫卡恥,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它是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兩條大水系的分水嶺,同時將西藏自治區分為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地域。 大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兩省區天然分界線,也是青藏線109國道的最高點。
「念青唐古拉」,藏語意為「靈應草原神」,由此可見藏民對它的崇敬相希望。這四座山峰及其周邊地區曾受到強烈的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了如今較為陡峭的山嶺,尤其西北坡更是陡峭異常。山勢筆直,險要壯觀。
葯王山
葯王山上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季節的清晨,經常會有密密麻麻的攝影師和攝影發燒友匯集在葯王山上等待第一縷光線照亮布達拉宮的瞬間。
葯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頂。
葯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咫尺相對,兩山之間有市內的一條主要幹道穿過。過去,兩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層是門洞,是拉薩城的門戶。60年代拉薩擴建,拆掉了佛塔,幾十米寬的柏油路拉開了兩山的距離。有人認為斷了神脈,曾想法用經幡將兩山連接起來。每年藏歷年來臨時,虔誠的信徒都要來此將新幡掛上。現已重新以塔相連。
米拉山
米拉山途經墨竹工卡縣。米拉山高達4700多米,聳立在拉薩之東,米拉山對於西藏高原的千山萬仞來說,雖然不過是一座小小的山體,但它卻和南部的布達拉山構成了一條南北向的分水嶺,橫於東西向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之中,成為雅魯藏布江谷地東西兩側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
拉薩河是拉薩市的母親河,對拉薩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拉薩市民很熱愛這條河,每到周未或節假日,成群結隊的拉薩人或開車或步行到拉薩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帳篷,或釣魚、或戲水、或沐浴,喝著酥油茶,吃著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美食,盡情享受拉薩的燦爛陽光與閑情逸致,很像漢族的野炊
拉薩河發源於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馬溝。流經那曲、當雄、林周、墨竹工卡、達孜、城關、堆龍德慶,至曲水縣,是雅魯藏布江中游一條較大的支流,全長495公里,流域面積31,76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8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區流量287立方米/秒;海拔高度由源頭5500米到河口358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此河屬於融雪和隆雨類型,水量的大小隨著溫度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而變化。
拉薩河流域內大部分為山地,山峰高聳,坡度陡峭,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念青唐古拉山脈必育有規模不大的現代冰川,流域右岸支流大部發源於冰川,左岸支流大都發源於湖泊或沼澤。
拉薩河在林周縣唐古以上河谷呈「V」型,以下至墨竹工卡縣河谷變寬闊,寬約1—1.5公里,開始有河心漫灘出現,漫灘上植被良好,該段河道較規正,兩岸分布三級連續的階地:三級階地高出河水位40—50米,其表部為厚50—80厘米的砂表土,生長著茂盛的草類,是天然良好的牧場;二級階地高出河水位20—30米;一級階地高出河水位10—20米,大部分已被開墾成耕地。
沿河兩岸是河谷沖積平原,寬度達1—10公里,耕地面積約57萬畝,這些地區,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土質較厚,水源充沛,是西藏糧食主要產區之一。
拉薩市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91°06′,北緯29°36′。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委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比鄰省四川省省會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美稱。
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零下14℃。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乾燥,多大風,年無霜期100—120天。相對而言,3—10月份氣候溫暖而濕潤,是西藏最好的旅遊季節,而通常每年的「五一」是旅行季節的開始。
沿革歷史
史籍上第一次出現「拉薩」二字,見於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贊所立《噶瓊寺碑》,其中有言:「神聖贊普先祖松贊之世,始行圓覺正法,建拉薩大昭寺。」由此可見,拉薩的城名,已經出現了近1200年了。
大約公元1世紀前後,高原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經過多年的和戰,又集結成若干個部落聯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聯盟、阿里地區的象雄王國和雅魯藏布江以北的蘇毗部落聯盟最為強大。這時,拉薩河的古名「吉曲」已經出現,現在拉薩所在地,則被人稱為「吉雪沃塘」,意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壩子」。
那時吉曲河流域先後屬於蘇毗部落聯盟中的達甲沃和赤邦松兩個王族統治。公元7世紀初,雅隆部落首領朗日松贊率兵北上,成為整個吉曲(拉薩)河流域的主宰。朗日松贊把營盤設在墨竹工卡的甲瑪崗山溝,在這條長長的南北走向的山溝中,建造了幾座宮堡,他的兒子、吐蕃王朝締造者松贊干布,公元617年出生在甲瑪溝的強巴明久林宮堡中。
傳說這位少年王子征戰路過吉雪沃塘時,時值盛夏,風和日麗,只見周圍群山四合,秀水中流,地勢寬坦,雄偉壯觀。同時這里北通青海,南靠山南,西連象雄,東接多康,地處雪域中樞,交通方便,物產豐富。他做出了遷都吉曲沃塘的重大決策。
松贊干布率大臣、部屬從墨竹工卡西下吉曲沃塘,這片亘古以來荒涼沉寂的平野,立刻變得熱鬧而繁忙。松贊干布經過仔細勘察,決定截斷吉曲河的北河道,使河水傍著山南宣洩,紅山周圍顯露出一大片平野。他在這里建宮堡,修寺廟,營造軍民住房。據說沃塘平野第一座建築紅山堡寨,就是布達拉宮的前身。這座巨石壘成的宮堡,兀立紅山之巔,氣勢非常雄壯。
吐蕃王朝從此風生水起,松贊干布制定法律,劃分行政區域,分封官職,力主對外交流,贊普屬下設五商、六匠。五商指茶商、玉商、刀商、帛商、鹽商;六匠指噶龍鐵匠、噶如鞍匠、弓匠、劍匠、鎧甲匠、神塑匠等。商業和手工業的形成和發展,對促進拉薩城的興盛起著明顯的作用。
松贊干布先後迎娶了尼泊爾尺尊公主、唐文成公主,為兩位公主修建了大、小昭寺,分別供奉了釋迦牟尼八歲和十二歲等身佛像。大昭寺建成後,為紀念山羊馱土建寺的殊勝之舉,寺廟取名山羊幻化廟,城市也改名為「惹薩」,意為「羊土城」。
公元8世紀,赤德祖贊迎娶了大唐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將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像,迎請到大昭寺主殿,制定了一整套供養祭祀儀軌,在紅山和葯王山之間修造了稱為「巴嘎噶林」的三座大白塔,形成進入拉薩的大門。
自從金城公主將小昭寺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移供大昭寺主神殿,這尊佛像成為整個雪域藏人信仰的中心,朝拜供奉者絡繹不絕。緣於這尊至神至聖的佛像,「惹薩」又改名為「拉薩」,意為「神佛之地」。
位於拉薩北郊5公里河谷邊緣的曲貢新石器遺址距今約為4000—5000年,海拔3690米,該遺址出土了1萬多件文化遺物和大量獸骨,說明在新石器時代拉薩河谷已有人類活動。曲貢遺址下層中還出土了一枚銅鏃,銅鏃呈扁平形,經鑒定原料為冶煉所得,表明當時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經開始跨入青銅時代。
拉薩城始建於公元7世紀,之前這里叫卧馬塘,是蘇毗部落管轄的放牧場。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全藏,將政治中心從山南轉移到拉薩,建立了強大的吐蕃奴隸制王朝,並修築了大昭寺、小昭寺和最初的布達拉宮等寺廟宮殿。傳說松贊干布驅使山羊背土填塘修建大昭寺,人們便以「惹(山羊)薩(沙土)」作為這一城市的名稱,在漢文古籍中稱「邏些」。隨著佛教的傳入和興盛,前來朝佛的人日益增加,於是圍繞大昭寺逐步建立旅館、商店、民宅、官府,形成了一條環形的八廓街。因為佛教的興盛,藏族人民把這個城市視為「聖城」,於是「拉薩」(意為聖地或佛地)之名便取代了原有的名稱。
公元9世紀吐蕃王朝崩潰,伴隨公元11世紀西藏佛教後弘期的興起,拉薩成為很多高僧大德弘教之地。13世紀,元朝中央政府把西藏納入統一版圖,元、明中央政府先後在西藏地方扶持薩迦王朝和帕木竹巴王朝,西藏的政治中心一度轉移至日喀則的薩迦和山南地區。13世紀中葉,前藏十三萬戶長之一的蔡巴,在拉薩東面修建蔡巴寺、貢唐寺,此後歷代蔡巴戶長組織力量疏通拉薩河道和加固河堤。14世紀中葉,帕木竹巴地方政權取代薩迦地方政權後,支持宗喀巴及其弟子,在拉薩修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強化了拉薩的宗教「聖城」地位。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受清朝皇帝冊封,建立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政權,以拉薩為政權的中心,拉薩城市有了新的發展。著名寺院在這一時期都有較大規模的修茸和擴建,其中大昭寺改造、擴建,對拉薩的城市布局產生了影響。布達拉宮的重建及其以後的增修改建,使之形成了今日的規模。七世達賴喇嘛時期,在布達拉宮以西約2公里處建起了羅布林卡,以後迭經擴建,成為佔地36萬平方米的大園林。由此形成以布達拉宮為中心,輻射八廓街、羅布林卡周圍約3平方公里的拉薩古城。
1951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拉薩,1960年正式設立拉薩市。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後,拉薩墨本管轄拉薩市區中心部分(林廓路以內);雪巴列空管轄拉薩市郊洛麥溪、朗如溪、札什溪、折布林溪、蔡溪、蚌堆(仲堆)溪、列烏溪、南木傑崗溪、隆巴溪、札溪、昌谷溪、聶當溪、江溪、東嘎宗、南木吉才溪、曲隆溪、古崩堂溪、德慶宗等18宗溪。
1954年拉薩墨本管轄拉薩市;衛區總管管轄尼木門喀溪、曲水宗、羊八井郭巴、麻江郭巴、堆龍德慶宗、撒拉溪、朗塘溪、卡孜溪、林周宗、墨竹工卡宗、東嘎宗、德慶宗、達孜宗、蔡溪、列烏溪、南木傑崗溪、洛麥溪、協仲溪、札什溪、曲隆溪、折布林溪、南木溪、聶當溪、朗如溪、蚌堆溪、札溪、隆巴溪、昌谷溪等28宗溪。
1960年設拉薩市,原屬絳曲基巧的當雄、達木曲柯爾、白倉溪、達波錯斯(色)、旁多溪劃入拉薩市。將折布林溪、洛麥溪、朗如溪、蔡溪、曲隆溪、札什溪並入拉薩市區;以林周宗與旁多宗、撒拉溪、朗塘溪、卡孜溪合並設林周縣(駐松盤);以當雄與羊八井郭巴、寧中郭巴、納木湖郭巴等合並設當雄縣;以達孜宗與德慶宗、蚌堆溪合並設達孜縣(駐德慶村);以墨竹工卡宗設墨竹工卡縣(駐塔巴村);以曲水宗與色溪、南木溪、協仲溪、聶當溪合並設曲水縣(駐雪村);以尼木門喀溪與麻江郭巴合並設尼木縣(駐塔榮);以堆龍德慶宗與列烏溪、東嘎宗合並設堆龍德慶縣(駐朗嘎)。拉薩市共轄當雄(駐當曲卡)、尼木、曲水、堆龍德慶、達孜、林周、墨竹工卡等7縣。
1964年原林芝專區所屬林芝(駐尼池村)、米林(駐東多村)、工布江達(駐介德)、墨脫4縣劃入拉薩市領導。墨竹工卡縣遷駐工卡;林芝縣遷駐普拉。拉薩市轄11縣。
1975年林周縣由松盤遷駐旁多。
1977年拉薩市轄林周(駐旁多)、當雄(駐當曲卡)、墨竹工卡(駐工卡)、尼木(駐塔榮)、米林(駐東多村)、墨脫、達孜(駐德慶)、曲水(駐雪村)、堆龍德慶(駐朗嘎)、林芝(駐普拉)、工布江達等11縣。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拉薩市轄1個市轄區、7個縣,分別是城關區、林周縣、當雄縣、尼木縣、曲水縣、堆龍德慶縣、達孜縣、墨竹工卡縣。

B. 曲貢文化遺址的年代

曲貢文化遺址年代下限為公元前1500年上下,上限為不晚於公元前1750年,年代跨度在距今內3500至3750年之間。容當然這個上限還不是實際上的最早年代,估計還可以上推到距今4000年前。這是西藏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卡若遺址之後西藏境內的第二個經過科學調查和試掘的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其年代比卡若遺址略晚。

C. 我國原始社會古村落遺址有哪些

我國的原始社會遺址如下:
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四川巫山龍骨坡(前200萬年)
安徽繁昌人字洞(前200萬年)
山西芮城西侯渡(前180萬年)
雲南楚雄元謀人(前170萬年)
河北陽原小長梁、東谷蛇(前100萬年)
四川古藺石屏野貓洞
以上,在地質學上屬更新世早期。
陝西藍田人(前100萬年)
南京市郊區「南京人」(前六十二萬年至五十八萬年)
北京周口店人(前505萬年)
山西芮城河
河南南召雲陽
河北鄖縣梅鋪
大冶石龍頭
安徽和縣陶店
貴族黔西觀音洞
遼寧營口金牛山
本溪廟後山
以上地質年代屬更新世中期(前五十萬年至三十萬年左右)。其中最著名的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特徵:以打制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過著採集和狩獵生活。
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
廣東陽春獨石子
遼寧營口金牛山人(從猿人到早期智人過渡)
陝西大荔甜水溝人(從猿人到早期智人過渡)
山西襄汾丁村(從猿人到早期智人過渡)
山西陽高許家窖人(從猿人到早期智人過渡)
廣東曲江馬壩人(典型的早期智人)
貴州相梓岩灰洞
湖北長陽下丁家(典型的早期智人)
遼寧喀左鴿子洞
四川資陽縣黃鱔溪
雲南富源大河鄉茨托村(早期智人)
以上地質年代屬更新世晚期(距今約十萬年前)。
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雲南麗江木家橋人
黑龍江呼瑪十八站
吉林安圖明月鎮人
內蒙烏審旗薩拉烏蘇沿岸
寧夏寧武水洞溝
山東新泰鳥珠台新泰人
山西朔縣峙峪
貴州普定穿洞人
河南安陽小南海
河北陽原虎頭梁
安徽泗洪下草灣人
山西沁水下川
內蒙呼和浩特大窯
四川漢源富林
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
廣西柳江通天岩
青海可可西里
西藏定日蘇熱、申扎雄梅
台灣台南左鎮、台東長濱
以上地質年代屬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開始,距今前三萬至一萬年,同屬晚期智人。
舊石器與新石器時代的過渡期遺址
陝西大荔沙苑
河南許昌靈井
山西懷仁鵝毛口
山西沁水下川
封開黃岩洞
江西萬年仙人洞
廣西南寧豹子頭
哈爾濱顧鄉屯
滿洲里扎賚諾爾
廣西武鳴
洞庭湖區人工培植水稻遺址
湖南城頭山古城遺址及水稻田、祭壇遺址
以上地質上屬全新世,距今前一萬年至七八千年。北方新石器時代遺址(前六千年至二千年)
磁山、裴李崗文化遺址(武安西和新鄭西北)遍布武安以南和河南中部(前六千年至五千年)
北辛庄、大汶口文化遺址(前五千四百年至二千五百年)。在山東滕縣東南和泰安縣南,其文化遺存的堆積可分為三期,後期約為公元前4550至4350年間,與磁山文化基本是同一時期。前二千五百年以後,發展為山東龍山文化。
老官台文化遺址(前六千年左右),在陝西華縣。
大地灣文化遺址(前五千八百年至五千四百年),在甘肅秦安縣。分布在渭水流域及漢水上游。
以上均早於仰韶文化,在上述幾處遺址中已發現了穀物,人們已掌握了種植、飼養、漁獵,制陶術及編織技術,早於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遺址(前五千年至三千年)屬黃帝族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文化遺跡,地區較廣泛,代表性較強,是考古學上的重要時期。
仰韶在河南澠池。以此為代表的文化遺址遍布於豫、陝、晉、冀等省以及東至魯西北,北至河套,西至寧夏隴西,南至鄂西北,分為半坡(西安)、廟底溝(三門峽)、西壬村(山西芮城)、王灣(洛陽)、大河村(鄭州)、後崗、大司空樹(安陽)等類型。
其中:後崗文化下層屬炎帝族文化,上層為小屯文化,屬商文化。
山西襄汾陶寺村古城遺址(約四五千年前)
馬家窖文化遺址(前3300-2050年)
馬家窯在甘肅臨洮,以此為代表,包括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四種類型。主要分布於東起甘肅渭河流域,西至河西走廓和青海河湟地區,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個分支,又名甘肅仰韶文化。
龍山文化遺址(前2900-1900年)屬夏文化。
以山東章丘龍山鎮城子崖為代表,分布於山東、蘇北、皖北、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及遼東半島南端、鄂西北、河套東北隅等地。分為廟底溝二期文化,以安陽後崗為代表的河南龍山,以城子崖、日照為代表的山西龍山文化(典型的龍山文化),以長安客省庄為代表的陝西龍山文化,以襄汾陶寺為代表的陶寺型龍山文化五種類型
齊家文化遺址(前二千年左右)
在甘肅廣河齊家坪遺址為代表,分布於東起甘肅涇渭,西抵青海河、湟,南至甘南白龍江流域,北入內蒙阿拉善。上承馬家窯文化,晚期進入青銅時代早期,約與中原夏朝同時。
紅山文化遺址(前3500年左右)
以內蒙赤峰市東北紅山後遺址為代表,分布於內蒙東南部、遼寧西部、河北北部、吉林西北部。相對時間與中原仰韶文化大致相當。
南方新石器時代遺址(前五千年至二千年)
青蓮崗(江蘇淮安東北),青蓮崗遺址在江蘇淮安東北,北陰陽營文化(南京市南大校內)(前五千四百年至三千年),以此為代表廣泛分布在江蘇淮河下游和寧鎮地區以及安徽東南部。
西藏昌都卡若和拉薩市北郊曲貢村遺址(前五千五至四千年)。
四川廣漢月亮灣三星堆古蜀國文化遺址(還在發掘中)(前三千年至一千年)
江川李家山、昆明晉寧石寨山戰國,西漢時期古滇文化遺址(前二百年左右)
昆明官渡區羊甫頭戰國時期滇王國文化遺址(正在發掘中)(前五百年左右)
大溪文化(前四千四百年至三千三百年)
以四川巫山大溪遺址為代表分布於東至湖北江陵、公安,南至湖南澧水流域,洞庭湖北岸,北抵漢水中游等地。
屈家嶺文化(前三千五百年至前二千六百年)
以湖北京山屈家嶺遺址為代表,分布於湖北江漢平原至河南南陽盆地。
河姆渡文化(前五千年至前三千三百年)
以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為代表,分布於寧波紹興平原的東部,越海東達舟山群島。
馬家濱、崧澤文化(前五千年至四千年)
以浙江嘉興馬家濱遺址為代表,分布於錢塘江以北,西北至常州一帶太湖流域。舊稱江南青蓮崗文化。後發展為上海青浦縣東的崧澤文化,其後,又發展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前三千三百年至二千三百年)
以浙江餘杭良渚鎮遺址為代表,分布於太湖流域及寧波、紹興平原西部,舊稱杭州灣龍山文化。
其他原始文化:
普遍分布於長江中下游以南,越海至台灣、海南島。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起,延續時間較長,各地文化面貌亦各不相同。

D. 拉薩的風土人情

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東經91°07′,北緯29°39′,海拔3658米.拉薩市是祖國西南邊睡的重鎮,歷來是西藏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藏傳佛教聖地。拉薩素以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俗民情獨特、名勝古跡眾多、宗教色彩濃厚而聞名於世,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市中心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隨著中國與周邊鄰國友好關系的日益發展,拉薩將成為中國大西南對外經濟、貿易、技術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開放窗口。

拉薩市於1960年設市,現轄堆龍德慶縣、當雄縣、尼木縣、曲水縣、林周縣、達孜縣、墨竹工卡縣和城關區七縣一區。全市行政區域東西跨距277公里,南北跨距202公里,總面積29518平方公里。總人口50多萬人,有藏、漢、回等十多個民族,藏族人口佔87%。

拉薩市地處喜瑪拉雅山北側,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高原季風半乾旱氣候。最高氣溫29℃,最低氣溫零下16.5℃,年平均氣溫7.4℃;降雨量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時間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之稱。拉薩空氣清新,陽光明媚,晝暖夜涼,是炎夏難得的避暑勝地。

拉薩,漢文史籍中稱「邏些」,其歷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公元七世紀以前,這里叫卧馬塘,是蘇毗部落管轄的放牧場。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統一全藏,將政治中心從山南轉移到拉薩,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奴隸制政權,並修築了大昭寺、小昭寺和布達拉宮等寺廟宮殿。當時,人們以「惹薩」作為這一城市的名稱。隨著佛教的傳入和興盛,前來朝佛的人日益增加,於是圍繞大昭寺逐步建立旅館、商店、民宅、官府,形成了一條環形的八廓街。由於藏族人民把這個城市視為「聖城」,於是「拉薩」(意為聖地或佛地)之名便取代了原有的名稱。

十三世紀中葉,前藏十三萬戶長之一的蔡巴,在拉薩東面修建蔡巴寺、貢唐寺,此後歷代蔡巴戶長組織力量疏通河道和加固河堤。十四世紀中葉,帕爾竹巴地方政權取代薩迦地方政權後,支持宗喀巴及其弟子,在拉薩修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加強了拉薩在宗教發展史上的「聖城」地位。十七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受清朝皇帝冊封,拉薩作為西藏地方政權的中心,城市有了新的發展。著名寺院在這一時期都有較大規模的修葺和擴建,其中大昭寺改造、擴建,對拉薩的城市布局產生了影響;布達拉宮的重建及其以後的增修改建,使之形成了今日的規模。七世紀達賴喇嘛時期,在布達拉宮以西約2公里處建起了羅布林卡;以後迭經擴建,形成了主體建築「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旦明久頗章」三座宮殿及其它殿堂,成為佔地36萬平方米的大園林。

在1300多年的歷史中,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不但為拉薩市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為推進祖國中原與西藏地區的經濟、技術協作和文化交流,促進兩地的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並產生了深遠和積極的影響。松贊干布被載入了中華民族英雄人物的史冊;文成公主被藏族人民譽為「措益白姆」(意為蓮花,象徵美麗、聖潔),並塑像於雍布拉康、昌珠寺、大昭寺、小昭寺、布達拉宮等許多寺廟和宮殿內,長期受到瞻仰膜拜。

布達拉宮: 這座高119米的13層古代宮殿,以其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曠世寶藏聞名於世,是藏族建築藝術與文化繁榮的象徵。

布達拉宮位於拉薩古城之西的紅山上,始建於公元七世紀初松贊干布時期,後因戰亂失火燒毀,僅存法王洞和超凡佛殿兩處。現在所見的布達拉宮,基本上是十七世紀以後,尤其是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掌權時擴建起來的。除節假日及重大活動外,布達拉宮每天上午對遊人開放,門票40元。布達拉山後為龍王潭,潭中有島,島上建有龍王宮。

曲貢文化遺址:位於拉薩北郊5公里的河谷邊緣地帶,海拔3690米。此處發掘出了一些墓葬和灰坑,墓葬有石棺,葬式為屈肢葬。出土了1萬多件文化遺物和大量獸骨,以打制石器數量最多,也有少量精美的磨製石器和玉器,以及極少的細石器。磨製的石器有刀鐮、鐐、鏈、梳形器等;骨器以錐、針、鍛為主,其中有一枚較為少見的針尖開孔為針鼻的骨針。裝飾品主要有骨笄、陶耳墜、陶環和石環等,多是用於頭部的飾物。曲貢遺址下層中還出土了一枚銅鏃,銅鏃呈扁平形,經鑒定原料為冶煉所得,表明當時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經開始跨入青銅時代。曲貢遺址距今約為4000—5000年。

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傳說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贊干布曾在此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內,湖面頓時遍布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於是,一場以千隻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盪工程開始了,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餘,因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為了紀念白山羊的功績,佛殿最初名為「惹薩」,後改稱「祖拉康」(經堂)又稱「覺康」(佛堂),全稱為「惹薩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馱土而建的。「大昭」的名字據說與始於15世紀的「傳昭大法會」有關。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式。經歷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佔地25100餘平方米的宏偉規模。

小昭寺:位於八角街北約500米處,座西朝東,由庭院、神殿、門樓、釋迦牟尼像、屋面金頂和內外轉經迴廊組成,總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寺內供有釋迦牟尼八歲等身赤金像及眾多的佛像和唐卡等,於1962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昭寺創建於公元七世紀中葉。據載,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了一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赤金像,行至現在的小昭寺時,木車陷入沙地中。公主通過歷算,決定把釋迦牟尼佛像安放此處供奉,速建小昭寺。小昭寺亦稱上密院,是研讀佛經頗有成績的喇嘛進一步深造的地方。
服飾一條街

朵森格路。這條街除了有兩家美容店、兩家文具店、兩家爐具店、一家鐵板燒店,剩下的就是七八十家的服飾店了。這條街不過短短10年的歷史,但發展卻相當快。據說,早期在這里經營服飾生意的四川人賺了個盆滿缽滿,沒有哪個城市的服飾生意利潤有在拉薩這么高,一件在成都、重慶等地只賣10元的衣服,當時在拉薩可以賣到100元。但拉薩人還是願意掏錢,因為誰也不會為了10元而浪費一張1280元的機票。好景不長,這種曾10倍利潤的服飾店的春天只維持了不到5年。聽說拉薩錢好賺,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商家競相來這里開店,很快朵森格路被做服飾生意的擠得滿滿當當,「門面」頓時成了「洛陽紙貴」,十幾二十萬的門面轉讓費讓先來者得來全不費工夫。遺憾的是,這條形成規模經營的服飾一條街充斥了太多的「大路貨」,當北京路的品牌專賣店越開越多時,朵森格路的服飾一條街漸漸失去往日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位置。現在的朵森格路大多賣的是幾十元到一百元的中低價服裝,盡管經常還掛出「處理價」的標簽,但商家賺取的就只剩「吆喝」了。所以,這條街也成了「新陳代謝」最快的一條街,「門面轉讓」的字眼屢見不鮮。分析原因——小看了拉薩人的「錢袋子」,缺乏「與時俱進」的發展眼光。

拉薩,以其傳統的魅力和現代的氣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這里逛一逛。對於北京、上海這樣大城市裡來的遊客,他們更多地是到傳統的八廓街逛一逛;而對於從農牧區來的農牧民,拉薩的每一寸土地他們都想走一走,瞧一瞧。以下是對拉薩的各條街道進行功能性的歸類整理,讓各位逛拉薩城的朋友逛得更省時、省事。

酒吧一條街

這是最值得爭議的一條街,因為拉薩的酒吧遍布東南西北中。東面的有「布達拉風情」、「崗拉梅朵」、「DUNYE 」、「背包客」、「念酒吧」;西面的有「西街酒車間」、「藍月亮」、「音樂廚房」、「新起點」、「北京中路52」,在數量上「東」「西」酒吧不分伯仲;在顧客群上,「東」「西」酒吧卻各異,東面的主要是遊客,而西面的則主要是本地人。如果非要立個名號,那隻好歸為西郊,畢竟遊客只是這個城市的過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西郊幾家酒吧開的時間比較早,而且幾家酒吧或挨著或在對面,本地人便把從民族北路口到北京中路52號這短短的50米的區域叫「酒吧一條街」。隨著東面酒吧數量上的趕超,這個「酒吧一條街」是不是要易主還不得而知;但是有個折中的辦法,因為不管是東面的酒吧還是西面的酒吧,恰巧都坐落於橫貫拉薩東西的北京路,乾脆叫「東酒吧街」、「西酒吧街」好了。但這么叫,可能民族路的幾家酒吧就不樂意了,這個集中了西藏博物館、羅布林卡、人民會堂的路是拉薩文化氣息最濃的一條路,2003年的夏季,這條路進駐了好幾家「吧」兄弟,原本暮色沉沉的路突然變得活潑年輕了幾分。「百年孤獨」、「食草堂」等四五家酒吧在短短的兩三個月的時間里迅速崛起,成為拉薩人聊天休閑的好去處。人家是「新新酒吧街」,實力也不弱,憑什麼讓「東」、「西」給瓜分了?

且不管「酒吧一條街」到底花落誰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酒多了,人的話匣子就開了,拉薩的「侃爺」也就多了。

特色食店一條街

當之無愧是德吉路,尤其是德吉北路。這條長不過1000米的路段集中了幾十家特色食店。酸、辣、淡、咸各種口味在這里任你挑,各大菜系在這里也都能吃到。不管門面大小,只要你的菜有特色,客滿盈門便是家常便飯。其他路段有的飯館經營不到一年,就貼出了「門面轉讓」,可這里卻越做越紅火。要讓拉薩人百吃不厭,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德吉路家家食店口味可謂均獨一無二,吃膩了「西部人家」的面,那我到「清花餃子館」吃餃子;吃煩了餃子,那我到「草原人家」吃羊雜碎;不想吃川味的「潭魚頭」,那我就到「金來順」嘗嘗京味的……東西好吃,選擇又多,自然口碑就好,現在拉薩人通常請客吃飯,都會首選德吉路,這就說明「酒香不怕巷子深」,「特色」便是賺錢的法寶。

商場一條街

從朵森格路口到康昂東路口長約500米的北京路段,是拉薩的商場集中區。從東到西,這里的商場有新華商城、賽康百貨、雲龍商場、拉百購物廣場。此外,於2002年被辟為步行街的宇拓路集中了拉薩百貨大樓、金谷商場、國貿等3大商廈。兩街毗鄰,形成了一個長500米、寬100米的矩形購物區,如果是走馬觀花的話,在一個小時內便可看完。如果要挑一個商場慢慢逛,筆者建議到拉百購物廣場。該廣場於2003年12月開張,是拉薩商場百貨業的後起之秀。它的一樓設有超市、快餐店、手工藝品店;二樓是各種品牌服飾專賣區;三樓是床上用品專賣區。盡管它不論從面積還是貨品的數量都跟內地的大商場有不小的差距,但在拉薩各商場中,惟獨它最接近大商場的標准。在空間感上,它最讓人感到寬敞舒適。尤其它的中間部分,採用鏤空設計,透明的玻璃天窗增加了空間的寬敞度,達到了一種留白的效果;在裝飾上,垂掛下來的巨大中國結增添了幾分喜慶氣氛;最值得加分的一個環節,就是二樓和三樓的連廊邊設置了長椅,供顧客休息。千萬別小看這幾張椅子,它恰恰是一種人性化的「點睛之筆」。如果有什麼不足的話,那就是商場太小了,逛起來不過癮,這也是拉薩所有商場的一個通病。不過,話說回來,面對一個只有30萬人口的城市消費群體,過分的鋪張反而是一種浪費。小而精緻——這就是我們拉薩商場的特點。

E. 曲貢遺址的發現有怎樣重要的意義

由於曲貢文化遺址的年代位於原始社會和奴隸制社會的過渡時期,所以該遺址的發掘,對研究西藏早期歷史和豐富完善西藏原始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義,證明西藏高原的遠古先民已創造了堪與中原新石器文化相媲美的西藏古文化。曲貢文化遺址的發現、發掘,對於進一步認識藏中或西藏本土的遠古文明的特徵、內涵等方面提供了很重要的參照標尺~

F. 藏區四大古遺址

象雄王國遺址
遺址距今約1600多年。象雄王國曾經在青藏高原顯赫一時,本教就形成於此時。公元8世紀象雄被吐蕃王朝所滅。如今與著名的達果雪山、當惹雍錯並存的象雄遺址存有無數斷壁殘垣,供人憑吊和觀光。古老的象雄產生過極高的文明,它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象雄文,而且還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發源地,對後來的吐蕃以至整個西藏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然而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許多千古之迷。難怪今天有許多人煞費苦心仍找不到有關象雄文化遺址的蛛絲馬跡,這也許正如一位作家所說「象雄是游牧民族。它不屬於土地的文明」。
象雄的都城據本教傳說是在被稱為瓊隆銀城的地方,瓊隆在今阿里扎達境內。扎達土林中確實有不少早期的人類洞窟遺址和岩畫。在那曲尼瑪縣文部鄉辦事處不遠的窮宗有大片遺址,也被稱為象雄都城之所在。窮宗附近的當惹雍錯是本教徒最看重的神湖,湖邊今存一建於懸崖山洞中的寺廟——玉本寺,相傳為本教最古老的寺廟,香火尤盛。
西藏古格王國遺址
古格王國遺址位於阿里地區扎達縣托林鎮扎布讓村西南約1公里處,是古格王國遺留下的規模最大的一處建築群遺址,同時也是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約始建於公元10世紀前後,是吐蕃王朝第九代贊普朗達瑪的重孫吉德尼瑪袞在吐蕃王朝崩潰後,率領親隨逃往阿里建立起來的。
卡若遺址
卡若遺址位於西藏昌都地區昌都縣以南約12公里處的卡若鎮卡若村,屬於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距今約有4000至5000年的歷史,是西藏自治區歷史上首次科學發掘的古文化遺址,是考古界公認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遺址之一(另兩項為拉薩曲貢文化遺址、藏北細石文化遺址)。該遺址面積約3.8萬平方米,出土文物多達3萬余件,包括石器、玉器、骨器和陶器等。
曲貢文化遺址
1984年10月,西藏考古學家在拉薩北郊娘熱山溝曲貢村的考古發掘,發現了一處4000年以前的拉薩先民村居遺址,把拉薩的文明史推到4000年之前。曲貢文化遺址分布在曲貢村和軍區總醫院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薩河谷地。這個古老的村莊東西約150米,南北約30米,總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是迄今在西藏發現的海拔最高、年代最早、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較厚、文化內涵極其豐富的多種文化並存的遺址之一。被譽為拉薩的「半坡」。

G. 我國有史以來全部重大的考古發現有哪些

1、北京周口店遺址與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2、雲南元謀人遺址
3、陝西藍田人遺址
4、金牛山遺址及金牛山人
5、馬壩人遺址
6、泥河灣舊石器時代遺址群
7、丁村遺址
8、仙人洞與吊桶環遺址
9、玉蟾岩遺址
10、裴李崗遺址
11、賈湖遺址
12、興隆窪遺址
13、大地灣遺址
14、仰韶遺址
15、半坡遺址
16、姜寨遺址
17、後岡遺址
18、廟底溝遺址
19、大汶口遺址
20、河姆渡遺址
21、大溪遺址
22、城頭山遺址
23、屈家嶺遺址
24、崧澤遺址
25、馬家窯遺址
26、柳灣墓地
27、牛河梁遺址
28、城子崖遺址
29、良渚文化遺址群
30、石家河遺址群
31、陶寺遺址
32、王城崗遺址
33、齊家坪遺址
34、卡若遺址
35、石峽遺址
36、東灣仔北遺址
37、圓山遺址
38、二里頭遺址
39、東下馮遺址
40、夏家店遺址
41、大甸子遺址和墓地
42、偃師商城
43、鄭州商城遺址
44、盤龍城遺址
45、安陽殷墟遺址
46、吳城遺址
47、新干大墓
48、三星堆祭祀器物坑
49、周原遺址
50、豐鎬遺址與墓地
51、琉璃河遺址
52、晉侯墓地
53、三門峽虢國墓地與上陽城遺址
54、晉國故城遺址
55、鄭韓故城
56、燕下都遺址
57、曾侯乙墓
58、紀南城周圍的墓葬群
59、中山王陵
60、銅綠山礦冶遺址
61、秦咸陽城及秦宮殿遺址
6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63、睡虎地與龍崗秦墓
64、漢長安城遺址
65、居延漢代遺址與簡牘
66、西漢帝陵與陵園遺址
67、燒溝漢墓
68、銀雀山漢墓
69、滿城漢墓
70、漢代楚王陵
71、馬王堆漢墓
72、南越王墓
73、石寨山滇人墓地
74、漢魏洛陽城
75、樓蘭故城遺址
76、尼雅遺址
77、鄴城遺址
78、走馬樓孫吳簡牘
79、南京東晉——南朝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墓地
80、集安高句麗王室與貴族墓葬
81、雲崗石窟
82、龍門石窟
83、敦煌莫高窟
84、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
85、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86、隋唐洛陽城遺址
87、隋代虞弘墓
88、唐代帝陵陪葬墓
89、法門寺塔基與地宮
90、阿斯塔那墓地
91、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
92、南唐二陵
93、白沙宋墓
94、遼陳國公主墓
95、龍泉青瓷窯址
96、耀州窯遺址
97、西夏王陵
98、古格故城遺址
99、元大都遺址
100、明定陵

H. 曲貢文化遺址的發掘歷程

曲貢文化遺址和石室墓墓地最早發現於1984年11月,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文物普查隊的更堆等人在拉薩北郊娘熱山溝曲貢村的一次文物調查中發現了散布在地表的一些文化遺物,發現了曲貢文化遺址。當時採集到不少陶片和打制石器,而且進行了小規模的試掘,找到了文化堆積層。試掘簡報《拉薩曲貢遺址調查試掘簡報》於次年發表在1985年第9期的《文物》上,從而使這個發現受到關注。
1989年7月~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王仁湘應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的邀請,進藏考察了西藏地區的一些重要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群,多次踏勘曲貢文化遺址,採集到一批文化遺物,確認它是高原一處少見的古文化遺址,具有重要研究價值。鑒於遺址還在繼續受到自然和人為的破壞,當即與文物管理委員會方面商量了保護措施,並開始計劃搶救性發掘。
1990年8月~9月,由新組建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工作隊與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組成聯合發掘隊,對曲貢文化遺址和墓地進行首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有了重大發現。在第一階段發掘的500平方米,就出土近萬件文物。出土石器大多為打制石器,有石刀、石梳、石磨等農業生產工具陶器有單、雙耳罐,大肚高頸罐和工藝水平極高的棱形紋黑陶罐。還發現墓葬坑和四具完整的人骨架。這次發掘總面積達到2337.5平方米,揭露了一批重要的遺跡,清理了一批石室墓,出土大量文化遺物,基本弄清了遺址的面積、文化堆積的時代和性質。發掘結束後進行了初步整理,並於次年刊出了《西藏拉薩市曲貢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一次發掘簡報》等兩篇發掘簡報,發表於《考古》1991年第10期。參加第一次發掘的人員有王仁湘、趙慧民、古方、李永憲、姚雲書,譯員為次旦格列。
1991年8月,對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發掘規模較小,面積為75平方米。這次發掘,了解到遺址早期自然破壞情況,摸清了洪水形成的沖溝對遺址的破壞性切割狀況。參加發掘的人員有唐際根、張燕、旺堆次仁(兼譯員)、王仁湘。發掘後刊出《西藏拉薩市曲貢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二次發掘簡報》。
1992年6月~7月,對遺址又進行了第三次發掘,主要目的是補充採集土樣進行分析,同時對石室墓墓地的分布范圍及破壞情況作進一步的了解。發掘面積為775平方米。參加發掘的人員是趙慧民、古方,譯員為次旦格列。

I. 有沒有書介紹吐蕃王朝之前的西藏歷史

西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是一個省級的自治區,其全稱為西藏自治區。西藏的面積為120萬平方公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區人口為262萬,其中藏族佔95%以上,其他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納西族、怒族等。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從北到南有四個巨大的由西向東延伸的山脈,即:阿爾金山——祁連山脈、昆侖山——巴顏喀拉山脈、喀拉昆侖山——唐古拉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這些山脈中間擴開,兩頭聚攏,西部形成帕米爾高原「山結」,東南形成橫斷山「山束」,使得整個青藏高原在地形圖上象一個內裝重物、兩頭扎緊的大口袋。在高原的內部,南北並列的山脈和山脈之間的台地又形成一個一個小的口袋。如同在一個大口袋中裝著若干個小口袋。西藏位於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占整個青藏高原面積的一半還多。西藏的總體地形構造是夾在喜馬拉雅山和喀拉昆侖山--唐古拉山這南北兩道高牆之間的西北高東南低的三級階梯,即是:1、藏北高原,約佔西藏面積的2/3,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除西南角的幾條河以外,多數是內流河,形成眾多的高原湖泊;2、雅魯藏布江流域,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河流都匯入由西向東的雅魯藏布江;3、藏東峽谷地帶,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到金沙江,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下,地勢北高南低,山脈和河流變為北南走向。
從地形上看,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山脈,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大多數海拔超過8000米的高峰都集中在這里,喜馬拉雅山南麓地勢陡降,很快與印度炎熱潮濕的恆河平原相接,形成南麓和北麓的氣候和自然景觀相差懸殊。而在西面、北面和東面,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相連接,氣候和自然景觀逐步過渡。由於海拔高,喜馬拉雅山脈擋住了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北上,所以高原氣候寒冷而且乾燥。拉薩1月平均氣溫為-2.2℃,7月平均氣溫為15.1℃;那曲1月平均氣溫為-13.9℃,7月平均氣溫為8.9℃。西藏絕大部分地區年均溫度在10℃以下,拉薩、日喀則的年平均氣溫和最熱月氣溫,都比同緯度的重慶、武漢、上海低10~15℃。整個青藏高原冬季漫長,無霜期短,拉薩和日喀則為120~180天,那曲地區僅有60~80天,沒有嚴格意義的夏季。年平均最低氣溫低於0℃的天數,西藏拉薩約為173.3天,日喀則為189.7天,那曲為276.9天;而年平均最高氣溫高於10℃的天數,大部分地區在50天以下,最高的也不到180天。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7、8兩個月,年降水量拉薩為453.9毫米,阿里噶爾鎮為60.4毫米,那曲為406.2毫米。冬春多暴風雪,夏秋多雷暴、多冰雹,那曲年平均雷暴日在85天以上、雹日在35天以上。西藏又是多風的地區,年平均大風(8級以上)日數拉薩為32.4天,日喀則為59.3天,而那曲和阿里的牧業區為100~150天,最多的地方可達200天。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西藏的植被呈垂直分布,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帶有森林,再往上依次是灌叢草甸、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雪線以上的高峰峻嶺,終年冰雪覆蓋,為大片的雪山冰川,類似地球的南北兩極的景觀。從整體來看,西藏的大部分地區是荒漠草原,不適宜農耕,只有少部分氣候比較溫暖的河谷由於日照長、土質肥沃、水源充足,具有發展高原灌溉農業的有利條件,但耕地總面積不到27萬公頃,大部分地區為高原游牧區。雖然西藏牧業分布地域遼闊,但是可以有效利用的面積有限。草原牧草生長季節短,產草量低,載畜量低,而且多風雪災害,生產很不穩定。農田必須有水利灌溉,莊稼才能生長成熟,因此耕地分散在河谷地帶,一年只能一熟。繁衍生息在西藏的各個民族,是在幾千年乃至幾萬年的歷史長河中,在與嚴酷的自然條件不斷的艱苦拼搏鬥爭中發展起來的。
彩釉雙體陶(卡若遺址出土)
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西藏各地陸續發現了一批古人類活動遺址,有一部分屬於舊石器、新石器時代,這說明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在西藏高原。其中對昌都卡若遺址和拉薩北郊曲貢遺址的發掘尤其具有重要意義。卡若遺址面積約10000平方米,出土大型石器近7000件,有鏟、斧、鋤、犁和切割器、刮削器、砍砸器等工具;骨器400多件,有骨錐、骨針等;陶片20000多件,陶色有紅、黃、灰、黑四種,有陶罐、陶缽、陶盆等。另外,卡若遺址還出土了豬、羚羊、狍子等十幾種動物的骨骼,以及大量的粟類穀物,還有房屋遺址27處,有石牆、灶、灰坑等。據考古學家鑒定,卡若遺址的年代距今4000多年,它證明當時西藏人類種群的一部分正逐漸進入定居時代,生產活動已從采獵擴展到兼營農業和飼養家畜。考古學家還認為,卡若遺址是一座至少延續了1000多年的原始村落,卡若文化與黃河流域的馬家窯、半山、馬廠文化的進化水平基本相同,而且文化內涵有很大的相似性。(《昌都卡若》,文物出版社,1985;侯石柱《西藏考古大綱》,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薩曲貢遺址有早期石板墓兩座,灰坑十多個,出土石器有近萬件之多,骨器有古針、骨錐等,特別是一枚骨針在針尖穿一針鼻,針尾無鼻,其原理與現代縫紉機針相似,是全國史前遺址中首次發現。陶器有單耳罐、雙耳罐、高領鼓腹罐等,外表打磨光滑,壓有變化多樣的幾何紋飾。另外,曲貢遺址中發現雙肩石鏟、石磨盤,表明4000年前拉薩一帶農業經濟已經產生。(王仁湘《拉薩河谷的新石器時代居民——曲貢遺址發掘記》,《西藏研究》1990年第4期)
切割器西藏舊石器中期遺存(日土縣採集)
新石器時期的各種石器(昌都卡若遺址出土)
藏族的傳說和古籍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青藏高原的遠古居民。藏族古老宗教本教的文獻中,認為世界最初是由五種本原物質產生的一個發亮的卵和一個黑色的卵,從發亮的卵的中心生出人間的始祖什巴桑波奔赤,人類是從什巴桑波奔赤的後裔--天界和地界的神當中繁衍出來的。還有的傳說認為是由獼猴和岩魔女的結合傳出西藏的人種,並且認為藏族最初的祖先就生活在雅魯藏布江邊的澤當的附近,這一傳說可能是古人類對祖先來自森林地區的模糊的記憶。藏文《第吳宗教源流》和《智者喜宴》記載說,西藏地區在人類出現之前曾經由十種(或十二種)非人統治過,那時西藏地區就被稱為「博康」(bod—khams)之地,而「博巴」(bod—pa)正是藏族古往今來一貫使用的自稱,可見是由地域的名稱演變為民族的族稱。而青藏高原周邊的一些民族,例如羌族、納西族、普米族的創世神話傳說則認為他們的祖先來自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區。依據近年在青藏高原的考古發現,民間的神話傳說以及對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的分析,我們可以認為,青藏高原的古人類最初活動的地域應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中下游的森林地帶,後來隨著使用火的出現、人類抵禦猛獸的能力的增強、人類食物的種類的增多,逐步沿著河流分散,分布到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年楚河、尼洋河、雅隆河流域,並在這些河谷地帶發展出早期的農業和馴養家畜。在農業發展到可以養成畜群並將野馬馴化為家馬、將狼馴化為狗以後,古人類才能夠在遼闊的草原上生存並發展起大規模的畜牧業。以乳酪肉食為主提高了牧民的體質,畜群的增長需要尋找新的草場,這使得游牧部落有可能和必要進行長途遷徙,向更大的地域擴散。從藏北草原翻越唐古拉山到達長江、黃河源頭的游牧部落,在以青海湖為中心的廣大草原地帶發展成一個又一個的部落聯盟,並繼續向東發展到黃土高原,與黃河中下游的華夏部落接觸交往,這就是漢文古籍中所記載的蕪人(漢文史料解釋羌為西方牧羊人,其實際意義還有待研究)和西羌部落。向東發展的羌人部落有許多先後加入到黃河中下游的漢族的形成發展過程之中。另一部分從青海南下經過橫斷山脈進入雲貴高原,甚至遠到緬甸,發展成藏緬語族的一系列民族,從其語言上的相近還能夠看到他們在民族起源上的親緣關系。而留在青藏高原上的農業部落和游牧部落,經過唐代吐蕃王朝的統一,形成為藏族。羌藏之間的歷史淵源關系,可能正如費孝通教授所說:「即使不把羌人作為藏族的主要來源,羌人在藏族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也是無可懷疑的。」(費孝通主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28頁,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
和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形成過程相同,西藏的古代居民最初也是以血緣親屬關系組成各個血緣氏族,由血緣氏族組成血緣部落,並且經過漫長的母系氏族社會演變到父系氏族社會。《漢藏史集》說藏族先民最初分為塞(se)、穆(rmu)、東(stong)、董(ldong)四大族系,由此四大族系繁衍出大部分的吐蕃人。又說由四大族系分為查(dbra)、祝(vgru)、董(ldong)、噶(lga)、韋(dbas)、達(brdav)等六支,每一支又分為十幾個支系。藏語稱姓氏為rus—pa,本意是「骨頭」,亦譯「骨系」,就表明姓氏和血緣有密切的關系。古代部落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氏族的遷徙,由一個部落分化為若幹部落,或者由於部落之間的通婚、結盟、戰爭征服等原因,幾個部落合並為一個新的部落。為在頻繁的爭奪水源、牧場、田地和屬民的部落戰爭中存在和發展,一些部落由臨時的同盟發展為固定的聯盟,或者被征服的部落附屬於戰勝的部落,形成部落聯盟。同時在部落中出現了貧富的分化和等級的差別,一些部落的首領變成了部落的貴族,並把自己的財富和權力遺傳給自己的子孫,出現了「王」和「臣」、貴族和平民的區別。戰爭中的俘虜被當作奴隸使用,被征服的氏族部落成為戰勝者的附屬,要向戰勝者交納差稅,在戰爭中提供兵員。部落聯盟處在不斷的分化和組合的過程中,一些部落聯盟衰敗了,一些新的部落聯盟又起而代之。
聶赤贊普被雅隆部落牧人擁為首領(羅布林卡壁畫)
到公元6世紀時,藏族先民的部落群經過數千年的遷徙、發展和分化組合,形成大大小小的數十個部落聯盟。其中分布在西藏地區的有所謂「四十小邦」,由四十小邦又合並為「十二小邦」。據《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記載,十二小邦中有:「象雄」,位於西部阿里、拉達克一帶,漢文史籍稱為大小羊同,認為是西羌的一個部落;「娘若切喀爾」、「努布」、「娘若香波」,位於後藏江孜一帶;「卓木南木松」,位於亞東到錫金一帶;「幾若江恩」、『岩波查松」、「龍木若雅松」,位於拉薩河流域「雅茹玉西」、「俄玉邦噶」、「埃玉朱西」,位於西藏山南一帶;「工布哲那」,位於工布地區;「娘玉達松」,位於娘布地區;「達布朱西」,位於塔工地區;「琛玉古玉」,位於桑耶地區;「蘇毗雅松」,位於藏北草原直到玉樹、甘孜地區,漢文史籍稱它為西羌中的一個大部落。另有後來建立吐蕃王朝的「悉補野」部落,位於山南瓊結一帶。
古時早期的冶金術(布達拉宮唐卡)
在這些小邦中,有比較詳細的歷史傳說記載的是悉補野部落。依據古老的傳說,該部的第一代首領也 是吐蕃王室先祖涅赤贊普是從天界下降人間,降臨雅拉香波神山,被當地牧人擁戴為王,由於是牧人以頸為坐椅把他抬回來的所以稱為「涅赤贊普」。而本教文獻則記載他是從波密一帶遷徙到瓊結地方,然後發展起來的部落首領,由於他來自波密,因此被稱為「悉補野」。(恰白次旦平措等《西藏通史——松石寶串》上冊,西藏古籍出版社,1989年)涅赤贊普的時代在雅隆河谷修建了雍布拉崗的官室,說明當時雅隆河谷已經有了比較發達的農業和牧業。涅赤贊普又傳到止貢贊普,在部落聯盟的內部斗爭中,止貢贊普被屬下的小部落首領羅阿木達孜殺死。涅赤贊普的兩個兒子被流放到工布,其中的聶歧當了工布的小王,夏歧舉兵報仇,奪回了王位,改名為布德貢傑,為止貢贊普修建了陵墓,並興建了瓊結的瓊瓦達孜城堡。薩迦索南堅贊《王統世系明鑒》說。在布德貢傑的時代已能燒制木炭,冶煉銅、鐵、銀等金屬,還修渠引水,灌溉農田,並且製造犁軛,用二牛共軛耕田。鐵制農具的出現和使用畜力,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因而人口增加,部落繁盛。部落聯盟的發展帶來了部落首領的王權的提高,在涅赤贊普時輔助贊普的是「三尚一論」,「尚」是舅氏,即親緣部落的首領,「論」是贊普的家臣,還帶有明顯的部落聯盟的特徵。到第十六代贊普岱處保南木雄贊時,開始設置了「大論」(即大相),以後又出現了為贊普管理收納貢賦的「岸本」(財稅官)。各個部落首領和貴族要向贊普盟誓,效忠贊普 臣下的官位、領地、屬民已被認為是來源於贊普的封賜,如果臣下不忠,贊普可以處以刑罰,剝奪其封地和屬民;在臣下的家族發生絕嗣即沒有男性後裔繼承的情況下,其封地屬民要由贊普收回,由此確定了贊普和臣下的君臣的關系。
到第二十九代贊普達市聶西時,雅隆悉補野部落已經基本上統一了雅魯藏布江南岸地區,並力圖向江北發展。此時拉薩河流域存在岩波查松(在澎波一帶)和幾若江恩兩個小邦,《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說岩波查松之王森波傑達甲吾溺於惡政,臣下怨憤,其家臣念幾松那保勸諫,不被採納,反被逐出大臣之列,念幾松那保乃歸降幾若江恩之王森波傑墀邦松,殺死達甲吾,幾若江恩吞並了岩波查松。墀邦松把達甲吾的轄地析出一部分劃歸念幾松那波管轄,作其奴戶。這說明給功臣封授土地和屬民,已是當時的一種習慣。此後,被墀邦松劃給念幾松那波的屬民娘曾古對念氏不服,向墀邦松申訴,遭到墀邦松的斥責。墀邦松的岸本韋雪多日庫古和內相線墀熱頓孔爭斗,韋雪多日庫古被殺死,其弟韋義策要求墀邦松作主,要線墀熱頓孔賠償命價,被墀邦松拒絕。於是深恨墀邦松的娘氏和韋氏秘密盟誓,要歸附悉補野部,推翻墀邦松。後來參加這一密謀的還有他們的親戚朋友農氏和蔡邦氏。他們派人到瓊結和達布聶西聯系,達布聶西雖然有一個妹妹嫁給鼓風爐邦松,還是同意了消滅墀邦松的計劃。在准備出兵的時候達布聶西去世,其子倫贊繼承贊普位,繼續這一計劃,發兵一萬,渡過雅魯藏布江,在娘氏、韋氏、農氏、蔡邦氏的配合下,攻滅幾若江恩小邦,佔有了拉薩河流域。群臣給倫贊上尊號為朗日倫贊,朗日倫贊也論功行賞,給娘氏、韋氏、農氏各封給1500戶屬民和土地,給蔡邦氏封給屬民300戶。此後又有後藏娘若切喀爾小邦的大臣瓊保蘇孜殺死其王,以後藏的土地和兩萬戶屬民來獻,朗日倫贊也對他加以封賞。至此,悉補野部統一了雅魯藏布江的中下游地區,也即是西藏的主要的農業區域。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