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廟遺址
① 北京郊區有什麼道觀
只願拜訪道觀而非佛寺,道友信仰專注,贊一個。
以下是北京本地及周邊的道觀一覽:
城裡的道觀(就不詳細介紹了,內容你都懂的):
白雲觀················
東岳廟················
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在西城區三座門大街23號)
呂祖閣(呂祖閣在西城區新壁街41號和明光胡同6號)
呂祖宮(金融街北京道協那個)
蟠桃宮(崇文門東大街東口)
關帝廟(在地安門西)
文昌帝君廟(北城帽兒胡同)
葯王廟(崇文區東曉市街)
一畝園娘娘廟(圓明園遺址公園正大光明門東南側)
都城隍廟大殿(西城區成方街33號)
宣仁廟(東城區北池子大街2號、4號)
昭顯廟(西城區北長街71號)
火神廟(和平門外琉璃廠東街29號)
關岳廟(西城區鼓樓西大街149號)
---------------------------------------------------------------------------------------------------------------
下面是郊區的道觀:
玉虛宮
玉虛宮位於房山區黃山店鄉黃山店村西北3公里的寶金山內。由前宮、後宮、塔院三部分組成。玉虛宮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清光緒年間所重建。前宮四合院布局。正殿前豎碑兩座。後宮地勢與前宮殿脊齊平,四合院布局。塔院位於後宮50米左右,有塔4座。其中3座並列成「一」字,相隔約7米。建築形式相同,八角形,磚結構,高約7米。這3座塔均為清宣統元年(1909)建。另一座距此三座塔30米遠,高約7米。五道廟 五道廟在宣武區韓家潭西口鐵樹斜街與櫻桃斜街之間的路口處。廟有玉帝殿,內有明代萬曆年間兵部尚書王象乾撰記立碑,謂此處為正陽。宣武龍脈交通之地,故於廟側建玉帝行宮,率諸神以鎮之。今玉帝殿已不存。另一說法是諸宦官為魏忠賢所建,以祈福安。
五頂廟
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廟,亦稱碧霞元君廟,分別為東頂、西頂、南頂、北頂、中頂。東頂在東直門外,俗呼東頂。因廟側有一株數百年的老榆樹,順義、通縣一帶人又稱為孤榆樹廟,現已無存。南頂位於豐台區大紅門外南頂村,建於明代,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民國年間傾記,現已無存。西頂亦稱廣仁宮碧霞元君廟,俗稱娘娘廟,位於海淀區藍靛廠。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稱護國洪蕊宮,清康熙五十一年改稱廣仁宮碧霞元君廟,有大殿五進,旁有七十二司,以及清聖祖御制碑、乾隆御書聯額並御制詩碑。民國時曾為舍粥廠,1949年後曾為療養院,70年代辟為北京橡膠五金廠。現存山門、大殿、配殿及古柏。北頂位於朝陽區大屯北頂村。清乾隆年間整修,1976年後殿因地震坍塌,後被翻蓋為北頂小學校。現僅存山門、前殿。中頂在右安門外十里草橋,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民國時又重修。現存山門、大殿以及石獅、張玉書篆額、史夔撰文石碑等。
岫雲觀
岫雲觀在房山區琉璃河中學院內。建於明代,原名恩惠寺,俗稱老公廟。主要建築在中軸線上,僅存皋殿、三清殿和呂祖閣。岫雲觀古建築是研究明代建築工藝的實物資料,為房山縣重點保護文物。三官廟 三官廟在西海北沿29、30號。清代始建,民國年間重修。廟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石券門,棋盤大門兩扇。前殿3間,配殿東西各2間。西跨院有殿3間。是一座較完整的小型寺廟。為西城區保護文物。位於通州鎮西大街東口路北。明建,稱「三官廟」,清康熙十二年(1673)修,院南向二進。山門3間,硬山筒瓦箍頭脊,次間後檐嵌六角形三交六菱窗。前殿、正殿各5間。東西配殿各3間,硬山合瓦元寶頂,次間前吞廊,如意石階3級。後院正殿前,設青沙岩制浮雕龍紋圓形花壇一座,直徑2.35米,邊寬0.41米,由數塊拼砌而成。
秀峰寺
秀峰寺位於海淀區北安河鄉鷲峰山下。明正德六年(1511)由太監高讓所建。1925年改名為修真觀。1929年復更名為秀峰寺,並予修整。寺有三進,殿房數十間。
靜福寺
靜福寺位於海淀區四季青鄉碧雲寺北1公里許木蘭陀山麓。原名玉皇廟,俗稱玉皇頂。明天啟元年(1621)建玉皇閣,清道光三十年(1850)建呂祖殿,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修,改稱靜福寺。坐落於山腰約海拔200米處,由並排三座院落組成,有玉皇閣、呂祖殿、關帝殿等。存山門一座,無梁結構,歇山頂,石券門,門額書「靜福寺」3字。中院有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修殿後日岸記》摩崖刻碑。寺內還有明天啟元年《新建玉皇閣碑記》碑、清雍正十三年(1735)《玉皇頂祭星聖會碑記》碑、道光三十年《建立呂祖殿碑記》碑,以及清代擴建關帝殿碑。寺北有金泉洞,深4.25米,高2.9米,洞底一小汪泉水冬夏不枯。洞頂有一小洞,於洞內可以望天,為寺中一奇。與寺隔洞相望的東山樑上,曾建有洗心亭。
元聖宮
元聖宮位於順義縣北牛欄山下。始建年代不詳,今碑文記載曾重修於萬曆年間。廟宇坐北朝南,前立木製牌樓一座,其後有石獅一對,為明代遺物。後面是儀門、前殿、正殿、後殿、東西配殿等建築,房屋共40餘間,均為清代建築。殿宇上分別繪有旋子彩畫、蘇式彩畫、和空彩畫。前殿月台上,又有古柏兩株,高大粗壯,直插霄漢。後殿5間,黃琉璃綠剪邊,金龍和璽彩畫,月台高大。東西配殿各5間。院中松柏參天,甬道用各色石子拼成圖案。為順義縣重點保護文物。
呂祖廟
呂祖廟位於房山區良鄉西北25公里大南峪。明代創建,坐西朝東。隨山勢而建,前低後高。中軸線四進院落。位於密雲縣古北口鎮河西村北萬壽山上。與古北口鎮只一水之隔。修建於明代成化年間,原名慈雲寺,是佛教寺廟,寺內供奉觀世音菩薩。清末宣統年間,道人郝祥麟重修,改慈雲寺為道觀呂祖廟。廟山門緊對古北口關,山下是潮河之水;廟的西部是卧虎山,北有長城為屏障,南部山下古北口河西村,古稱柳林營,中部山腰有古北口八景之一的鎮山塔和七郎墳。廟為清代晚期典型的三合院形式,佔地為438平方米,南北稍長,東西較短呈長方形。大殿內供奉著呂洞賓等泥塑彩繪神像。院內尚有3座殘碑。
慈善寺
慈善寺位於石景山區天台山。慈善寺座落在天台之上,故又稱天台寺。慈善寺始建年代不詳,最遲在清初已成廟。分中、東、西三路,以西路的大悲殿為主,大悲殿三楹,正中供金漆木雕觀音像,兩旁有碧霞元君等八尊塑像,這種佛、道兩家共進一堂的殿宇,在京郊不多見。南山坡有座藏式塔,高約10米,傳為魔王和尚衣缽塔。每年三月十五日,為魔王和尚成道之期,慈善寺開廟三日,堪稱京西香火極盛之寺。慈善寺殿堂基本完好,但大部分塑像被毀。寺內外石刻眾多,以馮玉祥將軍留下的石刻最為引人注目。有「勤儉為寶」、「真吃苦」、「耕讀」、「淡泊」等楷書大字,前7字3尺見方,後4字2尺見方,鐫刻在山門外東山坡和寺後北山坡上。在「耕讀」、「淡泊」附近,尚有從《周易》摘錄的「八卦謙」200餘字,每字半尺見方。
伏魔大帝宮
伏魔大帝宮位於通縣城內西大街與中山街交接處路北。伏魔大帝是關羽封號,為帝王與民間所推崇供奉。佛教祀關羽始於六朝陳末。道教祀關羽,似始於北宋,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封其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從此關帝廟、伏魔宮遍及全國。宮東向二進,明建清修。山門3間,前殿3間,南北配殿各3間,耳房各2問。後殿3間,北跨院為普濟祠,南向三合院。僅余後殿、朵殿及所遺漢白玉八角雕花座一件,為通縣重點保護文物。
溝崖
原名溝溝崖,因溝谷內多懸崖而得名。位於昌平區北部十三陵鎮域內,為德勝口溝西側的支溝。溝口南側為德勝口村,北側為德勝口水庫,是軍都山南麓狹窄谷地之一。
溝谷由流水切割而成。入口處兩山對峙,其間距僅十餘米。溝口海拔約140米,建塘壩截流1座。溝谷呈東南—西北走向,谷內山勢由外及里逐漸高峻,溝內植被繁茂,周圍有仙人、玉女、中峰、東峰、西峰、瑞峰、岫峰、將軍、步虛、五雲、金華和紫極等22峰環拱,其中中峰、東峰、西峰、瑞峰和岫峰5座山峰最負盛名。中峰為五峰之首,海拔963米。清康熙十二年(1673)編撰的《昌平州志》曾載有溝崖八景,即「飛瀑垂簾」、「寒泉漾玉」、「危峰夏雪」、「古洞春風」、「磴道穿雲」、「松橋隱霧」、「南川午月」和「西寺子鍾」。溝崖曾是佛、道兩教勝地,有「北武當山」之稱。自元、明以後,相繼建造有玉虛觀、碧霞宮、斗姥宮、西峰庵、東峰庵、瑞峰庵、盤道庵和西王母祠等72座佛、道宮觀廟宇,現玉虛觀、碧霞宮、斗姥宮和瑞峰庵等遺址仍存。
玉虛觀全稱護國中峰頂玉虛觀,又稱北武當溝崖玉虛觀,俗稱上廟。位於溝崖中峰山腰,距溝口約7500米。明天啟二年(1622)建造,崇禎八年(1635)落成,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修葺。該觀有觀門、鍾樓、鼓樓、正殿、配殿、後殿和無上閣等建築,溝崖廟宇建築中最高、最險的一組建築。整體建築分布在4層階梯式高台上。最下層有觀門1座,保存至今。其形制為單檐歇山頂,上覆灰色布瓦,冰盤石檐,檐下嵌白色石匾額,上刻「護國中峰頂玉虛觀」。觀門內左右建鍾、鼓二樓,左為鍾樓,鍾高1.3米;右為鼓樓,鼓已散失,僅存四壁。正殿面闊10米,進深4.8米;配殿面闊9.5米,進深4米,均已不存。殿前有石碑2通,分別刻有「溝溝崖中峰頂玉虛觀碑記」及「重修碑記」,碑身及碑座均完好。觀下有銀杏樹1株,為北京市一級古樹名木。
碧霞宮位於玉虛觀與斗姥宮之間。清光緒二十四年重修。有正殿3間,左、右配殿各3間,宮門3間。正殿為硬山式六檁前廊式建築,現存後牆、左右山牆及部分柱檁,殿基寬8.5米,深5.4米。左右配殿存部分殘牆,宮門殘存台基。
斗姥宮位於東峰山腰。清光緒二十四年修葺。建有宮門、正殿、配殿。正殿右前處一巨大山石與左配殿相對。其建築均已坍塌,僅存部分牆體。正殿及左配殿均為3間。正殿寬8.8米,深4.3米;配殿寬6.3米,深4米。宮門狹小。宮門外有硬山式灰色布瓦小房,存留後牆、左右山牆及後部房頂。
聖蓮山
聖蓮山(聖米石塘蓮花山)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西北的群山峻嶺之中,海拔930米,是道教的聚集之地。聖蓮山山勢陡峭,巍峨俊秀,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澗峰高崖陡,絕壁森森『山上流雲霧海,變化無窮『叢林茂盛,古樹參天,廟觀亭閣掩映於濃蔭崔蓋之間,山間路徑有秀的特色,舒展與騎縫古剎之間,而且還集中展示了雄、險、奧、絕、秀的特點,素有京西小五嶽之美譽。
「道家風骨佛光照,奇峰峻石聖水靈」,這是聖蓮山的真實寫照。南天門一峰分兩分院,佛門、道家兩重天。早在明朝時期,佛教便在山上建宮立廟,名為勝泉寺。相傳摩訶老祖是在聖米石塘之中,食聖米、飲聖水而得道成仙,所以佛教在當時非常興旺;隨之道教也落腳於此地,後建蟠桃宮於勝泉寺的後山北側,俗稱北廟,觀中主持善於醫道,又有聖水洞之聖水有調理百病,延年益壽之功效,故此名聲大噪,進香朝拜,尋醫求葯者絡繹不絕。在民國時期尤為鼎盛,當時的達官貴人、藝術名家也慕名而來,而且不惜重金建別墅於觀中,至盡舊址尚存。蟠桃宮、聖水寺、關帝祠等建築群體及眾多景點、景觀,又重新隱現於奇峰幽谷之中。
蒙古包的塞外風情;三合院、四合院的幽靜和古樸;飛檐斗拱的仿古大戲樓,可讓您欣賞到各種形勢的節目,還有讓您一展才藝的機會。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天上的星光與景區的燈光交相互應,混為一體,無不讓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
聖蓮山風景區是一處遠離喧囂、遠離污染、遠離煩惱的奇山聖地,它以一流的服務設施恭候中外遊客的光臨。
妙峰山
妙峰山風景名勝區妙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京西門頭溝區境內,距市中心50餘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景區以「古剎、奇松、怪石」而聞名。妙峰山屬太行山脈,火成岩結構,主峰海拔1291米,山勢峭拔,花草清麗。
北京市名山之一,京郊遊覽勝地,區位於京西門頭溝區境內,門頭溝區與昌平縣界山,屬太行山余脈。位於北京西北30餘公里,距市區55公里,海拔1291米,面積20平方公里。舊名仰山,以「古剎」、「奇松」、「怪石」、「異卉」而聞名。因山勢雄峻,五峰並舉,妙高為其一,故亦稱妙高峰。山上林木蔥蘢,風景優美,古多廟宇,有日出、晚霞、霧凇、山市等時令景觀、有我國品質最好的千畝玫瑰花,以創建於明末的「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廟」著名。廟踞金頂,清至民國間,每年農歷四月初一至十五舉行盛大 廟會,山因以著名。抗日期間廟毀,廟會遂衰。今仍以自然風光之美著稱,尤以山南櫻桃溝景色為佳。附近澗溝多玫瑰花。現為全市重點綠化區。
久負盛名的妙峰山娘娘廟始建於遼代,三處廟宇群(靈感宮、回香閣、玉皇頂)依山取勢,參差錯落,高低有致,14座殿宇分別供奉著釋、道、儒、俗各路神靈,是明清時期華北地區的民眾信仰中心。
北京的廟會起源於遼代,稱「上巳春遊」。元、明兩代廟會進一步興起。妙峰山廟會始於明代,每年農歷四月初一至十八妙峰山開山半月余,日以萬計的香客絡繹於途,有的一步一揖,三步一扣首;有的竟以背鞍、滾磚、耳箭、懸燈等方式進香以示虔誠。各種民間香會邊走邊練,幡旗飄揚,鼓磬齊鳴,觀者如潮。妙峰山廟會期,京都萬人空巷,其規模堪稱華北之首。
妙峰山傳統廟會始於明代崇禎年間,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每年的農歷四月初一至十五,來自全國各地數十萬善男信女,幾百檔民間花會匯聚妙峰山,朝頂進香,酬山賽會,施粥布茶,場面之壯觀,信眾之虔誠實屬罕見。清《燕京歲時記》載:「妙峰山每屬四月,自初一開廟半月,香火極盛,人煙幅輳,車馬喧鬧,夜間燈火之繁燦如列宿,香火實可甲於天下矣」。1925年,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對妙峰山廟會進行了專門調查,出版了《妙峰山進香專號》,此次調查開創了我國民俗學田野調查的先河,妙峰山因此成為中國民俗文化的發祥地。
丫髻山
丫髻山風景區位於北京市平谷區劉店鄉(距北京91公里),因山顛兩塊巨石狀若古代女孩頭上的丫髻,因此得名丫髻山。四方百姓又稱丫髻山為「東大山」。距東直門70公里,距金海湖45公里。丫髻山海拔363米,丫髻山上的碧霞元君祠為京東著名道觀,始建於唐代鼎盛於元、明、清三朝;丫髻山磕頭溝原有雲岩寺,分上下兩寺,始建於遼代,後經多次重修。上寺建築懸崖峭壁上,其規模之大,工程之險,古來罕見。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道教名山丫髻山,經過近兩年的整修,日前重新迎接遊客。丫髻山四月廟會於明時興起,京、津、魯、晉、豫等地善男信女紛紛來此朝山進香,每天多達數萬人。因此,丫髻山廟會也成為華北四大廟會之一。丫髻山景區有個狀若仙桃的巨石被兩山夾持,當地村民稱之為「神桃峰」。歷經數萬年的風吹雨打,現如今,這顆碩大的「神桃」依然能分辨出桃嘴和桃身,遊人從老遠便可看到,成為「桃鄉平谷」不可多得的一處亮麗美景。
自元代起,丫髻山一直是京城一帶人們瞻拜祈禱的聖地。上至皇帝後妃,宗室王爺,達官貴人,下至文人墨客,市民村夫,皆有逛東大山廟會的習俗。而廟會期間更是人如潮湧。山上有公元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碑文,記載了當時的盛況:「每歲孟夏,四方人士會於此者,或輦紙帛,或升香燭,拜叩登山,名為勝會,駢肩疊跡,不可勝計」這種盛況一直持續到1946年。
相傳唐朝即有道士在丫髻山上結廬修煉,明朝曾敕賜「護國天仙宮」匾額;碧霞元君祠、玉皇閣等十多座原廟宇在1949 年前夕被毀,後經當地信眾又重新在山頂建了元君殿和山門,恢復了山下的紫霄宮。每年農歷四月初一至十五舉辦「丫髻山廟會」和9月12-10月2日舉辦「金秋金果碧霞蟠桃採摘節」。
丫髻山東大山廟會為華北地區四大廟會之一。一九九四年,丫髻山廟會被載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中國道教大辭典》。
-------------------------------------------------------------------------------------------------
最後四個道觀都有山水風景旅遊開發,適合花一兩天去玩兒玩兒。其他的周邊道觀,比如豐台大灰廠的娘娘廟之類的,坐公交就能當天去當天回。
內容已經太多了,後四個道觀你可以具體網路當地景點官網。
好了,祝玩兒的開心。
② 鍾祥火廟村歷史沿革及地名來歷
火廟復村本名「火神廟」村,因村制中在明朝末年修建火神廟,極其靈驗,遂以名之。明朝之前,名稱沿革史料記載極少,吉光片羽。火廟村西溝的紅椿寺在唐朝就修有廟宇,至今遺址尚存。以此推測,至少在唐朝時期,火廟村就有人類活動居住。
據可靠史料,清道光縣令張道超在《伊陽縣志》載,當時人口約三百人左右。火廟村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一直冠以火廟,但並不見經傳,歷史上一度稱謂石柱村。新中國成立後,約在六十年代,因為人口陡增,遂單獨設村至今。
火神廟如今尚存,屢經興廢。老建築為清末所建,只存前後二殿,殿里神像早已毀棄,別無他物。惟屋頂的龍脊蛇漏,倍見當年威嚴。這個廟宇在解放前,曾作為八路軍的後方總部和醫療救助站,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來,廟宇做過學校、隊房、葯店等。二千零二年,恢復廟宇功能,重塑神像。至今,門前存有民國石碑。
③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有什麼革命遺址啊
武定府:現在的山東省惠民縣.夏屬兗州域,商為蒲菇國地,春秋戰國為齊地.公元前2世紀,秦朝實行郡縣制時,秦始皇東巡在此設置厭次縣(屬齊郡),此後2200多年中,歷為州、郡、府、縣治所.東漢建安3年(公元184年)設樂安郡.隋朝初年(公元586年),始設棣州.明朝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明宣宗親率大軍,兵臨棣州城下,平定了欲在棣州起兵謀反的漢王朱高煦,自此改為武定州(寓意以武力平定謀反).清雍正12年(公元1743年),武定州升格為武定府,並設附郭縣--惠民縣.解放前後曾經是渤海軍區、惠民專署駐地.現隸屬山東省的濱州市.
惠民古城始建於宋崇寧元年(公元1102),由當時工部尚書牛保奉詔建城.由於當時的時代背景,惠城是一座防衛型城市,建有東、南、西、北各四門,帶有瓮城,城南北長一千九百米,東西寬一千一百米,周長六千米,外有護城河,寬八十米至一百米不等,城牆高十一米,上寬能通行車輛.惠民不但古文化遺址較多,惠民城還是歷代王朝州府之地,樓台殿閣、 廟宇遍布城內各個角落.主要有「三台」(文台、武台、鳳凰台)、「八閣」(大士閣、玉皇閣、金星閣、九聖閣、魁星閣、北極閣、白衣閣、鎮武閣)、「十二沖樓」、「八大景」(聖殿松濤、風台柳色、台里郎耀、魁閣潛輝、蹕嶺朝雲、錦湖秋月、北泊秧歌、秦堤樵唱)、十四處廟宇(文廟、孫武廟、三皇廟、玉皇廟、三義廟、城隍廟、三賢廟、土地廟、朔廟、龍王廟、觀音廟、泰山廟、火神廟、三學資福禪寺)等.從現存的古城垣殘段可見惠民縣城歷經滄桑、古老文明之一斑.另外,在城東南,還有獨具風格的城堡式庄園——「魏氏庄園」,也為千年古城增添了幾分色彩和魅力,有時間去看看吧,我大濱州還是歷史名城呢。
④ 道教寺廟有哪些
道教宮觀多不勝舉,以下只列舉比較有名的宮觀:
1、道派祖庭
北京白雲觀、芮城永樂宮、戶縣重陽宮——全真道祖庭;
龍虎山天師府——正一道祖庭;
句容茅山道院——上清派祖庭;
閣皂山萬壽崇真宮——靈寶派祖庭;
天台山桐柏宮——金丹南宗祖庭;
西山萬壽宮——凈明道祖庭;
子午谷金仙觀——韓國道教祖庭
2、神祗祖廟
鹿邑太清宮、渦陽天靜宮——太上老君祖廟;
天山天池西王母祖廟——王母娘娘祖廟;
武當山太和宮——真武大帝祖廟;
梓潼七曲山大廟——文昌帝君祖廟
解州關帝廟——關聖帝君祖廟;
泰山碧霞祠——碧霞元君祖廟;
泰山岱廟——東岳大帝祖廟;
湄州媽祖廟——天後娘娘祖廟;
白礁慈濟宮——保生大帝祖廟;
3、華北地區
北京東岳廟,金融街呂祖宮,地安門火神廟,天津天後宮,唐山玉清觀,曲陽北嶽廟,鹿泉十方院,承德魁星樓,恆山北嶽廟,綿山大羅宮,萬榮後土祠,北武當山道觀,呼和浩特太清宮
4、東北地區
沈陽太清宮,千山無量觀,吉林玄帝觀,松峰山海雲觀
5、西北地區
周至樓觀台,西安八仙宮,西安都城隍廟,華山玉泉院,華陰西嶽廟,寶雞金台觀,佳縣白雲觀,留壩張良廟,紫陽真人宮,蘭州白雲觀,蘭州演正觀,天水太昊宮,天水玉泉觀,崆峒山太和宮,西寧土樓觀
6、華東地區
泰山王母池,嶗山太清宮,嶗山上清宮,昆嵛山神清觀,煙台蓬萊閣,上海城隍廟,上海白雲觀,浦東欽賜仰殿,蘇州玄妙觀,穹窿山上真觀,太倉天妃宮,周庄澄虛道院,無錫三山道院,鎮江潤州道院,金壇乾元觀
常州白龍觀,揚州瓊花觀,豐縣天師觀,杭州抱朴道院,玉皇山福星觀,烏鎮修真觀,會稽山禹廟,新昌重陽宮,慈城清道觀,金華黃大仙祖宮,天台山紫陽宮
雁盪山仙姑洞,合肥城隍廟,塗山禹王宮,齊雲山太素宮,南昌萬壽宮,廬山仙人洞,龍虎山大上清宮,龍虎山正一觀,三清山三清宮,葛仙山葛仙祠
(4)火神廟遺址擴展閱讀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
在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寺」是佛教傳到中國後,中國人為尊重佛教,對佛教建築的新稱呼。如白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廟。
還有石窟,那是開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築的一種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這種形式。
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兩種,一種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開門,三面開鑿小龕,供僧人在龕內坐地修行;一種為支提窟,山洞面積較大,洞中靠後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會拜佛。在蒙古語中稱「寺」為「召」。如大召、五當召等。另外,有稱之為布達拉宮、普陀宗乘之廟等。
在道教中,寺廟的稱謂也很多:道教創立之初,其宗教組織和活動場所皆以「治」稱之。又稱為「廬」、「靖」、也稱為靜寶。在南北朝時,道教的活動場所稱呼為仙館。北周武帝時,道教活動場所的稱呼叫「觀」,取觀星望氣之意。
到了唐朝,因皇帝認老子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稱為「宮」,所以道教建築也稱為「宮」了。其它還有叫「院」、「祠」的,如碧霞祠等。儒家則稱之為「廟」、「宮」、「壇」,如孔廟、文廟、天壇等。伊斯蘭教稱之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稱之為「教堂」。
在原始或民間中,稱之為「廟」、「祠」,如舊時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地方。叫太廟、中嶽廟、西嶽廟、南嶽廟、北嶽廟、岱廟等。如祖廟、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有武侯祠、韓文公祠等。
寺廟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在國家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寺廟及相關設施約佔一半,謂之「歷史文物的保險庫」, 乃當之不愧。寺廟建築與傳統宮殿建築形式相結合,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
同時,寺廟文化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築、繪畫、書法、雕刻、音樂、舞蹈、文物、廟會、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廟會如火如荼,不僅豐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圍,同時促進了地方旅遊業的發展。
在上古時代,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一座寺廟來供奉他們的守護神。而多數的城市都會有多座寺廟來供奉其他的神明。而到了現代,寺廟變成了一個禮拜的地方,像是禮拜堂以及教堂。
在上古時代的社會中,寺廟被認為是神的居住地。信徒們會帶食物、香料、稀有物等貢品來到寺廟,當做是對神明的敬意以及尊重。寺廟存在城中可以帶給人們平和的效果,通常有智慧的領導人都會在城市開始成長時盡快地設置寺廟。
⑤ 呂洞賓的歷史遺跡
岳陽
洞庭湖畔岳陽市留有不少呂仙遺跡。這里有專祠呂洞賓「真像」的呂公庵,有其「招蛇化劍」的白鶴池,城南度柳的「呂公洞」,還有其親題的「詩壁」,親作《自記》的石刻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其主樓之右有座「三醉亭」,即因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傳說而得名。傳呂祖為此寫下了「朝游岳鄂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另說呂洞賓《沁園春》一詞:「暮宿蒼梧,朝游蓬島,朗吟飛過洞庭邊。岳陽樓酒醉,借玉山作枕,容我高眠。出入無蹤,往來不定,半是風狂半是顛。隨身用、提籃背劍,貨賣雲煙。人間飄盪多年,曾占東華第一筵。推倒玉樓,種吾奇樹;黃河放淺,栽我金蓮。捽碎珊瑚,翻身北海,稽首虛皇高座前。無難事,要功成八百,行滿三千。」
太原
山西太原市純陽宮建於明萬曆年間,清乾隆間增築巍閣三層。宮有四座院落,為呂祖殿、方形單間迴廊亭及巍閣。呂祖殿為主殿。巍閣最高,登閣環眺,太原市內景色歷歷在目。宮中還有一關羽立馬銅像。
廣州
純陽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五鳳村漱珠崗上,規模頗大,是熙熙攘攘的廣州市裡一個清幽的所在。純陽觀坐北向南,依山構造,高踞崗頂,石徑幽深,古木參天,環境幽雅。純陽觀是廣州道教兩大道場之一。一是三元宮,二是純陽觀。廣州道教中人素有「北到三元宮,南去純陽觀」之說。
北京
呂祖宮是北京市道教協會的所在地,是北京市道教協會僅有的兩座道觀之一。位於北京市復興門內北順城街十五號。坐西朝東。山門內西為火神殿三間,北為文昌殿3間,南為呂祖閣三間,火神殿後有娘娘殿三間,是一座小型道教宮觀,為北京市西城區重點保護文物。呂祖宮最早是建於明代的「火神廟」,清朝咸豐年間,道教居士葉合仁出資將火神廟重修為燕京呂祖宮。
睢縣
袁家山,又名小蓬萊、呂祖廟,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歲縣城,省級重點為我保護單位。記者袁家山《河南睢縣:依託雄厚文物資源發展旅遊經濟》:在「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打救過在海上抗擊倭寇險些遇難的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袁致仕歸里後為此還願,在睢州城內修建了袁家山呂祖廟供世人敬奉至今,成為明清兩代的大道場。」 中國道教經典著作《道藏輯要·在陸肇祥》記載道:「袁可立降生之日,淮(袁可立父)夢呂帝(呂洞賓)引一小童雲:『汝家世代行善,且知敬信我,今將小徒為爾後。曰:異日此地當出仙人』。即以此肇祥。」六十年後的袁可立真的來到了呂洞賓現身的地方蓬萊任巡撫督理大兵抗清防海,並在海戰中曾經遇險受到過呂洞賓的保佑,後來袁可立的別號叫「石仙」,老家睢州的堂號稱為「石仙堂」。袁可立退休後在睢州南城別墅陸園中建起袁家山道場供奉呂洞賓,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巧合,數百年來一直困擾著南來北往的命相和道教學者競相探索。
新津
新津純陽觀,又稱「古今天下第一忠孝儒林「,距成都38公里,佔地120畝,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忠亭」塑有歷代儒家忠臣像。「至孝亭」塑的是傳統的24孝像,並留有大量名家詩文、碑刻和楹聯。儒佛道三教並存一地。
西安
八仙宮,又名「萬壽八仙宮「,位於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八仙宮所在地,相傳是呂洞賓喝酒遇仙的長安酒肆遺址。八仙宮山門牌樓左側豎有「呂洞賓成道碑「,碑上隸書「長安酒肆「,楷書「呂純陽先生遇漢鍾離先生成道處「。
芮城
祀奉呂祖的永樂宮在山西芮城縣,唐時為河中府永樂縣,傳為呂祖的誕生之處,乃就其宅建「呂公祠」,金末擴建為道觀。元初毀於火,隨即重建,歷時十餘年元中統三年(1262年)改名大純陽萬壽宮,後稱永樂宮,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永樂宮後山保存著呂純陽墓。山西省永樂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樂宮壁畫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極其重要。
邯鄲
呂仙祠,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邯鄲黃粱夢鎮,始建於北宋,據說黃粱夢的故事就發生於此,故信眾踴躍擴建。清仁宗嘉慶年間大修過後,佔地已經達到9.4公頃,主要有三大殿,供奉八仙之首鍾離權的正陽殿、主殿純陽殿、和有描述黃粱夢故事壁畫與主角盧生卧像的盧生殿。
呂四
呂四的由來:民間傳說呂洞賓來過呂四四次,所以叫呂四。
防城港
仙人山公園因傳說仙人呂洞賓駕鶴到此而得名。仙人山公園位於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北部灣大道南段,規劃總面積約47.23公頃,規劃以建設生態型公園環境為目標,滿足居民的休閑、娛樂以及旅遊業的發展需求,創造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備、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公園。
濟南升陽觀(呂祖廟)
升陽觀原名呂祖廟,因供奉神話人物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明末,濟南知府樊時英曾重修呂祖廟(有碑為證)。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在呂祖廟西院又修建了一座大殿,名為升陽觀。此後,呂祖廟漸漸被人們稱為升陽觀。 香港新界的雲泉仙館是道教純陽派的道觀,主奉呂祖師,位於香港新界北區打鼓嶺坪洋村坪路。雲泉仙館原本位於廣東省西樵山,1938年抗日戰爭,西樵山陷落,仙館諸道友遷至香港,後於1944年於德輔道西立館。1975年購得園林而定址。雲泉仙館豎有華表並有「道德經碑」,「陶塑八仙圖壁」、「隸書呂祖百字碑」等塑物,是香港著名的廟宇、名勝,香火鼎盛。
台灣高雄鳳山的鎮南宮,俗稱鳳山仙公廟,位於台灣高雄市鳳山區國泰路一段220號,清乾隆年間,鄉民於鳳山縣新城內結庵奉祀呂純陽祖師等神,以求平安,因靈跡頗聞,又居交通要道,往來官民皆虔誠祭祀,香火鼎盛。後屢經整修,廟貌壯麗。
台灣木柵的指南宮,俗稱木柵仙公廟,位於台灣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萬壽路指南山,是台灣道教聖地之一。1882年,淡水縣知縣王彬林來台,迎山西芮城永樂宮呂祖神像香火奉於艋舺(今台北萬華),頗負盛名。後景尾(今台北文山區景美)瘟疫,景尾士紳迎呂祖神像奉祀,疫情漸穩,且呂祖神威不斷,信眾所求常遂,有多年不育而得子或目盲復明等靈跡。1890年在木柵指南山建廟,稱「指南宮」。「指南宮」之名,乃取「呂祖在天庭居於南宮」、「濟世度人須用指南針」之意。 指南宮按照呂祖「三教合流」的思想,殿堂設置以道教為中心,兼祀孔子、如來。
⑥ 沈陽市內的寺廟有哪些
沈陽市內有很多佛教的寺院和道教的廟宇觀宮,只有極少數的需要購門票,絕大部分是不收取門票的,沈陽市一般寺院道觀廟宇不收取門票,都是祈福敬香或打表升梳是需要付費的。沈陽市在1958年以前大大小小廟宇足有一百多座,後期陸續拆除,下面我簡單的介紹沈陽市部分寺院廟宇觀宮。
沈陽市部分佛教活動場所以及門票價格;慈恩寺、大佛寺、般若寺、大法寺(即八王寺或八王祠)、金剛禪寺、慈航寺、觀音寺、百鳥觀音寺、蓮花凈土實勝寺(即皇寺)(皇寺春節期間撞吉祥鍾門票20元)、萬佛寺(門票50元)、遼濱塔、白塔、彌陀寺、無垢凈光舍利塔、回龍寺、報恩寺(三處)(東陵報恩寺景區門票10元)、法雨寺、東塔護國永光寺、南塔護國廣慈寺、西塔護國延壽寺、北塔護國FL寺、向陽寺(20元)、中華寺、華聖寺、石佛寺(不定時收門票15元,有時免費)、豬蹤朝陽寺(景區門票15元)、山門寺、望海寺、永寧寺(仙子湖景區套票85元)、法王寺、嘗思寺、佛園(仙子湖景區套票85元)、吉祥寺、太平寺(即錫伯家廟)、小塔子古塔、七星山遼塔、雙泉寺遺址等等。
沈陽市部分道教活動場所以及門票價格;關帝古剎(二檯子關帝廟)、天齊廟遺址、太清宮(門票2元)、蓬瀛宮(關岳廟)、蛇神廟(公園門票6元)、火神廟、新民仙子湖財神廟(關帝廟)(景區套票85元)、萬壽宮、關東影視城關帝廟(景區門票68元)、大帥府關帝廟(景區套票60元)、中心廟、三皇廟、天後宮等等。
沈陽市部分近期准備復原建設的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山門寺(即將竣工)、東塔護國永光寺(預計2019年竣工)、回龍寺(預計2017年底或2018年五月竣工)、蒙古家廟興慶寺(待定)、天後宮(預計2019年竣工)、魁星樓(待定)、堂子廟(待定)、都城隍廟(待定)等等。
相關鏈接;沈陽市儒教活動場所;沈陽故宮文廟(景區門票60元)。沈陽市文廟復原建設待定。
⑦ 宜昌有哪些名勝古跡
天然塔 在宜昌市南部長江北岸。
葛洲壩 在宜昌市西北約5公里。
西陵峽 在宜昌市西陵區。
點軍坡 在宜昌市點軍區江南路。
紫陽龍洞 在宜昌市點軍區。
龍王洞 在宜昌市點軍區。
李家河遺址 在宜昌市點軍區江南路。
孝子河 在宜昌市點軍區江南路。
宜都市
紅花套原始村落遺址 在宜都市紅花套鎮。
城背溪新石器遺址 在宜都市紅花套鎮。
楊守敬紀念館 在宜都市。
荊門山 在宜都市。
雙龍洞 在宜都市。
當陽市
長板坡 在當陽市西端,北隔沮水與錦屏山相望。
娘娘井在長板坡太子橋西里許。
太子橋 在長板坡公園西端當(陽)遠(安)公路旁。
長板橋 在當陽市北郊西連長板坡。
麥城 在當陽市區東南21公里的沮水西岸。
周倉墓 在當陽市區東南22公里沮水西岸。
楚昭王墓 在當陽市區東南35公里磨盤山。
關陵 在當陽市區西北3公里許。
玉泉山 在當陽市區西南15公里。
玉泉寺 在玉泉山東麓。
玉泉鐵塔* 在玉泉山玉泉寺前土丘上。
古郵亭 在玉泉寺鐵塔北側。
珍珠泉 在玉泉山玉泉寺左側翠寒山下。
枝江市
三佛寺 在枝江市江口鎮。
北宋宰相張商英墓 在枝江市白洋鎮。
夷陵區
石門洞 在夷陵區城西南約25公里的筐覆山。
秭歸縣
玉虛洞 在秭歸縣香溪鎮東2公里許的譚家山麓、香溪河畔。
屈原祠 在秭歸縣城東1.5公里、長江北岸向家坪。
屈原故里在秭歸縣城東北30公里的屈坪。
屈原廟 在屈原故里香爐坪。
讀書洞 在屈原故里響鼓溪左岸。
照面井 在屈原故里香爐坪東面伏虎山西坡。
遠安縣
回馬坡 在遠安縣城西北19公里羅漢谷中。
鳴鳳山 在遠安縣鳴鳳鎮。
東周文化遺址 在遠安縣花林寺鎮。
花林寺 在遠安縣花林寺鎮。
寶華寺 在遠安縣花林寺鎮。
觀音寺遺址 在遠安縣花林寺鎮。
鹿苑寺 在遠安縣花林寺鎮。
古高安縣縣治遺址 在遠安縣舊縣鎮。
南襄古城垣 在遠安縣南襄城。
古陶井 在遠安縣南襄城。
清天緣堰 在遠安縣南襄城。
火神廟遺址 在遠安縣鳴鳳鎮。
興山縣
昭君故里 在興山縣城南郊寶坪村。
昭君宅 在昭君故里寶坪村內。
昭君井 在昭君故里附近。
昭君台 在昭君故里對面妃台山。
珍珠潭 在昭君故里附近回水沱。
白羊寨 在興山縣城西北25公里。
聖帝行宮碑 在白羊寨山頂上。
高嵐景區 在興山縣城東30公里。
鉻辰兼 高嵐景區之一,在兩河口上遊河岸上。
八段景 高嵐景區之一,在兩河口下游不遠處。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興文塔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南門外稻場坳山上。
白溢寨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城西30公里的玉屏山上。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長陽人遺址 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城西南45公里,趙家堰下鍾家灣附近,關老山南坡。
天柱山 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城西
⑧ 運河古城的古城建設
運河和長城同為世界四大古代工程之一,長城早在1987年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運河卻沉睡得太久了。5月22日至24日,棗庄市政府參加了在杭州召開的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研討會,考察團成員及沿運河六省(直轄市)18個城市的代表,在會上通過了《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遺杭州宣言》,標志著運河申遺開始啟動。這對於棗庄旅遊業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而言,無疑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
台兒庄古城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包括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 29個景點,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將保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牆、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等歷史遺產科學地進行修復。它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城,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 為一域,是極具人文魅力的旅遊目的地,是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閑度假區。台兒庄古城一期將於五一開城,為棗庄市打造江北水鄉城市品牌發展旅遊業增添了最為靚麗的黃金景點和產業龍頭。
經過歷時3年的建造,運河古城將一期工程現已結束,二期工程也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2010年5月1日,運河古城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正式對遊人開放。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及其夫人連方瑀在這天參觀了運河古城,並給予了極高評價。 古城搶救挖掘工作,主要圍繞運河文化、大戰文化和旅遊資源的調查整理全面展開。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台兒庄區負責文化信息收集工作;市建委、台兒庄區負責建築實物、樹種、牌坊、橋梁、磚瓦、青石板收集工作;市旅遊局、市服務業辦公室、台兒庄區負責吃住行游購娛素材收集工作。 台兒庄區專門成立了古城搶救保護機構,開展前期素材收集整理工作。一是書籍徵集考證。從民政局、水利局、史志辦、文化局等部門和居民手中,徵集各種書籍200餘本,其中有《山東通志》、《太平換宇記》、《續山東考古全錄》及《嶧縣志》等都是珍貴書籍。對有價值的材料予以整理,研究考證,形成材料。二是走訪老人記憶。走訪了台兒庄80歲以上老人40多位,跟蹤走訪了燕、尤、趙、萬、陳、袁、王、駱、郁等家族,初步了解了幾大家族的商號、碼頭、家族興衰及其當時的居住情況,形成1萬余字采訪材料。對古碼頭、古寺廟、古店鋪、古涵洞、古樹、大戰遺址有了細致的認識,對台兒庄大戰前、文革前經濟社會狀況有了初步了解,整理形成了5萬余字的綜合材料,繪制了1938年台兒庄地圖。三是挖掘整理大戰文化。對運河浮橋、中正門、火車站、清真寺、關帝廟等大戰遺址遺跡拍照研究,進行系統的文字整理,對大戰浮雕進行了設計構想,提出修復、開發建設建議。四是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認真做好運河沿線名吃調查。調查中發現,台兒庄的名吃有張家狗肉、馬家牛肉、馮家驢肉、趙家燒雞、黃花牛肉麵、老鱉湯、辣子雞、羊肉湯、糝、菜煎餅等,了解到了主要做法、工藝。並逐步延伸,通過上網、查看資料等形式,調查了解到棗庄地區、魯南地區和運河沿線城市的名吃、小吃,整理歸類,挖掘整理各類小吃、名吃近千種,形成了300餘幅照片、6萬余字資料。
通過調查古建築遺存、收集老照片、采訪老人、入戶調查等形式,對古城街巷、碼頭、駁岸、建築等作了全面深入調查,對現存歷史遺跡、老建築全部拍照,分類保存,全面摸清歐式建築、徽派建築、北方建築、江浙建築、山陝、廣東、廣西、福建等八大類建築風格,並形成系統照片和文字資料。重點對泰山行宮、文昌閣、新關帝廟、三官廟、玉皇閣、大王廟、龍王廟、呂祖廟、舊關帝廟、火神廟、准提閣、東岳天齊廟、鐵佛寺、蒼廟、十八羅漢廟、南北清真寺、高廟、八蠟廟、九龍廟等廟宇進行調查,詳細掌握確定建築位置、建築風格、建築藝術、建築布局,繪制了部分建築平面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運河古城開發建設建議性規劃、設計方案。採取讀書摘要、上網收集、現場拍攝、上門收集等形式,收集和整理水街水巷、古街巷、古民居、古橋、遊船、牌坊、古燈等各類古城建設參考圖片500餘幅,文字資料2餘萬字,繪制、收集和整理古城水系、用地、拆遷、供電、供熱、供水等相關圖紙20餘份,並分別編印、裝訂成冊,為運河古城恢復建設提供依據和參考。 第一,台兒庄古城具有千年運河上最完整的運河文化遺產體系。 這是運河申遺專家阮儀三教授的團隊得出的結論,而且把台兒庄作為大運河上最完整的遺產體系,寫進了運河申遺的報告。台兒庄擁有京杭運河上唯一一處明清風貌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碼頭,擁有最能體現明清運河沿岸居民生活特點的古村莊 —— 纖夫村,城內至今仍有一些古街巷、古民居、古商鋪等古建築。台兒庄歷史上曾存有包括世界五大主要宗教及中國主要民間信仰的各類廟宇,如文昌閣、泰山娘娘廟、媽祖廟、清真寺、基督教堂等,我們都有比較豐富的資料可證。中國最後一座運河古城,運河沿線揚州、杭州等所有的城市都得到現代化改造,河道全部進行了現代化的開發,河道兩邊全是高樓大廈,已經無法恢復。但是唯有台兒庄3.4平方公里城市街道的肌理依然保持完整,城脈基本保留,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具備重建的條件。
第二,台兒庄古城是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最典型的城市。台兒庄地處南北過渡帶,運河落差大,又是當時華東地區唯一的煤炭供應地、最大的瓜果梨棗集散地和最發達的民間制陶基地,徽商、晉商、浙商、閩商、粵商等各路商賈紛紛雲集於此,定居經商,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使台兒庄成為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台兒庄匯集了八大建築風格和世界五大宗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城內建有晉派、徽派、閩南等八種建築風格的商鋪、民居、書院,薈萃了包括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世界主要五大宗教,以及文昌閣、關帝廟、泰山娘娘廟、媽祖廟等中國主要民間信仰的七十二座廟宇,衍生了江米雞、黃花牛肉麵等南北風格交融的特色飲食,形成了三千里運河沿線獨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鮮明文化特徵。台兒庄文化的多樣性是在運河上最豐富的,所以它是運河文化最典型的代表。
像諾曼底、哥底斯堡、凡爾登一樣,台兒庄大戰不僅是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也是我們民族復興的一個轉折點。台兒庄古城因為是被戰火毀壞的,具有毋庸質疑的重建資格。世界遺產組織反對遺產重建,保留下多少遺存就是多少遺產,但因為天災人禍或戰爭毀壞的,並且具有特別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世界遺產組織認為可以重建。世界上只有四個城市具有重建資格,一是波蘭的華沙,是被二戰炮火毀壞;二是義大利的龐貝,是因為火山噴發毀壞;三是中國的麗江,是因為地震毀壞;還有一個就是台兒庄,也是被二戰炮火毀壞。所以我們提出重建台兒庄古城,重建起來就是世界遺產,也是中國第一個二戰紀念城市。
第三,台兒庄古城能夠成為獨具特色的東方古水城。台兒庄是低窪地,歷史上的洪水走廊,古城區有18個汪,汪渠相連,水巷縱橫,居民築台而居,是標準的水城,老地圖上有近百條水街水巷,水網密布。 歷史上的台兒庄,水系十分豐富。在《嶧縣志》中記載,康熙皇帝曾稱贊棗庄「風光與江南水鄉別無二致」,江北水鄉由此得名。對這個觀點,阮義三教授一開始和我有爭論,認為台兒庄不能叫水鄉。後來,我們用詳實的歷史資料、老人的回憶和現場考察,最終說服了他。阮義三教授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歷史上台兒庄古城的水網密度超過了蘇州古城。運河古城有兩項世界遺產:恢復建設的運河古城,是運河文化的世界遺產;同時恢復70年前被二戰毀壞古城的過程本身,也是一項城市建設的世界文化遺產。通過我們的努力,努力使運河古城成為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優秀旅遊產品,把棗庄打造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目的地。
第四,古樸與現代、悠閑與瘋狂完美結合的時尚之城。首先是生態古城,充分利用無污染、可循環的能源進行產品設置和開發。水是台兒庄古城的靈氣和韻致,今後台兒庄古城的流水有三種,一是生態水,所有的城市生活污水都要進污水管道,經過污水處理廠,再流到到周邊的水系裡去。同時利用3000畝運河濕地,經過循環凈化後再進入運河。濕地是個大型的生態工程,採用國際最新的三級水質處理技術,為運河提供天然生態過濾網,確保古運河裡沒有一滴污水。將來遊客可以先看古運河,再參觀新運河和南水北調工程。二是運河水,從上游微山湖而來的天然降水。三是長江水,台兒庄擁有江北第一船閘和南水北調水利樞紐提水泵站,保證把長江水源源不斷地調運到北方。
第五,建設台兒庄大陸第一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台兒庄與台灣有著十分密切的淵源聯系,是改進海峽兩岸關系、促進民族統一大業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台兒庄大戰遺址是國內反映國民黨軍隊正面抗戰的唯一紀念地,電影《血戰台兒庄》促成了台灣當局開放台胞回大陸探親。1986年4月,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血戰台兒庄》在香港舉行了首映式。萬民爭看,轟動香港。蔣經國在台灣看到《血戰台兒庄》後,還談了他對片子的兩點意見:「這部片子有幾點是可以的,第一,共產黨認為我們是抗日的;第二,對我父親是正面報道,沒有抹黑、沒有歪曲他。看來,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還把這部片子推薦給國民黨中常委觀看。不久,1987年11月,在蔣經國臨終之前終於同意開放國民黨部隊老兵回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在骨肉分離了37年後,終於把苦苦的鄉愁化作了喜悅的重逢,從而揭開了海峽兩岸公開互動往來的序幕。 古城重建項目,將圍繞「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大戰故地、時尚生活」的定位,按照「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進一步完善古城重建規劃設計,做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善「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服務,著力把台兒庄古城打造成為中國第一座二戰紀念城市,打造成為沿運獨有、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優秀文化旅遊產品,形成強大的磁場效應。
⑨ 運城市的古跡
池神廟 泛舟禪師塔 常平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 春秋樓 崇寧殿 舜帝陵 舜帝廟 在北相鎮。李岐山墓
李健吾故居 陶朱公墓 蚩尤城遺址 戰國墓群 漢墓群 明三官廟 太平興國寺磚塔 魏豹城 靜林寺 元代墓塔 漢博望侯張騫墓 關羽故里 杜康墓 聖壽寺大殿 。漢蔡倫墓 院藏書樓、文廟 。裴祠石刻 裴柏碑館 伯里合不花墓
上郭春秋-戰國古城址 在聞喜縣。
邱家莊墓地 在聞喜縣。
回坑新石器遺址 在聞喜縣。
保寧寺塔 在聞喜縣東鎮。
宋相趙鼎故里 在聞喜縣禮元鎮阜底村。
戊戌六君子楊深秀墓 在聞喜縣下陽鄉。
楊深秀舊居遺址 在聞喜縣下陽鄉。
戰國古墓群 在聞喜縣西官莊鄉。
香山寺遺址 在聞喜縣西官莊鄉,有大雲寺古柏。
湯王山八景 在聞喜縣酒務頭鄉。
郭璞讀書處 在聞喜縣酒務頭鄉。
南白石文化遺址 在聞喜縣白石鄉。
鎮風塔 在聞喜縣白石鄉。
新絳縣
洚州大堂洚州三樓 洚守居園池 福勝寺 白胎寺 碧落碑 稷益廟光村新石器遺址 新絳縣澤掌鎮。
西尉村新石器遺址 新絳縣境。
龍興寺唐塔
元代孚惠聖母祠
唐代孚惠聖母橋
清濂洞 青龍寺 法王廟馬村磚雕墓 稷王廟 大佛寺 宋金古墓群 金文學家段克已墓 北陽城磚塔 聖壽寺舍利塔 大禹渡 廣仁王廟 三清殿 龍虎殿 純陽殿 重陽殿 風陵渡 西侯度遺址* 魏國古城遺址 唐五龍廟
城隍廟 關岳廟 風後墓 羈馬古城遺址 後土祠 觀音堂 關帝廟 三聖母廟 坡頭新石器文化遺址 大禹廟碑 神柏 段干木祠 新石器文化遺址 禹王城址*
司馬光墓及祖塋* 薛嵩墓
崔家河新石器遺址 文廟 關帝廟火神廟
唐名臣陽城墓 。
陽公廟 柏塔寺 春秋晉國名臣介子推墓
忠清德之碑
余慶禪院
堆雲洞
東下馮文化遺址
馮道墓
西陰新石器文化遺址
金代大鍾
大廟新石器文化遺址
稷王廟 古後土祠 秋風樓 東岳廟*
飛雲樓 隋思相家王通故里 清過風樓 王通祠 王通墓 八龍寺塔 舍利塔
新石器文化遺址明文廟大成殿
明學者薛萱故里 宋漢泉塔 宋代稷王塔 東漢太尉皇甫嵩故里 孤山桃花洞 戰國縱橫家張儀故鄉 湯陵
雙塔交影 棲岩寺塔 普救寺黃河永濟蒲津渡遺址
明兵部尚書楊博墓
明禮部尚書孟時芳
古庄遺址
清詩人吳雯舊居遺址
延祚寺梭羅樹
王官谷瀑布 葯王廟
扁鵲墓
戶部尚書閻敬銘別墅
元八卦戲台
漢墓群
「大孝有虞舜帝故里」碑
獨頭遺址
二賢祠遺址
夷齊墓
唐明皇妃楊玉環故里
獨頭舊石器文化遺址
吳雯墓
堯王台舊石器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