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亳州高丘遺址

亳州高丘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05 10:23:56

⑴ 盤龍城遺址和武漢城市有什麼關聯

盤龍城遺址是商代前期城市遺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葉店鄉楊家灣盤龍湖畔。城址興建年代約在公元前15世紀,相當於商代二里崗期。

盤龍城遺址為研究商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對於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與性質、宮殿的形制及建築技術,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盤龍城遺址南臨府河,北靠盤龍湖畔,建於水濱的高丘上,南北長290米,東西寬260米,周長1100米,整個遺址的面積約1000平方米,遺址距今約3500多年,上限相當於二里頭文化晚期,下限相當於殷墟早期。

盤龍城遺址城內僅有宮殿,整座城坐落在遺址的東南部,平面近方形,城牆是夯築的,四面各有一個缺口,可能是城門。城牆分段版築,分主城牆和護城坡。

城牆南部和北部發現有壕溝遺跡。城內東北部發現大型宮殿建築夯土台基,西南部為一片窪地,未見遺跡。

城內東北部有宮殿建築,在東西60米,南北100米的夯土台基上,建築基址分上下兩層,依南北中軸線築起3座坐北朝南、前後並列的大型建築,方向同城垣一致。其中兩座在同一中軸線上,保存有較完整的牆基、柱礎、柱子洞和階前的散水。

前面的一座宮殿是不分室的通體大廳堂,平面呈長方形,上面建有四間橫列的居室。各室都在南壁中間開一門,中間兩室又在北壁偏東處開一後門。室外沿排列43個大檐柱穴,每個柱穴底置有巨形石礎,穴外兩側有兩個小柱洞。台基四周略傾斜,上鋪碎陶片,作為散水。整個基址可復原為一座周圍有迴廊,中央為四室的高台寢殿建築。

後面一座位於前面建築之南約13米,平面長方形,基址四邊有前後左右對稱的大檐柱穴27個。是四周有迴廊、中間分為四室的寢殿,是重檐四阿頂式建築。

這座建築西側台基下有一排陶質水管道,宮殿中間未見隔牆,可復原為一座大空間的廳堂,與前面的宮殿基址形成前朝後寢的格局。

盤龍城遺址的城外有約100萬平方米的商代遺址。遺址的南面是居民點和手工業作坊,民居為單體地面建築和半地穴式簡易窩棚。手工作坊有多處,一般為釀酒、制陶、冶煉遺址。

城外東西北三面均有商代中期的墓穴,分布在古城四周的李家咀、樓子灣、楊家灣、楊家咀、南城外、銅家咀等地。經過考古發掘,共發掘30多座,大致可分3類:

甲種墓,已發現4座,墓室面積在10平方米以上,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有棺、槨。槨板外壁雕刻精細的饕餮花紋,內側塗朱漆。槨外有殉人。墓底設「腰坑」,隨葬有成套的青銅禮器、玉器和陶器。這類墓主的身份應為顯貴階層。

乙種墓,已發現8座,為長方形土坑豎穴,長2米,寬1米左右,有棺、槨和腰坑。葬式多仰身直肢。隨葬品有青銅禮器和武器、工具、印紋硬陶器、原始瓷器,但未見殉人。這類墓葬應屬下層貴族。

丙種墓,為平民墓,形制與乙種墓近似,墓室窄小,面積在1平方米左右。僅有單薄木棺,無腰坑,隨葬品以陶器為主。

墓葬中有數百件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遺物,製作精美,花紋別致,特別是出土的銅圓鼎、銅鎖、銅提梁鹵和玉戈等,都是我國極為罕見的珍品。

李家咀一帶分布有大型墓葬,一座貴族墓中使用了雕花木槨,隨葬品有青銅器、玉器、漆器、陶器等,還有3名隨葬的奴隸。墓中青銅器共63件,分為禮器、兵器和生產工具三大類。

其中一件青銅鼎,高達0.55米,僅次於鄭州出土的王室大方鼎。兵器有戈、矛、鉞、斧、鏃等,有一件青銅大鉞其上雕飾龍紋,為軍事統帥所有。

墓葬的玉器中,還有一件長達0.94米的玉戈,是我國最大的一件商代玉戈。

另外,在楊家灣墓葬中的一尊青銅大圓鼎,高達0.85米,是已發現的我國商代前期最大的圓鼎。王家咀發現的高達1米的大陶缸,也是商代陶器之精品,顯示了精湛的制陶工藝水準。

盤龍城遺址是武漢地區生產力和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的見證,城內外的遺跡遺物,明顯反映了奴隸社會的階級分野。

它對於推動整個華中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流,促進中原與南方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與融合,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是後來武漢城市文明的源頭,被譽為「武漢城市之根」。

盤龍城遺址出土的玉刀

⑵ 傳說中 曹操的墓到底在那裡

曹操一生玩弄權術謀詐,視為治國之良臣,盜國之好雄,是功是過,後世評說不一。而最令人感興趣的則是曹操臨死前的最後一步棋——疑家。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身為漢朝宰相而為曹家皇帝的曹操病死洛陽。二月,曹五遵其囑將靈樞運至其封地螂《今河北臨漳縣》埋葬。《輿圖備考》、《方輿紀要人楊免《山陵雜記》等書載,鑒於歷史上眾多帝王墓經常被後人掘盜之教訓,曹操乃遺囑其子,制棺材多副,來黑夜山飯項問四件,理尤丁一處。群體伙臨漳縣三台村以西八里的講武城起始,直到磁州而止,一座座如小山布列。歷史上曾有不少史學家和文人墨客對疑家作過考證,並到臨漳縣一帶考察,均無收
獲。曹操墓究竟在何處以魏書·武帝紀》載:「其規西門豹澗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與曹魏相隔不遠的晉朝陸機在《吊魏武帝文》中也認為,曹操「葬於部之西崗上,與西門豹調相近。」由此可知其墓在古螂城西門豹詞以西地方,相當於今臨漳縣三台村以西直到磁縣境內的漳河沿岸。按說,在此,曹操墓葬方位已告訴後人在西門豹們以西。但是,在臨漳一帶西門豹調有多處、而且臨津以外也有多處西門豹調,究竟是哪一個西門豹們以西,也頗令人費解。更何況,這一區域為北朝皇家墓葬區,王公大臣之墓頗多。元朝明前後,這里的陵墓相繼彼人盜掘,但多為東沈、北齊之墓葬。有人認為,曹操設七十二疑家,肯定其中有一個是真傢伙。如宋朝俞應符就持此觀點。采范成大也有詩雲:「一格何用家如林,誰復如公負此心。聞說群胡為封上,世間隨事有知音。」但也有人認為;恐怕這七十二個疑家個個是假,元人陶南屯在《輟耕錄》中說:「殊不知老騰(曹操小字叫阿瞞)之骨必不在七十二家之內耶。」清人黃協潤步宋俞應符《七十二疑都詩之韻,反其意賦詩曰:「人言疑家我不疑我有一言告君知。七十二外埋一家,更於何處求君屍。」
據臨漳當地傳說,在清順治年間,有一年漳河水乾涸,有漁夫見河底有塊大石板,召人掀開,見下有一石室,深而且廣,室內側卧許多美女,四周放有許多石凳(椅),中間石床上卧一人身穿蟒袍、頭戴王冠,旁邊立石碑一道,有識字者認出為曹操之擴,眾人毀碎碎屍而去。此傳說雖不可信.但有人據曹還(止臨肖俊(曹)植求祭先王詔》中有「欲祭先王於河上,覽省上下,悲傷感切」之語,認為曹操應葬於河底。鄧之誠《骨董記》也載有這么一事,說:「壬戌(公元1922年)正現初三,磁縣農民崔者榮,於彭城鎮西十五里亂葬墳棺墓為瑩,地坦為黑穴,繼得石室,既深且廣,中有石門洞開,人石門者管死,送報縣令陳希賢,命人授以硫磺。
久之人內,見空之四壁深至如新,中罡石棺,前有刻石志文,所敘乃魏武帝操也。前五十年發石室十餘處,唯皆無相,至是真系始現。石志今蠢縣署,不知文何苦,他日當訪之」。
關於曹操墓的方位和確認,河北臨漳縣歷史上地方誌有不少考席和記載,明朝嘉靖《彰德府志》載:「曹操西使在縣(舊縣)西南三十里,周圍一百七十步,高一文六尺,……甄皇後陵在靈芝村…··『魏元帝陵在彭城村一」清乾隆時《彰德府志》也認為,這三座墓大體上呈三角形排列,曹操墓居前,甄皇後和元帝曹免的基則位其後東西兩側,相去其生前倍何所統的鋼省、金風、冰井三台不遠,因曹操(遺令》中有:「吾死之後……吾嬸妄與使人皆勤勞,便著銅雀台,善待之。十台上安六尺床,施穩帳,朝朝上瞞糧之鷹,月且十五,自期至午,輒向帳中作使樂。汝等時時登鋼省台,望吾西陵墓田。」據當地文物部門進行的方位實地考察,在部城遺址范圍內的僅城村西南約二里處,有一北高南低的墓葬,其封土僅有一米金。又十此基之後方向,相繼發現王座大、中到屬於東漢晚期墓葬。據出土物品看,可判斷為田大夫級墓葬,從整個墓葬區拉列尼,符合東漢葬禮『後挨(墓)居左右似前,四大夫居後」的規定。但是,這座封土殘存的墓是曹操的墓嗎?沒有進一步的證據。
曹操墓究竟在何處,恐怕只有官還等少數人知道,但在曹氏有關人物遺存下的文獻資料中,可找到的蛛絲馬跡不多。很可能,曹丕等繼承者根本就沒留7任何關於此事的可靠檔案材料,其本意就是要使此事成為永恆的懸案。毫不懷疑的是,曹操不管是否埋在七十二家之一,但他肯定是葬在漳河流域,在今河北臨
漳縣一帶,古代的交通運輸能力不可能將其運葬到太遠的地方。不管是葬於地下,還是葬於漳河底,既然曹極有沒疑家迷戀後入之意,其真正墓葬之工程建設,在選擇方位、工程設計、施工建造方面,也絕對是非同一般,不會輕易使人發現。但有一點需要考慮的是。據水文水利專家對森,歷史上古漳河數次改道,曹操時
建設的鋼好台、金鳳台等均被大水沖設,而且正的曹操墓也許早已被河水沖毀。當然,這只是推測。我們希望,隨著考古發回或工程建設,能發現真正的曹操墓,為千年疑案畫上一個句號。

曹操在喪葬上有別於歷代帝王,他對自己的身後事,提出了「薄葬」。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當時,曹操雖未稱帝,但權力與地位不比帝王低,為什麼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體力行呢?

據說,曹操一生提倡節儉,他對家人和官吏要求極嚴。 他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被他按家規下詔「自裁」。宮廷中的各種用過的布料,破了再補,補了再用,不可換新的。有個時期,天下鬧災荒,財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員們都不敢戴皮帽子。

又據傳,曹操早年曾干過盜墓的勾當。他親眼目睹了許多墳墓被盜後屍骨縱橫、什物狼藉的場面,為防止自己死後出現這種慘狀,他一再要求「薄葬」。

為了防止盜墓,在力主和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採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當然也和他生性多疑有關。生前,他因多疑,錯殺了許多人;死後,他的多疑也不例外。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各個城門抬出。

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

千百年來,盜墓者不計其數,但誰也沒發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傳說,軍閥混戰年代,東印度公司的一個古董商人為了尋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幾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類的東西外,一無所獲。

1988年《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謎揭開》說,「聞名中外的河北省磁縣古墓群最近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去在民間傳說中被認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這片古墓,現已查明實際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確切數字也不是72,而是134。」關於疑冢的說法便被確證不是准確的了。

但是,關於曹操屍骨到底埋於何處,仍然是個謎。據詩曰:「銅雀宮觀委灰塵,魏之園陵漳水濱。即令西湟猶堪思,況復當年歌無人。」由此推斷,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又據《彰德府志》載,魏武帝曹操陵在銅雀台正南5公里的靈芝村。據考察,這也屬假設。那它還有可能在哪呢?

還有一種說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譙縣的「曹家孤堆」。

據《魏書·文帝紀》載:「甲午(公元220年),軍治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亳州志》載:「文帝幸譙,大饗父老,立壇於故宅前樹碑曰大饗之碑。」曹操死於該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於鄴城的話,那魏文帝曹丕為何不去鄴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為了紀念其父曹操?《魏書》還說:「丙申,親祠譙陵。」譙陵就是「曹氏孤堆」,位於城東20公里外。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還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據記載:亳州有龐大的曹操親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親、子女等人之墓就在於此。由此推斷,曹操之墓也當在此。

但這種說法也缺乏可信的證據,遭到許多人的質疑。

面對「曹墓不知何處去」的感嘆,人們對曹操的奸詐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認識。曹操一生節儉,帶頭「薄葬」,是有積極意義的。這樣做,既保護了自己,也使盜墓者無從下手,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舉吧。

關於曹操的陵寢的真實情況至今仍是個謎,還有待於新的考古發現。

⑶ 火神台的資料有嗎別太復雜

火神台
【簡介】
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台的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22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觀星台。火神台形如墓,高35米,台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鍾鼓樓等俱全。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
傳說五帝之一的唐堯封他的哥哥閼伯於商丘負責管理火種,一是管理火種,以便人們可以隨時取到火(因此後人又稱他為火神)。二是祭祀火星並觀察火星的運行,以便及時地告知人們防災避禍並適時地播種收割。太歲星如果在卯時出現,叫「單閼」,在甲午出現,叫「閼逢」。卯時是早晨,甲年是年干之首,所以「單閼」和「閼逢」比較引人注意。久而久之,觀察火星與太歲之間的關系、位置的火正契就被稱為「閼伯」。契死後,人們就在他生前觀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後人稱之為閼伯台或火星台或火神台。 此台經史學家論證會論證,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天文台。火神台為圓形夯土築成,台高 35 米,台基周長 270 米, 元代在台上建大殿、拜廳、禪門、鍾鼓樓,台前建山門、戲樓。每年正月初四至初八有古廟會,謂之朝台,方圓數百里之內的百姓前來趕廟會,香火鼎盛,十分熱鬧。
【傳說故事】
傳說在原始社會時,繼顓頊以後,帝嚳為商地的部落聯盟酋長。帝嚳看到商地 人民沒有火,就讓自己的兒子閼伯到這里任「火政」。閼伯盡職盡責,辛辛苦苦地為保 存火種做了許多事情。他死後,人們就在他保存火種的土台上修了火神廟(或稱閼伯祠) ,後來通稱為火神台,閼伯是「火政」,為什麼又成了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英雄呢?流 傳在當地的另一則傳說是這樣講的:閼伯原來是天上的「火神」,因偷著向人間投放火 種而違犯了天規,天帝要把他貶到凡間為民。閼伯將要從天上下來的時候,又偷偷將火 種藏在身上,帶到了人間。時隔不久,閼伯盜火的事讓天帝知道了,於是,天帝發了一 場洪水,要淹沒人間的火種,懲罰閼伯。
地上的洪水像猛獸一樣,嚇得人們四處逃散。閼伯為了保存火種,築起了高台, 搭起了遮雨水的棚子,獨自一人留在高台上看守火種。洪水退後,當人們從四面八方趕 回來的時候,高台上的火種還燃燒著,閼伯卻餓死在火種旁。這篇神話中的閼伯可以稱 得上是東方的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英雄。
【相關資料】
因為火神居住在高台之上,所以,在豫東地區,人們也將朝拜火神閼伯俗稱為「朝 台」。朝拜火神的時間,一年之中有三次。第一次是正月初七,傳說這一天是火神的生日。 實際上,人們正月初一就開始往火神台聚集,直到二月二日方散,會期一個月,是一年中最 大的朝拜活動。廟會期間,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的群眾,紛紛湧向火神台,或帶 著各種社火來這里表演,以娛悅火神。第二次是農歷四月四日,這是一個祭商星的日子, 會期10天。第三次是在農歷六月二十三日,傳說這一天是火神閼伯死的日子,會期10天。 像這樣隆重,系統的祭祀活動在中國神話信仰民俗中是罕見的。
【火神相關介紹】
簡介
火神是中國神話中火神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祗之一,中華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但是,漢族古史記載和各民族傳說中的火神形象和來歷行事差異甚大,相關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區別,甚至在火神崇拜緣何而起這一關鍵問題上,專家學者們的觀點也互有分歧,相爭不下,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火神祝融
祝融,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以火施化,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撒滿教和火神
在我國北方信奉薩滿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女性,被稱為火神母、火婆、火姑娘、火靈等。如鄂倫春族傳說:一位婦女晨起烤火,因搗動火,觸犯了火神。無論她家搬到哪兒,怎麼也升不起火。後來她向火神婆婆請罪,得到了寬恕,回家再點火時,火就著起來了。據烏丙安先生介紹,在這個傳說中所體現的火神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不僅貫穿於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獵、放牧的生產習俗中,也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通常情況下絕對禁止用腳踩火、騎火、跨火,不允許說火的壞話或直接辱罵火。在尊重火給人間帶來的恩惠的同時,人們又把森林草場的火災以及病人發燒、小兒夢魘等疾病視為火神發怒的結果,愈是對它崇敬,也就愈發畏懼它對人的懲罰報復。因而火神遠比其他自然神更經常受到崇敬和供牲(《神秘的薩滿世界》,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1989)。
滿族神話傳說中的火神
滿族神話傳說,少年英雄托阿從天火庫盜來一葫蘆火種,他把石塊鑿出洞,然後把火種一一裝入石塊,帶回人間,並告訴人們用碰磕石塊的辦法從中取火。就這樣,人間有了火種。從此,人們祀托阿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還要舉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儀式(同上)。
西南少數民族的火神崇拜
西南少數民族的火神崇拜與北方少數民族的火神形體人格化不同,他們大多把燃燒的火焰視為火神的化身(或把鍋庄石、火塘灶等視為火神的象徵),並奉其為恩賜火明和財富,使家族繁衍興旺的保護神。
漢族的火神崇拜
漢族的火神崇拜,同樣有"流派"區別。以形象和來歷言,一般都以祝融為火神,據說他本是顓頊氏的後代,本名重黎,也叫吳回,帝嚳(即高辛氏,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首領)當政時,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乃命曰"祝融",死後為火官之神。又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山海經·海內經》);成湯伐夏桀時,天帝令祝融降火於夏城(《墨子·非攻下》),幫助成湯滅夏。在後世的民間傳說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現,稱"祝融夫人"。此外,民間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如謂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定時祭祀。也有一些地區的火神崇拜並無具體來歷,或稱南方火帝君,或稱種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與行事言,各歷史時期和各地區的風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時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漢晉以降,這一傳統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續。又如,四川等地以夏歷四月初八為火神"生日",屆時士農工商進香並祀神或演戲娛神。魯南地區以正月初七為祭祀火神之日,民間有組織"火神會"的風俗,除去火神廟朝拜外,全體會員還要聚餐兩次;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兇狠,三頭六臂,並有風火輪、火葫蘆、火印、火劍、火弓等火器配備,酷似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變態。
現代學人的看法
與民間俗信的形形色色相似,現代學人對傳統的火神崇拜的源流等問題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西南一些地區以燃燒的火焰或火塘作為火神的化身或象徵,當是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連同相關的儀式、祭詞和禁忌在內,其中所包含著的觀念內涵體現了人們對火的作用既感戴又畏懼的雙重認識,因而更多地保持了遠古時代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的原始風貌。至於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是戰國以後才被創造出來的人格化火神;其他如火德真君、種火老母之類,均出於更往後人的編造。
其他看法
也有人不同意此說,認為華夏民族先民中存在一個崇拜火神和天空中以"火"命名的星辰的族團,這就是以炎帝--燧人--祝融為始祖神的炎帝之族。炎帝族號高辛氏,"辛"即"薪"的本字,取像於以斧斤析木之形。"有薪(辛)即能得火,所以高辛氏其實初義應正是火神之別號"。又辛同薪聲,《說文》:"薪,蕘聲。從艹,堯聲。"由此可知,辛字古音讀堯。所謂炎帝高辛氏,其實就是古帝中赫赫有名的"帝堯"。再參以"炎神,炎帝也"(王逸《楚辭·遠游章句》)、"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七年》)、"炎帝作鑽燧生火"(《管子·輕重篇》)、"炎帝死而為灶"(《淮南子·汜論訓》)等記載,可以說,"炎帝族團本來是一個崇拜火神的部族。而且炎帝一名本身,初義也正是火神"。從以泰山為天下之中的觀點看,炎帝的活動區是比較偏居西南的,由此也就產生了《初學記》卷九所謂炎帝"位在南方,主夏"的說法(何新《諸神的起源》,三聯書店,1986)。准此,以炎帝、祝融為火神的古史傳說和以火神為"南方火帝君"並在夏季祭祀等俗信,均有史實發展的軌跡可尋。
還有人認為民間火神信仰的源頭,是初民對大火星(即心宿)的崇拜。《左傳》載炎帝"以火紀",其實是指藉助對大火星運行變化的觀測以確定季節;而祝融擔任的"火正"是專門觀測大火星的運行變化以確定季節的官職。此外,《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屍子》:"燧人上觀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為火也。"這種把火的發明歸功於燧人對心宿的觀察的說法,存在著本末倒置的錯誤。因為人類先發明了對火的利用,然後用"火"為"心宿"命名(稱火星),以此表明星宿對農事的指導作用有如同火對於人類的生活一樣重要。由此可見,火星之火與燃燒之火原不相關,由於後人的錯誤理解,導致"火神"概念由星宿崇拜訛為火焰崇拜和關於炎帝、燧人、祝融的火神崇拜。此說與前述何新之說的根本區別在於,何氏認為炎帝族團所崇拜的"火"包含自然之火與大火星宿兩層涵義,此說認為自然之火的崇拜完全是因後人的誤會才衍生出來的。
圍繞著一些與火神崇拜相關的現象,學者們亦有不同看法,如有人認為火崇拜具有與日月、光明崇拜密切相聯的特點,有人則認為火神崇拜與太陽神崇拜是不同的神祗崇拜;有人注意到火神形象中有突出的女性化現象,以為這包含有原始的先妣崇拜的因素,有人則以為這種現象並無共性可征,等等。
火神台春節廟會鬧新春
新聞來源:商丘報業網
往年的廟會,民間工藝品備受青睞。
有著千年歷史的火神台廟會已經成為商丘市春節文化活動的亮點。位於商丘市睢陽區古城西南的火神台(閼伯台),是祭祀火神閼伯的地方,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傳說在原始社會時期帝嚳讓兒子閼伯到這里任「火政」,閼伯盡職盡責地為人類保存了火種,他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就在他保存火種的土台上修了「火神台」。
隨著春節的臨近,今年的火神台春節廟會籌備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記者在火文化景區管理處了解到,今年的廟會大膽創新,力爭辦得更好。邀八方來客,創旅遊發展,以「歡樂、文明、安全、效益」為主題,豐富春節期間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火文化景區管理處的朱傳祥告訴記者,今年的火神台廟會從正月初一開始,一直持續到二月初二。火文化景區憑借2006年創建4A級景區和國際華商文化節成功舉辦的影響力、十運會取火余熱以及整個火文化景區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將引來鄭州、開封、周口、菏澤、亳州等外地來客。
今年廟會主要突出「節目稀特,效果轟動」的特點,力爭為人民群眾的節日生活奉獻豐富多彩的文藝大餐。火了大江南北的東北二人傳、驚險的大型魔術表演及滑稽劇、雜耍飛車、馴獸、盤鼓、腰鼓、舞龍、舞獅、高蹺等民間藝術表演等將亮相廟會現場。花戲樓上拋綉球招親,老人喜歡的戲曲、琴書、墜子書及燧皇陵內鑽木取火、拜祭火祖等也將精彩上演。在華商文化廣場,還將舉行拜祭華商始祖大典活動,到時引來的商丘市內外各優秀企業單位、私營企業主、知名個體工商戶等前來拜祭,行施拜禮、恭讀拜祖文、吟唱頌歌等項目都將一一舉行。
另外,廟會期間,將對所有場地進行規劃分區,邀請商丘各特色小吃、傳統名吃、商丘土特產等布置名吃一條街。同時規劃布置的還有旅遊紀念品一條街、攝影畫像一條街、兒童游樂場等。

⑷ 曹操墓找到了么挖掘了么

陵,三國魏武帝曹操陵寢[1],文獻記載於《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謚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2]關於高陵,宋代以來,有七十二疑冢之說,有許昌城外說,有漳河水底說,有銅雀台下說等。[3]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經考古發掘得到確認,其位於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但存爭議。
[編輯本段]陵墓結構
高陵航拍照片高穴村高陵墓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券墓,規模宏大,結構復雜,主要由墓道、前後室和四個側室構成。斜坡墓道長39.5米,寬9.8米,最深處距地表約15米;墓壙平面略呈梯形,東邊寬22米,西邊寬19.5米,東西長18米;大墓佔地面積約740.78平方米。 [4]
[編輯本段]發現過程
高陵前室2008年,河南省文物局擬對安陽縣境內一東漢大墓進行搶救性發掘。2008年12月,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組織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進行發掘工作。 這座東漢大墓,曾多次被盜掘,但仍倖存一些重要的隨葬品。據統計,出土器物250餘件,包括金、銀、銅、鐵、玉、石、古、漆、陶、雲母等多種質地。器類主要有銅帶鉤、鐵甲、鐵劍、鐵鏃、玉珠、水晶珠、瑪瑙珠、石圭、石壁、石枕、刻名石牌、陶俑等。其中刻銘石牌共出土59件,有長方形、圭形等,銘文記錄了隨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極為珍貴的有8件,分別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等銘文。在追繳該墓被盜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項石」銘文,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為研究確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歷史依據。 高陵出土刻銘「魏武王」石牌同時,該墓還出土有大量畫像石殘塊。這批畫像石畫工精細嫻熟,雕刻精美,內容豐富,有「神獸」、「七女復仇」等圖案,並刻有「主薄車」、「咸陽令」、「紀梁」、「侍郎」、「宋王車」、「文王十子」、「飲酒人」等文字,為漢畫像石中罕有的精品。[5] 在墓室清理當中發現有人頭骨、肢骨等部分遺骨,專家初步鑒定為一男兩女三個個體,其中墓主人為男性,專家認定年齡在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有出入,推測是曹操的遺骨。 後經河南省專家論證,確認此東漢大墓即為史籍記載中的高陵,但存爭議。
[編輯本段]社科院給出的九點證據
第一,墓葬的年代。此墓葬為多墓室磚室大墓,主墓室為四角攢尖頂,和洛陽發現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墓頂形狀相同,其墓磚為特製的大型墓磚,和洛陽邙山上發掘的東漢大墓的墓磚相同,甚至比它更大,結合出土陶器、東漢五銖錢、畫像石內容等多方面證據,專家們一致認定其為東漢晚期大墓。 第二,墓葬規模與其身份相符。此墓葬與同期墓葬相比,規模宏大,氣勢不凡,結構復雜,埋葬較深,僅其墓道都可略見一半,其墓道長近40米上口寬近10米最深處達15米。從寬度上說是已被認定為北齊開國皇帝高洋的灣漳大葬的兩倍還多,長度也多出10米,為王侯級的,與其身份相符,整個墓室深達15米,符合曹植在其詩中的描寫。 第三,墓葬地面情況符合《終制》。建安23年(公元218年)六月,定下《終制》曰,因高為基,不封不樹。此墓葬所處位置海拔107-103米,比三公里之外的固岸北朝墓地海拔高出整整10米,符合其因高為基的要求。此次發掘墓室上面未見封土,更沒有找到其立碑跡象。完全符合其《終制》上不封不樹的要求。 第四,文獻資料記載高陵的位置。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23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的祠西原上為壽陵。」 西門豹祠位於鄴城故城西,漳河南岸,今天的漳河大橋南行一公里處,地屬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其故址尚存,現為一高台地,高出地面約2到3米,其上為一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的遺址。在這里的地面上至今還散落著不少東漢、東魏、背棄時期的建築,比如廟宇、宮殿等等。 據《水經注》濁漳水條記載:漳水由東經武城南,漳水由東北經西門豹祠前,此東側有碑隱起,為字祠堂,東頭石柱了明曰:「趙建武中所修也」。這是目前我們所知西門豹祠中較早的一個,它的建造年代是在趙建武年間,也就是在公元335年至348年。此勒柱現在存放在臨漳縣文物保管所。 唐代《元和郡縣志》的相州鄴縣條中明確記載:魏武帝西陵在縣西30里,同書還記載有,西門豹祠在縣西十五里,現在大墓所處的位置,西高穴距鄴城14.5公里,因此,其位置相符。這是我們根據衛星圖片進行地圖測量,是直線距離。這是西門豹祠遺址,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面有宋代、清代、明代的石刻。這是西高穴大墓的位置。 第五,附近出土文物的旁證。1998年4月,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的小方池地里起土地時,挖出了建武11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駙馬都尉——魯潛墓誌,墓誌上記載的墓主人去世的年代距曹操去世時僅125年,唐代時魏武帝曹操高陵的陵園還是十分清楚的,那麼和它相距100多年的魯潛墓誌所記載的資料應該是非常可靠的。 六、稱謂相符。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18年,五月丙申,天子策命(曹)公為魏公。建安11年夏四月,天子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他病死後,曹丕襲魏王位,因為曹操封國為魏,故稱魏武王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 同年十月,曹丕代漢自立,建立魏朝,追尊其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此後曹操的稱謂為魏武帝,因此曹操的爵位先為魏公,再為魏王、再為魏武王,後為武帝,是一個脈絡十分清晰的過程。魏武王是短暫時期的稱謂。 七、我們在發掘過程中出土的銘牌,其中刻有「魏武王」三個字的名牌共有7塊,以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的石牌最為完整,出土於墓的前室,但是由於其斷開為兩節,分兩次出土,一節距南壁1.40米,距西壁3.75米,另一節距西壁2.70米,南壁1.15米,距墓底0.50米,位置明確,為我們考古隊員親手發掘出來,信息准確,是其身份認定的直接證據。 另外的50多塊石牌均出土於後室的南北兩個側室,其中除一塊出土於北側室外,余者全部出土於南側室,位置集中,有的直接壓在漆木,我們挖的位置都沒有變。專家指其具有遣冊的性質。 八、遺骨。 九、出土物與其遺令薄葬相符。此墓葬雖規模宏大,但是所出土的陶器都是素麵陶,器型偏小,做工粗糙,符合曹植在書中所說的鳴器無飾,陶素是嘉的記載。其隨葬的金器都是生前衣物上所用之物,並未有為其入葬而特製的金玉器,只有器圭和璧等禮器,均為石質,符合其在遺令中所規定的。
[編輯本段]發現意義
高陵出玉、瑪瑙裝飾品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於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6月,頒布《終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 高陵的發現印證了文獻中對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謚號,他所倡導的薄葬制度等有關記載是確鑿可信的。高陵發掘成果為漢魏考古樹立了標準的年代標尺。
[編輯本段]各方回應
在河南省文物局確認高陵的消息公布後,引發各界高度關注。一些學者表示目前證據還難以支持「新說」,亦有專家認為此次發現的該東漢大墓確是高陵無疑。 專門從事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表示,有關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陽」證據並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證明。在還沒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公布相關消息,有悖學術研究的嚴肅精神。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方北辰、上海博物館考古部主任宋建等知名三國文化學者和考古專家持冷靜態度,稱在沒有更有說服力的出土文物前提下,這一「新說」還有待進一步證明。 香港文匯報2009年12月29日刊出的一篇署名「張敬偉」的文章則指出,從墓誌形式、出土文物、墓中骨骼看,已經形成了相對嚴密的邏輯鏈,此次發現的曹操高陵無疑。[6] 1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團一行12人趕赴河南省安陽市考察了西高穴「曹魏大墓」。並於14日召開「社科院2009年公共考古論壇」,正式公開對河南安陽曹操墓考察分析後的結果報告。 在社科院1月14日同時第9屆「中國社科院考古學論壇」在京舉行,曹操墓入選2009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1月28日,國家文物局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發掘、學術認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規程」。
[編輯本段]曹操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吉利,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逝世後葬於高陵(今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於2009年12月27日得到考古確認,但是至今還是備受爭議,最終結論仍待探討)。曹魏建立後,曹操被其子曹丕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編輯本段]陝西高陵
高陵地處關中平原腹地,位於西安市轄域北部。始建於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境內有奉正塬,塬體高隆,稱塬為陵,故名高陵。公元4年(西漢平帝元始四年),王莽改名千春,東漢初復名高陵,公元220年(曹魏皇初元年)又改名高陸,公元606年(隋大業二年)復沿用高陵原名,屬中國建縣歷史最早的縣份之一。1949年,劃屬三原分區。1950年5月,劃屬咸陽專區。1953年1月改屬渭南專區。1956年10月由省直轄,1961年改屬咸陽專區。1983年10月5日劃歸西安市管轄區域。 詳細信息請參看「高陵縣」詞條。
[編輯本段]七十二疑冢說
說起「七十二疑冢說」的來歷,許作民說,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可能是預感到自己壽數將盡,曹操特地頒布了一道《終令》,安排身後之事,因曹操對鄴城(今河北臨漳縣附近)有著特殊的感情,敬仰西門豹在鄴地投巫開渠的英明果決,他希望自己的墓地與西門豹祠比鄰。 兩年後,這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病逝於洛陽,臨終前他留下《遺令》:「殮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 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的遺囑,將其遺體運回鄴地安葬。從現存的史料看,曹操對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認真的落實。 曹操七十二疑冢,自此起始傳天下。但這個傳說能讓人相信,更是因為確實有眾多墓冢小山似的羅列於漳河兩岸,即所謂「漳河累累漳水頭,如山七十二高丘」。 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說法在宋代以後進一步強化。宋代後期,宋金對峙,宋朝出於政治需要,以蜀漢自居,謾罵金朝為奪權竊國的曹魏。金朝乾脆就以曹魏為正統,推崇曹操,每年到陵上祭祀曹操。但因曹操陵在地面上已經難以辨認,於是,金人也就將錯就錯,就以七十二冢為曹操的墓葬祭奠之。 到了元代,人們對軟弱慘遭滅亡的宋王朝既同情又懷念,同時對元朝異族統治極度不滿,於是借古諷今,更加醜化曹操的形象。元末羅貫中寫《三國志通俗演義》時,也是秉承了這種思想。 清代毛宗崗根據陶宗儀的《輟耕錄》等數據,在《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加入了「又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的句子來。從此以後,漳河岸邊的北朝墓地也就被傳成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