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境遺址
❶ 施里曼是誰 他做了什麼
海因里希·施里曼 Heinrich Schliemann(1822年1月6日—年12月26日),德國傳奇式的考古學家。出於一個童年的夢想,他執著地放棄了商業生涯,投身於考古事業,使得荷馬史詩中長期被認為是文藝虛構的國度:特洛伊、邁錫尼和梯林斯重現天日。
與荷馬史詩一樣,荷馬考古也具有很濃厚的浪漫色彩。為荷馬考古奠定基礎和取得驚人成就的,不是專業的考古家或歷史學者,而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德國商人施里曼。他家境貧寒,14歲時便輟學在雜貨鋪當學徒工。但施里曼自幼嚮往鐵馬金戈的特洛耶疆場,陶醉於鏗鏘悅耳的荷馬詩篇,決心有朝一日探挖古跡,尋找出化為廢墟的特洛耶故城。經過艱難險阻,重重曲折,他經商致富,並通過勤奮自學,掌握了包括古希臘語在內的多種語言文字。1870年,施里曼由新婚妻子希臘少女索菲婭陪同,出資僱工,在達達尼爾海峽附近土耳其境內的希沙里克山丘開始考古發掘。時光流逝,寒暑三易,他們發現了多層城牆遺址,並終於在一座地下古建築物的圍牆附近掘出了大量珍貴的金銀製作器皿,僅一頂金冕就由16,353個金片和金箔組成。施里曼興奮地宣布,他發現了特洛耶國王普里阿姆的寶藏。[12]
1876年,施里曼再接再厲,在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邁錫尼遺址的獅子門內側展開發掘工作,迅即發現了共計6座豎井墓的墓葬圈,墓內有無數精美的器物。例如,鑲嵌黃金、凹刻獵獅圖的青銅匕首,有兩個手把、把上各有鴿子相對的高腳金杯[13],等等。特別是男屍臉罩金面具,胸覆金片,女屍佩戴金冠和其他金制首飾,童屍裹於金葉片內。珠光寶氣,遍地黃金。啊,史詩不正是稱邁錫尼為「富有黃金的邁錫尼」嗎?面對一具在黃金面具下保存完好的男性屍體,施里曼電告希臘國王:「我凝視著阿伽門農的臉膛。」[14]
施里曼的成就舉世矚目,它證實了荷馬史詩所說的特洛耶和邁錫尼古國的真實存在,揭開了希臘遠古歷史的新的重要篇章。然而,這只是一系列激動人心的發現的開始。1884年,施里曼在史詩所說的「大城牆的梯林斯」遺址,發現了位於堅固雄偉的城堡內的宮殿殘跡。它的正廳、門廊、庭院和整個輪廓與荷馬詩中描述的奧德修斯等人的王宮非常相似。特洛耶的發掘繼續多次進行,一共挖出了9層遺址,所謂「普里阿姆寶藏」存在於從底層往上數的第2層。1894年後,施里曼的親密助手竇普菲德認為第6層才是爆發特洛耶戰爭的普里阿姆的城市,而施里曼發現寶藏的第2層則要年代久遠得多。[15]
「有一個地方名叫克里特,在葡萄紫的海水中央……有90個城鎮……在眾城中最大的城是克諾索斯,有一位米諾王從九歲開始便治理那個地方」。[16]這是荷馬在《奧德賽》中所描述的克里特島的情景。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也都報道了米諾王在愛琴海上的霸權[17];相傳米諾王在克諾索斯修建了一座龐大復雜的迷宮。施里曼晚年在一封信中寫道:「我想以一件偉大的工作來結束我一生的勞動,即找出克里特的克諾索斯諸王的史前宮殿」。[18]但是,他沒有來得及實現這一願望就去世了。
1900年,英國學者伊文思在克諾索斯進行考古發掘,很快就發現了一座圍繞中心庭院修築的、佔地約6英畝的宮殿,房間眾多,走廊縈繞,上下數層,樓梯曲折,牆上壁畫精緻,四處柱子林立。西宮主要為行政、祭祀和貯藏的所在,東宮則為國王和王後的寢宮,北部尚有劇場。宮內不僅有無數寶貴文物,而且發現出數以千計的書寫著不同文字的泥版。文字共有三種:圖形文字、線形文字A和線形文字B。除克諾索斯外,克里特島在法埃斯特,馬里亞和札克羅斯等地先後都有王宮遺址發現。一個迥然不同於古典希臘文化的、自成一體地獨立發展達兩千年之久的文化,在長埋地下約三千年之後重見天日了。伊文思用米諾王的名字稱克里特文化為米諾文明。
史詩還描述希臘方面有位老英雄,名叫涅斯托耳,是派羅斯國王。他德高望重,參加過多次戰爭,特洛耶戰後安返家鄉,並在他的宮廷接待了奧德修斯之子帖雷馬科。這個遠古時代的派羅斯王宮究竟在何處?學者們一直有不同的推測。1939年,英國學者布勒根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部美塞尼亞地區的阿諾安格里亞諾斯發掘出了一座宮殿遺址,可與邁錫尼、梯林斯的王宮相媲美,同時還發現了六百多塊線形文字B的泥版。這表明邁錫尼時代希臘半島已有文字,而且與克里特的克諾索斯所使用的一種文字相通。從1952—1963年,布勒根繼續當地的發掘工作,最後發表了《西美塞尼亞的派羅斯地方的涅斯托耳王宮》一書。現在,學術界已公認阿諾安格利亞諾斯遺址就是涅斯托耳王宮的所在。
1952年,英國建築師文特里斯釋讀線形文字B基本成功,宣布它屬於希臘語系統。這是在希臘遠古歷史和荷馬研究方面的一個重大突破。與此同時,在邁錫尼的獅子門外不遠,又發現了新的豎井墓葬圈。它在時間上與施里曼發現的基本相同,相當於公元前17—16世紀。豐富的墓葬品為邁錫尼文明增添了新的內容。
❷ 求一部美國電影 知道請告訴我 謝謝
片 名:天地大沖撞 / 英文:Deep Impact
導 演:咪咪·萊德爾(Mimi Leder)
主 演:羅伯特·杜瓦爾Robert Duvall
蒂·李歐妮(Tea Leoni)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類 型:劇情(Drama) 科幻(Sci-Fi)
國家地區:USA
語 言:英語
發行公司:夢工廠(DreamWorks) 派拉蒙(Paramount)
製作公司:夢工廠(DreamWorks) 派拉蒙(Paramount)
首映票房:$41,152,375.00 (單位:美元)
MPAA定級:PG-13 級
全美票房:$140,464,664.00 (單位:美元)
片 長:120 分鍾
海外票房:$209,000,000.00 (單位:美元)
影片簡介:
14歲的萊奧.畢德曼從未想過自己會有如此驚天動地的大發現,他在觀測天空時,無意中發現了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畢德曼彗星」,但科學家們很快就發現這個彗星將要猛烈撞擊地球。 電視主持新秀珍妮.萊納在緊鑼密鼓地報道致使財政部長下台的性丑聞的同時發現了彗星將撞擊地球的消息,珍妮因此被總統「請」去密談。總統已獨家報道為條件,讓珍妮將這一秘密保守兩天。
在記者招待會上,總統貝克宣布將派一支特殊小分隊到太空去摧毀向地球撞來的彗星。前著名宇航員坦納臨危授命,率領五名宇航員乘彌賽亞飛船到達彗星,並在彗星上設置核子炸彈,藉以引爆彗星或偏轉彗星行進方向,從而拯救危在旦夕的地球。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人人面臨著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人人在試圖尋找生命的意義。美國政府為使所有生靈不到滅絕,特意建造了一個以諾亞方舟命名的地下庇護所,以使少數人和動物得以存活。 用核彈摧毀彗星的行動失敗後,宇航員們在返回地球途中毅然決定駕駛裝有核彈的彌賽亞飛船撞向彗星,以自己的生命換取地球上人類的安全,但還是有一個小彗星撞上了地球,引發了史無前例的災難……
那我就不知道了,可惜哦,我只能找到這部了!
❸ 唐伯虎的人物簡介
唐伯虎真名唐寅 。
唐寅(1470一1523)
中國明代畫家,文學家。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販家庭,少時讀書發憤,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後赴京會試,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後又投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能表達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1470—1523),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畫家、文學家。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數中國歷代畫家中,唐寅知名度最高,他的名字婦孺皆知,「唐伯虎點秋香」、「三笑」、在民間廣為流傳,上述故事最早見於明項元汴所著《蕉窗雜錄》中《三笑姻緣》等書,清代學者俞樾,曾在《茶香室叢鈔》中專為唐伯虎辟謠,斷定「三笑姻緣」是好事者借重唐寅的盛名,把別人的事,轉移在他的名下,純屬虛構故事。唐伯虎才氣橫溢,但並不風流,他的詩、書、畫被稱為三絕,在繪畫上,唐寅擅長山水,又工畫人物,尤其是精於仕女,畫風既工整秀麗,叉瀟灑飄逸,被稱為「唐畫」,為後人所推崇。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俊逸秀挺,頗見功夫。此外,他還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見的。唐寅,為「吳門畫派」中的傑出代表,繪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稱「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切磋詩文,蜚聲吳中,世稱「吳中四才子。」
唐寅祖籍晉昌,即現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山西人是很會做生意的,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里一個商人家庭。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會試泄題案」,一般說法是 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
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後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後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
[明]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❹ 絲綢之路的故事(關於張騫,玄奘或者班超的)要故事!!急!!!
大度義服外道
玄奘法師經過兩年的艱險旅程,到達印度後,拜在著名的那爛陀寺百歲高僧戒賢法師門下,刻苦參研佛法,數年間精通了經藏、律藏、論藏,因此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但也因此招來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 一天,一名順世外道自以為學問高深,無人可及,於是在那爛陀寺門前貼出五十條疑難經義,自稱如果任何人能夠破解得其中一條,就立即將自己的頭顱砍下。寺中眾僧閉門不出,任憑他大叫大罵。到了第四天早上,
玄奘走到寺院門前, 扯下經義,不屑一看,遂講解經義。外道面如死灰,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劍准備自刎。玄奘大度,制止住他,遂讓他做自己的僕人。不久,玄奘由於要准備與小乘宗師般若鞠多的辯論,研究小城經典,百思不得其解,聽說那外道會講解,於是便請他為自己講解。外道驚異地說:「我是僕人,怎敢給主人講經?」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沒有學過,既然你精通,我就應該向你求教。」 待到那外道講解完畢後,玄奘感激他,將他放走。經此一事,全寺眾僧無不敬佩玄奘的淵博和大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但他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就被占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賽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於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准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整整過了十一個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鬆了。張騫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由於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干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飢挨餓,乾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飢,才躲過了死亡的威脅。
這樣,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終於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高鼻子、藍眼睛的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一個富饒的大國,很想建立聯系。但苦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願。因此,當聽說漢朝使者來到時,喜出望外,在國都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他請張騫參觀了大宛國的汗血馬。在大宛王的幫助下,張騫先後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樂業,不願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但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超報效祖國,干一番宏圖大業的志向終得以如願,被任命為代司馬,跟隨都尉竇固朝西邊去打仗。這一天,他走得十分悲壯,他緊摟著長子班雄和次子班勇, 淚眼迷濛,此一去,天高路遠,不知何日和家人見面啊!老父班彪送他一程又一程,淚水灑了一路又一路,其父知道,那是一條生死末卜的凶險之路呀!
西域是一個什麼地方?那是千里赤壁,風沙彌漫,人鳥罕跡的凶煞之域,這一去活著回來就算你福大命大。也是,泱泱大國,群臣滿朝,戰將如雲,何勞一個文 弱「秘書」去西域剿亂?但胸懷鴻鵠之志的班超挺身而出了,其言其行令朝野上下驚異了好一陣。這就是班超的「古怪」之處,這就是歷史的精彩之處。班超真正的 人生從41歲開始了。抖開心窩子說實話,班超的行為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拿著性命去開玩笑,其間自有鋪墊,他身在蘭台抄抄寫寫,卻心憂天下,重振絲路雄風 的念頭不時冒出。他對空耗人生有些厭倦了,他想換換效忠祖國的方式了。他那不易察覺的胸腔里燃燒著熾烈的火焰,秀才的痴想變成了現實。命運之神引領他朝西 走去……
班超西域第一仗是出擊哈密。班超提出了以少勝多的辦法,問竇固要了36人就出發了,他親自挑選了36名精乾的輕騎勇士,直奔哈密,一舉將無任何防範舉 措的呼衍王追至巴里昆湖一帶。短兵相接中,班超沖殺到最前面,以少圍多把匈奴軍殺的人仰馬翻。此一役,使匈奴軍重創,穩定了西域戰局,為重開絲路奠定了基 礎。次日凌晨,班超率兵凱旋,竇固驚喜不迭,立即將班超戰績上報朝廷,隨後,竇固派班超出使鄯善。
❺ 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的名人
薩鎮冰(1859年—1952年),字鼎銘,先世為西域色目人(蒙古族),原籍山西雁門(今山西省代縣)。始祖薩拉布哈,為元世祖忽必烈所信任,使掌兵權,「元統年間,家於閩」世居榕城朱紫坊。16世傳至薩鎮冰。父薩怡臣,字懷良,號納吉,為諸生,以教書為生。
薩鎮冰經歷了前清、民國與解放初期的各個歷史時期,是中國海軍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同時,他一生扶貧濟困,廣造福祉,被人民大眾稱為「活菩薩」。生前享有隆聲,死後享有美譽。
早歲軒昂 報效國家
薩鎮冰幼時家境清貧,而勤奮好學。11歲考進馬尾船政學堂,學習天文、駕駛,畢業時名列第一。分配「揚武」練習艦見習,光緒二年(1876年)冬,他與葉祖珪、劉步蟾、方伯謙、嚴復等被派往英國格林威治皇帝海軍學院學習駕駛。他從英國留學歸來後,報效國家。甲午年間(1894年),他參加中日甲午戰爭的威海衛港保衛戰,率水兵堅守劉公島炮台,奮勇抗敵。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他為北洋水師幫統,兼帶「海圻」兵艦。翌年庚子(1900年)義和團事起,他率艦南下,集中江陰,協助防守東南各省,後任廣東水師提督。當時清廷要整頓海軍,故派載洵同他往英、美、德、法、日、俄等國考察,回國後,以載洵為海軍大臣,他為海軍提督。威海衛陷落薩鎮冰獻降。北洋水師管帶薩鎮冰獻降辛亥(1911年)革命,他率艦駐劉家廟及武漢、九江之間。當時革命軍雖已得武昌,而清軍與革命軍仍在對峙。由於海軍官兵皆心向革命,他便引退,所屬的海軍遂易幟,參加革命。1912年,他從教就任吳淞商船學校校長。1916年,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後,他又出山任海軍臨時總司令、海軍總長。1918年馮國璋為大總統,他入閣任海軍總長,次年5月14日,薩鎮冰兼代國務院總理,至8月9日才免兼職,1921年5月14日他卸了海軍總長職務,遂回閩任福建省清鄉督辦。1922年10月15日,北京政府任命他為福建省長,同年11月31日解職。1923年2月,軍閥王永泉等策動毛一豐掀起「倒林(森)擁薩」風潮,他由福州南台中洲海軍公所遷入城內省長公署,擔任了「自治」省長。1933年,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在榕發動「閩變」,當時他不計較個人的名位和身家性命的安危,參加這一抗日反蔣的義舉,被聘為高等顧問,任命他為福建省省長,但不久又解職。
熱愛鄉土 造福桑梓
薩鎮冰引退後,致力於慈善事業。他熱心家鄉各項建設事業,同情關心民間疾苦,他在福州倡設孤兒院、工藝傳習所、收容所等安置孤兒、殘疾者,提倡醫生義診,接受福州開元寺住持寶松和尚等聘請,為佛教醫院董事長。他函電海外閩僑募集巨資,佛教醫院建成後以濟世救人為本,施醫贈葯,僧尼、居士及貧民受惠存活者甚眾。1926年冬,漳泉鎮守使軍閥師長張毅率部竄襲福州,兵敗後,竄到閩縣,大掠南港瓜山一帶,民舍悉付一炬,鄉民流離失所,走投無路。薩鎮冰以下台省長之身,走遍南洋群島,向僑胞鄉親募集了20餘萬元巨款,重建災區,親自督辦救濟事宜。93個鄉村人民為他建起長壽亭,稱贊他為「活菩薩」。
他在福州擴建道路,以利交通,市民感戴其德,該路命名為「肅威路」。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嚴復出生在一個醫生家庭里。1866年,嚴復考入了家鄉的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學知識,五年後以優等成績畢業。1877年到1879年,嚴復等被公派到英國留學,先入普茨茅斯大學,後轉到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並且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
1879年畢業回國,到福州船廠船政學任教習,次年調任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教務長),後升為總辦(校長)。嚴復還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范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等職。
回國後,嚴復從海軍界轉入思想界,積極倡導西學的啟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論》的翻譯工作。他的譯著既區別於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於斯賓塞的普遍進化觀。在《天演論》中,嚴復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其救亡圖存的觀點,提倡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自強自立、號召救亡圖存。譯文簡練,首倡「信、達、雅」的譯文標准。主辦《國聞報》。「與天交勝」在當時的知識界廣為流傳。他的著名譯著還有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孟德斯鳩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理論較為系統地引入中國,啟蒙與教育了一代國人。
辛亥革命後,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1912年嚴復受袁世凱命擔任北大校長之職,這也說明嚴復在思想界和學術界的令人信服的顯赫地位。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更深一層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
1921年10月27日去世,終年68歲。著作有《嚴幾道詩文鈔》等。著譯編為《侯官嚴氏叢刑》、《嚴譯名著叢刊》。
嚴復的故居,在天津古文化街宮南西側114-1喬香閣 福州馬尾船政文化主題公園以羅星塔公園和馬限山公園兩個公園為基礎,由「兩園兩館一船塢」組成,即羅星塔公園、馬限山公園、馬江海戰紀念館、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和一號船塢遺址等的景點,以及船政創始人左宗棠、船政大臣沈葆楨的雕塑,造船浮雕,展現嚴復、詹天佑、鄧世昌等船政群賢的石雕等。公園佔地7.9公頃,共設景點36個。
船政文化廣場(參觀反映船政風采、海軍搖籃的大型雕塑)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了解中國船政文化的發展歷程)
船政文化主題公園馬限山園(參觀梅園監獄、英國領事分館以及中坡炮台、觀摩船政雕塑)
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了解馬江海戰歷史)
馬江海戰烈士墓(悼念在馬江海戰中為英勇抗敵而犧牲的福建水師官兵)
馬尾造船廠(參觀廠史陳列館、輪機車間等文物古跡,了解船政發展中造船工業的興衰) 閩江下游三水合匯處的福州馬尾港,有羅星山,舊時位在江心。山頂屹立一塔,砥柱海天。這便是馳名中外的羅星塔。羅星塔是國際公認的航標,是閩江門戶標志,有「中國塔」之譽。世界郵政地名稱為「塔錨地(PagodaAnchorage)」,過去幾百年中,從世界各地郵到馬尾的信,只要寫上「中國塔」就可寄達。
據說,一兩百年前,老外船舶到福州馬尾外海遠遠望見羅星塔,歡呼道:「china Tower」(中國塔)。 以前,國際公認的譯音(Amoy)是福州話音。——這又說明了福州與西方的接觸為時甚早。
塔下是羅星公園,公園旁有國際海員俱樂部。登臨塔頂,港口碼頭,開發區盡在眼底。江岸兩旁還有古炮台,可以看到當年煙火彌漫的中法戰役的古戰場。
羅星塔山現己開辟成公園。西側有溯江樓,南麓有望江亭。園中還有忠魂台、鳴潮閣、友誼軒等。穿過公園人口處的牌樓,園內四時花木繁茂,風景宜人。幾株參天古榕,緊緊相挨,鬱郁蔥蔥,像一座綠色的城牆,環抱著巍巍古塔。從塔內拾階而上,旋至塔頂,視野突然開闊,心曠神怡。縱目四望,遠觀閩江兩岸的風光,近看港區建設新貌,一幅幅色澤鮮明的圖畫,水天一色,山秀物新,盡收眼底。
羅星塔公園是船政文化主題公園的一個組成部分。位於馬尾羅星山,面積2.33公頃。山腳沿閩江砌駁岸,圍欄桿,堆疊假山,廣植草木。 位於福州市閩江下游三水合匯處的羅星山,山頂屹立一塔,砥柱海天。這便是馳名中外的羅星塔。
這里先有塔,再有公園。羅星塔始建於南宋。據王應山《閩都記》:廣東一豪強陰謀奪取年輕漂亮的婦女柳七娘,先誣陷其夫,把他押到福建。柳七娘堅貞不屈,隨夫來閩。不幸途中夫死,她變賣家產,替亡夫祈求冥福,建塔於此。原來木塔於明萬曆年間(1572—1620)已毀。此時福州對外貿易發達,港口需要一個標志。天啟四年(1624年)就地重建,改用石砌,樓閣式結構,七層八角,內外均設神龕,塔座直徑8.6米。塔剎石桌式,上放一燈,晚上燈光四射,引導航船。清同治五年(1866年)設船政於馬尾,船政員工為保護古塔免受雷擊,在塔剎上安一大鐵球,上插避雷針,(針尖到塔基31.5),針連鐵條,直通江底。鐵器日久銹蝕,後被台風颳走,1656年,明鄭成功率師恢復中原,進駐羅星塔,在塔下築土堡城寨,所部堅持抗清一年。清初,築城山上,稱羅星塔城;設汛,號羅星塔汛;以塔為眺望台、煙墩(烽火台)。近代,國際傳為盛世的跨越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飛箭(剪)船大競渡,參賽船隻11艘就在塔下水域競發。1884年,中法馬江之戰,清水師官兵在此展開英勇的抗敵斗爭。1926年重新安裝。1964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將羅星塔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修繕,修補大鐵球,重裝避雷針,各層外加鐵欄桿。1985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馬尾的馬限山東南麓有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和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晚清時期,洋務運動在中國興起,閩浙總督左宗棠奏准在馬尾興辦船政,原江西總督沈葆楨為首任船政大臣。中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萬年清號)、中國第一艘鋼質軍艦(平遠號),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中國近代第一支軍艦隊均出於此。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軍事學校。船政學堂培育了嚴復、鄧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英才,中國近代海軍五分之三的軍官出自馬尾。
1884年8月23日,法國侵華艦隊突襲福建水師,挑起中法馬江海戰。由於清政府妥協求和,不敢抵抗,使福建水師倉促應戰,796名官兵陣亡,福建水師全軍覆沒。犧牲的福建水師官兵被安葬於馬限山麓,1920年,由海軍界和船政學校校友從京、滬、榕等地募捐經費,建立馬江昭忠祠,1983年成立馬江海戰紀念館。在馬尾有關福建船政的古跡遺址眾多,保存較完整的有船政輪機廠、繪事院、鍾樓、一號船塢、昭忠祠等。馬江海戰紀念館和船政輪建築群均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州中法馬江海戰烈士墓和昭忠祠位於馬尾的馬限山東南麓。由於清政府軟弱,使得福建水師倉促應戰,官兵 796人犧牲,打撈烈士 400多具遺體,分 9冢安葬於馬限山麓。 兩年後,墓東建「昭忠神祠」,1920年重建墓園,合9冢為一丘,並成立了馬江海城紀念館。
❻ 誰有順義區北小營鎮前禮務村的村史,或者傳說故事等等,先謝過!
現有總戶數為666戶,常住人口2387人,佔地面積共5847畝,耕地面積1995畝。2008全村經濟總收入5373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8309元。現有二三產業企業121家,其中規模企業1家,主要行業有汽車配件、裝訂印刷業、交通運輸業,包括北京吉諾西斯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2006年前禮務村被確定為環境整治型村莊,共計投資約750萬元,實施村內路面硬化工程,將村內所有街道、胡同的路面進行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在村主要街道兩側修築了仿古景觀長城花牆,綠化美化了村內街道,粉刷牆壁,村容愈顯整潔美觀;重點路口安裝攝像頭,24小時不間斷監控,充分保障了村裡的社會治安安全;建成前禮務村文化小廣場,舉辦了多次大型的文藝活動;設立大眾圖書室,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實施有線電視安裝工程,全村600餘戶村民過上了數字化生活。
聯系方式:60480596 張寶山
交通路線:乘坐順16路、順31路、順36路前禮務村下車
北小營鎮歷史悠久。西漢初期,在北境狐奴山下,北府村南,設有狐奴縣,前後歷經近650年。東漢初年,張堪任漁陽太守,在狐奴山下開稻田八千頃,教民種植,使民殷富。北小營鎮全境除西北部分外,皆為種稻之中心區域。北小營、北府、東、西府、前、後魯、仇家店、馬辛庄、前、後禮務等村,在當時均已有民耕作,成居民點,後逐漸發展成村。東、西烏雞、牛富屯為明代初年移民成村,傳說村西金雞坡上棲有烏雞而得名,清代析為二,改為武吉,也寫作武級村。牛富屯是因村北土丘形似牛體而稱牛欄務,後更今稱。上輦因處河畔,築埝防水而稱上埝,諧音今名。榆林昔多水患,榆樹叢生,明初移民,以榆林名村,該村為潮白河古渡。大、小胡營均建於元代,為山東胡姓移民所居而成村,後析為二村。
北小營鎮在明代順義縣劃13個社或12個里時,是為佃子社、城子社、或佃子里、城子里。清代分10路屬時,為東北路屬。民國初期為順義第八區,1949年屬順義第三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北小營鄉。1958年9月8日設人民公社時,屬木林人民公社,1961年5月,劃為北小營人民公社,1978年2月撤消馬坊公社,西南部並入北小營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1990年2月改鄉為鎮,沿襲至今。
北小營鎮北府村南有古狐奴縣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舊有「狐奴遠眺」景。1963年在該地區發掘出兩枚「青石斧」,同年,發現明代「金香平」,1986年發現漢代陶器。1975年3—5月,在東府村東雙檯子等地發現7座東漢時墓葬,出土陶器多件。舊有張堪廟(在後魯各庄)、張真人廟等。清代在北府有內務府旗西府恭親王府旗地等多處。在仇家店村北舊有高梁橋,箭桿河水曲流,澄澈瀠洄,謂之順義八景之一——「曲水晴濤」。
❼ 梅州市花萼樓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花萼樓位於大埔縣大東鎮聯豐村,距縣城有45公里,建於明萬曆36年(公元年),距今有近400年的歷史,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花萼樓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86平方米,屬土木結構的圓形建築。共有三環,內環為一層30個房間,二環為二層60間,外環為三層120間,共有210個房間。樓高11.9米,樓的牆體用生土夯築而成,底層寬2米。頂層寬1.3米,樓頂為木樑灰瓦。樓的第一層不設窗,第二、三層牆上設有內小外大呈三角的槍眼,整座樓只有一個大門供出入,大門框用厚而寬的花崗岩石板組成,大門板釘上堅厚的鐵皮,這些門窗設施是為抵禦外人侵擾而特意設計的。樓內有面積為283.4平方米的圓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鵝卵石鋪成,中心裝飾著一個直徑3米的古錢幣圖案,寓意著人們祈求豐衣足食的心願。天井一側有口古井,用於防火和生活之用。樓內還有礱、碓等常用生活設施。整個土樓布局合理、通風採光、冬暖夏涼,現樓內還住著十多戶林姓人家。它是如何建起來的?建樓的資金從何來?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當地流傳的傳說:相傳花萼樓是由林姓的第五代上祖援宇公經手興建的,當年,援宇公家境清貧,衣不蔽體,為避風遮雨而寄宿在獅頭山上的一個石洞里,常年來往於福建、江西、饒平等地,靠擔鹽,挑石灰為生。援宇公忠厚老實,為人正氣豪爽,雖家境貧寒,仍時常接濟更加貧困之人,深得鄉鄰口碑。據說,有一天,援宇公擔石灰到饒平回家,感覺很困,尚未吃飯寬衣便昏昏沉沉睡了,睡夢中,彷彿看見觀音娘娘端坐蓮花座,駕著祥雲,領著三頭白馬向他走來,朝他笑了笑便不見了,醒來後,他覺得很奇怪,便到山洞四周尋找,結果發現了三大缸白銀,於是他便用此銀兩建造了這座土圍樓,並把村裡所有沒有房子住的鄉鄰都接到這里來住,因為所建圓形樓形似花萼,又取兄弟鄰居相親相愛之意,所以取名為花萼樓。後來人們就說這是大慈大悲的觀音娘娘同情人間的災苦,顯靈為他們蓋了這棟房子。為感其恩德,到現在,獅頭山上的石洞里還供奉著觀音娘娘的蓮花座像,林姓族人逢年過節都會去拜祭。花萼樓設計精巧、結構獨特,顯示了客家人圓滿、團結、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廣東土圍樓中規模最大、設計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築,是世界民居建築的一大奇觀。1992年12月,中央電視台在該樓拍制了《神州百姓鬧元宵》文藝節目;1993年4月廣州電視台在該樓拍制了《客家人》專題片;1999年1月中央電視台、中國影視總公司又在該樓拍制了八集電視連續劇《嫂娘》;2000年10月,客家土樓千人茶會又在這里成功舉行。最近,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中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秘書長郭旃前來考察後,認為該樓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條件。目前,大埔縣正積極准備相關材料,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二、唐代著名建築,因樓額題有「花萼相輝之樓」而得名。唐明皇為與兄弟同樂而建於皇宮西側。在唐代詩文中多見詠哦。一說和「勤政樓」是一體,另說是同時修成的兩座樓。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花萼樓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❽ 關於寧夏的一些古跡遺址
1、蕭關,為古代西北邊地著名關隘。秦漢帝王出巡,漢唐文人出塞,都與蕭關有緣。蕭關方位在何處,向有爭議,但在寧夏固原縣東南這一大略方位是沒有爭議的。
秦漢蕭關,應該是指三關口至瓦亭峽這一險要的地帶,這里雖非絕壁,卻險峻雄奇。處在這一防禦地帶上的瓦亭,地處六盤山東麓邊緣,實質上是蕭關的重要屏障。這里不但雄峰環拱,深谷險阻,易守難攻,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而且有涇水南出彈箏峽三關口,是蕭關由南向北天然形成的一個防禦體系。而今,這里四季涇水涌動,潺潺生輝。春來野桃花遍野滿山,夏秋山色滴翠,黛墨遠映,伴以高架橋涵,火車出入,天塹通途,也是遊人觀覽的去處。
最佳時間: 全年
交通指南: 鐵路交通:包蘭鐵路穿越寧夏境內,與全國各大鐵路干線相通直達沿海各口岸,寶中電氣化鐵路南北貫穿固原境風165公里,連通了京包,隴海兩大幹線,貨物可經歐亞大陸橋的隴海-蘭新線抵達中亞和歐洲。 公路交通:固原地區境內公路四通八達,西安-蘭州,蘭州-宜川,平涼-銀川國道公路 縱橫穿越固原。
秦、漢王朝與雄踞蒙古草原的匈奴長期對峙,時有戰爭。秦惠文王時,拔義渠二十五城;秦昭王時,攻滅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這就是固原城北戰國秦長城。
2、秦長城
這條長城宛如一條巨龍,起自甘肅省臨洮縣的洮河谷地,途經渭源、隴西、通渭、靜寧縣,順葫蘆河東岸經北峽口從閆廟進入寧夏西吉縣,經黃家岔、玉橋、張結子、好水川口,單民、興隆鎮、謝家東坡、王家灣、韓家堡至將台,在將台以90度的角度轉折向東,順馬蓮河河谷至馬蓮水廟出西吉而進入固原縣的張易鄉,至黃堡東,轉折為東北方向,進入紅庄鄉政府。長城過紅庄後進入滴滴溝,出滴滴溝山口後至孫家莊、白家灣,在這里又轉折向東,經過吳庄、閆家莊,至明庄西北,便分為兩道,形成"內城"和"外城"之分。
內城從明庄過公路,便爬上固原城西北5公里的一道順向小丘陵上,經郭庄、十里鋪過清水河後至沙窩。外城更向西北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弓背狀,經喬窪過清水河,過河後再折向東南至沙窩與內城合二為一。內城與外城遺跡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內城城墩城牆高大、寬厚、完整,城線筆直如劃,氣勢雄偉巍峨。全線約8公里長的內城遺跡保存較完好,除現代公路及少數後期沖溝穿破外,全線基本上不曾中斷,每200至230米便有一個城墩。外城已殘毀不堪,大部分夷為平地,殘留的城墩多為2至3米高,大部分看不到城牆。
長城過沙窩後爬上程兒山,經陽窪以南、中庄喬家溝,上黃水廟、王家崾峴、黃家莊而出固原縣進入彭陽縣川口鄉的黃灣以北、彭陽鄉的姜窪、豐台、陽窪、崾峴前窪、陡坡子、李岔、城陽鄉的瑤灣、白岔、喬渠、長城白馬廟、祁家莊、張溝圈、小庄、施坪,從劉家堡子出彭陽縣,又進入甘肅省鎮原縣的孟家塬。在祁家莊和小庄之間的轉彎處,有一節多出長城主線1公里而伸向正南張溝圈村的長城。說明在長城施工之前,曾經有過系統而精心的地理位置勘察,施工中有統一的技術規范要求。但施工時由於政區的分工,兩個政區之間並末完全同步施工所致,因此,長城在此處又向東北成90度的轉向。長城在固原地區境內經過西吉、固原、彭陽3縣,全長約174公里。
3、 唐制勝關
唐制勝關(安化縣城)遺址位於縣城西2公里,永豐村南側。涇源縣地處六盤山腹地,素有「秦風咽喉,關隴要地」之稱,歷來為兵家重地。地處六盤山東麓的瓦亭蕭關,千百年來更是刀光劍影,烽火狼煙,留下了許多歷史紀實和遺跡。 唐朝為防禦吐蕃攻襲在原州先後設置「原州七關」:木峽關、石峽關、石門關、六盤關、制勝關、木崝關,驛藏關。七關中涇源境內就有六盤關、制勝關、木崝關、驛藏關四關。唐朝軍隊和吐蕃在爭奪這些重要關隘時不斷發生戰爭,互有勝負,爭奪異常激烈。制勝關(舊稱大震門),為原州七關之一,控制隴西一帶,管領沿坡小寨25處。宋乾德二年(964年)廢關,改置安化縣城。遺址呈方形,邊長500米,面積25萬平方米,開東西二門,東門有瓮城長49米、寬38米。城址現已開墾為農田,田間常露有漢代繩紋瓦片。近年出土有唐宋元代陶器、瓷器及「開元通寶」等銅幣。
編輯本段交通
唐制勝關交通 在涇源縣城西1.9公里處,香水河北岸,可在當地包車或自駕車前往。
4、 古城
古城位於寧夏朝那縣城西16公里處的古城鎮人民政府駐地,朝那城因其年代久遠,故名古城,為秦漢朝那縣治所。朝那城址居古城川正中,茹河北岸,這里三面環山,峰巒疊嶂,為通往古長安的要沖。 朝那古城地勢平坦,其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682米、南北寬480米,佔地面積32.7萬平方米。朝那城牆殘高1-13米不等,基寬14米,夯土層14~20米。朝那城依東西南北開四門,今彭固公路穿東西城門而過。沿朝那城牆外四周辟有深3米、寬20米的護城壕塹,至今猶存。
5、西安州古城,位於海原縣西南20公里處,背靠天都山,前臨銷黃川,古城大體完好,應該是固原境內保存較完好、較大的古城址之一。城址為長方形,邊長近千米,每邊有19個等距離的馬面,每50米一個。馬面,是宋代築城的標志。
6、固原城,地外寧夏南部山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固原境內城的緣起已有兩千多年了,最早應是烏氏城,而得以沿襲且發展起來的城就是現在的固原古城,並留下了大量的歷史遺跡,如鍾鼓樓、禹王廟鐵塔、文瀾閣等。
內城:周圍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二十八座。
7、
❾ 古代有關雨的故事
1、雨師的故事
雨師是神話中的掌管雨的神仙,有做屏翳,也叫號屏,又叫玄冥。他們其實就是赤松子,又寫作"赤誦子"。
傳說是炎帝神農氏時施雨的雨師。這位赤松子先生有一種能隨著風雨飄來飄下的本領,曾做過炎帝神農氏的雨師,後來從西天母那裡得了什麼不死葯之類的東西,能入火自焚,隨風雨而上下。成了仙,上了天,順便還拐走了炎帝的小女兒。
直到高辛氏的時候,赤松子才想起自己的職責,又回到人間做雨師。炎帝到高辛之間隔著黃帝、少昊和高陽三代,原來那幾百年竟是滴雨未下的。相傳遠古時代,人民以採集和漁獵為生,一日無獲,就得挨餓,日子過得和艱難。
後來,神農氏用木製做耒、耜,教大家種植谷,秋收冬藏,生活才有所好轉。於是神農氏被眾人舉為首領。
年復一年,一場罕見的旱災降臨了,一連數月,天上沒有一滴雨降落,田裡的禾黍全都要枯萎了。旱情最重的地方,川竭山崩,皆成沙磧,連人畜都要渴死了,噴甭說汲水澆地了。
神農氏頭發快愁白時,不知從哪兒跑老一位蓬頭跣足、形容古怪的野人,上披草領,下系皮裙,手裡還拿根柳枝。野人自我介紹說:"我叫赤松子,曾隨師傅道人在昆侖上西王母石室中修煉多年。赤道人常化飛龍,南遊衡岳,我亦化為赤虯,跟在他身後,還學會布雨的本領。"
神農氏聞之心喜,讓他馬上顯示一下。但見赤松子取出一種叫:"冰玉散"的粉末吞下,化為一條赤龍,飛上天空。霎時,天上烏雲密布,一場傾盆大雨兜頭澆下,眼看就要枯死的莊稼,有恢復了鬱郁生機。神農氏大喜,立封赤松子為雨師,專管布雨施霖的事。
神農氏成仙後,黃帝繼任首領,九黎的頭領蚩尤不服,興兵作亂。連赤松子也投奔了過去。等黃帝率領眾部落與蚩尤大戰與涿鹿之野時,赤松子化為一條虯龍,飛廉變成一隻小鹿,一道施起法術。剎那間,天昏地暗,走石飛沙,暴雨狂風,颶風卷飈。
黃帝和他的部下在一片混沌中,連東南西北也辨認不出,還能作戰?蚩尤趁機發動進攻,殺得對方丟兵棄甲。就這樣。蚩尤依仗飛廉和赤松子能征風召雨的優勢,九連九勝黃帝,迫使黃帝連連後撤,一直退到泰山。
黃帝在泰山會集群臣,商討了三天三夜後,終於設計出兩個破敵法寶--司南車和牛皮鼓。司南車有兩層,共二十八個輪子,車上有一個手指前方的木刻人。車輪滾動時,牛皮鼓一共八十面,一起鼓響,聲音可以響徹三千八百里。於是黃帝再與蚩尤決戰。
蚩尤仍使飛廉和赤松子呼風喚雨,炊煙噴霧。這一次,黃帝靠著司南車,始終不迷失方向,堅持戰斗,緊接著,大臣容成等人,率人擂起牛皮鼓來,頓時驚天動地,裂石崩雲,嚇得飛廉和赤松子魂飛魄散,趕緊還原凶橫本相,跟著蚩尤一塊兒逃竄。
黃帝揮師追擊,一直追到涿鹿,終獲全勝,還活捉了赤松子和飛廉。因為這兩個人都是降伏,黃帝仍叫赤松子當雨師,又封飛廉為風伯,要他們改惡向善,從此為民造福。
五帝後,世間沒人再管得住風伯雨師了,於是對她們的祭拜,被列入國家的是祀典,目的仍在於祝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保佑平安。這兩位尊神的醜陋嘴臉,也變成了一位清秀童子伴隨著一位長須官人,象徵雨隨風至,風止雨歇。
2、求雨
很多年前泰國東北部這一帶的城主叫帕亞空,這一年無論怎麼祈求雨都下不來,於是帕亞空舉行火箭儀式,通告各地的人拿自製的火箭來參加比賽,誰的火箭飛得最高就把自己的女兒楠艾嫁給他。果然當天有許多人來參賽,而其中數帕丹的火箭飛得最高,帕亞空決定將楠艾嫁給他。
但是楠艾卻有自己的心上人帕奇,帕奇雖然參加了比賽,卻不敵帕丹。最終帕奇得知自己將要失去楠艾就意外身亡,而被迫跟隨帕丹遠走他鄉的楠艾在途中卻正巧碰到火箭發射之後下的暴雨,駿馬雨中失足將楠艾摔死在雨中,兩個有情人最終也無法終成眷屬。
3、劉伯溫求雨
明太祖在統一戰爭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戰的將領爭城奪地:又吸收了一些謀士,幫他出謀劃策。在這些謀士中,劉基是最著名的一個。
劉基又叫劉伯溫,本來是元朝的官員,因為對元朝的政治腐敗不滿意,常常寫點文章,諷刺時事,後來,被解職回到他的家鄉青田(在今浙江)。
朱元璋的軍隊打到浙東的時候,把劉基請了出來,當他的謀士。在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的戰爭中,劉基出了不少計策。由於他足智多謀,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漢初年的張良。
劉基不但謀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現象跟人間的吉凶扯在一起。劉基對天下形勢觀察仔細,考慮問題周到,他的預見往往比較准確。但是大家都認為這跟他精通天文有關。民間傳說把劉伯溫看作一個「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當吳王的時候,江南發生了一場旱災。劉基掌管天文,朱元璋問他為什麼發生大旱,怎樣才能求上天下雨。劉基說:「天一直不下雨,因為牢獄里關押的人有冤枉。」
朱元璋信了劉基的話,派他去查牢監里關的犯人。劉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後,平反了冤案,把錯抓的人放了。
求雨和平反本來是毫不相乾的兩碼事。劉基也不可能有求雨的法術。不過他懂得天文,可能觀測到氣象要發生變化,就借這個機會勸諫朱元璋平反冤案。果然不出幾天,烏雲密布,接著就下了一場透雨。劉基趁朱元璋高興的時候,又勸他制定法律,依法辦事,防止錯殺無辜的人。
明太祖即位以後,叫劉基做御史中丞,負責司法工作。劉基嚴格執法。有一次,丞相李善長的一個親信犯了法。李善長是明王朝開國功臣,又是明太祖的同鄉,勢力很大。但是劉基不顧李善長的阻撓,奏明明太祖,把那個親信殺了。這件事當然招來了李善長的怨恨。
正巧這一年,京城又逢到大旱,明太祖十分著急。劉基乘機跟明太祖說:「戰爭中的死亡將士,他們的妻子需要撫恤;一些在築城中死亡的工匠,屍骨還暴露在田野上,沒人收埋。
把這些事辦了,說不定能下雨。」
明太祖一心求雨,當然很快批准了劉基的要求,撫恤了將士妻子,掩埋了工匠的屍骨。劉基雖然辦了一件好事,但是靠這種辦法勸諫,畢竟靠不住。這一次,他的預測不準,過了十天,還是烈日當空,一滴雨也沒下。
這可使明太祖生了氣,再加上李善長在旁邊說壞話,叫劉基不能不害怕。這時候,他妻子在家鄉得病死去。劉基請個假回老家了。
其實,明太祖對劉基是特別器重的。有一次,明太祖要拜劉基為丞相。劉基連忙推辭說:「選丞相好比挑棟梁。要挑個大木材,如果用小木頭當樑柱,房屋就有倒坍的危險。」
後來,明太祖撤了丞相李善長的職,又想請劉基出來當丞相。劉基說:「我性子褊急,容不得壞人:再說年紀大了,也擔當不了這樣重任。天下有的是人材,希望陛下好好物色。」
劉基回到青田,過著隱居生活,從來不跟人談起他過去的功勞。青田縣令一再求見,都被劉基婉言拒絕。有一次,縣令換上便服,裝扮個鄉下人去拜訪劉基。劉基正在洗腳,見來了陌生人,連忙穿了鞋子,把來人請進屋,熱情地留飯。
劉基請教來人姓名,縣令只好實說:「我是青田知縣,特來拜見先生。」劉基大吃一驚,連忙起身作揖,自稱是治下的普通百姓。打那以後,再也不跟縣令見面了。
劉基住在家鄉,仍舊很關心明朝的政事。有一次,明太祖派人到青田向劉基問天象吉凶。劉基說:「冬天剛下過嚴霜凍雪:接下來便是陽春季節。現在國家已經安定,希望陛下施政稍為寬和一點。」
(9)施家境遺址擴展閱讀:
雨的成因:
雨的成因多種多樣,它的表現形態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細雨,有連綿不斷的陰雨,還有傾盆而下的陣雨。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後,就變成水蒸氣被蒸發到空氣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氣便凝聚成小水滴。
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徑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們又小又輕,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托在空中。就是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雲。這些小水滴要變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體積大約要增大100多萬倍。
這些小水滴是怎樣使自己的體積增長到100多萬倍的呢?它主要依靠兩個手段,其一是凝結和凝華增大。其二是依靠雲滴的碰並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雲滴主要依靠不斷吸收雲體四周的水氣來使自己凝結和凝華。
如果雲體內的水氣能源源不斷得到供應和補充,使雲滴表面經常處於過飽和狀態,那麼,這種凝結過程將會繼續下去,使雲滴不斷增大,成為雨滴。但有時雲內的水氣含量有限,在同一塊雲里,水氣往往供不應求,這樣就不可能使每個雲滴都增大為較大的雨滴,有些較小的雲滴只好歸並到較大的雲滴中去。
如果雲內出現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況,那麼,這種凝結和凝華增大過程將大大加快。當雲中的雲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大雲滴的體積和重量不斷增加,它們在下降過程中不僅能趕上那些速度較慢的小雲滴,而且還會「吞並」更多的小雲滴而使自己壯大起來。
當大雲滴越長越大,最後大到空氣再也托不住它時,便從雲中直落到地面,成為我們常見的雨水。
❿ 求 宋史 朱熹傳 譯文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喬年,中進士第。胡世將、謝克家薦之,除秘書省正字。趙鼎都督川陝、荊、襄軍馬,招松為屬,辭。鼎再相,除校書郎,遷著作郎。以御史中丞常同薦,除度支員外郎,兼史館校勘,歷司勛、吏部郎。秦檜決策議和,松與同列上章,極言其不可。檜怒,風御史論松懷異自賢,出知饒州,未上,卒。
熹幼穎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問曰:「天之上何物?」松異之。就傅,授以《孝經》,一閱,題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嘗從群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視之,八卦也。年十八貢於鄉,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選邑秀民充弟子員,日與講說聖賢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婦之為僧道者。罷歸請祠,監潭州南嶽廟。明年,以輔臣薦,與徐度、呂廣問、韓元吉同召,以疾辭。
孝宗即位,詔求直言,熹上封事言:「聖躬雖未有過失,而帝王之學不可以不熟講。朝政雖未有闕遺,而修攘之計不可以不早定。利害休戚雖不可遍舉,而本原之地不可以不加意。陛下毓德之初,親御簡策,不過風誦文辭,吟詠情性,又頗留意於老子、釋氏之書。夫記誦詞藻,非所以探淵源而出治道;虛無寂滅,非所以貫本末而立大中。帝王之學,必先格物致知,以極夫事物之變,使義理所存,纖悉畢照,則自然意誠心正,而可以應天下之務。」次言:「修攘之計不時定者,講和之說誤之也。夫金人於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則不可和也明矣。願斷以義理之公,閉關絕約,任賢使能,立紀綱,厲風俗。數年之後,國富兵強,視吾力之強弱,觀彼釁之淺深,徐起而圖之。」次言:「四海利病,系欺民之休戚,斯民休戚,系守令之賢否。監司者守令之綱,朝廷者監司之本也。欲斯民之得其所,本原之地亦在朝廷而已。今之監司,奸贓狼籍、肆虐以病民者,莫非宰執、台諫之親舊賓客。其已失勢者,既按見其交私之狀而斥去之;尚在勢者,豈無其人,顧陛下無自而知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