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新石器時代遺址
⑴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這是哪個時代的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距離我們如今有好幾千年,對北辛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
⑵ 首次大規模揭露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你說的應該是在
西安的吧
因為西安是六朝古都
所以是發現最多的
⑶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從中出土了哪些文物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在滕州市(現棗庄市滕州市)北辛遺址調查中,採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風格不同的陶器,稱之為“北辛類型”。北辛文化主要分布於泰沂山系南、北兩側一帶,包括了除膠東半島以外的山東省大部分地區。 該遺址位於沂水縣許家湖鎮邵家宅村南,東部緊鄰沂河,北、西兩側被丘嶺環繞,屬嶺前沖積平原向河邊台地過渡地段,面積約3.5萬平方米。遺址保存狀況較好,內涵較為豐富,採集遺物標本以夾砂紅陶、褐陶為主,質地較粗疏,器型有鼎、缽、盆、罐等。根據器型的演變特徵並經山東省考古研究所專家鑒定,為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遺存。
⑷ 上宅文化遺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位於平谷復縣韓庄鄉上宅制村北200米處山坡台地上。該地原稱大廟台。遺址文化層堆積深達4米多。1984年11月試掘40平方米,出土粗細石器200餘件。1985年正式發掘,已挖掘2000平方米,出土器物,整理修復的有2000多件,其中陶器有紅陶缽、灰陶缽、深腹罐、圈足碗、船形器、豆形器、鳥頭羽身器物等,均為刮條紋、刻劃紋、之字紋,石器有打制和磨製石器,其中有石刀、石斧、石磨盤、石磨棒、石鑿、石鏟等。還出土做工精細的藝術珍品,如陶豬頭、陶羊頭、陶熊、陶魚頭、石網墜、耳??、刮削器、石猴、異形器等。該遺址共分八層,上層為商周至唐遼文化,中層與紅山文化接近,下層經碳14測定距今6000一7000年,為新石器時代中早期文化。
⑸ 臨沂有哪些文化歷史古跡
鳳凰嶺遺址
鳳凰嶺高出地面10-20米,海拔60-70米,巔峰75米,由五個饅頭形大土丘組成,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300餘米。其五個土丘已有三個被整平為農田,後存兩個。1982年5月,鐵十四局在此處購土,修築兗(州)石(臼)鐵路沂河東段路基,挖土時發現墓葬。臨沂地、縣文物管理部門及時組織人員對其進行發掘清理。是年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又冒著嚴寒,打破只在春、秋季考古發掘的常規,搶救發掘鳳凰嶺遺存。通過大面積科學挖掘,先後清理戰國至漢代墓葬88座,出土文物有鼎、盒、罐、盆、壺、缽、銅鏡、五銖錢等。另有8個樂舞、雜技俑,塑雕精緻 ,栩栩如生。在這些墓葬中,一座最大的墓葬系東周墓。墓呈方形,面積近100平方米,由三部分組成,有車馬坑、器物坑和墓室。墓早年又有11具無棺的骨架,乃系奴隸殉葬墓。主墓北25米有一個器物坑,出土器物有編鍾一套計9件,鼎7件,矛14把,弓4張,簇鏃1宗,舟、獻各1件。最大鼎重35公斤,最長的一把矛達3.09米。在鳳凰嶺遺址中同時還出土地許多細石器,並發現了多處用火遺跡,這些細石器包括石核石器和石片石器兩大類,器形繁多。大多數以傳統的間接打法製成,具有典型的細石器特點。細石器在山東省乃首次發現,代表一個歷史時期的單獨文化,存在於距今約有1至2萬年前的中石器時期。這一發現,填補了魯南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原始農業的空白。
泉上屯遺址
泉上屯遺址位於河東區湯頭泉上屯村東,西南距臨沂城30餘公里。村西有湯河流過,西北倚湯山,是片依山傍水的河旁台地。遺址東西寬750米,南北長約1500米,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呈梭形土狀堆積。其東約1500米處有一南北向蜿蜒起伏的低山,群眾稱"長虹嶺",屬沂、沭斷裂帶小構造形成和丘陵,以侏羅紀、白堊紀的紫紅色砂岩為主,而遺址座落在沂、沭兩河之間的分水嶺上,由沖積形成。
就泉上屯遺址在中國考古學的地位看,應屬華北中石器時代細石器文化系統,與黃河中、上游地區大荔沙苑、沁水下川、許昌靈井及河北黃驊等地的細石器文化處在大致同一發展水平上。就山東地區而言,泉上屯是中石器時代屈指可數的重要遺址。它的發現填補了山東地區史前考古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考古空白,銜接了新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缺環,從而使山東史前序列的建立變為現實,解決了建國以來,30多年間山東史前考古中一個懸而未決的重大課題,讓考古工作者們初步認識了這種新的遺存面貌與形成。
泉上屯遺址在當時是山東省各地除臨沂以外均未發現的文化遺存。1992年6月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政府樹立的文物保護單位石碑現屹立在泉上屯村東。
青峰嶺遺址
青峰嶺遺址是一處以中石器時代細石器文化為主的史前居址。它的發現引起了中外考石學界的矚目,對研究人類歷史發展及魯南古代發展史有重大貢獻。
遺址位於河東重溝鎮王、鄭田莊村北,東南靠劉田莊,北為養馬庄,向東700多米有一條沭河支流自西北向東南流過。遺址為紅砂土沖積而成的梭形高地,北端偏西,南端偏東。南北長1150米,東西寬500米,總面積約57.5萬平方米。遺址於1982年12月發現,1992年6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峰嶺遺址是山東地區繼鳳凰嶺遺址發現之後的第二處大型中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迄今發現文化遺跡、遺物較多,且保存較好的一處遺址。就其遺址保護意義來講,有助於中石器時代社會形態的研究、 人類進化史的部究、第四紀地層的劃分、古氣候與植被環境變遷的研究。
青峰嶺與鳳凰嶺等遺址的發現,因其所處的考古學年代是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行將結束、新石器時代期文化即將萌出的過渡階段時間,稱為"中石器時代"。按照考古學的命名原則,青峰嶺遺址應歸屬於此前發現的鳳凰嶺文化。這一次的發現,填補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山東地區中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
大范庄遺址
大范庄遺址位於臨沂市河東區相公鎮大范庄西0.5公里處,嵐濟公路側。遺址南北長160米,東西寬140米,總面積為3萬平方米,高出地面6-8米,呈饅頭狀土丘。土丘上層多周、漢時代遺存,已數遭破壞流失。1965年,村民在此取土填汪,發現器物,報告上級部門,隨後原臨沂縣文物部門組織人員到此發掘,因"文化大革命"開始,發掘工作被迫暫停,共清理新石器時代墓葬26座,出土文物768件。其中石器20件,主要有鏟、鐲、鏃、石佩等;骨器23件,主要有骨鏃、獐牙、獸牙等。最多的器物為陶器,計725件,主要有夾砂陶、泥質黑陶、夾砂白陶、夾砂紅陶。器形大多數為平底器皿,三足器鼎和圈足器有豆和柄鏤孔杯。高柄鏤孔杯有30件,胎壁極薄,近似蛋殼,故稱為蛋殼陶,它是龍山文化黑陶中的精品,器型規整,器物光亮漆黑,造型多樣,是古陶中的瑰寶。
⑹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是怎麼回事
記者10日從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對臨沂市沂南縣里宏遺址進版行考古發掘時,發權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環壕聚落遺存,這處遺存是目前整個臨沂地區時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之一。
據悉,考古人員此次共清理出1段北辛文化小型環壕,3處房址,1條灰溝以及若干個灰坑。其中,環壕內面積約4000平方米,壕溝剖面非常規整,近倒三角形。
溝內填土的上層出土了較多泥質及夾砂陶片,可辨器型以乳頭形三足釜、三足缽、紅頂缽、小口雙耳罐和鼎為主,還發現了大型支腳及蒜頭壺等。
(6)臨沂新石器時代遺址擴展閱讀
里宏遺址殘余面積7000餘平方米:
里宏遺址位於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鎮里宏村東,地處沂河與汶河交匯處,發掘面積近1000平方米。現存遺址平面為南北向的長條形,南北長約200米、東西殘寬約40米,殘余面積7000餘平方米。
據里宏遺址領隊朱超介紹說,本次發掘清理各時期灰坑98個、溝狀遺跡14條、墓葬2座、房址7座、長條形坑20個、灶2個、水井1口以及柱洞若干。
⑺ 東胡林村新石器時代早期墓葬遺址在哪
1966年,北京大學的學生在門頭溝清水河谷齋堂東側的東胡林村發現了一座墓葬。經考古發掘,確定這是一座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墓葬。這一發現為北京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居住活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同時這也是北京地區關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活動證實的第一例。經測定,該遺址距今約一萬年,遺址內有人骨化石出土,並有用於裝飾用的由小螺殼串制的項鏈,及由牛肋骨製成的骨鐲等胸部佩件。東胡林村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文化遺址是繼「北京人」、「山頂洞人」舊石器文化遺址之後又一項重要發現。由於發現於東胡林村,故被命名為「東胡林人」。20世紀90年代,在北京懷柔寶山寺鄉轉年村又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稱為轉年遺址。
⑻ 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
考古工作者來近日在位於源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察哈爾右翼中旗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經專家初步確認,此遺址為距今6000年前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發現的這一遺址位於察哈爾右翼中旗庫倫蘇木,地處半坡地上,地勢北高南低較為平緩,中部有一條土路穿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500米,南北長約100米。遺址地表幾乎不生長草木,散布有大量的碎瑪瑙和火山石,還有少量的石器殘片。
據了解,當地牧民放牧時在此處發現了一些零散的、造型奇特的石器。考古專家通過對牧民撿回的石斧、石磨板、石磨棒、石鏃、石核及各種形狀的刮削器的了解和調查,初步確認此遺址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表示,這一遺址的發現對研究內蒙古中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廟底溝階段的文化遺存分布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記者 勿日汗)
⑼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考古隊是如何發現的
修路時發現的。當時施工隊在修濱河西路,在挖掘土地後發現的遺址,然後告訴的考古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