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北京燕城遺址

北京燕城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06 13:32:12

Ⅰ 歷史名城北京曾是幾代王朝的都城留哪些哪些歷史遺跡

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滄桑歷史...
1.最早叫『薊』是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燕國的都專城...
2.在北宋時期是遼國屬的陪都因為這個陪都位於它所統轄的疆域南部,所以叫『南
京』,又稱『燕京』
3.在南宋時期是金國的都城叫『中都』
4.在元朝時期作為元朝的都城叫『大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元大都。
5.在明代時期最初叫北平,後朱元璋次子朱棣從他侄兒手中奪取統治權後把都城遷到了北平改名;『北京』
6.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都城 清朝的統治者完全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沒有什麼變動,就連紫禁城在內,也只是對建築物做了一些重修和局部的、小范圍的改建、增建工作。

Ⅱ 北京的歷史朝代和主要遺跡

春秋 戰國時期 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 薊 。
遼代 為陪都,稱 燕京 。
金朝專 (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屬宗起至1217年為 中都 。
元朝 為 大都 。
明朝 自 永樂帝 起為首都,稱為 京師 。
清朝 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 時期,當時稱 北平 。
現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首都。
歷史遺跡,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山戎文化遺址,琉璃河西周燕國都城遺址,大葆台漢墓,唐法源寺,遼天寧寺,房山金陵,元大都遺址公園,元代運河北京段,明清兩代皇城,紫禁城,明十三陵,盧溝橋,清代的萬壽山頤和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圓明園遺址

還有一些寺院,如大鍾寺、法源寺等等。

Ⅲ 收集一些關於北京城歷史的資料。

北京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5代封建王朝遼的陪都及金、元、明、清的都城,其設計規劃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最高成就,被稱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

古代,相傳黃帝曾率本部落和炎帝部落在現在北京附近的涿鹿打敗九黎部落,殺死了他們的酋長蚩尤,並建立部邑。到了黃帝的第三代,額項曾到幽陵祭樞,幽陵或幽州即北京地區的總稱,到帝堯時代才建立幽都,幽都即古代北京。


(3)北京燕城遺址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為1264年營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設計時曾參照《周禮·考工記》中「九經九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記載,規模宏偉,規劃嚴整,設施完善。

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將軍徐達攻陷元大都。由於元順帝不戰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壞,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是由於城池過大,不利於防守,於是徐達決定將北城牆向南移2.8公里,放棄城北的城市建設預留用地。

1398年,朱允炆繼位,是為明惠帝,改元建文。1399年(建文元年)四月開始削藩,史稱「建文削藩」。1399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於1402年奪得帝位,是為明成祖,於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

北京城建成後,曾多次面臨蒙古瓦剌部的入侵,1476年(成化十二年)提出在京城外加築外城的建議。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開始修築前三門外的關廂城(三座獨立於城門之外的小城),但由於需要拆毀的店鋪民房甚多,民情洶懼,工程不久即停止。

Ⅳ 燕京大地上的長城遺址是

在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修築長城止於清朝。清入關以後,對長城是否繼續修建進行過長期的爭論。對於長城的防禦作用是不容否認的,有不少的人提出要修長城,這些建議也曾引起清朝統治者的注意和考慮。但為什麼決定不再修築長城了呢?這還要從清朝統治政策的改變和軍事形勢的變化來考慮。康熙皇帝巡視到東海時曾寫過一首詩,就表明了這種認識的轉變:「萬里經營到海涯,紛紛調發逐浮誇。當時費盡生民力,天下何曾屬爾家。」在康熙看來,秦始皇為修築長城耗盡了民力,但結果怎麼樣呢?天下並未永遠屬於他。由此,清朝統治者把統治的策略調整到了「懷柔」政策上來,以親和來拉攏蒙、藏等各族的王公貴族,這對安撫邊疆各族鞏固統治秩序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因此,清朝並未繼續長城工事的修建。現在的長城遺址都是明和明以前各朝代所遺留的。

(1)丹東虎山長城明長城的九鎮之一是遼東鎮。遼東鎮是九鎮之中最東邊的一個鎮。據史料記載:「遼東全鎮,延袤千有餘里,北拒諸胡,南拒朝鮮,東控福余,真番之境,實為神宗左臂。」遼東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歸屬燕國。燕昭王修築燕北長城時,東端起點就在遼東。

丹東地處遼東半島東南部,北倚長白山,南瀕黃海,東隔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接壤。

據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燕長城、秦長城、漢長城都修至丹東,而明代長城在丹東地區修建的年代是在成化四年(1468年)。據《安東縣志》記載:「老邊牆在具治東北四十里,叆河北岸與寬甸分界處。山嶺綿亘,足資防禦。」關於明長城東端起點現仍有不同的說法,但不論哪種觀點都認為最東端起點應在丹東境內。現在丹東市郊15千米處存有已修葺後的虎山長城遺址。

丹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鴨綠江一衣帶水,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同飲一江水,是我國萬里長城最東端的邊境城市。20世紀50年代,丹東這座城市就以抗美援朝的英雄之城而著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具有歷史意義的鴨綠江大橋和抗美援朝紀念館,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標志。早在1894年,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就發生在距丹東不遠的黃海海面,著名的民族英雄鄧世昌和他所指揮的戰艦,就在這一海域殉難。現在的丹東正在作為嶄新的邊境旅遊城市,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2)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西北,距市區約70千米。八達嶺是居庸關的外口,處居庸關之北,又稱北口,與南口相對,是居庸關的門戶。八達嶺地勢險要,兩山夾峙,中有一徑,在嶺上可俯視居庸,遠眺北京。八達嶺關城有東、西兩座關門,東叫:「居庸外鎮」,西稱「北門鎖鑰」,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

八達嶺是軍都山主要山峰之一,海拔1015米,由於從這里可以南通南口、昌平、北京,北通延慶,西通沙城、宣化、張家口,道路四通八達,由此,稱為八達嶺。由於八達嶺地勢險要,素有:「居庸之險不在關城(居庸關)而在八達嶺」之說。

從山海關東門向南延伸8 里為老龍頭,這里是長城入海處。在老龍頭上建有澄海樓。

Ⅳ 北京房山商周遺址暫停營業了嗎

琉璃河雖然地處偏僻,距離市區好幾十公里,但對於北京城來說,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這里是西周燕國都城遺址,始於公元前1045年,這一年也被認為是北京建城的開端。琉璃河商周遺址最早在上世紀40年代發現,1972年正式開始發掘。發掘出的遺址包括古城址、墓葬區、居住址三部分,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便建於遺址墓葬區的。博物館為仿唐風格的樓閣式建築,館前的牆壁上刻著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題寫的館名「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Ⅵ 你知道北京城的起源嗎有幾代王朝曾經在這里建都留下了哪些歷史遺跡

北京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歷經千年封建王朝,勞動人民造就了這里光輝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北京古跡之多、山水之勝、園林之美,在國際上久負盛名。那寬敞的大道、輝煌的門樓牌坊、宏偉的宮殿,一切的一切都像在訴說遙遠、漫長的歷史故事……

北京城的起源

北京是世界上建城最早的歷史名城。商朝的時候,如今的北京地區存在著薊、燕兩個自然生長的古國。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商,分布於此的燕和薊被納入周的版圖,成為西周王朝的諸侯國。《史記》載:「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封召公奭與燕」。召公奭與周王室同姓,沿用舊俗建立燕國,此為西周燕國。

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房山縣琉璃河鎮東北的董家林村一帶發現了規模巨大的商周文化遺址,包括居民住址、墓葬區和古城址。專家通過對墓葬及出土器物的考證以及對古城遺址的考察,斷定這里就是周初燕國始封地,而古城應是燕國的都城。

由於琉璃河遺址被確認為燕國的都城,北京建城的年代被推斷為滅商之年的公元前1045年,1995年,北京市政府正式確認了這一說法。

燕都薊城的地理位置位於今天北京廣安門一帶,原白雲觀以北薊丘台。隨著燕國的強大,薊城被建設成富冠天下的名城,稱為燕京,與趙國邯鄲、齊國臨淄、楚國宛城等齊名。北京城的城址,自薊城迄今,雖歷數千年,但位置一直都在永定河穿越西山,流入北京平原的古渡口處。這種溝通華北平原和蒙古、東北交通的樞紐位置,便是薊城崛起的主因。

明清兩代帝都

公元1368年,明軍攻入大都,改大都為北平府,為燕王朱棣封地。後來朱棣篡位,是為明成祖。朱棣即位於南京,公元1403年稱永樂元年,但極思念其興王之地———北平。禮部尚書李志剛於永樂元年正月,「首發建都北平之議」,並於當年改北平為北京,升為陪都。明成祖於永樂四年下詔,以建「行在」為名,開始籌備營建北京城及宮殿。永樂十四年下詔准備遷都北京。從此北京城開始以皇宮的規制進行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才基本竣工,歷時十五年,一座超過前代的帝都煥然屹立在東方。

1644年,清軍進佔北京,同年,順治帝正式由沈陽遷都北京。除修繕宮殿、城牆外,城區基本上都沒有改動,但京城西郊皇家園林建設遠遠超越了前代。自康熙起,先後修建了暢春園、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清漪園、靜明園及至今完好的頤和園等,其瑰麗幽雅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概括而言,以遼為界,北京城市的性質大致可分兩個階段。遼之前,先秦之際的薊、燕,十六國之慕容儁、唐之安祿山與五代劉守光雖均曾先後立都北京,然這些政權,或為諸侯之國,或為割據勢力,尚不屬全國意義上的都城,北京的城市性質從總體上看應為我國北方重鎮。自遼始,北京的政治地位開始抬升,逐漸由北方重鎮向全國政治中心轉化。先是遼立南京為陪都,但並未成為正式國都。金雖立都北京,但也只能是我國北半部的政治中心。元代才是北京成為全國政治中心之始,而後,除明初與民國短暫時期之外,北京的這種特殊政治地位至今不改。

舊北京城的發展,經歷了元朝的奠基,明朝的改建,清朝的修建三個階段,最終成為中國古代帝都建築藝術中的傑作。

Ⅶ 戰國最大都城燕下都遺址是怎樣的

燕下都遺址位於河北省易縣東南,北易水與中易水之間,是戰國時期燕國都城的遺址,也是戰國都城中面積最大的一座。燕下都遺址保存較完整,年代較集中,是反映戰國時期城市發展的有代表性的城址。

西周武王滅商後,分封召公於北燕,成王時召公之子立國,建都於薊,即今北京,後世稱「燕上都」。後來燕國遷都於易水河畔,稱為「下都」。

燕下都創建時間約在公元前475年。歷經易王、昭王、惠王、武成王、孝王、喜王共百餘年。公元前222年秦滅燕,城即被廢棄不用。

燕下都遺址平面呈長方形,城的中部有縱貫南北的運糧河故道,與河平行築有一道隔牆,將城分為東西二城。

東城分為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區、墓葬區、古河道區5個部分。

宮殿區在城的東北部,由武陽台、望景台、老姆台等建築基址組成,由南向北形成一條軸線。其中主體建築武陽台最大,高11米,分上下兩層,台東西最長處約140米,南北最寬處約120米,它相當於燕下都全城的制高點。

燕下都以高大的夯土台基為主要特點的宮殿群遺址,反映了戰國時期城市建築的巨大規模和城市經濟、文化的高度發達。

武陽台東北、東南和西南,分別是以小平台、路家台、老爺廟台三座夯土台基為主體建築的宮殿建築組群。城內有製作鐵器、兵器、骨器、陶器、錢范、錢幣等的手工業作坊遺址,皆靠近古河道的南支和北支。

墓葬區設於城的西北角,有九女台和虛糧冢兩個墓區,王侯貴族墓葬按尊卑等級排列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墓葬中有大量的珍貴遺物。

東城遺址保存較好,城垣輪廓清晰可辨,殘垣斷壁,歷歷在目。城內發現了許多的獸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築構件,這些建築構件的做工大都十分講究。

東城的西北隅有兩個公室墓區。隔牆以北的俗稱虛糧墓區,有13個高大的封土堆,由北向南分成4排。從其中的遺物看,虛糧墓區應是戰國晚期燕國的王陵區。

隔牆和古河道以南的俗稱九女台墓區,有10個封土堆,由北向南分成3排,最南一排僅一座,在墓區的西南角。

九女台墓區殘存有仿銅的陶鑊鼎兩尊、大牢九鼎一套、大牢七鼎二套、羞鼎四件;陶二套。鼎之數合乎王制。九女台墓區可能是戰國晚期以前的燕國王陵。

西城平面略呈刀形,北垣中部偏東向外突出部分,習稱斗城,無東垣,是東城的附屬建築,年代當晚於東城。

西城城垣系分段用夾板夯築而成,西垣中部有城門一座。西城內的文化遺存較少,可能是為軍事防禦的需要而增建的郭城。

燕下都遺址有四條古河道。「運糧河「在城址中部,溝通南北易水;另一支向東折轉向南,流出東城,注入城外護城河。城內這兩條古河道分別將宮殿區與手工業作坊區、手工業作坊區與墓葬區隔開。

還有一條古河道為東城東牆外的護城壕。這些河道當時在城市規劃上起到了保護宮殿區和解決城市供水撲排水作用。

燕下都遺址中發現一件戰國銅俑,是我國唯一完整的一件,前額上發分左右向後梳,頭巾垂於腦後,身著右衽尖頂窄袖長袍,方領口,腰帶兩端有帶鉤連接。

而在武陽台發現的鐵胄為我國首次發現淬火鋼器的掌握技術,其歷史提早了兩個世紀。其他如銘文銅戈,刻銘記重的金飾件,大型宮門銅鋪首都是極為珍貴的瑰寶。

遺址中的鐵器較其他都城為多。主要有鏵、二齒鎬、三齒鎬、五齒耙、鏟、鋤、鐮、等鐵農具和斧、錛、鑿、鋸、削、錘、鑽、錐鐵工具。車馬器、刑具和鐵制的劍、矛、戟、刀、盔甲也有相當的數量。

我國古代南方鐵器較北方先進,楚國在鍛鋼技術方面更為進步。燕下都的鐵制兵器劍、矛戟鐓,經過分析證明,燕國不但掌握了鍛鋼鑄技術及其工藝,而且其淬火銅器在我國古遺物中是最早的,比歐洲的同類技術早1000多年

燕下都的陶器早期以夾砂灰陶為主,晚期以泥質灰陶為主。以雲母片為羼和料的粗紅陶,則是燕國最富特徵的陶器。陶器常見的有鬲、紅陶、豆、罐、壺、盆、盂、尊及燕式鬲等。陶器上多有刻記符號、壓印符號和印記陶文。

燕下都周圍有荊軻塔、鎮陵塔等與戰國文化相關聯的地點,覽千古遺址,看易水東流,遙想當年燕太子丹為荊軻餞行的壯烈情景,不禁使人生發出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感嘆。1930年,著名的考古學家馬衡主持對燕下都老姆台等遺址進行了發掘。1961年,國務院公布燕下都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隊對遺址進行了全面的勘察發掘,揭示了燕下都遺址的原貌。

2001年,燕下都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同年,國家文物局又將其列入百項重大遺址保護項目。

燕下都遺址

Ⅷ 北京古城遺址遷移幾次

一共是5次,
開始是在房山燕國,後來是金中都,再就是元大都,然後明朝朱棣建的紫禁城,後來清朝又翻建了一下。

Ⅸ 為什麼說燕國初期的始封地在今天的北京地區

有關燕國始封的不同意見,主要是由於資料的不足而引起。但這些分歧已經隨著近幾十專年來北京屬房山縣琉璃河遺址考古工作的進展而得到解決。琉璃河遺址位於琉璃河鎮北1.5公里的台地上。范圍包括含洄城、劉李店、董家林、黃土坡、立教、庄頭等六七個村。面積500餘萬平方米,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遺址分居住區、墓葬區和古城址三部分,70年代以來,經考古工作者多次發掘,證實這是一處規模巨大的商周遺址,古城始建年代不晚於西周初期。在城外不遠的黃土坡村(京廣鐵路兩側)還發現並發掘了一處大規模的西周燕國貴族墓地,墓地並出土了有關燕侯始封的有銘銅器。學術界一致認為,這座古城就是周初燕國的封地所在,是當時燕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燕國最初的都城位於今北京房山琉璃河董家林一帶。

琉璃河遺址的發現和年代的確定,最終解決了自漢代以來有關燕國始封地的歷史爭議。

Ⅹ 首都北京有許多歷史遺跡有秦朝的什麼

北京歷史遺跡中有秦朝的:萬里長城、秦直道

秦長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築長城萬余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在固原地區境內,實際是在戰國秦長城的基礎上加以修繕,東西橫貫西吉、固原、彭陽三縣。在固陽縣城北7公里處的色爾騰山上,一條蜿蜒的巨龍盤亘靜卧於崇山峻嶺之間。遠遠望去,雄偉壯觀,氣勢非凡。這就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秦長城。
秦直道
秦直道:陝北俗稱「皇上路」、「聖人條」,是秦始皇於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監修的一條重要軍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軍事要地雲陽林光宮(今淳化縣涼武帝村,武帝乘涼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孟家灣村),穿越14個縣,700多公里。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