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大石湖
『壹』 游石鍾山記原文及翻譯
石鍾山記 北宋 蘇軾
《水經》雲:「彭蠡之口有石鍾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鍾.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木孚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捕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顴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鍾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口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鍾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題記:這是篇帶考辨性的游記,其中固然有以生動的比喻、形象的擬、親身的感受寫景狀物;同時還有在此基礎上生發而出的雄辯的駁論,透闢的說理.全文如行雲流水,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很能代表蘇軾散文文、情、理並茂的特點.
譯文:
《水經》上說:「彭蠡湖的入口處,有一座石鍾山.」酈道元註解認為,「這里下臨深潭,微風鼓動著波浪,湖水與山石相擊,而發出洪鍾般的聲響.」這種解說,人們常有懷疑.現在拿鍾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風浪,也不能使它發出響聲,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朝的李渤,
才開始查訪這石山的舊跡,尋得兩塊石頭在水潭邊,他敲敲石頭,聽聽聲音,南邊那塊石頭的聲音模糊厚重,北邊那塊石頭的聲音清脆悠遠,停止敲擊聲音仍在散播,餘音裊裊,久久才慢慢消失」,他自以為探得原由了.但是這種解說,我更加懷疑.鏗然有聲的石頭到處都有,而單單這里的石頭用「鍾」來命名,這是什麼原因呢?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日,我從齊安郡乘船到臨汝去,我的長子蘇邁將到饒州德興去做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有機會看到李渤所說的「石鍾」.寺廟里的和尚派一個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中挑一兩塊去敲敲,石頭硿硿作響,我當然譏笑而不信這種解釋的.待到晚上月明的時候,
我只與蘇邁坐了小船,來到峭壁下面.看到有塊千尺之高的大石立在身旁,象猛獸奇鬼一般,陰森森地象要撲打人;而山上棲息著的隼鷹,聽見人聲也驚然而起,在雲中磔磔地叫著;又有象老人在山谷中邊咳嗽邊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啊!」我心裡驚懼正想回去,但從水面上突然響起了巨聲,轟隆轟隆地象敲鍾擂鼓之聲而不停止,船夫大為恐慌,我慢慢地去察看,
發現山下都是石洞石縫,不知有多深,微波涌進了洞、縫,流轉激盪,因而產生這樣的聲響.船轉回到兩山之間,剛准備進港,發現水流中間有塊巨石攔住,上面可坐百人,裡面空著又有很多洞穴,與風、水互相吞吐,發出物體相撞聲和鍾鼓齊鳴聲,與先前轟隆的聲音相呼應,如同奏樂一般.我就笑著對蘇邁說:「你記得嗎?轟隆的聲音,象周景王的無射鍾所發出的,撞擊聲和鍾鼓聲,又象是魏莊子的歌鍾所發出的.古人不騙我們呀!」
事情不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就妄斷有無,這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大概與我相同,但他說得不詳盡;一般士大夫們終究不願親駕小船夜泊峭壁之下,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漁夫船夫,雖然知道了卻無法寫下來,這就是世上不能把真相傳布開來的原因呀.而識見淺陋的人,竟用斧頭敲擊石頭的方法來探求,自以為求得了結果.我所以記下了以上的經過,是因為嘆惜酈道元的解釋過於簡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釋太淺陋了.
(1)游記大石湖擴展閱讀: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貳』 游九鯉湖日記 翻譯
翻譯見下來:
剛剛到達澗底,源芳叔著急著出峽,在峽口坐著等(我),不再進來了。我一個人沿著山澗的石塊前進,站在潭邊的石頭上,仰頭看兩個瀑布從天直下,山上的大石從上面蓋住,就象土瓮的口。大陽正在山頂之上,與山上的水波相輝映,映出七色的光暈。上下不停的看,不忍心離去。又沿著山澗下來,忽然兩峽像是初刀削一樣,中間一簇水流出,山澗右邊的路就到盡頭了。向左看,有木板從水邊突出的斷石磴上飛過危險的石磯架在水上,穿過亂流渡過,可以攀過。於是淌過澗水從左邊走,就到了五漈之石門了。兩處山崖到這里崖壁緊挨著只能容得下一線了,想合而沒有合,想開也沒有開,下面有奔泉流過,上面遮著雲影。人從中間過去就像獼猿一樣,陰風吹過,像要墜下去。原來從四漈過來後,山深路絕,十分險峭,只能聽見泉聲鳥語而已。
別忘記加分呀!
『叄』 游記作文1000字
登山游記
人們常說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是收獲喜悅的季節;而我更想說的是,秋天是出外旅遊的好季節,更是登山遊玩的絕佳季節。於是,在10月4號的這天我們全家和伯父全家,當然也少不了親愛的爺爺奶奶一起向著盼望已久的浮山嶺出發了……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的確是出遊的好季節。也正因為有著這份好心情,一路上有講有笑,妹妹不時哼著快樂的歌謠,灑下了一片歡樂的笑聲,我也時不時探頭向前看,恨不得長出一雙翅膀,馬上飛到浮山嶺旅遊區。
近了,近了,爺爺指著前方對我說,我順著方向覽去,只見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觀、連綿不絕的群山。我的心情是既激動而又緊張,順著婉延不絕的山路繼續驅車前行,望著不時從山上疾馳而下的小汽車,我真替作為司機的爸爸捏一把汗,還好在前方帶路的伯父找了一個相對空曠的地方,爸爸也跟著把車停泊好,我才長長地吁了一口氣……
沿著婉延的山路,向著浮山嶺的八百多米的主峰,我們步行著出發了,我和妹妹手牽著手,蹦蹦跳跳走在最前面,爸爸和姐姐、弟弟緊跟在旁邊,中間梯隊是媽媽和伯母,後面是爺爺奶奶、伯父「壓後」。走著,走道,忽然前方傳來了一陣嘩啦啦的流水聲,尋聲望去,只見一條清澈見底的山溪水從山上婉延而下。我壓抑不住激動的心情,象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般和弟弟妹妹一個勁兒沖上前去,捧起一把山溪水,是那樣的清澈透亮,又是那樣的清涼舒服;偶爾撿起一兩塊靜靜躺在溪流懷里的小卵石,捧在手掌心,細細打量這大自然的瑰寶,又是那樣的光滑美麗。還有小溪兩旁長滿了許多雜樹,樹上有幾只不知名的小鳥伴著嘩啦啦的流水聲,不知疲倦地唱著歡快的歌,儼然演奏著美妙動聽的大自然交響樂。聽著這美妙的「歌聲」,呼吸著大自然的清新空氣,我們坐在冰涼冰涼的大石上,心曠神怡、悠然自樂,竟也流連忘返、樂不思蜀了!
很快,爺爺奶奶也趕了上來,我們依依不捨地告別這人間仙境,繼續向著山頂出發了。一路上我們唱著跳著,留下一片歡樂的海洋,也灑下了一路的汗水,竟也不知疲倦。沿著崎嶇不停的山路,欣賞著沿途的美景,我親身體會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樂趣,真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啊!正思索著,忽然驟見前方出現了幾道閃電,伴之到來卻是轟隆隆的雷聲和不大不小的雨水,真是「人窮一世天變一時」啊!沒辦法出於安全的考慮,我們也只能原路返回了!
回到山腳下,那雨越下越大,我坐在車上,透過車窗遙望著雨中朦朦朧朧的群山,更是神秘而美麗!隨著車輪的滾動,我只能依依不捨向著大山告別,心裡默默地暗下決心,浮山嶺等著我,下回我一定登上最高峰,親手揭開你神秘的面紗!
『肆』 四年級游記作文柳湖公園。400字
柳湖公園依山傍水,位於平涼城的北門腳下。湖的四周長著一圈圈高大的沙柳樹,層層疊疊把個柳湖包裹的一層又一層,柳湖由東湖、中湖和西湖組成,湖套湖、湖連湖,湖中又有湖心島,橋、島相連布局真是巧妙。
從公園路老遠就可以看到柳湖公園南門的牌樓,門內高大的噴泉,泉水池裡有一個很大的地球和一條欲將跳起的紅鯉魚,真是漂亮極了。泉水後面有一座牌樓,上面寫著「水天一色」。在往北而下就是「柳影盪碧波」在草坪中發出金紅色的五個大字,氣勢豪邁。下了石梯往左拐就到了柳湖八景之一的暖泉,泉水西面有兩條巨大的龍頭在噴水,暖泉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四季水霧彌漫,就像一個害羞的姑娘長年披著一層薄薄的霧紗……
南面城牆垛起落有序的連綿向西展開,早晨,站在城牆上向下望去,柳湖一片霞光,水中的漣漪一圈一圈伸向湖邊,水鳥在水面飛來飛去,湖水金光閃閃可好看了……夏日裡人們劃著小船盪漾在湖上,天氣太熱,人們就把船劃向湖邊,沐浴著柳樹絲條下的涼風,真是乘涼休閑的好去處。
繼續向東走去,到了葫蘆橋,這里有兩座形似葫蘆的小橋相連,得名葫蘆橋。過了葫蘆橋有一座茶坊,傍晚休閑的人們坐在樹下,觀看柳湖風光,喝喝啤酒,打打麻將,吃點平涼的特色烤肉、小吃等……茶坊的旁邊有一個休閑廣場,很多人每天早晨、傍晚在這里練拳、舞劍、跳集體舞……
再向前走去就到了北門,北門口有一個小廣場,阿姨、奶奶們每天在這里扭秧歌、跳迪斯科。小朋友們在旁邊玩耍、做游戲,來來往往的人們熱鬧極了。
再向東走去就是左公亭,很多人在亭子下休息娛樂,自樂班節假日或有空閑的時候,在這里唱秦腔、演大戲,唱的真是其樂無窮……左公亭的對面是渭州橋,渭州橋橫跨在東西湖上,非常的雄偉壯觀。
過了渭州橋繼續向東走到了熙寧廣場,這里有一塊巨大的圓石,孩子們在上面爬上爬下玩的可高興了!熙寧廣場東面,是一個又平又滑的大廣場,許多孩子在這里滑旱冰、溜滑板,這里真像是一個滑冰場。
往南城牆下就是狀元樓,因為在清朝以前,只有考上狀元的學子才能登上狀元樓。這就到了柳湖書院,這里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地方,有上學舍和下學舍,書院裡面分上、中、下三棟庭院,柳湖書院是平涼文化的標志。
柳湖書院面對柳湖的東大門,東大門是一座石門,門的前後各有四個大石獅子,一看就給人一種氣勢宏偉的感覺。柳湖東大門門頭上有四個醒目的大字「柳湖書院」。
這就是平涼美麗的柳湖公園。
『伍』 金剛台游記作文500字
金剛台游記
暑假裡,我拜訪了雄奇偉岸的金剛台風景區。金剛台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境內,它屬於聞名遐邇的大別山的余脈。站在山腳下抬頭望去,被雲霧繚繞著的山峰異常險峻,聯想到這里曾是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的作戰根據地,不由得讓我肅然起敬。
上山的小路非常陡峭,欄桿時有時無,我一口大氣也不敢喘。此時正下著蒙蒙細雨,山路也變得很滑,走在細如羊腸的小路上,一面是高山,一面是峭壁,還真有點兒手腳發麻,膽戰心驚的。
山路旁不時會出現小瀑布,遇到低窪的地方就積成了水潭。剛跨過一個水潭,打頭陣的我忽然大吃一驚:「導游叔叔,沒有路了!」導游叔叔笑著指了指前面一塊層層疊疊的大石。我順著他的手看去,只見石頭表面就像一摞書剛剛倒下一樣,形成了天然的台階,剛好可以爬上去,真是鬼斧神工!我頓時鼓足勇氣,跟著導游叔叔往上爬。爬上後再往下看,好驚險啊!站在石上,我長吁一口氣,欣賞著山上的景色。雨中的金剛台像是被罩上了一層輕紗,山上的花草樹木,泉水岩石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人間仙境一般。
山上可以說是五步一潭,十步一瀑。令人驚喜的是,清澈的潭水裡竟然還有小螃蟹在棲息。不費吹灰之力我就抓到了幾只小蟹,准備帶回家裡好好養著。走著走著,我想起了以前自己作文里寫到應該怎樣愛護小動物,大自然才是它們最好的家,把小動物放回大自然才是對它們最好的愛。在經歷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後,終於,在一眼泉水旁邊,我戀戀不舍地把跟著我一起爬過大山的小螃蟹放回了它們自己的樂土。
再見了!小螃蟹,願你們像我一樣快樂地生活。
再見了!金剛台,願你永遠像今天一樣鬱郁蔥蔥。
『陸』 求一篇有關石林的游記,600字
三月二十七日導游安排我們游覽石林。二十二年前我曾游覽過石林,因時間太久,已經淡忘了。這次故地重遊確實感覺石林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以其雄、奇、險、幽的地貌風光獨樹一幟。
走進石林公園的正門,導游告訴我們游覽石林一是要聽導游的講解,二是一定要豐富的想像力,才能品出石林的神奇,否則,「遠看石頭怪,近看石頭大。」隨著導游邊走邊看,聽這位彝族的妙齡女子娓娓講述石林的故事。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石林公園入口處西側的石林湖。導游介紹它是根據周恩來總理建議而修建的。在1955年的4月,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參加萬隆會議回國時途經昆明,特意專程到石林公園考察,周總理看到這里的窪地里只有很少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觀說「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聽了總理建議,人們就把原溶蝕窪地進行了人工改造,使原來一小小溶蝕水池變成了今天的石林湖。石林湖還稱恩來湖。我們走在寬敞平坦的環石林公路上,只見碧綠清澈的石林湖倒映著朵朵秀麗的山峰,水中映石,峰隨波動。更妙的是湖中竟有幾柱石峰宛如剛剛出浴的少女,被遊人命名為「出水觀音」。
由石林湖向南,沿著石林賓館前的林蔭小道,就進入了「大石林」景區。這里「林」密峰高,景觀奇特。叢生的石柱矮的還不足一米,高的達四五十米。主要有大鵬展翅、石林勝景、且住為佳、蓮花峰、劍峰池、千鈞一發、望峰亭等著名的景點。
「大鵬展翅」,是大石林的第一個旅遊景點,它宛如石林景區的一道天然屏風,走過此門,沿著青石板鋪砌的石路首先來到的就是「石林勝景」。
放眼望去,一尊巨石上異常清晰地刻寫著「石林」兩個鮮紅的隸書大字,這是民國時期雲南省主席龍雲在1931年視察石林時所題,而「龍雲題」三個字則是龍雲的兒子龍繩文於1985年9月來到石林親筆書寫後所刻。
「石林勝景」是一處寬闊的石林廣場,此處最為著名的就是點綴於林峰上的那些歷代文人留下的墨跡和一些國家領導人的題詞。朱德委員長於1962年書寫的摩岩題刻「群峰壁立,千峰疊翠」八個遒勁的大字鮮艷奪目,熠熠生輝。附近的題刻還有「拔地擎天」、「天造奇觀」、「群岩涌翠」、「頭角崢嶸」、「雲石爭輝」、「異境天開」、「天下第一奇觀」等等。這些石刻都從不同的角度抒寫了遊人當時的真切感受和對石林的鍾愛之情。
當我們來到刻有「且住為佳」的石壁之處,只見一個天然崖洞豁然開朗,這里儼然是一處遠離人間凡俗的世外桃源。洞內設有石桌、石床,洞外的石隙間聳立著一棵參天的古樹。或許果真有位仙人曾經長期隱居於此。
「量心石」也稱為「千鈞一發」,在兩峰之間夾有一搖搖欲墜的巨石。導游說如果良心好,你經過時它不會掉下來,如果你良心壞,經過時就會掉下來。這是地震後形成的奇景。看上去的確有點恐怖,感覺它隨時都會掉下來。捫心自問自己良心大大地好,就第一個通過,在底下用力跺了跺腳,張開雙臂仰頭望著它。呵呵,沒動靜。
轉了一道彎我們來到了「刀山火海」,下面的石頭有如燃燒的熊熊烈火,上面的石頭有如鋒利無比的刀劍,直刺青天,因此得名「刀山火海」。性急的同伴擺好姿勢在照相,導游連忙阻止,說此地拍景不拍人。人在刀山火海里煎熬,寓意不好。
「劍峰池」在大石林中海拔最低、最幽深之處。在一池綠水中間,一塊彷彿利劍的石頭突兀而起。池水清澈如鏡,天光雲影和群峰秀色盡顯其中。在池中石峰上書「劍峰」二字,在一次地震中尖利的劍刃被震斷,但掉入池中只露出一角。
要縱覽石林全景,要到望峰亭上一觀。極目望去,遠遠近近的層層峰林盡收眼底。石林是一座名副其實岩石「森林」,但見怪石林立、突兀崢嶸、石林壁峰之間,翠蔓掛石、金竹挺秀、山花香溢、靈禽和鳴、一派生機盎然。導游指點我們看「唐僧石」、「豬八戒睡懶覺」。真神了,難怪電視劇《西遊記》會到這里搭柵攝影了。而「阿詩瑪、」「蓮花峰」經她的點撥,那些石山彷彿在我眼前活動起來了,越看越像,越像越奇。就是山尖象小貓、小鼠的也似乎跳躍在眼前活靈活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出了一個個神奇的故事,我們漫遊在石頭森林裡,猶如進入了一個童話的世界。
如果說雄奇的大石林是胸懷像天空一樣寬廣、勤勞勇敢的阿黑哥,那麼,秀美的小石林就是柔媚如花兒一樣的阿詩瑪了。這里有著大片大片綠油油的草地,怪石分布得很疏朗,掩映在各色爭奇斗艷的似錦繁花中。有的藤蔓,把整塊大石全部鋪滿,不注意看,還以為是人工修剪的灌叢;還有的沿著岩石的一側生長,爬到頂以後所有的藤蔓又垂下來,在風中搖曳,好似披著綠色長發的山間精靈。還有開滿枝頭連葉子都不見了的三角梅,樹形異常好看的清香木,等等,點綴在石縫間,就像一處處經典的造園景觀,讓人不由得贊嘆自然的造化神奇。
當導游領著我們拔開疏景橫斜的桃樹櫻株,穿過舒軟如毯的草坪,來到聞名中外的「阿詩瑪面前」,旋即被這石林姑娘苗條的剪影輪廓迷住了:她仰著頭,包著美麗的頭巾;背著背籮;側著面部恰好印在天邊的太陽下,清晰地映出她豐腴的臉頰,微啟欲語的嘴和雙雙的眼皮,顯得非常典雅,聖潔。特別是那稍挺的胸部,不知是陽光折射還是別的什麼緣故,逼真得出奇。那眺望的眼神,也許她此時正深情地注視著晚歸的鄉親們;也許,她正從地里辛勤勞作歸來;也許,她正聆聽著阿黑對她的呼喚……遊人們紛紛在這美景前攝下一幅幅照片,在阿詩瑪身邊留下永恆的紀念。
人們喜歡把永久的愛情誓言描繪成「海枯石爛」,石頭是永久存在的象徵,蘊含在石頭里的故事和愛情也會隨之亘古流傳,千萬年之後,這承載著世世代代愛的誓言的石林,也會成為愛情的見證嗎?
石林的美是不能用語言來描述的,它已深藏在我生命里的一個角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石林,好似心中若有所失……。我一定還會再到雲南旅遊,因為我永遠也忘不了在雲南撒下的那一路心情。我會再去石林,去尋找我在那裡迷失的夢......。
『柒』 安吉報福大石浪遊記作文
軟,弱的意思,河南方言、山西方言(邯新一片的多)多指用於身體上,比如說:XXX身體可瓤,經常吃葯!.
『捌』 游記散文的摘抄
安順游記
我的故鄉貴州安順是一個風景別致的地方。我的故鄉它很美!那一片片卡斯特地貌,堪稱天下獨絕!
最美的去處要算世界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了。當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記》中用包含深情的筆墨寫道「瀑聲震天,十里相聞。」用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形容黃果樹大瀑布是非常恰到好處的。如果說你是在太陽雨天看黃果樹大瀑布,瀑布旁邊的那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虹,更叫人驚嘆!那就叫彩橋吧!興許我們也可以變成仙人,乘鶴飛過彩橋,從一端走向另一端,那才叫愜意。其實黃果樹瀑布中間有一溶洞名叫水簾洞,可以從瀑簾中橫穿而過,在洞中可以看飛瀑從眼前而下,那雄偉壯觀的景色是霞客沒有見到的。如果徐霞客在世,又再次來到黃果樹瀑布,親自進入水簾洞,那他一定會有很好的游記擁毫端。畫家劉海粟九十高齡還來黃果樹寫生,可見黃果樹是怎樣的迷人了!
其次要算著名的風景區——安順龍宮了。龍宮有山有水有溶洞,特別是那溶洞,更叫人留連忘返。乘小舟沿天池緩緩進入洞中,各式各樣的鍾乳石進入眼簾:大石側立千丈,如壽星其樂無窮;如少女亭亭玉立;如蓮花盛開;裡面雖然很森然,但並不怎麼害怕。因為同游的人很多。到極致處,只聽飛瀑的聲音:仔細一看,龍宮飛瀑傾泄而下,如樂作焉!這種景象真是絕了!出了洞庭,沿著石級往上爬,便到了竹林公園。那裡的竹子遮了一片陰涼!心中會想起「無竹令人俗」之句來。龍宮有山有水有竹,可見龍宮之妙了。在石凳上休息下,看著藍藍的天,白雲悠悠,遠處農家,心情格外高興。難得的人間仙景不就是這里嗎?還有旋塘湖,聽人講,那水是旋轉的,因而取名旋塘湖。
其三來到安順北面的虹山湖,乘船在湖中盪漾,周圍是一些垂釣者,靜靜地盯著浮飄,那是垂釣者之快樂。九孔橋倒影在水中,醉心盪漾在湖中,心情是無比的歡暢!
西秀區,西秀山頂上的白石塔最為著名了。塔山廣場周圍環境幽美,是小息的地方。園通寺正在修建。旁邊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高樓林立,一片欣欣向榮向榮的景象。新大十字街心花園荷花開得正旺,看著來來往往的車馬行人,心裡想著他們正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生活!
朋友!我的故鄉安順的美景不只是以上所寫的幾個方面,如果你到我的故鄉安順來,一定會為這里的美景所吸引。朋友,我們期待著你到我的家鄉安順做客,那裡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會打動你的。祝你一路順風!
『玖』 徐霞客游記 天台山游記賞析
《游天台山日記》這篇游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著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
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游天台山日記》是明代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記》的開篇之作,是公元1613年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時所記,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准確。
(9)游記大石湖擴展閱讀
《徐霞客游記》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徐霞客的游歷大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雖然他的母親也鼓勵他,並為他製作遠游冠,以壯行色,但直到天啟五年(1625),他每次出遊的時間都不會太長,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
第二階段則自天啟五年(1625)他母親王孺人逝世後直到崇禎十二年(1639),這期間歷游浙、閩、贛、楚、粵西、黔、滇等地。
徐霞客的游歷日記,在他自己有生之年並未加以整理編次。他於崇禎十三年(1640)從雲南回到故家之後,將游歷所記原稿托給他的家庭教師季夢良整理。季夢良先是推辭,後來要接受這項任務之時,徐霞客就過世了,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紉攜去,但此時文稿已有部分遺失。
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僅將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帶回,徐屺仍將文稿托給季夢良,於是季夢良遍搜遺帙手跡,整理殘稿,補上王忠紉所沒有補的那部分,按照地區分類,整理成篇。《徐霞客游記》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夢良的整理之功,這也是《徐霞客游記》的第一個抄本。
『拾』 好看的游記有哪些推薦
石鍾山記
(北宋)蘇軾
《水經》雲:「彭蠡之口有石鍾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鍾。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鍾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鍾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