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園林游記散文

園林游記散文

發布時間: 2021-02-08 03:21:20

① 求、關於蘇州園林的散文

陳從周<說園>堪稱經典,兼具文學和美學價值,共五篇
。現附其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說園
我國造園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林中樹立著獨特風格,自來學者從各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見,如今就我在接觸園林中所見聞掇拾到的,提出來談談,姑名「說園」。
園有靜觀、動觀之分,這一點我們在造園之先,首要考慮。何謂靜觀,就是園中予游者多駐足的觀賞點;動觀就是要有較長的游覽線。二者說來,小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庭院專主靜現。大園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前者如蘇州網師園,後者則蘇州拙政園差可似之。人們進入網師園宜坐宜留之建築多,繞池一周,有檻前細數游魚,有亭中待月迎風,而軒外花影移牆,峰巒當窗,宛然如畫,靜中生趣。至於拙政園徑緣池轉,廊引人隨,與「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彷彿,妙在移步換影,這是動觀。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動靜之分,有關園林性質與園林面積大小。象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園,則宜以靜觀為主,即為一例。
中國園林是由建築、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疊山理水要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山與水的關系究竟如何呢?簡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縮小(網師園水池仿虎丘白蓮池,極妙),處理原則悉符畫本。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貫通,全園生動。我曾經用「水隨山轉,山因水活」與「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隨地作低平」來說明山水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從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啟示。明末清初疊山家張南垣主張用平岡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園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們能初步理解這個道理,就不至於離自然太遠,多少能呈現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國園林的樹木栽植,不僅為了綠化,要具有畫意。窗外花樹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間古樹三五,幽篁一叢,乃模擬枯木竹石圖。重姿態,不講品種,和盆栽一樣,能「入畫」。拙政園的楓楊、網師園的古柏,都是一園之勝,左右大局,如果這些饒有畫意的古木去了,一園景色頓減。樹木品種又多有特色,如蘇州留園原多白皮鬆,怡園多松、梅,滄浪亭滿種箬竹,各具風貌。可是近年來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品種搞亂了,各園個性漸少,似要引以為戒。宋人郭熙說得好:「山水以山為血脈,以草為毛發,以煙雲為神采」。草尚如此,何況樹木呢?我總覺得一地方的園林應該有那個地方的植物特色,並且土生土長的樹木存活率大,成長得快,幾年可茂然成林。它與植物園有別,是以觀賞為主,而非以種多斗奇。要能做到「園以景勝,景因園異」,那真是不容易。這當然也包括花卉在內。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國園林是各具風格的。古代園林在這方面下過功夫,雖亭台樓閣,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風花雪月,光景常新。我們民族在欣賞藝術上存乎一種特性,花木重姿態,音樂重旋律。書畫重筆意等,都表現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達到耐看耐聽,經得起細細的推敲,蘊藉有餘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討上,這些似乎對我們有所啟發。
園林景物有仰觀、俯觀之別,在處理上亦應區別對待。樓閣掩映,山石森嚴,曲水灣環,都存乎此理。「小紅橋外小紅亭,小紅亭畔、高柳萬蟬聲。」「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這些詞句不但寫出園景層次,有空間感和聲感,同時高柳、杏梢,又都把人們視線引向仰觀。文學家最敏感,我們造園者應向他們學習。至於「一丘藏曲折,緩步百躋攀」,則又皆留心俯視所致。因此園林建築物的頂,假山的腳,水口,樹梢,都不能草率從事,要著意安排。山際安亭,水邊留礬,是能引人仰觀、俯觀的方法。
我國名勝也好,園林也好,為什麼能這樣勾引無數中外遊人,百看不厭呢?風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還有個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歷史。我曾提過風景區或園林有文物古跡,可豐富其文化內容,使遊人產生更多的興會、聯想,不僅僅是到此一游,吃飯喝水而已。文物與風景區園林相結合,文物賴以保存,園林藉以豐富多采、兩者相輔相成,不矛盾而統一。這樣才能體現出一個有古今文化的社會主義中國園林。
中國園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入尋味立峰是一種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細看才象。九獅山亦然。鴛鴦廳的前後梁架,形式不同,不說不明白,一說才恍然大悟,竟寓鴛鴦之意。奈何今天有許多好心腸的人,惟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裝了人工大魚,熊貓館前站著泥塑熊貓,如做著大廣告,與含蓄兩字背道而馳,失去了中國園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風景。魚要隱現方妙,熊貓館以竹林引勝,漸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過去有些園名,如寒碧山莊(注二)、梅園、網師園,都可顧名思義,園內的特色是白皮鬆、梅、水。盡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亭榭之額真是賞景的說明書。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人臨其境,即無荷風,亦覺風在其中,發人遐思。而對聯文字之雋永,書法之美妙。更令人一唱三嘆,徘徊不已。鎮江焦山頂的別峰庵,為鄭板橋讀書處,小齋三間,一庭花樹,門聯寫著「室雅無須大;花香不在多」。游者見到,頓覺心懷舒暢,親切地感到景物宜人,博得人人稱好,游罷個個傳誦。至於匾額,有磚刻、石刻,聯屏有板對、竹對、板屏、大理石屏,外加石刻書條石,皆少用畫面,比具體的形象來得曲折耐味。其所以不用裝裱的屏聯,因園林建築多敞口,有損紙質,額對露天者用磚石,室內者用竹木,皆因地制宜而安排。住宅之廳堂齋室,懸掛裝裱字畫,可增加內部光線及音響效果,使居者有明朗清靜之感,有與無,情況大不相同。當時宣紙規格、裝裱大小皆有一定,乃根據建築尺度而定。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畫家講畫樹,要無一筆不曲,斯理至當。曲橋、曲徑、曲廊,本來在交通意義上,是由一點到另一點而設置的。園林中兩側都有風景,隨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顧盼有景,信步其間使距程延長,趣味加深。由此可見,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有些曲橋,定要九曲,既不臨水面(園林橋一般要低於兩岸,有凌波之意),生硬屈曲。行橋宛若受刑,其因在於不明此理(上海豫園前九曲橋即壞例)。
造園在選地後,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作為此園之特徵,表達出預想的境界。北京圓明園,我說它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園內景物皆因水而築,招西山入園,終成「萬園之園」。無錫寄暢園為山麓園,景物皆面山而構,納園外山景於預園內。網師園以水為中心。殿春簃一院雖無水,西南角鑿冷泉,貫通全園水脈,有此一眼,絕處逢生,終不脫題。新建東部,設計上既背固有設計原則,且復無水,遂成僵局,是事先對全園未作周密的分析,不加思索而造成的。園之佳者如詩之絕句,詞之小令,皆以少勝多,有不盡之意,寥寥幾句,弦外之音猶繞梁間(大園總有不周之處,正如長歌慢調,難以一氣呵成)。我說園外有園,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內。園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於「時」,花影、樹影、雲影、水影、風聲、水聲、鳥語、花香,無形之景,有形之景,交響成曲。所謂詩情畫意盎然而生,與此有密切關系(參見拙作《建築中的借景問題》)。
萬頃之園難以緊湊,數畝之園難以寬綽。緊湊不覺其大,游無倦意,寬綽不覺局促,覽之有物,故以靜、動觀園,有縮地擴基之妙。而大膽落墨,小心收拾(畫家語),更為要諦,使寬處可容走馬,密處難以藏針(書家語)。故頤和園有煙波浩渺之昆明湖,復有深居山間的諧趣園,於此可悟消息。造園有法而無式。在於人們的巧妙運用其規律。計成所說的「因借(因地制宜,借景)」,就是法。《園冶》一書終未列式。能做到園有大小之分,有靜觀動觀之別,有郊園市園之異等等,各臻其妙,方稱「得體」(體宜)。中國畫的蘭竹看來極簡單,畫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摺子戲,亦復喜看,每個演員演來不同,就是各有獨到之處。造園之理與此理相通。如果定一式使學者死守之,奉為經典,則如畫譜之有「芥子園」。文章之有八股一樣。蘇州網師園是公認為小園極則,所謂「小而精,以少勝多」。其設計原則很簡單,運用了假山與建築相對而互相更換的一個原則(蘇州園林基本上用此法。網師園東部新建反其道,終於未能成功),無旱船、大橋、大山、建築物尺度略小,數量適可而止,亭亭當當,象一個小園格局。反之,獅子林增添了大船,與水面不稱,不倫不類,就是不「得體」。清代汪春田重葺文園有詩:「換卻花籬補石闌,改園更比改詩難;果能字字吟來穩,小有亭台亦耐看。」說得透徹極了,到今天讀起此詩,對造園工作者來說,還是十分親切的。園林中的大小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無大便無小,無小也無大。園林空間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變化,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因此大園包小園,即基此理(大湖包小湖,如西湖三潭印月)。是例極多,幾成為造園的重要處理方法。佳者如拙政園之枇杷園、海棠塢、頤和園之諧趣園等,都能達到很高的藝術效果。如果入門便覺是個大園,內部空曠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入園亦未能游遍全園,故園林不起游興是失敗的。如果景物有特點,委宛多姿,游之不足,下次再來。風景區也好,園林也好,不要使人一次游盡,留待多次,有何不好呢?我很惋惜很多名勝地點,為了擴大空間,更希望一覽無余,甚至於希望能一日游或半日游,一次觀完,下次莫來,將許多古名勝園林的圍牆拆去,大是大了,得到的是空,西湖平湖秋月、西泠印社都有這樣的後果。西泠飯店造了高層,葛嶺矮小了一半。揚州瘦西湖妙在瘦字,今後不準備在其旁建造高層建築,是有遠見的。本來瘦西湖風景區是一個私家園林群(揚州城內的花園巷,同為私家園林群,一用水路交通,一用陸上交通),其妙在各園依水而築,獨立成園,既分又合,隔院樓台,紅杏出牆,歷歷倒影,宛若圖畫。雖瘦而不覺寒酸,反窈窕多姿。今天感到美中不足的,似覺不夠緊湊,主要建築物少一些,分隔不夠。在以後的修建中,這個原來瘦西湖的特徵,還應該保留下來。拙政園將東園與之合並,大則大矣,原來部分益現局促,而東園遼闊,遊人無興,幾成為過道。分之兩利,合之兩傷。
本來中國木構建築,在體形上有其個性與局限性,殿是殿,廳是廳,亭是亭,各具體例,皆有一定的尺度,不能超越,畫虎不成反類犬,放大縮小各有范疇。平面使用不夠,可幾個建築相連,如清真寺禮拜殿用勾連搭的方法相連,或幾座建築綴以廊廡。成為一組。拙政園東部將亭子放大了,既非閣,又不象亭,人們看不慣,有很多意見。相反,瘦西湖五亭橋與白塔是模仿北京北海大橋、五龍亭及白塔,因為地位不夠大,將橋與亭合為一體,形成五亭橋,白塔體形亦相應縮小,這樣與湖面相稱了,形成了瘦西湖的特徵,不能不稱佳構,如果不加分析,難以辨出它是一個北海景物的縮影,做得十分「得體」。
遠山無腳,遠樹無根,遠舟無身(只見帆),這是畫理,亦造園之理。園林的每個觀賞點,看來皆一幅幅不同的畫,要深遠而有層次。「常倚曲闌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如能懂得這些道理,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等等,見其片斷,不逞全形,圖外有畫,咫尺千里,餘味無窮。再具體點說:建亭須略低山巔,植樹不宜峰尖,山露腳而不露頂,露頂而不露腳,大樹見梢不見根,見根不見梢之類。但是運用上卻細致而費推敲,小至一樹的修剪,片石的移動,都要影響風景的構圖。真是一枝之差,全園敗景。拙政園玉蘭堂後的古樹枯死,今雖補植,終失舊貌。留園曲溪樓前有同樣的遭遇。至此深深體會到,造園困難,管園亦不易,一個好的園林管理者,他不但要考查園的歷史,更應知道園的藝術特徵,等於一個優秀的護士對病人作周密細致的了解。尤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不能魯莽從事,非經文物主管單位同意,須照原樣修復,不得擅自更改,否則不但破壞園林風格,且有損文物,關繫到黨的文物政策問題。郊園多野趣,宅園貴清新。野趣接近自然,清新不落常套。無錫蠡園為庸俗無野趣之例,網師園屬清新典範。前者雖大,好評無多;後者雖小,贊辭不已。至此可證園不在大而在精,方稱藝術上品。此點不僅在風格上有軒輊,就是細至裝修陳設皆有異同。園林裝修同樣強調因地制宜,敞口建築重線條輪廓,玲瓏出之,不用精細的掛落裝修,因易損傷:傢具以石凳、石桌、磚面桌之類,以古樸為主。廳堂軒齋有門窗者,則配精細的裝修。其傢具亦為紅木、紫檀、楠木、花梨所制,配套陳設,夏用藤棚椅面,冬加椅披椅墊,以應不同季節的需要。但亦須根據建築物的華麗與雅素,分別作不同的處理。華麗者用紅木、紫檀,雅素者用楠木、花梨:其雕刻之繁簡亦同樣對待。傢具俗稱「屋肚腸」,其重要可知,園缺傢具,即胸無點墨。水平高下自在其中。過去網師園的傢具陳設下過大功夫,確實做到相當高的水平,使游者更全面地領會我國園林藝術。古代園林張燈夜遊是一件大事,屢見詩文,但張燈是盛會,許多名貴之燈是臨時懸掛的,張後即移藏,非永久固定於一地。燈也是園林一部分,其品類與懸掛亦如屏聯一樣,皆有定格,大小形式各具特徵。現在有些園林為了適應夜遊,都裝上電燈,往往破壞園林風格,正如宜興善卷洞一樣,五色繽紛,宛或餐廳,幾不知其為洞穴,要還我自然。蘇州獅子林在亭的戧角頭裝燈,甚是觸目。對古代建築也好,園林也好,名勝也好,應該審慎一些,不協調的東西少強加於它。我以為照明燈應隱,裝飾燈宜顯,形式要與建築協調。至於裝掛地位,敞口建築與封閉建築有別。有些燈玲瓏精巧不適用於空廊者,掛上去隨風搖曳,有如塔鈴,燈且易損,不可妄掛,而電線電桿更應注意,既有害園景,且阻視線,對拍照人來說,真是有苦說不出。凡茲瑣瑣,雖多陳音俗套,難免絮聒之譏,似無關大局,然精益求精,繁榮文化,愚者之得,聊資參考!

② 請問描寫園林、風景的文言文散文或散文集有哪些

《於園》——張岱
《個園》——劉鳳誥
《黃鶴樓》——崔顥
《滕王閣序》——王勃
《阿房宮賦》——杜牧
《蘭亭序》——王羲之
《小石潭記》——柳宗元
《喜雨亭記》——蘇軾
《三峽》——酈道元
《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宗元
《湖心亭看雪》——張岱
《岳陽樓記》——范仲淹
《冷泉亭記》——白居易
《峴山亭記》——歐陽修
《閱江樓記》——宋濂
《滄浪亭記》——歸有光
《黃州快哉亭記》——蘇轍
《超然台記》——蘇軾
《前赤壁賦》——蘇軾
《後赤壁賦》——蘇軾
《湘行散記》——沈從文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荷塘月色》——朱自清
《梧桐樹》——豐子愷
《去霧的家鄉松石的畫廊——贛東北三清山漫記》——秦牧
《幽徑悲劇》——季羨林
《懷念西府海棠》——季羨林
《清塘荷韻》——季羨林
《靜虛村記》——賈平凹
《莽嶺一條溝》——賈平凹
《沙原隱泉》——余秋雨
《陽關雪》——余秋雨
《西湖漫筆》——宗璞
《秋韻》——宗璞
《故都的秋》——郁達夫
《聽聽那冷雨》——餘光中
《海上的日出》——巴金
《昆明的雨》——汪曾祺
櫻花贊》——冰心
《鄉村》——屠格涅夫
《孟加拉風光》——泰戈爾
《遠處的青山》——高爾斯華綏
《我的伊豆》——川端康成
還可參考趙堅:《園林·語言——以文化語言學對中國古典園林比較解讀》

③ 寫一篇園林名勝的游記文章(側重名篇名著、名人名句的引用)450字

到蘇州,除了看園林名勝,街頭巷尾的故事,耳熟能詳的傳說也是值得瞧瞧的。自古以來蘇州的名人就很多,不過最稱得上名聲在外的估計就是唐伯虎了,即便你不知道他的正史,看過周星星演的《唐伯虎點秋香》,肯定也對這段故事知道個大概,雖然搞笑情節居多,不過過程基本是一樣的。只可惜在石路的民俗街邊,好不容易找到江南四大才子的雕像,卻都被雜草和自行車淹沒了。這里每年四月十四是石路這里「軋神仙」的日子,據說這一天呂洞濱會化成凡人「混」在密密麻麻地人群中,如果誰碰到了這個神仙,誰就會沾好運。這里因此也俗稱神仙街,不過我是來晚了,呂大師也沒遇上,實在想去擠神仙的話,推薦去獅子林邊上的蘇州民俗博物館,裡面有電玩一樣的軋神仙游戲,點中了,也足夠讓人開心的呢,而且這里是蘇州難得免費的地方哦,哈哈。
觀前街是蘇州繁華的步行街,因為這條街在玄妙觀前面,故此得名。玄妙觀中最大的殿就是三清殿,一看到這個我就想起來西遊記里孫悟空他們鬧三清殿的故事,還有裡面所謂的虎力、鹿力、羊力大仙大喊著「三清爺爺」的樣子,哈哈,想想就好笑。觀前街幾乎聚集了蘇州所有的百年小吃,要都吃個遍,怕是要在這里住上個十天半月,而且蘇州人特別能吃甜的,很多地方放糖機會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甜甜的肉餡也不是每個外地人都能享受的哦。實在吃不慣這里的甜,去石路上的咸亨酒店吧,紹興菜應該還比較容易接受,我就是去那吃的,還嘗到了紹興很好喝的黃酒嘞。
來蘇州又知道了另外一件事,實在是過去不了解的。來之前有人問我說,你到蘇州買婚紗去啊?問得我一愣,只知道近年來很多人不再租婚紗而乾脆買一套,卻也不曉得為什麼提起蘇州就有人說起這事。人家也很奇怪的跟我說,你不知道嗎,蘇州有最大的婚紗市場哦,這邊結婚多少人都去那買呢。到了蘇州,忙著看古跡,也忘了這碼事,去虎丘的公交車里,原以為到終點的公園應該很少的人,卻有那麼多人到終點下車,開始還不了解,以為真的都是來玩的,後來要離開的時候在站台等車,發現不少人拎著很大的袋子,聽他們口中談論的侃價的事情,漸漸明白了,那袋子里就是婚紗哦。再仔細環顧這里才發現,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婚紗市場,怪不得那麼多人來這里呢,呵呵,原來都是置辦嫁妝的哦。怎麼樣,在看文章的小姑娘們,是不是也心動啦?遠道來蘇州的話,也買一套回去放著吧,反正早晚有一天會用的,哈哈。

④ 荔灣湖公園游記散文

不用,但是如有要劃船買就要另外給錢。

廣州荔枝灣遊船價格:

搖櫓船成人門票50元

豪華畫舫200元

搖櫓船+荔枝灣艇仔粥60元

搖櫓船+荔枝灣艇仔粥+關西小吃80元

搖櫓船票+蔣光鼐故居+荔灣博物館+荔枝灣艇仔粥80元

搖櫓船+茶藝+關西小吃100元

搖櫓船票老人38元

2、門票說明:

搖櫓船票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

搖櫓船票兒童身高1.2—1.5米之間購兒童票半價(25元),老人票65歲以上持老人證購老人票

船票包括:遊船、船上導游講解(不含其它消費項目,如茶水/水果/點心/民樂演奏)

荔枝灣船時間:9:00-21:30

荔灣湖公園舊址為荔枝灣,是廣州城歷史悠久的水鄉名勝。據考證,公元前200年已有荔枝灣。明朝「荔灣漁唱」列為羊城八景之一。在此歷代均有名園勝景,著名的有唐朝的「荔園」,南漢的「昌華苑」,元朝的「御果園」,明朝的「聽雪篷」,清朝的「海山仙館」「小田園」,以及民國初的「荔香園」、「彭園」等。

末建公園之前,荔枝灣大部分地主為水田、魚塘,以「泮塘五秀」著稱。沿荔枝灣涌河道可出珠江。乘「畫舫」遊河啖荔,即為廣州人最喜愛的「荔枝灣遊河」。

1958年,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根據城市建設總規劃,為改善荔灣區人民生活環境及生態環境,由廣州市市長朱光於當年4月4日主持開工典禮,組織全區幹部、群眾義務勞動,將荔枝灣、泮塘一帶坑坑窪窪的水田、魚塘、爛地築建成四個人工湖,通稱荔灣人工湖,緩解了西關的水患。1960年荔灣湖公園被正式命名,由前民盟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沈鈞儒題寫園名。

荔灣湖公園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組成。總面積27.8萬平方米,其中包括水面17.2萬平方米,陸地面積1.06萬平方米。有園林建築八亭、八橋、四廊、三廳、一軒、一閣,散落在碧波綠樹叢中,頗具園林建築特色。全園綠化覆蓋率達84%,有喬木3613株,分屬34個科,灌木9850株,分屬53個科,每年培育花卉1.5萬盆;園內有大葉榕、小葉榕、木棉等古樹20株,草坪面積1萬多平方米。

荔枝樹原為公園的主要樹種,建園初期已大片種植。因環境污染嚴重,荔枝樹已不結果。近年來治理污染使環境有所改觀,至90年代初新補栽的300多株荔枝樹生機勃勃,園內倖存的一株老荔枝樹也開始重新結果。

遊玩小Tips:

門票:公園進園免費

地址:荔灣區龍津西路155號

附近公交:泮塘總站、中山八路站、到石路基站、泮塘站

⑤ 游記(散文)怎麼寫

到「形散而神不散」,明確並把握中心,用心去感受體會。散文中,「我」居重要地位,並非必須以第一人稱去描寫,而是要突出「自我」,張揚個性,表達出自己真實情感或者意見及主張。散文也是一種虛實結合,因實出虛的藝術,要以客觀外物鋪開心靈之路。總之,處處有情,有性靈之美。 一)精於立意 「凡文以意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獲得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 發,憑著鮮明的感受,鋒銳的觀察能力,同人民同時代共同跳動的脈博,深厚的感情,豐富 的想像,深沉的思索,就會感到我們生活中洋溢著的詩意。這詩意,就是使我們心靈受到觸 動的東西,使我們眼睛豁然開朗的東西,思想突然升華的東西,感情更為純潔的東西,它就 詩的靈感。我們要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趕緊捕捉住它。因為這裡面有心靈的顫動,思想的 閃光。劉白羽說:「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 學。」 譬如,一個作家去看茶花,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象 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 人。」這就是思想的閃耀,作家十分寶貴它,就及時把這個意思記下來。後來,他聽一位花 匠介紹一種茶花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開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並沒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記住這種茶花的名稱的。過了一會,恰巧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見孩子們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 不休,心靈猛然一顫,不禁脫口說出:「童子麵茶花開了。」而花匠聽了這話省悟後說:「真 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這話使得一個念頭突然跳出他的腦海,他說:「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 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於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茶花賦》。這個作家就楊朔。而讀者、評論者通過閱讀就可以悟出作家寫此文的立意:歌 頌如花的祖國,歌頌美化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 的過程。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盡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 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布局謀 篇等問題。這里著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 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 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游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 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 報告一下自己的游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 寺的鍾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 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一是感情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 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贊揚蜜 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 槍」的艱苦奮斗精神,就搜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許多托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茅盾的《白楊禮贊》。 三是人物線索。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 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 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於 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就能通過聯想與想像,把有關的 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原定的主題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市》、賈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記》、《西湖即景》。 六是行動線索。如游記以遊程行蹤為線索。劉白羽寫《長江三日》就以遊程為主線來寫, 當然,全文還有一條哲理性的思緒線索:「戰斗——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 「文無定法」,散文的線索很多,以上六種線索是較為人們常用的。 第三、創設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統一,是作者浸透了時代精 神的主觀感情、意志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意是靈魂,境是血肉。意高則境深,意 低則境淺。散文的這種意境應是詩的意境,即所謂「詩情畫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質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動人心弦的,震顫魂魄的,是精神的,性靈的。如朱自 清寫《荷塘月色》,全篇著力於「淡淡的情趣』,順著沿路走來、佇立凝想的線索,通過描繪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樹影、霧氣、燈光……色彩斑爛,可見可感,而葉香、蛙鳴、 蟬聲,又可味可聞。更加上心情的抒寫,巧妙的譬喻,創造出一種淡雅、閑靜、情景交融的 意境。這種優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寫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創造的。 構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鑒,更需自己創新。過去就有一個青年作者發明出一種「散文快 速構思法」,為《青春》、《採石》等刊物的編輯所重視。 (三)巧於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卻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難處。這 猶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亂石,常常無損大山的壯觀。但是一個小園中有一堆亂石,就很容 易破壞園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結構十分重要。參觀蘇州園林,從它精巧的建築布 局上,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可以借鑒它的園林建築布局來考慮散文的布局。葉聖陶在《蘇州 園林》中寫道,蘇州園林建築的設計者和匠師們「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作為散文的寫作來說,也要這樣講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襯、層次。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但散文布局有時則需講究對稱,或對比。葉聖陶又說:「蘇 州園林在每一個角度都注意圖畫美。」那麼,散文的整體布局要講究藝術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樣要講究藝術性嗎? 至於布局的具體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講的線索問題也與布局有關。這里可以著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設文眼,開頭往往似談家常,結尾則加以深化,畫龍點睛, 「卒章顯其志」,並且首尾呼應,通體一貫,有機結合。初學散文寫作,不妨學習這種布局 的方法。 (四)明於斷續 。散文要「散」得起來,除了選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敘寫上要注意斷續的技巧。明於 斷續,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揮灑自如。賈平凹說:「記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寫 或者寫得很少;空白,這正是你要寫的地方呢。」他認為,「講究了『空白』處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來,斷續之,續斷之,文能『飛起』,神妙便顯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來,古人 也講過:意在筆先,故得舉止閑暇,看似胡亂說,骨子裡卻有分數。」我們要多閱讀古人優秀的散文作品,學習他人的斷續技巧,在寫作實踐中多次運用之後就必然 熟能生巧。……相信自己,祝你成功~~

⑥ 寫一篇文章,介紹你遊玩過的一座園林,200字左右

拙政園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編輯本段]【拙政園簡介】
位於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音:yù,<書>賣)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毫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4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曾一分為三,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拙政園全園佔地62畝(另三資料分別為:51950平方米、約50000平方米、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
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為精華所在。面積約18.5畝。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池水面積佔全園面積的3/5(另一資料:1/3)。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築,主次分明。總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園林渾厚、質朴、疏朗的藝術風格。以荷香喻人品的「遠香堂」為中部拙政園主景區的主體建築,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粉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
從拙政園中園的建築物名來看,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區還有微觀樓、玉蘭堂、見山樓等建築以及精巧的園中之園——枇杷園。
西部原為「補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迴,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後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藝術的風格佔了上風,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區仍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則是蘇州園林造園藝術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築為靠近住宅一側的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鴛鴦館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台館分峙,裝飾華麗精美。迴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築「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倒影樓」,另一個對著「三十六鴛鴦館」,而後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取自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頓感到這里可欣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西部其它建築還有留聽閣、宜兩亭、倒影樓、水廊等。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約31畝,因歸園早已荒蕪,全部為新建,布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格,主要建築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雲峰等,均為移建。
拙政園的建築還有澄觀樓、浮翠閣、玲瓏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等。
拙政園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迴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築風格。拙政園形成的湖、池、澗等不同的景區,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於園中,富有詩情畫意。淼淼池水以閑適、曠遠、雅逸和平靜氛圍見長,曲岸灣頭,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勝;通過平橋小徑為其脈絡,長廊逶迤填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鬆散的園林建築各具神韻。整個園林建築彷彿浮於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生不同的藝術情趣,如夏日蕉廊,冬日梅影雪月,春日繁花麗日,秋日紅蓼蘆塘,無不四時宜人,創造出處處有情,面面生詩,含蓄曲折,餘味無盡,不愧為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該園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特殊游覽參觀點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迄今為止同時具備這四項桂冠的全國僅拙政園一家。

⑦ 有關蘇州園林的散文

陳從周<說園>堪稱經典,兼具文學和美學價值,共五篇
。現附其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說園
我國造園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林中樹立著獨特風格,自來學者從各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見,如今就我在接觸園林中所見聞掇拾到的,提出來談談,姑名「說園」。
園有靜觀、動觀之分,這一點我們在造園之先,首要考慮。何謂靜觀,就是園中予游者多駐足的觀賞點;動觀就是要有較長的游覽線。二者說來,小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庭院專主靜現。大園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前者如蘇州網師園,後者則蘇州拙政園差可似之。人們進入網師園宜坐宜留之建築多,繞池一周,有檻前細數游魚,有亭中待月迎風,而軒外花影移牆,峰巒當窗,宛然如畫,靜中生趣。至於拙政園徑緣池轉,廊引人隨,與「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彷彿,妙在移步換影,這是動觀。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動靜之分,有關園林性質與園林面積大小。象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園,則宜以靜觀為主,即為一例。
中國園林是由建築、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疊山理水要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山與水的關系究竟如何呢?簡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縮小(網師園水池仿虎丘白蓮池,極妙),處理原則悉符畫本。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貫通,全園生動。我曾經用「水隨山轉,山因水活」與「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隨地作低平」來說明山水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從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啟示。明末清初疊山家張南垣主張用平岡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園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們能初步理解這個道理,就不至於離自然太遠,多少能呈現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國園林的樹木栽植,不僅為了綠化,要具有畫意。窗外花樹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間古樹三五,幽篁一叢,乃模擬枯木竹石圖。重姿態,不講品種,和盆栽一樣,能「入畫」。拙政園的楓楊、網師園的古柏,都是一園之勝,左右大局,如果這些饒有畫意的古木去了,一園景色頓減。樹木品種又多有特色,如蘇州留園原多白皮鬆,怡園多松、梅,滄浪亭滿種箬竹,各具風貌。可是近年來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品種搞亂了,各園個性漸少,似要引以為戒。宋人郭熙說得好:「山水以山為血脈,以草為毛發,以煙雲為神采」。草尚如此,何況樹木呢?我總覺得一地方的園林應該有那個地方的植物特色,並且土生土長的樹木存活率大,成長得快,幾年可茂然成林。它與植物園有別,是以觀賞為主,而非以種多斗奇。要能做到「園以景勝,景因園異」,那真是不容易。這當然也包括花卉在內。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國園林是各具風格的。古代園林在這方面下過功夫,雖亭台樓閣,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風花雪月,光景常新。我們民族在欣賞藝術上存乎一種特性,花木重姿態,音樂重旋律。書畫重筆意等,都表現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達到耐看耐聽,經得起細細的推敲,蘊藉有餘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討上,這些似乎對我們有所啟發。
園林景物有仰觀、俯觀之別,在處理上亦應區別對待。樓閣掩映,山石森嚴,曲水灣環,都存乎此理。「小紅橋外小紅亭,小紅亭畔、高柳萬蟬聲。」「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這些詞句不但寫出園景層次,有空間感和聲感,同時高柳、杏梢,又都把人們視線引向仰觀。文學家最敏感,我們造園者應向他們學習。至於「一丘藏曲折,緩步百躋攀」,則又皆留心俯視所致。因此園林建築物的頂,假山的腳,水口,樹梢,都不能草率從事,要著意安排。山際安亭,水邊留礬,是能引人仰觀、俯觀的方法。
我國名勝也好,園林也好,為什麼能這樣勾引無數中外遊人,百看不厭呢?風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還有個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歷史。我曾提過風景區或園林有文物古跡,可豐富其文化內容,使遊人產生更多的興會、聯想,不僅僅是到此一游,吃飯喝水而已。文物與風景區園林相結合,文物賴以保存,園林藉以豐富多采、兩者相輔相成,不矛盾而統一。這樣才能體現出一個有古今文化的社會主義中國園林。
中國園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入尋味立峰是一種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細看才象。九獅山亦然。鴛鴦廳的前後梁架,形式不同,不說不明白,一說才恍然大悟,竟寓鴛鴦之意。奈何今天有許多好心腸的人,惟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裝了人工大魚,熊貓館前站著泥塑熊貓,如做著大廣告,與含蓄兩字背道而馳,失去了中國園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風景。魚要隱現方妙,熊貓館以竹林引勝,漸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過去有些園名,如寒碧山莊(注二)、梅園、網師園,都可顧名思義,園內的特色是白皮鬆、梅、水。盡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亭榭之額真是賞景的說明書。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人臨其境,即無荷風,亦覺風在其中,發人遐思。而對聯文字之雋永,書法之美妙。更令人一唱三嘆,徘徊不已。鎮江焦山頂的別峰庵,為鄭板橋讀書處,小齋三間,一庭花樹,門聯寫著「室雅無須大;花香不在多」。游者見到,頓覺心懷舒暢,親切地感到景物宜人,博得人人稱好,游罷個個傳誦。至於匾額,有磚刻、石刻,聯屏有板對、竹對、板屏、大理石屏,外加石刻書條石,皆少用畫面,比具體的形象來得曲折耐味。其所以不用裝裱的屏聯,因園林建築多敞口,有損紙質,額對露天者用磚石,室內者用竹木,皆因地制宜而安排。住宅之廳堂齋室,懸掛裝裱字畫,可增加內部光線及音響效果,使居者有明朗清靜之感,有與無,情況大不相同。當時宣紙規格、裝裱大小皆有一定,乃根據建築尺度而定。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畫家講畫樹,要無一筆不曲,斯理至當。曲橋、曲徑、曲廊,本來在交通意義上,是由一點到另一點而設置的。園林中兩側都有風景,隨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顧盼有景,信步其間使距程延長,趣味加深。由此可見,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有些曲橋,定要九曲,既不臨水面(園林橋一般要低於兩岸,有凌波之意),生硬屈曲。行橋宛若受刑,其因在於不明此理(上海豫園前九曲橋即壞例)。
造園在選地後,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作為此園之特徵,表達出預想的境界。北京圓明園,我說它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園內景物皆因水而築,招西山入園,終成「萬園之園」。無錫寄暢園為山麓園,景物皆面山而構,納園外山景於預園內。網師園以水為中心。殿春簃一院雖無水,西南角鑿冷泉,貫通全園水脈,有此一眼,絕處逢生,終不脫題。新建東部,設計上既背固有設計原則,且復無水,遂成僵局,是事先對全園未作周密的分析,不加思索而造成的。園之佳者如詩之絕句,詞之小令,皆以少勝多,有不盡之意,寥寥幾句,弦外之音猶繞梁間(大園總有不周之處,正如長歌慢調,難以一氣呵成)。我說園外有園,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內。園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於「時」,花影、樹影、雲影、水影、風聲、水聲、鳥語、花香,無形之景,有形之景,交響成曲。所謂詩情畫意盎然而生,與此有密切關系(參見拙作《建築中的借景問題》)。
萬頃之園難以緊湊,數畝之園難以寬綽。緊湊不覺其大,游無倦意,寬綽不覺局促,覽之有物,故以靜、動觀園,有縮地擴基之妙。而大膽落墨,小心收拾(畫家語),更為要諦,使寬處可容走馬,密處難以藏針(書家語)。故頤和園有煙波浩渺之昆明湖,復有深居山間的諧趣園,於此可悟消息。造園有法而無式。在於人們的巧妙運用其規律。計成所說的「因借(因地制宜,借景)」,就是法。《園冶》一書終未列式。能做到園有大小之分,有靜觀動觀之別,有郊園市園之異等等,各臻其妙,方稱「得體」(體宜)。中國畫的蘭竹看來極簡單,畫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摺子戲,亦復喜看,每個演員演來不同,就是各有獨到之處。造園之理與此理相通。如果定一式使學者死守之,奉為經典,則如畫譜之有「芥子園」。文章之有八股一樣。蘇州網師園是公認為小園極則,所謂「小而精,以少勝多」。其設計原則很簡單,運用了假山與建築相對而互相更換的一個原則(蘇州園林基本上用此法。網師園東部新建反其道,終於未能成功),無旱船、大橋、大山、建築物尺度略小,數量適可而止,亭亭當當,象一個小園格局。反之,獅子林增添了大船,與水面不稱,不倫不類,就是不「得體」。清代汪春田重葺文園有詩:「換卻花籬補石闌,改園更比改詩難;果能字字吟來穩,小有亭台亦耐看。」說得透徹極了,到今天讀起此詩,對造園工作者來說,還是十分親切的。園林中的大小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無大便無小,無小也無大。園林空間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變化,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因此大園包小園,即基此理(大湖包小湖,如西湖三潭印月)。是例極多,幾成為造園的重要處理方法。佳者如拙政園之枇杷園、海棠塢、頤和園之諧趣園等,都能達到很高的藝術效果。如果入門便覺是個大園,內部空曠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入園亦未能游遍全園,故園林不起游興是失敗的。如果景物有特點,委宛多姿,游之不足,下次再來。風景區也好,園林也好,不要使人一次游盡,留待多次,有何不好呢?我很惋惜很多名勝地點,為了擴大空間,更希望一覽無余,甚至於希望能一日游或半日游,一次觀完,下次莫來,將許多古名勝園林的圍牆拆去,大是大了,得到的是空,西湖平湖秋月、西泠印社都有這樣的後果。西泠飯店造了高層,葛嶺矮小了一半。揚州瘦西湖妙在瘦字,今後不準備在其旁建造高層建築,是有遠見的。本來瘦西湖風景區是一個私家園林群(揚州城內的花園巷,同為私家園林群,一用水路交通,一用陸上交通),其妙在各園依水而築,獨立成園,既分又合,隔院樓台,紅杏出牆,歷歷倒影,宛若圖畫。雖瘦而不覺寒酸,反窈窕多姿。今天感到美中不足的,似覺不夠緊湊,主要建築物少一些,分隔不夠。在以後的修建中,這個原來瘦西湖的特徵,還應該保留下來。拙政園將東園與之合並,大則大矣,原來部分益現局促,而東園遼闊,遊人無興,幾成為過道。分之兩利,合之兩傷。
本來中國木構建築,在體形上有其個性與局限性,殿是殿,廳是廳,亭是亭,各具體例,皆有一定的尺度,不能超越,畫虎不成反類犬,放大縮小各有范疇。平面使用不夠,可幾個建築相連,如清真寺禮拜殿用勾連搭的方法相連,或幾座建築綴以廊廡。成為一組。拙政園東部將亭子放大了,既非閣,又不象亭,人們看不慣,有很多意見。相反,瘦西湖五亭橋與白塔是模仿北京北海大橋、五龍亭及白塔,因為地位不夠大,將橋與亭合為一體,形成五亭橋,白塔體形亦相應縮小,這樣與湖面相稱了,形成了瘦西湖的特徵,不能不稱佳構,如果不加分析,難以辨出它是一個北海景物的縮影,做得十分「得體」。
遠山無腳,遠樹無根,遠舟無身(只見帆),這是畫理,亦造園之理。園林的每個觀賞點,看來皆一幅幅不同的畫,要深遠而有層次。「常倚曲闌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如能懂得這些道理,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等等,見其片斷,不逞全形,圖外有畫,咫尺千里,餘味無窮。再具體點說:建亭須略低山巔,植樹不宜峰尖,山露腳而不露頂,露頂而不露腳,大樹見梢不見根,見根不見梢之類。但是運用上卻細致而費推敲,小至一樹的修剪,片石的移動,都要影響風景的構圖。真是一枝之差,全園敗景。拙政園玉蘭堂後的古樹枯死,今雖補植,終失舊貌。留園曲溪樓前有同樣的遭遇。至此深深體會到,造園困難,管園亦不易,一個好的園林管理者,他不但要考查園的歷史,更應知道園的藝術特徵,等於一個優秀的護士對病人作周密細致的了解。尤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不能魯莽從事,非經文物主管單位同意,須照原樣修復,不得擅自更改,否則不但破壞園林風格,且有損文物,關繫到黨的文物政策問題。郊園多野趣,宅園貴清新。野趣接近自然,清新不落常套。無錫蠡園為庸俗無野趣之例,網師園屬清新典範。前者雖大,好評無多;後者雖小,贊辭不已。至此可證園不在大而在精,方稱藝術上品。此點不僅在風格上有軒輊,就是細至裝修陳設皆有異同。園林裝修同樣強調因地制宜,敞口建築重線條輪廓,玲瓏出之,不用精細的掛落裝修,因易損傷:傢具以石凳、石桌、磚面桌之類,以古樸為主。廳堂軒齋有門窗者,則配精細的裝修。其傢具亦為紅木、紫檀、楠木、花梨所制,配套陳設,夏用藤棚椅面,冬加椅披椅墊,以應不同季節的需要。但亦須根據建築物的華麗與雅素,分別作不同的處理。華麗者用紅木、紫檀,雅素者用楠木、花梨:其雕刻之繁簡亦同樣對待。傢具俗稱「屋肚腸」,其重要可知,園缺傢具,即胸無點墨。水平高下自在其中。過去網師園的傢具陳設下過大功夫,確實做到相當高的水平,使游者更全面地領會我國園林藝術。古代園林張燈夜遊是一件大事,屢見詩文,但張燈是盛會,許多名貴之燈是臨時懸掛的,張後即移藏,非永久固定於一地。燈也是園林一部分,其品類與懸掛亦如屏聯一樣,皆有定格,大小形式各具特徵。現在有些園林為了適應夜遊,都裝上電燈,往往破壞園林風格,正如宜興善卷洞一樣,五色繽紛,宛或餐廳,幾不知其為洞穴,要還我自然。蘇州獅子林在亭的戧角頭裝燈,甚是觸目。對古代建築也好,園林也好,名勝也好,應該審慎一些,不協調的東西少強加於它。我以為照明燈應隱,裝飾燈宜顯,形式要與建築協調。至於裝掛地位,敞口建築與封閉建築有別。有些燈玲瓏精巧不適用於空廊者,掛上去隨風搖曳,有如塔鈴,燈且易損,不可妄掛,而電線電桿更應注意,既有害園景,且阻視線,對拍照人來說,真是有苦說不出。凡茲瑣瑣,雖多陳音俗套,難免絮聒之譏,似無關大局,然精益求精,繁榮文化,愚者之得,聊資參考!

⑧ 寫一篇文章,介紹你遊玩過的一座園林,200字左右。

這個園林很美,來它因源庭院里的花和樹、竹子而出名,故名做亭香園林。庭院里的的花香撲朔而來,在這裡面散步,使人忘記一切煩惱,樹林里的不必說扇形水池裡一躍而起的「大鯉魚」噴泉,雕刻精緻的雛鳳亭,紫藤纏繞的長廊,白水泉畔的徐志摩墓,到處充滿歡歌笑語的兒童公園;也不必說滿山的花蝴蝶翩翩起舞,小蜜蜂「嗡嗡嗡」地在花叢中勤勞地采蜜,黃鶯在樹枝上連著清脆的嗓子,蟋蟀和油蛉組成的交響樂;單是說那些千姿百態、奇異嶙峋的岩石吧,就有無限趣味:樹木,高大挺拔,很茂盛,頗有田園之意啊。

⑨ 關於蘇州園林的美文 急需 500字

長了點 你可以選一點 因為把很多園林分開來寫了

在這個地方,中國古代的文人們以優雅的情趣、超凡脫俗的美感,用無數個風花雪月的時光建造起一座座園林。他們在繁華的鬧市裡營造了一片屬於自我的寂靜山林,平日里繪制著一卷卷水墨風光,吟唱出一首首優美詩篇。也就在那個時節,中國最優美的唱腔在這些園林中回響,所有的中國人都認為這里就是人間天堂,而這些天堂中的一座座園林就是每個人夢想中的精神家園……
蘇州位於中國東部的江蘇省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資源極其豐富。蘇州是一座具有兩千五百餘年建造歷史的古城,古城中的私家園林最早興起於公元二三世紀,經過千餘年的發展,在十六至十八世紀建造的園林達到五百餘座,進入了鼎盛時期,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造園風格。

【滄浪亭】

這道水面既是這個園林的天然屏障又讓外人能夠欣賞到園中的部分景色,這樣的格局為滄浪亭所獨有。滄浪亭始建於公元十世紀中國的五代時期,是現在蘇州城中最為古老的一座古典園林。

這道長廊又稱為復廊。一側臨水,可欣賞園外的風光,另一側在園中依假山環繞,連接起了整個園林。復廊以花牆為間隔,漏窗點綴其中,整個形態隨著地勢而起伏綿延,是中國園林長廊的經典之作;

園內以這座土石結合的假山為主,主峰高處是座造型古樸、名為滄浪亭的石亭,園林也因此而得名;

百餘個漏窗散布全園、構思獨特、製作精巧、式樣無一雷同,是古典園林中漏窗藝術的典範;

園林中規模不大的竹林隨處可見,典雅的建築錯落分布;

庭院間的石子小路彎曲穿行;

一汪綠水深潭錦鯉出沒。

滄浪亭九百餘年來傑出地詮釋著蘇州古典園林的幽靜之美。遙想當年,遠方好友攜帶著禮品興沖沖乘船而來,登上滄浪亭與朋友對弈。時光在山石古樹間流逝。在園林之中,中國的文人們品味著人生什麼為進退,千古如何算輸贏的境界與滋味。

【獅子林】

獅子林是蘇州現存唯一的一座始建於公元十四世紀中國元代的園林,它是由一位禪師為紀念他的老師而建造的。園內假山眾多,各種造型奇特的太湖石遍布其上、形狀怪異。因為佛經中如來說法被比喻為獅子吼,故而這座由佛門子弟建造的古典園林便有了「獅子林」這樣一個名稱。

在蘇州古典園林中疊石為山是模仿自然的主要手法之一,但像獅子林這樣以假山為主來點綴園林,幾乎是一個孤例,因而又有了「假山王國」之稱。

深藏於假山中的這座建築在一個側面同時呈現出八個翹角飛檐的建築奇觀。

園內四個表達中國文人生活方式的漏窗堪稱一絕。

獅子林將山川的壯麗融入蘇州古典園林特有的秀美,獨樹一幟。

和其它園林一樣,獅子林深居於鬧市之中,從這個角度看去可以明白蘇州的古典園林為何又被稱為「城市山林」。

相傳幾百年前,僧人們曾在這里打坐修禪。而在園林主人的眼中,一座座奇峰就如同名賢高士,更多的時候他們會點燃一炷高香,在群峰環繞之中參悟著俗世間的生老病死、天堂里的轉世輪回。

在蘇州的茶館中,經常能看到一種熱鬧的說唱表演。表演者往往是一男一女,用當地的方言講述才子佳人的愛情、英雄好漢的傳奇。

蘇州評彈——一門古老優美的說唱藝術,它產生於四百餘年前傳唱至今依然生氣勃勃。

【拙政園】

拙政園始建於公元十五世紀初,現佔地七十八畝,是現存蘇州古典園林中面積最大的一座。

東部,呈現的是一幅田園風光。個別的建築點綴在河岸樹叢之中,溪流在假山的腳下穿行,構建出一個充滿山林野趣的空間;

中部,拙政園的精華所在。佔地十八畝,池水面積過半,各式建築傍水安置,造型古樸典雅。假山四周池水環繞、山頭高低錯落如湖中的島嶼,整個空間充滿了自然的風韻,氣氛寧靜而又深遠,顯示出十六世紀中國明代的造園格局。

石舫在水面之上構築而成的船形建築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建築樣式,這個石舫叫做「香洲」。園林的主人當年曾乘風破浪、萬里行游,而今退隱於園林之中,這座靜止的香洲也便成為一種豪情的象徵。在香洲的平台之上,安置好一把古琴,煙霧緲緲,撫一曲《高山流水》,是回憶,更是寄託和慰藉,這種旋律曾長久地在一片片精緻的人造山水間回響,最終成為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絕唱。

小飛虹——拙政園唯一的廊橋,將一片水面隔開,營造出幽深的感覺。

見山樓,三面臨水,有兩個曲橋連接南北,是當年主人與朋友們吟詩作賦的場所。

大空間中還有一些被分割隱藏起來的小院落,園中有園,這是蘇州造園藝術的典型手法之一。

穿過這道形如滿月的圓形石門,便是拙政園的西花園,一個賞心悅目的精巧空間。這條波形水廊曲折建構、一波三折,不但起到將中西部分割開來的作用,而且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去都呈現出曲折所帶來的各種美感,是中國長廊建築的傑出之作。

拙政園的建造典型地代表了蘇州古典園林的普遍歷史。

公元1509年,明王朝的一位高官因官場失意回歸故里,以一座寺廟的舊址為基礎開始興建拙政園並邀請了當時江南最著名的畫家文徵明參與設計。文徵明以一個畫家的審美情趣,用傳統的筆墨勾勒出了整個園林的總體布局,在他的主持下歷時十年拙政園終於建造完成,形成了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的園林風格,強烈地表現出中國文人山水畫中所追求的審美意境。自此,「以真實的自然山水為藍本,融入中國畫的藝術再現手法」成為了蘇州古典園林整體布局的一大宗旨。

拙政園的三十六鴛鴦館、西花園的主體建築雅緻、豪華。四面菱形玻璃藍白相間,由內外望一窗一景。那時的園林主人便在此處欣賞中國最優美的古老戲劇——崑曲。

從明代開始,許多畫家參與了園林的建造,他們依據繪畫的理論和技法,將中國山水畫的原理直接運用於造園藝術,在方寸之地創造出一個個精緻的空間,讓人流連忘返,感受到意猶未盡的審美體驗。

【環秀山莊】

這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假山,佔地半畝多。絕壁、山洞、峽谷、危崖模仿著自然的山體變化,移步換形、變化萬端,整個造形如同真山一般,惟妙惟肖。山間峽谷長達十餘米,山峰七米多高,山中小道六七十米。

這座體積寵大的假山,三面溪水環繞,建造於公元十八世紀,坐落於環秀山莊之中,占據了這座園林一半的面積,它典範地體現了假山的構建技藝,顯示出永恆的藝術美感,堪稱湖石假山的中國之最。

遠離山林卻嚮往著山林,兩百餘年的歲月中,不同的人家先先後後地成為了這座園林的主人。平常的日子裡他們都會在山石間徘徊,品味園林構建的藝術美感,都會和好友在洞室中暢飲,談論古往今來的佳話,此情此景就是中國古代文人們享受生命的一個經典時刻。

【留園】

留園,佔地三十畝,是最精緻的蘇州古典園林,現在的風貌代表了十八世紀中國清朝時期的園林風格。

走入其中,在經過了一段彎曲迂迴的通道之後,園中的景色才次第展開:

中部地帶以水池為中心;

西側假山高聳、樹木高大,山勢一直蜿蜒至北部,上築可以俯瞰全園的聞木樨香軒;

南側是主體建築明瑟樓,明瓦合窗、古色古香、翹角飛檐、古樸典雅;

東側主體建築——曲溪樓,輕盈挺秀,兩側樹木茂盛,中間還有人工堆成的小島,號稱「小蓬萊」,將水面分割成大小兩湖。方寸之間景觀高低錯落、參差不齊,形成變化多端的視覺空間;

在假山腳下,兩側堆砌的山石夾著徐徐流入的湖水如同高山峽谷(相傳是當時一位著名畫家親自堆疊而成的);

各式漏窗光影迷離;

全園的長廊達七百餘米,沿牆曲折蜿蜒、高低起伏,和牆之間留出一點點彎曲的空間,栽種些植物、放置點湖石便形成了一個個園林的微型景觀,氣息生動、充滿趣味,這也是蘇州古典園林中長廊建造的典型手法;

五峰仙館——留園最大的廳堂。左右兩廂建築各異,形成了一個四合院落;

冠雲峰高達六點五米,是蘇州古典園林中最高大的單體太湖石,旁邊配以兩座湖石。三座石峰充滿了自然造化的奇特美感,形成一處絕佳的景觀;

這是明瑟樓的頂層,園林的主人曾在此作畫。宣紙、筆墨、清風、美景,這是中國文人感悟生命的美妙時刻。

【耦園】

耦園,三面臨水,園中景色盡藏於高牆之中。

園內這座黃石假山是蘇州園林中的又一個傑作。它四面環水、體積恰當、高低自然錯落,和周圍的建築和諧相處,成為一個優美的景區。

吾愛亭——一個溫馨的名稱,臨水而建,和曲線優美的長廊相連,秀麗動人。山水間一座水閣,四角高翹、典雅方正。靜坐於內,滿眼湖光山色。

一百三十多年前,一對夫妻曾在這里隱居,她們躲避著高牆之外的世俗社會,日常勞作於花園之間,享受著平靜生活所帶來的淡然與安逸。因為思念家鄉,女主人便在園林靠近河道的角落中建成高樓一座,這就是聽櫓樓。它與旁邊男主人的書房魁星閣兩兩相對、內部相通。在蘇州古典園林中這幾乎是唯一一處顯示出男女平等意味的建築。每當園外的櫓聲傳來,園內的女主人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人可以不在家鄉生活,但對家鄉的記憶思念則會伴隨一生。

【退思園】

蘇州附近的同里鎮是江南水鄉風情的典範代表,在這里有一座始建於十九世紀的古典園林——退思園。以水為中心,各式建築貼近水面,好像整個園子浮於水上。

鬧紅一舸——一個石舫建築,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艙緊貼水面,彷彿航行於江海之中(古代江南水鄉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寄情於船是一種水鄉文化的特徵)。

……

幾盤乾果、一杯清茶,在望景樓的窗前,或與朋友或和家人品茗聊天,這應該是園林人家日常生活的一個情景。就在鬧紅一舸的船頭,當年美麗的江南女子曾吹動長蕭,一旁的青年男子以笛聲合奏。優雅精緻的生存智慧、溫文內斂的精神氣質,這就是蘇州古典園林留給世界的另一份遺產。

蘇州古典園林創造了詩一般的夢幻境界,是中國文人始終追求和嚮往的人生歸宿。

⑩ 古典園林散文2000字

走進蘇州園林
第一次聽說蘇州園林,還是在中學時讀葉聖陶的《蘇州園林》,我被葉老筆下的絕美景緻震撼了,那種天堂般的園子如夢境一般縈繞在腦海,世上真有那麼美的園子嗎?千里之外的蘇州,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以至於今天踏進拙政園的南門,我還以為是在夢境。
走過兩道門檻,迎門而立的是一座綠郁蔥蔥的假山,山上林木茂盛,如同一個天然屏障隔絕了外面的高溫熱浪,讓人感覺陰涼舒適。山下圍繞著些許盆栽的小荷,形態各異,淡雅荷香沁人心脾。
繞過假山,但見石徑竹籬兩旁處處是綠水荷花,在古木林蔭下幽幽綻放。遠處則是廳堂軒榭,廊宇環繞,奇石林立,這一切皆在水中以游廊畫舫自然連貫起來。時至夏日荷花遍布整個園子,可見原主人王心一對荷的偏愛,就如陶淵明獨愛菊一般。荷風四溢,香遠益清,遠離塵世的喧囂,潔身自愛,回歸這安靜閑適的清幽居所,真是人荷品質合一,其意悠然高貴文雅。
蘇州園林的建築風格與北方截然不同,北方的古建築大都色彩濃厚,屋頂曲線平緩,裝修簡單質朴,彰顯開朗大度的風格。而我眼前的江南建築色彩淡雅,屋頂陡峻,翼角高翹,顯得格外秀麗靈巧,活像欲要展翅高飛的鴻雁。走進玲瓏館,但見裝修精緻,落地裙窗精雕彩繪,紅木家私,名家字畫,配以鮮花盆景,及其富麗堂皇。
身處館內透過精巧的窗欞往外觀望,那又是一番美景,三兩棵芭蕉,一叢翠竹,或是一棵海棠與窗交相呼應,相得益彰。試想如在雨夜,聽雨打芭蕉,竹葉颯颯,加之雨打窗欞之聲,那更是詩意萬分了。園里花木品種繁多,但布局特別,設計獨具匠心,使其疏朗有致,四季花卉交叉種植,各自成一景。遊走於長廊石徑,步步變換著景緻,讓人耳目一新,疲勞煩悶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
美景自然少不了美人相稱,江南的女子多是嬌小靈秀,今年流行碎花及地長裙,特顯淑女風范。有兩個花季少女身著長裙,長發飄逸,悠然走來,我停下腳步,不小心踩到了擦肩而過女孩的裙角,我忙道歉,那女孩沖我嫣然一笑,追同伴去了。現代人穿長裙多不方便啊!我心裡嘀咕著卻又羨慕著,像我這種北方女子略胖的身材是穿不上這種裙子的。也許是這江南的秀美滋潤了江南女子的婉約靈秀,不免讓人心生愛憐。
邊走邊想,不覺走到了園林圍牆邊,白色花邊圍牆上遍布爬山虎的藤蔓,綠白相間,花菱牆飾與牆頭的灰色小瓦又是一幅天然畫卷,養心悅目。
蘇州園林果然名不虛傳,有句話叫「不虛此行」,我只顧將身心融入其中,無暇顧及亭台軒榭的名字。聽景不如賞景,賞景不如親臨感受,樂在其中。此園雖地處鬧市但顯得格外幽靜,是居家之所卻滿目山水,建築隨意處處不對稱卻又和諧自然。一步一景,卻又不重復,各有特色。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美麗又不一樣,真的令人稱奇。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