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漢國宮殿遺址
㈠ 南漢土城牆遺址,南越土城牆遺址,南越國宮殿遺址,南漢國宮殿遺址介紹,分別在哪
南越土城牆遺址,南越國宮殿遺址在廣州越秀區;
南漢土城牆遺址,南漢國宮殿遺址在廣州市北京路附近;
㈡ 南越國遺址的介紹
南越國遺址是南越國王宮的遺址,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內,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包括御花園遺址、南越國宮殿遺址、南漢國宮殿遺址以及各朝官署遺址等。1996年11月20日,該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11日,南越國宮署遺址向公眾開放部分已整理修復完的大約3000多平方米的遺跡,並在10000多件發掘品中精選部分文物向公眾展出。
㈢ 廣州有哪些古代宮殿,城池,古戰場遺址
南越國宮殿,南漢國宮殿
古代廣州屬於南蠻偏遠之地,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爭,沒有什麼有名的古戰場遺址。
直到航海技術發達後,廣州因沿海,在近代發展較快。
㈣ 南越國宮殿遺址是屬南越王博物館的嗎
是的。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建築面積17400多平方米,主要內展示南越王墓容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將綜合陳列大樓、古墓保護區、主體陳列大樓幾個不同序列的空間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突出了遺址博物館的群體氣派,是嶺南現代建築的一個輝煌代表,曾獲得六項國內外建築大獎。博物館還設有楊永德伉儷捐贈的陶瓷枕專題陳列和不定期的臨時展覽。博物館現藏陶瓷枕多達400餘件,製作年代由唐迄民國,以宋、金為主,數量之多、品質之精、窯口之廣在國內同類收藏品中均屬罕見。
㈤ 南越國宮署遺址的介紹
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公元前203年,秦將趙陀割據嶺南版,建立南越國權,在都城番禺(今廣州)興建王宮御苑。南越國宮署遺址內不僅有南越宮苑,還有從秦、漢、晉、南朝、隋、唐、南漢、宋、元、明、清到民國共12朝的遺跡遺物。這些遺跡層層相疊,構成了一部記載廣州兩千多年發展的無字史書。1995年和1997年在基建工程中,分別發現了南越國時期的大型地下石構水池和南越國王宮御苑,被認為是嶺南地區考古方面的突破性發現。2000年在廣州市兒童公園發現南越國宮殿遺址。1分三期建成南越王宮博物館。2012年11月,南越國宮署遺址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的遺產點之一,2015年完成申報世界遺產准備工作,2016年正式送交世界遺產大會審議。
㈥ 南漢國宮殿遺址怎麼去
南越國宮署抄遺址既是兩千年襲前西漢南越國和一千年前五代南漢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歷代郡縣、州府的治地,是廣州延續兩千多年的城市中心。遺址自下而上層層疊壓有秦代、南越國、漢、晉、南朝、唐、五代南漢、宋、元、明、清和民國12個歷史朝代文化遺存。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是廣東唯一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重點保護項目。 到廣東之後,在具體打聽吧
㈦ 廣州發現南漢國宮殿遺址,在什麼路
樓上的說錯了,她說的是西漢南越王墓。而新發掘的遺址在中山四路南越國宮署附近,靠近北京路。
㈧ 南越國宮署遺址的文物保護與開發
文物要保護,經濟要發展,文物保護的要求與經濟建設的需要兩者往往是會產生矛盾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一直是擺在文物工作面前的一個難題。
樹立榜樣
1995年在廣州市電信局大院的建築工地內發現南越國的大型石構水池,製作精工,由於遺跡極其重要,引起中央、省、市各級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決定遺址原地原址保護,大樓易地興建。正是廣州市的領導站在「廣州不缺高樓大廈,缺的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這一高度來看待文物保護和經濟建設的關系,才把南越國宮署遺址保護下來,給全國樹立一個榜樣。
劃出保護區
1997年,在南越國大型石構水池的南面又發掘出一條長約150米的曲流石渠遺跡,兩者同屬是南越國宮苑的園林水景遺跡,經國家文物局派出的多學科專家組論證,認定這處遺址是「目前我國發現年代最早的宮苑實例,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精華所在。建議要切實做好對遺址的保護。這次論證會對廣州的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積極的推動。先是廣州市政府根據專家的論證意見和省、市各有關方面提出對遺址保護的建議,決定斥資1.9億元贖回原計劃興建信德文化廣場的地盤,接著又提出在遺址的周圍劃出4.8萬平方米為文物保護區。1998年7月28日,廣州市政府發布《關於保護南南越國宮署遺址的通告》,初步劃出4.8萬平方米為文物保護區,對一個歷史文化遺址發布地方行政法規加以切實的保護,這在廣州歷史上尚屬首次。
保護典範
廣州市政府斥資1.9億元贖回原計劃興建信德文化廣場的地盤,接著又提出在遺址的周圍劃出4.8萬平方米為文物保護區。1998年7月28日,廣州市政府發布《關於保護南南越國宮署遺址的通告》,初步劃出4.8萬平方米為文物保護區。
發現南越國的宮苑遺址後,原廣州市市長林樹森同志又提出要在兒童公園內進行選點試掘,如發現有南越國的宮殿遺跡,就把兒童公園搬遷,由文物部門規劃進行大規模的發掘。2000年在原兒童公園內試掘發現南越國的1號宮殿遺跡,廣州市政府又出資3億元將兒童公園遷出另址新建。
這些重要遺跡的發現都得到廣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妥善的保護,較完滿地解決了這一重要遺址在保護與建設方面的矛盾,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認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文物保護的成功典範。
重要意義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20年,廣州文物事業進入了一個較快的發展階段,取得可喜的成果,受到全國同行的矚目。這得助於有經濟基礎,又有領導的重視加上群眾的愛護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三者缺一不可。廣州市政府為了保護好這些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不但拿出巨資來保護,還願意在繁華的商業中心地段劃出4.8萬平方米的范圍為文物保護區,要是沒有堅實的經濟基礎,是不可能有這么大手筆的。領導以文物工作的理解和重視,加上文物工作者的執著的專業精神與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堅定領導的信心,這又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可謂缺一不可。為此有有人寫文章認為:「南越國御苑遺址受到如此妥善的保護,這是它的幸運,也是民族文化的幸運,更是華夏子孫的幸運。」
景觀開放
原定2011年7月開放的南越國宮苑「曲流石渠」遺址,還在封閉施工中。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解釋,該保護展示計劃面對的最大挑戰是遺址區域地下水豐富的問題,如不採取得當措施,會導致文物本體浸泡在水中。為了讓觀眾既能看到南越國宮苑的「曲流石渠」遺址原貌,又能感受2000多年前的園林風情,設計採用覆罩露明的方式原址展示。2011年4月,「曲流石渠」保護主樓主體結構的基建施工和部分內部裝修已完成,但揭開臨時保護回填土時發現,基坑滲漏水情況嚴重,文物本體浸泡在水中。隨後,有關建築結構、岩土、水文、地質、文物保護等多學科的專家和設計機構,多次對遺址現場進行勘查和分析論證。2012年以來,經過多次勘察設計並經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遺址將進行綜合治水工程,初步預計工程將於2013年年底前完成。隨後將進行遺址開挖及室內裝修工程施工,樂觀估計,2014年年初「曲流石渠」遺址將全面開放。
世界遺址觀察名單
世界歷史遺址基金會於紐約時間2011年10月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12世界遺址觀察名單」 。南越國宮署遺址入選。這份名單每兩年公布一次,旨在提高人們對由於自然、社會、政治和經濟原因而處在危險中的文化遺址的關注。
據南越王宮博物館介紹,南越國宮署遺址因其典型性和歷史文化價值而受到WMF的重視。WMF認為它「是秦漢時期的重要遺址,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南越國宮署遺址的入選,也反映出其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在國際上具有典型意義,主要可概況為以下幾點:首先,遺址位於廣州城市中心,在這個擁有1300萬人口的大都市保留有如此珍貴的古遺址,凸顯了城市化和遺址保護問題的尖銳矛盾。其次,遺址是廣州兩千年城市發展的中心,保留有13個歷史時期的遺跡和遺物,是廣州文化的精髓所在,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價值,這在全國乃至世界都絕無僅有。再者,城市中心的大遺址保護存在不少技術上的困難,在國際上具有典型性。
㈨ 南漢廣州城池的遺址和皇宮在哪
南漢國宮殿遺址位於廣州北京路附近。
宮殿殿基裸露出地面,用青石板包砌成近2米高的墩內台。登上宮殿,要先跨上一個寬6.1米的登殿台階,宮殿昔日的雄偉隱約可觸。500平方米的考古工地,依稀見到一組1000多年前的古代大型建築院落。考古專家推斷說,這座1000多年前的宮殿,由廣場、三間殿堂、中部露天庭院構成,大殿四周環繞一圈迴廊,鋪著青黃色的南漢國地磚。宮容殿迴廊大概是皇帝侍衛所站的區域,僅它南北走向就達到了200米長,可見這個宮殿氣勢之恢宏。
據估算,整個宮殿面積可能達到近2000平方米,而故宮太和殿的面積也只有2000多平方米。這座南漢宮殿堪稱當今中國考古發現規模最大的宮殿之一。
㈩ 南越國遺址的出土文物
在南越國宮殿遺址中發現有大量繩紋板瓦、筒瓦、「萬歲」瓦當、雲紋瓦當、帶釘瓦、大型花紋磚、凹面磚等各類建築材料,大量帶「官」、「公」、「宮」、「居室」等內容的戳印瓦片,少量帶釉的繩紋瓦片;還有陶罐、盤、瓮等生活用品。
在已發掘范圍內共發現南越國井5口,其中一口井現存深14.3米,是中國秦漢考古發現最深的。御苑附近出土木簡的滲水井裡,專家從其沉積土中浮選出了不少珍貴的動植物遺存。光植物就有觀賞和食用兩大類,還有材用類(楝樹)、芳香類(山雞椒)、葯用類(紫蘇),其中冬瓜籽是我國現今發現年代最早的實例,幾萬粒甜瓜籽是廣東地區首次發現的古代甜瓜遺存。滲井的淤泥中還有不少植物葉片,主要是木蘭科和榕樹這兩種至今為嶺南園林所廣為採用的園林植物。
2005年,在南越國宮殿遺址中出土南越木簡100餘枚,為南越王宮中的檔案文書。出土的一百餘枚南越木簡,內容經初步考察為南越王宮的紀實文書,如宮室管理、職官、地理、法律、風俗等等,從多方面反映出南越國的多種制度,可說是「嶺南第一簡」。這批木簡或是當時廢棄後沖入井內積聚形成的,直接印證了發現的南越國宮殿與宮苑遺跡,還有明確的紀年,彰顯出南越國遺址的歷史真實性和對該遺跡定性定位的正確,也為南越國史提供了重要補充。木簡中有好幾處栽培和管理棗的記載,說明兩千年前的廣州地區盛產大棗,但是廣州棗樹已經幾乎絕跡。
黃釉陶脊吻
2008年3月,遺址中出土南漢國宮殿使用的黃釉陶鴟吻,這件出土的鴟吻殘件全身刻魚鱗紋,背部刻羽翼,龍爪鳳尾,身下刻雲氣紋,頭部殘缺。但仍可以判斷它是一個瑞獸的建築構件,並且延續了唐代鴟吻的敦實風格,線條流暢。 高約一米,寬八十厘米左右,重量逾七十斤。 釉色均勻帶有光澤。這是目前廣東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釉陶雕塑鴟吻,比陳氏書院(陳家祠)屋頂上的石灣釉陶鴟吻要早950年,比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山西華嚴寺大殿琉璃鴟吻還要早近100年,可以說,它是廣東石灣釉陶雕塑鴟吻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