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委員會
A. 大冶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導游詞
銅錄山又名「銅綠山」, 據載,銅錄山「山頂高平,巨石對峙,每驟雨過,時有銅綠如雪花小豆點綴土石之上,故名。」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一座從商代晚期一直延續到漢代開采和冶煉的古銅礦遺址,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9世紀—公元1世紀, 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地表積存了約40萬噸古代煉銅渣,是一處規模龐大,保存完好,埋藏豐富,延續時間長的古代礦冶基地。遺址內已清理出各種采礦井巷數百條,生產、生活用具上千件,還有多種形式的煉銅爐,並發現有春秋時期的煉銅爐8座。
經考古發掘表明,此處遺址當時的開采技術已成功地採用豎井、平巷、斜巷的聯合開采方法,將礦井開採到地表以下60餘米,低於當地潛水位23米,隨同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上千件,其中有大型銅斧、銅錛、石鑽、木鏟、木耙、木槌、銅鑄、鐵鋤、鐵鏨、船形木斗和轆轤等采礦工具。還有春秋早期殘存的鼓風豎爐10多座。這充分證明早在二、三千年前我國就創造了完整的采礦煉銅技術。
銅錄山古礦冶遺址堪稱世界第九大奇跡,此遺址系公元前13世紀殷小乙時期的遺址,目前發掘的部分從春秋時期及其以前,經戰國延續到漢代,是迄今已經發掘的古銅礦中生產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個。銅綠山礦冶遺址的發現,不僅對了解、研究早期古代銅礦的開采和冶煉具有重要意義,成為中國古代高超礦冶技術的有力見證。同時銅錄山遺址的發掘也解決了許多歷史之謎。
首先,推翻和粉碎了「青銅文化外來說」,證明青銅文化是中國人民自己創造發明的;
其次,揭開了彈丸之地楚國崛起的原因,一個弱小的楚國,因為擁有了大冶的青銅,迅速崛起,成為抗衡列國的強國;
再者,解開了在湖北出土的吳王夫差矛、越王勾踐劍、戰國編鍾和湖南出土的商代人面紋高鼎等無價之寶,原材料青銅在何處開采冶煉的歷史之謎。
B. 大冶銅綠山古礦遺址為什麼沒有申遺成功
大冶來銅綠山古礦遺址位於大冶市城自區西南約4km的金湖街道辦,發掘出自西周(約公元前9世紀)至西漢末(公元1世紀)的采礦井、巷360多條(個),古代冶銅爐7座。它發現於1973年,是迄今為止我國保存最好、最完整、採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觀後贊嘆不已,並被譽為「這是中國繼秦始皇兵馬俑後一奇跡」,「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銅綠山古銅礦遺址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由國務院申報有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遺產。
成功了。
C. 有完了銅綠山,作文怎麼寫
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一座從商代晚期一直延續到漢代的開采和冶煉銅礦遺址,表明黃石地區的先民早在3000年前就開始采礦煉銅,並且達到相當高的技術水平。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位於大冶金湖之畔,以前的考古發掘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上千件,其中有大型銅斧、銅錛(bēn)、石鑽、轆轤等采礦工具,還有春秋早期殘存的鼓風豎爐十餘座,判定的最早開采時期為商代晚期。國務院於1982年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國務院又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與秦始皇兵馬俑等並列為新中國建國後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雖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已經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銅礦遺址,但種種跡象和最新發現表明,銅綠山古銅礦的最早開采年代可能比商代更早,提前年限500年至800年。
據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國祥稱:「羅橋爐渣是夏代的,陽新白沙發現是史前的,更早。」他表示,正因為如此,他們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對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作進一步的考古發掘。
張國祥說:「國家文物局已經批復明年將進一步考古發掘。」
D. 銅綠山古礦開采是什麼年代開始的
湖北抄省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發掘於1973年,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好、最完整、採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一處古銅礦遺址,開創了中國礦冶考古研究的先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專家稱,這處遺址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整個人類。1982年,該遺址被列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E. 銅綠山古礦冶遺址的遭受嚴重破壞
然而銅綠山並未因抄此而走向全國和世界。這塊稀世瑰寶,還來不及發出耀眼的光芒,就蒙上了厚厚的灰塵。由於長期不合理開采和亂采濫挖,遺址所在的銅綠山地質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2006年8月,這一國寶級活化石,突然出現了錯位、下沉和開裂的險情,遺址面臨滑坡、垮塌的危險。緊鄰遺址的三號公路也出現了大面積塌陷。2006年12月,大冶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從候選了10年的《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中撤了下來。2007年6月,因各種因素影響,古銅礦遺址博物館閉館。
F. 大冶銅綠山古礦遺址的考古發現
銅錄山又名「銅綠山」, 據載,銅錄山「山頂高平,巨石對峙,每驟雨過,時有銅綠版如雪花小豆點權綴土石之上,故名。」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一座從商代晚期一直延續到漢代開采和冶煉的古銅礦遺址,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9世紀—公元1世紀, 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地表積存了約40萬噸古代煉銅渣,是一處規模龐大,保存完好,埋藏豐富,延續時間長的古代礦冶基地。遺址內已清理出各種采礦井巷數百條,生產、生活用具上千件,還有多種形式的煉銅爐,並發現有春秋時期的煉銅爐8座。經考古發掘表明,此處遺址當時的開采技術已成功地採用豎井、平巷、斜巷的聯合開采方法,將礦井開採到地表以下60餘米,低於當地潛水位23米,隨同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上千件,其中有大型銅斧、銅錛、石鑽、木鏟、木耙、木槌、銅鑄、鐵鋤、鐵鏨、船形木斗和轆轤等采礦工具。還有春秋早期殘存的鼓風豎爐10多座。這充分證明早在二、三千年前我國就創造了完整的采礦煉銅技術。
G.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的現狀
1974年春,考古部門在銅綠山發掘出一個面積達2平方公里的地下迷宮,出土了一批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煉銅豎爐和開采工具。經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論證認定,這一古銅礦遺址,是迄今為止中國最久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是中國青銅文明的活化石。
在2006年8月,這一國寶級活化石,突現裂隙沉降,面臨坍塌危險。
從大冶市城區往西南約走3公里,進入了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礦區。幾分鍾後,一個雜草叢生的紅色院落出現在眼前。院牆外,殘垣斷壁,石渣滿地,到處是鑽探留下的圓柱狀石料。 距院牆不足百米,是有色金屬公司開采後留下的巨大礦坑,深達百餘米,使礦坑與遺址之間形成一個陡峭的坡面,古銅礦遺址就坐落在這樣一個人工形成的懸崖峭壁之上。
遺址大院門前是一段約300米的坡面泥巴路,道路坑坑窪窪,滿是拳頭大小的石塊和碎磚。一名看守人員正准備鎖門,「閉館了,現在不能參觀。」門上貼著一張告示:「因工作需要,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將於2007年6月8日起停止對外開放,特此通告。」
博物館四周牆體及地面亦出現大量裂縫,一樓警務室破舊的木門緊閉,門扣及掛鎖早已生銹。吊頂也殘破不堪,館四周的玻璃窗滿是灰塵,蛛網密結。
H.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1973年秋,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在銅綠山開采時,發掘出13柄銅斧,最大的一個重達回3.5公斤。隨後,一答柄銅斧寄到了國家歷史博物館,引起國家文物部門高度重視。
1974年春,考古部門在銅綠山發掘出一個面積達2平方公里密如蛛網的地下迷宮,包括西周至漢代數百口豎井、斜井、盲井,以及百餘條平巷等采礦遺跡,並出土了一批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煉銅豎爐和開采工具。
這一發現,震驚了世界考古界。英國、德國、日本、瑞典、澳大利亞等國的考古學者蜂擁而至,贊嘆不已:「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古跡!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
1982年,國家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列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4年,銅綠山開建古銅礦遺址博物館。
1991年,國務院下文「劃定紅線」,要求古銅礦遺址負185米以上及周邊80畝范圍內的礦產資源不予開采。
1994年,國家文物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將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2006年12月,因「周邊環境太差,其地位與形象不符」,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從候選了10年的《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中撤了下來。
I. 石龍頭文化遺產,豐山古礦冶遺產,銅綠山古銅礦遺產,銅山口古礦冶哪個處於領先地位
銅綠山古銅礦遺產。
J. 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因為地質塌陷和黃石市正式將遺址移交給大冶市管轄,現在正在進行保護規劃,已經閉館2年多了,重新整改後,2010年8月份為迎接礦冶文化藝術節再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