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屍骨
⑴ 山東遺址挖出古人屍骨,顛覆了專家的傳統認知,原始人到底有多高
在山東遺址里挖出來的幾具屍體,專家測量這幾具屍體的身高,發現沒有一具屍體是低與於1.7米的,而且還有比1.9米還高的,則會就說明那個時候的古人的身高並不低。
一般來說我們現代人認為一個人的盛高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基因遺傳,但是後天的飲食和鍛煉仍然可以起到一個比較重要的作用。所以現代的家長都非常注重小孩子營養均衡的問題,講究搭配的要好,蛋白質的補充一定要充足,要有多種蛋白質的補充。然後提倡在小學就開始打籃球等跳躍的運動。我小時候我媽一直讓我多跳一跳,爭取長高一點。
上面的推測也是根據一些有限的史書記載,真實的古人平均身高我們也不知道,畢竟那個時候太混亂了。
⑵ 原始人有多高,山東遺址挖出古人屍骨,為何顛覆了專家的傳統認知
從山東遺址里挖出來的古人屍骨,經過專家們的研究,發現原始人的身高起碼有1米9,因為古時候的生存條件不好,食物營養跟不上,按理說應該會因為缺乏營養而導致身體不高,但是根據挖掘出來的屍骨來看,卻顛覆了專家們的傳統認知。
5000多年以前的山東地區,人類的身高有1米9,至於為什麼古代原始人的身高這么高,資料上記載的很少也沒有統一的說法,但是根據對古代軍人們的身高記載來看,古人們的身高好像確實不矮,比如說項羽就有1米9的身高,而諸葛亮身高8尺就是1米94,關羽身高九尺,那就是2米18,曹操雖然長得矮,但是也有1米69。在古時候雖然人們各方面的條件不好,吃穿用度也一般,但是人們的身高其實主要取決於基因,跟吃飽吃不飽沒有什麼關系。
⑶ 咸陽宮遺址中,考古專家挖出一堆神秘骨頭,是誰的屍骨
咸陽宮,歷史上是秦國的都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把都城搬遷到咸陽,在商鞅的主持之下,便開始修建宮殿,後來秦國離開君王都有補充修繕,而且秦國常年征戰,每打贏一個國家,就模仿這個國家建造一座宮殿,等到平定六國時,咸陽宮的規模已連綿數十里。
從牛的數量,可以推斷當時秦國並不缺發勞動力,也缺乏糧食,百姓生活應該是富足的,而這一切都是戰爭的需要,有了這些做後盾,自然就可以四處征戰了,秦國就是太強大了,難怪秦始皇能統一天下。
⑷ 那種被考古發掘的屍骨的是怎麼處理的
看這篇文章
現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里,收藏著浩如煙海的國寶文物,它們大多來自古墓的考古發掘。那麼,考古發掘過程中有時也會出土墓主人的屍骨,這些屍骨都到哪去了呢?它們都是如何被保存和處置的呢?其實,對於考古學家來說,古墓中的屍骨才是真正的國寶文物,對它們的研究是考古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據了解,考古發掘的屍骨主要有以下4種結果。
現在,考古學家僅僅對施工被破壞或是被盜的古墓進行考古挖掘,不會肆意去開采新的古墓。畢竟目前的技術手段,難以保證古墓中的物品面世後被保存的完整性。
⑸ 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戰國屍骨坑的轟動一時的發掘
一星期後,正在外村趕會的李珠孩被家人匆匆叫回了家。原來是省里、市裡的考古專家來到了永錄村,找他了解情況。李珠孩帶著專家們來到了自家的梨園里,專家們在實地考察後初步得出結論:這里是兩千多年前長平古戰場的遺址,很值得發掘。
1995年10月20日,山西省考古所、晉城市文物局、高平市文博館聯合進行了發掘,長平之戰遺址考古發掘活動正式開始。考古人員非常細心地將表層的土一層層地剝離,經過幾天幾夜的工作,終於將這個長11米、寬5米、深1.2米的屍骨坑全部挖開,他們將這個坑編為將軍嶺一號屍骨坑。在坑內,屍骨無規則地亂扔亂放,層層疊壓,有的是仰面,有的是側面,有的是俯身,有的頭與軀干分離,有的頭部有鈍器、刃器、石塊造成的創傷等,很是觸目驚心。此外,坑內還出土刀幣17枚,銅鏃2件,銅帶鉤1件,鐵帶鉤1件,鐵簪1件,陶盆口沿殘片1件。
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工作,一號坑上層大部分屍骨都已清理完畢。考古人員僅在這層就挖掘出頭蓋骨60多個,因天寒地凍無法再挖,專家們推測,此坑所埋趙軍官兵屍體至少超過百具。此外,考古人員還運用國際最先進的射線測定法,探測到在一號坑的西側,還有一個寬3至4米、長55米的大屍骨坑,他們將其編為二號坑。他們分析認為,此坑和附近的二號坑均為深坑,不像秦軍專為掩埋戰俘屍體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當年,秦軍將戰俘屍體拋入溝內,再填上一層薄土加以掩蓋。只是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斗轉星移,才使這些屍骨深埋地下。最後,專家們得出結論:此屍骨坑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規模最大,並最具有文物價值的長平之戰古戰場屍骨坑遺址。它的發掘,是我國近年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它有力地印證了長平之戰秦軍野蠻屠殺趙國戰俘這一歷史事實。同時,長平之戰的許多疑難問題也得以澄清和解決。
一個多月的緊張發掘,考古人員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李珠孩也是如此,雖然他不懂什麼考古,但他每天都會守在發掘現場,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坑內每一個新發現,也都會讓他激動不已。
「自己一鋤頭刨出了這么有價值的古戰場遺址,當時我們全家人都很興奮。每當別人問起此事,我都會很驕傲地給他們講述當時的情況。可後來,我也聽到了村裡人一些別的議論。有人說我傻,刨到文物悄悄賣了就得了,通知有關部門來,自己什麼好處也撈不上。還有人說我精,發現了這么重要的文物趕緊通知有關部門,這樣一來,想和國家要多少錢都行,要發大財了,而且是名利雙收。唉,什麼亂七八糟的議論都有。可我卻真沒想那麼多,文物是國家的,發現了自然該由國家來處置。」轟動一時的發掘,讓李珠孩一下子出了名,從此,也讓他和這處遺址結下了不解之緣。
⑹ 考古結束後,古墓里皇帝、大臣、百姓的屍骨是怎樣處理的呢
現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里,收藏著浩如煙海的國寶文物,它們大多來自古墓的考古發掘。那麼,考古發掘過程中有時也會出土墓主人的屍骨,這些屍骨都到哪去了呢?它們都是如何被保存和處置的呢?其實,對於考古學家來說,古墓中的屍骨才是真正的國寶文物,對它們的研究是考古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據了解,考古發掘的屍骨主要有以下4種結果。
四、某些特例損壞或丟失
在特殊的年代和情況下,也有一些古墓的屍骨被摧毀或者丟失了,比如萬曆皇帝就比較悲慘,因為當時考古學業不是很發達,萬曆皇帝和皇後的墓,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就被開啟,後期也沒有及時的移入博物館,屍骨長期的暴露在空氣中,萬曆皇帝的屍骨就迅速腐爛,後來萬曆皇帝的屍骨就被焚燒了。
現在,考古學家僅僅對施工被破壞或是被盜的古墓進行考古挖掘,不會肆意去開采新的古墓。畢竟目前的技術手段,難以保證古墓中的物品面世後被保存的完整性。
⑺ 長平之戰被坑殺的40萬人遺骨被發現了嗎
將軍嶺下的驚人發現
1995年5月12日上午,山西高平城西北10多公里的永祿鄉永祿村60多歲的農民李珠孩像往常一樣,叫上他的兒子李有多,一起到位於將軍嶺下楊家山的承包地里勞作。手下的鐵鍬
突然鏟出一大堆壘壓交錯的森森白骨。坑越來越大,屍骨也越來越多。眼尖的李有金還在屍骨堆里發現了一串長滿銅綠的刀幣,一數共有17枚。更奇妙的是,他們還看到,在一根粗大的胯骨上還嵌進一個在脊形「鐵頭銅尾鏃」箭頭,顯然是當年惡戰中射入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接到報告後,組成專人迅速趕到高平現場考察,一致認為,將軍嶺屍骨坑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以及規模最大,也是最具文物價值的長平之戰屍骨坑遺址。
空前的慘案傳說千年卻無實證
山西高平,戰國時稱長平,為韓國上黨郡所轄。
相傳公元前260年,秦國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向東擴張,首當其沖的就是與之毗鄰的韓國。秦繼佔領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後,又將鋒芒直指橫亘在秦、趙之間的韓國上黨。在當時的戰國七雄中,唯有趙國在國力與軍事實力上能夠與秦抗衡。因此,在強秦看來,欲征服六國,必先擊敗趙國,而欲擊趙,必先佔趙國的側翼,即當時地屬於韓國的上黨。於是,秦昭王派出20萬大軍橫掃「河內」(今河南西部黃河以北一帶),進襲上黨。趙國派軍隊迎敵。
後來,趙國中了秦昭王的反間計。在長平西部狹長的平川里,40萬趙軍全部成了「瓮中之鱉」;被圍困46天後,主帥趙括在突圍時陣亡,群龍無首,40萬趙軍全部向秦軍投降。
據史書記載,秦軍主將白起殘暴兇狠,嗜殺成性。數十萬趙國戰俘被白起設詐坑殺於今山西高平西北韓王山至丹河一帶。
長平之戰40年後,秦始皇以武力統一中國。盡管趙國等國史籍對長平之戰曾有詳細記載,但「焚書坑儒」之後,六國史籍大多被付之一炬,有關長平之戰的史料也悄然失傳。《史記》、《資治通鑒》等史書此戰雖有記載,也是匆匆帶過,語焉不詳。歷代對長平之戰遺址所考均無結果,更沒有發現一個有規模的屍骨坑。由此「白起坑趙」便成了只有傳說無實證的一樁歷史懸案了。
1995年10月20日,長平之戰遺址考古發掘活動正式開始。考古人員非常細心地將表土一層層地剝離,經過幾天幾夜的工作,終於將這個寬5米、長11米的屍骨坑全部挖開,他們將這個坑編為將軍嶺一號屍骨坑。考古人員又運有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射線測定法,探測到一號坑的西側,還有一個寬3至4米、長55米的大屍骨坑,他們將其編為二號坑。
發掘工作主要在一號坑進行。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工作,一號坑上層大部分屍骨都清理完畢。僅在這層就挖掘出頭蓋骨60多個,因天寒地凍無法再挖,專家們推測,此坑所埋趙軍官兵屍體至少超過百具。他們分析認為,此坑和附近的二號坑均為深坑,不像秦軍專為掩埋戰俘屍體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當年,秦軍將戰俘屍體拋入溝內,再填上一層薄土加以掩蓋。只是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斗轉星移,才使這些屍骨深埋地下。
重要的考古成就
長平之戰一號屍骨坑的發掘,是我國近年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它有力地印證了長平之戰秦軍野蠻屠殺趙國戰俘這一歷史事實。同時,長平之戰的許多疑難問題也得以澄清和解決。
秦之後相當多的史籍在記載長平之戰時,都沿用「白起坑趙」的說法。坑,在古代漢語里具有「活埋」的表意。因此,後來不少史學文章便稱白起「活埋了趙國40萬戰俘」,但誰也說不清這40萬人究竟是怎麼活埋的。長平之戰一號屍骨坑的發掘,對此作了有力的澄清:許多屍骨上有遭砍、射的痕跡,還有的僅有軀干而無頭顱,包括射進人的胯骨中的短箭頭,均說明這些趙國士兵都是被殺死後掩埋的。活埋之說不能成立。
專家們還在坑中發掘出了古代武夫征戰時束腰的衣帶鉤。經鑒定,這些金屬佩飾中只有少量是青銅質的,多數是鐵質。特別是「鐵頭銅尾鏃」箭頭的發現,表明鐵器在當時已經開始用於軍事。
⑻ 現在的長平之戰遺址,還有當年被活埋的趙國士兵的屍骨坑嗎
有的
永錄屍骨坑
白起台
骷髏廟
好像就在長平之戰遺址附近
⑼ 長平之戰現在的遺址是不是有當時的屍骨坑一共有多少人
古長平在今高平市。許多地名、村名的由來都與此次戰爭有關,如康營、谷口、圍城、箭頭、棄甲院、三甲、趙庄、徘徊等。百里長城(又稱秦壘)、營防嶺、空倉嶺、白起台、骷髏山、將軍嶺、廉頗屯等許多遺址遺跡尚存。秦軍為斷絕趙軍的糧道和援軍而修築的長城,西起丹朱嶺,經關和嶺、羊頭山,到陵川的馬鞍山,蜿蜒曲折百餘里,至今遺址尚可見到。圍城村相傳為趙軍被秦軍圍困處,趙括就死於此地。趙庄村,相傳長平大戰後,此地成為一片廢墟,趙括死後,當地老百姓將趙括屍體偷回,葬於村北的二仙嶺上,為使子孫後代不忘趙國,遂將此地改名為趙庄。
谷口村,相傳是白起坑殺趙軍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殺谷、哭頭、省冤谷,位於高平市城西5公里處,村子裡有白起台、骷髏山、骷髏王廟等古跡。骷髏王廟始建於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時,巡幸至此,見白骨遍野,頭顱成山,觸目驚心,遂在頭顱山旁修建骷髏王廟,「擇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髏大王」。現骷髏王廟為清代遺構,廟內塑趙括夫婦像。明代詩人於達真寫道:「此地由來是戰場,平沙漠漠野蒼蒼。恆多風雨幽魂泣,如在英靈古廟荒。趙將空餘千載很,秦兵何意再傳亡?居然祠宇勞瞻拜,不信骷髏亦有王。」每到高平旅遊觀光的人們,都要到骷髏王廟參觀游覽,領略長平古戰場的雄渾場面。
長平之戰遺址內,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常有戈、矛、箭頭等文物出土。近年來,高平市對長平之戰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許多重要的發現。1995年 5月,在永錄村發現一處屍骨坑,此坑就在將軍嶺下,出土了大量的屍骨以及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此屍骨坑現已原地保護,不久就會對遊人開放。
⑽ 原始人有多高,山東遺址挖出古人屍骨,為什麼顛覆了專家的傳統認知
我們曾經看到這樣一則消息,1987年的時候,在山東省濟南市焦家村附近的田野上,考古工作者們,發現了一座距今5000年以上的遠古遺址。為了進一步了解遺址所呈現的信息。在隨後的日子裡,國家考古工作者對這座遺址進行了考古挖掘。
在所有發掘的文物中,出土了一些原始人使用的生活、狩獵工具。可是,在對這些古人的屍骨進行勘驗中,考古學家發現:這里出土的屍骨,很多都是一米八、一米九的高個子,顛覆了考古學家的傳統認知。
在發掘的現場,到處都可以看到大量的魚類、動物、植物等生活遺跡,說明當時人們食物很不錯,擁有滿足生存所需的大量食物。食物品種多樣,經常運動,就促使了基因的優化與改良。在大量肉類食物保證下,正所謂:肯吃肯長多運動,個子蹭蹭蹭往上竄。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