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巴塞爾游記

巴塞爾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2-09 01:15:21

① 安徒生的詳細介紹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麥作家,詩人,因為他的童話故事而世界聞名。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小錫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和《紅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並被高度贊揚為給全歐洲的一代孩子帶來了歡樂。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成千上萬冊童話書在全球陸續發行出版。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了大量電影,舞台劇,芭蕾舞劇以及電影動畫的製作。
簡介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在當時世態炎涼的社會里,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以及人們的鄙視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安徒生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得以成功。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生前也寫過三部自傳,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安徒生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安徒生童話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無人能夠企及。安徒生的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被選入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課文第14課。
[編輯本段]童話特點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皇帝的新裝》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白雪皇後》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安徒生自畫像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海的女兒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樹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生於皮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早期曾寫過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童話中,作者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和金錢的罪惡,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這些作品想像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
[編輯本段]作者生平
安徒生的出生
1805年4月某日,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彷彿抗議著上帝將天使貶低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後就越聰明。」果然許多年後,這個天使向全世界展現了他的聰明才智,即使是聖誕老人,也並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里安徒生斯蒂安·安徒生。其實他的真名字叫;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因為有一個人翻譯英語的時候翻譯錯了,但是全國人民都叫了很長的時間,改也改不過來,所以他的真名叫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
安徒生的家境
安徒生父親是丹麥歐登賽城的一個貧苦鞋匠,他讀過不少書,想像力豐富並有點浪漫氣質,不過這些在他來說並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個質朴的女人——並不美,但很耐勞,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
安徒生的成長
這個春天,鸛鳥再次飛來,庭院里的醋栗樹重新皺起細小的新葉,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經6歲了。他故作正經地走在父親身邊,指點著收拾舊巢的鸛烏。當聽說夏天以後,體弱的小鸛鳥因為無力飛到埃及過冬,會被啄死的時候,他憂愁起來:「讓它們到咱們的頂樓上來吧,冬天裡我一定會分點東西給它們吃的。」 歐登塞是個封閉的小鎮,人們堅信上帝和女巫。許多神秘的傳說在空氣中盪漾不絕。紡紗室的阿婆們有時會把《一千零一夜》中的離奇故事講給來玩耍的小安徒生聽,使這個原本喜歡想像的腦子更加豐富了。小傢伙多麼奇怪啊:許多人聽著這些可怕的故事都無限嘆息,擔驚受怕,可是過後卻好像沒事兒似的。在他來說,他所聽到的一切都帶著鮮明的神奇色彩,彷彿真的一樣重現在眼前。有時他會被樹林中自己想像出來的精靈嚇得飛奔回家,魂不附體。多年以後,這些古老的傳說和童年的幻想,都成為他創作的源泉。 母親對柔弱的獨生兒子充滿憐愛,為了讓他逃過學校壞脾氣老姑婆的肉體虐待,6歲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輕的卡爾斯倩斯那裡讀書,成為年紀最小的學生。這位以公平溫厚而備受尊敬的教師很喜歡女孩般文靜的新學生,課間時常牽著他的手在校園里散步,並不時對嬉鬧的學生們喊一句;「安靜點,淘氣鬼們,別把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經常偷看學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薩拉,他把她想像成童話中的公主,渴望接近這個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們一起回家,其實他的家早就走過了,可是他一聲不吭。同樣貧苦出身的薩拉發誓自己將來會成為某農場的女管事。安徒生睜大雙眼:「那多乏味! 公主怎麼能當管事呢? 我長大以後,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訴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貴族的分支,只是因為某種原因~總有一天……薩拉笑起來,這小傢伙一定是瘋了。第二天,一個磨坊主的兒子奧來揪著安徒生的頭發嚷道:「日安,公爵大人! 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兒呢?」周圍的人捧腹大笑。 安徒生的愛情黯然退卻。但在幻想中,他讓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薩拉,並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諒了欺侮嘲笑他的奧來,當這個頑童被罰站在桌子上時,小安徒生設身處地地想像奧來羞辱的處境,以至於被罰者還沒有哭,他就哭出聲來,並苦苦哀求老師原諒他的「敵對行動人」。這件事後,作坊主的兒子就成了小個子安徒生的保護人了。 時光過得飛快,在學校里安徒生十分快樂,然而時世的艱難使學校關閉了,他只好回到家裡。父親為他做的幾只木偶給兒子帶來極大的滿足,他給小人們縫制了漂亮的衣裳,讓木偶們在「舞台」上盡情發揮他的幻想。 不久,一種更美好的東西闖入他的生活——他讀到了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那神奇瑰麗的情節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誦《李爾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威廉·莎士比亞激情的海洋中了。 他開始想編自己的戲——他把父親教給他的幾句德語詞彙講給木偶。你聽,「Besen!」這個詞多麼響亮,可是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木偶最愛說的字眼,其實就是「掃帚」的意思。 1813年,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戰爭,困窘的家境和冒險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戰場。兩年以後他回到家中,從此一病不起。當雪花飄起的時候,出現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帶走了父親,留下無助的妻兒和徹骨的寒冷。 父親死後,生計日下,母親唯一的謀生手段就是每天給別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裡河水的溫度無法想像,她只好喝幾口酒來驅寒。這在體面人看來,是多麼粗鄙的行為! 刻薄的流言不勝而走,城裡的人們都在竊竊私語——「鞋匠的老婆瑪利亞是個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為母親感到無限屈辱。多年以後,在童話《她是一個廢物》中,他表達出深深的憤慨。 瑪利亞本是想拚死獨立支撐一家的,可鎮里的長舌婦們嘲笑她的兒子游手好閑,母親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兒子送到工廠里做童工。11歲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計搞得頭暈眼花,然而他的歌聲救了他。當一次間歇時他唱起來。工人們從此不再讓他幹活,只要他那清脆、響亮的歌聲能打破工地的沉悶,還要求這個小傢伙做什麼呢? 小安徒生心滿意足,因為他向來就喜歡在大庭廣眾面前表演,他甚至獨個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亞的《麥克白》。 一個工人對他說:「幹嘛你不去當演員?」 是的,那對他再適合不過了,如果不能導演命運的話,那麼在舞台上演出命運不是也很好嗎?這是多麼奇妙的設想! 於是,當安徒生14歲受過堅信禮以後,他對母親安排他做裁縫學徒的計劃表現出驚人的執拗——「不,媽媽,我要當演員。」 盡管安徒生向媽媽保證一定會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親毫不讓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幫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這里開放,得離開此地到遠方去尋找!」 攜帶著30個《天方夜譚》銀毫子和心愛的木偶,年輕的安徒生在馬車上回首故鄉。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當我變得偉大的時候,我一定要歌誦歐登塞。誰知道,我不會成為這個高貴城市的一件奇物? 那時候,在一些地理書中,在歐登塞的名字下,將會出現這樣一行字:一個瘦高的丹麥詩人安徒生在這里出生!」 這是一個准確的預言。然而此時,1819年9月6日當那個14歲的瘦高個兒的男孩手裡拿著一個包袱,眺望著已展現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時,故鄉卻彷彿已遙不可及,這個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獨。但他立刻擦去眼淚,告訴自己,現在不是哭泣的時候,要行動,信心百倍地行動。 這個來自小鎮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譚》中的貧苦少年阿拉丁一般,開始為自己的神燈而奮鬥了。 他苦心求人寫給著名芭蕾舞演員沙爾夫人的介紹信並未達到拜師的效果,便又去求見皇家劇院的經理霍爾斯坦請求做一名演員。經理打量了一下這個鸛鳥一般細高的孩子以後說道:你長得太瘦了,演起戲是會被觀眾噓下台來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動建議道:「這個好辦,只要您給我100塊錢一個月的薪水,我很快就會長胖的。」經理惱怒了——這個窮小子若不是白痴,就是來尋開心的,立時便發出逐客令,沮喪的安徒生只好離開。 舞蹈學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裡的錢已所剩無幾。經一位熟人介紹,他做了幾天小工,又因為滿口鄉土口音而被人當作笑料,只好氣憤地離開作坊。他流浪街頭,茫然無措,突然想起在報上看到過義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開辦歌唱學校的消息,於是便不顧一切地闖進了教授正高朋滿座的家。好奇的賓客們被這個在哥本哈根孤身奮斗的少年吸引,何況,他的歌聲的確展示著一顆熱愛繆斯的心。大家紛紛解囊,安徒生終於如願以償,進入西博尼的歌唱學校。 然而幸運不會總跟著一個人,雖然安徒生勤奮超人,但一場大病損害了他的聲音,學聲樂已毫無希望。接下來的挫折使他發現,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戲的天份。他終於明白,自己不屬於舞台。 4年離鄉奮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這個更為廣闊、充滿悲歡離合的社會。在學校里,他閱讀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麥的古典作品,深深體驗到寫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燈」是什麼了——那就是「文學」。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氣和一顆真誠易感的心靈,就一定能夠攀上文學的頂峰。 1822年,幾位評論家讀到了一個叫《阿芙索爾》的劇本,這是一個冒失的年輕人送來的。劇本韻律不齊,有許多語法錯誤——當然,作者毫無修安徒生童話養是有目共睹的。不過且慢,這其中有許多火花真實地、生動地閃爍著,也許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傢伙可以給戲劇界帶來點清澈的東西。於是劇本的作者,漢斯·安徒生被送進拉丁文學校深造,國家顧問古林先生為他申請了一筆皇家公費以支付用度。 17歲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級教室里和孩子們一起上課對他來說可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們嘲笑他是鄉下笨漢,因為他絲毫不懂上流社會的禮節,在他們眼裡,他就是那隻不受歡迎的「丑小鴨」;同時,那些繁復的拉丁文修飾語多麼無聊:空洞的語言即使矯柔造作地裝飾起來,也沒有靈魂,而他必須背誦它們! 不過,經過考驗和磨難,他總算在1828年通過了畢業考試。而且這幾年中,他閱讀了不少詩人和作家的作品,拜倫、海涅、司各特,他們才是真正的瑰寶啊! 在學校里,安徒生沒有忘記他的創作,他的詩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發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評。1829年,安徒生的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公演,聽著觀眾的喝彩,年輕的劇作家滾滾淚下——十幾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戲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終於成功了,得到了公眾的承認和歡呼。 「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這樣說過。從1831年,安徒生開始了他第一次國外漫遊,終其一生,他攜著一把雨傘,一根手杖和簡單的行囊訪問了歐洲的所有國家,先後完成了《阿馬格島漫游記》、《幻想速寫》、《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帶有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出版,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安徒生是詩人、劇作家、游記作者,他多才多藝,還剪得一手好剪紙。在紀念他的博物館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種圖案,有掛在聖誕樹上的舞蹈者,有各種花卉和動物,甚至大門上的門徽,也是他的人頭剪紙。 但童話是安徒生一切創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寫信給女友說:「我要為下一代創作了。」從自己的童年體驗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窮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認為,在詩歌的領域中,沒有哪一樣能像童話那樣無限包容。童話,會給孩子們一點快樂、希望和教益吧? 他開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來創作。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話集問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伊達的花兒》四篇童話。這些童話來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經歷,「它們像『種子』一樣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細流、一束陽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們破土而出。」 從這一年起,每一個聖誕節都有一本新童話來到孩子們身邊。他整整寫了43年,直到生命結束共創作了168篇作品,那詩一般的語言、宛轉曲折的情節,使他的童話在他生前就已成為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讀物。「丑小鴨」、「堅定的錫兵」、「野天鵝」、「夜鶯」……他賦與一切事物鮮活的靈魂,讓它們歌唱。他把它們獻給一切人——孩子們為那奇異動人的故事而神迷;成人則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間,流連不去。 安徒生的童話中不僅充滿了奇異的夢幻般的火花,而且這位從苦難中生長起來的作家對勞動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沒有賣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縮在牆角劃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著聖誕夜的歡樂:桌上鋪著雪白的檯布、身上插著刀叉的烤鵝冒著熱氣蹣跚走來……可幻景一閃即逝,元旦的清晨,人們發現她已凍死街頭。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同樣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沒有辦法解決這深刻的社會問題,只好帶著深深的悲哀寄希望於天國。 安徒生晚年有一篇最長的童話《幸運的貝兒》頗具自傳色彩。童話的主人公貝兒一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滿美的藝術境界,當他成功的時刻,當觀眾們向他歡呼的時刻,當他心愛的女孩將花束向他拋來的時刻,「像索福克里斯在奧林匹亞競技的時候一樣,像多瓦先生在劇院里聽到交響樂的時候一樣……他心裡的一根動脈管爆裂了。像閃電一般,他在這里的日子結束了——在人間的歡樂中,在完成了他對人間的任務以後,沒有絲毫痛苦地結束了。他比成千上萬的人都要幸運!」這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追求。 安徒生並不漂亮,而且並非出身名門,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求學時,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間,古林先生的女兒,溫柔美麗而又具有很深文學修養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輕人的心頭,他愛戀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鑒於以往與女性交往的幾次失敗,安徒生不再希望人們知道蘊於他心中的愛情,哪怕是一點痕跡。但熾烈真誠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話濕潤的氛圍中綻開,凝成了凄涼美麗的《海的女兒》。 在童話中,那位優美、高貴、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則是遠遠望著他的海的女兒。美麗的小人魚天真、善良、無私,她濃郁的愛情如此堅韌而純凈。她不惜付出一切代價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寶貴的東西——靈魂。這也正是安徒生藝術上的追求——永恆的、真摯的、人的靈魂。
[編輯本段]作品名錄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後數年,每年聖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後又不斷發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長篇小說
《即興詩人》、《奧·特》、《不過是個提琴手》、《兩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運兒》
詩劇
《阿夫索爾》、《聖尼古拉教堂鍾樓的愛情》、《埃格納特的人魚》
歌劇
《北歐的女神》、《新房產》、《睡魔》、《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兒》、《摩爾人的女兒》、《幸福之花》、《拉默穆爾的新娘安徒生童話》、《烏鴉》
輕歌舞劇
《離別與相逢》
獨幕詩劇
《國王的夢想》、《梨樹上的鳥兒》、《小基爾斯滕》、《科莫河邊的婚禮》
四幕喜劇
《比珠寶還珍貴》
喜劇
《海爾德摩爾》、《接骨木媽媽》、《出身並非名門》、《長橋》
三幕劇
《西班牙客人》
獨幕劇
《初來者》、《羅斯基里達之夜》
游記
《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瑞典紀行》、《西班牙風光》、《訪問葡萄牙》
自傳
《小傳》、《我一生真實的故事》、《我的童話人生》
詩集
《詩集》、《幻想與現實》、《一年的十二個月》 安徒生一生旅行不停,作品生產的來源不絕。他共計寫了6部長篇小說,6部游記,5部詩集,25部劇本,3部自傳……還有童話,因為比較零散,所以被後人編成為童話集。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沼澤王的女兒》、《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等。
[編輯本段]國際安徒生獎
國際安徒生獎由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IBBY)於1956年開始設立,每兩年一次,授予兒童圖書作家和插圖畫家,以此獎勵並感謝他們寫出了好書《我的童話人生》。這個獎項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並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IBBY是一個致力於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少年兒童圖書的公益性組織,成立於1953年,總部設在瑞士的巴塞爾,目前在世界各國有60多個分會,中國分會就設在北京的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847年的《我一生的真實的故事》、1855年的《我的童話人生》 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編輯本段]安徒生的童年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住在富恩島上的一個叫奧登塞的小城鎮上,那裡住著不少貴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親只是個窮鞋匠,母親是個洗衣婦,祖母有時還要去討飯來補貼家用。那些貴族地主們生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都不允許自己家的孩子與安徒生一塊兒玩,所以安徒生很自閉。 父親看在眼裡,氣在心裡,但是一點也沒有在孩子的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輕松地對安徒生說:「孩子,別人不跟你玩,爸爸來陪你玩吧!」 安徒生的家夠簡陋了,只有一間小屋子,破凳爛床把這個小小的空間塞得滿滿的,沒有給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動空間。然而,就是這么一間破爛的小屋,父親卻把它布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似的,牆上掛上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櫃上擺了一些玩具,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父親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時則給他念安徒生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本。這些書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聯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櫥窗里父親雕刻的木偶,根據故事情節表演起來。這還不能讓他感到滿足,他還用破碎的布片給木偶縫制小衣服,把它們打扮成討飯的窮人、沒人理睬的窮小孩、欺壓百姓的貴族和地主等,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編起木偶戲來。為了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親同意和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沖直撞的貴族和偽善的市長、牧師等人的生活,獲得各種感性經驗。 安徒生由於家庭生活貧苦,他無法上學,很小就在一家呢絨鋪當學徒。1819年,想當演員的安徒生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在皇家劇院做雜役。後來,在一些熱心的藝術家的幫助下,他才圓了上學夢。 在學習期間,他就開始了文學創作,寫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小說和游記,但是他真正的才華卻顯示在童話創作上,他一生寫了168篇童話,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話家之一。 安徒生在他以後的寫作生涯中能夠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童話故事。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譴責和鞭撻統治階級的貪婪、殘暴,都是與他小時候的這段生活經歷有密切聯系的。
[編輯本段]個人其它信息
在破舊閣樓成長的安徒生其貌不揚,性格孤僻,不喜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而是把自己關在家裡,大量地閱讀神話故事,給自己的布娃娃做衣服,這種自我封閉的性格給他帶來了早熟的心智和憂郁的性格。雖然外表陰沉,但他的內心始終火熱純凈,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具有童心和對人性始終充滿信心的人。在同代人的記憶中「難看,憂傷,冷漠,別扭。」是對他最真實的寫照。安徒生終生未娶,他的性取向是許多文學研究者議論的內容,實際上安徒生一生中的精神非常不穩定,他對異性有難以克制的激情,在愛情和性問題上非常敏感,他自己患有嚴重的妄想症,常常會陷入自己已經死了的幻覺中,隨身帶繩子以防火災時可以逃生,對曠野之類的地方恐懼至極。終其一生,他是黑暗和光明,憂郁和童心,火焰與沼澤的一體。有著名的評論者認為他是一隻奇異,罕見的澤蛙。

② 求助一篇中國美術史進程的文章

論文摘要:自印刷術西傳歐洲,運用單線以疏密變化來組織畫面的東方圖式,逐漸轉換成以透視、解剖和明暗觀念來構成畫面的具有文藝復興特徵的新型圖式,形成具有歐洲特點的木刻版畫風格。越到後期,這種特徵就越強。從荷蘭佚名作者創作於約1470年的《最後的晚餐》,到丟勒創作於1523年的同名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演變的起始和結果。
至利瑪竇泛舟東來,西學東漸,他所攜來的大量西方典籍、宗教繪畫和版畫作品以及隨之而來的透視觀念、明暗觀念、解剖觀念對中土的學術界和藝術界產生影響。從程大約刊印的《程氏墨苑》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西版畫的第一次相遇,在焦秉貞的《耕織圖》中可以看到對傳入中土的歐洲版畫新觀念的吸收和融合,可以說是將歐洲透視觀念融合於本土藝術的一次成功實驗。

關 鍵 詞:印刷西漸·版畫中傳·圖式轉換

(一)印刷術之西漸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漢文教授T·F卡特在他的著作《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lt』s Spread westward》(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西傳)中談到:「世間所有的偉大發明中,以印刷術最具有國際性。中國發明了造紙,並且最先實驗雕版及活字印刷術,……突厥民族是把雕版印刷術攜出亞洲以外的主要人物。……」,「歐洲知識(界)的生活既脫離黑暗世紀,而入於光明,於是對於印刷之需要,自然發生,從種種事實上研究,中國卻供給許多此項材料,吾人可下一斷語,即印刷最初的動機,系由中國而往歐洲。」(1) 「當時道路業已開通,蒙古之勢力又極大,由幼發拉底河(Euphrates)與倭爾加河(Volga)達於太平洋。」(2) 自然「中國和歐洲是會面了,前者是具有數百年印刷史的文明古國,後者是正感到需要書籍的歐洲,在蒙古時代末期,歐洲終於出現了最初的雕版印刷品。」(3)
在《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rt》(牛津藝術指南)中,我們可看到這樣一段話:我們也可以認為在西方用於紙上印刷的木刻術,大致是在15世紀出現,在接下來的100年間,在德國、義大利以及法國不斷發展,並以三種主要形式出現:宗教畫(religious pictures)、紙牌(playing-cards)和書籍插圖(book illustrations).(4)
在《馬可·波羅游記》中,說到關於紙幣、紙牌和書籍等印刷品「凡元人勢力所及之地,無不風行。」
「元亡之後,印刷品始出現於歐洲,其物有二種:⑴ 紙牌(賭具);⑵宗教畫像。紙牌最初印刷之年代,至今不能確定,夙昔歐洲學者恆溯其源於亞剌伯人。然亞剌伯載籍中,從未有舉及紙牌者。然則謂紙牌當由回教諸國得自蒙古人,而轉輸入歐土,實非臆造之說也。」……「同時,宗教畫像之印刷,盛於德意志南部,比利時及威尼斯,其刊印聖像之目的與道家佛家之刊印符咒,同出一轍。蓋其時歐洲人深信聖像有驅魔之神力也。」(5)
例如:今存最早之宗教畫像《聖克里斯道夫像》(St ¡ Christopher),印於西歷一四二三年,像上有拉丁文:「見聖克里斯道夫像,則今日能免一切災害。」(見圖1)
其後又出現了稱作(black-book)的木刻版書,即用一塊印版印一套小型組畫,並匯為一冊。「Where each page was printed from a single block on which was cut both text and illustration。」每一頁印自一塊均刻有插圖和字母的版上,在市場上出售或教士用作傳播教義用。
當1450年穀滕堡(Gutenberg)發明了合金活字印刷術,並解決了活字印刷與木刻插圖的拼版技術後,大量印刷書籍插圖已成為可能,隨後德國(1454年)、義大利(1455年)、瑞士(1468年)、荷蘭(1473年)、比利時(1473年)、西班牙(1474年)、英吉利(1477年)、丹麥(1482年)、瑞典(1483年)、葡萄牙(1487年)。三十五年內,印刷術遍及全歐。

(二)圖式的轉換
盡管木刻版畫這一技巧既有用,造價便宜且很盛行,但歐洲的藝術家們在其各自所屬的木工作坊和金銀匠作坊里,仍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性改造,並從兩個方向發展:一種是將木刻版畫由早期的簡單的單線結構,用線的疏密組織畫面的圖式轉換成當時很流行的細密畫的圖式,具有豐富的細節和微妙的變化。
另一方面,由金銀匠作坊發展出一種全新的版畫技術(ENGRAVING),凹雕銅版,他們以銅代木,以推刀代替木刻刀,用凹版印刷形式代替凸印。
說得具體一點:木刻是將不要部分用刻刀刻去,而保留需要的部分,用滾筒在刻好的木版上上油墨時,只有凸起之處是有油墨的,而凹下之處是接觸不到油墨的,故稱之為凸印。而凹雕銅版則是用推刀在銅版上刻上所需要的圖形,這圖形的每一條線都是凹下去的,用手將油墨揉進凹下之處,再用軟布擦去銅版上凸起之處的油墨,只有凹處才著墨,印刷時將用水泡軟的紙放在銅版上,輕輕施壓,銅版凹處之油墨即轉到紙上,這種印刷方式即為凹版印刷。
以木刻凸印到銅版凹印雖說似乎只是一種印刷方式的變革,或工具的變革。但工具表達的是人的思維感情,一旦人們覺得這種工具或媒介物不再適合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時,則必然會改造它並使之符合自己的理想。
早期的木刻版畫是以傳播教義為目的的聖像畫,其淵源來自古老東方的佛教和道教的咒符,圖式也是以單線為主,簡朴而稚拙,人物造型僵硬而概念化。這種圖式已經不符合15世紀日耳曼藝術家的藝術理想了。
藝術家們正在嘗試追求新的圖式,他們對自然進行觀察,對自然界里各類題材的細節和質地非常迷戀,這來源於楊·凡·愛克的傳統,楊·凡·愛克認為北方的藝術家應像鏡子一樣反映大自然,要研究和觀察大自然,並堅持對大自然進行巨細無遺的忠實的摹寫。
正是這種內在的推動力使得日耳曼的藝術家們將他們的木刻作品越刻越細,一旦他們覺得這種工具和材料已被發展到極限仍不足以表達自己的理想時,他們必然會將目光轉移到更符合自己內心表達的新的更具發展潛力的工具材料上,由此凹雕銅版技術應運而生。盡管如此,我們從大量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凹雕銅版技法的出現,並沒有使木刻技法消亡,而是共同發展並相互影響。
由於這種對自然的觀察和對科學知識的追求,阿爾卑斯山南面的烏切羅(Paolo Uccello,1397-1475年)在進行著一項介乎於數學和藝術之間的學問的追求——透視學。他以前輩建築家和數學家的研究成果為基點:「通宵達旦地研究幾何學,並將它與繪畫結合起來,在數學家馬奈提的協助下,形成了透視畫法的原理,」……「其後,經過達·芬奇、凡·愛克、曼坦尼、佛蘭切斯卡(P.P. Francesca)利比(F.F. Lippy),等文藝復興巨人的總結,使透視法用於繪畫方面並形成規律。」(5)
烏切羅的有關透視學的追求帶動了歐洲藝術家將透視法引入自己作品中的實驗,此外還有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對人體解剖知識的追求以及對光影明暗的探索,這一切都越過阿爾卑斯山逐漸對日耳曼的藝術家們產生著影響。
我們可以從上文提到過的《聖克里斯道夫像》(1423年),以及作於1460年的《聖弗羅里安》(見圖2)看到,畫面單純、簡潔,人物與建築均以單線來表現,人與物的關系尚未有透視的意識,而是根據需要來安排。
從來自荷蘭的年代稍近一點(1470-1480年)的一幅《最後的晚餐》中(見圖3),基督和十二個門徒,人物圍成一圈,但尚無近大遠小的透視意識,倒是建築物的拱門以及人物後面的牆壁,可以看到一些短而排列整齊的橫線,用來表現形體的轉折,從人物的衣紋和凳子下的陰影可以看到,較原始的形體觀念和明暗觀念在木刻版畫中的萌芽,而從《善良人在臨終的床上》(約1470年),我們可以看到明暗觀念和形體觀念的進一步加強。
當1496年丟勒從義大利回來後創作的《浴室中的男人們》(見圖4)木刻版畫,丟勒對主體人物解剖結構的理解已達到相當的深度,形象刻畫准確有力,對人物和建築物在空間深度中的安排恰到好處,可以說是將早期木刻圖式轉換到以空間立體的三維空間,以光影明暗觀念解剖結構觀念透視觀念來建構畫面的文藝復興圖式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如果我們將丟勒作於1523年的《最後的晚餐》(見圖5)與前文所曾舉例的荷蘭的作於(1470-1480年)的那幅《最後的的晚餐》作比較,將可看到二者的差異是何等的明顯。
而作於1525年的《正在研究短縮法原理的畫家》.《長度的藝術》這二幅研究透視法的版畫插圖,可以說是達到了歐洲木刻版畫的巔峰。
在凹雕銅版畫領域,圖式演進幾乎與木刻版畫同出一轍,現在可考證的最早的凹雕版作者是一位佚名的作者,歷史上僅傳下他的綽號叫The master of playing-cards「紙牌大師」或「玩牌大師」的意思吧!
我們從他的作於1435-55年的凹雕版畫作品《聖塞巴斯提安殉教》(The Martyrdom of Saint Sebastian)圖6可以看出,作為第一代日耳曼凹雕版畫家的「玩牌大師」的作品雖說注意到了明暗關系,但在形體的塑造上仍覺簡單,存在著對解剖結構尚未充分理解,地面與人物的透視關系不合理等問題。
另一位僅留下其名稱縮寫的是上萊因地區的E·S畫師,從其作品《草地上的戀人》(Lovers on a Grassy Bank)人物刻畫以及解剖結構,細節的描繪均比「玩牌大師」的作品有所推進,但他的興趣主要放在版畫技術的革新上,如他喜歡使用小錐小鑽鑽出細孔來點綴服飾,並率先使用了許多新的筆法如曲線、斑痕點狀線等。
雖說早在馬丁·舍恩高爾(Martin schongauer)之前,「他的直系先驅,E·S畫師開發了許多版畫新的技術,使版畫更加精細,而且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這時版畫仍為一種手工藝,而舍恩高爾在E·S的影響之後,又進一步將版畫提升為藝術,而他成為那個時期歐洲北方最具有影響力的插圖藝術家。」(6)
他的巨幅精細的凹雕版畫《往骷髏地之路》(Road to Calvary)(圖7)不論是人物的深入刻畫,人物之間的組合關系,還是人群與環境的關繫上可見到作者對透視的深入理解和對解剖知識的熟練掌握,形象生動,刻畫精到,天空由晴朗到烏雲翻滾的過渡以及人群與基督之間的戲劇性沖突,可見到作者調度大場面的功力和深厚的學養。
貢布里希在《藝術的故事》中對馬丁·舍恩高爾贊賞有加,認為他力圖使我們感覺到他所要表現的物體的真正質地和外表,他不靠畫筆和顏料,也不用油畫手段,竟然成功地達到了目的,真是奇跡。他認為體現空間和忠實地模仿現實是馬丁·舍恩高爾在作品中的追求,但這種追求並不會破壞構圖的平衡原則。
總之,從「玩牌大師」的草創階段,到E·S畫師的技巧准備到馬丁·舍恩高爾的發展,凹雕銅版已達到了成熟的階段,他們的仔細精緻的作品,使這種技法迅速躋身為「美的藝術」的行例。而丟勒,又是他將凹雕版畫由技法到圖式發展到一個臻於完美的境界。
1514年丟勒作的凹雕銅版《ST·JEROM In His Studies》(圖8)(研究中的聖詹羅米)已達到凹雕銅版畫的巔峰狀態,整張畫通體透明,在微妙的光線中,聖詹羅米正在潛心地作他的研究,窗格的花紋投射到牆壁上,半明半暗中,動物們都在安睡。各種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看來歷史是選擇了丟勒,他一方面深深植根於楊·凡·艾克的北方文藝復興的藝術家的靜觀自然,摹寫自然的傳統,多次的游歷又使他獲益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南方藝術家的繪畫實驗。阿爾卑斯山兩面的優良的藝術傳統哺育了他的成長。
由此我們可以說,由東方傳入歐洲的木刻印刷術,以及在歐洲出現的凹雕銅版畫從早期的平面化,簡單地程式化造型,以線構成畫面的圖式逐漸向有明確的光影邏輯關系,正確的解剖結構,三維透視空間觀念的具有敏悅觀察力和塑造細節能力的歐洲文藝復興版畫圖式轉換。
丟勒正是運用這種新圖式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木刻與凹雕銅版畫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歐洲,在安特衛普,出現了很多大型的印刷作坊和版畫工作室「……他們依據繪畫(波希和勃呂蓋爾尋人的作品)印製了數不清的凹雕銅版畫。」(7) ……「並形成了有關耶蘇題材的版畫製作中心;……其出口量非常大,西班牙所領的亞美利加是此種商品的主要需求地,歐洲的佛蘭西,伊太利、西班牙也接受供給……,因此在中國有大量此類版畫也不足為奇,毫無疑問,滯留中國的傳教士也用布魯塞爾帶來的版畫來作為傳播教義的方法之一。」(8)
情況也確實如此,繼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四九八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和太平洋水域,1582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抵達澳門,中西文化的交流,經歷了元代因蒙古帝國衰微而陸路中斷之後,又經海上而連接起來。

(三)西學中傳與中西合璧
1582年正是我國明代萬曆十年,是我國雕版印刷出版極其繁興的時代:「明初永樂遷都北京,內府刻書,有書官管理,頗重一時,全國兩京十三省,無不設有刻書場,官刻之外,更有民刻,當時浙江杭州、福建建陽,雕版作場一片興旺景象,作場刻鑿之聲,如箏如鼓,終日不息,年關趕工,夜闌更深,燈光通明。」(9)
「利瑪竇繼來中國,而後中國之天主教始植其基,西洋學術因之傳入,西洋美術之入中土,蓋亦自利瑪竇始也。」(10)
「利氏,住中土甚久,通華文華語,東來時,挾有歐西之圖畫,及雕版圖像書籍器物等甚伙,西洋之歷算格致哲學等諸科學,亦由利氏之傳教而傳入中土。」(11)
明萬曆二十八年,西歷1600年,利氏上神宗表文雲:「謹以《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經》一本,真珠鑲嵌十字架一座,報時鍾二架,《萬國圖志》一冊,雅琴一張,奉獻於御前。」
利馬竇所獻的天主像及天主母像,即為最早傳入的歐洲之美術品。
曾見過利馬竇本人並見過他所帶之畫像的顧元起在《客座贅語》雲:「利馬竇,西洋歐邏巴國人也。面晢虯須,深目而睛黃如貓。通中國語。來南京,居正陽門西營中,自言其國以崇奉天主為道;天主者,制匠天地萬物者也。所畫天主,乃一小兒,一婦人抱之,曰天母。畫以銅版為幀,而塗五采於上,其貌如生。身與臂手,儼然隱起巾登上,臉之凹凸處正視與生人不殊。人問畫何以致此?答日:「中國畫但畫陽不畫陰,故看之人面軀正平,不凹凸相,吾國畫兼陰與陽寫之,故面有高下,而手臂皆輪圓耳。凡人之面正迎陽,則皆明而白;若側立則向明一邊者白,其不向明一邊者眼耳鼻口凹處,皆有暗相,吾國之寫像者解此法用之,故能使畫像與生人亡異也。」
《國朝畫征錄》稱:「明時有利瑪竇者,西洋歐羅巴國人,通中國語,來南都,居正陽門西營中,畫其教主,作婦人抱一小兒,為天主像,神氣圓滿,彩色鮮麗可愛。嘗曰:「中國只能畫陽面,故無凹凸,吾國兼畫陰陽,故四面皆圓滿也。」
依上文所見,利馬竇不僅僅只是將歐洲繪畫攜入中國,還談及西洋畫用光學以顯明暗之理,是則西洋畫理,亦由利氏而開始萌芽於中土。
據(日)小野忠重在(利瑪竇與明末版畫)之文中,曾提到:「據裴化行《利瑪竇對中國科學的貢獻》介紹,利瑪竇在義大利耶穌會學校中刻苦鑽研,曾經學習過數學、天文學及透視畫法原理。據說利瑪竇學習過這類難分藝術與數學界限的技法,並親自用來作圖。」
可以說:明暗與透視這兩大近代繪畫觀念,由利瑪竇傳入並開始逐漸影響中國的藝術家。
利瑪竇也是將歐洲版畫傳入中國的第一人。
據顧元超《客座贅言》卷六利瑪竇條:「攜其國所印書冊甚多,皆以白紙一面反復印之,字皆旁行;紙如雲南綿紙,厚而堅韌,板墨精湛。間有圖畫,人物屋宇,細若絲發。」
另明代制墨名家程大約(君房)的《程氏墨苑》是明代的四大名墨譜之一,書中刊印的是他為自製的墨花所用的圖案,圖為名畫家丁雲鵬所繪,刻為名刻工黃金金粦,號稱雙絕。
在這本反映神仙、人物、山水等的圖樣的墨譜中,在其第6卷35頁之後及別卷卷3等處刊印了四幅利瑪竇傳入的基督教宗教版畫。
第一幅為《信而浮海疑而沉》(見圖9);第二幅為《二徒聞實》(見圖10);第三幅題為《淫色穢氣》;最後一圖題為《天主》的聖母像,是歐洲傳教士利瑪竇於萬曆年間在中國傳教,贈送給程式的。程大約把這四幅腐蝕版畫以木刻鐫刻出來,線條細若毫毛,無異於銅版畫。
小野忠重對第一幅畫《信而浮海疑而沉》的評價為:「該圖畫面上信步涉海顯奇跡的彼得羅突然失去信仰而將沉下去。波浪的細平行線,漁夫手中漁網的交叉線,遠山及建築物的精細線描都能使我們對原銅版畫發生聯想。」
從第二幅畫《二徒聞實》中,我們看到通往馬忤村的路邊的城堡有著豐富而又微妙的細節和明暗變化,似乎還有著馬丁·舍恩高爾和阿爾伯特·丟勒對古堡樹舍等建築物的細致精微的細節描繪的傳統。
這是中國的雕版木刻與歐洲的銅版畫的第一次相遇。雖說是以一種復制的形式刊印於墨譜上,作為中國人對西方版畫本土化的第一次實驗,意義是重大的。
從此,「中土人士,亦因西洋教士攜來之繪畫,應用陰陽明暗之法,儼然若生,為中土所未見,而生愛好。並因喜新之心。中土畫家,亦漸漸受其愛好。」(13)
明暗、透視之法傳至清代,「康熙時西洋教士以畫學供奉內庭,而欽天監中主其事者,又多屬西洋教士,中國人士上下其議論,濡染其圖繪,遂亦潛移默化而不自覺。自焦秉貞創開風氣,畫院多相沿襲。康乾之際,不少名家。」(14)
「焦秉貞,濟寧人,欽監五官正。工人物,其位置之自遠而近,由大及小,不爽毫毛,蓋西洋法也」(15)
焦秉貞的畫,以耕織圖最為著名,南宋時樓王壽曾繪有耕織圖,「清聖祖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命秉貞仿樓圖重繪。」乾隆時又曾命冷枚陳枚各繪耕織圖一冊,冷陳兩家之作,末聞雕版,唯焦氏所繪四十六幅曾鏤版以賜群臣,合之後來翻刻,傳世版本不下十餘種,就可以睹往昔畫院之盛也。(16)
見《耕織圖》(圖11)清聖祖康熙撰,朱圭,梅裕鳳刻,圖繪耕與織四十六幅,耕織各占其半。
在向達的《明清之際中國美術所受西洋之影響》一文中說道:「焦氏之圖大致模仿樓作而加以變通、點綴,於是全部風趣為之丕變,自然呈暇豫和平之氣。而其最為不同者則焦圖應用西洋之透視法以作畫是也。焦畫四十六幅,張浦山所雲:「其位置之自遠而近,由大及小不爽毫毛者,蓋幅幅可以見之。樹木廬舍人物山水仍守舊習,唯於遠近大小,採用西法。蓋於中畫之中參以科學方法。揉合中西,而異軍突起,成一新派。」
周蕪在《中國古代版畫百圖》中談到:「此本《耕織圖》微妙絕倫,村落風景,田家作業,蠶室繭作,機房梳織,無不曲盡其致,不爽毫發。」
焦秉貞的《耕織圖》以嚴格的透視法構成畫面,將從歐洲傳來的科學的繪畫觀直接融合於繪畫中,到此時,利瑪竇輸入中國的歐洲透視方法開始起作用,出現了功力扎實的後繼者,並完成了從中國的傳統圖式向以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繪畫觀為思想武器的具有現代繪畫特徵的新的圖式的轉換。
從元代中國印刷術傳到歐洲,版畫藝術在歐洲繁興並回哺中國本土,至焦秉貞則已超越了《程氏墨苑》中
對歐洲銅版畫的簡單復制,而以歐洲的現代繪畫觀來進行自己的創作,融匯貫通形成中西合璧的新的畫派,其探索精神與藝術成果均值得肯定,他的作品可以說是歐洲版畫家的作品傳入中土後,中國畫家對西學中傳的一次有力的回應。

(四)後 記
我常常想:作為征服者的蒙古人將我國的四大發明連同黑死病帶去歐洲。紙和印刷術的傳入使歐洲人開始了宗教改革的序曲,歐洲逐漸由中世紀向現代社會形態過渡。至16世紀利瑪竇來華,西學東漸,帶來了歐洲的大量科技書籍以及歐洲藝術品,同時,又將大量東方典籍翻譯到歐洲,可說是中學西傳。處在同一地位的中國和歐洲渡過了一段蜜月般的好時光。而三百年後,西方人用我們祖先發明的羅盤將軍艦駛到了中國的領海,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葯打開了我們的海防,強迫滿清大臣在中國人發明的紙上簽下了不平等條約,這其中的緣由,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我們將中國版畫西傳後歐洲版畫的發展狀況與歐洲版畫東漸後中國對西方版畫的回應作一比較,想來也會引起我們思考。
自蒙古人將印刷品術攜入歐洲,從1423年的木刻版畫《聖克里斯道夫像》到1435年的凹雕銅版;1450年穀騰堡發明活字印刷後,僅35年印刷術傳遍全歐。其後新技法新工藝接連不斷地出現:1491年法國發明了鏤空模版上彩的木刻版畫;(17)1510年出現了套色木刻;(18)至1516年已有腐蝕銅版問世;(其後又有石版印刷術的發明……)。到16、17世紀,歐洲的許多城市出現了印刷作坊和工作室:如里昂、巴黎、瑞士巴塞爾、安特衛普、紐倫堡等。1600年前後的巴塞爾和安特衛普是以書籍出版和版畫製作作為新興產業的城市,其版畫作坊出口量非常之大……總之「歐洲之有印刷,雖在我後,而以機械日精,化學工藝日新月異,乃有一日千里之觀。而反顧吾國,則於西洋印刷傳入以前,除原有木刻及活字印刷之外,未能有何改進。……」(19)
1600年,利瑪竇來到北京,他帶來的宗教版畫被程大約復制並刊印在《程氏墨苑》上,1605年(萬曆三十三年),為商業競爭,改《墨苑》單色印刷為彩色印刷,「施彩者近五十幅,多半為四色、五色印者。此書各彩圖,皆以顏色塗漬於刻版上,然後印出;雖一版而具數色。」——鄭振鐸題記。1626年(明天啟六年),吳發祥《夢軒變箋譜》為飠豆版法套色印刷,並發明了拱花技術,中國木刻版畫發展至此,其後再無創新。
雖說利瑪竇東來傳入的透視法和明暗法,在《程氏墨苑》中的四幅宗教畫只能算是復制。90年後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才在焦秉貞的《耕織圖》上得到回應。
「且當時的中土畫家,亦每譏評貶斥,殊少贊許之評論。」吳漁山雲:「我之畫,不取形似,不落窠臼,謂之神逸。彼全以陰陽向背,形似窠臼上用工夫,……」鄒一桂亦雲:「西洋畫善勾股法,故其繪畫,於陰陽遠近,不差錙黍,所畫人物屋樹,皆有日影。其所用顏色與筆,與中華絕異。布影,由闊而狹,以三角量之。畫宮室於牆壁,令人幾欲走進。學者能參一二,亦具醒法。但筆法全無,雖工亦匠,故不入畫品。」對於西洋教士及焦秉貞之折中新派,亦多致不滿。張浦山雲:「焦氏,得利瑪竇西洋畫法之意而變通之,然非雅賞,為好古者所不取。」(20)
故「明清之際,西洋美術以受帝皇之扶掖獎勵,稍有生氣,然其活動之范圍,終以宮庭為多,民間所受影響,蓋寥落可數矣。」(21)
「自乾隆末年,開始嚴厲之禁教後,西洋繪畫,在中土之勢力與影響,均驟然中絕。」(22)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鴉片戰爭後,我國門戶被迫開放,又有石印術自歐洲傳入我國,最早發軔於上海徐家匯天主教之土山灣印刷所,為法國人所辦,專印天主教之宣傳印刷品,據該所安相公雲:「最早之石印品,發刊於清光緒二年(即公元1876年)間。」而石印書籍之開始,以上海點石齋石印書局為最先,該局為英國人(F. Major)美查所設。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粵人徐裕子(鴻復)有同文書局之設,購備石印機十二架,僱用職工五百名,專事翻印古人善本,《二十四史》《康熙字典》及《佩文齋書畫譜》等。一時執印刷界之牛耳雲。寧人則有拜石山房之開設。三家鼎立,領袖一時,開風氣之先 。
而我國的傳統木刻印刷業,從此江河日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作為書籍插圖的木刻版

③ 安徒生一生寫個多少片童話故事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後數年,每年聖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後又不斷發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奧•特》《不過是個提琴手》《兩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運兒》。 劇本(25):詩劇《阿夫索爾》《聖尼古拉教堂鍾樓的愛情》《埃格納特的人魚》歌劇《北歐的女神》《新房產》《睡魔》《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兒》《摩爾人的女兒》《幸福之花》《拉默穆爾的新娘》《烏鴉》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梨樹上的鳥兒》《小基爾斯滕》《科莫河邊的婚禮》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喜劇《海爾德摩爾》《接骨木媽媽》《出身並非名門》《長橋》三幕劇《西班牙客人》獨幕劇《初來者》《羅斯基里達之夜》。 游記(6):《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瑞典紀行》《西班牙風光》《訪問葡萄牙》。 自傳(3):《小傳》《我一生真實的故事》《我的童話人生》。 詩集(3):《詩集》《幻想與現實》《一年的十二個月》。
安徒生一生旅行不停,作品生產的來源不絕。他共計寫了6部長篇小說,6部游記,5部詩集,25部劇本,3部自傳..還有童話,因較零散,而被後人編成為童話集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沼澤王的女兒》《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等。

④ 製作一張閱讀推薦卡,向同學們推薦你喜歡的安徒生作品

丹麥 丑小鴨
一隻丑鴨子,變成了一隻白天鵝
很感人

國籍:丹麥 作品:《賣火柴版的小女孩》
主要內容:一個權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多次擦燃火柴,看到幻景,最後凍死在牆角.
推薦理由:能使人感受到當時社會的黑暗,從而更珍惜現在的生活.

安徒生 丹麥 皇帝的新裝

主要內容:一個昏庸無能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受騙上當的故事
推薦理由: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醜行,告訴我們要保持一刻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

⑤ 世界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他生於1805年。

安徒生生平及作品簡介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丹 麥)
(1805——1875)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安徒生文學生涯始於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後,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後數年,每年聖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後又不斷發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後》、《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於丹麥費恩島奧登塞小鎮。
1816年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14歲時獨自離家到哥本哈根,尋求創作機會。
1822年8月發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作詩篇、歌劇。1827年,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表詩歌,受到 上流社會 評論家稱贊,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
1829年,寫出長篇幻想游記《阿馬格島漫遊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飢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1834年,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5年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並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丑小鴨》。
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
1867年,被故鄉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作品目錄: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1835),《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運兒》(1870)。

劇本(25):詩劇《阿夫索爾》(1822?),《聖尼古拉教堂鍾樓的愛情》(1829),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歌劇《烏鴉》(1832),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1835),歌劇《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兒》(1840),《摩爾人的女兒》(1840),《幸福之花》(1844),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1844),《梨樹上的鳥兒》(1845),《小基爾斯滕》(1846),《科莫河邊的婚禮》(1848),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1850),歌劇《北歐的女神》(1850),《新房產》(1850),《睡魔》(1850),喜劇《海爾德摩爾》(1851),喜劇《接骨木媽媽》(1851),喜劇《出身並非名門》(1863),喜劇《長橋》(1863),三幕劇《西班牙客人》(1865),獨幕劇《初來者》(年代不明),《羅斯基里達之夜》(年代不明)。

游記(6):《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1829),《瑞典紀行》(1851),《西班牙風光》(1863),《訪問葡萄牙》(1866)。

自傳(3):《小傳》(1832),《我一生真實的故事》(1847),《我的童話人生》(1855)。

詩(4):《詩集》(一,1829),《詩集》(二,1830),詩集《幻想與現實》(1830),詩集《一年的十二個月》(1832)。

以及童話。
徒生是一個窮苦鞋匠的兒子,母親是一個瀕於討飯境地的、靠為人洗衣過活的寡婦。安徒生小時不僅經常和飢餓打交道,同時還處處遭到人們的鄙視。但他卻有一個在當時被認為是與他出身不相稱的、「異想天開」的「志」——他想當一個藝術家,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歌唱家,一個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創造「美」的藝術家。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但他卻一點也不感到氣餒。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奧登塞市,帶著祖母和母親所積蓄下來的幾十個銅子,隻身去那舉目無親的京城——當時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他的理想。不難想像,在當時那個世態炎涼的社會里,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打擊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雖然由於貧困和由此而帶來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體,毀壞了他的體形和聲音,使他不能成為一個舞台藝術家,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最後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他成為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家。他在童話作品中所創造出的美和詩,成為人類永遠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

⑥ 安徒生的作品有哪些

1、《即興詩人》,是丹麥大作家安徒生的六部長篇小說中的一部,年出版,被陸續譯成英、德、俄、法、瑞典、捷克等國文字,並有多種重譯本。

2、《奧·特》是丹麥大作家安徒生的六部長篇小說中的一部,1836年出版,被陸續譯成英、德、俄、法、瑞典、捷克等國文字,並有多種重譯本。

這部小說帶有自傳性質,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之一,反映了資本主義興起時期社會的動盪,沖擊著舊關系的格局,為人們改變命運提供了可能性。



3、《兩位男爵夫人》是丹麥大作家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六部長篇小說中的一部,1848年出版,被陸續譯成多國文字。

4、《幸運的貝兒》是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這個故事曲折感人,人物命運扣人心弦, 故事的主人公貝兒生活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倉庫看守人,母親是一位洗衣工,貝兒也是在一個寒酸的私塾里學習知識的。

5、《打火匣》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的童話,這篇作品發表於1835年,收集在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話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里。

6、《丑小鴨》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的童話,首次出版於1843年。這本書寫了一隻天鵝蛋在鴨群中破殼後,因相貌怪異,讓同類鄙棄,歷經千辛萬苦、重重磨難之後長成了白天鵝。

7、《皇帝的新裝》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創作的童話,是其代表作之一。

這篇童話通過一個愚蠢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見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裝,赤裸裸地舉行遊行大典的丑劇,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虛偽、奸詐、愚蠢的丑惡本質。褒揚了無私無畏、敢於揭假的天真爛漫的童心。


⑦ 歐洲著名旅遊景點

歐洲著抄名景點分布在很多國家。我剛才去看了逸行網的歐洲線路,覺得有一條特別不錯,不但走遍了歐洲的六國,而且還把許多歐洲著名景點全部瀏覽到了。從法蘭克福,到巴黎,再到維也納,維尼斯,羅馬這些都是歐洲的必游之地哦。而且國內外航空公司多種選擇,義大利全程四星級酒店,算起來挺適合的。除了凱旋門,霍夫堡皇宮,聖馬可大教堂這些歐洲著名景點之外,還可以在巴黎特別停留兩晚,登巴黎最高的56層建築蒙帕納斯大廈,在盧浮宮可以親眼看看鎮館三寶,著名的蒙娜莉莎的微笑,米羅的維納斯雕像和勝利女神像。歐洲之旅,可以算是文化與藝術之旅了,世界名地的旅遊之中,就數去歐洲特別浪漫。而這款逸行網的奧德法瑞意梵6國12日游,所到之處都是經典之中的經典。我是報名了,樓主有興趣嗎?

⑧ 安徒生為什麼要寫童話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台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於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於1842年完成,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游記,如:《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後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後》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作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
1805年4月,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彷彿抗議上帝將天使貶謫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後歌聲就越優美。」果然許多年後,這個天使用夜鶯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兒了,即使是聖誕老人,也並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父親是丹麥歐登賽城的一個貧苦鞋匠,他讀過不少書,想家力豐富並有點浪漫氣質,不過這些在他來說並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個質朴的女人——並不美,但很耐勞,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
這個春天,鸛鳥再次飛來,庭院里的醋栗樹重新皺起細小的新葉,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經6歲了。他故作正經地走在父親身邊,指點著收拾舊巢的鸛烏。當聽說夏天以後,體弱的小鸛鳥因為無力飛到埃及過冬,會被啄死的時候,他憂愁起來:「讓它們到咱們的頂樓上來吧,冬天裡我一定會分點東西給它們吃的。」
歐登塞是個封閉的小鎮,人們堅信上帝和女巫,。許多神秘的傳說在空氣中盪漾不絕。紡紗室的阿婆們有時會把《一千零一夜》中的離奇故事講給來玩耍的小安徒生聽,使這個原本喜歡空想的腦子更加豐富了。小傢伙多麼奇怪啊:許多人聽著這些可怕的故事都無限嘆息,擔驚受怕,可是過後卻好像沒事兒似的。在他來說,他所聽到的一切都帶著鮮明的神奇色彩,彷彿真的一樣重現在眼前。有時他會被樹林中自己想像出來的精靈嚇得飛奔回家,魂不附體。多年以後,這些古老的傳說和童年的幻想,都成為他創作的源泉。
母親對柔弱的獨生兒子充滿憐愛,為了讓他逃過學校壞脾氣老姑婆的肉體虐待,6歲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輕的卡爾斯倩斯那裡讀書,成為年紀最小的學生。這位以公平溫厚而備受尊敬的教師很喜歡女孩般文靜的新學生,課間時常牽著他的手在校園里散步,並不時對嬉鬧的學生們喊一句;「安靜點,淘氣鬼們,別把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經常偷看學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薩拉,他把她想像成童話中的公主,渴望接近這個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們一起回家,其實他的家早就走過了,可是他一聲不吭。同樣貧苦出身的薩拉發誓自己將來會成為某農場的女管事。安徒生睜大雙眼:「那多乏味!」公主怎麼能當管事呢?「我長大以後,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訴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貴族的分支,只是因為某種原因……,總有一天……薩拉笑起來,這小傢伙一定是瘋了。第二天,一個磨坊主的兒子奧來揪著安徒生的頭發嚷道:「日安,公爵大人!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兒呢?」周圍的人捧腹大笑。
安徒生的愛情黯然退卻。但在幻想中,他讓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薩拉,並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諒了欺侮嘲笑他的奧來,當這個頑童被罰站在桌子上時,小安徒生設身處地地想像奧來羞辱的處境,以至於被罰者還沒有哭,他就哭出聲來,並苦苦哀求老師原諒他的「敵對行動人」。這件事後,作坊主的兒子就成了小個子安徒生的保護人了。
時光過得飛快,在學校里安徒生十分快樂,然而時世的
艱難使學校關閉了,他只好回到家裡。父親為他做的幾只木偶給兒子帶來極大的滿足,他給小人們縫制了漂亮的衣裳,讓木偶們在「舞台」上盡情發揮他的幻想。
不久,一種更美好的東西闖入他的生活——他讀到了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那神奇瑰麗的情節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誦《李爾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威廉·莎士比亞激情的海洋中了。
他開始想編自己的戲——他把父親教給他的幾句德語詞彙講給木偶。你聽,「Besen!」這個詞多麼響亮,可是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木偶最愛說的字眼,其實就是「掃帚」的意思。
1813年,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戰爭,困窘的家境和冒險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戰場。兩年以後他回到家中,從此一病不起。當雪花飄起的時候,出現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帶走了父親,留下無助的妻兒和徹骨的寒冷。
父親死後,生計日下,母親唯一的謀生手段就是每天給別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裡河水的溫度無法想像,她只好喝幾口酒來驅寒。這在體面人看來,是多麼粗鄙的行為!刻薄的流言不勝而走,城裡的人們都在竊竊私語——「鞋匠的老婆瑪利亞是個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為母親感到無限屈辱。多年以後,在童話《她是一個廢物》中,他表達出深深的憤慨。
瑪利亞本是想拚死獨立支撐一家的,可鎮里的長舌婦們嘲笑她的兒子游手好閑,母親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兒子送到工廠里做童工。11歲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計搞得頭暈眼花,然而他的歌聲救了他。當一次間歇時他唱起來。工人們從此不再讓他幹活,只要他那清脆、響亮的歌聲能打破工地的沉悶,還要求這個小傢伙做什麼呢?小安徒生心滿意足,因為他向來就喜歡在大庭廣眾面前表演,他甚至獨個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亞的《麥克白》。
一個工人對他說:「幹嘛你不去當演員?」
是的,那對他再適合不過了,如果不能導演命運的話,那麼在舞台上演出命運不是也很好嗎?這是多麼奇妙的設想!於是,當安徒生14歲受過堅信禮以後,他對母親安排他做裁縫學徒的計劃表現出驚人的執拗——「不,媽媽,我要當演員。」
盡管安徒生向媽媽保證一定會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親毫不讓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幫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這里開放,得離開此地到遠方去尋找!」
攜帶著30個銀毫子和心愛的木偶,年輕的安徒生在馬車上回首故鄉。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當我變得偉大的時候,我一定要歌誦歐登塞。誰知道,我不會成為這個高貴城市的一件奇物?那時候,在一些地理書中,在歐登塞的名字下,將會出現這樣一行字:一個瘦高的丹麥詩人安徒生在這里出生!」
這是一個准確的預言。然而此時,1819年9月6日當那個14歲的瘦高個兒的男孩手裡拿著一個包袱,眺望著已展現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時,故鄉卻彷彿已遙不可及,這個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獨。但他立刻擦去眼淚,告訴自己,現在不是哭泣的時候,要行動,信心百倍地行動。
這個來自小鎮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譚》中的貧苦少年阿拉丁一般,開始為自己的神燈而奮鬥了。
他苦心求人寫給著名芭蕾舞演員沙爾夫人的介紹信並未達到拜師的效果,便又去求見皇家劇院的經理霍爾斯坦請求做一名演員。經理打量了一下這個鸛鳥一般細高的孩子以後說道:你長得太瘦了,演起戲是會被觀眾噓下台來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動建議道:「這個好辦,只要您給我100塊錢一個月的薪水,我很快就會長胖的。」經理惱怒了——這個窮小子若不是白痴,就是來尋開心的,立時便發出逐客令,沮喪的安徒生只好離開。
舞蹈學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裡的錢已所剩無幾。經一位熟人介紹,他做了幾天小工,又因為滿口鄉土口音而被人當作笑料,只好氣憤地離開作坊。他流浪街頭,茫然無措,突然想起在報上看到過義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開辦歌唱學校的消息,於是便不顧一切地闖進了教授正高朋滿座的家。好奇的賓客們被這個在哥本哈根孤身奮斗的少年吸引,何況,他的歌聲的確展示著一顆熱愛繆斯的心。大家紛紛解囊,安徒生終於如願以償,進入西博尼的歌唱學校。
然而幸運不會總跟著一個人,雖然安徒生勤奮超人,但一場大病損害了他的聲音,學聲樂已毫無希望。接下來的挫折使他發現,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戲的天份。他終於明白,自己不屬於舞台。
4年離鄉奮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這個更為廣闊、充滿悲歡離合的社會。在學校里,他閱讀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麥的古典作品,深深體驗到寫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燈」是什麼了——那就是「文學」。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氣和一顆真誠易感的心靈,就一定能夠攀上文學的頂峰。
1822年,幾位評論家讀到了一個叫《阿芙索爾》的劇本,這是一個冒失的年輕人送來的。劇本韻律不齊,有許多語法錯誤——當然,作者毫無修養是有目共睹的。不過且慢,這其中有許多火花真實地、生動地閃爍著,也許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傢伙可以給戲劇界帶來點清澈的東西。於是劇本的作者,漢斯·安徒生被送進拉丁文學校深造,國家顧問古林先生為他申請了一筆皇家公費以支付用度。
17歲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級教室里和孩子們一起上課對他來說可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們嘲笑他是鄉下笨漢,因為他絲毫不懂上流社會的禮節,在他們眼裡,他就是那隻不受歡迎的「丑小鴨」;同時,那些繁復的拉丁文修飾語多麼無聊:空洞的語言即使矯柔造作地裝飾起來,也沒有靈魂,而他必須背誦它們!
不過,經過考驗和磨難,他總算在1828年通過了畢業考試。而且這幾年中,他閱讀了不少詩人和作家的作品,拜倫、海涅、司各特,他們才是真正的瑰寶啊!
在學校里,安徒生沒有忘記他的創作,他的詩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發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評。1829年,安徒生的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公演,聽著觀眾的喝彩,年輕的劇作家滾滾淚下——十幾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戲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終於成功了,得到了公眾的承認和歡呼。
「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這樣說過。從1831年,安徒生開始了他第一次國外漫遊,終其一生,他攜著一把雨傘,一根手杖和簡單的行囊訪問了歐洲的所有國家,先後完成了《阿馬格島漫遊記》、《幻想速寫》、《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帶有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出版,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安徒生是詩人、劇作家、游記作者,他多才多藝,還剪得一手好剪紙。在紀念他的博物館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種圖案,有掛在聖誕樹上的舞蹈者,有各種花卉和動物,甚至大門上的門徽,也是他的人頭剪紙。
但童話是安徒生一切創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寫信給女友說:「我要為下一代創作了。」從自己的童年體驗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窮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認為,在詩歌的領域中,沒有哪一樣能像童話那樣無限包容。童話,會給孩子們一點快樂、希望和教益吧?他開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來創作。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話集問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婉豆上的公主》、《小伊達的花兒》四篇童話。這些童話來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經歷,「它們像『種子』一樣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細流、一束陽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們破土而出。」
從這一年起,每一個聖誕節都有一本新童話來到孩子們身邊。他整整寫了43年,直到生命結束共創作了168篇作品,那詩一般的語言、宛轉曲折的情節,使他的童話在他生前就已成為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讀物。「丑小鴨」、「堅定的錫兵」、「野天鵝」、「夜鶯」……他賦與一切事物鮮活的靈魂,讓它們歌唱。他把它們獻給一切人——孩子們為那奇異動人的故事而神迷;成人則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間,流連不去。
安徒生的童話中不僅充滿了奇異的夢幻般的火花,而且這位從苦難中生長起來的作家對勞動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沒有賣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縮在牆角劃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著聖誕夜的歡樂:桌上鋪著雪白的檯布、身上插著刀叉的烤鵝冒著熱氣蹣跚走來……可幻景一閃即逝,元旦的清晨,人們發現她已凍死街頭。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同樣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沒有辦法解決這深刻的社會問題,只好帶著深深的悲哀寄希望於天國。
安徒生晚年有一篇最長的童話《幸運的貝兒》頗具自傳色彩。童話的主人公貝兒一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滿美的藝術境界,當他成功的時刻,當觀眾們向他歡呼的時刻,當他心愛的女孩將花束向他拋來的時刻,「像索福克里斯在奧林匹亞競技的時候一樣,像多瓦先生在劇院里聽到交響樂的時候一樣……他心裡的一根動脈管爆裂了。像閃電一般,他在這里的日子結束了——在人間的歡樂中,在完成了他對人間的任務以後,沒有絲毫痛苦地結束了。他比成千上萬的人都要幸運!」這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追求。
安徒生並不漂亮,而且並非出身名門,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求學時,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間,古林先生的女兒,溫柔美麗而又具有很深文學修養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輕人的心頭,他愛戀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鑒於以往與女性交往的幾次失敗,安徒生不再希望人們知道蘊於他心中的愛情,哪怕是一點痕跡。但熾烈真誠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話濕潤的氛圍中綻開,凝成了凄涼美麗的《海的女兒》。
在童話中,那位優美、高貴、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則是遠遠望著他的海的女兒。美麗的小人魚天真、善良、無私,她濃郁的愛情如此堅韌而純凈。她不惜付出一切代價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寶貴的東西——靈魂。這也正是安徒生藝術上的追求——永恆的、真摯的、人的靈魂。
安徒生作品目錄: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奧•特》,《不過是個提琴手》,《兩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運兒》。 劇本(25):詩劇《阿夫索爾》,《聖尼古拉教堂鍾樓的愛情》,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歌劇《烏鴉》,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歌劇《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兒》,《摩爾人的女兒》,《幸福之花》,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梨樹上的鳥兒》,《小基爾斯滕》,《科莫河邊的婚禮》,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歌劇《北歐的女神》,《新房產》,《睡魔》,喜劇《海爾德摩爾》,喜劇《接骨木媽媽》,喜劇《出身並非名門》,喜劇《長橋》,三幕劇《西班牙客人》,獨幕劇《初來者》,《羅斯基里達之夜》。 游記(6):《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瑞典紀行》,《西班牙風光》,《訪問葡萄牙》。 自傳(3):《小傳》,《我一生真實的故事》,《我的童話人生》。 詩集(4):《詩集》,《幻想與現實》,《一年的十二個月》。
安徒生一生旅行不停,作品生產的來源不絕。他共計寫了6部長篇小說,6部游記,5部詩集,25部劇本,3部自傳.
打火匣
皇帝的新裝
飛箱
丑小鴨
沒有畫的畫冊
跳高者
紅鞋 襯衫領子
一個豆英里的五粒豆
一個貴族和他的女兒們
守塔人奧列
蝴蝶
拇指姑娘
跳蚤和教授
貝脫、比脫和比爾
爛布片
區別
一本不說話的書
織補針
夏日痴
筆和墨水壺
風車
瓦爾都窗前的一起
甲蟲
幸福的家庭
最後的一天
完全是真的
薊的遭遇
新世紀的女神
各得其所
一星期的日子
錢豬
在遼遠的海極
荷馬墓上的一朵玫瑰
野天鵝
母親的故事
猶太女子
牙痛姑媽
金黃的寶貝
民歌的鳥兒
接骨木樹媽媽
沙丘的故事
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
遷居的日子
鬼火進城了
幸運的套鞋
鸛鳥
樅樹
香腸栓熬的湯
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
亞麻
天上落下來的一片葉子
惡毒的王子
演木偶戲的人
舞吧,舞吧,我的玩偶
安妮·莉斯貝
素琪
藏著並不等於遺忘
誰是最幸運的
鍾聲
頑皮的孩子
識字課本
老約翰妮講的故事
老墓碑
姑媽
墓里的孩子
老路燈
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
老房子
天鵝的窠
創造
冰姑娘
小鬼和小商人
陽光的故事
依卜和小克麗斯玎
夢神
老上帝還沒有滅亡
園丁和他的貴族主人
書法家
茶壺
小小的綠東西
一點成績
天國花園
最難使人相信的事情
一枚銀毫
肉腸簽子湯
光棍漢的睡帽
做出點樣子來
老橡樹的最後一夢
字母讀本
沼澤王的女兒
跑得飛快的東西
鍾淵
狠毒的王子
多伊和他的女兒們
踩麵包的姑娘
守塔人奧勒
安妮·莉絲貝特
孩子話
一串珍珠
墨水筆和墨水瓶
墓中的孩子
家養公雞和風信公雞
「真可愛」
沙岡那邊的一段故事
演木偶戲的人
兩兄弟
教堂古鍾
搭郵車來的十二位
屎殼郎
老爹做的事總是對的
雪人
在鴨場里
新世紀的繆斯
冰姑娘
蝴蝶
普賽克
蝸牛和玫瑰樹
害人鬼進城了
風磨
銀毫子
伯爾厄隆的主教和他的親眷
在幼兒室里
金寶貝
狂風吹跑了招牌
茶壺
民歌的鳥
綠色的小東西
小精靈和太太
貝得、彼得和皮爾
隱存著並不就是被忘卻
看門人的兒子
搬遷日
謊報夏
姨媽
癩蛤蟆
教父的畫冊
碎布塊
汶島和格棱島
誰最幸福
樹精
看雞人格瑞得的一家
薊的經歷
你能琢磨出什麼
好運氣可能在一根簽子里
彗星
陽光的故事
曾祖父

最難令人相信的事
一家人都怎樣說
大海蟒
園丁和主人
跳蚤和教授
老約翰妮講了些什麼
大門鑰匙
跛腳的孩子
牙痛姨媽
國際安徒生獎由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IBBY)於1956年開始設立,每兩年一次,授予兒童圖書作家和插圖畫家,以此獎勵並感謝他們寫出了好書。這個獎項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並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IBBY是一個致力於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少年兒童圖書的公益性組織,成立於1953年,總部設在瑞士的巴塞爾,目前在世界各國有60多個分會,中國分會就設在北京的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

⑨ 安徒生的作品為什麼會受到全世界的人們喜愛

從丹抄麥親王所作的序言中,你能看出安徒生的作品為什麼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嗎
來自@手機網路
http://..com/question/1112356796561622579.html

⑩ 安徒生的作品為什麼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安徒生的作品之所以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是因為安徒生的作品帶給人們的教育是非常之大的,他的作品主要受眾為兒童,被譽為現代童話之父。每個人在童年時期都會看到或聽到過安徒生的作品,後來安徒生的作品也以動畫片的形式所表現出來,小孩子願意看且從中收獲到不少知識與道理,安徒生之所以能寫出來教育意義如此之大的童話小說,也源於他自身的家庭,他是丹麥人,家庭並不富裕,但他卻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寫出令人敬佩的一系列文學作品,因此還受到了皇家的致敬。

我認為安徒生是一位為了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他的童話故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個家庭中的父母都可以利用安徒生的童話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既可以讓孩子保持童真還可以從中學習知識道理,這便是安徒生童話的價值。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