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陵台遺址
『壹』 望叢祠的主要景點
祠內園林,完全按望帝教民務農、叢帝率民治水之意,安排樓台亭閣、池榭回拱橋。
答
望帝陵帝陵祠內有望帝陵和叢帝陵對峙。望帝陵,周長200多米,高10多米,是目前西南地區最大的帝王陵墓。墓碑是民國十八年四川督軍熊克武出資所立,碑文是懋辛所寫。叢帝陵:周長100米,高10米。 祠中為祀殿,內塑二帝座像;正中有楹聯二副:「蜀國破天荒,憶冠裳讓後,水土平初,一德君臣三代遠;巴人追地載,當花鳳來時,杜鵑啼處,千秋風雨二陵多。」
『貳』 太宗移舊閣,與望陵懷念長孫皇後是一件事嗎
這其中牽扯到兩件事,即“望陵毀觀”和“太宗移舊閣”,兩件事並不是同時發生的,而是間隔了兩年左右的時間。但是即便如此,魏徵還是將這兩件事聯系在了一起,認為李世民移舊閣是要建望陵台來望長孫皇後所在的昭陵。
於是魏徵就遍告大臣李世民要建望陵台的事情,當初李世民望陵毀觀的事情大家是知道的,因此並沒有人懷疑魏徵的話。但是這件事終究只能是猜測,魏徵也找不到證據證明李世民要建望陵台,只好散步謠言,讓大家以為李世民確實要建望陵台。最後,李世民和大臣們對質,將了魏徵一軍。
從這兩個故事中也可以看出,李世民是真的很愛長孫皇後,以至於大臣們也都知道李世民對長孫皇後的思念。
『叄』 站在鵲台遺址四下望,乾縣城更像是一片落葉覆蓋了關中平原的一隅嗎
去往乾縣石林的路上,眼角餘光掃到了路邊的一個土冢。懷疑是否是乾陵的陪葬墓,於是停車在土冢緊鄰的村子。土冢不大,約莫也就六七米高。圍著走了一圈,除過亂草沒有看到什麼能標明身份的碑石之類,只在北面發現了一堆疑似古磚瓦的殘塊。披荊斬棘走過的時候,鬼針草的尖刺掛滿了兩腿。碧水雲天說,這是婆婆針。突然就想起了婆去世不久的晚上,伯打著一盞馬燈,後面跟著哥哥和我。圍著婆的墳堆左轉三圈右轉三圈,口中念念有詞:媽,咱回吧。後來知道這個儀式就是所謂的“請魂”,也有叫“打怕”的。夜幕下的一老兩少,昏黃如豆的馬燈,神秘恐怖的氣氛想來依然如初。
『肆』 望叢祠的傳說
望叢祠
位於成都市西北郫縣縣城西南部,距成都市區23公里。以望叢祠為主,包括中國「農家樂」誕生地—農科村、都市水鄉---三道堰鎮、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城遺址,已成為一個新的旅遊熱點。望叢祠是紀念古蜀國兩位著名蜀王望帝和叢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殿宇陵墓之間,水池環繞,碧波盪漾。臨水就勢建有「稻蓀樓」,「聽鵑樓」等樓台亭閣。墓地及周圍二百多株古柏,鬱郁蒼蒼。看點:建築風格 望叢祠建築風格不同於一般祠廟。原祠是按浙江省紹興市會稽山禹陵規劃而建,祠門不是單開單向,沒有大門,而是對稱地開為東西二門,兩門之間,直接照壁,照壁正北三個石刻塗金大字:「望叢祠」。現在新修的大門,一進門即見這三個大字。祠內園林,完全按望帝教民務農、叢帝率民治水之意,精心安排樓台亭閣、池榭拱橋,布局小巧別致。特別是池中的水是岷江活水,更為增色。帝陵祠內有望帝陵和叢帝陵對峙,可說是四川最古老的帝陵。祠的大殿,原有望帝、叢帝像,現已不存。據說這只是後人為懷念他們所建的祭祀殿,並非原有陵墓。二陵墓高10米、陵圍長205米。古柏陵上古柏森森,共有清代所植柏樹207株。現有的祠是清道光年間重修的,佔地21畝。現已擴大為80多畝。賽歌會 每年農歷端午節,附近民眾都要聚集在這里舉行「賽歌會」。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參賽者都是普通平民,帶著濃烈的鄉土氣息,場面熱烈。 賽歌會上人們專往姑娘媳婦身上丟李子,據說誰挨得多誰就生得多。有的婆婆這一天就拉了媳婦到望叢祠揀李子。小知識望叢祠的由來 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末年,望帝杜宇在郫縣建立了蜀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首都杜鵑城。現在還有泥土結構的城垣遺址。相傳望帝杜宇教民農耕,又教巴族人務農,因此古時候四川人把杜宇視為農神,春耕要先祭杜宇。 杜宇晚年,成都平原洪水為患。 杜宇丞相鱉靈「決玉壘山以除水害」(玉壘山即現在都江堰寶瓶口那座山)。杜宇把帝位禪讓給鱉靈,退隱西山,時在春天,蜀人思念他,便把子規鳥叫做杜鵑鳥,把山上春天開的第一種紅花稱為杜鵑花,說那是杜宇在催促人們春耕了。 望帝祠原在都江堰的二王廟,南北朝才在郫縣建望叢祠,北宋趙匡胤封李冰為王,在望帝祠遺址建崇德祠祭祀李冰。到元朝對李冰父子都加封時,這二王廟才開始沿襲下去。望叢二帝 揚雄《蜀帝本紀》載:杜於「代魚鳧為王,徒都於郫,即杜鵑城也。」約公元前 6世紀,杜宇作蜀王,稱望帝。當時岷江洪水大發,淹沒川西平原,望帝命丞相鱉靈治水,鱉靈劈開玉壘山,鑿出寶瓶口,疏通岷江之水,變水患為水利,化西海為田疇,使川西平原從魚鳧時代直入到農桑時代,並且奠定了都江堰工程的基礎。後望帝退隱西山,禪讓帝位於鱉靈,稱叢帝,叢帝死後葬於今郫縣城南,後又建叢帝祠,南朝齊明帝時又把望帝陵從灌縣遷至郫縣叢帝祠,二陵一處,合稱望叢祠。清初,望叢祠在戰亂中焚毀,道光年間又在舊址重建望叢祠,民國八年,四川總督熊克武也曾撥款修建望叢祠。
望叢祠是紀念古蜀國兩位著名君主望帝和叢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重修。殿宇陵墓之間,水池環繞,碧波盪漾。臨水就勢建有「稻蓀樓」,「聽鵑樓」等樓台亭閣。墓地及周圍二百多株古柏,鬱郁蒼蒼。每年農歷端午節,附近民眾都要聚集在這里舉行「賽歌會」。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參賽者都是普通平民,帶著濃烈的鄉土氣息,場面熱烈。望叢祠附近還有子雲亭、楊雄墓和杜鵑城遺跡等游覽點。
望帝,名杜宇,相傳於春秋時期,帶領蜀族的祖先由山林遷移到平原,建都郫縣,教民務農,首創按農事季節耕種的制度,使古蜀民完成了從游牧生活向農業生產的過渡。
叢帝,名鱉靈,相傳原為望帝之相,善於治水,據說早在李冰之前就已經開始建設都江堰水利工程了。望帝因其治水有功,效法堯舜,禪位於他。鱉靈繼位後國號開明,但他像也禹一樣,沒有禪讓,而是傳位於子孫,傳到第九世時,他的後繼者將古蜀國都城從郫遷到了現在的成都。
望帝和叢帝的故事
杜鵑啼血
很早很早以前,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名叫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經常帶領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穀。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綉一般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裡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裡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哪裡,哪裡的河水就會向西流。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後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嘆,便忙問為什麼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願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裡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裡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污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香,心中難受。
鱉靈聽後,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什麼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鬥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灧澦堆下的上牢關里。接著,他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拚鬥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里。然後,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陝等彎曲峽谷,終於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從帝」。他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慾的日子。
可是,後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愁起來啦。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裡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於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後面,進宮請願,結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裡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
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於想到只有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於是,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裡,又飛進了高高宮牆的裡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後的君王要愛民。於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後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伍』 尋十個文化遺址或非文化遺址的簡介。
1.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與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佔地面積極分子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980餘座,有屋8700餘間,建築面積15萬平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傑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
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佔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3皖南古村落
西遞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南部,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26.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始建於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坐落於玉龍雪山腳下的金沙江畔,古城東南是數十里良田闊野。形狀如同一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硯與研同音)。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麗江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並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1672年清朝 康熙年間(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5西安3000年前的西安是中國古代王朝的核心要塞。現在很多遊客湧向西安,參觀當時留下來的珍貴兵馬俑。秦始皇陵中埋藏著多達6000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真人一般大小的兵馬俑,讓如今的西安蜚聲世界。考古發現,當年修建陵墓時耗資巨大,大量的人力物力,無法估價的財富和水銀才換來了秦始皇陵 6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文化因首次發現於赤峰紅山後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紅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遼河流域相碰撞而產生的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朴實。玉器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瑩明亮,極具神韻,並向專業化、系統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到目前為止,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豬首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發飄舉,極富動感,是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國出土時代最早的龍形玉器,被譽為「天下第一龍」。因赤峰境內多有龍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稱為龍的故鄉,紅山文化的先民應為龍 的傳人。7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行宴會的山高水長樓,模擬《仙山樓閣圖》的蓬島瑤台,再現《桃花源記》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園勝景,如蘇州的獅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於園中。長春園內還有一組歐式建築,俗稱西洋樓。圓明園還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
咸豐十年(1860)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兩天兩夜。
同治年間(1862~1874),同治帝准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現被辟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8廣西白龍珍珠城遺址古珠城曾是令人驕傲的南珠標志,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古珠城殘留下的歷史遺跡,在今鐵山港區營盤鎮境內,距北海約60公里。這是一座古老的城池,位於到城東南36公里營盤鎮白龍村。珍珠城又名白龍城,傳說古時有一條白龍飛到這里上空,落地不見蹤影,人們認為白龍降臨乃吉祥之地,便從那裡建城,稱為白龍城。該城瀕臨大海,離海不遠有珍珠母海多處,尤以白龍楊梅池最大。此地歷代盛產珍珠,質優色麗,以「南珠」之稱聞名於世。流傳多年的民間神話故事《合浦珠還》就發生於此。城為正方形,南北長320米,東南寬233米,周長1107米,牆高6米,城基寬6米,條石為腳,火磚為牆,中心黃土夾珠貝夯築而成。面積七萬多平方米,分東、南、西三個城門,門上有樓,可瞭望監視全城和海面,城內設採珠公館,珠場司、鹽場司和寧海寺等。城牆內外砌火磚,中心每10公分一層黃土夾一層珍珠貝貝殼,層層夯實,珍珠城因此得名。城牆周圍可見古代加工作坊的遺址和明代欽差大臣《李爺德政碑》《黃爺去思碑》等的遺跡。殘貝散落,遍地皆是,可見當年採珠之盛。 9青島山炮台遺址公園坐落在風景秀美的青島山上,為島城最佳觀景點之一,這里曾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亞洲唯一的戰場,其地下工事保存完好,是一處集教育、休閑、游覽為一體的人文景觀。 10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 黔西沙井觀音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句。因為他的名氣大,文章又很動人,這「不毛之地」便深深印入人們的腦海,把莽莽的雲貴高原想像成一片荒漠。一陣陣「蠻煙瘴雨」,把雲貴漫長的歷史湮沒,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找回這「失落的文明」。在此之前,人們研究貴州歷史,翻遍了浩繁的史書,好不容易才尋找到幾條關於牂牁、夜郎的史料。可是,仔細算來,也不過兩三千年的歷史。1964年,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試掘了黔西觀音洞遺址,揭開了貴州「史前文化」的帷幕。「史前文化」是一部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它彷彿是一座巨大的無字碑,碑上雖然沒有鐫刻文字,但那點點斑痕,卻依稀可見人類童年時代的足跡。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的發現,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了極其邈遠的太古,使貴州的歷史線索突然向前延伸了24萬年。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入「國保檔案」。這是貴州「史前文化」的「第一樂章」,是貴州悠久文化的源頭,在此之後,古人類在貴州這塊土地上的活動更廣,創造更多,已發現的古人類、古文化遺址將近百處,在全國佔有重要一席。
『陸』 唐太宗的《望陵毀觀》其真實性存在問題嗎
有人說唐太宗從來都沒有望過陵,其真實性到底如何呢?我沒有要黑唐太宗的意思,就是看到有人這么說了,
『柒』 關遺跡的作文(望魯台)
每到一個城市,必看的是它的博物館。那些古樸的文物,穿過千年的時光,靜靜地躺在展館里。博物館中所藏的,是一個城市記憶。目光觸及那些文物時,心中總會生出些別樣的情愫。每一件文物都是有故事的!這一枝花簪曾為哪一家姑娘添過顏色?那一把刀劍又曾為哪一位將士增過英姿?然而我們看得見文物,卻看不見歷史。
歷史沒有真相。誰也不能親見歷史,除了我們正在創造的這一段,甚至連現在的這一段,我們都是看不真切的。史學家考古學家再怎麼努力,也不過是在一步步地接近歷史,因為永遠無法到達。
網上新流行一種文體,叫穿越,大略寫的就是穿越古今的故事。先不論這種文體的優劣,至少這種文體的出現反映了許多人的一個願望,一個一窺歷史的願望。
而那些文物,墓葬,遺址,這種種遺跡為一窺歷史開了一扇小小的窗。盡管看不真切,至少還能想像。古人喜歡懷古。劉禹錫在建業城外感慨曾經「一片降幡出石頭」,辛棄疾在北固亭上想像當年「坐斷東南戰未休」。今之視昔,亦猶後之視今。今世也終會化作一堆陳跡,供後人憑吊。歷史在這樣不斷前進。大明宮的遺跡存在著,我們便能想像盛世的輝煌,圓明園的遺跡存在著,我們便能體會那一場烈火帶來的恥辱。看得見的遺跡,將看不見的歷史,通過我們的想像,一幕幕地呈現。雖是僅存模糊的舊影,依然震撼人心。
一直想去茂陵。想看看「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想看看那個盛世王朝所留下的遺跡。對著如陰山如祁連的大漢長平侯之墓冠軍侯之墓,想像當年的鮮衣怒馬羽林郎,想像那個融入河朔草原的輝煌背影,想像「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少年豪情。這種令人熱血沸騰的體驗,會喚醒身上沉眠的漢家魂漢家魄。但也許不用去茂陵,我們也能體會這種感覺。有一些遺跡是看不見的,它深深地鐫刻在我們心裡。漢匈之戰所留下的尚武精神,一如儒家文化的尚和精神,從一開始就在我們心裡刻下痕跡,成為一個民族的圖騰信仰。
看得見的遺跡,看不見的遺跡,在歷史中存活,構成了我們的民族記憶。
『捌』 位於今安徽壽縣的蒼(倉)陵城遺址有何歷史
《方輿紀要》 壽州西北有蒼陵城。《魏書·地形志》雲,壽春,故楚,有倉
陵城是也。戴改、增同。會貞按:《環宇記》引此作倉陵,無城字。而《北齊書
·慕容儼》及《皮景和傳》則稱倉陵城,與《地形志》同。考《梁書·夏侯夔傳》
中大通六年,帥軍人於蒼陵,立堰。此見蒼陵之始。又《陳書·樊毅傳》作滄陵。
證以《詩·王風·黍離》悠悠蒼天《釋文》,蒼本漢書·揚雄傳·甘泉賦》東燭
倉海。《文選》作滄,蒼、倉、滄通用。惟《皮景和傳》言城在淮北,與此淮水
逕北異,當誤,在今壽州西南。)又東北流逕壽春縣故城西,(朱此上二十六字
訛作《經》,戴改《注》,全、趙同。守敬按:《環宇記》稱此為西壽春縣,引
《壽春記》秦始皇二十三年置。秦及前秦為九江郡治,後漢屬九江郡,魏、晉為
淮南郡治。東晉改壽陽,宋、齊曰睢陽,為南梁郡治。後魏復曰壽春,為淮南郡
治。《環宇記》秦縣,在壽春縣西四十里,又有故縣,在縣西一里。《一統志》,
今壽州治。)縣鄧楚考烈王自陳從此。(守敬按:《漢志》文。《史記·楚世家》,
考烈王二十二年,東佧壽春。楚先都東,見《渠水》篇。)秦始皇立九江郡,治
此,兼得廬江、豫章之地,故以九江名郡。(守敬按:《漢志》,九江郡,秦置。
王先謙曰,《江水注》,始皇二十四年置。《江水注》無之,乃全氏《漢志稽疑》
說也。九江在尋陽南,界漢廬江、豫章二郡間,二郡皆秦九江郡屬地,故酈氏言
兼得二郡地,以明郡名九江所由來。)漢高帝四年為淮南國,孝武元狩六年復為
九江焉。(會貞按:《漢志》文,六年作元年。據《史》、《漢表》當在元年,
此六字誤無疑。
『玖』 關於郫縣望叢祠的歷史
望叢祠是為了紀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繼任人叢帝而修建的祀祠,也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的一祠祭二主、憑吊蜀人先賢的最大的帝王陵冢。
祀望帝的「崇德祠」原在灌縣二王廟處,南朝齊明帝時(公元494-498年在位)時,刺史劉季連將其自灌口移建於郫。
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趙可度將望帝與叢帝合祀,擴建望叢祠,始有今日規模。皇佑四年(1052年)重修。明末清初望叢祠毀於戰火,僅存杜宇、鱉靈二陵。明末張獻忠起義時,遭受嚴重破壞。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縣李馨「伐石表道」,「始禁樵採」,保護了二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望叢祠重經修復,並於祠內遍植柏樹。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祠東建「聽鵑樓」。
民國十四年(1925年),一度在祠內建公園,後逐漸荒蕪。民國十八年(1929年),四川督軍熊克武駐防於郫,曾撥款培修祠宇,並於二帝陵前分別豎「古望帝之陵」、「古叢帝之陵」石碑。
1969年碑被拆毀,僅存殘塊,今碑為復製件。1984年,郫縣人民政府將望叢祠由原面積22畝擴建至88畝。
(9)望陵台遺址擴展閱讀
望叢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西南部,距成都市區23千米。
望叢祠坐西向東,建築風格不同於一般祠廟,原祠是按浙江省紹興市會稽山禹陵規劃而建,因為是一祠祭二主,所以祠門不是單開單向,而是對稱地開為南北二門。
主要景點
1、祠內園林,完全按望帝教民務農、叢帝率民治水之意,安排樓台亭閣、池榭拱橋。
2、望帝陵帝陵祠內有望帝陵和叢帝陵對峙。望帝陵,周長200多米,高10多米,是目前西南地區最大的帝王陵墓。墓碑是民國十八年四川督軍熊克武出資所立,碑文是懋辛所寫。叢帝陵:周長100米,高10米。
3、祠中為祀殿,內塑二帝座像;正中有楹聯二副:「蜀國破天荒,憶冠裳讓後,水土平初,一德君臣三代遠;巴人追地載,當花鳳來時,杜鵑啼處,千秋風雨二陵多。」
節日活動
望叢祠還富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每年清明前後這里都要舉行賽歌會。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並且都是普通平民,而且這種傳統是起源於古代中國「杜鵑啼血」的故事。
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參賽者都是普通平民,帶著濃烈的鄉土氣息,場面熱烈。 賽歌會上人們專往姑娘媳婦身上丟李子,據說誰挨得多誰就生得多。有的婆婆這一天就拉了媳婦到望叢祠揀李子。
『拾』 河北省有什麼古歷史遺跡嗎
崆山白雲洞、石家莊西柏坡、保定白洋淀、秦皇島山海關等。崆山白雲洞形成於5億年前的中寒武紀,是我國北方難得的岩溶洞穴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