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公遺址
A. 趙國的趙國遺址
武靈叢台是古城邯鄲的象徵,中國百家名園之一。位於市中心叢台公園內。武靈叢台相傳始建於戰國趙武靈王時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趙王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古稱武靈叢台。
顏師古《漢書注》稱,因樓榭台閣眾多而連聚非一,故名叢台台上原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諸景,結構嚴謹,裝飾美妙,曾名揚列國。現存古台雄偉壯觀,是明清以來的修復建築,雖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獨特風格。它是趙都歷史的見證,成為古城邯鄲的象徵。 趙長城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趙在邯鄲境內沿漳、滏之濱修築的南長城,邯鄲境內遺跡尚未發現。
保留比較好的一段在包頭至石拐公路10公里處。大約在趙武靈王二十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前300年)修築。站在土築長城之上眺望,可隱約看到這段從大廟起,東向邊牆壕村,西向昆都侖區的古跡。 檀台,也稱邢台,在今邢台市內,戰國時期,趙成侯二十年(公元前355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檀台」,裴駰《集解》雲:「徐廣曰『襄國縣有檀台』」。司馬貞《索隱》雲:「劉氏雲『榮椽蓋地名,其中有一高處,可以為台』。非也。按榮椽是良材,可為椽斫飾有光榮,所以魏獻之,故趙因用之以為檀台。
」趙成侯把魏國進獻之木,擴修為檀台,「檀台」是一種台閣式的華麗建築。其巍峨高峻,氣魄宏偉,每登台遠眺,旭日東升,晨曦茫茫,日出自天涯海角;夕陽西墜,太行山群峰爭輝,惟檀台高峻,陽光燦燦,氣勢甚為壯觀。這種豪邁景象,激發了趙成侯稱雄立業的壯志,為表示其言必信、行必果的決心和信心。趙武靈王時曾多次在檀台信宮大會天下諸侯,並於此發布胡服騎射的重大國策。
宋代時,以邢州龍崗縣有檀台之故,將龍岡縣改名為邢台縣,此系今邢台縣名之由來。 檀台(古邢台)建於公元前355年,比邯鄲叢台(建於公元前187年)早168年,歷史上邢台縣檀台與邯鄲縣叢台齊名,他們共同見證了趙國的輝煌。檀台碑原在順德府署大堂西東倉巷旁邊,即現在的順德路,原有「古邢台」碑刻遺跡。後來由於順德路拓寬,「古邢台」遺址被平。檀台煙雨」隋唐時即成勝景,明清時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 沙丘宮平台遺址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大平台村南,是一個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沙丘。廣宗縣境內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沙丘宮也得名於此。據史書記載,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著名的「困龍之地」,威武不可一世的皇帝在此紛紛落馬,不甘心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秦漢以來,此地成為一方名勝。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不少了詩文--「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
戰國時期,沙丘為趙國屬地,趙王又在這里設離官。公元前二九八年,雄才大略、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傳位於少子趙惠文王,自號為主父。此後,趙主父,閑居信宮(今邢台)和沙丘宮(今邢台廣宗)。他的長子公子章與惠文王爭奪王位,興兵作亂,兵敗,逃到趙主父所住的沙丘宮。惠文王派公子成和李兌率兵包圍沙丘宮,殺死公子章,並將趙武靈王餓死在沙丘宮。 筍況 郭開 李同
B. 趙王城遺址公園的規劃設計
總體設想是原址保護,移址開發。
東部的趙王城遺址為遺址保護區,西部為文化展示區,是一期工程的主體。包括三大圈層、七大園林和三十個景點。第一圈層展示趙文化,包括趙國圖騰文化和趙國許多重大事件。建築有趙文化的博展館和趙國的園林、趙圃;第二圈層與東部保護區的龍台在一條中軸線上,反映出戰國時代趙國的「禮、祀、戎」文化。禮儀文化,包括朝堂禮儀、覲見禮儀、諸侯會盟禮儀等。趙國朝堂禮儀從入口中軸線開始烘托氣氛,使人感受到龍台的威嚴。會盟禮儀擬通過一座建於水中的「澠池會館」來表現秦趙澠池會和藺相如的慷慨機智。祭祀文化是再現趙國的祖先祭祀、水神祭祀和山神祭祀。「兵戎文化」要體現出趙國的胡服騎射精神,在這條中軸線上設置有點將台、演兵場、營寨、「軍市」、「舟兵古渡」以及復原一段城牆等。第三圈層擬通過列國驛站等建築表現戰國時期各國的不同文化。總體上,東西兩個區域功能不同但要互相契合,用一條旅遊路線串起來,新景觀與原汁原味的古董相互印證。在西部體驗文化,到東部感受震撼。
2006年10月份,以趙王城遺址為依託的遺址公園建設,在全市人民的期待中挖出第一杴土,開始動工修建。
從南大門進入,這是正門。這裡面是文化展示區,是趙文化主題公園。一期啟動區佔地876畝,南大門、趙文化博展館、征戰廣場、景觀大道等主體工程、文物展陳等。另外,園區內除道路、景觀建築之外全部實現綠化,共種植各類花卉、樹木數百個品種,真正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環境非常優美。二期工程主要進行文化展示區西區約1300畝園林綠化、生態水系、山形水系、文化景點建設等,在彰顯文化特色的同時,突出園林景觀和自然特色,建設高品位的生態公園;三期工程是在《趙邯鄲故城文物保護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王城內遺址的保護、開發及展示。
從南大門進來還將看到一座趙武靈王的大型雕塑,豎立這個雕塑的目的旨在弘揚趙文化的改革進取精神。「趙武靈王雕塑」可能在十一以後裝好。再繼續北行,將是一條長158米的「歷史長卷」。「歷史長卷」由眾多用花崗岩做成的竹簡組成,每個竹簡上面都記錄與雕刻著趙國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或成語典故。長卷之所以定為158米,是因為趙國在邯鄲定都共158年。「歷史長卷」可能在十一期間向遊人展示。
「歷史長卷」的北面,是下沉廣場。這個中心將矗立一座以展示趙王的文治武功為題材的大型群雕,目前,這座雕塑正在設計中。北鄰下沉廣場,則是整個公園的精華部分———趙王城遺址博展館。我們看到,該建築形狀為一個梯狀的土台,外觀造型與古城區內的「龍台」極為相似,顯得古樸、剛毅,並透露著一種歷史的滄桑。建築面積5300多平方米,分為地下一層和地上一層。博展館是一座全面、集中展示趙王城和趙國歷史文化的主題性展館。整個展覽將採用文物、圖片、投影、雕塑、大型多媒體場景、幻影成像、動畫、互動項目等多種展覽表現手法,展示趙國歷史文化和趙王城遺址。
C. 邯鄲趙王遺址公園在那
趙王城位於邯鄲市西南郊約4公里處,
D. 趙王城遺址是什麼地方
在邯鄲南北角!距離邯鄲飛機場很近,走南環路,到最北頭就到了!現在邯鄲投資正在開發趙王城遺址,要建成趙王城遺址公園,規模很大,一期已建成,五一時剛去逛過!裡面的牡丹花全開了!很漂亮!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E. 趙王城遺址公園鬧鬼
沿南環路一直往西就能看到,在路北,很明顯,從中華大街和南環路交叉口算起大概六、七公里吧
F. 趙王城遺址公園的介紹
趙王城亦稱趙都宮城,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南,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戰國古城址,屬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王城由東城、西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似「品」字形,總面積512萬平方米。遺址周圍保留著殘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牆,內部有布局嚴整、星羅棋布的建築基台,地下有面積較大的十幾處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門遺跡多處。
西城比較完整,近正方形,邊長約1420米,遺址上現存五座大土台,其中部偏南有一座長285米,寬265米,高19米的「龍台」,是當時宮殿主體建築基址。由「龍台」往北尚有兩個大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條中軸線,在中軸線兩側還殘存著地面夯土台及地下夯土建築基址6處,這是以「龍台」為中心的一組規模宏偉的殿宇建築群。
東城與西城僅一牆之隔,南北最長處1442米,東西最寬處926米,城內中部偏南尚存南北對峙的兩大土台,相傳是趙王閱兵點將的「南將台」和「北將台」,兩台之間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
北城為不規整的正方形,除西牆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殘牆外,其餘僅有地下牆址。遺址西部的土台,面積僅次於「龍台」,與西牆外側的土台東西對峙,也是一組殿宇建築群基址。
趙王城建於趙國遷都邯鄲前後,據記載,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國都從中牟遷到邯鄲
,歷經八王,共158年,至趙王遷八年(前228年)為秦國所佔。公元前209年,秦將章邯攻趙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從此毀壞,以後逐漸變為廢墟。這座古城遺址,經歷了兩千多年,至今仍雄偉壯觀,它對於研究我國封建社會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它與以北的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條中軸線,中軸線兩側保存有面積寬大的多處夯土建築基址。東城面積小於西城,南北最長處1442米,東西最寬處926米,四面城牆大部分完整,內有三座夯土台,以南北兩個將台為大,傳為趙王閱兵點將之處,其它也是高大建築基址。北城面積大於東城,東西最寬處1410米,南北最長處1520米,為不規整方形,地面只保存了部分夯土牆址,地下牆壁址完整。遺址西部的夯土台,面積僅次於龍台。它與西牆外側的夯土台東西相對,也是一組高大的建築群基址。
G. 邯鄲趙王城遺址
1,沒有開放。2,挺好玩的,有些臟(正在施工)。3,不要門票,以後也不會要。4,明年也開放不了。 開放的話龐村等周圍的房子價格,會飆升的。哈哈,你是不是在附近買了房子啊。呵呵,那裡的房子潛力很大。
H. 邯鄲趙王遺址公園坐幾路車能到,在哪下車
1、邯鄲趙王遺址公園附近有公交夏庄站,你可以乘坐305路到達夏庄站,然後走280米可以到達。
2、另外如果以後要到達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可以網路地圖查找該地址。然後點擊"到這去",輸入你所在地點,很方便的。
3趙王城遺址公園景色優美,可以在公園里欣賞美景和感受悠久的歷史文化氣息。
祝你有個美好的出行體驗。
I. 作文趙王城遺址公園100字
趙王城遺址公園,總佔地8200畝,計劃投資3.3億多元。這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戰國古城址,屬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南大門進入,是正門。這里邊是文化展示區,是趙文化主題公園。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趙武靈王的大型雕塑,再繼續北行,就是一條長158米的「歷史長卷」,這個長卷由眾多花崗岩組成的竹簡,每個竹簡上面都記錄與雕刻著趙國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或成語典故。再往北,就是下沉廣場,這也是整個公園的精華部分——趙王城遺址博展館。 趙王城興建於公元前386年趙國遷都邯鄲前後,由西城、東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呈「品」字形排列,有「龍台」的西城面積最大,東城面積最小。趙王城內,前後有八代趙國國君在此「辦公」,歷時158年。公元前209年,秦國大將章邯攻打趙王歇,下令「夷其城廓」,從此,一代名都被毀並逐漸成為廢墟,又經過2000年的風風雨雨,最終風化成了我們看到的這般模樣。曾經的趙王城,曾經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藺相如完璧歸趙、毛遂的自我舉薦……,灰飛的,升騰到了空中,凝結成趙文化的現實厚重;煙滅的,沉入了地下,形成了趙文化的歷史積淀。遍地的莊稼,叢生的荊棘,滿目的蒼翠,代表著生機的顏色覆蓋了整座趙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