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
Ⅰ 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簡介
位於獨樹鎮北2公里張庄村與翟庄村之間。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20米,面積2.2萬平方米。該遺址於1976年發現,經二次試掘,出土石器有石斧、石鏟、鋸齒石鐮、石錛、圓柱形石磨棒等。陶器為殘片,棕紅色陶居多,其它有泥質黑陶、泥質紅陶和灰陶等,主要有圓錐形及方錐形鼎足,粘貼口沿罐、平底碗、侈口雙耳壺、折沿盆等。還有發現顏料、刻符等,反映了當時農業經濟已佔一定比重。經國家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碳14測定,年代在7千年左右。此處遺址含裴李崗文化因素和仰韶文化特徵,當是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間的一個過渡環節。國家《考古》雜志於1983年第五期專期作了介紹。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Ⅱ 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遺址分介
高郵龍虯庄遺址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位於江蘇省高郵市龍虯鎮,是江淮地區東部最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是發現文化遺跡和出土文化遺物最多的一次。1993年,龍虯庄遺址的發現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大遺址」。高郵龍虯庄陶文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
龍虯文化譽為「江淮文明之花」。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龍虯文化內涵被認為是江淮地區東部同時期文化的典型。龍虯文化源遠流長。江淮流域存在著一支文化面貌獨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填補了江淮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文化遺址的空白。龍虯庄遺址真高2.4米,地勢低窪,呈圓角長方形,四周環水,東西長240米,南北寬180米,總面積4.3萬平方米。 龍虯庄遺址發現填補了江淮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文化遺址的空白。
龍虯庄遺址於20世紀70年代被發現,經由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高郵文管會派員組成的考古隊於1993年至1995年4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各類文化遺物2000餘件、清理出男女合葬墓7座、墓葬402座、房屋遺址1處、居住遺址4處、灰坑34個,可確認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屬於一分布於大運河以東江淮地區的古文化類型。尤其令人矚目的是發現了4000多粒7000-5000年之間的碳化稻米。將我國人工栽培水稻的歷史提早到5500年前。同時,出土的陶片和鹿角上具有文字元號特徵的刻劃符號也是十分少見的(從江蘇省高郵龍虯庄遺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遠上千年,該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刻文陶片陶文,在中國還是首次發現,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兩行刻於內壁的文字元號,筆畫纖細,技法嫻熟 青堆遺址 在河南封丘縣城東北16公里的青堆村東,是新石器時代遺址,高出地面約4米。遺址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遺物有石器、灰陶(條紋、方格紋)和俑腿。是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又發現蚌鐮、陶罐、陶瓮。
Ⅲ 中國境內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在地域分布上有什麼特點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地形、地貌及生態環境都直接影響史前遺址的分布。
武夷內山至南嶺一線以容南的華南地區,石灰岩洞穴較多,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多洞穴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基本消失,貝丘、台地、沙丘、山崗遺址增多。
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有少量洞穴遺址;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大多分布在大的山脈與兩湖平原的過渡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晚段和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大多擴展到兩湖平原和長江下游平原。
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址分布於太行山和豫西山地與華北平原的交匯區,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則擴展到渭河平原、華北平原和黃淮平原。
北方沙漠草原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大多分布在既有利於狩獵上,又有利於農業的河流沿岸。
Ⅳ 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有哪些
從比較具有地域特徵、遺跡內容也比較多的地方來說,多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歸納起來,比較典型的,大體有下列幾處: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姚,距今大約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這些地方的文化遺址,充分反映了我國遠古時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
Ⅳ 漳州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包括哪些
漳州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包括漳州市郊的覆船山、龍海的萬寶山、漳浦的香山、東山的大帽山和詔安的臘州山等。其遺物多為陶片、石器、石片、獸骨、貝殼等,當時生活在這里的居民過著狩獵、捕魚、撈貝和採集的生活。
漳州商周時代文化遺址,據專家考證,目前全區共發現274處商周時代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河流兩岸的山崗、台地和緩坡、及濱海台地,小島頂部和河流入海處的三角洲地區,遺物主要有石器、陶器、青銅器三大類。
漳州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即漳州市北郊的蓮花池山和竹林山,為1989年興建公路時發現,並從原生層中採集到舊石器時代的石製品27件,其中出自蓮花池山的23件,出自竹林山的4件,分為石核、石片、砍斫器和刮削器四種。
參考鏈接:http://fj.people.com.cn/n2/2016/0714/c234956-28665227-2.html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921/c172318-25702042.html
Ⅵ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哪些
從比較具有地域特徵、遺跡內容也比較多的地方來說,多為新石器時代的迴文化遺址。歸答納起來,比較典型的,大體有下列幾處:
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姚,距今大約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這些地方的文化遺址,充分反映了我國遠古時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
Ⅶ 中國新石器時代有哪些重要的古城遺址
新石器時代按照時間順序來分主要有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
早期主要文化遺存有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為代表。
中期主要有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為代表。
其中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大汶河東西貫穿,將其分為南北兩片。遺址總面積80餘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遺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發展的全過程,距今4500~6400年,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並於1961年3月,國務院將其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山文化是位於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距今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1988年,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重點大遺址,2006年又被列入重設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3年,赤峰市與朝陽市宣布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進行申遺。
晚期主要以龍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為代表。
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總面積為290萬平方米,是中國目前所發現的同時其規模最大、建築水平最高的古城遺址,堪稱「中華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