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城遺址
① 焦國的焦國遺址---焦城村
焦國:(1)姜姓焦國:關於姜姓焦國的封地所在,目前史界說法不一,或謂之河南陝縣,或謂之山東嘉祥。《史記·周本紀》曰:「武王追趕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焦國的始封君主,為神農氏後裔。
何光岳認為姜姓焦國被迫東遷,西周時在今河南中牟,東周初時迫於鄭國而遷豫東商水縣,再遷今安徽亳州。此二地又被陳國兼並,最終遷至山東嘉祥縣南部的焦城,春秋中葉之前並入魯國。
(2)姬姓焦國(約前775年-前575年):西周時期召公之子譙侯的封國,國都在今陝州東北部。周幽王七年,被東遷後的虢國所滅。
紙坊鎮焦城村位於嘉祥縣城南8公里,紙坊鎮駐地北4.5公里。由西焦城、張馬街、朱街、東山頭4個行政村組成。西靠青山,東依鉤魚山。全村1666戶,5222人。
村南有焦國故城遺址,村也因此得名。焦城遺址南北長467米,東西寬468米,佔地21.9萬平方米。東、南城牆殘跡尚可辨認,周圍暴露許多紅、灰素麵及繩紋陶片、瓦片,並曾發現少量陶紡輪、銅鏃、網墜等。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和王室貴族外,還對前代聖賢之後裔進行了分封。《史記·周本紀》載,周滅商後,「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酈道元在《水經注·河水注》也有「焦國,武王以封神農之後於此」的記載。《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姜姓也。」秦嘉謨輯補《世本·氏姓》說:「姜姓,炎帝神農之後。」由此看來,姬姓焦國為炎帝神農之後的說法無法自圓其說。因此筆者認為,周初所封者應為姜姓焦國。
關於姜姓焦國的封地所在,目前史學界說法不一。或謂之河南陝縣,或謂之山東嘉祥縣。《廣韻急就章注》記載作為傳說中的神農之後的姜姓焦國,其地望當在今山東省嘉祥縣南十五里焦城村。《嘉慶重修一統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焦城,在嘉祥縣南十五里青山之東,縣志俗傳周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即此,今其地為焦城村
焦國,為西周諸侯小國,魯國附庸。周武王克商,封神農之後於焦。據《焦氏族譜》載,焦國始君名大王,為周武王御醫,周朝受封於焦。傳16世,至春秋前期,現在該家譜已經繁衍到99代孫。
青山西麓有惠濟公廟,俗稱青山寺,是祭祀焦國國君的祠廟。焦大王去世後即在青山建祠奉祀。其後加封典祭累世不絕。漢建寧元年(168年)碑稱為青山君。晉永安元年(304年)奉車都尉金鄉申弘立碑加以頌揚。宋崇寧元年(1102年)封為寧應侯,賜崇祐廟。宣和三年(1121年)改封惠濟公,廟改稱惠濟公廟。明魯肅王朱壽鏞因獲病痊啟奏皇帝,復封正尊,守青山以享四方香火。地方官員每年春秋祭祀。據傳歷代遇旱而禱雨者,無不沛然大雨。舊時當春夏之交,乞靈者數百里不絕。
青山寺依山而建,坐東面西,分上中下三進院落,南部為一跨院,縱深約90米,南北闊約80米,佔地面積約7200平方米。經宋、元、明、清諸朝多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築主要有泰山行宮坊、三門、惠濟公殿、南北享殿、寢殿、子母殿、泰山行宮、迎客廳、萬佛閣、振遠亭、弘願亭、角門、僧房、感應泉、玉液池等建築。宋代以後,青山寺不斷修繕擴建,成為遠近聞名的景點。現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山行宮坊位於青山腳下,是青山寺的門戶,建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為明魯王朱壽鏞修建的泰山行宮附屬建築。石坊為仿樓閣式三跨門石質建築,做工考究,巍峨壯觀。正面題「泰山行宮」,背面為「雲林勝概」。中門內外兩側立有4個石獅,門額上浮雕「明魯王朱壽鏞進見焦王」圖。兩側門門額上雕有浮龍、麒麟等。
三門是青山寺的大門,為五間硬山式建築,灰瓦覆頂,始建於北宋淳化元年(990年),迄今仍保留部分宋代建築構件和風格。因中門兩側各建偏門一座,故又稱「三門」。立於該門南側的《青山君廟三門記》碑,記載了當年北宋皇族濟州知事趙德恭主持修建三門經過。
惠濟公殿是青山寺的主體建築,宋、元、明、清多次重修,面闊5間,進深3間。為五脊歇山式建築,頂覆綠琉璃瓦,三踩斗拱,飛椽挑角,梁枋均施彩繪。大殿前檐下矗立著六根粗大的八棱石柱,殿內雕梁畫棟,粉牆彩繪,朱漆雕龕中供奉高達2.5米的惠濟公金色塑像。殿門上方懸掛「惠濟公殿」木匾。南、北兩座享殿為配殿,據廟內碑刻記載,元代曾重修,現建築為1997年重修。
玉液池位於惠濟公大殿前。池為石砌八角形,直徑3米,周圍砌以石欄,池水清澈見底,久雨不溢,大旱不涸。玉液池與大殿之間為一座石龍樓,下雕一龍頭,虯須怒目,張口噴水。感應泉常年不息,玉液池水也經年不斷。龍亭的北側刻有清末進士王俊卿題刻的《青山十八樂》《七絕詩十八首》。廟內還有木幼 榆抱碑奇觀,木幼 榆是稀有樹木,所抱碑為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碑刻。
泰山行宮為青山寺的最高點,建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為魯王朱壽鏞所建。1987年重修。大殿依山而建,為五脊歇山式建築,頂覆黃琉璃瓦,斗拱結構為一斗二升。殿內祀有泰山碧霞元君及八位侍女塑像,故又稱「九女閣」。殿前月台寬敞平坦,外砌石欄。登臨遠眺,松濤陣陣,不絕於耳。
神遊洞是一處天然山洞。該洞蜿蜒崎嶇,分上下兩層,下洞深奧幽長,能容納數百人。據說當年劉伯承元帥在神遊洞中指揮了著名的羊山戰役。洞內冬暖夏涼,每逢盛夏總引不少遊人進洞避暑。當地流傳有「三月賞景看桃花,六月納涼進洞天」的佳話。
焦城村之西、青山之陽有千年古剎發雲寺。明代重修發雲寺碑有「邑南有寺曰發雲,繇梁季洎今閱千祀余」的記載,說明該寺院建於南朝梁末。相傳每逢乾旱之年求神祈雨,便從此處飄出片片白雲,不日便普降甘露,故名。
發雲寺主建築為一歇山式大殿,殿後有一山泉,名甘露泉,一年四季涌水不絕,山如雨屏,泉水交映。原殿中塑三尊高大佛像,下坐蓬花墩,墩下有四大金剛作負重狀,上邊為泥塑雲彩,雲中有形態不同的神像,殿左右為十八羅漢,塑像均在2米以上,身著彩色袈裟。另有坐地神仙和一隻金睛猛虎。諸多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實為泥塑珍品,素有「天下神,數發雲」之稱,不幸毀於「文革」中。2004年1月恢復重建。現殿內供奉的三座玉佛坐像,各重11噸;兩側供奉十八羅漢,全為緬甸玉雕刻而成。發雲寺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構建完整的玉佛寺廟。
焦城村東北1000米處,釣魚山西側,有北宋文學家晁端友、晁補之父子墓。
② 三國志11局勢掌控者晉陽有遺跡嗎 還是其他地方
樓主您來好
關於遺跡本人並不是自很了解
所以在此我說說我所遇到過的遺跡的位置吧 純屬手打絕無
在蜀道上也就是永安城後邊那些彎彎曲曲的山道上會出現遺跡 需要看幾率很RP
在安定城東邊的山路里也有著一定的幾率出現遺跡
在晉陽西部的大平原上也會出現
天水西部 漢中東部的高山上
小沛通往北海的山路里
北平城北邊的山上也有
遇到好要好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 總之需要看RP
愛★三國團隊為你回答 望樓主採納
③ 蜀漢皇宮,丞相府,劉備託孤的永安宮有無遺址具體都在哪
永安宮為蜀漢昭烈皇帝劉備託孤的故址。章武二年(222),劉備率20萬大軍東下,為關羽報仇,內遭東吳容大將陸遜火攻連營八百里,敗歸巫山建平。還守魚復,改縣名永安,營亦名永安宮。現位於奉節師范學校院內。
奉節縣城城牆始建於明化十年(1474),全長九百九十多丈,均是磚石砌成;共分東、西、南、北、小南共五門。後因水毀,僅存西門和一小段城牆。
交通:
到達離開航班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位於重慶東北部的渝北區沙坪鎮,距市區23公里,有高速公路與市區相連。這里雲集了眾多的航空公司,是連接全國27座大中城市和日本、泰國的重要空中樞紐。其餘還有重慶萬州五橋機場(支線機場,位於三峽庫區)、重慶黔江舟白機場(在建)。江北機場江北機場在重慶渝北區兩路鎮,距離市區23公里。 一、機場計程車白天從江北機場打的到解放碑是25公里(過黃花園大橋),羚羊計程車是45元
④ 安慶的古跡有哪些
天柱山、司空山 [安慶]、振風塔 [安慶]、迎江寺 [安慶]、三祖寺 [安慶回]、小孤山答 [安慶]、花亭湖 [安慶]、桐城文廟 [安慶]、小孤山 [安慶]……等等有很多很多
古城牆北段及西段舊址、古城牆遺址、皖口古城遺址、張四墩遺址、夫子城遺址、三城禪寺、圓照禪寺、寶善庵、關南清真寺、天主教堂及神甫樓舊址、基督教聖誕堂及教堂小樓舊址、聖教主座堂舊址、天主教同仁醫院舊址、中華聖公會天恩堂、大清萬壽宮及安徽勸業場(安徽省國民政 府)舊址、兩江總督府(太平天國翼王府)遺址、明狀元府讀書堂舊址、太平天國英王府舊址及壁畫、太平天國樅陽會議舊址、太平天國古城牆戰壕遺址、集賢關及烈士陵舊址、大清安慶內軍械所遺址、
迎江樓舊址……長江外灘公園、長風沙碑園、黃鎮紀念館、獅子山公園……
⑤ 福建有什麼抗日戰爭的遺址
地處福建東南山城的永安,和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西南邊陲桂林齊名,成為抗戰文化名回城,是答福建抗戰中的「第二戰場」,抗戰時期,永安曾作為福建省的戰時省會達7年之久。1938年5月,隨著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內遷永安,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的感召和地下黨的團結影響下,一批愛國知識分子、進步青年,相繼從祖國各地雲集到永安,形成了一支以永安為中心、廣泛的抗戰文化統一戰線隊伍。他們以筆作武器,以刊物為陣地,忘我工作,追求進步,把自己的全部智慧乃至寶貴的生命,毫不吝嗇地獻給偉大的民族解放事業,促成了永安抗日文化的高漲與繁榮。
⑥ 昌平區哪30個城中村都有哪些
有沙河鎮的於辛庄,心裡屯,菘藍堡,東一村,南一村,西二村,內北二村,采合村,豐善,小寨,王莊容,大窪,滿井,路庄村,原來的豆各庄,東沙屯,老牛灣,阿蘇衛,北七家,土溝村,百善
明代成村,清康熙年間稱為北郝家莊,因村址位於郝家莊北,故名北郝庄。
元代成村,村址原建有尼姑庵稱為朝鳳庵,村因庵得名,曾稱曹房村,明代該村北部為茂陵園,因此又稱為茂陵園。
城角,因位於昌平縣城城牆外西南角,故名。
大宅,明代成村,村中馮、宿兩姓為首先居住的村民,因是滿族人,住房修建得寬大講究,故稱大宅。
(6)永安城遺址擴展閱讀:
昌平明代為陵寢重地,地處雄關古道之沖,扼守西北出京要道,自古為內控中原外扼塞北咽喉之地,兵家必爭,素有京師之枕、甲視諸州的美稱,境域北枕軍都,西擁太行,東臨滄海,南望京師,西北是居庸險關,東南有湯山溫泉,山川形勝,人文薈萃。
如今的昌平城區,其實是在明代昌平縣城永安城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可惜的是永安城的城牆和鼓樓均已拆除不見了蹤影,只留下了諸如東關、西關、永安路、鼓樓東西南北街、北城根胡同等等名稱,昌平舊城永安城的城牆遺址就在今天昌平東西南北環路以內,四條環路就建在昔日的永安城護城河上,稍向內收就是永安城城牆的范圍。
⑦ 北京的歷史朝代和主要遺跡
春秋 戰國時期 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 薊 。
遼代 為陪都,稱 燕京 。
金朝專 (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屬宗起至1217年為 中都 。
元朝 為 大都 。
明朝 自 永樂帝 起為首都,稱為 京師 。
清朝 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 時期,當時稱 北平 。
現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首都。
歷史遺跡,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山戎文化遺址,琉璃河西周燕國都城遺址,大葆台漢墓,唐法源寺,遼天寧寺,房山金陵,元大都遺址公園,元代運河北京段,明清兩代皇城,紫禁城,明十三陵,盧溝橋,清代的萬壽山頤和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圓明園遺址
還有一些寺院,如大鍾寺、法源寺等等。
⑧ 安慶的歷史遺跡的資料
1、迎江寺
安慶迎江寺位於安慶東門外,瀕臨長江,佔地3萬余平方米,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歷代均有整修或修建。
據《安慶府志》和《懷寧縣志》記載,迎江寺於明萬曆已未(公元1619年)由懷寧縣士紳阮自華募捐重建、
明光宗曾親書匾額「護國永昌禪寺」,清順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禪寺」,乾隆帝賜「善獅子吼」額,光緒八年(1882年)題匾「迎江寺」,
整座寺院建築在長江岸邊的高地上,殿堂巍峨,從十里開外即能見其雄姿。
2、振風塔
振風塔,坐落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寺內,原名萬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後取名「振風」,有「以振文風」之意。振風塔位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沿江東路北側,瀕臨長江。
安慶振風塔從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開始興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建成,是長江沿岸古塔之一。該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還具有導航引渡的功能。
3、薛家崗遺址
薛家崗遺址,面積6萬平方米,地處安徽省潛山縣(安慶市代管縣)王河鎮永崗村和利華村交界處。它是新石器時代遺留下的古文化遺址。
現出土了大約3000件文物,主要是石器,陶瓷和玉器,並發現了百餘座的墓穴。薛家崗遺址延續時間長,分布范圍廣,文化層堆積厚,遺跡遺物豐富和文化內涵深邃,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遠古文化——薛家崗文化的典型代表。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桐城文廟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
據《安慶府志》、《桐城縣志》,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祐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
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5、六尺巷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安慶代管縣市級)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讓牆詩」就出自六尺巷一段歷史典故。
史料記載: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批書於後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尺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慶桐城文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振風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迎江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薛家崗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