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唐戶遺址
Ⅰ 唐戶有多少年歷史
唐戶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唐戶村西部和南部,地處潩水河與九龍河兩河匯流處的夾角台地上。潩水河從遺址東部自北向南、九龍河從遺址西部自西北向東南環繞流過,在遺址南部約1公里處交匯後繼續東南流,注入潁河。遺址東、西、南三面環水,地勢北高南低,台地高出河床7-12米,海拔高度123-126米。
唐戶遺址面積約140餘萬平方米,南北長1860米,東西寬300—860米,其中裴李崗文化遺存面積達30萬平方米,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的裴李崗文化時期的聚落遺址。
唐戶遺址所在地歷代相傳稱該地為「黃帝口」,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戶遺址文化遺存堆積豐富,包含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處跨時代的聚落群址。
中文名
唐戶遺址
地 點
新鄭市觀音寺鎮唐戶村南
遺址面積
140餘萬平方米
南北長
1860米
別 名
黃帝口
Ⅱ 南水北調河南段出土數千件精品文物在鄭州展出效果如何
1月4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在鄭州博物館展出。該展匯集中線乾渠在河南所流經的8個地市出土精品文物3800餘件,上迄遠古,下至明清,內涵豐富。較全面展示了源遠流長、輝煌璀璨的中原文明。
此次展出的文物從舊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明清,序列完整。值得一提的是,展出文物很多來自「明星遺址」,如新鄭唐戶史前聚落、滎陽關帝廟商代遺址、滎陽娘娘寨西周古城、新鄭胡庄韓國王陵、鶴壁劉庄先商墓地、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這些考古發掘均曾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此外,展出文物不僅量大,而且很「新鮮」。「一般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文物,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發掘的,1990年以後的很難看到。而這次展覽展出的文物,全都是最近10年的新發現。」鄭州博物館研究部主任汪培梓說,文物的清理、修復和整理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批文物能夠在這么短時間內呈現在公眾面前,特別不容易。
據悉,該展覽將作為鄭州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免費對公眾開放。
Ⅲ 唐戶遺址的發掘歷史
唐戶遺址發現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遺址原為高低起伏的崗地,當地人稱為「南崗」,歷代相傳稱該地為「黃帝口」。
1976年9月至1977年元月,當地村民平整土地時發現了石磨盤、石磨棒及一些房址、灰坑等遺跡。為配合該村的土地平整,原開封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鄭州大學和新鄭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唐戶聯合舉辦了一次文物培訓班,發掘了少數探方和一批兩周墓葬,並採集了一些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商、周文化遺物。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對唐戶遺址進行過一次調查。
1982年春,又進行了一次調查和試掘,試掘面積66平方米,發現有裴李崗文化及龍山文化早期遺跡。確認該遺址是一處跨時代的聚落群址,文化堆積豐富,包含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周文化 。
2003年—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鄭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對唐戶遺址再次進行調查,將遺址面積核定為54萬平方米,新發現了晚於龍山文化,又早於二里頭一期文化的新砦期文化 。
2006年4—5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為開展鄭州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課題儲備,對唐戶遺址再次進行全面調查,在唐戶村東部潩水河東岸及潩水寨北部九龍河南北兩岸新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4處。將遺址面積核實為140餘萬平方米。調查確認唐戶村西部是裴李崗文化遺址,面積逾20萬平方米,仰韶文化時期,聚落中心向南擴展,西南部將裴李崗文化覆蓋一部分,面積增加,超過40萬平方米。龍山文化時期,聚落中心又再次南移,一直延伸拓展到遺址南部,潩水寨北崗上。到龍山文化晚期以後的新砦期,則更向南,直抵潩水河與九龍河的交匯處。此後的二里頭及商、周文化三代遺存多經交疊,始終連綿不斷,成為規模較大、年代久遠、而且地位重要的大型聚落群址。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為配合南水北調中線乾渠文物保護工作,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唐戶遺址進行了連續的大規模發掘。發掘區集中於遺址西部南水北調渠線范圍內,發掘面積近1萬平方米,發現有裴李崗、龍山、漢代、宋元、清代等時期的文化遺存。共清理各類遺跡368個,其中房址65座、灰坑241個、灰溝13條、墓葬48座、道路1條。重大收獲是發現了大面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居住基址,發現裴李崗文化時期房址65座,灰坑或窖穴206個,墓葬2座,灰溝5條。房址多為半地穴式建築,平面形狀呈橢圓形、圓形、不規則形和圓角長方形。灰坑或窖穴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墓葬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及骨器等。
Ⅳ 為什麼有的人認為鄭州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鄭州,九州通衢,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商朝開國君主商湯所建的毫都。
根據考古發現,中國最古老的村落就在鄭州,是距今9000年前的新鄭唐戶遺址。中國最古老的城池也在鄭州,是距今5300年前的西山古城。更厲害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的都城,是距今4100年前的登封王城崗古城,也建在鄭州。此外,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絲綢和瓷器也出現在鄭州。
河南積極推動建設的陸上、空中、網上、海上這四條「絲綢之路」,也不斷輻射八方,使鄭州成為中國「買全球、賣全球」的重要樞紐。大河之南、天地之中,鄭州正在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迎接世界的目光,蓄力成為國際化的「鄭中心」。
Ⅳ 2007年十大考古發現
1. 伊朗鹽礦發現天然木乃伊
今年7月,考古學家表示,他們在伊朗的切拉巴德鹽礦發現另一具「天然木乃伊」,有1800年的歷史,是因為鹽的防腐性自然形成的,所以也可以將其稱之為「鹽人」。由於連續的大雨沖擊切拉巴德鹽礦,這個「鹽人」終於暴露於人們的視線之下。到目前為止,在切拉巴德鹽礦發現的「天然木乃伊」數量已有6具。尚在開采中的切拉巴德鹽礦位於伊朗西北省份贊詹附近的哈姆澤魯區。科學家們相信,這個「鹽人」應該是古羅馬帝國時代的一名鹽礦工人,是在一次地震中被崩塌的岩石砸中後不幸遇難的。其它5個「鹽人」也是最近幾年在切拉巴德鹽礦發現的。他們的歷史可追溯到阿契明帝國(公元前539年到公元前333年)時代到薩桑王朝(公元240年到公元640年)時代之間。「鹽人」一直被視為科學界的無價之寶,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高級保存狀態。舉個例子來說,他們的胡須、頭發和衣服大部分都得以完整保存;其中一些「鹽人」的胃中還殘留著食物。
2. 距今4000多年的完整古墓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2007年5月20日公布的這張照片顯示了新近被發現的一組有4000年歷史的陶塑。這組陶塑是一支比利時考古隊在開羅以南200公里的一家修道院里發現的,有關專家推斷它們製作於公元前2100年,生動表現出當時埃及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2007年5月20日公開的這張照片顯示了新近被發現的一具木乃伊。這具木乃伊是一支比利時考古隊在開羅以南200公里的一家修道院里發現的,有關專家推斷它屬於公元前2100年一名當地宗教人物。埃及文化部長法魯克·胡斯尼說,比利時考古隊日前在埃及中部明亞省發現一處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的完整古墓。胡斯尼發表聲明說,這處古墓是同時期保存最完好的墳墓之一。墓主名叫胡努,是一名不動產商人,也曾在古埃及王朝擔任高官。墓中有一尊他身穿官服的雕像。墓中胡努的木乃伊用亞麻布包裹著放在一個木棺內,木棺外套一個石棺,上刻古埃及文字。此外,考古隊還在墓中發現一些白、紅、黑或其他顏色的小型木雕,刻畫了古埃及制磚工人、釀酒婦女和劃船者等。
3.印加人木乃伊首次展出
9月5日,在阿根廷薩爾塔省的高山考古博物館,一具名叫「少女」的木乃伊首次展出。這具木乃伊是1999年在阿根廷北部薩爾塔省海拔6700多米的尤耶亞科火山山頂發現的,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當時印加帝國祭祀的犧牲品。
4.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的擁抱
義大利考古學家在北部城市曼托瓦附近發掘出一對葬於5000至6000年前、相互擁抱著的男女遺骸。這一考古發現被稱為「永恆的擁抱」。按慣例,這對男女的骨骸本該被一根一根拆開帶走,然後再重新拼接到一起。但為了保存這一歷史上最古老的擁抱,給即將到來的情人節獻上浪漫大禮,考古學家決定打破慣例,將這對「千年情侶」整體移走,讓他們相擁到永久。這對初步確認屬新石器時代的男女遺骸被搬走後,將接受進一步考古研究,然後再送往義大利一個博物館保存,在那裡,參觀者將能有幸欣賞到這一人類已知最古老的擁抱。
5 日本海底現巨型金字塔
日本科學家在與那國島附近海域海底發現了一座古城遺跡,主要由石頭砌成,2000年前因地震沉入海底,科學家們稱其為日本的「亞特蘭蒂斯」。日本琉球大學海洋地質學家木村政昭認為,這處海底遺跡就是另一座「亞特蘭蒂斯」。過去15年來,木村政昭一直致力於這處古城遺跡的研究,多次潛入海底,測量和繪制遺跡的結構圖。每次返回船上,他都會更加確信,在他下面就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古城廢墟。木村說:「最大的一棟建築看似一個從25米深處高聳而出的復雜而巨大的分階式金字塔。」在今年6月召開的一次科學會議上,木村公布了他對這處遺跡研究的最新理論。不過,同其他沉睡於海底的古城故事一樣,木村的觀點也引發了激烈爭論。曾潛入水下對古城遺跡進行研究的波士頓大學數學教授羅伯特·斯科奇說:「在我看來,它們都是自然形成的。」
6.發現羅馬創建者的聖洞
在古羅馬神話傳說中,羅穆盧斯和雷穆斯這對遭遺棄的孿生兄弟被母狼哺育,並最終建立了羅馬城。千百年來,「母狼育嬰」作為羅馬最著名的城市標志和象徵,早已深入人心,但母狼育嬰的地點一直沒有被發現。義大利考古學家最近宣布,他們在古羅馬帕拉蒂諾山奧古斯都國王宮殿遺址附近發現了一處洞穴,被認為是傳說中「母狼育嬰」的地方。當時,他們正在對遺址進行維修,無意中發現了這座地下洞天,它高約8米,洞中裝飾有壁畫、壁龕和貝殼。根據傳說,羅馬戰神的孿生兒子羅穆盧斯和雷穆斯尚在幼齡就遭遇變故,被放在籃子內投入河中任其自生自滅,幸虧一頭母狼將他們救起並用乳汁哺育。他們長大成人後報仇雪恨,建立了羅馬城,並把母狼哺育他們的地方作為聖地加以祭祀。
7 美稱發現耶穌與妻兒合葬墓
執導過電影史上最賣座影片《泰坦尼克號》的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新作是一部名為《遺失的基督之墓》的紀錄片,影片講述了1982年晚些時候,托娃·布拉查一家遷至塔爾佩約特一個簡陋寓所後發現「耶穌墓」的故事。塔爾佩約特是耶路撒冷的一個社區,那裡的車身修理店和非法娛樂場所可要比各種各樣的考古發現出名得多。搬進新居沒幾天,托娃·布拉查的幾個孩子正在樓下丟棄的建築廢物堆中玩耍,無意之間發現了耶穌及其家人的墳墓。當時,他們猶豫再三,最終還是走進了這座神秘的墳墓,從中發現了燒焦了的數卷《摩西五經》和裝有一個古猶太人家庭骸骨的十個小棺木,這些骸骨的歷史均有2000年之久,其中六個棺木上面還有刻字,寫著耶穌、瑪麗、約瑟夫和瑪麗·瑪德琳娜等人的名字。
8. 揭開女法老木乃伊之謎
埃及考古學家在6月27日宣布一項重大考古發現。通過對牙齒的脫氧核糖核酸(DNA)鑒定,考古學家確認,一直保存在埃及開羅博物館中的一具木乃伊正是埃及著名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的木乃伊。考古學家稱,這一發現不僅堪稱自1922年發現圖坦卡蒙法老木乃伊以來埃及的最重大考古發現,還揭開哈特謝普蘇特木乃伊失蹤之謎。哈特謝普蘇特是埃及十八王朝著名法老。雖身為女性,哈特謝普蘇特喜穿男裝、戴假胡須、束胸寬衣、手執權杖。歷史學家認為,哈特謝普蘇特是從其養子、後來的圖特摩斯三世手中篡權才得以成為法老。在她死後,其陵廟中有她形象的地方遭人損毀,考古學家猜測那是圖特摩斯三世報復所致。
9. 英國史前巨石陣修建者村落
英國巨石陣一向被人們認為是世界之謎。來自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考古學家於1月30日發表研究報告說,在英國史前巨石陣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並認為當初居住在那裡的村民就是巨石陣的建造者。科學家表示,這是近年來有關巨石陣研究的最重大發現之一。 據有關檢測發現,這些村落大約建於公元前2600年,其中8間房子已經被發掘出來,還有25間房子待發掘。考古證明,巨石陣大致也修建於這一時間。據悉,人類許多神秘的建築物都建於這一時期,其中包括埃及的金字塔。據報道,考古學家在發掘中還同時發現了一些具有新石器時代特色的物品,其中包括石器,弓箭箭頭等。這些房屋是木製的,呈方形,與當時較普遍的石屋有較大不同。
10.威尼斯小島上的瘟疫萬人坑
埋有1500多名死於瘟疫的人的古代萬人坑在威尼斯附近的一個小島上被發現。當地工人在為修建一座新博物館挖地基時挖出大量骨骼。這座小島據說是世界上第一家傳染病院,公元15到16世紀,不僅威尼斯,歐洲多數地方都出現了可怕的瘟疫,將染上瘟疫的人趕到島上顯然是為了阻止瘟疫進一步傳播。
Ⅵ 唐戶遺址的介紹
唐戶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唐戶村西部和內南部,地處容潩水河與九龍河兩河匯流處的夾角台地上。潩水河從遺址東部自北向南、九龍河從遺址西部自西北向東南環繞流過,在遺址南部約1公里處交匯後繼續東南流,注入潁河。遺址東、西、南三面環水,地勢北高南低,台地高出河床7-12米,海拔高度123-126米。唐戶遺址面積約140餘萬平方米,南北長1860米,東西寬300—860米,其中裴李崗文化遺存面積達30萬平方米,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的裴李崗文化時期的聚落遺址。唐戶遺址所在地歷代相傳稱該地為「黃帝口」,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戶遺址文化遺存堆積豐富,包含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處跨時代的聚落群址。
Ⅶ 唐戶有多少名人
唐戶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唐戶村西內部和南部,地處潩水河容與九龍河兩河匯流處的夾角台地上。潩水河從遺址東部自北向南、九龍河從遺址西部自西北向東南環繞流過,在遺址南部約1公里處交匯後繼續東南流,注入潁河。遺址東、西、南三面環水,地勢北高南低,台地高出河床7-12米,海拔高度123-126米。
唐戶遺址面積約140餘萬平方米,南北長1860米,東西寬300—860米,其中裴李崗文化遺存面積達30萬平方米,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的裴李崗文化時期的聚落遺址。
唐戶遺址所在地歷代相傳稱該地為「黃帝口」,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戶遺址文化遺存堆積豐富,包含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處跨時代的聚落群址。
中文名
唐戶遺址
地 點
新鄭市觀音寺鎮唐戶村南
遺址面積
140餘萬平方米
南北長
1860米
別 名
黃帝口
Ⅷ 唐戶遺址的遺址意義
唐戶遺址文化堆積豐富,是一處跨時代的聚落群址,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現至今,一直為研究者所重視。通過2006年、2007年、2008年連續三年的考古調查和發掘,使我們對唐戶遺址的認識更進一步。1、裴李崗文化發現後,經過在河南省范圍內的調查,目前已發現裴李崗文化遺址160餘處。這類遺址多分布在山前洪積扇區或淺山區的河旁階地上,聚落面積均較小。唐戶遺址經調查、勘探,確認裴李崗文化遺存面積達30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的裴李崗文化遺址,屬於裴李崗文化聚落群的一級聚落遺址。 2、唐戶遺址發現裴李崗文化時期房址65座,是我國目前發現的裴李崗文化時期房址最多的一處遺址。從平面布局分析,第四和第五區居址的布局形式已具有環壕防禦性質和凝聚式向心布局的特徵。第四居址共發現房址23座,主要分布於Ⅲ區東北部濠溝(G11)內側階地上。經勘探和發掘初步認定該溝呈東南-西北向,向西呈環狀與九龍河相接,為一條自然濠溝。跨發掘區Ⅱ、Ⅲ、Ⅳ區,已知長度300餘米,寬約10—20米,最寬處達40米,深約2—4米,該組房址在選址方面有意識將居住基址定在溝旁階地上,房屋依溝的自然走向布局,一方面便於生活用水、排水及廢棄物的處置,另一方面也起到了防禦野獸侵擾的屏障作用。第五區房址基本呈西北-東南向布局,分為南、北兩組。北邊一組共有房址18座,以面積最大、方向呈南北向的F46為中心,其外圍的F39、F40、F45、F47、F50等5座房址門向基本朝向F46,此外,F35、F36、F37、F38、F41門向基本向南,呈環狀分布於F46的前方,具有內向凝聚式布局和前排防衛的性質。南面一組共有房址16座, 該組房址以門向朝南的F42面積最大,周圍的F24、F26、F27、F29、F34、F43等房址的門向朝向F42,也具有以F42為中心內向布局特徵。從考古發掘來看,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仰韶文化遺址聚落布局為典型的內向凝聚式布局,聚落以廣場為中心,房址分布在廣場周邊,門向均朝向廣場,這種布局方式和唐戶遺址裴李崗文化時期的房址布局有相似之處。因此我們認為,唐戶遺址裴李崗文化聚落中出現的內向凝聚式布局為仰韶時代半坡、姜寨等遺址的內向凝聚式布局找到了源頭。3、G12呈西北-東南向環繞於IV區居住基址的外圍。揭露長度約35米,溝殘寬約0.30—0.45米,殘深0.40—0.50米。在T0512東北部,有一處寬約0.80米的間隔,當是居址出入外部的通道。我們推測該溝內可能立有籬笆柵欄,應為居住基址外圍的防護設施。 G13 由三條支流由依地勢由北向南延伸,匯流後向西南地勢低窪處流出,雖然與灰坑之間存在打破現象,但其流經區域均從房址外圍穿過,推測應為居住基址內的排水系統。排水溝的發現,表明當時的人們已充分考慮到人地關系,懂得利用自然地勢來建造排水設施,保持居住區的乾爽。反映了當時人們先進的建築構思。5、在F26、F39等房屋中發現有加工石器的跡象,這些房址地面均不平整,在地面上發現有呈扇面分布的碎小石片,特別是F39內發現的一件細石器石核,具有明顯的打擊痕跡,說明這些房屋不僅具備居住功能,而且已經作為生產工具的加工場所。 6、從目前對唐戶遺址的調查看,在遺址東部的潩水河東岸、南部九龍河河岸斷崖地層內,發現舊石器及古脊椎動物化石地點4處。特別是潩水河東岸舊石器地點,是一處大型石器加工場所,出土有豐富的石製品,主要有石英石片、石核、刮削器,砍砸器等。這4處舊時器地點的發現,說明至少在晚更新世,這里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唐戶遺址舊石器地點及裴李崗文化層石核、石片等遺物的發現,為進一步探討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過渡提供了新材料。唐戶遺址裴李崗文化時期大面積居住基址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鄭州地區裴李崗文化的內涵,居住基址分區、分片布局,從社會學角度為探討以血緣為紐帶的社會家庭組織的出現提供了重要資料。這對深入研究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文化的聚落形態,房屋建築方式、家庭、社會組織及裴李崗文化的性質、分期等具有非常重大的學術價值
Ⅸ 新鄭商周遺址
遺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唐戶村南部和西部,潩水河與九龍河兩河交匯的夾角台地上,歷代相傳稱該地為「黃帝口」,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戶遺址文化遺存堆積豐富,包含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處跨時代的聚落群址。其南北長1860米,東西寬300—860米,面積140餘萬平方米,其中裴李崗文化遺存面積達30萬平方米,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的裴李崗文化時期的聚落遺址。2006—2007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遺址進行全面調查和考古發掘,發現舊石器加工地點4處,裴李崗文化時期大型居住基址500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重要文化遺物。發現可以確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的房址63座,灰坑(窖穴)204座,溝4條(排水系統1條),壕溝1條。這些新發現的房址,不僅數量多,而且形制多樣,單間式房址60座,雙間式3座。房址分布較有規律,分4組布局,其中2組具有排狀布局的特徵,是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考古的重大發現,進一步豐富了裴李崗文化的內涵,對研究裴李崗文化時期的聚落形態,房屋建築方式,特別是裴李崗文化時期的家庭組織結構,農業文明的起源等具有重大學術價值。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