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丘游記
⑴ 游虎丘小記譯文
譯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遊人極多。全城的士紳學子、婦孺歌姬皆會前往。歌聲樂聲談笑之聲充斥於整個山林,如此竟夜不息。於是乎,那壯麗的自然丘壑竟化為酒場,魚龍混雜,實在可恨。
我於初十便到了郡中,當晚就游覽了虎丘。月色很美,遊人也還不多,在風亭月榭之間,偶爾有一兩隊歌女吹笙點綴,並不掃興。但還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時,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經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頂的釣月磯上,天色昏暗,無人往來,只有佛塔的風鈴之聲與佛燈在靜夜之中若隱若現。
還有就是今年春天,和無際舍侄一起拜訪仲和到此。半夜之時,月亮出來了,不見人影,我們盤膝坐於石台之上,既不飲酒,也不交談,只靜靜地對坐著,便覺得悠然之心與周圍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訪虎丘,也就這兩次見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聲遠作詩雲:「獨有歲寒好,偏宜夜半游。」說的真對啊!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李流芳
體裁:散文
賞析:寫作者兩度游虎丘的感受,表達了作者悠閑的心境。一次是在秋天,對月色美、遊人少、以紅粉笙歌點綴的虎丘感到「亦復不惡」;對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及佛燈隱現林抄的虎丘感到「獨往會心」。一次是在春天,「夜半月出,無人,相與跌坐石台,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作者感到「悠然欲與清景俱往」。兩度游虎丘,見虎丘本色。作者送嘆友人徐聲遠「獨有歲寒好,偏宜夜半游」為知言。此詩句道出欣賞自然之美要在歲寒。夜半,歸根到底是一個「靜」字。唯靜方能顯示虎丘本色。這樣,就告訴讀者「笙歌笑語,填山沸林」、「使丘壑化為酒場」「可恨」的原因了。作者認為,有些東西、有些事情要多看幾遍才能看到真實的一面,所以要多去觀察。
⑵ 游虎丘小記翻譯
譯文:
虎丘,在中秋抄之夜遊人襲極多。全城的士紳學子、婦孺歌姬皆會前往。歌聲樂聲談笑之聲充斥於整個山林,如此竟夜不息。於是乎,那壯麗的自然丘壑竟化為酒場,魚龍混雜,實在可恨。
我於初十便到了郡中,當晚就游覽了虎丘。月色很美,遊人也還不多,在風亭月榭之間,偶爾有一兩隊歌女吹笙點綴,並不掃興。但還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時,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經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頂的釣月磯上,天色昏暗,無人往來,只有佛塔的風鈴之聲與佛燈在靜夜之中若隱若現。
還有就是今年春天,和無際舍侄一起拜訪仲和到此。半夜之時,月亮出來了,不見人影,我們盤膝坐於石台之上,既不飲酒,也不交談,只靜靜地對坐著,便覺得悠然之心與周圍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訪虎丘,也就這兩次見到了虎丘的本色。
⑶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與游虎丘小記的共同點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與《游虎丘小記》的共同點是:都描寫了月色的美好,以及環境的幽靜。
1、《記承天寺夜遊》
宋代: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2、《游虎丘小記》
明代:李流芳
虎丘,中秋遊者尤盛。士女傾城而往,笙歌笑語,填山沸林,終夜不絕。遂使丘壑化為酒場,穢雜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連夜遊虎丘,月色甚美,遊人尚稀,風亭月榭間,以紅粉笙歌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
嘗秋夜坐釣月磯,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及佛燈隱現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於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趺坐石台,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
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友人徐聲遠詩雲:「獨有歲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譯文:虎丘在中秋時遊人極多。全城的士紳學子、婦孺歌姬皆會前往。歌聲樂聲談笑之聲充斥於整個山林,如此徹夜不息。於是乎,那壯麗的自然丘壑竟化為酒場,魚龍混雜,實在可恨。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當晚就游覽了虎丘。月色非常曼妙,遊人也還不多,風吹過亭子月光灑落在樹間,偶爾有一兩隊歌女吹笙點綴,並不使人厭惡。但還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時,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在秋天的夜裡坐在虎丘山頂的釣月磯上,天色昏暗,無人來往,只有佛塔的風鈴之聲與佛燈在靜夜之中若隱若現。
又在今年的春天,我曾和無際一起在這里拜訪仲和。半夜之時,月亮出來了,不見人影,我們一起盤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飲酒,也不交談,只靜靜地對坐著,便覺得悠然之間心與周圍清凈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訪虎丘兩次,(也就這一次)見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聲遠作詩雲:「獨有歲寒好,偏宜夜半游。」說的真對啊!
(3)小虎丘游記擴展閱讀:
《記承天寺夜遊》創作背景: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
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憂郁;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於是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⑷ 游虎丘小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文寫作者兩度游虎丘的感受。一度在秋中,對月色美、遊人少、以紅粉笙專歌點綴的屬虎丘感到「亦復不惡」;對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及佛燈隱現林抄的虎丘感到「獨往會心」。一度在春中,「夜半月出,無人,相與跌坐石台,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作者感到「悠然欲與清景俱往」。
兩度游虎丘,見虎丘本色。作者送嘆友人徐聲遠「獨有歲寒好,偏宜夜半游」為知言。此詩句道出欣賞自然之美要在歲寒。夜半,說到底是一個『靜」字。唯靜方能顯示虎丘本色。這樣地就明白「笙歌笑語,填山沸林」、「使丘壑化為酒場」為什麼「可恨」了。
希望我的回答親能夠喜歡,記得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