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天涯海角西遊記

天涯海角西遊記

發布時間: 2021-02-11 16:06:45

『壹』 《西游記》的譯文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為東勝神洲、西牛賀 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在東勝神洲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 仙石,一天仙石崩裂,從石頭中滾出一個卵,這個卵一見風就變成一個石猴 ,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澗中的泉水,餓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玩樂,過得十分快活。一天,天氣特別熱,猴子們為 了躲避炎熱的天氣,跑到山澗里洗澡。它們看見這泉水嘩嘩地流,就順著澗 往前走,去尋找它的源頭。 猴子們爬呀、爬呀,走到了盡頭,卻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 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連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 「我進去,我進去!」 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 ,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 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 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 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過一樣,天然的房子,安靜整潔,鍋、碗、瓢 、盆,整齊地放在爐灶上。正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花果山福地,水 簾洞洞天。石猴高興得不得了,忙轉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們見石猴出來了,身上又一點傷也沒有,又驚又喜,把他團團圍住 ,爭著問他裡面的情況。石猴抓抓腮,撓撓癢,笑嘻嘻地對大家說∶「裡面 沒有水,是一個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風我們有地方躲,下大雨我們也不怕淋 。」猴子們一聽,一個個高興得又蹦又跳。 猴子們隨著石猴穿過了瀑布,進入水簾洞中,看見了這么多的好東西, 一個個你爭我奪,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爭床的爭床,搬 過來,移過去,直到精疲力盡為止。猴子們都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 從此登上王位,將石字省去,自稱「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帶著猴子們遊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過去了。一天正在玩 樂時,美猴王想到自己將來難免一死,不由悲傷得掉下眼淚來,這時猴群中 跳出個通背猿猴來,說∶「大王想要長生不老,只有去學佛、學仙、學神之 術。」 美猴王決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學那長生不老的本領。第二 天,猴子們為他做了一個木筏,又准備了一些野果,於是美猴王告別了群猴 們,一個人撐著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運氣好,連日的東南風,將他送到西北岸邊。他下了木 筏,登上了岸,看見岸邊有許多人都在幹活,有的捉魚,有的打天上的大雁 ,有的挖蛤蜊,有的淘鹽,他悄悄地走過去,沒想到,嚇得那些人將東西一 扔,四處逃命。 這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前,突然從半山腰的樹林里傳出一陣美妙的歌 聲,唱的是一些關於成仙的話。猴王想∶這個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順著 歌聲找去。 唱歌的是一個正在樹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從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 ,這座山叫靈台方寸山,離這兒七八里路,有個斜月三星洞,洞中住著一個 稱為菩提祖師的神仙。 美猴王告別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樹林,走過山坡,果然遠遠地看見一座 洞府,只見洞門緊緊地閉著,洞門對面的山崗上立著一塊石碑,大約有三丈 多高,八尺多寬,上面寫著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在看 時,門卻忽然打開了,走出來一個仙童。 美猴王趕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明來意,那仙童說∶「我師 父剛才正要講道,忽然叫我出來開門,說外面來了個拜師學藝的,原來就是 你呀!跟我來吧!」美猴王趕緊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著仙童進到洞內, 來到祖師講道的法台跟前。 猴王看見菩提祖師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兩邊站著三十多個仙童, 就趕緊跪下叩頭。祖師問清楚他的來意,很高興,見他沒有姓名,便說∶「 你就叫悟空吧!」

『貳』 西遊記第一回主要內容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回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答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叄』 求西遊記第十四章原文(古文),要短的!

叫喊者正孫悟空。唐僧收悟空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個剪徑的強盜,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現款違背師言。
詩曰: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
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心法身佛。
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
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來不向不迴向。
無異無同無有無,難舍難取難聽望。
內外靈光到處同,一佛國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個身心萬法同。
知之須會無心訣,不染不滯為凈業。
善惡千端無所為,便是南無釋迦葉。
卻說那劉伯欽與唐三藏驚驚慌慌,又聞得叫聲「師父來也」。眾家僮道:「這叫的必是那山腳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問:「是甚麼老猿?」太保道:「這山舊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國,改名兩界山。先年間曾聞得老人家說: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飲食,自有土神監押,教他飢餐鐵丸,渴飲銅汁。自昔到今,凍餓不死。這叫必定是他。長老莫怕,我們下山去看來。」三藏只得依從,牽馬下山。行不數里,只見那石匣之間果有一猴,露著頭,伸著手,亂招手道:「師父,你怎麼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這長老近前細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樣: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劉太保誠然膽大,走上前來,與他拔去了鬢邊草,頷下莎,問道:「你有甚麼說話?」那猴道:「我沒話說,教那個師父上來,我問他一問。」三藏道:「你問我甚麼?」那猴道:「你可是東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經去的么?」三藏道:「我正是,你問怎麼?」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只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前者有個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勸我再莫行凶,歸依佛法,盡殷懃保護取經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後自有好處。故此晝夜提心,晨昏吊膽,只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與你做個徒弟。」三藏聞言,滿心歡喜道:「你雖有此善心,又蒙菩薩教誨,願入沙門,只是我又沒斧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來也。」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來?」那猴道:「這山頂上有我佛如來的金字壓帖,你只上山去將帖兒揭起,我就出來了。」三藏依言,回頭央浼劉伯欽道:「太保啊,我與你上山走一遭。」伯欽道:「不知真假何如?」那猴高叫道:「是真,決不敢虛謬。」
伯欽只得呼喚家僮,牽了馬匹。他卻扶著三藏,復上高山。攀藤附葛,只行到那極巔之處,果然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有塊四方大石,石上貼著一封皮,卻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個金字。三藏近前跪下,朝石頭看著金字,拜了幾拜,望西禱祝道:「弟子陳玄奘,特奉旨意求經。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證靈山;若無徒弟之分,此輩是個凶頑怪物,哄賺弟子,不成吉慶,便揭不得起。」祝罷又拜。拜畢,上前將六個金字輕輕揭下。只聞得一陣香風,劈手把壓帖兒刮在空中,叫道:「吾乃監押大聖者。今日他的難滿,吾等回見如來,繳此封皮去也。」嚇得個三藏與伯欽一行人望空禮拜。徑下高山,又至石匣邊,對那猴道:「揭了壓帖矣,你出來罷。」那猴歡喜,叫道:「師父,你請走開些,我好出來,莫驚了你。」
伯欽聽說,領著三藏,一行人回東即走。走了五七里遠近,又聽得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三藏又行了許遠,下了山,只聞得一聲響喨,真個是地裂山崩。眾人盡皆悚懼。只見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馬前,赤淋淋跪下,道聲:「師父,我出來也。」對三藏拜了四拜,急起身,與伯欽唱個大喏道:「有勞大哥送我師父,又承大哥替我臉上薅草。」謝畢,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馬匹。那馬見了他,腰軟蹄矬,戰兢兢的立站不住。蓋因那猴原是弼馬溫,在天上看養龍馬的,有些法則,故此凡馬見他害怕。
三藏見他意思,實有好心,真個像沙門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甚麼?」猴王道:「我姓孫。」三藏道:「我與你起個法名,卻好呼喚。」猴王道:「不勞師父盛意,我原有個法名,叫做孫悟空。」三藏歡喜道:「也正合我們的宗派。你這個模樣,就像那小頭陀一般,我與你起個混名,稱為行者,好么?」悟空道:「好,好,好。」自此時又稱為孫行者。
那伯欽見孫行者一心收拾要行,卻轉身對三藏唱個喏道:「長老,你幸此間收得個好徒,甚喜,甚喜。此人果然去得。我卻告回。」三藏躬身作禮相謝道:「多有拖步,感激不勝。回府多多致意令堂老夫人、令荊夫人,貧僧在府多擾,容回時踵謝。」伯欽回禮,遂此兩下分別。
卻說那孫行者請三藏上馬,他在前邊背著行李,赤條條,拐步而行。不多時,過了兩界山,忽然見一隻猛虎,咆哮剪尾而來。三藏在馬上驚心。行者在路傍歡喜道:「師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與我的。」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個針兒,迎著風,幌一幌,原來是個碗來粗細一條鐵棒。他拿在手中,笑道:「這寶貝,五百餘年不曾用著他,今日拿出來掙件衣服兒穿穿。」你看他拽開步,迎著猛虎,道聲:「業畜!那裡去!」那隻虎蹲著身,伏在塵埃,動也不敢動動。卻被他照頭一棒,就打的腦漿迸萬點桃紅,牙齒噴幾珠玉塊。諕得那陳玄奘滾鞍落馬,咬指道聲:「天那!天那!劉太保前日打的斑斕虎,還與他鬥了半日;今日孫悟空不用爭持,把這虎一棒打得稀爛。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
行者拖將虎來道:「師父略坐一坐,等我脫下他的衣服來,穿了走路。」三藏道:「他那裡有甚衣服?」行者道:「師父莫管我,我自有處置。」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把牛耳尖刀,從那虎腹上挑開皮,往下一剝,剝下個囫圇皮來。剁去了爪甲,割下頭來,割個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提起來,量了一量道:「闊了些兒,一幅可作兩幅。」拿過刀來,又裁為兩幅。收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路傍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下體道:「師父,且去,且去。到了人家,借些針線,再縫不遲。」他把條鐵棒捻一捻,依舊像個針兒,收在耳里。背著行李,請師父上馬。
兩個前進,長老在馬上問道:「悟空,你才打虎的鐵棒,如何不見?」行者笑道:「師父,你不曉得。我這棍,本是東洋大海龍宮里得來的,喚做天河鎮底神珍鐵,又喚做如意金箍棒。當年大反天宮,甚是虧他。隨身變化,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剛才變做一個綉花針兒模樣,收在耳內矣。但用時,方可取出。」三藏聞言暗喜。又問道:「方才那虎見了你,怎麼就不動動?讓你自在打他,何說?」悟空道:「不瞞師父說,莫道是只虎,就是一條龍,見了我也不敢無禮。我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見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則量於宇宙,小之則攝於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剝這個虎皮,何為稀罕?若到那疑難處,看展本事么。」三藏聞得此言,愈加放懷無慮,策馬前行。
師徒兩個走著路,說著話,不覺得太陽西墜。但見:
焰焰斜暉返照,天涯海角歸雲。千山鳥雀雜訊頻,覓宿投林成陣。
野獸雙雙對對,回窩族族群群。一鉤新月破黃昏。萬點明星光暈。
行者道:「師父走動些,天色晚了。那壁廂樹木森森,想必是人家莊院,我們趕早投宿去來。」三藏果策馬而行,徑奔人家,到了莊院前下馬。行者撇了行李,走上前,叫聲:「開門!開門!」那裡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唿喇的開了門。看見行者這般惡相,腰系著一塊虎皮,好似個雷公模樣,諕得腳軟身麻,口出譫語道:「鬼來了!鬼來了!」三藏近前攙住,叫道:「老施主休怕。他是我貧僧的徒弟,不是鬼怪。」老者抬頭,見了三藏的面貌清奇,方才立定,問道:「你是那寺里來的和尚,帶這惡人上我門來?」三藏道:「我貧僧是唐朝來的,往西天拜佛求經。適路過此間,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宵,明早不犯天光就行。萬望方便一二。」老者道:「你雖是個唐人,那個惡的卻非唐人。」悟空厲聲高呼道:「你這個老兒全沒眼色!唐人是我師父,我是他徒弟。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齊天大聖!你們這里人家,也有認得我的。我也曾見你來。」那老者道:「你在那裡見我?」悟空道:「你小時不曾在我面前扒柴?不曾在我臉上挑菜?」老者道:「這廝胡說!你在那裡住?我在那裡住?我來你面前扒柴、挑菜?」悟空道:「我兒子便胡說。你是認不得我了,我本是這兩界山石匣中的大聖,你再認認看。」老者方才省悟道:「你倒有些像他。但你是怎麼得出來的?」悟空將菩薩勸善,令他等待唐僧揭帖脫身之事,對那老者細說了一遍。
老者卻才下拜,將唐僧請到裡面,即喚老妻與兒女都來相見,具言前事,個個忻喜。又命看茶。茶罷,問悟空道:「大聖啊,你也有年紀了?」悟空道:「你今年幾歲了?」老者道:「我痴長一百三十歲了。」行者道:「還是我重子重孫哩。我那生身的年紀,我不記得是幾時;但只在這山腳下,已五百餘年了。」老者道:「是有,是有。我曾記得祖公公說,此山乃從天降下,就壓了一個神猴。只到如今,你才脫體。我那小時見你時,你頭上有草,臉上有泥,還不怕你;如今臉上無了泥,頭上無了草,卻像瘦了些,腰間又苫了一塊大虎皮,與鬼怪能差多少?」一家兒聽得這般話說,都呵呵大笑。
這老兒頗賢,即令安排齋飯。飯後,悟空道:「你家姓甚?」老者道:「舍下姓陳。」三藏聞言,即下來起手道:「老施主與貧僧是華宗。」行者道:「師父,你是唐姓,怎的和他是華宗?」三藏道:「我俗家也姓陳,乃是唐朝海州弘農郡聚賢庄人氏。我的法名叫做陳玄奘。只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賜我做御弟三藏,指唐為姓,故名唐僧也。」那老者見說同姓,又十分歡喜。
行者道:「老陳,左右打攪你家,我有五百多年不洗澡了,你可去燒些湯來,與我師徒們洗浴洗浴,一發臨行謝你。」那老兒即令燒湯拿盆,掌上燈火。師徒浴罷,坐在燈前。行者道:「老陳,還有一事累你:有針線借我用用。」那老兒道:「有,有,有。」即教媽媽取針線來,遞與行者。行者又有眼色,見師父洗浴,脫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過來披在身上。卻將那虎皮脫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摺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走到師父面前道:「老孫今日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這等樣,才像個行者。」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殘舊,那件直裰兒,你就穿了罷。」悟空唱個喏道:「承賜,承賜。」他又去尋些草料餵了馬。此時各各事畢,師徒與那老兒亦各歸寢。
次早,悟空起來,請師父走路。三藏著衣,教行者收拾鋪蓋行李。正欲告辭,只見那老兒早具臉湯,又具齋飯。齋罷,方才起身。三藏上馬,行者引路。不覺飢餐渴飲,夜宿曉行。又值初冬時候,但見那:
霜凋紅葉千林瘦,嶺上幾株松柏秀。未開梅蕊散香幽,暖短晝,小春候,菊殘荷盡山茶茂,寒橋古樹爭枝斗。曲澗涓涓泉水溜,淡雲欲雪滿天浮。朔風驟,牽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
師徒們正走多時,忽見路傍唿哨一聲,闖出六個人來,各執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大吒一聲道:「那和尚那裡走!趕早留下馬匹,放下行李,饒你性命過去。」諕得那三藏魂飛魄散,跌下馬來,不能言語。行者用手扶起道:「師父放心,沒些兒事,這都是送衣服送盤纏與我們的。」三藏道:「悟空,你想有些耳閉。他說教我們留馬匹、行李,你倒問他要甚麼衣服、盤纏。」行者道:「你管守著衣服、行李、馬匹,待老孫與他爭持一場,看是何如。」三藏道:「好手不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他那裡六條大漢,你這般小小的一個人兒,怎麼敢與他爭持?」
行者的膽量原大,那容分說,走上前來,叉手當胸,對那六個人施禮道:「列位有甚麼緣故,阻我貧僧的去路?」那人道:「我等是翦徑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東西,放你過去;若道半個『不』字,教你碎屍粉骨。」行者道:「我也是祖傳的大王,積年的山主,卻不曾聞得列位有甚大名。」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悟空笑道:「原來是六個毛賊。你卻不認得我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來擋路。把那打劫的珍寶拿出來,我與你作七分兒均分,饒了你罷。」那賊聞言,喜的喜,怒的怒,愛的愛,思的思,欲的欲,憂的憂,一齊上前亂嚷道:「這和尚無禮。你的東西全然沒有,轉來和我等要分東西。」他掄槍舞劍,一擁前來,照行者劈頭亂砍,乒乒乓乓,砍有七八十下。悟空停立中間,只當不知。那賊道:「好和尚,真個的頭硬。」行者笑道:「將就看得過罷了。你們也打得手困了,卻該老孫取出個針兒來耍耍。」那賊道:「這和尚是一個行針灸的郎中變的。我們又無病症,說甚麼動針的話?」
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綉花針兒,迎風一幌,卻是一條鐵棒,足有碗來粗細。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讓老孫打一棍兒試試手。」諕得這六個賊四散逃走。被他拽開步,團團趕上,一個個盡皆打死。剝了他的衣服,奪了他的盤纏,笑吟吟走將來道:「師父請行,那賊已被老孫剿了。」三藏道:「你十分撞禍。他雖是翦徑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你縱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麼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沖撞了你,你也行凶,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悟空道:「師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卻要打死你哩。」三藏道:「我這出家人寧死,決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卻殺了他六人,如何理說?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過去。」行者道:「不瞞師父說,我老孫五百年前,據花果山稱王為怪的時節,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說這般到官,倒也得些狀告,我就做不到『齊天大聖』了。」三藏道:「只因你沒收沒管,暴橫人間,欺天誑上,才受這五百年前之難。今既入了沙門,若是還像當時行凶,一味傷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
原來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氣。他見三藏只管緒緒叨叨,按不住心頭火發道:「你既是這等,說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聒惡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卻不曾答應。他就使一個性子,將身一縱,說一聲:「老孫去也!」三藏急抬頭,早已不見。只聞得呼的一聲,回東而去。撇得那長老孤孤零零,點頭自嘆,悲怨不已道:「這廝這等不受教誨,我但說他幾句,他怎麼就無形無影的徑回去了?罷罷罷,也是我命里不該招徒弟,進人口。如今欲尋他無處尋,欲叫他叫不應,去來,去來。」正是:
捨身拚命歸西去,莫倚傍人自主張。
那長老只得收拾行李,捎在馬上,也不騎馬,一隻手拄著錫杖,一隻手揪著韁繩,凄凄涼涼,往西前進。行不多時,只見山路前面有一個年高的老母,捧一件綿衣,綿衣上有一頂花帽。三藏見他來得至近,慌忙牽馬,立於右側讓行。那老母問道:「你是那裡來的長老,孤孤恓恓獨行於此?」三藏道:「弟子乃東土大唐奉差往西天拜活佛求真經者。」老母道:「西方佛乃大雷音寺天竺國界,此去有十萬八千里路。你這等單人獨馬,又無個伴侶,又無個徒弟,你如何去得?」三藏道:「弟子日前收得一個徒弟,他性潑凶頑,是我說了他幾句,他不受教,遂渺然而去也。」老母道:「我有這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原是我兒子用的,他只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我才去他寺里哭了一場,辭了他師父,將這兩件衣、帽拿來,做個憶念。長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這衣帽送了你罷。」三藏道:「承老母盛賜,但只是我徒弟已走了,不敢領受。」老母道:「他那廂去了?」三藏道:「我聽得呼的一聲,他回東去了。」老母道:「東邊不遠,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裡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趕上他,叫他還來跟你,你卻將此衣帽與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三藏聞言,低頭拜謝。那老母化一道金光,回東而去。三藏情知是觀音菩薩授此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望東懇懇禮拜。拜罷,收了衣帽,藏在包袱中間。卻坐於路傍,誦習那定心真言,來回念了幾遍,念得爛熟,牢記心胸不題。
卻說那悟空別了師父,一觔斗雲,徑轉東洋大海。按住雲頭,分開水道,徑至水晶宮前。早驚動龍王出來迎接,接至宮里坐下。禮畢,龍王道:「近聞得大聖難滿,失賀!想必是重整仙山,復歸古洞矣?」悟空道:「我也有此心性,只是又做了和尚了。」龍王道:「做甚和尚?」行者道:「我虧了南海菩薩勸善,教我正果,隨東土唐僧上西方拜佛,皈依沙門,又喚為行者了。」龍王道:「這等真是可賀,可賀。這才叫做改邪歸正,懲創善心。既如此,怎麼不西去,復東回何也?」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識人性。有幾個毛賊翦徑,是我將他打死,唐僧就緒緒叨叨,說了我若乾的不是。你想老孫可是受得悶氣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來望你一望,求鍾茶吃。」龍王道:「承降,承降。」當時龍子、龍孫即捧香茶來獻。
茶畢,行者回頭一看,見後壁上掛著一幅「圯橋進履」的畫兒。行者道:「這是甚麼景緻?」龍王道:「大聖在先,此事在後,故你不認得。這叫做『圯橋三進履』。」行者道:「怎的是『三進履』?」龍王道:「此仙乃是黃石公,此子乃是漢世張良,石公坐在圯橋上,忽然失履於橋下,遂喚張良取來。此子即忙取來,跪獻於前。如此三度,張良略無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愛他勤謹,夜授天書,著他扶漢。後果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太平後,棄職歸山,從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聞言,沉吟半晌不語。龍王道:「大聖自當裁處,不可圖自在,誤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話,老孫還去保他便了。」龍王忻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請大聖早發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師父。」
行者見他催促請行,急縱身,出離海藏,駕著雲,別了龍王。正走,卻遇著南海菩薩。菩薩道:「孫悟空,你怎麼不受教誨,不保唐僧,來此處何干?」慌得個行者在雲端里施禮道:「向蒙菩薩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揭了壓帖,救了我命,跟他做了徒弟。他卻怪我凶頑,我才閃他一閃,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薩道:「趕早去,莫錯過了念頭。」言畢各回。
這行者須臾間看見唐僧在路傍悶坐。他上前道:「師父,怎麼不走路?還在此做甚?」三藏抬頭道:「你往那裡去來?教我行又不敢行,動又不敢動,只管在此等你。」行者道:「我往東洋大海老龍王家討茶吃吃。」三藏道:「徒弟啊,出家人不要說謊。你離了我沒多一個時辰,就說到龍王家吃茶?」行者笑道:「不瞞師父說,我會駕觔斗雲,一個觔斗有十萬八千里路,故此得即去即來。」三藏道:「我略略的言語重了些兒,你就怪我,使個性子丟了我去。像你這有本事的,討得茶吃;像我這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餓。你也過意不去呀。」行者道:「師父,你若餓了,我便去與你化些齋吃。」三藏道:「不用化齋,我那包袱里還有些干糧,是劉太保母親送的。你去拿缽盂尋些水來,等我吃些兒走路罷。」
行者去解開包袱,在那包裹中間見有幾個粗面燒餅,拿出來遞與師父。又見那光艷艷的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三藏就順口兒答應道:「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行者道:「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三藏道:「只怕長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罷。」行者遂脫下舊白布直裰,將綿布直裰穿上,也就是比量著身體裁的一般。把帽兒戴上。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糧,卻默默的念那緊箍咒一遍。行者叫道:「頭痛,頭痛。」那師父不住的又念了幾遍,把個行者痛得打滾,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斷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時,他就不痛了。伸手去頭上摸摸,似一條金線兒模樣,緊緊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斷,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里取出針兒來,插入箍里,往外亂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斷了,口中又念起來。他依舊生痛,痛得豎蜻蜓,翻觔斗,耳紅面赤,眼脹身麻。那師父見他這等,又不忍不舍,復住了口。他的頭又不痛了。行者道:「我這頭,原來是師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得是緊箍經,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藏真個又念。行者真個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動我就痛了。這是怎麼說?」三藏道:「你今番可聽我教誨了?」行者道:「聽教了。」「你再可無禮了?」行者道:「不敢了。」
他口裡雖然答應,心上還懷不善,把那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長老口中又念了兩三遍。這猴子跌倒在地,丟了鐵棒,不能舉手,只教:「師父,我曉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麼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問師父,你這法兒是誰教你的?」三藏道:「是適間一個老母傳授我的。」行者大怒道:「不消講了,這個老母,坐定是那個觀世音。他怎麼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三藏道:「此法既是他授與我,他必然先曉得了。你若尋他,他念起來,你卻不是死了?」行者見說得有理,真個不敢動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師父,這是他奈何我的法兒,教我隨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當常言,只管念誦。我願保你,再無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侍我上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擻精神,束一束綿布直裰,扣背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進。

『肆』 四大名著之西遊記

第1回驚天地美猴王出世

這是一個神話故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為東勝神洲、西牛賀
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在東勝神洲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
仙石,一天仙石崩裂,從石頭中滾出一個卵,這個卵一見風就變成一個石猴
,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澗中的泉水,餓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玩樂,過得十分快活。一天,天氣特別熱,猴子們為
了躲避炎熱的天氣,跑到山澗里洗澡。它們看見這泉水嘩嘩地流,就順著澗
往前走,去尋找它的源頭。
猴子們爬呀、爬呀,走到了盡頭,卻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
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連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
「我進去,我進去!」
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
,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
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
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
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過一樣,天然的房子,安靜整潔,鍋、碗、瓢
、盆,整齊地放在爐灶上。正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花果山福地,水
簾洞洞天。石猴高興得不得了,忙轉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們見石猴出來了,身上又一點傷也沒有,又驚又喜,把他團團圍住
,爭著問他裡面的情況。石猴抓抓腮,撓撓癢,笑嘻嘻地對大家說∶「裡面
沒有水,是一個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風我們有地方躲,下大雨我們也不怕淋
。」猴子們一聽,一個個高興得又蹦又跳。
猴子們隨著石猴穿過了瀑布,進入水簾洞中,看見了這么多的好東西,
一個個你爭我奪,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爭床的爭床,搬
過來,移過去,直到精疲力盡為止。猴子們都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
從此登上王位,將石字省去,自稱「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帶著猴子們遊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過去了。一天正在玩
樂時,美猴王想到自己將來難免一死,不由悲傷得掉下眼淚來,這時猴群中
跳出個通背猿猴來,說∶「大王想要長生不老,只有去學佛、學仙、學神之
術。」
美猴王決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學那長生不老的本領。第二
天,猴子們為他做了一個木筏,又准備了一些野果,於是美猴王告別了群猴
們,一個人撐著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運氣好,連日的東南風,將他送到西北岸邊。他下了木
筏,登上了岸,看見岸邊有許多人都在幹活,有的捉魚,有的打天上的大雁
,有的挖蛤蜊,有的淘鹽,他悄悄地走過去,沒想到,嚇得那些人將東西一
扔,四處逃命。
這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前,突然從半山腰的樹林里傳出一陣美妙的歌
聲,唱的是一些關於成仙的話。猴王想∶這個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順著
歌聲找去。
唱歌的是一個正在樹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從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
,這座山叫靈台方寸山,離這兒七八里路,有個斜月三星洞,洞中住著一個
稱為菩提祖師的神仙。
美猴王告別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樹林,走過山坡,果然遠遠地看見一座
洞府,只見洞門緊緊地閉著,洞門對面的山崗上立著一塊石碑,大約有三丈
多高,八尺多寬,上面寫著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在看
時,門卻忽然打開了,走出來一個仙童。
美猴王趕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明來意,那仙童說∶「我師
父剛才正要講道,忽然叫我出來開門,說外面來了個拜師學藝的,原來就是
你呀!跟我來吧!」美猴王趕緊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著仙童進到洞內,
來到祖師講道的法台跟前。
猴王看見菩提祖師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兩邊站著三十多個仙童,
就趕緊跪下叩頭。祖師問清楚他的來意,很高興,見他沒有姓名,便說∶「
你就叫悟空吧!」
祖師叫孫悟空又拜見了各位師兄,並給悟空找了間空房住下。從此悟空
跟著師兄學習生活常識,講究經典,寫字燒香,空時做些掃地挑水的活。
很快七年過去了,一天,祖師講道結束後,問悟空想學什麼本領。孫悟
空不管祖師講什麼求神拜佛、打坐修行,只要一聽不能長生不老,就不願意
學,菩提祖師對此非常生氣。
祖師從高台上跳了下來,手裡拿著戒尺指著孫悟空說∶「你這猴子,這
也不學,那也不學,你要學些什麼?」說完走過去在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
背著手走到里間,關上了門。師兄們看到師父生氣了,感到很害怕,紛紛責
怪孫悟空。
孫悟空既不怕,又不生氣,心裡反而十分高興。當天晚上,悟空假裝睡
著了,可是一到半夜,就悄悄起來,從前門出去,等到三更,繞到後門口,
看見門半開半閉,高興地不得了,心想∶「哈哈,我沒有猜錯師父的意思。

孫悟空走了進去,看見祖師面朝里睡著,就跪在床前說∶「師父,我跪
在這里等著您呢!」祖師聽見聲音就起來了,盤著腿坐好後,嚴厲地問孫悟
空來做什麼,悟空說∶「師父白天當著大家的面不是答應我,讓我三更時從
後門進來,教我長生不老的法術嗎?」
菩提祖師聽到這話心裡很高興。心想∶「這個猴子果然是天地生成的,
不然,怎麼能猜透我的暗謎。」於是,讓孫悟空跪在床前,教給他長生不老
的法術。孫悟空洗耳恭聽,用心理解,牢牢記住口訣,並叩頭拜謝了祖師的
恩情。
很快三年又過去了,祖師又教了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的法術和駕筋斗雲
的本領,學會了這個本領,一個筋斗便能翻出十萬八千里路程。孫悟空是個
猴子,本來就喜歡蹦蹦跳跳的,所以學起筋斗雲來很容易。
有一個夏天,孫悟空和師兄們在洞門前玩耍,大家要孫悟空變個東西看
看,孫悟空心裡感到很高興,得意地念起咒語,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棵大樹。
師兄們見了,鼓著掌稱贊他。
大家的吵鬧聲,讓菩提祖師聽到了,他拄著拐杖出來,問∶「是誰在吵
鬧?你們這樣大吵大叫的,哪裡像個出家修行的人呢?」大家都趕緊停住了
笑,孫悟空也恢復了原樣,給師父解釋,請求原諒。
菩提祖師看見孫悟空剛剛學會了一些本領就賣弄起來,十分生氣。祖師
叫其他人離開,把悟空狠狠地教訓了一頓,並且要把孫悟空趕走。孫悟空著
急了,哀求祖師不要趕他走,祖師卻不肯留下他,並要他立下誓言∶任何時
候都不能說孫悟空是菩提祖師的徒弟。

『伍』 西遊記的第一二兩篇講的什麼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老孫出世 然後被洗腦

『陸』 《西遊記》第一回古文翻譯

《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

朝代:明代

第一回古文翻譯: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在東勝神洲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仙石,一天仙石崩裂,從石頭中滾出一個卵,這個卵一見風就變成一個石猴,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澗中的泉水,餓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玩樂,過得十分快活。

一天,天氣特別熱,猴子們為了躲避炎熱的天氣,跑到山澗里洗澡。

它們看見這泉水嘩嘩地流,就順著澗往前走,去尋找它的源頭。

猴子們爬呀、爬呀,走到了盡頭,卻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

連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我進去,我進去!」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

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

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過一樣,天然的房子,安靜整潔,鍋、碗、瓢、盆,整齊地放在爐灶上。

正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高興得不得了,忙轉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們見石猴出來了,身上又一點傷也沒有,又驚又喜,把他團團圍住,爭著問他裡面的情況。

石猴抓抓腮,撓撓癢,笑嘻嘻地對大家說∶「裡面沒有水,是一個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風我們有地方躲,下大雨我們也不怕淋。」

猴子們一聽,一個個高興得又蹦又跳。

猴子們隨著石猴穿過了瀑布,進入水簾洞中,看見了這么多的好東西,一個個你爭我奪,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爭床的爭床,搬過來,移過去,直到精疲力盡為止。

猴子們都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從此登上王位,將石字省去,自稱「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帶著猴子們遊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過去了。

一天正在玩樂時,美猴王想到自己將來難免一死,不由悲傷得掉下眼淚來,這時猴群中跳出個通背猿猴來,說∶「大王想要長生不老,只有去學佛、學仙、學神之術。」

美猴王決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學那長生不老的本領。

第二天,猴子們為他做了一個木筏,又准備了一些野果,於是美猴王告別了群猴們,一個人撐著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運氣好,連日的東南風,將他送到西北岸邊。

他下了木筏,登上了岸,看見岸邊有許多人都在幹活,有的捉魚,有的打天上的大雁,有的挖蛤蜊,有的淘鹽,他悄悄地走過去,沒想到,嚇得那些人將東西一扔,四處逃命。

這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前,突然從半山腰的樹林里傳出一陣美妙的歌聲,唱的是一些關於成仙的話。

猴王想∶這個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順著歌聲找去。

唱歌的是一個正在樹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從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這座山叫靈台方寸山,離這兒七八里路,有個斜月三星洞,洞中住著一個稱為菩提祖師的神仙。

美猴王告別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樹林,走過山坡,果然遠遠地看見一座洞府,只見洞門緊緊地閉著,洞門對面的山崗上立著一塊石碑,大約有三丈多高,八尺多寬,上面寫著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正在看時,門卻忽然打開了,走出來一個仙童。

美猴王趕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明來意,那仙童說∶「我師父剛才正要講道,忽然叫我出來開門,說外面來了個拜師學藝的,原來就是你呀!跟我來吧!」美猴王趕緊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著仙童進到洞內,來到祖師講道的法台跟前。

猴王看見菩提祖師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兩邊站著三十多個仙童,就趕緊跪下叩頭。

祖師問清楚他的來意,很高興,見他沒有姓名,便說∶「你就叫悟空吧!」

西遊記原版名著第一回原文: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繒而萬物否矣。

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丑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丑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於丑。又經五千四百歲,丑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

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

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

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

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

你看他一個個跳樹攀枝,採花覓果;拋彈子,邷么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八蠟;參老天,拜菩薩;扯葛藤,編草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壓的壓;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個似滾瓜涌濺。古雲: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閑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

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喚弟呼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但見那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冷氣分青嶂,余流潤翠微。潺蔽名瀑布,真似掛簾帷。

(6)天涯海角西遊記擴展閱讀

明代百回本《西遊記》的作者,舊傳為丘處機,此說隨著錢大昕對《長春真人西遊記》原書的披露而不攻自破。

乾隆時又出現了另一種新說法,有位籍貫江蘇淮安的學者吳玉搢認為百回本《西遊記》的作者是他同鄉明朝人吳承恩。

在他撰寫的《山陽志遺》卷四里說:「天啟舊志列先生(指吳承恩)為近代文苑之首,……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出淮人無疑。」

這是指明天啟《淮安府志》卷一九藝文志「淮賢文目」中,著錄有「吳承恩《射陽集》四冊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其中包含題名為「西遊記」的作品;同時,章回小說《西遊記》中也多有蘇北方言,由此兩點判定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

後來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胡適的《西遊記考證》都採用了吳玉搢這個說法,並對吳承恩的事跡作了考訂,從此吳承恩著西遊記這件事就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學常識。

然而學術界就此仍存有爭議。

《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中指出,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餘年裡,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一本承認吳承恩的著作權。

胡適1921年的《西遊記序》也說此作「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

後來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說,胡適得到魯迅抄給他的材料,便在《〈西遊記〉考證》中也持此主張。

章培恆指出,在清初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里是把「吳承恩西遊記」著錄進卷八史部地理類的,可見前述《淮安府志》著錄的吳承恩的《西遊記》,應是地理類的游記而並非章回小說,而且吳承恩曾仕明荊王府的紀善官職,從他的故鄉蘇北淮安到湖北蘄州的荊王府正可說是「西遊」。

從方言看,西遊記的作者也可能並非蘇北人吳承恩。

章文已考知百回本《西遊記》中「實是長江北部地區的方言與吳語方言並存」,又考知《永樂大典》所引「夢斬涇河龍」一段中「本存在蘇北地區的方言,卻無吳語方言,經百回本的作者加工後,增添了吳語方言,但沒有再增添蘇北地區的方言」。

黃永年贊同章培恆的觀點,並補充論據:其一,百回本的原本初刻應在嘉靖初年就已出現,而吳承恩其人一般估計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才出生,到1522年(嘉靖元年)他才二十二、三歲,寫成百回、二十卷的大部頭西遊記,而且寫得如此「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可能性很有限。

其二,黃壽成注意到,百回本二十九回的回目是「脫難江流來國土,承恩八戒轉山林」,如果吳承恩真是作者,不應在這里用上「承恩」二字,而且用在形象並不光輝的「八戒」前面。

吳承恩著《西遊記》說的流行並非偶然,具有豐富的證據支撐。

主要有:吳承恩曾任職於湖北荊憲王府,符合《刊西遊記序》中指出的「《西遊記》出於藩王府」這個條件;《淮安府志》關於吳承恩生平個性,特別是「吳承恩著《西遊記》」有明確記載;吳承恩《射陽先生存稿》(後編為《吳承恩詩文集》)與《西遊記》存在多方互證;《西遊記》具有諸多淮海地緣特徵,如一說孫悟空原型為淮河神猴無支祁、唐僧籍貫為海州聚賢庄等。

但從學理上作仔細考量,「吳著」說也難以成為定案。

『柒』 關於《西遊記》

第1回 驚天地美猴王出世

這是一個神話故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為東勝神洲、西牛賀
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在東勝神洲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
仙石,一天仙石崩裂,從石頭中滾出一個卵,這個卵一見風就變成一個石猴
,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澗中的泉水,餓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玩樂,過得十分快活。一天,天氣特別熱,猴子們為
了躲避炎熱的天氣,跑到山澗里洗澡。它們看見這泉水嘩嘩地流,就順著澗
往前走,去尋找它的源頭。
猴子們爬呀、爬呀,走到了盡頭,卻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
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連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
「我進去,我進去!」
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
,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
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
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
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過一樣,天然的房子,安靜整潔,鍋、碗、瓢
、盆,整齊地放在爐灶上。正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花果山福地,水
簾洞洞天。石猴高興得不得了,忙轉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們見石猴出來了,身上又一點傷也沒有,又驚又喜,把他團團圍住
,爭著問他裡面的情況。石猴抓抓腮,撓撓癢,笑嘻嘻地對大家說∶「裡面
沒有水,是一個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風我們有地方躲,下大雨我們也不怕淋
。」猴子們一聽,一個個高興得又蹦又跳。
猴子們隨著石猴穿過了瀑布,進入水簾洞中,看見了這么多的好東西,
一個個你爭我奪,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爭床的爭床,搬
過來,移過去,直到精疲力盡為止。猴子們都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
從此登上王位,將石字省去,自稱「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帶著猴子們遊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過去了。一天正在玩
樂時,美猴王想到自己將來難免一死,不由悲傷得掉下眼淚來,這時猴群中
跳出個通背猿猴來,說∶「大王想要長生不老,只有去學佛、學仙、學神之
術。」
美猴王決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學那長生不老的本領。第二
天,猴子們為他做了一個木筏,又准備了一些野果,於是美猴王告別了群猴
們,一個人撐著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運氣好,連日的東南風,將他送到西北岸邊。他下了木
筏,登上了岸,看見岸邊有許多人都在幹活,有的捉魚,有的打天上的大雁
,有的挖蛤蜊,有的淘鹽,他悄悄地走過去,沒想到,嚇得那些人將東西一
扔,四處逃命。
這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前,突然從半山腰的樹林里傳出一陣美妙的歌
聲,唱的是一些關於成仙的話。猴王想∶這個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順著
歌聲找去。
唱歌的是一個正在樹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從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
,這座山叫靈台方寸山,離這兒七八里路,有個斜月三星洞,洞中住著一個
稱為菩提祖師的神仙。
美猴王告別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樹林,走過山坡,果然遠遠地看見一座
洞府,只見洞門緊緊地閉著,洞門對面的山崗上立著一塊石碑,大約有三丈
多高,八尺多寬,上面寫著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在看
時,門卻忽然打開了,走出來一個仙童。
美猴王趕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明來意,那仙童說∶「我師
父剛才正要講道,忽然叫我出來開門,說外面來了個拜師學藝的,原來就是
你呀!跟我來吧!」美猴王趕緊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著仙童進到洞內,
來到祖師講道的法台跟前。
猴王看見菩提祖師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兩邊站著三十多個仙童,
就趕緊跪下叩頭。祖師問清楚他的來意,很高興,見他沒有姓名,便說∶「
你就叫悟空吧!」
祖師叫孫悟空又拜見了各位師兄,並給悟空找了間空房住下。從此悟空
跟著師兄學習生活常識,講究經典,寫字燒香,空時做些掃地挑水的活。
很快七年過去了,一天,祖師講道結束後,問悟空想學什麼本領。孫悟
空不管祖師講什麼求神拜佛、打坐修行,只要一聽不能長生不老,就不願意
學,菩提祖師對此非常生氣。
祖師從高台上跳了下來,手裡拿著戒尺指著孫悟空說∶「你這猴子,這
也不學,那也不學,你要學些什麼?」說完走過去在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
背著手走到里間,關上了門。師兄們看到師父生氣了,感到很害怕,紛紛責
怪孫悟空。
孫悟空既不怕,又不生氣,心裡反而十分高興。當天晚上,悟空假裝睡
著了,可是一到半夜,就悄悄起來,從前門出去,等到三更,繞到後門口,
看見門半開半閉,高興地不得了,心想∶「哈哈,我沒有猜錯師父的意思。

孫悟空走了進去,看見祖師面朝里睡著,就跪在床前說∶「師父,我跪
在這里等著您呢!」祖師聽見聲音就起來了,盤著腿坐好後,嚴厲地問孫悟
空來做什麼,悟空說∶「師父白天當著大家的面不是答應我,讓我三更時從
後門進來,教我長生不老的法術嗎?」
菩提祖師聽到這話心裡很高興。心想∶「這個猴子果然是天地生成的,
不然,怎麼能猜透我的暗謎。」於是,讓孫悟空跪在床前,教給他長生不老
的法術。孫悟空洗耳恭聽,用心理解,牢牢記住口訣,並叩頭拜謝了祖師的
恩情。
很快三年又過去了,祖師又教了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的法術和駕筋斗雲
的本領,學會了這個本領,一個筋斗便能翻出十萬八千里路程。孫悟空是個
猴子,本來就喜歡蹦蹦跳跳的,所以學起筋斗雲來很容易。
有一個夏天,孫悟空和師兄們在洞門前玩耍,大家要孫悟空變個東西看
看,孫悟空心裡感到很高興,得意地念起咒語,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棵大樹。
師兄們見了,鼓著掌稱贊他。
大家的吵鬧聲,讓菩提祖師聽到了,他拄著拐杖出來,問∶「是誰在吵
鬧?你們這樣大吵大叫的,哪裡像個出家修行的人呢?」大家都趕緊停住了
笑,孫悟空也恢復了原樣,給師父解釋,請求原諒。
菩提祖師看見孫悟空剛剛學會了一些本領就賣弄起來,十分生氣。祖師
叫其他人離開,把悟空狠狠地教訓了一頓,並且要把孫悟空趕走。孫悟空著
急了,哀求祖師不要趕他走,祖師卻不肯留下他,並要他立下誓言∶任何時
候都不能說孫悟空是菩提祖師的徒弟。

『捌』 西遊記第十四回內容

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唐僧與幾隨從騎馬西行,路過雙叉嶺忽然失足,三人連馬都跌落坑坎之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那幾個妖王商量著如何吃他們,但因山君的話,而留下了唐僧其餘幾人均被食吃。唐僧被嚇得不輕,這是一位老公公救了唐僧,後唐僧得知此人乃是太白金星。

謝過後。唐僧又上路了,途中遇見一位獵戶,殺死了老想吃唐僧的老虎。唐僧來到獵戶家,為他死去的父親誦經,得到眾人感謝。待他行至兩界山,忽聽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

叫喊者正孫悟空,悟空告知唐僧他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只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悟空求唐僧將他救出。待他出來後,便拜了唐僧為師。途中遇一老虎,悟空將他打死後把它做成衣服穿上。夜間,師徒二人來到一座院子在此屋中休息。

不料卻遇強盜,悟空將他們亂棒打死之後,唐僧很生氣責怪悟空,悟空受不住此氣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再違背師徒諾言。

(8)天涯海角西遊記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角色簡介:

1、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

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

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2、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

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玖』 西遊記第一話翻譯

第1回 驚天地美猴王出世

這是一個神話故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為東勝神洲、西牛賀
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在東勝神洲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
仙石,一天仙石崩裂,從石頭中滾出一個卵,這個卵一見風就變成一個石猴
,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澗中的泉水,餓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玩樂,過得十分快活。一天,天氣特別熱,猴子們為
了躲避炎熱的天氣,跑到山澗里洗澡。它們看見這泉水嘩嘩地流,就順著澗
往前走,去尋找它的源頭。
猴子們爬呀、爬呀,走到了盡頭,卻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
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連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
「我進去,我進去!」
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
,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
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
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
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過一樣,天然的房子,安靜整潔,鍋、碗、瓢
、盆,整齊地放在爐灶上。正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花果山福地,水
簾洞洞天。石猴高興得不得了,忙轉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們見石猴出來了,身上又一點傷也沒有,又驚又喜,把他團團圍住
,爭著問他裡面的情況。石猴抓抓腮,撓撓癢,笑嘻嘻地對大家說∶「裡面
沒有水,是一個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風我們有地方躲,下大雨我們也不怕淋
。」猴子們一聽,一個個高興得又蹦又跳。
猴子們隨著石猴穿過了瀑布,進入水簾洞中,看見了這么多的好東西,
一個個你爭我奪,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爭床的爭床,搬
過來,移過去,直到精疲力盡為止。猴子們都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
從此登上王位,將石字省去,自稱「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帶著猴子們遊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過去了。一天正在玩
樂時,美猴王想到自己將來難免一死,不由悲傷得掉下眼淚來,這時猴群中
跳出個通背猿猴來,說∶「大王想要長生不老,只有去學佛、學仙、學神之
術。」
美猴王決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學那長生不老的本領。第二
天,猴子們為他做了一個木筏,又准備了一些野果,於是美猴王告別了群猴
們,一個人撐著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運氣好,連日的東南風,將他送到西北岸邊。他下了木
筏,登上了岸,看見岸邊有許多人都在幹活,有的捉魚,有的打天上的大雁
,有的挖蛤蜊,有的淘鹽,他悄悄地走過去,沒想到,嚇得那些人將東西一
扔,四處逃命。
這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前,突然從半山腰的樹林里傳出一陣美妙的歌
聲,唱的是一些關於成仙的話。猴王想∶這個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順著
歌聲找去。
唱歌的是一個正在樹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從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
,這座山叫靈台方寸山,離這兒七八里路,有個斜月三星洞,洞中住著一個
稱為菩提祖師的神仙。
美猴王告別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樹林,走過山坡,果然遠遠地看見一座
洞府,只見洞門緊緊地閉著,洞門對面的山崗上立著一塊石碑,大約有三丈
多高,八尺多寬,上面寫著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在看
時,門卻忽然打開了,走出來一個仙童。
美猴王趕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明來意,那仙童說∶「我師
父剛才正要講道,忽然叫我出來開門,說外面來了個拜師學藝的,原來就是
你呀!跟我來吧!」美猴王趕緊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著仙童進到洞內,
來到祖師講道的法台跟前。
猴王看見菩提祖師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兩邊站著三十多個仙童,
就趕緊跪下叩頭。祖師問清楚他的來意,很高興,見他沒有姓名,便說∶「
你就叫悟空吧!」
祖師叫孫悟空又拜見了各位師兄,並給悟空找了間空房住下。從此悟空
跟著師兄學習生活常識,講究經典,寫字燒香,空時做些掃地挑水的活。
很快七年過去了,一天,祖師講道結束後,問悟空想學什麼本領。孫悟
空不管祖師講什麼求神拜佛、打坐修行,只要一聽不能長生不老,就不願意
學,菩提祖師對此非常生氣。
祖師從高台上跳了下來,手裡拿著戒尺指著孫悟空說∶「你這猴子,這
也不學,那也不學,你要學些什麼?」說完走過去在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
背著手走到里間,關上了門。師兄們看到師父生氣了,感到很害怕,紛紛責
怪孫悟空。
孫悟空既不怕,又不生氣,心裡反而十分高興。當天晚上,悟空假裝睡
著了,可是一到半夜,就悄悄起來,從前門出去,等到三更,繞到後門口,
看見門半開半閉,高興地不得了,心想∶「哈哈,我沒有猜錯師父的意思。

孫悟空走了進去,看見祖師面朝里睡著,就跪在床前說∶「師父,我跪
在這里等著您呢!」祖師聽見聲音就起來了,盤著腿坐好後,嚴厲地問孫悟
空來做什麼,悟空說∶「師父白天當著大家的面不是答應我,讓我三更時從
後門進來,教我長生不老的法術嗎?」
菩提祖師聽到這話心裡很高興。心想∶「這個猴子果然是天地生成的,
不然,怎麼能猜透我的暗謎。」於是,讓孫悟空跪在床前,教給他長生不老
的法術。孫悟空洗耳恭聽,用心理解,牢牢記住口訣,並叩頭拜謝了祖師的
恩情。
很快三年又過去了,祖師又教了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的法術和駕筋斗雲
的本領,學會了這個本領,一個筋斗便能翻出十萬八千里路程。孫悟空是個
猴子,本來就喜歡蹦蹦跳跳的,所以學起筋斗雲來很容易。
有一個夏天,孫悟空和師兄們在洞門前玩耍,大家要孫悟空變個東西看
看,孫悟空心裡感到很高興,得意地念起咒語,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棵大樹。
師兄們見了,鼓著掌稱贊他。
大家的吵鬧聲,讓菩提祖師聽到了,他拄著拐杖出來,問∶「是誰在吵
鬧?你們這樣大吵大叫的,哪裡像個出家修行的人呢?」大家都趕緊停住了
笑,孫悟空也恢復了原樣,給師父解釋,請求原諒。
菩提祖師看見孫悟空剛剛學會了一些本領就賣弄起來,十分生氣。祖師
叫其他人離開,把悟空狠狠地教訓了一頓,並且要把孫悟空趕走。孫悟空著
急了,哀求祖師不要趕他走,祖師卻不肯留下他,並要他立下誓言∶任何時
候都不能說孫悟空是菩提祖師的徒弟。

『拾』 簡評西遊記

西遊記〉中的人物
〈西遊記〉中貫穿作品始終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對他們四人的性格形容呢,就是皮猴·憨豬·嚴師·忠僧。這,也是我們經常評論的話題。
(一) 頑皮機智的孫悟空
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誕生之地。美麗的山水、飄香的花果養育了聰明機智富有靈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的英雄氣概。在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確是一個天真浪漫、調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屢屢「戰功」: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游樂地府撕碎閻王爺的「生死簿」;大鬧天宮,高喊玉帝為「玉帝老兒」;回歸花果山,高掛的旗號是「齊天大聖」……這個時期的孫悟空正如林語堂老先生所說的那樣:「他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頑皮的部分」。但是從五行山下出來以後的悟空,雖說是頑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讓他頭暈目眩的緊箍咒使得他歸順、聽話了。孫悟空的超級本領在這時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駕師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其實這也是悟空聰明機智的一面,如果不聽話,就要上「緊箍」,甚至被趕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駕師父西天取經的任務。林語堂說這代表「不甘約束的人類精神與神聖的規范之間的沖突」。孫悟空———美猴王,聰明勇敢的化身,我們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 功利憨厚的豬八戒
提起《西遊記》中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詞彙聯系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干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在「豬八戒吃西瓜」這一情節中他的這一特點表現得最為突出。你看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總是在一次次地原諒自己的貪婪(先後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後掉進自己設置的陷阱里。(在一個個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為師父西去取經的曲折道路上,雖然沒有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下了不少戰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無底洞、大戰盤絲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幫手。豬八戒,是吳老先生筆下的一個戲劇性人物,雖然有著許多的缺點,而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的醜陋和厭惡。相反地,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後,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是一個「充滿人慾的藝術形象」。豬八戒,讓我們覺得可親又可愛。
(三) 嚴格執著的唐僧
唐僧取經原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不顧禁令,前去天竺國取經,費時十七年,經歷百餘國,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取回真經,影響深遠,為我國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西遊記》小說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沙和尚是唐僧取經途中的一個忠誠衛士,也是讓師父操心最少的一個徒兒。肩挑千里重擔,沒有半句怨言。師兄鬧矛盾時,他從中調停和解;師父遇難時,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盡管平時少言寡語,但在保護師父的戰斗中沖鋒陷陣,英勇無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態度,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西遊記〉唐僧師徒去過的地方
《西遊記》以豐富瑰奇的想像描寫了師徒四人在迢遙的西方途上與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孫悟空——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富有叛逆性的英雄。他本是破石而生的猴子,一出世就使天上的玉帝也為之震驚。他發現了花果山水簾洞,為群猴找到了「洞天福地」,並尊為美猴王,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還去「雲游海角,遠涉千里」去訪師學道,學一個長生不老之法。由於他聰明勤奮,終練就一身好本事,會七十二般變化,能一筋頭翻十萬八千里。後來,他冥冥中還知道有閻王爺管著,就大鬧地府,勾銷了群猴的名字。為取武器,他下龍宮,攪龍王獻出重一萬三千五百斤,能隨意變大變小的「如意金箍棒」;唐僧——一個虔誠的佛門弟子,被人視為有德行、有禪心的高僧,長得相貌堂堂,豐姿英俊,身穿佛門錦斕異寶袈裟,手執九環錫杖,好似「活羅法下降,活菩薩臨凡」;豬八戒——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獲罪被貶,錯投豬胎成妖,以相貌為姓,官名叫豬剛鬣,後隨唐僧西天取經,法名悟能,又叫八戒,是使人感到可笑、可惱人物。師徒四人從唐都長安出發,遭遇了千難萬險,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故事以時間為經,以具體磨難為緯,由近而遠,環環相扣。他們歷時十幾年,行程幾萬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師徒四人最終到達了印度,取回真經。西天取經可以說是一次傳奇的萬里長征。
那麼,唐僧師徒四人究竟去了哪些地方呢?書中告訴我們,他們走過了雙叉嶺、蛇盤山、鷹愁澗、觀音院、黑風山、高老莊、雲棧洞、浮屠山、黃風嶺、流沙河、萬壽山、五庄觀、黑松林、平頂山、蓮花洞、黑水河、三清觀、車遲國、通天河、沉水宅、金兜洞、女兒國、落伽山、火焰山、祭賽國、木仙庵、小雷音寺、駝羅庄、朱紫國、麒麟山、盤絲洞、濯垢泉、黃花觀、獅駝嶺、比丘國、無底洞、滅法國、鎮海寺、玉華寺、豹頭山、玄英洞、青龍山、布金禪寺(天竺國)、雷音寺、御花園
吳承恩敘述的這三十多個地名中,有的是真實的,但大多數是虛構的,在這些真實的地名中,五指山尤其引人注目。
五指山——
如來佛的手掌——五指山十分有名,當年孫悟空一個筋斗來到了天涯海角卻怎麼也沒想到仍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真的有五指山嗎?通過調查,我得知:五指山所處的五指山市位於海南省中南部腹地,平均海拔316米,總人口1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萬人,市區人口5萬人,總面積1168平方公里,下轄沖山、毛陽、南聖、番陽4個鎮和暢好、毛道、水滿、保國和紅山5個鄉及國營暢好農場。境內象徵海南島的五指山,被國際旅遊組織列為A級旅遊點,市區有太平山旅遊區,黎苗風情觀光區、黎錦生產基地和民族博物館。五指山市還是黎族苗族歌舞表演和工藝品製作的主要發源地,是每年三月三慶典的最主要場所,旅遊業已成為最具生機、最富活力的優勢產業。五指山市境內森林覆蓋率75%,森林中木本植物1400多種,高級珍貴木材150多種,還有名貴的五指山野生水滿茶,五指山蘭花100多種,野生動物524種,佔全國動物總數的2%,許多生物物種屬五指山區所獨有,是天然的動植物園
評論
孫悟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我認為,孫悟空是一個個性十足的人物。一部《西遊記》的情節發展史就是孫悟空形象性格的形成史、發展史。作品是圍繞著孫悟空如何戰勝各種妖魔鬼怪險阻艱難來結構全文的。在眾多人中,孫悟空也是最惹人喜愛的。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的孫悟空,訪師求道,學得了超常本領,而後闖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入地府撕生死簿,鬧天宮推翻了金鑾寶殿,這個天真爛漫的孫悟空的身上有著獨特的個性。
現在我們把孫悟空的個性分為四個板塊,然後進行點評、分析。
一、闖龍宮取金箍棒——無拘無束。以下是有關摘記:
猴王到龍王那想要臆見得心應手的兵器。他看見了那定海神針,然後又對天光看處,上
有「如意金箍棒」一行字,且那金箍棒可大可小,並道:「你都站開,等我再叫他變一變看。」
在這段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他獨來獨往,充滿自由,我行我素的性格
二、入地府撕生死簿——無拘無束,調皮。摘記:
孫悟空打了閻羅王差來的勾死鬼,揮動金箍棒,一路打了森羅殿,並強行勾銷了生死簿
上同類的名字,然後摔下它道:「了帳,了帳,今番不歸你管了!」
他調皮是猴子的天性,且凡是他想做的,誰也無法阻擋。
三、鬧龍宮——無所畏懼。摘記:
孫悟空守蟠桃園監守自盜,將「千年一熟,人吃霞舉飛升,長生不老」與「九千年一熟,
人吃了能與天同壽」的熟桃掠食一空。還將蟠桃宴上的玉液瓊漿,百味八珍,佳餚異品,偷食了個飽。又推倒太上老君的八卦爐。
大鬧天宮這個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機智的,堅強的孫悟空形象。可以看出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
四、取經路上——精明頑皮,愛作弄。摘記:
(1)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成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豬八戒。
(2)孫悟空為救烏雞國國王向太上老君要金丹,老君開始硬是不給,討價還價。可最後還是拿出一顆。悟空假裝要嘗嘗,試試真假,一口吞下。
孫悟空天資聰明,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他雖奉命保唐僧上西天取經,但仍有猴性。
作為全書的主人公,孫悟空的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鮮明。充沛的生命力及勇敢、智慧和毅力於身。在他的身上,閃耀的是英雄的風采,凝聚的是自由勇敢的靈魂,凡是他想做的,誰也無法阻擋。他生來就不服天地管。這也常常造成了師傅誤解,因而屢次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這更突出了他的個性,使他同古代小說中描寫的其他英雄人物有了明顯的區別。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