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山凌游記
1. 鍾山陵一日游的作文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 《鍾山晚步》 王安石
《鍾山晚步》
小雨輕風落楝花,
細紅如雪點平沙。
槿籬竹屋江村路,
時見回宜城賣酒家。答
畫家可以無須費力即可作出一幅幅迷人的畫來。介甫這一時期的詩作,比他前期詩作,詩律更嚴謹,語言更精警.但前期詩作中的政治熱情銳退,詩風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表現為閑澹,清婉,雅麗.
下面我自己"翻譯"了一下:
若有若無的和風吹散了雨絲,落在楝花花瓣上.
細小的紅絲,像冬雪覆蓋在一望無際的荒園上.
道旁小路上有戶人家,以木槿為籬,青竹做廬.
走幾步便可看見宜城悠閑自得的賣酒人家.
3. 誰能告訴我游鍾山記原文及翻譯
游鍾山記
《游鍾山記》是宋濂在1361年寫的一篇散文。當時作者應明太祖朱元璋之回聘,與劉基等答人參與了朱元璋的幕府,有機會來到鍾山,寫下了這篇游記。
這篇文章加翻譯,篇幅巨大,我建議你自己去《網路》輸入《游鍾山記》。裡面既有原文,又有翻譯。
如果嫌解釋的不滿意的,你還可以去《網路文庫》選擇性的下載該文章。
4. 南京紫金山游記
南京紫金山游記2007-4-20 0:00:00作者:雪兒
上個周末,和小弟還有幾個同事去爬紫金山。那真的是爬,因為我們走的不是大道,小路上特別陡,差點就要手腳並用了。呵呵。坐140到太平門下車後,沿著白馬公園旁的路一直走。經過白馬時,看到平時較為清靜的廣場上人山人海,大多靚女帥哥,再一看橫著的那巨大條幅XX電台萬人相親會。原來如此。小林美女,你也去挑挑看撒,不要吊S在一顆樹上,我保證不告訴你老公喔,嘻嘻我在一旁打趣著。哎,我老公就怕我勾引小年青呀,特別讓我穿得這么老土。。。只見我們一票人全部笑倒。跟隨上山的人群,走在綠樹圍繞的林蔭大道上,呼吸著最自然的空氣,什麼也不用去想,心情跟著感覺走,真好!這也是我喜歡爬山的原因。一路說笑著,中途還在石椅上打了會80分,日子真美。
當我們爬到山頂時,看著眼前的美景,心情好似激動呢。這是我第一次爬著來到山頂,上一次是直接坐公車到山頂的。雖然有點累,上來花了2個多小時,但蠻有成就感的。至於那風景是如何的美麗我就不多羅嗦了,各位就看後面的照片羅。紫金山就是鍾山,是南京的著名風景區,也是南京名勝古跡比較集中的地方。虎踞龍盤今勝昔,歷史上有人用虎踞龍盤來形容南京地勢險要。這個龍盤,就是指巍巍紫金山,好像一條巨龍盤卧在南京的東面。人們時常發現,在陽光映照下山頂上出現紫金色光芒。一向享有盛譽的紫金山,東西約7公里,南北約3公里,面積約20多平方公里。最高峰北高峰,海拔468米。綠色的海洋早在六朝時期(229--589),這里就建有大小寺庵幾十座,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區。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晚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並寫過一些關於紫金山的詩詞。其中《游鍾山》寫道:終日看山不厭,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解放後,以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同時並舉的方法,將紫金山全部綠化。今天,出中山門往東,一直到紫金山腳下,一路上是由兩行粗壯的梧桐樹組成的林蔭大道,即使在夏季烈日當空之時,陽光也難透過濃密的樹葉,射到馬路上。到達紫金山,看到的是大片的樹林和青翠的竹林,在這綠色的海洋里,散落著著名的名勝古跡:中山陵、靈谷寺、明孝陵、天文台,以及廖仲愷、何香凝墓,鄧演達墓。紫金山天文台——我國最大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上,也是太平天國天堡城遺址。
山上有一座座拱圓形銀白色建築。那就是天文台的裝置測量天體的儀器、設備的建築物。天文台建於1934年,是我國解放前唯一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成了我國最大的綜合性的天文研究機構。在一些現代化的天文儀器中,有一台觀察人造衛星的天文望遠鏡。該台保存著我國古代的天文儀器渾儀、簡儀、圭表和渾象等。這些古代天文儀器多數是明代鑄造的。其中最精妙的是渾儀,亦稱渾天儀,兩千年前的漢代就發明了這種測量天體位置和運動的儀器。這些古代天文儀器,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水平,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的天文儀器之一。
參考資料:http://www.damai.cn/nj/Note_250798.html
5. 豐豐2010年暑假作文10--中山陵游記
[豐豐年暑假作文10--中山陵游記]豐豐2010年暑假作文10--中山陵游記 ( .com)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可他並沒有安葬在北京,他是安葬在風景秀麗的南京鍾山,豐豐2010年暑假作文10--中山陵游記。今天(2010年8月8日),我有幸到中山陵一游。 來到中山陵,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高大的牌坊,它有藍色的屋檐,中間鑲嵌著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二字,所以這里也叫「博愛坊」,它就是中山陵的入口處。 在往裡走幾十米,就是一座小房子,藍色的屋頂,它有三個拱形的門,中間門稍大,旁邊兩個門稍小,中間門的上方鑲嵌著孫中山先生手寫的「天下為公」四個字,門的兩側有各有一隻高大威猛的石獅,這里就是中山陵的正門。 再往上走一層台階,便是一座石頭做的亭子,它是藍色的屋頂,四面各有一個拱門,中間有一塊高大的石碑,上書「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遊客們紛紛在石碑前留影。 出了碑亭,便是長長的步道了。墓道真是長啊!我數了數,差不多有四百個台階,這差不多是爬30層樓啊!我一口氣就爬到了最高處,把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甩在了身後。這個最高處就是埋葬孫先生的墓室。 這是一座宮殿式的房子,也是藍色的屋頂,它有三個拱形的門,每個拱門的上方分別寫著兩個字,我看不太明白,就問爸爸,爸爸說是「民族、民生、民權,也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中間的拱門上方還鑲嵌著「天地正氣」四個字。走進墓室,可以看到一尊巨大的孫中山座像,座像背後是一道小門,小門的上方寫著「浩氣長存」四個字。 我從小門進到進去,這里是真正的墓室,它像一個巨大的「半球」,中間挖了一個圓形的坑,周圍則圍了近一米高的石柱圍欄,圓坑正中擺放著孫中山的睡像,是漢白玉雕的,孫先生穿著中山服,靜靜地躺在石棺上面,雙手合卧在胸前,顯得非常的安詳。據說孫先生就深埋在坑下五米的銅棺里。這里不許拍照,爸爸還是偷偷拍了一張。 走出墓室,便是後花園了,我和爸爸繼續參觀。這里掛著很多照片,講述了許多關於孫中山的的故事,也講述了許多關於修建中山陵的故事。看了後,我深受感動,又跑到孫先生的座像前,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接下來,我們又去了靈谷寺和明孝陵,可我還是喜歡中山陵,每當想起「天下為公」四個字,就有一股暖流湧上我的心頭。 從網上搜集了中山陵的游記,一並貼上來,供參考學習: 文章一: 中山陵游記 在南京的第三日,我決定拜謁中山陵。 早上七點,我在友人的陪同下,從住宿的賓館門前打的,前往中山陵。在路上,車外下起了小雨,淅淅瀝瀝的,漂灑在車窗上,潤濕了多天來燥熱的心。 半小時後,我們來到了陵前路,沿著成蔭綠樹,到達中山陵景區大門,好友利用導游的身份,給我搞到了一張半價的門票,進入景區。在驗票處,好友去買早點,我就順手取了一份景區簡介的資料,在靠近路邊的休閑桌椅上坐下,一邊吃著剛買來的便當,一邊看著景區簡介。 中山陵原為鍾山,又名紫金山。東晉初,元帝渡江之時,發現鍾山的頂峰時常繚繞紫金色的雲彩,故稱之為「紫金山」。資料顯示,真正紫金色的雲彩是因為山的北坡廣泛出露的紅紫色的頁岩,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耀著紫金色光芒所致。鍾山位於南京市區的東郊,是寧鎮山脈的最高峰,東西長有7公里,南北寬有3公里,山勢呈弧形,弧口朝南。坐落在鍾山南麓,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層層上升,氣勢宏偉的就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 吃完便當,我們便由小路走到中山陵下的半月形廣場,站在廣場上,面對鍾山由下而上,就像資料敘述的是層層上升,建築隱現在綠樹林蔭之中。在半月形廣場的正上端就是由白色花崗石材建制的牌坊,上面覆有藍色的琉璃瓦。據說,這藍白色的搭配是象徵著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這也是整個中山陵的一大特色。牌坊的正中央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它喻示的是孫中山先生有一顆「博愛」之心,並用之待民,以「博愛」激勵革命鬥志。這「博愛」也正是中山先生偉大人格的寫照。 跨過牌坊,便是寬寬的墓道,兩旁是高高聳立的青松以及樹旁那四季常綠的八角金盤。一條長長的墓道,雖是人潮湧動,但仍是干凈寧謐。墓道的盡頭是一平台,我們拾階而上,登上平台,便是中山陵的第二道建築物——陵門。這里就中山陵的正門,由三個拱門組成,在中門正中橫額上鐫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四個字,它代表著中山先生革命的偉大理想。中門未開,我們是從旁門而進,據說正門一般是有重要人物來拜謁之時才會開啟的。 在陵門後的台階上,但立一座長方形碑亭,這就是中山先生的紀念碑,同樣也是用花崗雕琢而成。上面刻有三行鎦金字:「中國國民黨葬 總理孫先生於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在碑的後面,卻沒有像其它碑一樣有記述文字,而是一塊無字碑文,讓後人去評價,暑假作文《豐豐2010年暑假作文10--中山陵游記》。 從碑亭向上,便上到陵墓的台階,總共有492級,它象徵的是中國當時的4億9千萬民眾。這492級台階共分為八層,每層都有平台,這八個平台象徵著孫中山先生倡導的「三民主義、五權分立」。此時,雖然有些累了,但見中山陵就在眼前,也就顧不得許多了。拾階而上,直到最後一個平台。站在這里,抬眼望去,南京城盡收眼底,俯視台下,卻是一塊大平台,剛剛越過的492級台階忽然失蹤。朋友見我一臉凝惑,便向我解釋說,那台階已被八個平台完全遮住了,你看見的只有那八個平台,這可是建築業中的一大特色哦。聽罷,我方明白,妙!絕!我不得不佩服建設者的高明。 到了這里,才算是真正的到了中山陵,這里才是祭堂和墓室。整個建築是中西合壁,它具有中國廟宇式的屋頂,歐式建築的主體。祭堂有三個拱門,門楣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民族、民權、民主」。正面的雙櫞之下刻著「天地正氣」,這是贊美他的品德。進入祭堂,正中便是孫中山先生的漢白玉坐像,逼真生動。四周卻是刻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東西護壁的黑色大理石牆上刻有孫中山先生的親筆書寫的《建國大綱》和胡漢民等人書寫的《總理遺囑》。之後,是一個銅門,橫額上書「浩氣長存」四個大字,這也是孫中山手跡。 經過此門進去,便是中山先生的鍾形墓室,在室的中央有一直徑4米、深5米的圓形大理石圓穴,孫中山先生的漢白玉靈柩及卧像就安放在圓穴中。前來拜謁者都可以圍繞漢白玉欄桿俯視靈柩上的卧像。墓頂是國民黨黨徽,中山先生面向黨徽,寓意著他始終關注著國民黨的發展。 從墓室出來,站在平台上,俯望墓陵區,山勢巍峨、林海浩瀚、鬱郁蔥蔥、景色優美,中山陵建於此處,庄嚴肅穆、雄偉壯觀,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城東的一片碧波之中。山風撲面而來,吹醒了沉思的我,我相信,這顆明珠將將在紫金山這塊綠海中散發出愈加奪目的光彩。 文章二: 中山陵游記 游南京,瞻仰中山陵是我多年的心願,今年四月,由於工作原因去南京終於工作之餘游余游覽了這一勝地,欣悅之情溢於言表。 這次去南京工作地點正好是鍾山腳下,鍾山位於南京城東,古稱金陵山,漢代始稱鍾山,,自古被稱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頁岩,每當旭日東升,或殘陽斜照,紫氣升騰,變幻莫測,故又稱為紫金山。我們每天伴著這一美景工作,心情自然舒暢。工作也出奇的順利。因為瞻仰中山陵是我多年夙願,工作一結束我就獨自一人來到了中山陵。中山陵始建於一九二三年,我從博愛坊進去,蹬至台階再到陵門,經過三百多餘級台階,直抵紫金山中山陵,蹬至石階盡頭的祭殿從側門跨入墓室,只見中央砌有圓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卧像,據說當年孫先生在北京逝世後,由專車將靈柩運往到南京,於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紫金山陵園舉行大典。直至今日來瞻仰先生的人群還是絡繹不絕。抬頭望去,上面是繪有國民黨黨徽的陵頂,在燈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庄嚴肅穆。我不由想起剛才在陵門處看到的無字碑,那是孫中山先生不想把自己的偉績刻在石碑上,後人自由評說。就更加 對先生為敬佩。心中翻湧著中國近代史上那段風雲變換的歲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從陵殿慢慢出來,向眼前望去,漫山碧綠,蒼松翠柏鬱郁蔥蔥,加之陵園都是用青藍色的琉璃瓦和銀灰色石壁砌成,滿目冷清色調,觀之更加的庄嚴肅穆。據說是蔣**為中山先生選擇的墓址,看來他今生也算做了一件好事讓先生在此安息。我拾級而下,看到這一勝景心情豁然開朗起來,一切生活煩惱早已隨風而去。 南京是六朝勝地,十代古都,這座虎踞龍蟠的古城,不僅古跡多,風景也是特別的怡人。僅鍾山地區就有明孝陵、靈古寺、頭蛇嶺、白馬公園加上中山陵五大勝景。在其他處更有夜遊秦淮、夫子廟等好多游覽去處。可惜時間太匆匆了,我只遊了鍾山風景區,其它地方每沒有去,又成了我的憾事,呵呵,人生憾事何其多,不過等到下次再來我想會如我所願的。 文章三: 小學生游記作文《中山陵》 到了南京,我們自然要去拜訪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 我們一家人下午和旅遊團乘車去中山陵,中山陵坐落於鍾山,和三國時期吳國皇帝孫權的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墓在同一座山上。車沿著彎彎曲曲的路緩緩地上了山,停在大門口後我們就下了車。向前走就看到了一個大花園,花園後就是博愛坊,中山陵里的建築是白色黑色和藍色,因為這三種顏色都是哀色,在中山陵里千萬不要大聲喧嘩,不然會打擾中山先生休息。 博愛坊後是長412米的神道,神道兩旁是高大的羅漢松,它們像是衛兵一樣一動不動地在那裡守護中山陵。神道前面,就是鍾山陵的正門。門上有塊匾,上面是中山先生親手寫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門內有一塊石碑,碑上有中山先生的安葬年月,門後就是一條長長的石梯。石梯共有392級台階,每隔40、31、30級就有一個平台,一共有八個平台,從下向上望只能看到石階,從上向下看只能看到平台,真是奇妙。石梯的盡頭是祭堂。祭堂中央,石膏雕刻的中山先生正端坐在太師椅上。祭堂的裡面就是墓室,墓室是圓頂的,頂上是國民黨黨徽,墓中央是一個墓穴,墓上是用大理石雕的孫中山正睡在棺材上,彷彿中山先生在沉睡著。 走出祭堂,站在山上往下看繁華的南京城,正是因為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才使處於舊封建舊禮教統治下的中國人民覺醒過來,才讓我們過上了現在的生活,我們永遠銘記他。〔豐豐2010年暑假作文10--中山陵游記〕【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6. 求一篇游記 《中山陵》
給你兩篇文章,選一篇把:
四月的一個周末,我又來到了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但你知道是哪六朝嗎?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明朝,再加上太平天國和國民政府,才湊夠三個。可是答案不包括明朝,更不用說明朝以後的政權了。正確答案是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
上次去南京是前年的事了,也是四月,那是我第一次去南京。當時我和朋友先後去過中山陵,明孝陵,紫金山,玄武湖,總統府,秦淮河夫子廟和雨花台。這次我們撿上次沒有去過的地方去:靈谷寺,莫愁湖和南京的幾所有名的大學。
周六天氣陰沉,我們坐公交車去靈谷寺。靈谷寺在鍾山風景區。據說那裡有座無梁殿,一座大殿居然沒有一個柱子,讓人覺得驚訝。公交車上人很多,大概是由於周末的緣故吧,很多南京市民出去踏青。在車上,我發現很多人手中拿著華夏銀行卡,像上海的公交卡。後來我從朋友那裡得知,南京人乘公交,多數使用這種卡,它既可以做公交卡,還可以做銀行金融卡,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使用它坐公交,可以打六折。另外,這種卡還有優越的地方,就是一次乘坐可以多人使用,只要反正刷卡即可。南京公交車的路號也很特別,如49路車,寫的是49W路車。這個W是什麼意思呢?是空調車的意思嗎?或者是帶WC的公交車?後來,還是朋友告訴我真相,W是『無』的意思,無人售票車。
很快靈谷寺公園就到了。在公園的入口可以看到一座很高的塔,足有20層樓高,不過我最想看的是無梁殿。我們很快就找到了無梁殿。大殿的頂部是用磚頭做的,像一面拱形的牆。殿內有很多碑文,是國民政府用來紀念陣亡的將士的。當然,無梁殿不是民國的建築,而是建於明朝。當時,殿內正舉辦台兒庄戰役的展示會,牆壁上掛滿了很多戰爭時的照片,有滕縣保衛戰的,還有台兒庄大捷的。在這么古老的大殿內,能看到發生在自己家鄉的戰役,真是令人意外!
走出無梁殿,我們向那座高塔走去。我原以為這座高塔也是始建於某個朝代,走近一看,不僅大吃一驚,原來是民國的建築,名為」靈谷塔」。走進塔內,看到中間有樓梯,沿著一個柱子盤旋至頂。台階很灰暗,由於是盤旋的,走幾步就暈了,走到第三層我就吃不消了,只得停下來,看看外面的風景,一眼望不盡的綠啊!全是松樹,生長在山坡上。這時,天開始飄起零星雨,風夾著雨撫在臉上,有些涼。遠處霧靄沉沉,松林鬱郁蔥蔥。真是人間仙境!我決定一口氣登上最高層,可以看的更遠些。當我登上最高層第九層時,已經暈的不行了!向下望去,也是眩暈。這是我爬過的最高的一座塔,並且座落在綠色的山林中,要比爬寒山寺塔,來的過癮。在最高層,我站了很久,欣賞滿山遍野的綠,心想真是不枉到此一游!
忍著眩暈,我下了這座高塔,下一個景點就是靈谷寺了。和中國很多寺廟相仿,靈谷寺有大雄寶殿,殿內正堂是釋迦牟尼,反面是觀音大士。而引起我注意的是靈谷寺側房裡供奉的一個人物,我開始揣測他是那位高人,在我自言自語的連續說了幾個名字後,終於有一個熱心的南京人搭了腔,他說此人是寶公,他原來的祠堂在明孝陵,後因朱元璋看中了明孝陵的風水,將其遷至靈谷寺,因此現在的明孝陵只能看到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墳了。不過,我還是不知寶公是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情。走出靈谷寺,天不再下雨了,我們坐車回旅館。
周日的行程是先去莫愁湖,然後再看看南京的各大名校。做5 w路車可以直達莫愁湖公園。一路上,我看到最多的字樣是蘇果便利和鴨血粉絲湯。前者是超市,後者則是南京有名的小吃了。當然南京還有鹽水鴨,這些都讓人覺得,南京是一個和鴨有著淵源的城市。經過一條臭氣熏體的秦淮河,很快就到了莫愁湖公園。放眼望去湖面不算小,比長風公園的銀鋤湖大的多,湖的周圍是林林總總的樓盤,有點像世紀公園的感覺。湖面上泛著各式各樣的小船,有腳踏船,劃槳船,還有電平船,人們無憂無慮的盪漾其中。我開始琢磨起這湖的名稱來。「莫愁」,不會是金庸先生筆下的李莫愁吧。我自己都覺得牽強附會。在出園的時候,我找到了答案。園區介紹上說,莫愁女,洛陽人,隨一做生意的金陵人來到此地,並嫁給了他。莫愁很關心別人,大家有了難事都求她幫助,於是很受百姓的愛戴。她不僅人漂亮,種牡丹也堪稱一絕,因此引來眾多王孫貴族紛紛前來參觀,其中就有明朝太子。太子戀其美色,設計毒死莫愁女的丈夫,並逼她入宮。莫愁寧死不屈,跳湖自盡,周圍的百姓都來悼念她,並把此湖改名為「莫愁湖」。一個地名就是一段傳說,南京處處是故事。
游覽了莫愁湖,我們決定去南京幾所著名的大學轉轉。前年我去過東南大學,這次決定去看看南師大和南京大學。早就聽說南師大環境優美,親臨此地,果然名不虛傳。一座座中國宮廷式樣的建築,中間連接的是長長的廊坊,讓人感覺像是到了故宮。真是一所有特色的學校!南大也一樣很漂亮,在高聳的樹木中間,矗立著民國時的對稱建築。我敢說上海沒有一所高校能像南大那樣,有那麼令人心曠神怡的樹林。南大剛過完百歲生日,在南大的校史紀念館中,我看到了眾多的名人均在此學習或任教,如徐悲鴻,張大千,竺可楨,李四光,還有第一個將《水滸》介紹給世界的賽珍珠,等等。可想這所國民黨的中央大學當時是何等風光!
兩天的行程結束了。傍晚,我乘坐特快列車回到了上海。
中山陵坐落於鍾山腳下,鍾山位於南京城東,古稱金陵山,漢代始稱鍾山,自古被稱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頁岩,每當旭日東升,或殘陽斜照,紫氣升騰,變幻莫測,故又稱為紫金山。中山陵始建於一九二三年,當我們沿著一條古樹參天的林蔭大道來到廣場時,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門石牌坊,上面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博愛」兩字,這兩個字點出了孫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理想。導游說,牌坊這類建築在功能上主要是用來歌功頌德的。石坊前廣場上孫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擺動的手勢好像正在發表關系國家命運的演說。蹬至台階再到陵門,經過三百多餘級台階,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處。陵門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是孫中山先生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祭堂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分別刻著「民族」、「民權」、「民生」的橫批,往裡走便看到大祭堂的兩壁刻有關於孫中山先生的簡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從側門跨入墓室,只見中央砌有圓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卧像,據說當年孫先生在北京逝世後,由專車將靈柩運往到南京,於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紫金山陵園舉行大典。直至今日來瞻仰先生的人群還是絡繹不絕。抬頭望去,上面是繪有國民黨黨徽的陵頂,在燈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庄嚴肅穆。
站在陵前高台上,就能看出整座中山陵在青山綠樹的環抱之中。居高臨下,把整個南京城盡收眼底,有這么開闊的視野,讓人的心胸也寬闊了許多。我想,孫中山先生生前所創下的功績是無與倫比的,所以後人才會建造規模如此宏大的陵墓來紀念他。不由想起剛才在陵門處看到的無字碑,那是孫中山先生不想把自己的偉績刻在石碑上,後人自由評說。就更加深了對先生的敬佩。心中翻湧著中國近代史上那段風雲變換的歲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理想之鍾」應長鳴———游南京中山陵有感
在通往中山陵園附近的路途中,公路兩旁矗立著整整齊齊的參天古樹,名曰「法國梧桐」。涼風徐徐吹來,嘩嘩作響的梧桐樹葉似乎在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著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遊客。這時王導給我們解說到,這些樹是當年宋慶齡女士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特意從法租界買的樹苗栽種下來的。民國時期的小樹,如今長得如此粗壯而又枝繁葉茂,給人一種「大樹腳下好乘涼」的感覺。其實它有著自己深刻的寓意:一方面古樹的健在見證著孫中山先生與宋慶齡女士深沉持久的愛情故事,啟示後代要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珍惜愛情;另一方面也告誡我們年青一代不要忘掉歷史,不要忘掉曾為中華民國之崛起而嘔心瀝血的革命先輩們。
揭開了法國梧桐的神秘面紗,帶著更多的思考和敬仰之情,我們走進了中山陵園。一座被嚴密茂盛的樹叢層層覆蓋的山城呈現在我的眼前,沒有喧鬧,沒有繁華,一切樹木與建築都是那麼的靜謐與和諧。園內遊客眾多,老老少少,白皮膚黑皮膚的,三人一群,兩人一夥的也有。然而,我卻沒有看到在陵園中嬉笑打鬧的面孔,可見世人對孫中山先生的尊重和愛戴之情是多麼地深切。
陵園的主路是一直向上延伸的,途中我們經過「博愛」坊,「天下為公」雕像大廳,每到一處,導游詳細周到的解說更是增強了我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孫中山先生生平的事跡一點點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一代偉人的不凡與崇高是如何做到的?聯想到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身處一個和平安祥的年代,在追求和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激情和鬥志被現實生活日益消磨殆盡,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當我們走到離墓室長達840多米的階梯墓道之下時,從下向上放眼望去,一步一步地台階筆直般通往中山陵墓,又直又高,聽說是由392個石階和10個平台構建而成。我准備利用體內蓄積的所有能量,一鼓作氣攀登到墓室,然而每當我攀完幾十個台階,就得在一個平台上緩口氣。最後當我們終於到達海拔高度為185米的中山陵墓時,回頭望去,居然看不到一個墓道石階,只剩下一塊塊平台,設計者的聰明智慧真是難以言表啊!攀登石階的過程確實有些耗能,但這不是更能體現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嗎?每到一個平台,我都會想起孫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時也讓我深深領悟出這樣一個道理:人生目標的實現是充滿艱難和挫折的,只有當我們按著堅定的步伐堅持不懈走下去的時候,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最後我們參觀了孫中山先生的墓室,中央是一個圓形的大理石壙,墓壙正中是一具用漢白玉雕刻的孫中山先生平躺像,他的遺體就安放在這圓石壙里,並用鋼筋水泥密封。整個陵像就像一口警鍾,提醒後人不要忘記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要把革命先輩們那種憂國憂民、為國奉獻的精神發揚光大。
行嗎?我只能幫你到這了。。。。。加油呀!
7. 中山陵游記作文
今天,我到了六朝古都南京.我一個人逛了中山陵,感覺真的很不同,秋天的氣息,兩旁筆直的梧桐樹.庄嚴而又感動著,來這里的每一個人.孫先生做為國父,他的治國理念和博愛精神,都值得我們深深的尊敬和瞻仰.
寬闊的花崗岩石階,緊湊完整,堪稱壯觀,給人一種無以言語的壓力.孫先生臨終前囑咐:「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用來喚醒世人.爬上石階中門橫額上是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出自《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意思是說國家政權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這是孫先生畢生奮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導的三民主義的極好註解。藍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走進裡面,是漢白玉的孫先生的卧像,是按孫先生生前,一比一的比例雕刻的,安詳而又莊重.....
如今,作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炎黃子孫與國際友人。人們懷著對中山先生偉大精神的崇敬與景仰來到這里憑吊拜謁。在兩岸統一成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對目前海峽兩岸的現狀,海內外炎黃子孫都衷心期盼著祖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來。彼時彼刻,倘若孫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會含笑長眠的.
8. 鍾山石窟游記600字作文
葡萄溝抄坐落在吐魯番的火焰山中,襲那裡既是葡萄的家園,又是火洲的避暑勝地,還是個名副其實的旅遊景點。
人們如果到了葡萄溝,首先就感到很涼爽,而走出這片區域,便是寸草不生的火焰山,火焰山的氣溫竟達42°C,真是天壤之別啊! 初春,高山上的積雪化成春水,逐漸匯成潺潺的小溪,滋潤著葡萄溝的果樹。而果樹則貪婪地吮吸著養分,吐露著芬芳。 六月初,瓜果逐漸成熟了,杏樹和桃樹鬱郁蔥蔥,拳頭般大小的果實早早地綴滿枝頭,壓彎了樹梢。
8月末,葡萄成熟了,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垂掛在藤條上。這里的葡萄遠近聞名,亮的像珍珠,艷的似瑪瑙,綠的如翡翠,紅的若寶石;小的則小巧玲瓏,令人垂涎欲滴。如果你盛夏時節來到這里,不但能品嘗到新鮮的葡萄,還可以嘗嘗鮮脆的梨子和桑葚。當然,這時的遊人必定很多,果園里充溢著人們舒爽的談笑聲,充溢著淡紫色的芳香,可見葡萄溝的名副其實,名不虛傳。
葡萄溝是我國一大旅遊勝地,我們定要保護好這片肥沃的土地,讓這里種出更好的葡萄!
9. 中山陵的游記
中山陵游記
中山陵古稱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東西並列的山峰。主峰北高峰,其餘分別為天堡山和茅山,著名的中山陵便坐落於此。中山陵 依山而築,坐北朝南,,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崗巒前列, 屏障後峙,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於1929年6月1日奉安於此。墓地全局呈"警鍾"形 圖案 ,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鍾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鍾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鍾擺錘。當時,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徵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鍾」式圖案榮獲首獎。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這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調和諧,從而更增強了庄嚴的氣氛。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這里是仿宮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門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傑作。像座東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卧像,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
南京解放後,劉伯承任市長時,特地從湖南運來2萬株杉樹和梧桐樹,種植在這里。30多年來,中山陵園不斷整修拓新,整個園林面積達3000多公頃。陵墓周圍,鬱郁蔥蔥,景色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