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游記
1. 求一篇宜昌的游記
湖北 宜昌
坐了三十多個小時的火車,我們從北京來到了湖北省宜昌市。宜昌古稱夷陵,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水至此二夷,山至此而陵』。這里是楚文化的發祥地,這里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和漢代名妃王昭君的故鄉,這里又是三峽東口,『逆流直達巴蜀,順流暢達寧滬,』乃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宜昌有很多名勝古跡,如:屈原祠、昭君村等,有很多三國時期的遺址,如;:長板坡、麥城等。如今,更為出名的則是葛州壩和三峽工程。
葛州壩
簡單安排完食宿後,我們抓緊時間乘坐九路公共汽車來到了舉世聞名的長江葛州壩,這里是長江三峽的出口,距西陵峽口南津關僅2,3公里。一下汽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凌亂,陳舊的景象,只在大壩的入口處有兩個似乎是管理人員,也許是中午的關系,四周冷冷清清,一切顯的那麼蕭條,沒有絢麗多彩的景象,更沒有熙熙攘攘的遊人,只有大壩上黑灰色的鋼鐵拄架屹立在寬闊的長江江面上,向人們講述著葛州壩獻給人類,造福人民的豐功偉紀。
1981年1月,萬世長流的長江,經歷春夏秋冬,古往今來的長江被攔腰截斷,一舉告捷。葛州壩水利樞紐工程向人們展現出十分壯麗的圖景:長江穿過三峽流到這里,江面由300米擴展到2200米,江水被江中的 葛州壩和西壩兩個小島分為三股,分別稱為大江、二江、三江。整個大壩全長2561米,壩頂高達70米。水利樞紐工程主要由船閘、發電廠、泄水閘、沖沙閘等組成。來到大壩前確實為這歷時十年的巨大,宏偉的工程而贊嘆。
葛州壩工程的主要意義在於:一是防洪,改善了此段的長江航道。二是發電,兩個發電廠的發電量為14億度,是世界大型水電站之一。三個船閘可以安全宣洩長江洪水,葛州壩工程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宏偉工程。
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只能在此小留片刻,留影紀念,而對於壩內的參觀了解只能望洋興嘆了,但是能親眼目睹這壯觀的工程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三峽工程
百年夢想,十年奮戰,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工程,我們此行的第一站到宜昌,其主要目的是想在三峽蓄水前觀看三峽風光,到宜昌之後才知道三峽工程指揮部專門開辟了一條三峽工程旅遊線路,這是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緊張的安排完其它事宜,急忙坐上三峽工地的專線旅遊車,直奔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施工現場。
一路上,導游向我們介紹了三峽工程的簡單情況:1994年,國家決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建成超巨型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選此位置是這里的地質條件決定的,因長江兩岸的地質條件多為石灰岩,只有此處為堅實的花崗岩。三峽工程於1994年12月14日開工,1997年11月截,工程將於2112年完成,總工期18年,總投資900、9億元。大壩頂高為海拔185米,壩長2300多米,最終運行水位175 米,水庫面積1084平方公里,總容量393億立方米,水電裝即總容量1768萬千瓦,年發電量840億千瓦小時。多麼巨大的數字,多麼宏偉的前景,這是多少代人不敢想像的偉大工程,我們這一代是幸運的,想到了、看到了、很快也將享受到了。
從宜昌到三峽工地,汽車行駛在一條平坦寬闊的公路上,途中還經過一個雙孔隧道,導游介紹說,這條公路是為三峽工程專門修建的,投資14個億,足見工程之浩大。在施工工地附近,由李鵬總理親自題字的「西陵長江大橋」橫跨江面,大橋兩側的兩根鋼纜是橘黃色的,是從香港定製的,這些都是由朱琳親自安排的。在工地還有一座施工專用大橋,是專門通行加重車輛的。工地的場面非常壯觀,有數不清的挖掘機、塔吊車、鏟車等,還有好多從未見過的大型設備都在工地上忙碌的作業著。汽車通過繁忙的施工工地。我們來到了三峽工地的制高點—壇子山,觀看了整個三峽工程的設計模型沙盤,從航運上講,叫「重船走樓梯,輕船坐電梯」,具體噸數我記不清,意思是大噸位的船舶由五個台階逐步升、降,小噸位的船舶專門有一個類似電梯間的泊位一次到位。應該說,這么壯觀的施工場面舉世無雙,能親眼目睹也算三生有幸,我對此更是情有獨鍾。
三峽這么大的工程及18年的工期,所有的配套設施都全部到位。在工地對面的生活區內高樓大廈、錯落有致,人們居住生活的住宅、商店、學校、銀行、公安、稅務、工商等都完整齊全,正有條不紊的運行著。目前,這里還是一個特管區,直屬國務院三峽工程指揮部,據說將來要建成三峽市,那時,這里將會更美麗、更壯觀,這里居住的人們都是三峽工程的建設者,都是歷史的功臣,是英雄的開拓者。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 南津關,總長139公里。長江三峽各具特色,瞿塘峽雄、巫峽秀、西陵峽險,三峽共同構築了一幅壯觀瑰麗的畫卷。
三峽游的第一站就是白帝城,由於正值三峽工程的施工期間,宜昌碼頭年因翻壩不能登船,旅遊車一直把我們送到茅坪碼頭。汽車沿著長江岸邊行使,一路上看到三峽工程的壯觀景象,真是難得的眼福。到茅坪上船時已是滿天星光閃了,客船逆江而上,行的很慢,我們在船上美美的睡了一覺,當天快亮時,我們到達了奉節碼頭。
這里是長江三峽之首,亦稱「夔門」,這里又是三峽的起點,瞿塘峽西起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鎮,全長8公里,以其雄偉壯觀而著稱。這里谷窄如廊、兩岸崖陡似牆,西入口處白鹽山與赤甲山兩山對峙、天開一線、峽張一門,站在山頂遠望峽關,一幅美麗的景象映入眼簾,此景就是十元人民幣的背景圖,「若言風景美,三峽此為魁」[郭沫若]。
在三峽的入口處,導游指著江中說:這里原有一塊大礁石叫「燕子礁」,船行至此水流湍急十分危險,解放前,曾有多少人葬身江底。解放後,毛主席下令炸掉此礁疏通航道為民造福。在入口處還有兩根古老的鐵柱子,據說是南宋景帝元年[1259年],守關大將軍徐宗武為防禦元軍入川,在此立鐵柱兩根、鐵鏈七條以鎖斷長江。
瞿塘峽在三峽中雖然最短,但卻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畫卷和美麗的文化藝術走廊。在奉節下船後,我們登上碼頭的土路,導游安排我們在半坡的一處飯店用早餐由於三峽工程而動遷,奉節碼頭已支離破碎,到處是拆遷的現場、破磚爛瓦、一片凄涼景象,人們祖居多年的故土都不願意離開,政府給了很優惠的政策,才迫不得已的搬家,但動作很慢,看的出人們都戀戀不舍,就是我們吃飯的這家小餐館,也在動遷之列。早餐後,我們登上了久負盛名的白帝城,此城位於長江北岸,它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十分雄偉壯觀。
白帝城風景如畫古跡甚多。此名最早出現於西漢末年,公孫述在此稱帝,自稱「白帝」並在此建城,至明朝開始供奉劉備像,廟內還有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塑像,一幅劉備兵敗於此,臨終之際上演的悲壯一幕「劉備託孤」的塑像詡詡如生。白帝城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城內有很多碑刻和文物,其中最早的隋代雕刻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了,最引人注目的是東碑林中的「鳳凰碑」和「竹葉碑」。白帝城為明清時期的建築,有明梁殿、武侯祠、望江亭等樓閣,有風箱峽的「懸棺展覽」,當年杜埔的三處住所如今都留有遺址。三峽工程竣工後,水位將抬高至海拔175米,白帝城將四面環水,很多現在山下的古跡將淹沒於江水之中,古跡的動遷也在緊張的進行中。我想,三峽蓄水後白帝城的景色將會更迷人。
與帝白城一橋之隔的赤甲山上有一座赤甲樓,我們乘興過橋游覽。赤甲山因含氧化鐵的溶液粘附在岩層表面,使山土呈紅色,故稱赤甲山。赤甲樓里有兩座古炮台,這炮台峙天下第一峽—瞿塘峽之首,扼天下第一門—夔門之口,此處觀景遠眺,風光盡收眼底。此山目前並未開發完,好多工程正在建設中。
在帝白城有一個懸棺展覽廳,導游介紹說此懸棺取於風箱峽,此峽屬於瞿塘峽的一段水域,因江邊的山崖形似風箱而起名。順著導游指點的方向,我們遙望岸邊岩石的縫隙中似有棺木數具。1971年,有三位采葯人登上此峽取下棺木,經考證是2000多年前古代巴人留下的岩葬,裡面有遺骨和陪葬物品等。「夔門天下雄」當我們乘船離開奉節時,回望刻於石壁上的這幾個大字蒼勁有力,由然而生感想「不枉此行啊」!
遊船離開奉節駛出瞿塘峽後進入巫峽,巫峽西起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巴東縣官渡口,全長40公里,是以奇、秀飲譽長江,它包括金盔年銀甲峽、箭穿峽、鐵棺峽等。巫峽內有三台八景十二峰,巫峽是以巫山得名,山峰是巫峽的主要景點。沿途上,導游一一向我們介紹著:巫山十二峰中臨江的有九座北岸由西向東為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巒、集先六峰,南岸為飛鳳、翠屏、聚鶴三峰,其餘三座在南岸須沿青石溪逆流而上方可領領略,其峰為凈壇、起雲、上升。十二峰中神女峰最有魅力,峰頂可見雲霧繚繞、細雨蒙蒙。遊船沿著巫峽行進著,兩岸延綿的山峰雲遮霧繞、幽深秀麗、千姿百態,巫峽江流曲折、百轉千回,船行其間,宛如進入奇異的畫廊,充滿詩情畫意。難怪古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
我們在巫山縣碼頭登岸,又是一片移民拆遷的狼籍景象,就連沿碼頭的公路上都堆滿雜物。但往巫山頂上看卻是一番新的景象,新建的巫山縣已基本搬遷完畢,縣址由巫山山下搬至山頂,新的建築、新的城區、高樓大廈、賓館飯店我們都享受到了,但很多管理還不到位,還有不盡人意之處。城區的最大特點是「街梯」太多太陡,這是我給起的名,由於山上建城,好多建築依山而建,高差大的街道都成樓梯式的台階,人們出行腿功是鍛煉的不錯。
在巫山賓館住了一夜比在船上舒服多了。早起精神爽,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巫山小三峽。游小三峽是龍門峽碼頭上船,逆流而上經巴霧峽至滴翠峽,全長50公里。在龍門峽口一座大橋飛架小三峽兩岸,據介紹,這座大橋是我國單跨大橋之最,三峽工程竣工後,此橋也將沉入江底。長江小三峽景色秀麗,與大三峽相比有小而精的感覺,江水清澈透底,我們乘坐的小船是人工撐的江船,兩位船工撐桿、掌舵十分幸辛苦,導游沿途向我們介紹著兩岸美麗的風光:峽中碧水奔流、兩岸奇峰聳立、景色妙趣橫生,真是有山皆翠、有峰皆奇、有水皆飛,這美麗動人的山水畫實乃中華奇觀、天下絕景。
在滴翠峽的盡頭是小小三峽的入口,據說有20多公里,景色更奇、風光更美,只是我們來的季節太晚,已到枯水期,錯過機會了。在滴翠峽岸邊的沙灘處,我們下船稍事休息,船工為我們介紹了一處「小吃點」,說是他親戚開的,想來他一路上為我們唱「船工號子」、唱民歌小調,也是為了博得遊客的好感,以便介紹生意。我們就順意在此就餐,其實這里有好多「小吃點」,條件都差不多。這里還有好多土特產品,我們看了一圈,買了幾個生肖小飾物留作紀念。
在長江三峽江中游攬包括在小三峽中,有一特殊景觀值得一記,那就是「古棧道」,在整個三峽峽谷中,幾乎到處可見絕壁上的古棧道痕跡。三峽棧道全長約50公里、6888孔。瞿塘峽段從奉節縣草堂河口東岸起至午山縣大溪鎮對岸的壯元堆山止,長約10公里。巫峽段從巫山縣對岸起至川鄂兩省交界的青蓮溪止,長約30公里,其餘零星分布在西陵峽、小三峽等處。所謂棧道,就是在高出江面數十米的峭壁上鑿出約一尺深的方孔,將長木方插進安牢,每隔五米左右一個方孔,上、下交錯成「品」字形,在上面鋪上木板,有的地方在外側設有護攔。古時長江禁航時,交通十分不便,自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開始,三峽人依絕壁一釺一錘,開鑿出三峽棧道,當時路面較寬、車來馬往,使三峽的交通得到改善。可以想像,當年艱苦危險的作業,才給後人留下如此方便的交通條件。如今,個別地段棧道上還可以通行。長江三峽工程蓄水後,這些棧道將長睡江中。在風箱峽的絕壁上刻著幾個大字「天梯津隸」「開辟奇功」,它贊美、描述的就是被稱為「三峽三迷」之一的古棧道。
西陵峽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谷,也是三峽工程所在地。從南津關到秭歸香溪口,全長66公里。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黃牛峽、燈影峽、崆嶺峽等,這些古怪的名字都是根據兩岸山峰的形象而起的,可見兩岸風光是奇、美、古、異都佔全了。關於西陵峽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和歷史故事,實在是筆墨有限,尤其是游西陵峽時天色已晚,所見很少、以聽為主了。過去所說的西陵峽險、灘灘都是鬼見愁已成為過去,自葛州壩建成後,所有的險灘都已長眠江底了。
三峽,有人把它稱為長江上的珠冠,有人把它稱為一幅美麗的山水畫,然而,當你真正置身於三峽之中時,這些形容都黯然失色了。
2. 張飛的《真多山游記》全文
張飛 《真多山游記》全文:
「王方平采葯此山,重子歌玉瀘山澗。雪,住宿方行。」共19字。
張飛(?-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盪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范強、張達刺殺。後主時代追謚為「桓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於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據《三國志集解》等一些史料記載,張飛不僅擅長書法,還會吟詩作畫,素有才情。
張飛會畫畫,是明代文獻中記載的。明代卓爾昌的《畫髓元詮》載:「張飛喜畫美人,擅草書。」可惜,卓爾昌只說了一句張飛喜歡畫美女,就沒了下文,至於張飛筆下的美女到底美到何種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丹鉛總錄》載:「涪陵有張飛刁斗銘,其方案甚工,飛所書也。」這里說得很清楚:刁斗(一種軍鍋)上的字甚為工整,是張飛親手所書。在張飛生前鎮守的四川閬中,有一座桓侯祠,張飛塑像兩旁有後人題寫的對聯:「園謝紅桃,大哥玄德二哥羽;國留青史,三分鼎勢八分書。」上聯說的是桃園結義的故事,下聯中「八分書」指的是隸書,意思是說張飛為蜀國成為與魏、吳鼎足而立的一方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功績和書法一起名垂青史。
元朝畫家兼詩人吳鎮在《張翼德祠》中曰:「關侯諷左氏,車騎更工書。文武趣雖別,古人嘗有餘。橫矛思腕力,繇象恐難如。」劉備稱帝之初,封張飛為「車騎將軍」,文中的「車騎」指的就是張飛,「繇」是指魏國書法家鍾繇,「象」則是指吳國書法家皇象。可能這位吳鎮是張飛的鐵桿粉絲,給予張飛書法的評價極高。吳鎮詩的最後一句意思是:以張飛那種舞動丈八長矛的腕力,寫出的字肯定不得了,恐怕鍾繇和皇象這樣的書法大家都不如他。
明代曹學佺《蜀中名勝記》中載,順慶府渠縣八蒙山,山下有一石,石上題有兩行隸書大字:「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立馬勒石。」說的是張飛以少勝多,戰勝魏國名將張郃的事情。這塊刻石被稱作「八蒙摩崖」或「桓侯戈書」。陝西岐山縣博物館收藏了一幅張飛手書「立馬銘」碑石原拓,用筆豐滿遒勁,氣勢剛健凝重,不失為上乘之作。
在打敗張郃後,張飛率部游覽真多山,詩興大發,寫下了《真多山游記》:「王方平采葯此山,重子歌玉瀘山澗。雪,住宿方行。」19個字的游記,情景交融,言簡意深,可見張飛的文學底蘊也很深厚,是個不折不扣的文化人。
3. 歷史上的張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戲劇形象:
傳統戲曲當中,張飛是一張蝴蝶臉,很喜相,很可愛。他在許多戲里都是喜劇角色,所以這一張臉譜很適合表現他的性格。但是,《兩將軍》寫的是張飛和馬超挑燈夜戰的故事,戲里的張飛一點也不逗樂,只有威風和魯莽。
文學形象:
小說《三國演義》與《三國志平話》里對張飛的形象的塑造幾乎是一樣的,都是位重情重義嫉惡如仇,膚色黝黑的壯漢,同時又武力過人,曾多次主動挑戰號稱天下第一的呂布,呂布竟曾一度忌憚張飛,嗓門大更是人物一大亮點,是蜀漢大臣中少有的個性鮮明的武將。傳聞身高有8尺。
劉備入蜀後,張飛與諸葛亮、趙雲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在巴西之戰中,擊敗魏國名將張郃。在武都之戰中,兵敗而還。劉備稱帝後,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因為暴而無恩,被部將范強、張達殺害。謚曰桓侯。
(3)張飛游記擴展閱讀:
張飛歷史評價:
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程昱:「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
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傅干:「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劉巴:「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
劉備:「以君忠毅,侔蹤召虎,名宣遐邇,故特顯命,高墉進爵,兼司於京。其誕將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稱朕意焉。」
楊戲:「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籓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並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袁准:「張飛、關羽與劉備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
葛洪:「謂勇力絕倫者,則上將之器;洽聞治亂者,則三九之才也。然張飛關羽萬人之敵 ,而皆喪元辱主,授首非所。」
閻負、梁殊:「驍勇多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
張說:「思齊忠壯而異材,求之古人,張飛、許褚等也。」
曾鞏:「侯以智勇為將,號萬人敵。當蜀之初,與魏將張郃相距於此,能破敵軍,以安此土,可謂功施於人矣。其歿也,又能澤而賜之,則其食於閬人不得而廢也,豈非宜哉?」
郝經:「羽、飛昭烈啑血起義,夙定君臣之分,期復漢室,百折興王。闞如兩虎嘯風從龍,夾之以飛,雄猛震一世,號稱萬人敵。羽報效於操,致書而去,飛瞋目橫矛,而與操決。矯轎義烈,上通於天,漢於是乎不亡。」
陳元靚:「漢失其鹿,三分鼎峙。爰佐昭烈,實惟車騎。敵萬人,兵行九地。睠是雄材,霸王之器。」
祖龍圖:「蜀之諸將,惟飛最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飛
4. 張飛是書法家
張飛,善草書。畫美人。 有關張飛書法的記載,最早見於南北朝時代梁陶宏影的《刀劍錄》。他寫道:「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蜀大將也。後被范疆殺之,將此刀入於吳。」但是可惜的是現在原物已經失傳。到了明代,《丹鉛總錄》記載:「涪陵有張飛刁斗銘,其方案甚工,飛所書也。張士環詩雲:『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瞞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據三分國,宇廟威名丈八矛。江山祠堂嚴劍佩,人間刁斗見銀鉤。空餘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復為劉!』」 大約也在明代,四川流江縣又發現了一個摩崖石刻。這便是《張飛立馬銘》,又叫做《八蒙摩崖》,明代陳繼儒的《太平清話》、明代曹學佺《蜀中名勝記》、清代趙一清所寫的《稿本三國志注補》中關於張飛傳補注引自《方輿紀要》所述等書皆有記載。《三國志》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秋,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曹操命張郃領兵三萬進犯巴州。劉備令張飛率卒萬人迎擊於蒙頭(即八蒙山,在今四川渠縣)。張飛以少勝多,把名將張郃打得大敗而逃。當時他非常高興,便以石代紙以矛作筆,在八蒙山石壁上,刺鑿下與這通「立馬銘」正文相同的兩行隸體大字,以示紀功勉士並兼羞曹軍。此方漢代摩崖石刻,惜因年代久遠,山石裂崩,刻文損毀。 據說張飛還會寫詩作賦,在打敗張郃後,他率部巡遊真多山,他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真多山游記》:「王方平采葯此山,重子歌玉瀘山澗。雪,住宿方行。」十九字的游經,情景交融,言簡意深,體現了張飛的個性。
5. 關於張飛的歷史故事
張飛的草書
張飛,善草書。畫美人。有關張飛書法的記載,最早見於南北朝時代梁陶宏影的《刀劍錄》。他寫道:「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蜀大將也。後被范疆殺之,將此刀入於吳。」但是可惜的是現在原物已經失傳。到了明代,《丹鉛總錄》記載:「涪陵有張飛刁斗銘,其方案甚工,飛所書也。張士環詩雲:『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瞞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據三分國,宇廟威名丈八矛。江山祠堂嚴劍佩,人間刁斗見銀鉤。空餘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復為劉!』
義釋嚴顏
這個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情節之一,見於小說第六十三回。該情節敘述劉備進入益州,張飛一路平定蜀中郡縣,兵至江州,巴郡太守嚴顏依靠城池進行抵抗,張飛強攻打不下來就用計誘使嚴顏出城作戰活捉了嚴顏。張飛敬佩嚴顏的為人,對他以禮相待後招降之。 此段情節在歷史上也有記載,見於《三國志·蜀書·張飛傳》:
」劉備在益州時,回頭攻打劉璋,張飛和諸葛亮順著水陸逆流而上,分別攻打各郡縣。到達江州的時候,擊敗了巴郡太守嚴顏,並將其生擒。張飛大聲問,我們的大軍攻打過來,你們為什麼不投降而膽敢迎戰?嚴顏說,你們沒有信義,侵略、奪取我們的州郡,我們這里只有斷頭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張飛很生氣,命令手下把嚴顏帶出去斬首,嚴顏神色不變,說,砍頭就砍頭唄,你生什麼氣啊!張飛對他很贊許,就釋放了他,並任用他擔任自己的幕僚。「
6. 游記——《觀海記》
三峽游記
朋友們,你們去過三峽嗎?請來說說吧, 我先隨手寫點,意在引玉,大家相互補充,共同神遊美麗的三峽吧。
幾年前的夏天,有急事去宜昌,公幹不順,無聊的等待之中,很自然的冒出了去三峽的念頭,以前在船上走馬觀花似的游覽我很不滿意,這次就 拒絕了朋友加入旅行團的好意安排,要在大江截流之前仔細地瀏覽一次。
從附近的張飛擂鼓台和三游洞回來, 就上了一條西去的輪船。 船過葛州壩幾乎沒有等, 只一頓午飯的工夫就順利通過了。
船入西凌峽,江面驟然變窄,兩岸連山,沒有了"極目楚天舒"的感覺。但那"絕壁聳萬仞,長波射千里"的壯觀景象, 足以使人忘卻一切煩惱。顯然,王維的 "賴多山水趣,稍解離別情"是有些保守了, 或許是情太濃了也未可知呢。
美麗的畫卷接連不斷,照相機已不能勝任,我後悔沒有攝像機,只好極目四望,再不時的閉上眼睛,努力記住著這美好的景象,這是心理學家的建議,很管用。
最先過的是"燈影峽"。崖頂有形似唐僧師徒的石頭,據說在落日的背景下,會更加維妙維肖。遊人爭睹,我卻不以為然, 其實,這個山崖的石頭與眾不同,發白,很光亮, 經少量草木的點綴,很像一幅中國水墨畫。
過了"燈影峽",很快就能看到江邊的一個紅牆黃瓦的建築,那是「黃陵廟」,因山頂有一"黃牛石", 所以,好象也叫"黃牛廟",歷史悠久,東坡有詩雲:"江邊石壁高無路,上有黃牛不服籍"。 廟里的禹王殿有很多巨大的柱子,斑駁的漆上還有 100多年前的水跡,記錄了一次最大洪水的高 度。不過,這是後來我從電視上看的,當時沒辦法上岸, 好在它在三峽大壩的下游,將來不會被淹, 還是能有機會仔細看的。
三峽大壩是建在西邊的三斗坪,那裡有個中堡島,島長一公里,寬200米,花崗岩結構, 建造大壩的天然條件極好,50年代就做過勘探,周總理親自把這里確定為壩址。 船過的時候,看到已經有機械化的施工大軍在烈日下工作,條件很艱苦,向他們致敬。
西陵峽以險著稱,有幾個出名的急流險灘,我只記住了一個被稱為鬼門關的「空泠灘」。 陳子昂詩曰:「的的明月水,啾啾塞夜猿」看來不僅要晚上過,還得有猴子才能感受到「空」和「冷」。
再往前就是"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 那裡也是險灘,暗礁遍布,崖岸上有形似牛肝和馬肺的彩色巨石,還有一個長條石,酷似寶劍,不遠處的山洞口,有一個一疊書樣的石頭,故名。
大壩建成後,這里將被淹,通航條件將大大改善,但這些石頭也不會被遺忘。郭老有詩雲:「兵書寶劍存形似,牛肝馬肺說寇狂」, 怎麼回事?原來帝國主義侵略者竟在炮艦上向那石頭開炮取樂,被炸痕跡至今猶存。這幫"文明人"真是混帳!
船再前行,就到了屈原故里--秭歸。 據傳屈原投江後,其姊大呼「哥回……」 感動了神魚馱回屈原遺體,鄉民劃龍舟爭相迎接,並以粽子祭奠,這里後來改名為「秭歸」, 相應的民間活動也一直流傳至今。
關於屈原的古老建築有很多,有屈原祠, 屈原紀念館,屈原墓等等,都將要被淹沒。因船要停在前面的巴東,無法上岸去看,可能要永遠遺憾了,盡管將來可去下游看新遷的,但心裡總是覺得差點意思。如果近年還有機會去,也應該去看看附近的也要被淹掉的昭君故里,尤其是女孩子們,更要去香溪帶回一點昭君的靈氣。說來也真神,內蒙的昭君墓我去過,據說周圍的草木是四季常青的,所以又叫「青冢」。
經過約半天的航行,船到了巴東縣。我上岸後,特意找了一家臨江的小店住下。憑窗俯看,江面上一個個巨大的旋渦接連不斷,順流而下,清晰可見。開始下小雨了,商販們都挑著擔子順山路回家,我安排好了第二天的旅程,也沒有在小街上多逛。聽著奔涌不息的長江水,難以入眠,想到次日要去漂流神農溪,就更加興奮。那是我嚮往已久的小小三峽,是我此次三峽之旅最重要的安排。
7. 無錫三國城游記 初中500字
作文1
國慶節到了,爸爸媽媽帶著我來到江蘇省無錫市著名的「三國城」。
在遼闊的太湖邊上,在鬱郁蔥蔥的山林之間,有一座古城,這就是有名的「三國城」。
一下車,我就聞到一股花兒的香味,聽到一陣鳥兒歡快的叫聲。在我們的正前方就是「三國城」的大門,門口有兩個身著盔甲的威武勇士,手中還拿著刀槍,以防敵人的襲擊。走進大門,便是一些古城樓,棕色的大柱子,樓檐層層疊疊,樣子看上去十分古老。走著走著,我們又看到一座古樓,導游告訴我們,它是當時諸葛亮演「空城計」的地方。
我想:諸葛亮真英明,把司馬懿給哄騙了一頓,真不愧是「空城計」。再往前走,便到了一個荷花塘,荷花的葉子又大又綠,一朵一朵亭亭玉立。水中金黃色的魚兒歡快地游著,,耀眼無比,看上去十分可愛。池塘的左邊是一個賽馬場,每天下午,工作人員總會給遊人演一場戲。那天,我們也看到了一場精彩的表演——「三英戰呂布」。這三英就是劉備、關羽和張飛。表演開始了,劉備的衛士先沖上前跟呂布戰鬥起來,還沒到兩分鍾,這個衛士就被呂布一刀給捅死了。這三個英雄見了,非常惱恨,一起沖上去,把呂布夾在中間,整整鬥了十五個回合,才把他給捉拿住。頓時,歡呼聲,馬蹄聲,鼓掌聲響成一片。最終,三英勝利了,還和在場的觀眾合了影。
在「三國城」,這樣的表演還有好多,像「桃園三結義」、「劉備招親」……真是精彩極了。看完了戲,我們又來到劉備、曹操、孫權的塑像跟前,照了相,留了影。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火燒赤壁」的地方,這里已經沒有原樣了,只有做的模型。游完「火燒赤壁」後,我們又坐著大輪船游太湖,太湖水碧波盪漾,遠處的亭子若隱若現,實在是太壯觀了。
游完整個「三國城」,我依依不捨地向大門口走去,我真希望時間能停下來,讓我再多看一眼「三國城」,還有那美麗的太湖。
作文2
大家都讀過《三國演義》吧,它可是四大名著之一。可你知道《三國演義》這部電影在哪裡拍的嗎?告訴你吧,它是在無錫影視基地三國城裡拍攝的。今天,我們晚報小記者來到了無錫太湖之濱的三國城,一睹了它的芳容。
由於氣溫驟降,清早顯得特別寒冷,但這絲毫阻擋不了三國城帶給我們的誘惑。車上,同學們談笑風生,氣氛非常活躍。
來到三國城門口,那高大的城樓、寬闊的廣場,一下子把我們吸引住了。一瞬間,我們彷彿回到了三國時代。許多同學驚嘆能工巧匠們的巧奪天工。兩只神獸威風凜凜地分立兩旁,眼睛直視前方。走進大門,一路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古代戰場的畫面。瞧,周瑜、曹操、劉備、關羽、諸葛亮——三國時代的風雲人物,一個個栩栩如生,形態各異。他們有的在運籌帷幄,有的在調兵譴將,有的在戰場上拼殺。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一個個歷史故事在他們身上演繹。一路上被燒毀的戰車、遺棄的盔甲,可見當年戰爭的激烈和殘酷。
我們來到太湖邊,這里是水軍的水寨。浩瀚的湖面,碧波盪漾,與遠處的青山連成一片,山水一色。「無錫美,美在太湖水」,今天一見,果然如此。我們走進水寨,登上古戰船,迎著寒風,神氣地站在船頭上,看著那飄揚的戰旗,自己好象就是一個將軍,正在指揮大軍前進。接著,我們饒有興趣地游覽了擂場。擂場上,塵土飛揚,殺聲震天,士兵們正在奮勇殺敵
8. 寫一篇游覽張飛廟的游記
張飛來廟位於與雲陽縣隔江相自望的飛鳳山上。它依山取勢,殿宇巍峨,由正殿、旁殿、結義樓、得月亭、望雲軒、助風亭等部分組成。廟內有歷代書法家、畫家的詩詞、碑刻和書畫,素有「文藻勝地」之稱。在我念一年級時,去過重慶雲陽的張飛廟,那真是個「活人廟」。
走進張飛廟的大門,就會看到石像做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正圍著擺滿酒、肉、菜的桌子談笑風生。關羽拿著酒壺倒上一杯酒,就要和舉起酒杯的劉備、張飛二兄弟美美地飲上一杯。看著他們臉上那微笑著的表情,我還以為他們是打了個大勝仗正在慶賀呢——後來聽爸爸說這是「桃園三結義」,開始了蜀國的建國征程。
參觀過「桃園三結義」後,爬上幾坡梯子,就可以看到張飛騎在飛奔著的馬背上,橫沖直撞,無人能擋。你看,張飛舉著寶刀,神情嚴肅得很,可能這場戰爭非常重要吧,要不怎麼像誰惹怒了他似的,眼睛死死盯著前上方,注意著周圍的一點風吹草動?要說張飛的坐騎,那更是知道這場戰爭的重要性,一點也不偷懶。只見它兩只前蹄高高抬起,頭也高高地昂著,眼睛緊盯著前方,使勁地奔跑,好神氣喲!有了他們主僕二人的親密配合,難怪張飛一能在長板坡嚇退敵人大軍。
9. 小時候看過一部演劉關張的,劇情是張飛進山洞打一條蟒蛇變成一根八丈蛇矛,觀音菩薩用頭發給關羽接胡須。
《三國英雄傳之關羽》 在第一集里
10. 為什麼有人說張飛是一位才華橫溢、素有才情的儒將
張飛,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與劉備、關羽二人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斷橋據曹軍,巴西破張郃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三國演義》里這樣描述“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猛張飛”由此深入人心,但真實的張飛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