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烏拉古城遺址
1. 說一下巴彥淖爾的歷史
巴彥淖爾,蒙古語意思是「富饒的湖泊」。位於舉世聞名的河套平原和烏拉特草原上,被譽為「塞上江南,黃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熱土」。
在遠古時期,這里曾是一片汪洋。歷經多次復雜的地質構造運動和海陸變遷,最終形成了北部高原,中部山地、丘陵,南部平原的地形地貌。
巴彥淖爾歷史悠久。原始社
會時期,巴彥淖爾境內就有人類活動。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巴彥淖爾屬九原郡。漢武帝時期,改九原郡為五原郡,並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開發和水利建設。此時,巴彥淖爾大地已是阡陌縱橫,雞犬之聲相聞。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巴彥淖爾各族人民共同奮斗,建設了美麗富饒的巴彥淖爾,共同創造了河套文明。
現在的巴彥淖爾,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一個新興城市,東接包頭市,西鄰阿拉善盟,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與蒙古國接壤。總面積6.44萬平方公里,人口176萬,聚居著蒙、漢、回、滿、鄂溫克等20多個民族,2004年國家批准撤原巴彥淖爾盟設巴彥淖爾市,現轄一區二縣四旗,市政府設在臨河。
巴彥淖爾市地處以京津為龍頭的「呼(市)-包(頭)-銀(川)-蘭(州)-青(海)」經濟帶上,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北與蒙古國有369公里長的邊境線,是自治區向北開放的前沿陣地。這里交通便利,通訊便捷。包蘭鐵路和110國道橫貫東西,丹拉(丹東-拉薩)高速公路穿市而過。臨哈(臨河-哈蜜)鐵路與臨策(臨河-策克)鐵路正在規劃建設中。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對外開放有了新的突破,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經濟建設呈現出跨越式發展的態勢。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89.5億元,增長21.5%;財政收入達到15.6億元,增長4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910元和3518元,增長13.1%和16.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7.7億元,增長45.5%;全市工業增加值實現40.8億元,增長37.6%。
巴彥淖爾是一方富饒的熱土,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陰山山脈從巴彥淖爾腹部呈東西走向穿過,北部為烏拉特草原,是富饒的天然牧場。國家一類陸路口岸,甘其毛道口岸位於烏拉特草原的烏中旗境內,是連接蒙古國、俄羅斯、獨聯體等國家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草原上盛產牛、馬、駝、羊,其中二狼山白絨山羊和戈壁紅駝、白駝,是國內外少有的珍奇畜種。
陰山南部的河套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素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稱,現有耕地1000多萬畝,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溉區。日照時間充足,晝夜溫差大,農牧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獨具特色的河套優質小麥、葵花、河套蜜瓜、蘋果梨、番茄、枸杞、黑瓜籽等名優產品,是全國著名的綠色產品和商品糧生產基地。
巴彥淖爾市境內地貌神奇,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全市境內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68種,銅、鋅、硫鐵等礦產儲量在自治區乃至全國都名列前茅。狼山—渣爾泰山多金屬成礦帶全國著名,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是礦山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巴彥淖爾市水資源富足。黃河流經我市345公里,黃河水年均過境流量316億m3,年引黃河水量在50億m3左右,地下水開采量達18億m3。豐富的水資源不僅是農牧業生產的命脈,而且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前提條件。
巴彥淖爾市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從秦漢開始就是著名的古戰場、農墾區、游牧區及民族聚居區。悠久的文化和特定的地域,造就了巴彥淖爾特有的歷史古跡,孕育了燦爛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
烏拉特草原埋藏著古生物的遺骸——恐龍化石。在一億兩千萬年前後的晚白堊紀時代,這里曾是恐龍的家園,在烏拉特中旗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區,中國考古人員與加拿大、比利時等國考古隊進行過三次發掘考察,獲得了大量古生物資料。其中,發掘到的原角恐龍、甲龍和鴨嘴恐龍屬世界稀有。還有烏龜、禽鳥及爬行動物、野生植物化石,對研究地質演變和生態發展變遷及物種更迭進化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陰山山脈橫跨東西340公里的山地和草原石壁上,鐫鑿著數以萬計的古代岩畫,以其形象的藝術形式記錄著人類歷史。北魏酈道元是世界上最早記錄岩畫於史籍的第一人,在他記述中所描述的「鹿馬之跡」正是陰山岩畫。陰山岩畫以其數量多、分布廣、內容豐富,堪稱中華民族古代藝術的瑰寶。
巴彥淖爾市地處祖國北部邊陲,是古長城文化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早在戰國時期,長城就延伸到了這里。《史記·匈奴傳》記載:「趙武靈王跡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如今在烏拉山南麓發現的長城遺跡就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27年所建的趙長城,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長城遺跡。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為御外侵興築萬里長城,陰山北坡之上的長城遺跡就是秦將蒙恬所建,在巴彥淖爾市境內長300多公里,由石塊壘砌,是現存長城中保存最完好的。
烏拉特草原上南北並行東西延伸的長城遺跡,是漢武帝時期抵禦外侵修築的邊防線,是當時漢王朝最北防線。
巴彥淖爾市遼闊的土地上,至今還保留著數十座不同歷史時期的古城址,它們形式、布局、規模、建築方式各異,分布於各個地區。高闕塞:戰國時趙武靈王修建,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關塞之一,是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秦九原郡址:河套地區最早的郡治。漢武帝時期,改九原郡為五原郡,其下設有十六縣,本境內就有四縣。此外,較著名的還有雞鹿塞、光祿塞等。
巴彥淖爾市有極具考古價值的恐龍化石、陰山岩畫,有塵封久遠的秦漢長城遺址、古城址,還有大量的古墓群,以及代表佛教文化的古代廟宇。阿貴廟是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唯一的紅教建築。在巴彥淖爾市現有的600多件文物中,從最原始的打制石器、磨製石器到青銅器和鐵器,從早期的手制彩陶到精製發達的瓷器均有發現,其中還有國家一級文物精品。這些民族文物的保留與發現,更進一步展現了北方草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
縱觀河套文明孕育和發展的過程,河套文化的發展歷史是中華文明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巴彥淖爾的文明進程與中華文明共生共榮。
2. 內蒙古現在的資料
這個是內蒙古所有的景點:
靈泉 美人湖 成吉思汗陵 昭君墓
五塔寺 趙長城 輝騰錫勒草原 烏蘭夫故居
清公主府 大窯文化 大召寺 席力圖召
舍利寶塔 白塔 哈素海 清真大寺
內蒙古 五當召 包頭南海 響沙灣
格根塔拉草原 騰格里沙漠 延福寺 賀蘭山
巴丹吉林沙漠 福因寺 東風航天城 恩格貝
黑城遺址 希拉穆仁草原 額濟納旗 賀蘭山南寺
百靈廟 春坤山 賽馬場 喇嘛洞召
包頭召 烏素圖 呼倫湖 打虎石水庫
錫林郭勒河 烏拉蓋爾河 耗來河 額濟納河
烏蘭諾爾 松葉湖 聖泉 克魯倫河
海拉爾河 達拉哈沙湖 福惠寺 東漢閔氏墓
黃旗海 查干諾爾湖 伊敏河 雅魯河
響水玉瀑 烏梁素海 納林湖 秦長城
烏拉山 漢長城 洪羊洞 四大股廟
光祿塞遺址 五原誓師台 大樺背 陰山岩畫
奇石林 窳渾古城 臨戎古城遺址 三封古城
雞鹿塞遺址 阿貴廟 沙頂湖 金堂廟
古墓葬 翁根山 樺木溝 勃隆克
黑里河 烏蘭布統草原 南山生態園 達里諾爾
貢格爾草原 遼真寂之寺 遼中京遺址 奈曼王府
根丕廟 曼陀山莊 大青溝 清喀喇沁王府
部分經典介紹:
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希拉穆仁草原位於烏蘭察布盟達爾罕茂明安大草原上,旅遊點名「召河」。希拉穆仁蒙古語為「黃河」。
內蒙古大青溝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大青溝自然保護區,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草原西部。大青溝寬200多米,深50多米,全長約24公里,宛如天外飛來的綠色巨龍,潛入科爾沁浩瀚沙海里。
五原誓師台
五原誓師台位於五原縣舊城區。建於1926年9月17日。誓師台呈方形,土築而成,高6尺,台底兩丈,台頂一丈,坐北朝南。台後有登台甬道。
烏梁素海
烏梁素海位於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前旗東北23公里處,總面積約為45萬畝,是內蒙古西部最大的淡水湖;烏梁素海,蒙語意為生長紅柳的地方。烏梁素海久有「塞上明珠」之譽。
陰山岩畫
陰山岩畫,早在公元5世紀時,境內的陰山岩畫就被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發現。他在著名的《水經注》中作了詳細的記述。這些記載是世界上對陰山岩畫最早的記錄。然而在其後的若干世紀里,再沒有人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9年,座落在巴盟蹬口縣境內的總乾渠的入口處。黃河流經巴盟340公里,灌溉豐饒的河套平原,主要靠東西長180多公里的總乾渠。
狼山石刻
狼山石刻, 在石刻的西邊10米處有小石刻,也刻有「同治壬申」等字。「同治壬申」即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可見石刻為此時的作品。從五言詩中看,刻石者為一領兵將軍。
大樺背
大樺背,陰山山脈西段南支的烏拉山主蜂就是著名的「大樺背」。位於烏拉特前旗東部60公里巴音花鎮北。這里古木參天,白樺蔥籠,松柏如濤,百鳥啼鳴。
烏拉山
烏拉山為陰山支脈,橫貫巴盟東南部。西起西山咀,東至昆都侖河,東西長94公里,南北寬20公里,山地總面積209萬畝。海拔1500米至2322米左右,主峰大樺背海拔2322米。
瑪瑙湖
瑪瑙湖位於巴音戈壁蘇木西北部沙漠中,面積6平方公里,是乾涸的湖床,湖內瑪瑙石裸露地表,淺黃,淺紅,遍布湖底,大者如拳,小者似豆,晶瑩透亮,光彩奪目。
鎮北堡影視城
鎮北堡影視城,這里保持並利用了古堡原有的奇特、雄渾、蒼涼、悲壯、殘舊、衰而不敗的景象,突出了它的荒涼感、黃土味及原始化、民間化的審美內涵,盡可能地保留了它特殊的審美價值,讓電影藝術
臨戎古城遺址
臨戎古城遺址位於瞪口縣補隆淖鄉河拐子村西。建於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該城呈長方形,城垣由黃土夯實築成。南北垣長約450米,東垣長637.5米,西垣長620米,古城的西北部及
大召寺
大召寺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前街。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於明萬曆七年(1579年)主持創建的。明廷賜名 「弘慈寺」。清代後改稱「無量寺」。因寺內供有一尊高2.5米的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面積4.7萬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沙山相對高度可達500多米,堪
黑里河
黑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河北、內蒙古兩省區的交界地帶,綿延著燕山山脈的七老圖山支脈,中國七大河流之一的遼河就從這里奔涌而出。陡峭的中山地貌,不僅造就了這里冷寒濕潤的地帶性小氣候,更
趙長城
趙長城位於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南麓。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眼騎射」,向北面擴張領土,武靈王二十六年(前300年)北攻林胡、樓煩,並在陰山南麓修築長城,東起河北省蔚縣,西至內蒙古巴彥
昭君墓
昭君墓位於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的大黑河南岸沖積平原上,是一座人工夯築而成的大土丘,高達33米。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鐵木真,他曾經是一位叱吒風雲、顯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他的業績對於我國各民族的融合和現今版圖的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甘德
美人湖
美人湖位於蒼狼白鹿島度假村南岸,是一個佔地15600平方米的高山天然湖泊。此湖因鵝卵形的湖面猶如美女的臉頰,加之連接延伸出去的山丘,其輪廓象一個姿容妙曼的睡美人,靜卧在群山環抱之中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9年,座落在巴盟蹬口縣境內的總乾渠的入口處。
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探險營地
這里是中國距大都市距離最近、旅遊成本最低的沙漠探險營地,是國內目前接待設施最豪華、服務功能最齊全、娛樂項目最豐富的沙漠探險營地。
通湖草原旅遊區
通湖,顧名思義是湖水相連的意思。幾百年前這里確有一片湖水,據說有兩個喇嘛在距此60公里處的「太陽湖」邊用銅壺取水,一不小心銅壺掉到了水裡,幾日後,有一個牧民婦人在這里發現銅壺,方知
世界最高沙山
巴丹吉林沙漠分布於阿拉善西部,總面積4.43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系蒙語。巴丹為人名,原在此居住,吉林是數詞,即六十。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地處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沙山
靈泉
靈泉位於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礦區附近一個四周陡峭的山坳中。泉壁成人體形依山而立, 10多眼泉水從岩縫和水底冒出,淌入泉池中,清澈如鏡,透亮見底。
3.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歷史沿革
早在原始社會,巴彥淖爾市境內陰山以北地區就有人類居住,使用的石器多為刮削器,過著以狩獵為主的生活。夏商西周至春秋,鬼方、獫狁等民族游牧於此。戰國時,趙國雲中郡管轄達到陰山南,林胡、樓煩等民族游牧於陰山北。秦時,秦九原郡范圍達到陰山南,匈奴民族活動在陰山以北地區。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設五原、朔方二郡。朔方郡領縣十(朔方、廣牧、沃野、臨河、臨戎、三封、窳渾、呼遒、渠搜、大城、修都),其中臨河縣、沃野縣在今臨河區境內,臨戎、三封、窳渾縣在今磴口縣境內。漢武帝下詔募民屯邊,始有一定規模的從事耕種的農業。元始二年(公元2年)朔方郡有戶34338戶,人口136628人。五原郡領縣十六(九原、臨戎、河陰、曼柏、武都、南輿、固陽、西安陽、河目、宜梁、成宜、廣牧),其中河目、西安陽、宜梁、成宜等縣在今烏拉特前旗境內;廣牧縣在今五原縣境內。
宋、遼、金、夏,巴彥淖爾地區東境迭次屬遼、金國,西境為西夏國屬地。元,陰山南屬大同路雲內州,陰山北屬德寧路,統歸中書省直轄。今磴口縣則屬甘肅行省寧夏路。明初分屬山西東勝衛和陝西寧夏衛轄境,未幾,皆入於北元。清,後套地區屬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左翼後旗、右翼後旗地。順治五年(1648年)設置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今烏加河以北以東)。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設五原廳。中華民國元年五原廳改縣。民國3年(1914年)設綏遠特別行政區,當時境內設有五原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後旗。民國14年(1925年)設置臨河、大佘太設治局,民國16年(1927年)設置磴口縣。民國17年(1928年)綏遠特別行政區改設為綏遠省,當時境內設有五原縣、大佘太設治局(民國20年7月大佘太設治局更名安北設治局)、臨河設治局(民國18年10月臨河改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後旗。民國31年(1942年)綏遠省在後套實行新縣制,增設米倉縣、狼山縣、晏江縣和陝壩市鎮籌備處。時境內設有五原縣、臨河縣、安北縣、米倉縣、狼山縣、晏江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和陝壩鎮籌備處。1949年,綏遠和平解放。1950年3月成立綏遠省陝壩專員公署,轄五原、臨河、安北、狼山、米倉(1953年9月撤,改設杭錦後旗)、晏江縣(1953年10月撤,改設為達拉特後旗)及陝壩鎮。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時屬烏蘭察布盟。1952年10月,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合並,改設為烏拉特中後聯合旗。1954年綏遠省撤銷,綏遠省陝壩專員公署改設為內蒙古自治區河套行政區。河套行政區人民政府設在陝壩鎮,轄五原縣、臨河縣、安北縣(1958年4月撤,劃入烏拉特前旗)、狼山縣(1958年4月撤,劃入杭錦後旗)、達拉特後旗(1958年4月撤,劃入五原縣)、杭錦後旗、陝壩鎮(縣級,1958年4月撤,劃入杭錦後旗)。1956年,甘肅省所轄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額濟納自治州劃回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巴彥淖爾盟,盟政府駐巴彥浩特市,轄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和巴彥浩特市。1958年,河套行政區、巴彥淖爾盟合並,成立新的巴彥淖爾盟。巴彥淖爾盟行政公署遷至磴口縣巴彥高勒鎮,轄阿拉善旗(1961年撤,分設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杭錦後旗、烏拉特前旗(1958年由烏蘭察布盟劃歸,1960年7月~1963年12月間隸屬於包頭市)、烏拉特中後聯合旗(1958年由烏蘭察布盟劃歸)、五原縣、臨河縣、磴口縣(1960年7月~1964年7月間為巴彥高勒市)、烏達市(1961年7月設)。1969年7月,將阿拉善左旗劃出歸寧夏回族自治區,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劃出歸甘肅省。1970年巴彥淖爾盟革命委員會由磴口縣巴彥高勒鎮遷臨河,10月設置潮格旗,時巴彥淖爾盟轄杭錦後旗、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潮格旗、五原縣、臨河縣、磴口縣、烏達市(1975年8月劃出)。1982年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潮格旗分別更名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1984年12月,臨河縣改設為臨河市(縣級)。200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消巴彥淖爾盟和縣級臨河市,設立巴彥淖爾市和臨河區。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駐臨河區,巴彥淖爾市轄杭錦後旗、烏拉特後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前旗、五原縣、磴口縣和臨河區。
巴彥淖爾歷史悠久,燦爛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既有極具考古價值、馳名周際的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區和陰山岩畫,也有塵封久遠的漢墓群、秦漢長城、雞鹿塞、高闕塞等古城池遺址及古廟宇,千百年來在河套大地上演繹了蒙恬修長城、屯墾戍邊,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昭君出塞、文姬歸漢、三國呂布故鄉、王同春開發河套水利、馮玉祥誓師、傅作義抗日等無數動人的史話。河套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從 2005 年開始,通過連續三年河套文化研討會及河套文化藝術節的召開,河套文化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河套文化已浮出水面,深入人心,成為全國重要的文化品牌。
巴彥淖爾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還有極為為豐富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旅遊資源。滔滔黃河、巍巍陰山、遼闊的烏拉特草原、廣袤的烏蘭布和沙漠,構成了巴彥淖爾美麗雄奇的自然地貌;三盛公 黃河水利樞紐、烏梁素海、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維信高爾夫度假村、希熱廟、阿貴廟、納林湖、鏡湖、奇石林、人根峰、河套田園風光引人入勝,吸引著中外遊客 。
河套賦
巍巍陰山 滔滔黃河 茫茫草原 獵獵大漠 曾經恐龍奔突 幾多大澤揚波 河套人斬石為器 狼圖騰驚魂懾魄 千里畫廊石可言 萬牲明滅日蹉跎 女媧補天煉石瑪瑙湖 鯤鵬逍遙 自在屠申澤 古長城邊 鷹擊長空 高闕塞外 罡風蕭瑟 有昭君出塞光祿 聆胡笳奏響親和 蘇武牧羊洞簫聲咽 蒙恬揮師 鐵馬金戈 農牧交融膏腴地 弓彎箭響金雕落 一代天驕由此西征 遺歐陸蒙語地名布拉格 二龍戲珠 小雞出殼 驚世駭俗戈壁石 千古絕唱敕勒歌 母門洞海納百川 人根峰沖天巨鍔 走西口 憧憬多 五原大捷 軍民御倭 天人合一 古今脈絡 和諧共生 山水婀娜 大河套 北方人類之源 乾坤轉 幾度興衰變革 河套文化 聲名遠播 熠熠生輝 昭示你我 (劉先普)
經濟發展: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 經濟結構轉型步伐,大力推進三化進程,全市國民經濟繼續在高增長平台上運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更趨和諧, 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一、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結構轉型實現重大突破
到 2007 年末,全市生產總值達到 355.15 億元,增長 17.3% 。經濟總量是 2000 年( 111.07 億元)的 3.2 倍。全市人均 GDP 超過 2600 美元。
產業結構繼續優化,日漸趨於合理: 2000 年三次產業的比例為 39: 25.8 : 35.2 , 2004 年為 32 : 35 : 33 ,第二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一產業。到 2007 年末,三次產業的比例約為 25.1 : 47.4 : 27.5 。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 89.01 億元,增長 4.4% 左右;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 168.51 億元,增長 24.5% 左右;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 97.63 億元,增長 18.9% 左右。工業增加值約佔全市生產總值的 36%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超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主導地位基本確立,農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經濟轉變實現歷史性突破。
二、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工業經濟在強勢增長的同時,效益水平明顯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綜合指數連年攀升, 2007 年 達到 304.10 ,比上年提高 16.18% 。
隨著工業化的快速推進,財政增收大幅提高,市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增強:到 2007 年末,財政收入達到 45.50 億元,增長 54.6%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為 39.94 億元,增長 46.2% 。在財政支出中,地方財政支出為 45.12 億元,比上年增長 32.4% ,政府性基金支出 7.97 億元,比上年增長 2.5 倍。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到 2007 年末,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10360 元,增長 15% ;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5435 元,增長 15.2% 。
三、「三化互動」穩步推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三化互動」,協調發展。 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由種植業為主向養殖業為主轉變,農業生產由普通大路產品向綠色特色產品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 農牧業向規模化、標准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畜牧業產值佔大農業的比重由 2003 年的 30.4% 提高到 36.7% ;優質高效特色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 506 萬畝,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龍頭企業達到 260 戶, 60% 耕地成為龍頭企業「第一車間」。 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啟動,試點工作進展良好, 啟動了 56 個生態家園示範引領型村莊建設,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油路,建成通村油路 1913 公里 。實施了六大林業生態工程,完成林業生態建設 440 萬畝,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施退牧移民,累計轉移牧民 10173 人,占牧區總人口的 22.5% 。
工業向規模化、園區化方向發展, 經濟總量迅速擴張,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通過結構調整、項目帶動和水權置換等方式,在發展煤化工、電力工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四大支柱產業已經形成, 帶動作用日益強勁。 2007 年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 127.64 億元, 工業增加值約佔全市生產總值的 35.94% 。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壯大了全市的經濟總量,提高了財政收入。
城鎮道路、園林綠化、房地產開發、供水、供暖、排污、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 建成了一批標志性建築, 城鎮面貌日新月異, 城鎮化率由 2003 年的 37% 提高到 2007 年的 45% 。
著力推進商貿餐飲、金融保險、房地產、旅遊等服務業發展, 建成巴運物流園區、國際傢俱建材城等一批服務業項目,引進了包商銀行,與多家金融機構密切合作,融資 372.3 億元,實施了一批城鎮建設和農牧業產業化項目。完成了全市重點景區的旅遊發展規劃,烏梁素海旅遊景區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
四、投資和消費拉動強勁,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到 2007 年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到 271.78 億元左右,超計劃 12 億元,增長 29.3% 。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投資效益逐步顯現,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突顯,為今後我市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攢足了後勁。
與此同時,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市場繁榮,消費活躍,貨流通暢,物盡其用。 2007 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 72.7 億元,增長 19.3% 。
五、推進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力度節能減排
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 要求,在資源綜合有效利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和節約集約用地等方面,嚴格把關,提高建設項目准入門檻。依託大企業、大項目,推進了礦產資源整合,使礦產資源逐步向優勢企業和冶煉加工企業集中。明確了全市水資源的功能區劃,禁止使用地下水,限量使用地表水,積極推進中水資源的開發與經營。嚴格土地管理,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使建設用地的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有了極大的改觀。
加強環境保護工作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淘汰落後產能,開展高載能和水泥行業集中整治,依法關停了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冶煉、小礦山企業。 2007 年,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 2.59 噸標准煤,較上年下降 5.36% ;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 5.1 噸標准煤,較上年下降 6.78% ;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 1.5 萬噸,化學需氧量削減 1 萬噸,均控制在自治區要求之內。
六、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
農村牧區綜合改革不斷深化, 在全區率先完成了鄉鎮機構改革,積極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鼓勵農田草牧場在市域內依法合理流轉。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了縣鄉財政管理體制, 初步建立了財政收入管理新體制, 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對非稅收入實行集中收繳、集中入庫。優化配置教育資源,整合大中專院校,提高了辦學層次和質量。積極推進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成立了河套水務公司。 順利完成了疾病控制與衛生監督體制改革,蘇木鎮衛生院實現縣辦縣管。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經濟發展環境得到改善。
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引進了西部礦業、甘肅建新、福建紫金、深圳飛尚、山東魯花、印尼 APP 、中糧、伊利、川化和聯邦制葯等一批知名企業, 一批重大項目特別是電力建設包括臨河熱電、烏拉山電廠、磴口金能熱電以及國電龍源、富匯、魯能等風電項目相繼落地建設,規模和技術水平明顯提高,有力地支撐了「三大基地」的構建和「四大支柱產業」的打造與形成。園區和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設立了烏拉特海關,甘其毛都口岸被國務院批准常年開關, 2007 年過貨量達到 200 多萬噸。合作開發蒙古國毗鄰地區礦產資源前期工作繼續推進,番茄、羊絨、脫水菜等特色產品出口旺盛。
名優產品: 天下第一瓜—河套蜜瓜
葵花之魁—河套向日葵
優質中片—河套黑瓜籽
中國丑梨—河套蘋果梨
優質瓜品—河套西瓜
白雪公主—二狼山白絨山羊
滋補佳品—河套枸杞
稀有駝種—戈壁比峰紅駝
戈壁雙峰紅駝主要分布在陰山以北和中蒙邊境線以南的戈壁地區。駝毛以紫紅色為主,故稱「紅駝」。戈壁紅駝生活在荒漠草原上,對惡劣環境有較強的適應力。它兼有毛、肉、皮、乳、役等多種用途,是經濟價值較高的牲畜。成年紅駝平均每隻年產毛量為4.2公斤,收絨量為3.57公斤,凈毛率達63%。因此,紅駝絨以其纖維長、絨絲細、產量高而蜚聲海內外,曾獲美國「安美橋第二次國際駝絨獎」。胴體重200公斤—— 450公斤,屠宰率為5.2%左右。駝掌、駝峰、駝筋是宴席上的高級美味佳餚。
中葯之王—甘草
巴彥淖爾市是內蒙古的主要甘草產地之一,生產歷史悠久,特別是磴口縣所產的王爺地甘草,因其質堅實、皮細色紅、口面光潔、粉性足、加工講究而馳名中外。巴彥淖爾盟甘草年銷量達11萬公斤,其中出口約3萬公斤。
高營養油科—河套胡麻
胡麻亦稱亞麻,是河套地區重要的油料經濟作物之一。胡麻籽含油率較其它油料作物高,一般為36.5%—— 49.5%。是生產胡麻油的佳品。胡麻油風味獨特,芳香濃郁,油質清澈,是一種高級食用油。此外,在油漆、顏料、皮革、橡膠工業等方面,也有著廣泛的用途。胡麻榨油後的油餅含蛋白質33.3%、脂肪8.6%,是家禽、牲畜的高營養調料。
沙漠人參—肉蓯蓉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使這里生長的肉蓯蓉個大、肉厚、味甜,被譽為「沙漠人參」。肉蓯蓉乾燥後的肉質莖的葯用價值很高,味甜、性溫,有補腎陰益精血、潤腸通便之功能,對治療婦女不孕、腰膝發軟等症有良好的功效。主要分布在烏拉特後旗戈壁地區,每年外銷5萬公斤,其中2萬公斤用於出口。
優質高產油葵雜交種——F128(F4)
4. 隋唐時期重要考古調查或
三國兩晉南北朝,從3世紀初三國鼎峙起,直到6世紀末隋統一止,經歷了近4個世紀。 在此期間,若干政權割據的時間長,邊境一些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地區和部分漢人的流動、遷徙,特別是統治集團間的掠奪混戰,不僅延長了分裂局面,而且加劇了社會的動盪。同時,也加速了漢族和各少數民族的交往和融合,促進了邊遠地帶和南方地區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為以後隋唐的繁榮准備了條件。因此,這時期考古學的特徵是:地方特色比較濃厚;過渡性比較顯著;邊遠地帶增多;不少遺跡遺物突出了軍事的需求,而反映各民族間文化交流的遺跡遺物更為引人注目;佛教遺跡保存較多,佛教雕繪得到發展,形象地說明這種外來的宗教獲得較為廣泛的傳播。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資料的發現與著錄,唐代即已開始。北宋提倡恢復古禮,研討古器物蔚成風氣。宋元地方經濟發展,促進了都邑志書的纂修,因此,較詳細地著錄三國兩晉南北朝遺跡遺物,應自宋元始。清代提倡金石考據之學,石刻的輯和古器物的考訂,規模廣泛又駕宋元之上。清末迄抗日戰爭以前,在鐵路工程中,南北各地發現了大批三國兩晉南北朝墓葬,大量隨葬器物流入市場。自此金石文物學家的收藏與記述,脫出主要依靠歷代傳世遺物的范圍;而帝國主義的掠奪破壞也隨之而來。當時破壞最嚴重的地點,是河南洛陽一帶和浙江紹興地區,而以洛陽尤甚。帝國主義勾結商,十數年間洛陽附近北朝大幾無一不被盜掘。盜掘破壞之風波及江蘇、山東、河北南部、遼寧南部與吉林東部從19世紀末起,一些國家就紛紛派人進入中國新疆地區,對各種遺跡、遺物,肆無忌憚地進行有計劃的、長期的劫奪和破壞這種文物的外流和破壞,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開始對重要遺跡進行實地調查,較重要的有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調查甘肅(1923)和(1924),調查新疆各地石窟(1928~1930),中國營造學社調查山西大同(1932),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調查江蘇南京、丹陽地區六朝陵墓(1934~1935)和河南洛陽、安陽寶山等石窟(1934~1935),考古組調查河北南部(1935)等。重要的考古發掘,有西北科學考察團在吐魯番地區發掘的車師、高昌墓葬(1930),和中央研究院西北史地考察團在敦煌發掘的魏晉墓葬(194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規模地開展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考古工作,以1950~1951年中央文物局調查北方、西北各石窟和南京博物院發掘雨花台吳晉墓群為開端。1953年以來,各地較普遍地發現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各種遺跡,也較普遍地對地上遺跡進行了勘測。1958年以後,逐漸開展整理研究工作,較有成績的項目有:墓葬分區與分期的研究;城址布局的研究;邊境地區遺跡遺物的討論;中外文化交流遺物的研究和早期石窟寺遺跡的研究等。
根據田野工作和初步的整理研究成果,綜述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採取分區組織的方式是可行的。中原和南方是兩個主要地區;北方和東北、新疆也都各具特點;青藏高原和四川西部應另分一區,但因考古發現較少,個別遺址暫附北方地區.
5. 巴彥淖爾市旅遊資源開發不足之處
有景點沒看頭,有資源沒開發,有文化沒利用;只看看不能玩玩,只路過不能留人,旅遊講究短路長景點,巴彥淖爾是長路短景點,時間都耗費在路上了。
6. 內蒙古的介紹
這個是內蒙古所有的景點:
靈泉 美人湖 成吉思汗陵 昭君墓
五塔寺 趙長城 輝騰錫勒草原 烏蘭夫故居
清公主府 大窯文化 大召寺 席力圖召
舍利寶塔 白塔 哈素海 清真大寺
內蒙古 五當召 包頭南海 響沙灣
格根塔拉草原 騰格里沙漠 延福寺 賀蘭山
巴丹吉林沙漠 福因寺 東風航天城 恩格貝
黑城遺址 希拉穆仁草原 額濟納旗 賀蘭山南寺
百靈廟 春坤山 賽馬場 喇嘛洞召
包頭召 烏素圖 呼倫湖 打虎石水庫
錫林郭勒河 烏拉蓋爾河 耗來河 額濟納河
烏蘭諾爾 松葉湖 聖泉 克魯倫河
海拉爾河 達拉哈沙湖 福惠寺 東漢閔氏墓
黃旗海 查干諾爾湖 伊敏河 雅魯河
響水玉瀑 烏梁素海 納林湖 秦長城
烏拉山 漢長城 洪羊洞 四大股廟
光祿塞遺址 五原誓師台 大樺背 陰山岩畫
奇石林 窳渾古城 臨戎古城遺址 三封古城
雞鹿塞遺址 阿貴廟 沙頂湖 金堂廟
古墓葬 翁根山 樺木溝 勃隆克
黑里河 烏蘭布統草原 南山生態園 達里諾爾
貢格爾草原 遼真寂之寺 遼中京遺址 奈曼王府
根丕廟 曼陀山莊 大青溝 清喀喇沁王府
部分經典介紹:
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希拉穆仁草原位於烏蘭察布盟達爾罕茂明安大草原上,旅遊點名「召河」。希拉穆仁蒙古語為「黃河」。
內蒙古大青溝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大青溝自然保護區,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草原西部。大青溝寬200多米,深50多米,全長約24公里,宛如天外飛來的綠色巨龍,潛入科爾沁浩瀚沙海里。
五原誓師台
五原誓師台位於五原縣舊城區。建於1926年9月17日。誓師台呈方形,土築而成,高6尺,台底兩丈,台頂一丈,坐北朝南。台後有登台甬道。
烏梁素海
烏梁素海位於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前旗東北23公里處,總面積約為45萬畝,是內蒙古西部最大的淡水湖;烏梁素海,蒙語意為生長紅柳的地方。烏梁素海久有「塞上明珠」之譽。
陰山岩畫
陰山岩畫,早在公元5世紀時,境內的陰山岩畫就被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發現。他在著名的《水經注》中作了詳細的記述。這些記載是世界上對陰山岩畫最早的記錄。然而在其後的若干世紀里,再沒有人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9年,座落在巴盟蹬口縣境內的總乾渠的入口處。黃河流經巴盟340公里,灌溉豐饒的河套平原,主要靠東西長180多公里的總乾渠。
狼山石刻
狼山石刻, 在石刻的西邊10米處有小石刻,也刻有「同治壬申」等字。「同治壬申」即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可見石刻為此時的作品。從五言詩中看,刻石者為一領兵將軍。
大樺背
大樺背,陰山山脈西段南支的烏拉山主蜂就是著名的「大樺背」。位於烏拉特前旗東部60公里巴音花鎮北。這里古木參天,白樺蔥籠,松柏如濤,百鳥啼鳴。
烏拉山
烏拉山為陰山支脈,橫貫巴盟東南部。西起西山咀,東至昆都侖河,東西長94公里,南北寬20公里,山地總面積209萬畝。海拔1500米至2322米左右,主峰大樺背海拔2322米。
瑪瑙湖
瑪瑙湖位於巴音戈壁蘇木西北部沙漠中,面積6平方公里,是乾涸的湖床,湖內瑪瑙石裸露地表,淺黃,淺紅,遍布湖底,大者如拳,小者似豆,晶瑩透亮,光彩奪目。
鎮北堡影視城
鎮北堡影視城,這里保持並利用了古堡原有的奇特、雄渾、蒼涼、悲壯、殘舊、衰而不敗的景象,突出了它的荒涼感、黃土味及原始化、民間化的審美內涵,盡可能地保留了它特殊的審美價值,讓電影藝術
臨戎古城遺址
臨戎古城遺址位於瞪口縣補隆淖鄉河拐子村西。建於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該城呈長方形,城垣由黃土夯實築成。南北垣長約450米,東垣長637.5米,西垣長620米,古城的西北部及
大召寺
大召寺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前街。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於明萬曆七年(1579年)主持創建的。明廷賜名 「弘慈寺」。清代後改稱「無量寺」。因寺內供有一尊高2.5米的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面積4.7萬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沙山相對高度可達500多米,堪
黑里河
黑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河北、內蒙古兩省區的交界地帶,綿延著燕山山脈的七老圖山支脈,中國七大河流之一的遼河就從這里奔涌而出。陡峭的中山地貌,不僅造就了這里冷寒濕潤的地帶性小氣候,更
趙長城
趙長城位於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南麓。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眼騎射」,向北面擴張領土,武靈王二十六年(前300年)北攻林胡、樓煩,並在陰山南麓修築長城,東起河北省蔚縣,西至內蒙古巴彥
昭君墓
昭君墓位於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的大黑河南岸沖積平原上,是一座人工夯築而成的大土丘,高達33米。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鐵木真,他曾經是一位叱吒風雲、顯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他的業績對於我國各民族的融合和現今版圖的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甘德
美人湖
美人湖位於蒼狼白鹿島度假村南岸,是一個佔地15600平方米的高山天然湖泊。此湖因鵝卵形的湖面猶如美女的臉頰,加之連接延伸出去的山丘,其輪廓象一個姿容妙曼的睡美人,靜卧在群山環抱之中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9年,座落在巴盟蹬口縣境內的總乾渠的入口處。
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探險營地
這里是中國距大都市距離最近、旅遊成本最低的沙漠探險營地,是國內目前接待設施最豪華、服務功能最齊全、娛樂項目最豐富的沙漠探險營地。
通湖草原旅遊區
通湖,顧名思義是湖水相連的意思。幾百年前這里確有一片湖水,據說有兩個喇嘛在距此60公里處的「太陽湖」邊用銅壺取水,一不小心銅壺掉到了水裡,幾日後,有一個牧民婦人在這里發現銅壺,方知
世界最高沙山
巴丹吉林沙漠分布於阿拉善西部,總面積4.43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系蒙語。巴丹為人名,原在此居住,吉林是數詞,即六十。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地處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沙山
靈泉
靈泉位於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礦區附近一個四周陡峭的山坳中。泉壁成人體形依山而立, 10多眼泉水從岩縫和水底冒出,淌入泉池中,清澈如鏡,透亮見底。
7.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有什麼值得一說的地方
我是巴市人,我來說說: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有金川保健啤酒,河套老窖酒,河版套麵粉,多多美番權茄汁等公司及工廠。旅遊景點有黑驢駒海子,蒙古大營,特產有蜜瓜,蘋果梨,牛肉乾(主要來自中旗),乳酪等,每年還有一年一度的蜜瓜節呢!五原縣有優質向日葵,前旗的烏拉山上有豐富的煤,鐵等礦產;還有烏梁素海旅遊景點,中旗和後旗有小型草原。歡迎到巴彥淖爾來哦!這里的人也是非常好客的。
8. 巴彥淖爾市有什麼好玩的景點呢
阿貴廟 阿貴廟位於蹬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境內的狼山山脈中,座落在漢代古城雞鹿塞西邊的溝內,是內蒙古地區紅教喇嘛的唯一寺廟。阿貴廟建於清德宗光緒三年(1877年),藏名為「拉西任布·嘎定林阿貴」,清朝改為「宗乘寺」,並於民國元年(19l2年)懸刻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大匾一塊。
阿貴廟是典型的藏式建築。共建有大雄寶殿及陪殿等981間,並建有招待所13處,喇嘛住所千餘間,南大殿門上鑲有「宗乘寺」匾額。殿內供奉釋跡牟尼像。 大樺背
陰山山脈西段南支的烏拉山主蜂就是著名的「大樺背」。位於烏拉特前旗東部60公里巴音花鎮北。這里古木參天,白樺蔥籠,松柏如濤,百鳥啼鳴。夏秋之季,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為療養避暑勝地。登上大彬背山頂,包頭市、黃河、明安川等盡收眼底,烏梁素海的湖光山色一覽無余。 古城遺址
後契勒陶力蓋遺址1970年,在烏拉特中旗杭蓋戈壁蘇木西南4公里處的後契勒陶力蓋(漢語意為火石樑),發現石器時代的石器打制場,發掘出石核、刮削器和人工打制的石片等文物。達日蓋遺址達日蓋遺址位於烏拉特後旗達日蓋山口,總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遺址不遠處有排列有序的石棺墓群。此為新石器時代狩獵民族的遺址和墓群。呼魯斯太遺址呼魯斯太遺址位於烏拉特中旗呼魯斯太蘇木,屬青銅器時代遺址。在這里發現典型的連珠狀匈奴牌飾 (03月13日,0) [查看全文] 瑪瑙湖-內蒙古旅遊景點 瑪瑙湖位於巴音戈壁蘇木西北部沙漠中,面積6平方公里,是乾涸的湖床,湖內瑪瑙石裸露地表,淺黃,淺紅,遍布湖底,大者如拳,小者似豆,晶瑩透亮,光彩奪目。
說瑪瑙湖奇特,是因為在它的底部和四周,鋪滿了晶瑩鮮紅、透亮可愛的瑪瑙石子,受大漠獨有的藍天、陽光的映襯照耀,光芒四射,猶如一塊寶石鋪就的地毯,格外壯觀,遊人至此彷彿到了一個五彩仙境。更令人嘆為觀止. 金堂廟(慈雲寺)
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位於磴口四壩鄉海於沿境內金堂廟學校北側。當年陝西大將軍趙義率兵至磴口剿匪(趙是佛教信徒),請寧夏精於寺院建築的僧人,用了近3年時間建成河套地區首座漢佛寺院,並命名為「慈雲寺」。大雄寶殿座落於正中,屋頂四角微上翹,浮雕懸空,層頂雕有「二龍戲珠」。前壁彩繪滿牆,兩側有兩個小陪殿,廂房在兩側縱列,各10餘間。大雄寶殿內在其1.5米寬的凈台上,5尊佛像皆彩繪金身,清靜幽雅。1851~1862年間,「哥老會 狼山石刻
在狼山腳下有兩塊刻石。一塊長約1.3米,厚約0·7米,上刻五言詩一首:總統五千兵,縱橫萬里路,踏平金積堡,調防紫金駐。忽逢重九日,登高於此處,只見蒙古包,不見村與樹。同治壬申金運昌在石刻的西邊10米處有小石刻,也刻有「同治壬申」等字。「同治壬申」即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可見石刻為此時的作品。從五言詩中看,刻石者為一領兵將軍。 秦長城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後,為了防禦匈奴,秦始皇32年(前21年)在北方大規模修築長城。在烏拉特中旗烏不浪口紅旗店西一公里處,有一條坍塌的長城,從斷面上可以看出石垣內部還有一層整齊的牆壁,經考證,此為秦利用趙長城並將其加高加寬進行維修而形成的秦長城。在長城附近,每隔0.5~1.5公里,便有1處高大的石頭堆。從這些坍塌的石堆中仍可找出它原來的四周牆壁,根據殘留部分推斷,牆壁邊長約5~7米,高約6~8米,這就是長城線上用作警訊的烽火台(烽燧) 趙長城-
在烏拉山南麓,可見到斷斷續續時隱時現的一條帶狀石垣,這便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27年(前299年)修築的長城遺址。它沿烏拉山南緣延伸42公里到烏拉特前旗宿亥鄉消失。另外還有一條趙武靈王27年(前299年)修築的長城。它經包頭市固陽縣進入巴盟烏拉特前旗的小余太鄉東北,沿查斯太山向西入烏不浪口,經色爾騰山北麓再過狼山口,在狼山北麓西北伸入烏拉特後旗潮格溫都爾西消失,在巴盟境內長達240公里。 (03月13日,0) [查看全文] 五原誓師台
五原誓師台位於五原縣舊城區。建於1926年9月17日。誓師台呈方形,土築而成,高6尺,台底兩丈,台頂一丈,坐北朝南。台後有登台甬道。從1926年馮玉祥在五原誓師至1945年間,誓師台周圍先後立碑數座。碑文有「國民聯軍」,「國民聯軍紀念」、「紀念馮玉祥將軍一九二六年五原誓師」等。立碑署名的有馮玉祥、馬鴻逵、劉必達、陳應道、王崇仁等。 常素廟
常素廟,顧名思義,就是常年把齋吃素,不吃葷腥。常素廟位於烏中旗宏豐鄉,建於民國22年(1933年)。常素廟為漢式廟宇,磚木結構,四合頭廟院。主殿瓦脊,飛檐、斗拱、藻井,雕梁畫棟,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正面是殿,東西兩側為房,是境內規模最大的一座漢佛教寺廟。1951年,崎。廟被勞改部門徵用,和尚全部還俗。1980年之後,落實黨的宗教政策,該寺廟重新得以修復。 古墓葬
巴盟境內的古墓葬大體上以石棺墓和磚石墓為主。以烏拉山、陰山南麓為界,北部多石棺墓,南部多見磚石墓。石棺墓多為早期北方草原狩獵游牧民族的墓葬,多分布於山溝口側的陽台上,墓室呈方、圓形,方者長3~5米,寬2.5~4米。無論方形或圓形,均普遍用自然塊石壘成外棺牆、多為單層、無槨,故名「石棺」。從已發掘的石棺墓看,一般無隨葬品,多為單人葬,沒有明顯的貧富分化,可見石棺墓多為氏族社會的產物。較為典型的石棺墓有烏布浪口、石蘭計山口、達拉蓋溝口 洪羊洞 洪羊洞位於瞪口縣城西北110公里的狼山之中。其中東南山上有傳說中的李陵碑,南有趙長城的烽火台,北有阿貴廟的古岩畫,是一個獨具情趣的游覽之地。
洪羊洞長30米,平均高度2.5米,寬度3米,自然防護層厚度50米。入洪羊洞約8米,地勢漸寬,再入2O米深,然後登上十幾個台階,又有一洞,深6米,寬4米,高2米。洞左有一小石門,進石門上七八級台階即被堵塞。洞底有水,石縫中亦有泉水溢出。洪羊洞壁上,鑿有兩個一米見方的神龕, 四大股廟
四大股廟位於五原城南5公里處,又名諸神廟。建於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是年,萬太公、萬德原、郭大義和王同春合成四股重新修竣短鞭子渠(後改稱老郭渠),此渠竣工後又修了廟,故名「四大股廟」。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王同春又重修四大股廟。重修後的廟宇與原來的廟相比,不僅規模宏大、雄偉,而且工藝精湛。新建的四大股廟建有正殿、東偏殿、東西兩側禪房、山門、鍾樓、鼓樓、葯樓以及坐南朝北與廟宇相對的戲台等建築物。正殿中塑伏魔大帝關公神象,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9年,座落在巴盟蹬口縣境內的總乾渠的入口處。黃河流經巴盟340公里,灌溉豐饒的河套平原,主要靠東西長180多公里的總乾渠。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恰似總乾渠這條血脈的心臟,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航遠、公路運輸、發電及工業供水,漁業養殖綜合利用的閘壩工程。攔河閘全長309多米,巍然屹立在波滔滾滾的黃河上,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成為八百里河套獨特的人文景觀。
9. 巴彥是什麼意思
就是蒙古語。
蒙古語的「巴彥」,漢文的意思就是「富」,
蒙古語的「賽音」,漢語意思就是「好」,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