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諸古城遺址
㈠ 良渚古城遺址成為世界遺產了,你覺得良渚古城遺址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裡
最吸引我的就是古城的文化以及它的歷史悠久,所代表的風俗文化都是吸引我的地方。
㈡ 浙江餘杭良渚文化古城遺址的簡介
在兩山之間約抄4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里,分布著130多處良渚文化遺址。其中有反山、瑤山、匯觀山等良渚文化貴族墓地和祭壇,有面積約30多萬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台基——莫角山遺址。
經過2006年6月—2008年1月的考古鑽探調查和發掘,發掘面積約2700平方米。現已初步搞清了城牆的分布范圍、堆積狀況以及年代下限。
良渚古城南北長1800—1900米,東西寬1500—1700米,總面積約290多萬平方米。布局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城牆底部普遍鋪墊石塊作為基礎,在石頭基礎以上用較純凈的黃色粘土堆築而成,城牆底部寬40—60米,現存較好地段高約4米。四面城牆的堆築方式基本一致,從堆築技術上反映了城牆的整體性。城牆內外均有壕溝,壕溝邊緣有疊壓著城牆堆土的良渚文化晚期堆積。西牆白原畈段還發現了一個良渚文化晚期的灰坑打破城牆。反映了這座古城使用或廢棄的下限不會晚於渚文化晚期,其始築年代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工作。
良渚古城是長江下游第一次發現這一時期的城址,是同時代面積最大的古城。良渚古城的發現為良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野,為中國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㈢ 浙江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遺是真的嗎
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良渚文化的神秘面紗不斷被揭開,不但讓國人欣喜和自豪,也吸引到了許多外國人士的目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幹事格塔丘·恩吉達都覺得,能夠參觀良渚遺址是一種榮耀。此次申遺,中華兒女的心聲正如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當年揮墨寫下的那樣:「華夏文明五千年,偉哉,良渚!」
經調查發掘和分析,確認良渚古城外圍存在一個由11條壩體構成的水利系統,整個水利系統在古城西、北方向形成12.4平方公里儲水面積,出水量超過6000萬立方米,距今已有5000多年,具有防洪、運輸和灌溉等綜合功能。
這一系統的非凡意義不僅在於證明了良渚古國擁有遠超酋邦的生產、組織能力,更在於它是中華文化多源頭理論的具象。在它被發現以前,長江中下游文明古國只是猜測和假說;在它被發現之後,復合形態的中華古文明將是整個學術界不得不正視的歷史。
㈣ 看良諸古城遺址,誰能解釋一下良諸古城坐西朝東大格局
傳統的風水格局是堂堂正正,坐北朝南,左青龍,右白虎,前有光,後有照。這版是後面帝王時代漸漸形成的一權個格局,其講究舒適度,以及北為尊的模式。良渚文化屬於中華文化一脈,但並不是傳統的漢文化。浙江在楚漢之爭以前此地屬於吳越文化,東夷地區。本身也是早期人類對社會的一種不同看法。坐西朝東格局或許是認為日出東方尊貴無比,也有可能他們也是坐北朝南,或許挖掘的地方並非主城。這期待後續的繼續跟進。
㈤ 浙江餘杭良渚文化古城遺址的介紹
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北約20公里,處於三面環山的河谷地帶,東苕溪自西南向東北流過。
㈥ 為什麼良渚古城能被稱為「中華第一城」
我國著名的古城遺址——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成為中國第55個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一時間,一座5000年前的古城,走紅網路,許多人紛紛打聽,這良渚古城,究竟為何物?有何故事?
㈦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哪裡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總佔地面積3平方千米,始建於公元前3300年。
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分布於長江下游一帶,共發現了136個遺址。良渚古城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在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之前,是中國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譽為「中華第一城」。
(7)良諸古城遺址擴展閱讀:
2018年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良渚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圍,貴族住在城中央的30萬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除了莫角山巨型台址,良渚古城中部位置還有中國新石器時代末期最高等級墓葬——反山墓地。
㈧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了,成為世界遺產有什麼用
良渚古城遺跡的申遺成功,於國家起源層面,於國家文化層面,於當地地域層面,於世界文化層面,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情。
在地域層面上,它能夠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會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參觀,從而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國家也會每年撥很多錢用來保護她,這些錢也可以用來當地的建設。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強當地居民的自信程度,想起來就可以說我們可是擁有著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
在世界文化層面上,它讓世界的文化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擁有與之前不一樣的厚重感和歷史感。
㈨ 浙江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了嗎
浙江良渚來古城遺址已經於北京源時間2018年1月26日正式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按照《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2019年的申報項目,必須在2018年2月1日格林威治時間17:00前,遞交到總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為確保萬無一失,在國家文物局郵寄申遺文本的同時,良渚遺址管委會派了3名工作人員,專程飛往巴黎,當面遞送文本。
按照申遺規則,收到《申遺文本》後,世界遺產中心會委託世界文化遺產的第三方專業評委機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對《申遺文本》進行項目評估。
㈩ 浙江餘杭良渚文化古城遺址的規模
2006年6月餘杭瓶窯鎮的葡萄畈村建農民安置房時,在位於莫角山遺址西側約200米處的一片稻田下發現一條南北向溝渠,寬40多米,溝里有不少碎陶片,屬於良渚晚期。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局部解剖,發現是一條良渚文化時期的南北向古河道,河東岸的高地完全由人工堆築而成,厚度近4米,而且在最底部整體鋪墊有稜角分明的石塊。從2007年3月開始,開展了全面的考古調查,以葡萄畈遺址的發現為基點,向南北做延伸鑽探調查和試掘,至4月中旬初步確立了以底部鋪築石塊為主要特徵的遺跡在莫角山遺址西側的分布范圍:南連鳳山,北接東苕溪,總長度約1000餘米,寬約40-60米。經過對莫角山的南、北兩側的鑽探調查,在鳳山東南部鑽探到了一段鋪墊石頭的遺跡。9月中旬在莫角山北側的河池頭村發現了東西向分布的底部鋪墊石頭的類似遺跡,其東段與雉山相接。10月下旬在莫角山東側找到了南北向分布的相關遺跡。11月找到了莫角山南側的東西向分布的相關遺跡,從而最終確認了圍繞在莫角山四周的良渚文化時期古城牆的分布范圍、堆積狀況以及年代下限。發掘面積約2700平方米。
良渚古城南北長1800—1900米,東西寬1500—1700米,總面積約290多萬平方米。布局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城牆底部普遍鋪墊石塊作為基礎,在石頭基礎以上用較純凈的黃色粘土夯築而成,城牆底部寬40—60米,現存較好地段高約4米。四面城牆的堆築方式基本一致,從堆築技術上反映了城牆的整體性。城牆內外均有壕溝(護城河),壕溝邊緣有疊壓著城牆堆土的良渚文化晚期堆積。西城牆全長約1000米,其他三面城牆相對更考究:鋪墊的石頭尖銳很多,明顯是人工開鑿;城牆外側石頭相對大點,越往裡越小;堆築的黃土層中,有時會摻加一層黑色的黏土層,增加了城牆防水能力。西牆白原畈段還發現了一個良渚文化晚期的灰坑打破城牆。反映了這座古城使用或廢棄的下限不會晚於渚文化晚期,其始築年代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工作。 但從整個良渚遺址和良渚文明的年代推算,古城應該是建於具今5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