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有光
❶ 西游記的有關知識
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約生於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間(1500—1510),約卒於萬曆十年(1582)。吳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讀書人,任過縣學的訓導、教諭。但到了他父親吳銳這一輩,由於家貧困,出贅徐家,「遂襲徐氏業,坐肆中」,當起了小商人。盡管如此,吳家卻不失讀書的傳統。據說其父吳銳雖為商人,不僅為人正派,而且好讀書,好談時政,這自然對吳承恩產生較大影響。吳承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入了學,少年得志,名滿鄉里。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成年後的吳承恩卻很不順利,在科舉進身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到四十多歲才補了一個歲貢生,五十多歲任過浙江長興縣丞,後又擔任過荊王府紀善,這是同縣丞級別差不多的閑職。吳承恩創作《西遊記》大約是中年以後,或認為是晚年所作,具體時間無法確定。除《西遊記》外,他還創作有長詩《二郎搜山圖歌》和《禹鼎志》。現存《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是吳承恩逝世後由丘度編訂而成。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葯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但我認為,《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盡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❷ 有關西遊記內容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建議多讀讀該著作。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然後想要的十處心理描寫,
還不手到擒來嗎?
❸ 所有有關西遊記的電視劇
1、86版《西遊記》,該版忠於原著,唐僧穩重端莊,孫悟空機敏詼諧,豬八戒愚直滑稽,沙和尚憨厚忠勇。該劇通過描述唐僧師徒降妖服怪,歌頌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幾乎全國的電視觀眾都收看過這部劇。
2、《西遊記續集》,講述了唐僧師徒回轉長安,唐僧向唐王敘述了一路艱險。此電視劇補充了86版《西遊記》中缺少的部分,而且戰斗場面更加華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飽滿,為《西遊記》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3、浙版《西遊記》。為了保證畫面的純凈亮麗,達到唯美主義色彩,2010版《西遊記》曾不惜重金,穿越雲南香格里拉、大理選景拍攝,更在後期特效上花費了300萬元,每集的特效場景都將達到該集的1/5。
2010版《西遊記》主要在橫店拍攝,秦王宮、清明上河圖影視基地是主要拍攝場景,另外還將在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內的攝影棚拍攝一部分「山洞」的內景戲。
4、張紀中版《西遊記》,該版在拍攝上自然強調的是技術,比起老版《西遊記》,「魔幻」色彩更突出。「張紀中表示該劇拍攝成本總計1.32億元,出品方慈文傳媒的投資大半都貢獻給了特技班底,總共由15家特技公司聯手製作,每一集45分鍾都有至少300個特技鏡頭,超過總鏡頭數的一半。
5、《西遊記後傳》是陝西省電視節目交流中心在2000年出品的一部古裝歷史神話劇,改編自吳承恩所著古典小說《西遊記》,由李源執導,錢雁秋編劇,曹榮、黑子、黃海冰、吳健、馬雅舒等主演。
(3)西遊記有光擴展閱讀
86版西遊記全劇拍完歷經17年之久,盡管今天看來,該劇的在特技方面顯得頗為幼稚,但是這並不影響該劇整體藝術上的成功。十幾年後,中央電視台以「拍一部完整的古代名著」為由補拍了剩餘故事共16集,收視率仍然很高。
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命為八部天龍,還於龍身。孫悟空成了正果,金箍兒也自然脫落。從此以後,唐僧師徒各回本位,西天取經。
❹ 西遊記的有關內容
西遊記》以豐富瑰奇的想像描寫了師徒四眾在迢遙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並將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為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的險阻,並以降妖服怪歌贊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小說是人戰勝自然的凱歌。
西遊記簡介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優秀的神話小說,也是一部群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四回到全書結束,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一路斬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西遊記》內容簡介
《西遊記》產生於十六世紀的中國明朝嘉靖公元 1522 —1566)時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居士 ,《西遊記》是吳承恩中年時期寫成初稿,後來經過潤飾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積累下來並在民間流傳的有關唐僧取經的文學作品和故事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造,並且把原來的以唐僧取經為主的故事,改為孫悟空為主的戰天斗地史.
孫悟空是全書中最光輝的形象." 大鬧天宮"突出他熱愛自由,勇於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經"表現他見惡必除,除惡必盡的精神.孫悟空大鬧天宮失敗後,經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鎮壓,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專為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機,就是鎮魔者孫悟空的主要特徵.
《西遊記》描寫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大都有現實生活作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作家與人民的某些美好願望.八十一難,七十二變,各種神魔的本領都充滿幻想色彩;五花八門,奇光異彩的寶貝,顯然是人們為了征服自然或戰勝敵人才假想出來的.《西遊記》 構成了浪漫主義的基本藝術特徵.
《西遊記》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峻的批判藝術地結合起來,使不少章回妙趣橫生,完滿地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鮮明愛憎.九九八十一難所包含的四十一個小故事也都通過僧徒,神佛,妖魔間的錯綜關系表現出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這無數充滿斗爭的幻想情節中,意味深長地寄寓了廣大人民反抗惡勢力,要求戰勝自然,困難的樂觀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現實.
❺ 有關《西遊記》的諺語
1、唐僧上西天——取經
2、孫猴子翻筋斗——相差十萬八千里
3、孫悟空大鬧天宮——慌了神
4、孫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5、孫大聖聽見緊箍咒——頭痛
6、孫猴子翻筋斗——相差十萬八千里
7、孫猴子坐天下—— 有點不像
8、孫悟空的眼睛- 火眼金睛
9、沙和尚挑行李——義不容辭
10、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11、白骨精說人話——妖言惑眾
12、白骨精演說——妖言惑眾
13、白骨精送飯——有野心
14、白骨精遇上了孫悟空——原形畢露
(5)西遊記有光擴展閱讀
諺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諺語內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用諺語,如「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有的屬於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類別繁多,數不勝數。
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
❻ 有關《西遊記》
1.讀過《西遊記》後,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於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
讀過《西遊記》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畢業升初中,初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這就是我讀《西遊記》從中得到的啟示吧。
2.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3.西遊記是講述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平凡的出生,與其在花果山,水簾洞的生活,後來,與師父唐三藏,師兄弟豬八戒,沙悟凈展開前往西天取經的艱辛旅途.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節是第二回-「三星洞訪仙學道」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小章節,但孫悟空與菩提祖師之間的暗語互動卻令我印象深刻,也佩服行者的聰明伶俐,竟能知曉祖師給他的暗號,
並且學會了七十二便等通天本領.還有第二十三回-「唐僧八戒飲水懷胎」,哇!只是喝了河水,竟然就懷孕了,不論男女都會生呀!八戒的一句話「我的媽呀!這孩子從哪裡出來呀!」堪稱一絕,令我不禁捧腹大笑.幸好,後來悟空和悟凈兩人到了解陽山,和如意真仙大打一戰後,取得泉水,才消除了胎氣.
西遊記,真不愧是中國四大名著之ㄧ,真的非常好看.每一個章節都有許多不同的驚險冒險,讓人不由自主的一頁一頁看下去.雖然大家都認為悟空法力高強,是最厲害的,但我卻有點不以為然.他法力高強是無庸置疑的,但我認為西天取經的旅途之所以會如此有驚無險的順利,而非悟空一人的功勞.不管怎麼說,西遊記真的很好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4.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著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著,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只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群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布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工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像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5.聖僧努力取經編,西宇周流十四年。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受迍邅。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大覺妙文回上國,至今東土永留傳。」這是我國四大名著《西遊記》的真實寫照。以前是看電視了解唐僧取經。這次通過看書卻品出了新的味道。
眾所周知,唐僧取經的成功離不開三個得力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的大徒弟要練過硬的本領,漂洋過海,尋訪名師。經過一番苦練終於練就了七十二般變化,一雙識別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才可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八戒最大的特點就是可愛。只要有他就會有笑聲,有人誤會他懶惰。其實收拾包袱、喂馬的工作他都一絲不苟,挑不出什麼錯來。但是他很小氣,總是暗地比較,自己比別人多幹了多少。的確,八戒在隊伍裡面確實是個人素質最差的一個。但是我想並不是由最好的人員組合起來的隊伍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隊伍的整體功效。一個強大的完整的隊伍,成員必須要有不同的特點和分工。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通風報信的往往是八戒。而打不過就跑這個特點也只有八戒有。我記得以前有個將軍,他就是要用怕死的兵放哨。別人不解。他說假如用勇猛的士兵放哨站崗,遇到敵人一定會戰死,而膽怯的士兵則會跑回營中報信。這就是說明人員搭配問題的很好的一個例子。
在看《西遊記》的過程中我覺得唐僧確實是一位優秀的領導人。他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唐僧之所以能取回真經,不僅僅是有三個勇敢的徒弟,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無論是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還是各種美女誘惑他。他都毫不動搖,抱定一個信念:不悲觀、不氣餒,最終取得了勝利。最終唐僧師徒四人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其利斷金。取經途中孫悟空等人遇到困難時,雖有矛盾,但最後都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了師傅,上天入地,遍尋各方神聖。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團結,就沒有最後四人終成正果。
《西遊記》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它非常的好看,真不愧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6.中國的四大名著在國內早已經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書了,在國外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近日,我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根據吳成恩先生的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也早已經是風靡全國了。
小的時候看《西遊記》覺得很好玩,孫悟空的金箍棒真的很厲害!打得妖魔鬼怪哭天叫地的。尤其是大鬧天宮的時候,那打得真叫過癮。孫悟空一時間成了我們小學生競相扮演的對象,成了我們心目中的大英雄、大豪傑。我們有意無意的就模仿著六小靈童先生的表演,而且有的模仿的惟妙惟肖,給他一身猴皮再把他放到動物園的猴園里你肯定分不出哪是猴哪是人。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成了每個電視台的保留節目,每年都要上演,尤其是猴年的時候電視台就不止一遍的播,那時候只要是播我每次必看,看完此台的看彼台的,真是百看不厭,而且每一次都津津有味。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隨著閱歷的不斷增加,隨著接觸社會的不斷深入,我漸漸的對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齊天大聖」孫悟空在大鬧天宮的時候是何等的英雄!手持一條金箍棒,憑著一身出神入化的本領,十萬天兵天將布下天羅地網拿他不住,二郎楊戩受命於危難,本打算力挽狂瀾於即倒,帶著眾仙家的無限寄託來力戰孫悟空,卻沒有想到被孫悟空佔了他的洞府,二郎廟竟改姓孫了!正當他們斗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太上老君拿出一寶貝鋼圈將孫悟空拿住,於是眾仙家面帶笑容的向玉帝慶祝。他們想出種種殘酷的刑罰想把孫悟空置於死地,卻沒有料到孫悟空軟硬不吃,還是太上老君有實力,再又一次的眾仙無能為力之後,他又挺身而出,用三昧真火來燒孫猴。太上老君真的很守信用,說煉他七七四十九天就是煉四十九天,一個時辰都不多煉,這倒是很值得我們現在的有些人學習的,可是令太上老君始料不及的是孫悟空非但沒有死反而因禍得福——被煉成了火眼金睛,善辨妖魔鬼怪。他這一出爐可不要緊,天宮可就糟了殃了,首先受到攻擊的是使孫猴受了四十九天罪的八卦爐,它被猴子一腳踢翻,落到地上成了火焰山——這是孫悟空後來才知道的。太上老君真是個兩面派的典型,當初請猴子的是他,捉猴殺猴的也是他,可是到頭來拿孫悟空沒辦法的還是他,看來當個好仙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可謂是成也老君,敗也老君,就好像現在當個好的領導一樣,對上對下都得掂量著來,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的,一不小心就會落個一敗塗地。齊天大聖被煉了四十九天,本來他就是好戰分子,這次給他提供了這樣一個好機會,真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抓住機會狠狠地把天宮一頓亂鬧,這下天宮到處是雞飛狗跳的,眾仙家使出了渾身解數也無濟於事,用出了所有的寶物都統統失效!還得說玉皇大帝不同於眾仙家,畢竟是管著眾仙家的,究竟是與眾不同,再看他:左顧右看沒有取勝之法,還差點被金箍棒給碰一下,最後急中生智,趴到桌子底下大聲疾呼:「快請如來佛祖!」。如來佛祖應呼而至,來與齊天大聖比個高低,分個輸贏。他耍了個小聰明將猴子壓在了「五行山」下,一壓就是五百年。佛祖收服野猴之後,玉皇大帝從桌子底下爬出來,急急整理了一下龍袍,慌忙坐到寶座上,定了定神,靜了靜心,大口的喘了幾口仙氣,臉上的緋紅漸漸退去,於是開了一個名為「安天大會」的慶功宴。許多不知名的神仙從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來,一個個面帶微笑,來向玉皇大帝道喜,其實無非是借道喜之名來親近親近如來,或許是來見見如來的真面目,人家畢竟是祖宗,也許更主要的目的是來向玉皇大帝獻媚的,同時討一杯御酒或者是一顆不熟的仙桃(熟了的早被孫悟空吃光了)吃——那要相當於多少年的苦苦修煉啊!也好在玉皇大帝面前混個臉熟,畢竟是歸人家管的,他的事再小也是大!可是他們沒有想到玉帝根本就沒有時間搭理他們,一直跟在如來的屁股後面念《起死回生經》呢。從這件事上我們不難看出為什麼現在我們有些領導幹部屁大點的事他的下屬也會當作安邦定國的大事來對待的原因了,這是古已有之的,更何況這件事又是發生在天上,神仙都這樣,我們區區凡人有什麼理由不效仿?
令人慶幸的是孫悟空被解救出來了,是被一個東土的和尚救出來的,其實就是把五行山上的那道靈符給揭了下來。他可不是別人,他是全書的重中之重的人物,沒有他那就什麼也沒有了,它乃是東土大唐皇上的乾弟弟,御賜姓唐,他還有另一層身份:如來佛祖的弟子,和觀世音菩薩是師兄弟,他真名叫「金蟬子」,因為不注意聽如來的講座(講經文)被貶下凡,是一個十世修行的好人,誰吃了它的肉就可以長生不老。也許是如來感覺培養一個徒弟挺花費心血的,不願再花費那麼多的精力培養徒弟,還或許是有別的目的,他讓「金蟬子」從距西天十萬八千里的遙遠的大唐跋山涉水的來取經,給他個將功補過的機會,也給了不知厲害為何物的野猴子一個機會。自此後,如來就正兒八經開始了自弈,當然有不少觀棋不語的真君子,如來也是個下棋不悔大丈夫,可受罪的乃是唐僧幾個。孫悟空也就開始了他的修行之路: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這一路他就像一個掃雷專家,把如來等神仙給他們布下的地雷全部掃凈,既然是如來自弈,他就能對各個方面都瞭若指掌,所以就時不時的出頭或派別的弟子或弟子的弟子出面給唐僧師徒四人排憂解難,讓他們感受一下佛法的無比神通廣大,死心塌地的受盡苦難取真經。悟空被放出來後,本以為可以展示自己的本領了,一開始的騰雲駕霧把個肉眼凡胎的唐僧崇拜的不行,可是悟空竟然連一個小小的黑熊怪都奈何不得,是因為他被壓了五百年拳腳功夫生疏了呢?還是因為她一眼就看出了黑熊怪和觀世音有親?以前別說觀世音了,就是玉皇大帝他也沒把他放在眼裡!而且他一見黑熊怪就先說了自己五百年前的如何英勇:怎樣鬧龍宮取得了兵器和披掛、怎樣鬧地府把姓孫的在生死簿上全部抹掉、怎樣鬧天宮打的各路神仙敬而遠之,沒想到黑熊怪根本就不吃這一套,不僅不吃,還哪壺不開提哪壺,弼馬溫長弼馬溫短的,這可是悟空最最不光彩的痛處了,這可氣壞了孫悟空,他哪裡受過這樣的侮辱,二話不說提起金箍棒一陣猛打,沒成想不但沒有勝反而中了黑熊怪的機關。最後還是請出了觀世音出面將此事擺平的。由「好漢不提當年勇」這句古訓就可以推斷出孫悟空不算是個好漢,最起碼他算不上一個真正的好漢,或許是這句古訓比《西遊記》的年齡小,也或許是這句古訓就是從這里流傳出來的。他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倚不老而賣老,吃起了自己的老本,難怪乎今天的有些領導幹部稍微做出一點成績就不可一世、神氣十足的,見了誰都像別人欠他多少錢似的,或者是欠他一個長輩似的。在以後的取經路上,真正被孫悟空打敗的妖精真是少得可憐,不是請這位神仙幫忙就是請那位聖人助陣,而且每每在開仗之前先吃一回自己的老本:五百年前怎樣的呼風喚雨、噴雲吐霧、偷天換日、等等神通,可每每被打下陣來,其實這也不能全怪悟空,那些妖精個個有神通、位位有法寶——一些仙家的生活日用品或座騎或一些寶貝。這些東西都能降伏孫行者,可為什麼當年他大鬧天宮時他們不拿出來呢?是因為孫悟空以前頭上沒有金箍?是不願顯示自己採取明哲保身的辦法,以免和他結下樑子怕他日後報復?是為了給別人顯示的機會?這我們就不難明白現在官場上的游戲規則了。還是經歷了這許久年眾仙家都以逸待勞,趁孫悟空被壓他們抓緊時間改進工具,使得悟空一出來就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了?若是這樣的話,就是悟空和現在的一些妖精有了代溝,一些新式的東西沒有見過所以就不那麼容易取勝,這也正是如來的高明之處,先把你給預訂下,以後讓你慢慢知道厲害,還得讓你感激不盡的受封。
隨著唐僧師徒的不斷西進,新的挑戰接踵而至。但是綜觀那些妖魔鬼怪,不是這位神仙的坐騎就是那位佛爺的童子,多多少少和天上的神仙沾親帶故,有的甚至是如來佛祖的舅舅!孫行者不愧是火眼金睛,能夠一眼就看出或是經別人(神仙所變)指點,知道了那些妖精的後台是誰,乾脆也不費那些被侮辱的事了,直接找神仙幫助,或讓他們的主人親自下凡,不知是悟空假裝沾沾自喜,讓唐僧知道自己在天庭上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還是他已經看出來了這是如來的自弈,給他個面子讓他的虛榮心得到一絲安慰,所以當那些妖精被收拾完,神仙老道或雙手合十或單掌豎立,笑呵呵的說:「這也是你們師徒該有此劫難。」時,行者虔誠的雙手合十表示謝意。我想機靈的行者一定知道這是如來的圈套,他進也得進不進也得進,好歹把唐僧送到如來面前就算圓滿完成任務。他知道,他們師徒幾人是不會有事情的,唐僧更是不會死的,下棋的人也是挖空心思才給他們師徒幾個創造了機會,又是找人又是安排場地,還要算計,絞盡腦汁的湊夠八十一難,可就是這樣還是百密一疏,稀里糊塗的就讓人家把經文取走了,等他們走了之後一盤算,還差了一難,如來心痛不已,後悔不迭,還是聰明的觀世音猜透了他的心思,將唐僧師徒打下雲頭,替如來解決了一這個心病。不僅湊夠了八十一難,還讓他們取不到完整的經文,等到他們到了大唐,經文失效也有解釋:不完整的東西當然是不行的了,給自己留了後路,可見神仙的明爭暗鬥不比凡人少,而且還都是一些超乎想像的辦法。
孫悟空知道唐僧的來歷,也知道要他和唐僧做伴的原因,無非是要假戲真做一番,讓那些凡夫俗子感慨一番,順便做些好事也留些美名,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不管唐僧有沒有理,只要是他被責怪,他就「誠心」的認錯,表面上是害怕「緊箍咒」,其實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悟出了一個道理:上司的事情你該知道的就應該知道,不該你知道的即使是知道了也應該裝作不知道。他就是這樣還是被那肉眼凡胎的和尚趕走了好幾次,行者既然已經受了那麼多的委屈,也不在乎一次兩次的了,索性就把戲做足,裝出一幅怎麼樣都不會離開唐僧的樣子,好像一離開唐僧自己就會立即沒有了生活的勇氣似的,這大概是「激將法」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吧。這傻乎乎的唐僧還就真上當,行者越不想走,他還越來勁了,飛得要把他趕走去不得真經,最後把個行者逼得沒有辦法了,給唐僧磕了幾個頭一個筋斗雲回花果山快活去了,當佛祖怪罪下來也不是他一個人的錯。
唐僧不愧是一個好人,在被土匪捉去又被悟空解救出來後,當他知道那幾個壞人已經被行者打死時,還大發善心,把那幾個土匪埋葬起來,利用自身的優勢給他們念葬經,真是干哪一行方便哪一行,最起碼不用花錢去請和尚或道士了,這樣既省下了不少差旅費,又可以把葬經溫習一下,兩全其美。而最可氣的是,他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的:「雖然我被你們捉住,但是我勸你們行善,你們卻不聽,被那猴子打死,與我沒有半點關系,你們要是到閻王那裡告狀,他姓孫,我姓陳,冤有頭債有主,你們只可告他,莫要告我這取經之人。」可氣不可氣?!其實唐僧心裡也挺明白的:我後台有觀世音和如來給我撐腰,我怕你個野猴子?你保我唐僧是你的福氣,是天經地義的事,是你要贖罪,是你要修成正果,要不是我唐僧,你被壓著去吧!我怎樣對你你都不能有一絲的怨言!你要是對我有半點不從,咱們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我把那緊箍咒一念,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還想跟我斗?那裡涼快去哪裡歇著吧!所以每次他的徒弟給一方除妖降魔之後,那百姓就把他供為神僧,他就欣然接受,毫無半點愧色。這也是如來走的一步好棋,讓唐僧在那個國家流芳百世,歸根結底還是宣揚了他的佛法無邊,唐僧只不過是一個可憐的幌子罷了,孫猴子他們幾個更是可憐的要命,連個幌子都算不上。也就是小的們做出了成績要歸功於他的領導,而他的領導又要說是他的領導領導的好。
在大功將要告成之時,那如來的兩個秘書非向唐僧等人要「人事」不給真經文,「人事」即現在的見面禮,也就是他們想利用職權之便收受賄賂。他們也不容易,天天在如來眼前晃來晃去的,連出去的自由都沒有,一天到晚的跟著如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好不容易來了幾個大款,不宰一下實在是過意不去,也就顯示不出大唐的地大物博來。可是天算神算不如人算,他們幾個窮得叮當響,無奈之下,也是考慮到以後用不著化齋了,就用起了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把戲,把皇上御賜的紫金缽盂給了他們,才取得了真經。兩位秘書在向如來匯報工作時不提此細節,難道通曉世間萬事萬物的如來佛祖能不知道嗎?他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他們胡來。看來收受賄賂不是我們國家獨有的,而是在很早以前的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了,說不定還是那時借了唐僧師徒傳到中土的呢,就這樣在中土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歷經多少代而不息,且又領會了這種收受賄賂的實質,並將其發揚光大。
以上即為我讀《西遊記》所想到的,以我的生活閱歷也就暫且只能想這么多,可能有些觀點過於偏激,但我還是將他們記錄下來,等我以後對社會了解更深刻、人生閱歷更豐富些再回過頭來看這些東西時,也許會啞然失笑:我當時真的是很幼稚啊!孫悟空的本領再大也翻不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
7.我最喜歡的書要數《西遊記》了。它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著作,是根據唐代的玄奘到遙遠的古印度天竺去講述佛教的事而改編的。裡面又加上了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懶惰貪吃、忠心耿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們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經,在我國佛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麼?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麼是妖怪,什麼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藉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為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為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為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凶,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為行凶殺人。
只因為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卻沒有,所以彼此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誤會。
《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有15篇呢,你慢慢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