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

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12 23:47:35

Ⅰ 浙江省有什麼古遺址

1 銅山銅礦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唐
公布時間:1981年4月13日
位於淳安縣的銅峰山,距縣城排嶺鎮約公里,系1970年上半年和1971年12月,該縣銅山鐵礦籌備處的工人在探礦過程中發現的

位於楓樹嶺鎮銅山錫鐵礦區。有老礦洞4處,並出有坑木、螞蝗板、鐵釘、木輪等物。礦井一般均隨銅礦豐富、且質量高的礦脈走向而開采。礦渣堆積范圍約3平方米,剖面觀察有4-5米厚。洞口山崖石壁上,有陰刻楷書摩崖石刻一通,內容為「大唐天寶八年(749)年,開山地取銅,至乾元元年(759年)七月,又至大歷十年(775年)十右二月再采,續至元和四□(809年)。」文字底邊離地表1.30米,方向為南偏東16.4度。

2 良渚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新石器時代
公布時間:1996年11月20日

良渚遺址位於中國東部浙江省的餘杭縣和德清縣境內,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群,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
良渚遺址發現於1936年,此後斷續發掘至今。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它范圍廣闊,內涵豐富,分布於以莫角山遺址為中心的50餘處。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瑤山祭壇和莫角山土築金字塔等幾處最為重要。遺址群中發現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禮器最具特色。這些遺跡、遺物的發現,顯示出良渚文化遺址群已成為證實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
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發現對研究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3 小古城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新石器時代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位於杭州市餘杭區潘板鎮俞家堰村西南200米。是一座人工堆築的大土台,面積約達35萬平方米,高出耕地2-3米。採集遺物有馬家浜文化夾砂紅陶釜、牛鼻器耳、夾砂陶圓柱形鼎足;良渚文化夾砂黑陶「T」字形鼎足;魚鰭形鼎足,豆把、黑陶罐、盤,有段石錛、大型石犁、石鉞等;商周時代的印紋陶圜底罐、和鴨形壺原始瓷等,還有石刀、石戈、石矛、石鏃等。

4 茅灣里窯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周至戰國
公布時間:2006年5月25日

位於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大湯塢村北600米。面積約2萬平方米。堆積厚1.5米。採集陶片有印紋硬陶罐、壇等,胎多紫褐、紅褐色,燒結堅硬,飾米字、網格、方格、雲雷紋等;原始青瓷片有盤、盅、碗等,胎灰白,施青黃色薄釉,內底多為螺旋紋。

5 跨湖橋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新石器時代 ,蕭山區城廂街道
公布時間:2006年5月25日

遺址原有面積數萬平方米,已發掘1030平方米。遺址堆積厚2-3米,文化內涵豐富,面貌獨特,碳14測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木器,有機質文物保存良好。釜、豆、盆、缽、甑、罐為常見的陶器群,形制別致,彩陶較多,分內彩和外彩兩種。發現千餘粒栽培稻穀米,出土7500年前的獨木舟。
跨湖橋遺址文化內涵不同於河姆渡文化和馬家浜文化,是一種新的文化類型;出土的栽培稻實物將浙江的栽培稻歷史提前1000年;出土的獨木舟是迄今我國年代最早的。跨湖橋遺址的發掘是我省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個突破,對研究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6越王城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春秋戰國之際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
位於杭州市蕭山區城廂鎮湘湖村西北700米城山山巔。1991年試掘。遺址位於山巔,中間低四周高,高處即為人工夯築的城垣,平面呈橫葫蘆狀,周長1091米。面積約3.6萬平方米,城垣內緩外陡,四角有高隆台地。城內有泉水及池。屬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屯兵抗吳的軍事城堡

7 紗帽山窯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春秋戰國 蕭山區進化鎮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
是春秋戰國時期印紋陶和原始瓷合燒窯址。窯址文化堆積較厚,產品種類豐富,主要器形有碗、罐、瓮等。燒造歷史悠久,分布范圍較廣。印紋陶與原始瓷合燒是越民族先民文化遺存的一個主要文化特徵。這樣龐大的印紋陶和原始瓷燒造中心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對研究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有重大歷史價值。
印紋陶與原始瓷正處於從陶過渡到瓷的一個重要階段,它是製作工藝對瓷器起源和發明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為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 臨安城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南宋
公布時間:2001年6月25日
臨安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南部鳳凰山,建於南宋高宗趙構於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臨安古城城址平面呈方形,總面積約10000餘平方米,由大型夯土台基、石砌圍牆、門址等組成。有三座城門,城內有殿、堂、樓。閣約130餘座,主要宮殿區現均被深埋在距離地表3米以下,基址保存相當完好。
臨安城遺址對於研究南宋政治、經濟及文化,研究南宋皇城的布局,探討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發展和變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9 郊壇下和老虎洞窯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宋至元
公布時間:2006年5月25日
郊壇下窯遺址位於杭州市玉皇山南的烏龜山西麓,發現於20世紀20年代。1956年,浙江省文管會曾在遺址南部進行首次局部發掘,清理龍窯窯爐一座,並發掘了窯旁的部分瓷片堆積。1985年10月-1986年1月,臨安城考古隊對窯址進行正式發掘,1988年冬,因建設南宋官窯博物館又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共1400餘平方米,共發現窯爐一座,作坊遺址一處,其中作坊遺址包括房基三座、練泥池一個、轆轤坑兩個、釉料缸兩個、堆料坑一個,素燒爐一座,以及素燒坯堆、排水溝、道路等遺跡。出土瓷片三萬余片,窯具數千件。
老虎洞窯遺址位於杭州市鳳凰山北麓,南距南宋皇城北城牆不足百米,西南距郊壇下窯遺址約2.5 公里。發現於1996年,同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考古調查,發現兩座窯爐和作坊遺址,1998年、1999年,先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實際發掘面積約2300平方米,揭露了該窯址的全部文化層。老虎洞窯遺址的發掘先後被評為199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提名獎和200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郊壇下、老虎洞窯遺址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官窯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10 富盛窯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周至戰國 紹興縣富盛鎮倪家溇村南300米瓜嶺長竹園
公布時間:2006年5月25日

面積約4000平方米。發現南北並列兩條龍窯。1978年試掘,其中一條龍窯殘長6米、窯床寬2.46米。原始青瓷和印紋硬陶合燒。原始瓷有碗、盤、碟等,胎質堅密,胎骨灰白,釉呈青色。疊燒時以扁圓形墊珠間隔。印紋陶有壇、罐等。胎呈深紫、深灰色,外飾米篩紋、杉葉紋、回紋。該窯址對研究我國瓷業生產尤其是紹興地區早期制瓷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11馬鞍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新石器時代 紹興縣馬鞍鎮寺橋村南1公里仙人山、寺橋南500米(鳳凰墩)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遺址包括仙人山與鳳凰墩兩處。仙人山遺址總面積約8000平主米。1985年經局部發掘,堆積厚約1米,分兩個文化層:上層出土夾砂紅陶,印紋硬陶片和石器。夾砂紅陶有繩紋鼎、釜支子。印紋陶飾方格紋、條紋、雲雷紋等,器形多見凹底器圜底器。石器有凹槽式有段錛、半月形刀等。屬馬橋文化;下層出土有泥質灰陶、黑皮陶和夾砂紅陶,器形以魚鰭形足鼎、圈足盆、喇叭形鏤孔豆為主。石器有有段石錛、柳葉形鏃等。屬良渚文化。鳳凰墩遺址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1984和1993年局部發掘。文化層厚約1米,出土石器有刀、鏃等;陶器以泥質灰陶、泥質黑皮陶、夾砂紅陶為主,部分用刻劃、鏤孔及附加堆紋。器形有鼎、豆、壺等。屬良渚文化晚期。馬鞍遺址反映了良渚文化向馬橋文化發展的文化繼承關系。

12西施山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春秋戰國 紹興市區五雲門外東北1.2公里處
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
西施山,又名土城山,亦稱美人宮,傳為西施習步處。曾採集有青銅犁、鋤、钁、鐮等,還有原始青瓷、印紋硬陶和黑皮灰陶碎片。在西施山旁的念佛橋又發現距地表2米以下,有厚0.4米的文化層,採集有青銅劍、矛、鐵矛和原始青瓷、印紋硬陶、黑皮灰陶碎片。

13小仙壇窯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漢 上虞上浦鎮石浦村北200米
公布時間:2006年5月25日
面積約800平方米,窯爐破壞嚴重。產品製作規整,質量甚高。器形以碗為主,兼有壺、洗、罐等。胎質緻密,胎色灰白,釉色青綠。器表飾蓖紋、席紋、水波紋、弦紋等。窯具有墊餅、喇叭形支座等。小仙壇窯址的發現表明早在東漢時期成熟的瓷器已在浙江燒造成功。

14上林湖越窯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五代、宋 浙江省慈溪縣的上林湖(原屬餘姚縣)
公布時間:1988年1月13日
上林湖越窯遺址是越窯青瓷的主要產地之一,古代屬於越州,故而得名。1957年以來,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故宮博物院對窯址進行了多次調查,先後在慈溪縣上林湖、上嶴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銀錠湖周圍發現了古窯址100餘處。越窯開創於東漢時期,唐代和五代時期得到蓬勃發展,越窯青瓷更是聞名遐邇,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東漢至隋代,前一階段是其產生和開始發展的時期,產品較為簡單,東漢時期常見的器物有礨、罐、壺、洗、缽、碗等。後一階段的主要產品有碗、罐、碟、雞首壺、水盂等,器皿較為笨重。到了唐代,上林湖的制瓷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制瓷業相當的繁榮,曾有「扶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的詩句,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上林湖制瓷業的水平,考古發掘也證明,上林湖早在唐代晚期已經開始燒造進貢皇上的精美瓷器了,當時的瓷器,品種繁多、造型優美,作瓜形,似花朵、像荷葉,輕巧可愛,釉層均勻,色澤滋潤,如冰似玉,文人雅士為之贊不絕口。
五代十國時期,浙江為吳越國所割據,在上林湖等地設立了官窯,燒造專供吳越小朝廷使用和向中原進貢的瓷器。這些瓷器的胎質細膩堅硬,製作精細工整,採用先進的釉下彩繪工藝,並用金、銀、銅鑲邊,花紋裝飾,採用刻、劃、鏤、堆塑等多種手法,題材有珍禽異獸、魚、龜、花草和人物等,構圖新穎,頗具情趣。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朝廷派殿前承旨趙仁濟繼續監理越州窯務,直到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上林湖還在燒造貢瓷。
上林湖越窯青瓷,質優物美,名傳天下,自唐代開始,就通過明州、杭州,遠銷到朝鮮、日本及阿拉伯等地,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

15寺龍口青瓷窯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唐—南宋 慈溪市匡堰鎮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

寺龍口窯址在1998、1999年經過兩次大規模的科學發掘,發現有龍窯、作坊等遺跡及大量的瓷器,窯址在南宋時期曾燒造過一類產品,有別於越窯傳統的青釉產品,而與汝官窯卻非常相似,進而被確認為南宋時期為宮廷燒造的御用產品,從而揭開了南宋初宮廷用瓷之迷,也把越窯的燒造歷史從北宋中晚期延續到了南宋,這是中國陶瓷史上的重要發現。

寺龍口窯址堆積厚達10米以上,一直從晚唐燒造到了南宋,這樣燒造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地層疊壓關系清楚的窯址,在迄今為止的瓷窯址考古中是不多見的,不但為越窯瓷器編年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也成為探討秘色瓷及南北、官民瓷業交流、融合的重要環節。

16永豐庫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元 寧波市中山西路北側,府橋街之南
公布時間:2006年5月25日
大型元代倉儲遺址。遺址位於寧波市中山西路北側,府橋街之南。在距現存地表深1.5米處,揭露出以兩處單體建築基址為核心,並有磚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溝、水井、河道等與之相互聯系、布局相對完整的元代大型建築遺跡,同時出土有大量當時各地著名窯系的陶瓷產品與各種建築構件。通過文獻考證,可確認該建築遺跡為元代的永豐庫遺址,是當時衙署的倉儲機構。
元代永豐庫遺址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古代地方城市的大型倉儲遺址,結構保存基本完整,為研究元代倉儲類建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考古實例,是中國城市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被評為200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17塔山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新石器時代 象山丹城鎮東塔山南麓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面積約1.5萬平方米。經1990年10月和1993年3月兩次發掘,清理了包括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等不同時期的文化堆積。發掘面積500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早期出土泥質紅陶豆、夾砂釜、夾炭釜等陶器,發現密集有序的單人墓葬墓葬42座,依據墓向、隨葬品及分布位置等,可將這些墓分作3組,隨葬品有泥質紅陶喇叭形圈足豆、繩紋釜、盆、缽、罐、鼎及玉塊等;中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墓葬中有合葬現象,發現一處建築遺跡;晚期出現大量幾何印紋陶。該遺址反映出河姆渡文化與馬家浜文化交融的現象,為錢塘江以南河姆渡文化之後古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材料。

18河姆渡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新石器時代 浙江省餘姚縣羅江公社河姆渡村
公布時間:1982年2月23日

河姆渡遺址發現於1973年夏,是河姆渡村的農民在村東北修建排澇站時偶然發現的。聞名世界的河姆渡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堆積厚度約4米左右,疊壓著四個文化層,其中第四層的時代,經過對地層中出土的遺物的碳-14測定,確定其年代為距今約六七千年。
遺址中有一排排的木柱和板樁,很有規律的沿著小山坡呈扇形分布,這是一種干欄式的建築,其中大的長23米多,深約7米,前廊深1.3米。許多木構件上還有榫頭和卯口,說明採用了榫卯結點的技術,這是中國現已發現的古代木構建築中最早的榫卯。
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稻穀,保存較好,經過鑒定屬於栽培稻的秈稻和粳稻兩種。河姆渡遺址出士稻穀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分布范圍之廣,在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是十分罕見的,填補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史上「有粳無秈」的空白。同時出土的還有骨耜、木箱、骨鐮和木材等,都是農業生產或穀物加工的工具。這些發現證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當地的農業已經成為主要的生產部門。河姆渡遺址大量稻穀的發現,還有存在一個十分重要的意義,以往人們認為印度是亞洲水稻的原產地,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這里的水稻比印度發現最早的水稻還早了三千餘年。
河姆渡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的動物遺骨,其中有人工飼養的豬、狗、水牛等,還有野生的鹿、赤麋、漳、熊,以及在這一地區現在已經絕跡的象、犀牛等,這對探討古代氣候的演變規律和原始畜牧業的起源過程有很大的價值。
河姆渡文化的原始藝術豐富多彩,在陶器上有雕刻和堆塑的動植物圖案,有陶塑的豬、羊、人頭等,有骨雕和象牙雕作品,還有至今仍能吹出樂曲的骨哨。
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早在六七千年前,長江下游已經有了比較進步的原始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19鯔山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新石器時代 餘姚丈亭鎮西嶴村鯔山東南麓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面積約5萬平方米。1980年試掘,1996年正式發掘,發掘面積350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3米,劃分為10層,文化內涵包括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商周時期,以河姆渡文化堆積為主,出土文物1000餘件。石器有斧、錛和以燧石為原料製作的小石器。陶器分夾炭黑陶和夾砂灰黑陶等,器形有釜、罐、盤、缽、豆、鼎等。多素麵,紋飾有繩紋、弦紋和錐刺紋等,另還出土河姆渡文化早期干欄式建築遺跡、大批稻穀、葫蘆、鹿角等動植物標本以及骨器和象牙器等。該遺址極大地豐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內涵,為更加全面地了解河姆渡文化的產生、生活狀況及經濟形態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Ⅱ 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的相關歷史

東漢至隋代,前一段瓷器簡朴。東漢常見器物罍、罐、壺、洗、缽、碗等,釉呈青灰、青綠或褐色。後一段主產碗、罐、碟、雞首壺、水盂等。因裝燒採用疊放,胎骨粗厚,故器皿笨重。
唐代,瓷業繁榮。徐寅《貢余秘色茶盞》詩: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贊頌貢窯青瓷。
以上林湖為中心地的越窯青瓷的發展,使瓷器同絲織品一樣成為明州港輸出的主要商品。在唐代,開辟了從明州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北達高麗(朝鮮),東至日本。南經廣州,通向兩條路線,一是向東南,通向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諸國;另一是向西南,沿海岸至越南達泰國、緬甸,經孟加拉灣,到印度、巴基斯坦,以至直抵波斯灣和地中海沿岸伊朗、埃及等。現代印度、伊朗、埃及、日本等國古港口、古越堡遺址,均發現有上林湖所產青瓷遺物。1942年考古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中嘆稱:古名窯如越州秘色,今已不可得見,只空存此一名詞,令後人羨煞耳。如今上林湖畔,遍地青瓷遺片,成為室外的越窯青瓷博物館。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林湖是中國越窯青瓷發祥地和著名產地之一,位於慈溪滸山街道東南10公里處。
上林湖一帶燒制青瓷的歷史悠久,可溯東漢晚期,經兩晉、隋唐直至北宋,有千餘年之久,從未間斷。
上林湖越窯青瓷深受世界各國的鍾愛,唐宋以來,通過明州(寧波)港,遠銷朝鮮、日本及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在印度、伊朗、埃及和日本等國,都有越窯上林湖生產的青瓷遺物出土,成為古代寧波對外貿易、文化交流的橋梁和信使。
上林湖依偎於群山懷抱中,湖岸曲折多姿,湖面碧波盪漾,湖的四周山勢峻峭、果木豐盛。湖南的栲栳山,又名仙居山,相傳曾有仙人居住。山中極其幽靜,小徑蜿蜒,溪流淙淙,鳥聲啁啾,宛轉從容。豐水時節,瀑布飛瀉,猶如白練騰舞。
此外還有湖東的杜湖、白洋湖、五磊寺、金仙寺等名勝古跡,增添了無限的情趣和遐思。尤其是入夏,楊梅沉甸甸地壓枝頭,滿山紅艷艷,誘得遊人垂涎欲滴。
瀲灧的湖光山色與飛禽走獸相映成趣、諧為佳景時,曾使無數遊客融入其中,成為畫中之人。

Ⅲ 慈溪的名勝古跡

>>杜白二湖區
如果說上林湖是以其清秀的風光和旅遊資源豐富而著稱,那麼杜湖、白洋湖則以其鍾毓神秀和眾多歷史文化遺跡而聞名。慈溪人對杜白二湖情有獨鍾,稱為三北大地兩顆熠熠閃輝的明珠。
杜湖與白洋湖,其實相距僅200米之遙,杜湖在東,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姊妹湖」。如果沿著白洋湖往西而行,就會發現原來上林湖同杜白兩湖相距也不過隔了幾道山巒,真是湖光靈氣,遙相呼應。

杜湖:作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積有3700多畝,初來乍到的遊客一定不相信有這么大。如果有興去游一番,那原來的看法就會大大改觀。其實,杜湖跟杭州西湖一樣,也分里湖與外湖兩個部分,只是因為兩湖中間有條5公里長堤相隔才會產生杜湖並不大的錯覺,可是,如果放眼遠眺,依然渾然一體。沿著湖堤西行,湖的南邊是連綿的群山,北邊是十里長堤,樹木蔥蘢,山峰掩映,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但遇到陰霾密布的天氣,則一掃平常的美麗景緻,那陰陰的山風,滾滾濁浪,令人不寒而慄。湖堤北面高田村,有座磚木結構的晚清建築;湖南面的解家村有定水寺遺址,是唐初名臣、書法家虞世南的故居;南宋越國公袁韶也安葬於此,實在為杜湖添色不少。
杜湖的西面便是形成於兩漢期間的白洋湖,與杜湖不同的是,其面積才1700畝,但三面環山,狹長回迂,如果把杜湖比作大家閨秀,那麼白洋湖倒象位落落大方的農家姑娘,清秀而恬靜,令人賞心悅目,不忍離去。

白洋湖:其實白洋湖的誘人之處,主要還在於它蘊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遺跡;湖西山麓規模宏大的革命烈士陵園,埋葬著中共慈溪縣委組織部長鄭俠虎、寧紹台農協特派員沈邦祺及沈一飛等近百名烈士。與烈士陵園隔湖相望的,是近代著名的愛國僑商吳錦堂先生墓,坐北朝南,正南刻有吳公小傳及自撰聯:「為愛湖山堪埋骨,不論風水只憑心」,從中可以得見先生那一顆熱愛故土的殷殷之心和高風亮節的情懷。
距吳錦堂墓的不遠處,便是修復一新的千年古剎--金仙寺,它創建於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幾經毀葺,風貌依然。寺院山門正對著白洋湖,門前的一對石獅子痴痴地望著歷經千年而依舊盈盈清碧的湖水。每當夕照西來,殘陽如血,四野一片寂靜,渾厚的鍾聲悠悠地傳過來,帶著千年銅銹,充塞著每一個角落。倦飛的鳥兒穿過湖面,穿過鍾聲,各歸其巢。

>>上林湖越窯遺址
中國瓷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國名的英文縮寫China一詞的原意就是瓷器,可見中國瓷文化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大約在東周時期,我國就出現了「原始青瓷」,至東漢時期完成了向青瓷的過渡,開創了人類生產瓷器的歷史。而這個舉世矚目的演進,就是在上林湖窯區完成的。唐代,上林湖越窯青瓷生產進入全盛時期,成為我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產品最精美的青瓷產地,且歷經唐、五代、北宋六百餘年,長盛不衰。
陳列室中精美絕倫的青瓷器,無論從造型、紋飾、釉色、胎質、品種、數量等方面,都遙遙領先於全國各大窯系。歷代文人常常將上林湖越窯瑩碧潤澤的色彩、如冰似玉的晶瑩胎質、千姿百態的器皿造型、極富想像力的紋飾,作為入詩上畫的題材爭相吟詠。
展室牆上的地圖告訴我們,上林湖生產的青瓷器,當時不僅上貢皇室,內銷各地,還漂洋過海遠銷到亞非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日本、朝鮮、印度等地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大量的上林湖越窯青瓷器。它們被收藏在各國博物館,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

>>五磊寺
慈溪境內有不少靈山古剎,其中當推五磊寺最為著名,她位於杜湖東側,和金仙寺上下對應。一面是煙波浩淼的湖面,一面是高聳挺拔的山巒,濃重的佛教文化為這里的景點罩上了一層祥和的氣氛,五磊寺有浙東第一古寺之稱。
五磊寺名勝古跡較多,寺門前有一水池,取名「真明池」,碧水從東面的象眼冢汩汩流出,注入真明池後又經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
池水清洌甜爽。池旁有赤松五棵,作為五磊寺的香木,為後世傳人所栽。離寺不遠的山坡上,有參天古樹數株,有些樹齡難以估計,需幾人才能合抱。寺內以樟樹居多,枝葉繁茂,四季常青,與五磊寺的金黃建築交相輝映。各種經幢閣樓美不勝收,殿堂亭榭盡浮佳氣。歷代的文人墨客為五磊寺留下了數量可觀的麗章佳句,五磊寺在杜湖邊的石湫頭設有下院,專供上下山者小憩。到20世紀30年代初,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法師曾在此駐足,創設「南山律學院」,後因分歧未果。但五磊寺還是因此成了寧波一帶天台宗的發源地,可見影響之深遠。

>>銬栳山
又名仙居山,它以漫山翠蓋,奇石瀑布而箸稱。銬栳山上的植被,以松、竹、桐為主,在炎熱的夏季步入這幽幽林道,只覺絲絲清涼。到了山頂,茶樹萬叢,清香陣陣襲來。
拷栳山有東西兩逢,東峰高424米,西峰高357米,拷栳溪水隨嶺迂迴流瀉,兩股源流在上方瀑布嶺匯合,沖出涯口奔騰而下,一路上跳躍著銀白色水花,遇峭壁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瀑布。西灣米篩潭瀑布最富有特色,在汛期,瀑布如煙如霧,瀑聲如雷似鼓。
沿著陡坡上去,迎面凌空跨溪的石橋叫汀步橋,溪上溜滑的那個石樑叫泥鰍。站在這石橋上極目四周,都是佳景,南面為念步石階,西面是岩山,北望西灣,一片蔥籠。
站在這崗頂上,我們再看,東峰上有仙居寺遺址,西峰上有清波院遺跡。
它們都是魏晉遺跡。這里還有莫子純讀書處和宋代摩涯石刻等。

>>虞氏舊宅

慈溪虞氏舊宅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虞氏舊宅位於慈溪市龍山鎮山下村,系虞洽卿赴上海經商發跡後在家鄉營造的私宅,通面闊59米,通進深94米,共由五進房屋組成。
前部分三進,建成於1919年,由照壁、台門、廳堂、第三進及廂房組成。正廳中原掛有「天敘堂」匾,取「敘天倫之樂」之意,後成為虞氏舊宅的代稱。後部分由主樓、後樓兩進西式建築組成,建成於1929年,是整個建築的主體和精華所在。
虞氏舊宅是近代建築中西合璧的成功範例
不同風格的建築都呈左右對稱結構,位於同一中軸線上,主體突出,過渡自然,具有很強的整體感。主樓融中國傳統建築和多種外來建築風格於一體,於高牆深院內營造了一個相當精緻和諧的環境,同時在外觀上以灰牆青瓦,盡量與周圍民居相協調,體現出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建築設計師對外來建築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虞氏舊宅的建築施工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平
虞氏舊宅建築無論石作、磚雕、木雕、梁架還是混凝土,都用料講究,精工細作。特別是主樓的混凝土結構和裝飾,70多年過去了,至今很少見到開裂、酥化、脫落現象,馬賽克地面和牆面瓷磚至今完好如初,色彩鮮艷。混凝土檐口線條稜角分明,廊柱柱身、圍牆上部等處的混凝土塑成的毛莨葉、卷草紋、垂幔等裝飾工整飽滿,其精湛工藝令人嘆為觀止。
虞氏舊宅的裝飾藝術獨具特色,具有很高藝術價值
虞氏舊宅隨處可見各種類型的裝飾,梁、枋、雀替、門楣、連楹、柱子、圍牆、樓梯、牆頭、地面上,觸目皆是,或富麗堂皇,或精緻秀麗,均具有相當的藝術特色。
虞氏舊宅是一座優秀的近代建築,它把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和外來建築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並能和諧地矗立於中國江南鄉村的建築環境中,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達蓬山

「巍巍達蓬,跨海之東,古留佛跡,今逢慧公。自來十載,若志潛蹤。達摩面壁,彷彿宇風。乃辟石洞,乃肇大雄。梵音振起,海音聿通。指揮花落,入定雲封。佛跡維異,師行維崇,余聆其鐸,語語透宗。虎溪相過,敢附陶翁。」這摩崖石刻詩,氣勢磅礴,讀來令人回腸盪胸。
達蓬山位於慈溪市田央鄉境內,海拔422公尺,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之葯,第五次出巡。也許是前四次出巡沒有到達蓬萊仙境的緣故,這第五次他便不再從沿海進發,而是「過丹陽,至錢塘,臨浙江......上會稽,祭大禹」,最後來到達蓬山。相傳在秦始皇沒有到來之前, 達蓬山的原名叫香山,因山上多香草而得名。達蓬山的北面,亦即329國道線以北大片土地,當時還是潮汐漲落的海塗。秦始皇到了以後,就命方士徐福在山頭巨石上設壇祈禱,這便是有名的「千人壇」。祭祀之後,秦始皇便命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 渡海東去,尋求長生不老之葯。所以,在延

Ⅳ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在浙江沒有考古發掘的是什麼

馬家濱已經發掘了 啊
那就是另一個沒有發掘了

Ⅳ 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的窯址簡介

1957年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北京故宮博物院、絲路營行網多
次調查,發現慈溪上林湖、古上嶴湖、白羊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銀錠湖(今彭東)四周古窯址120餘處。上林湖最集中,沿湖木杓灣、鰲裙山、茭白灣、黃鱔山、燕子坤、荷花心、狗頭頸山、大埠頭、陳子山、吳家溪、周家嶴等,窯場密布。燒制始於東漢,盛於唐、五代,延至宋。
餘姚上林湖越窯址東漢至宋代瓷窯址 。 在今浙江慈溪縣上林湖一帶。古代屬越州,故名越窯。1957年以來,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故宮博物院對窯址進行了多次調查。在慈溪縣上林湖、上吞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銀錠湖周圍共發現古窯址100餘處。越窯開創於東漢,唐、五代時得到蓬勃發展,在中國陶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可分為早、中、晚3個發展時期。 唐至五代,上林湖瓷窯激增,制瓷工藝顯著提高,在胎、釉配方、造型裝飾、窯具和燒成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進和提高。唐代晚期,創制和使用了匣缽,坯件裝在匣缽內燒成,不再相互疊壓和受煙火、灰砂的熏染,因而釉面光潔,色澤一致。瓷器胎質細膩,並且把各種生活用瓷做成花、葉、瓜果的形式,出現了敞口碗、蓮花碗、海棠式碗、荷葉形碗、盤,以及瓜形注子、粉盒、油盒、瓷塑、瓷枕和各式水盂等,器形新穎活潑,輕盈可愛。釉層均勻,色澤淡稚,達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紋飾除劃紋、印花外,還在嬰、缽、香爐等大件瓷器上,採用釉下彩繪工藝,繪以褐色的雲紋和蓮瓣紋等,使器物更加莊重華麗,同時在一部
分宮廷用瓷和貢瓷中鑲嵌金邊、銀邊和銅邊,即「金扣「、「銀扣」和「金棱」瓷器。由於制瓷工藝技術的進步,上林湖自唐代開始設立「貢窯」,專燒進貢用瓷。1980年在調查上林湖張家棣窯址時,發現1件碗底殘片,其上劃「官樣」2字,當是官窯的產品。 宋初,上林湖的瓷業仍處在興旺發達階段。瓷器製作精細,品種豐富,碗、盤、盞托、注子、蓋盒、罐、缽、香熏等等胎骨細薄,式樣優美,並運用刻、劃、鏤、雕和堆塑等各種裝飾方法來美化瓷器,如在粉盆上刻劃相對飛舞的蝴蝶,首尾相隨的鸚鵡或鴛鴦,或者刻飾嬰兒圖;在碗、盤等飲食器皿中,刻劃神龍或游魚等。到北宋中晚期,品種逐漸減少,裝飾簡朴,製作逐漸粗糙,上林湖瓷業趨向衰落。到南宋時終於停燒。

Ⅵ 寧波市區到慈溪上林湖越窯青瓷博物館怎麼走

  • 全程約3小時40分鍾/67.07公里

  • 地鐵1號線 → 地鐵3號線 → 378路 → 慈溪206路/游1 → 游5路 → 慈溪226路

  • 寧波專市區

  • 670米

  • 步行至福慶屬北路站

  • 福慶北路站

  • 4站

  • (B口進) 乘坐地鐵1號線, 在櫻花公園站下車

  • 櫻花公園站

  • 152米

  • 步行至櫻花公園站

  • 櫻花公園站

  • 4站

  • 乘坐地鐵3號線, 在大通橋站下車 (A口出)

  • 大通橋站

  • 554米

  • 步行至紅梅新村站

  • 紅梅新村站

  • 15站

  • 乘坐378路, 在龍山公交中心站下車

  • 龍山公交中心站

  • 43米

  • 步行至龍山公交中心站

  • 龍山公交中心站

  • 9站

  • 乘坐慈溪206路/游1, 在方家河頭村站下車

  • 方家河頭村站

  • 19米

  • 步行至方家河頭站

  • 方家河頭站

  • 1站

  • 乘坐游5路, 在鳴鶴車站下車

  • 鳴鶴車站

  • 96米

  • 步行至鳴鶴車站

  • 鳴鶴車站

  • 11站

  • 乘坐慈溪226路, 在栲栳山站下車

  • 栲栳山站

  • 184米

  • 步行至慈溪上林湖越窯青瓷博物館

  • 慈溪上林湖越窯青瓷博物館

Ⅶ 上林湖越窯青瓷有怎樣的對外銷售

浙江慈溪是越窯青瓷的中心產地

Ⅷ 馬步龍越窯遺址

馬步龍越窯遺址位於牟山湖東南岸馬步龍山南麓,是一處三國至兩晉時期的青瓷窯遺址,比上林湖越窯遺址還早三百年左右,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瓷窯枕山面湖,窯床自南而北沿山坡延伸50米。馬步龍窯產品較多,質量較高,造型規整,紋飾優美,釉色潤澤,胎質細膩堅硬,撞擊聲清亮如馨,是我國古代窯製品中的珍品。五代時期,越窯的秘色瓷已列為貢品,所謂秘色即「雨過天青」色,為南北所共賞。馬步龍窯青瓷,應屬先導。

Ⅸ 慈溪有什麼名勝古跡 百度知道

>>杜白二湖區
如果說上林湖是以其清秀的風光和旅遊資源豐富而著稱,那麼杜湖、白洋湖則以其鍾毓神秀和眾多歷史文化遺跡而聞名。慈溪人對杜白二湖情有獨鍾,稱為三北大地兩顆熠熠閃輝的明珠。
杜湖與白洋湖,其實相距僅200米之遙,杜湖在東,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姊妹湖」。如果沿著白洋湖往西而行,就會發現原來上林湖同杜白兩湖相距也不過隔了幾道山巒,真是湖光靈氣,遙相呼應。

杜湖:作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積有3700多畝,初來乍到的遊客一定不相信有這么大。如果有興去游一番,那原來的看法就會大大改觀。其實,杜湖跟杭州西湖一樣,也分里湖與外湖兩個部分,只是因為兩湖中間有條5公里長堤相隔才會產生杜湖並不大的錯覺,可是,如果放眼遠眺,依然渾然一體。沿著湖堤西行,湖的南邊是連綿的群山,北邊是十里長堤,樹木蔥蘢,山峰掩映,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但遇到陰霾密布的天氣,則一掃平常的美麗景緻,那陰陰的山風,滾滾濁浪,令人不寒而慄。湖堤北面高田村,有座磚木結構的晚清建築;湖南面的解家村有定水寺遺址,是唐初名臣、書法家虞世南的故居;南宋越國公袁韶也安葬於此,實在為杜湖添色不少。
杜湖的西面便是形成於兩漢期間的白洋湖,與杜湖不同的是,其面積才1700畝,但三面環山,狹長回迂,如果把杜湖比作大家閨秀,那麼白洋湖倒象位落落大方的農家姑娘,清秀而恬靜,令人賞心悅目,不忍離去。

白洋湖:其實白洋湖的誘人之處,主要還在於它蘊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遺跡;湖西山麓規模宏大的革命烈士陵園,埋葬著中共慈溪縣委組織部長鄭俠虎、寧紹台農協特派員沈邦祺及沈一飛等近百名烈士。與烈士陵園隔湖相望的,是近代著名的愛國僑商吳錦堂先生墓,坐北朝南,正南刻有吳公小傳及自撰聯:「為愛湖山堪埋骨,不論風水只憑心」,從中可以得見先生那一顆熱愛故土的殷殷之心和高風亮節的情懷。
距吳錦堂墓的不遠處,便是修復一新的千年古剎--金仙寺,它創建於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幾經毀葺,風貌依然。寺院山門正對著白洋湖,門前的一對石獅子痴痴地望著歷經千年而依舊盈盈清碧的湖水。每當夕照西來,殘陽如血,四野一片寂靜,渾厚的鍾聲悠悠地傳過來,帶著千年銅銹,充塞著每一個角落。倦飛的鳥兒穿過湖面,穿過鍾聲,各歸其巢。

>>上林湖越窯遺址
中國瓷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國名的英文縮寫China一詞的原意就是瓷器,可見中國瓷文化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大約在東周時期,我國就出現了「原始青瓷」,至東漢時期完成了向青瓷的過渡,開創了人類生產瓷器的歷史。而這個舉世矚目的演進,就是在上林湖窯區完成的。唐代,上林湖越窯青瓷生產進入全盛時期,成為我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產品最精美的青瓷產地,且歷經唐、五代、北宋六百餘年,長盛不衰。
陳列室中精美絕倫的青瓷器,無論從造型、紋飾、釉色、胎質、品種、數量等方面,都遙遙領先於全國各大窯系。歷代文人常常將上林湖越窯瑩碧潤澤的色彩、如冰似玉的晶瑩胎質、千姿百態的器皿造型、極富想像力的紋飾,作為入詩上畫的題材爭相吟詠。
展室牆上的地圖告訴我們,上林湖生產的青瓷器,當時不僅上貢皇室,內銷各地,還漂洋過海遠銷到亞非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日本、朝鮮、印度等地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大量的上林湖越窯青瓷器。它們被收藏在各國博物館,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

>>五磊寺
慈溪境內有不少靈山古剎,其中當推五磊寺最為著名,她位於杜湖東側,和金仙寺上下對應。一面是煙波浩淼的湖面,一面是高聳挺拔的山巒,濃重的佛教文化為這里的景點罩上了一層祥和的氣氛,五磊寺有浙東第一古寺之稱。
五磊寺名勝古跡較多,寺門前有一水池,取名「真明池」,碧水從東面的象眼冢汩汩流出,注入真明池後又經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
池水清洌甜爽。池旁有赤松五棵,作為五磊寺的香木,為後世傳人所栽。離寺不遠的山坡上,有參天古樹數株,有些樹齡難以估計,需幾人才能合抱。寺內以樟樹居多,枝葉繁茂,四季常青,與五磊寺的金黃建築交相輝映。各種經幢閣樓美不勝收,殿堂亭榭盡浮佳氣。歷代的文人墨客為五磊寺留下了數量可觀的麗章佳句,五磊寺在杜湖邊的石湫頭設有下院,專供上下山者小憩。到20世紀30年代初,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法師曾在此駐足,創設「南山律學院」,後因分歧未果。但五磊寺還是因此成了寧波一帶天台宗的發源地,可見影響之深遠。

>>銬栳山
又名仙居山,它以漫山翠蓋,奇石瀑布而箸稱。銬栳山上的植被,以松、竹、桐為主,在炎熱的夏季步入這幽幽林道,只覺絲絲清涼。到了山頂,茶樹萬叢,清香陣陣襲來。
拷栳山有東西兩逢,東峰高424米,西峰高357米,拷栳溪水隨嶺迂迴流瀉,兩股源流在上方瀑布嶺匯合,沖出涯口奔騰而下,一路上跳躍著銀白色水花,遇峭壁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瀑布。西灣米篩潭瀑布最富有特色,在汛期,瀑布如煙如霧,瀑聲如雷似鼓。
沿著陡坡上去,迎面凌空跨溪的石橋叫汀步橋,溪上溜滑的那個石樑叫泥鰍。站在這石橋上極目四周,都是佳景,南面為念步石階,西面是岩山,北望西灣,一片蔥籠。
站在這崗頂上,我們再看,東峰上有仙居寺遺址,西峰上有清波院遺跡。
它們都是魏晉遺跡。這里還有莫子純讀書處和宋代摩涯石刻等。

>>虞氏舊宅

慈溪虞氏舊宅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虞氏舊宅位於慈溪市龍山鎮山下村,系虞洽卿赴上海經商發跡後在家鄉營造的私宅,通面闊59米,通進深94米,共由五進房屋組成。
前部分三進,建成於1919年,由照壁、台門、廳堂、第三進及廂房組成。正廳中原掛有「天敘堂」匾,取「敘天倫之樂」之意,後成為虞氏舊宅的代稱。後部分由主樓、後樓兩進西式建築組成,建成於1929年,是整個建築的主體和精華所在。
虞氏舊宅是近代建築中西合璧的成功範例
不同風格的建築都呈左右對稱結構,位於同一中軸線上,主體突出,過渡自然,具有很強的整體感。主樓融中國傳統建築和多種外來建築風格於一體,於高牆深院內營造了一個相當精緻和諧的環境,同時在外觀上以灰牆青瓦,盡量與周圍民居相協調,體現出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建築設計師對外來建築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虞氏舊宅的建築施工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平
虞氏舊宅建築無論石作、磚雕、木雕、梁架還是混凝土,都用料講究,精工細作。特別是主樓的混凝土結構和裝飾,70多年過去了,至今很少見到開裂、酥化、脫落現象,馬賽克地面和牆面瓷磚至今完好如初,色彩鮮艷。混凝土檐口線條稜角分明,廊柱柱身、圍牆上部等處的混凝土塑成的毛莨葉、卷草紋、垂幔等裝飾工整飽滿,其精湛工藝令人嘆為觀止。
虞氏舊宅的裝飾藝術獨具特色,具有很高藝術價值
虞氏舊宅隨處可見各種類型的裝飾,梁、枋、雀替、門楣、連楹、柱子、圍牆、樓梯、牆頭、地面上,觸目皆是,或富麗堂皇,或精緻秀麗,均具有相當的藝術特色。
虞氏舊宅是一座優秀的近代建築,它把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和外來建築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並能和諧地矗立於中國江南鄉村的建築環境中,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達蓬山

「巍巍達蓬,跨海之東,古留佛跡,今逢慧公。自來十載,若志潛蹤。達摩面壁,彷彿宇風。乃辟石洞,乃肇大雄。梵音振起,海音聿通。指揮花落,入定雲封。佛跡維異,師行維崇,余聆其鐸,語語透宗。虎溪相過,敢附陶翁。」這摩崖石刻詩,氣勢磅礴,讀來令人回腸盪胸。
達蓬山位於慈溪市田央鄉境內,海拔422公尺,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之葯,第五次出巡。也許是前四次出巡沒有到達蓬萊仙境的緣故,這第五次他便不再從沿海進發,而是「過丹陽,至錢塘,臨浙江......上會稽,祭大禹」,最後來到達蓬山。相傳在秦始皇沒有到來之前,達蓬山的原名叫香山,因山上多香草而得名。達蓬山的北面,亦即329國道線以北大片土地,當時還是潮汐漲落的海塗。秦始皇到了以後,就命方士徐福在山頭巨石上設壇祈禱,這便是有名的「千人壇」。祭祀之後,秦始皇便命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 渡海東去,尋求長生不老之葯。所以,在延

Ⅹ 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的介紹

上林湖越窯遺址位於在今浙江慈溪縣慈溪市鳴鶴鎮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帶(原屬餘姚縣),為內越窯青瓷主要容產區之一。因古代地屬越州,故名越窯。1957年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北京故宮博物院、絲路營行網多次調查,發現慈溪上林湖、古上嶴湖、白羊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銀錠湖(今彭東)四周古窯址120餘處,上林湖最集中。越窯開創於東漢,唐、五代時得到蓬勃發展,可分為早、中、晚3個發展時期,到南宋時停燒。以上林湖為中心地的越窯青瓷的發展,使瓷器同絲織品一樣成為明州港輸出的主要商品。上林湖越窯青瓷深受世界各國的鍾愛,成為古代寧波對外貿易、文化交流的橋梁和信使。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上林湖依偎於群山懷抱中,此外還有湖東的杜湖、白洋湖、五磊寺、金仙寺等名勝古跡。如今上林湖畔,遍地青瓷遺片,成為室外的越窯青瓷博物館。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