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遺址圖片
『壹』 古代的墓長什麼樣子
中國古代墓葬形制是從“低級”到“高級”的漫長歷史過程。在我國,距今三萬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早期的山頂洞人已經埋葬死者並放置適當的隨葬物品,這實際上已經具有成熟而寓意明顯的喪葬。從此,喪葬形制和習俗,成為中國各民族尤其是漢族的文化組成部分,直到今天。
一,古墓是中國古代遺址的絕對多數
(三國時期著名的張遼墓)
(宜賓地區懸棺葬)
(石葬西北)
附言
都死了,但是“皇帝說崩,諸侯說死,大夫說死,書生說死,老百姓說死。”我不知道什麼叫做時代的列車。求朋友幫忙,請留言討論!
『貳』 求洛陽邙山古墓群內古墓遺址分布圖, 或較詳細描述保護區內重要古墓的大致位置,並表明是誰的墓, 謝謝了
有漢光武帝陵古謂原陵,原陵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陵墓,位於河南省孟津縣白河鄉鐵榭村。當地亦稱「漢陵」,俗稱「劉秀墳」。邙山陵墓群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境內東西長近5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的邙山上。包括了孟津和偃師以及洛陽市的西工區、老城區、洛龍區等5個區,涵蓋了20多個鄉鎮,360多個自然村。陵墓群西至孟津縣常袋鄉酒流凹村—洛陽市郊紅山鄉楊冢村一線,東至偃師山化鄉南遊殿村—山化鄉忠義村一線,大致呈東西向長條形分布。邙山陵墓群面積為756平方公里,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數十萬之多。陵墓群中包括東周時期的王墓8座,東漢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晉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後唐帝陵1座。是中國埋葬帝王最多的地方。
『叄』 慶陽古墓群分布圖
慶陽,甘復肅省省轄市。位於甘制肅省最東部,陝甘寧三省區的交匯處,系黃河中下游黃土高原溝壑區。慶陽市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20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4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開啟了農耕文明的先河。這里是「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的故鄉,是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也有眾多的古墓存在,寧縣早勝西頭村石家墓群發現春秋秦墓。石家墓群位於甘肅省寧縣早勝鎮西頭村一組石家溝畔以西,截至目前,共發掘東周時期墓葬8座、祭祀坑1座、車馬坑1座。在其他縣區還發現古墓群14處、碑刻5座、古文化遣址8處。
『肆』 秦始皇的陵墓圖片以及信息
秦始皇陵位於臨撞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市約37公里,南倚驪 山,北臨渭水。為什麼選位在這里呢?有人認為,這與古人迷信風水寶地是分不開的。近年來,地質學家根據衛星拍照的圖片看:從驕山到華山工好像一條龍,秦始皇陵正好位於龍頭眼睛的位置。眾所周知,自古就有「畫龍點睛」之說,到底是古人有「高瞻遠矚」的本領,還是今人附會之風過重,一時間還弄不清楚。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佔地120750平方米。
根據初步考察,陵園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呈方形,周長3000米左右,北牆有2門,東、西、南3牆各有1門。外城呈矩形,周長6200餘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內、外城之間有葬馬坑、珍禽異獸坑、陶桶坑;陵外有馬廄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員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桶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佰、陶馬約6000件;二號坑有陶桶、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三號坑有武士桶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這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秦始皇陵園除從葬坑外,還發現石料加工場的遺址,建築遺物有門砧、柱礎、瓦、脊、瓦當、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始皇陵規模之大可見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沒有設計藍圖呢?
據史書所說「使水相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來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絕非任意,必定是按設計圖有計劃地營造,縱觀歷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難想像其中的關聯之處。具體設計藍圖如何,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伍』 有關古墓的圖片
『陸』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古墓
西周
1. 西周大墓,即陝西省周公廟遺址,西周最高等級的陵坡墓地。發掘之初被寄予厚望的墓地中規格最高的32號大墓,由於被盜嚴重,甚至出土了2002年的礦泉水瓶,而出土文物寥寥。該墓此前即被認定是一個諸侯國國君級別的大墓,後又被懷疑是周公墓,可是最終由於出土器物沒有確鑿認定,而至今不知墓主身份。
春秋早期
2. 晉侯墓,位於山西省曲沃縣羊舌村,墓地因被盜而發現。清理結束的兩座大墓早期均曾被盜,專家推測,很有可能是一種與復仇有關的毀墓行為。由於被盜,墓中未出土有關墓主身份的印或銘文,墓主是否真的是晉文侯和夫人,可能永遠是一個謎。
春秋
3. 秦公大墓,甘肅禮縣永興大堡子山,此墓的發現意義非凡,長期以來,我國考古學界一直探索的秦國四大陵區最早的西垂陵區遺址這一千古之謎終於揭曉。秦公大墓據專家考證是秦國開國國君或其子秦文公的夫婦陵墓。該墓為研究秦國的陵寢制度和歷史提供了新資料。該墓15年前就已嚴重被盜,大量珍貴文物現仍流失海外。
戰國早期
4. 郭庄大墓,這座大墓經歷了至少17次盜掘,其中包括戰國盜洞一個,東漢盜洞7個、現代盜洞9個,但由於擁有十分完善的防盜系統,墓地發掘後仍出土大量珍貴器物,可算一個奇跡。它有很多巧妙的防盜機關,是典型的積石積沙墓,深達17米。該墓主人應是一位地位顯赫的楚國高級貴族。
戰國(楚)
5. 九連墩古墓,由於墓地土質為沙土,屢發塌方險情,但也正是由於坍塌,使盜墓者僅進入南槨室,所以損失不大。楚墓很多,但十墓九空,多是被盜空。該墓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墓主人被認為是楚國高級官員。
漢朝
6. 徐州獅子山漢墓,早年間曾被盜,由於做賊心虛、過於匆忙,盜墓賊漏過了獅子山楚王墓甬道兩側密封著的幾個耳室,這一失漏使大批文物珍寶躲過了劫難。該墓發現的金縷玉衣被認為是我國發現的最精美的一件玉衣。玉片共有4248片,均為玉中極品,遺憾的是金縷玉衣上的金絲被盜墓者抽走了。
漢唐之間
7. 老山漢墓,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是在1999年底破獲的一起盜掘古墓案中發現的。該墓被盜過於嚴重,墓主都被拽出棺外,墓中器物所剩無幾,令人大失所望。通過人骨復原,墓主人容顏已被完整呈現,但他的身份至今仍是一個謎。
唐朝
8. 永泰公主墓,墓室的右側有一盜洞直貼墓壁而下,盜洞正好打在前墓室與甬道之間。前有墓道填土所阻,後為墓室磚壁所堵,惟有此處可以進入墓室,選點之准令人驚嘆。盜洞底部有一副骨架及鑿子、錘子等,這意味著盜洞打通後,此人進入墓室盜寶,最終被地面見利忘義的夥伴活活悶死。
宋朝
9. 秦檜獨子墓,即2006年備受關注的南京江寧「疑似秦檜墓」,墓主其實為秦檜獨子秦熺,在3個墓室中共出土金、銀、銅、漆、瓷、鐵質文物100餘件。該墓的墓室呈倒「品」字形朝向北方,中間的秦熺墓已被盜過,墓主已無處尋覓,而西北角的墓室為秦熺正室夫人墓,但因為沒有墓誌,不知道秦熺的正室夫人是何許人。
清朝
10. 東陵慈禧墓,慈禧太後生前酷愛珠寶、玉器及金銀器皿,死後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白銀高達億兩。其中包括織金的陀尼經被,經被上綴有的820粒珍珠全部被盜墓賊拆走;盜墓者甚至將慈禧牙齒撬開,盜走了她口中價值連城的夜明珠。
『柒』 中國各地古墓遺址
4.1 古文化遺址4.1.1 窯鋪崗窯址名稱:窯鋪崗窯址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公布時間:1987年9月15日時代:唐類型:古文化遺址地址:江西省余江縣錦江鎮石港村委會窯鋪崗李家與占家村簡介:窯鋪崗窯址位於余江縣錦江鎮石港村委會窯鋪崗李家與占家村。據當地群眾反映,當地古代異常繁榮,一說叫錦溪鎮,又說叫興安鎮,只是在黃巢起兵後,因戰亂而蕭條衰敗,這一帶有古窯址二十一處。李家村旁的丘地上發現的呈龍窯型,發現大量碎碗片與次品碗。同時還發現殘破小高頸青瓷罐一隻,園口鼓腹四系罐一隻,殘破窯具等。秞不及底,呈蟹殼青色,碗中都有五個支點的痕跡。經省文博專家鑒定為晚唐瓷窯。4.1.2 霄沖山遺址名稱:霄沖山遺址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公布時間:2004年12月27日時代:商周類型:古文化遺址地址:江西省余江縣鄧埠鎮倪桂村委會霄沖倪家村小組簡介:霄沖山遺址位於余江縣鄧埠鎮倪桂村委會霄沖倪家村小組,面積約50多畝,山上栽滿了梨樹等果樹,霄沖山下面有一口大水塘。在霄沖山發現了許多陶片,有籃紋、方格紋、繩紋、曲折紋等,該遺址屬商周文化遺址。4.1.3 象山書院名 稱:象山書院級 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編 號:公布時間:1986年4月時 代:南宋類 型:古遺址地 址:貴溪市第一中學簡 介:象山書院舊址在上清鎮東十里許的應天山。據《貴溪縣志》記載:宋淳熙中(1174—1189)彭世昌與侍郎張運之侄伯強行已等開山結廬,延青田陸子講學,以山形如象,更名象山,齋日:象山精舍,自號象山翁。紹定五年(1232),江東提刑袁廣微以山間不近通道,改建三峰山下之徐岩,具以本未上於朝,有詔賜額「象山書院」。此後,三峰山下的象山書院多次進行修建,並在城內梅花墩和掛榜山建過象山書院,至清末,又在三峰下進行了重新修建,其規制為:講堂五間、文昌官三間,山長居所三間,學員居所三棟15間,象山祠一座10間,文峰塔一座,藏室一座在山岩。現應天山象山書院房舍已盪然無存,遺址難辨。三峰山下的石壁上尚存鐫刻的「象山書院」四個大字,字體為楷書,每字一米見方,山下僅存山岩藏室一座。解放以後。三峰山下象山書院的舊址上已改建為貴溪第一中學。4.1.4路水坑古城牆名 稱:路水坑古城牆級 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編 號:公布時間:1986年4月時 代:清代類 別:古遺址地 址:貴溪市冷水林場桂港工區東北十五華里處簡 介:路水坑古城牆位於本市冷水林場桂港工區東北十五華里處的深山密林中。有條用鵝卵石鋪成的小道沿著小溪曲徑通達。路水坑古城牆用大塊鵝卵石鋪成,堅固結實。長59米,高4米,厚:頂部1米,底部1.5米,中段有一門,高2米,闊1.5米,上端為拱形,如城門。由於城牆修築在兩座高山的陡壁懸崖之間,有一人防守,萬夫莫開之勢。古城牆里50米處有屋基一處,包括圍牆佔地面積約150平方米,似為防守人員居住,再進去3華里,有殘存屋基10多處。《貴溪縣志》無路水坑石城牆記載,在對當地群眾進行調查中,有兩種說法:一說這里是唐王躲番處;二是躲「兩兵」(外國侵略者)而修築的,據此,路水坑古城牆有可能是南明唐王朱聿鍵(年號隆武—1645)或唐王朱聿粵(年號紹武—1646年)而築,也有可能是近代太平天國農民革命軍為防止外國侵略者而築。4.1.5 皮子嶺商代遺址名 稱:皮子嶺商代遺址級 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編 號:公布時間:1986年4月時 代:商代類 型:古遺址地 址:貴溪市河潭鎮毛爐村皮子嶺簡 介:遺址位於本市河潭鎮毛爐村皮子嶺一帶。東西走向,寬約2華里,長5公里,這里屬丘陵地帶,坡緩,向陽,近信江河。由於雨水沖刷,1979年1月,毛爐大隊護林員阮從光發現了暴露地面的石器,後經文物人員考察,在這五平方公里的地帶,共獲取石予8件,石鏃30件,石刀6件,穿孔石刀9件,石斧6件,有肩石斧6件,石錛2件,在這67件文物中,除6件石鏃完好無損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殘缺。這些石器磨製精細,經考察屬商代遺址,由此可以推知認定,在四千年前就有人在這一帶勞動、守獵、繁衍、生息。該遺址於一九八六年四月,被貴溪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4.2 古墓葬4.2.1江汝壁墓名 稱:江汝壁墓級 別:貴溪市文物保護單位編 號:公布時間:1984年4月時 代:明代類 型:古墓葬地 址:貴溪市金屯鎮南坂村簡 介:江汝壁墓座落在本市金屯鎮南坂村委會螃蟹形村西約50米的一座山丘上。據《貴溪縣志·人物》記載:「江汝壁,字懋谷,號貞齋,正德辛已進士,延試二甲一名世宗朝,歷官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修撰,充經筵講官,纂修玉碟,講述太極圖,繼充日講官……,官至詹事府少詹,致仕十有餘年而卒。有《碧洋集》行世。」江汝壁墓建在圓形山包的中央,東南向,兩旁有弧形山嶺,呈螃蟹形。墓外形宏偉,中間有石階通山下,寬5米(現已無存)。兩旁有石俑、石馬、石羊、石獅各一對,造型逼真,工藝精湛,上述石雕雖歷經風雨,但保存完好。此墓於1985年被盜。另該墓原有「江汝壁之墓」石碑一塊和石香爐一座,也無存。4.2.2 明代夏鼎碑名 稱:明代夏鼎碑級 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編 號:公布時間:八十年代時 代 :明嘉靖十八年(1535年)十二月十五日類 型 :古墓葬地 址 :龍虎山上清鎮桂洲村東首簡 介:墓碑坐落在上清鎮東首。碑為漢白玉石刻,碑高3.75米、寬1米、厚0.33米,其中碑頭高0.5米。碑頭有4龍戲珠,明嘉靖十八年(1535)十二月十五日。4.2.3 饒國公吳全節墓名稱:饒國公吳全節墓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公布時間:1987年9月15日時代:元類型:古墓葬地址:江西省余江縣馬荃鎮青山村委會貫前周家南面簡介:饒國公吳全節墓位於余江縣馬荃鎮青山村委會貫前周家村南面。據《縣志》載,宗師吳全節乃元代壽楊村人,博古通今,元成宗時授「法教嗣師」,元順帝時,贈饒國公爵上卿,死後葬十二都山田村,現僅存石人四具(三具無頭),石馬兩樽,墓早年被盜,僅留墓坑一個。4.2.4 大窩象形山明墓群名稱:大窩象形山明墓群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公布時間:1987年9月15日時代:明類型:古墓葬地址:江西省余江縣馬荃鎮管坊村委會璜塘姜家東南一公里簡介:大窩象形山明墓群位於余江縣馬荃鎮管坊村委會璜塘姜家東南一公里處,此山原是璜塘姜家村祖墳地,墓群葬於山腰,共有四座墓。第一座為姜明所夫婦合葬墓;第二座為姜石谷夫婦合葬墓;第三座為姜文峰之墓,墓碑刻有「明中憲大夫」;第四座是姜雲木夫婦合葬,墓碑上刻有「明中順大夫」。四墓前後連成一條直線。墓場兩側豎有兩層大石墩,高1.5米,相距40米。姜文峰即薑桂,系明弘治進士,曾任知縣、知府,至浙江左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