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母寺洞窟遺址
1. 金剛亥母洞的記載
藏傳佛教歷史典來籍《安多政教源史》稱:「纏山一帶山形似彌勒佛自身像,從頭到腳的距離需步行半天,自生像頭朝西,面向東,從遠處眺望形象非常清晰。」山上的金剛亥母洞及其家喻戶曉的金剛亥母降世的傳說尤為神奇,讓許多高僧大德和修行者心嚮往之。而20世紀90年代從纏山金剛亥母洞中發掘出西夏文泥活字印刷的《維摩詰所說經》等大量震驚世人的珍貴西夏文物,又使得此山、此洞、此寺成為國內外西夏研究者的珍稀寶庫。
來到金剛亥母寺,看著眼前一個個因過去大地震而坍塌的破舊洞窟,一處處年代久遠的殿堂遺跡,還有散落山坡的殘磚舊瓦等,彷彿有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扇扇銹跡斑斑的神奇門戶:敦煌飛天般的神佛傳說、如雲的西夏往事、飽經滄桑的洞窟和寺院……頃刻,歷歷在目,隱隱在耳,動人心魂;就連出涼州南城門後很遠處就能望見的纏山亥母洞上方新建的五方佛母殿和潔白的金剛亥母舍利塔,同樣也在喚醒著過去千年神話般的歲月。如同遠處的祁連雪山那樣,人類信仰的力量就是那樣富有氣勢、富有生命,延續在若隱若現的時空里……
2. 石乃亥寺的簡介
亦稱「尕日拉寺」抄,位於恰卜恰襲鎮西北111公里處,石乃亥鄉南部2公里處,在今青海省共和縣石乃亥鄉尕日拉村,青海湖西南岸。石乃亥寺位於泉灣旁,距離青海湖只有百餘米。
石乃亥寺寺院的主殿全部用石片砌成,和青南及川西北的藏式建築非常相似。瑪尼轉宮也是這里的一大景觀。瑪尼轉宮半埋在地下,身處此地,轉動巨大的經輪,有一種脫離人世的感覺。
石乃亥寺臨近青海湖,這里草場茂盛,泉眼遍野,濕地景觀非常典型。盛夏來此,碧綠的草山和湛藍的湖水盡收眼底,隆冬之際,冰凍的青海湖晶瑩剔透,大群天鵝在此起降飛翔,場面極其優美壯觀。
3. 哪位有介紹武威亥母洞的詳細的資料
http://www.chinaqw.com/news/2005/1114/68/5391.shtml
4. 金剛亥母洞的變遷
有人稱涼州金剛亥母洞寺是「西夏王國的最後寺院」,那麼西夏王國與該寺有著怎樣的淵源,那些神奇的空行母等神佛飛天的傳說和西夏歷史迷霧中的寺窟究竟又有著怎樣飽經滄桑的歷史呢?
藏傳佛教在晚唐吐蕃佔領涼州後逐步傳播河西走廊。西夏建國後,以今寧夏銀川為國都,以河西的涼州為輔都,在其「幼曉佛書」、「曉浮圖學」的西夏王國的締造者李德明、李元昊父子等統治者的推動下,藏傳佛教在河西等廣大的西夏統治地區得到更廣泛的發展,最終成了國教。涼州金剛亥母洞寺、大雲寺、甘州大佛寺等河西名寺當建於此時。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所修《武威縣治》記載:「亥母洞,城南三十里,山上有洞,深數丈,正德四年修」,據此和出土的大量文物,專家斷定,涼州纏山金剛亥母洞寺窟應建於西夏崇宗正德4年(公元1130年),此後又在洞窟外逐步修建了規模宏大的佛殿佛塔,使得金剛亥母洞寺成為「窟中有寺,寺中有窟」的獨特佛教建築,成了西夏國師的駐錫之寺。
藏文史料也記載,當時,金剛亥母肉身像在洞中,洞口修建有佛堂;右邊有約一人高的釋尊香泥塑像,裡面有張屠夫的屍體;左邊是金剛持和度母像;外面佛殿里有喜金剛等許多浮雕像,牆壁上繪有神變庄嚴畫。後金剛亥母寺數遭火災後,於清雍正年間進行過大規模恢復重建,民國時期又遭遇兩次地震。特別是1927年的八級毀滅性大地震,使寺塔俱毀,整個金剛亥母洞窟也被埋人地下。這座西夏寺院,可謂飽經了歷史的滄桑。上世紀90年代金剛亥母洞寺恢復開放後,先是在纏山腳下建起佛堂,後又在洞窟上方山頭上,新建了五方佛母殿和金剛亥母舍利塔;洞窟對面山上也建了尊勝塔等建築。盛極一時的西夏寺院,一度像落日一樣帶著綺麗的晚霞隱退在時光的深處,而今它卻又重新走出歷史和傳說的迷霧,展現著庄嚴國土、利樂有情的「人間佛教」的時代風貌。
5. 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通過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
1、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洞窟以及聯合體;
2、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群;
3、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等地方。
1992年,世界遺產總部在巴黎成立,以便於負責世界遺產相關活動的協調,保證《遺產公約》的實施,舉行世界遺產年會,建議簽約國提交申報名單,組織世界遺產基金會的國際參與、負責遺產地狀況的相關報告,當遺產受到威脅時採取緊急行動……
]、泰山(山東泰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山(湖北省)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峨眉山-樂山大佛 (四川峨眉山市)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武夷山(福建)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6. 亥山寺向大富大貴
一、右水倒左,出丁未方,名三方吊照正生向,合楊公救貧進神水法。旺去迎生。富貴版之期權驟至。書雲「十四進神家業興」 就是此局。主家中妻賢子孝,五福臨門,富貴雙全,房分均發。 二、右水倒左,出辛戍方,為借庫消水自生向,合楊公救貧進神水法。不作沖破養位論。主家人富貴雙全丶高壽。人丁大旺,發福悠久。 三、左水倒右,出壬子方,合文庫消水楊公救貧進神水法。書雲「祿存流盡佩金魚」 就是此局,主家中能發富貴,福壽雙全。建議水不沖子亥二字,砂水必關欄,看不到出水,否則沐浴出水犯淫,少差即絕,不可輕用。 四、右水長大倒左,出向上正乾字,不犯亥字,必須百步轉欄。主家中大富大貴,人丁亦旺。但家中也會有壽短男丁,會出寡婦。如果龍穴虛假,左水倒右,或犯亥字,不是百步轉欄,就犯沖生大煞,下葬後家業敗落,斷子絕孫。故此局不可輕用!
7. 西夏亥母寺遺址考古出土哪些珍貴文物
甘肅省武威市西夏亥母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取得新進展,目前已經出土數萬枚擦擦和大量經文殘片,還出土了一件清朝順治年間的紙質公文快遞袋。
除此之外,還出土了一件清朝順治年間的紙質公文袋。公文袋上標有「此件緊急,公文飛遞。如有×(字跡不清)遲,概究不貸」字樣。「這就相當於快遞,說明這是一份順治年間的公文快遞件。」趙雪野說。「遺憾的是裡面沒有文件,只裝有一些鐵甲片,目前還無法判斷公文袋和鐵甲片之間的關系。」
來源:參考消息網
8. 金剛亥母洞的歷史文物
當我們知道了「大夏開國,奄有西土,涼為輔郡,亦已百載」的歷史後,我們就不再驚嘆金剛亥母洞寺窟中能出土那麼多令人不得不驚嘆的大量珍貴的西夏歷史文物;我們也可毫不誇張的說,因為佛教的因緣使得金剛亥母洞寺成為西夏時期涼州地區很重要的西夏文化、藏族文化和漢文化的交匯地。1989年,文物部門在對金剛亥母一號洞窟進行清理時,相繼發現了包括珍貴的佛經、西夏的記賬文書、物品清單、壁畫、藏傳佛教的各種唐卡以及石雕像、泥雕像、西夏的雙魚塘畫、絲織品、瓷壺等大量國家一級文物。在出土的佛經中,其中有一本用古老的泥活字印刷的經卷為中外學術界震驚,那就是《維摩詰所說經卷》。學術界稱,《維摩詰所說經卷》的發掘,見證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泥活字印刷的國家,這比1980年同樣是涼州出土的那尊西夏銅炮年把我國金屬管型火器的鑄造歷史提前了一個多世紀更令人驚喜。
佇立涼州纏山,望著碧藍的天空中從遠處祁連山飄來的一簇簇奇特的雲團;俯瞰山下盡收眼底的「涼州七里十萬家」、「人煙鋪地桑柘稠」的景象,好像時空並沒有改變,歷史也未曾有過滄桑的風雲變幻。唯有被埋人坍塌的沙石下的金剛亥母寺洞窟,在陽光照射下飄出淡淡的塵煙,彷彿提醒著我們:這里還掩埋著許多神秘而不可預測的宗教謎團和更多未解的歷史迷霧。看著深不見底、幽暗的遠方,我默默期待,願這個聖地寶窟中能出現更多驚人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發現……
9. 寫出9個歷史遺跡或出土文物的名稱和地方。
1、西安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2、安陽司母戊大方鼎
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後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積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將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於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於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至今。
3、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4、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藏文:པོ་ཏ་ལ),坐落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是藏式古建築的傑出代表(據說源於桑珠孜宗堡),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主體建築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宮殿高200餘米,外觀13層,內為9層。布達拉宮前辟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
5、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6、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7、戰國水晶杯
戰國水晶杯為戰國晚期水晶器皿,於1990年出土於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現藏於杭州博物館。
戰國水晶杯高15.4cm、口徑7.8cm、底徑5.4cm,整器略帶淡琥珀色,局部可見絮狀包裹體;器身為敞口,平唇,斜直壁,圓底,圈足外撇;光素無紋,造型簡潔。
戰國水晶杯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2002年1月18日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8、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共有八棵,屬夏代晚期青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86年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收藏於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其中一號大神樹高達3.96米,樹干殘高3.84米。有三層枝葉,每層有三根樹枝,樹枝的花果或上翹,或下垂。三根上翹樹枝的花果上都站立著一隻鳥,鳥共九隻(即太陽神鳥)。
神樹的下部懸著一條龍,龍的頭朝下,尾在上,夭矯多姿。二號大神樹的一旁,同樣有一條蜿蜒盤桓的龍,神樹與神龍的一體形象,使神樹顯示出非凡的魅力與深厚的象徵意義。
9、黑漆描金龍紋葯櫃
黑漆描金龍紋葯櫃為明代宮廷御葯房所用葯櫃,原存太醫院御葯局御葯庫。黑漆地,正面及兩側飾描金雙龍戲珠圖案,背面及櫃里飾描金松竹梅蝶紋,四足鑲銅下腳。
高94.5厘米,寬78.8厘米,縱57厘米。木製,髹黑漆描金。櫃為 方角櫃,是「一封書式」。葯櫃正面為雙柱三抹頭結構,抹間攢框裝抽屜3個,用以存儲方劑和葯具。
櫃門2扇,採用格門構造,為兩柱四抹頭的格門,裝有板心和絛環板,門扇內面和櫃身的背面為三抹頭結構,櫃兩側為四抹頭結構,櫃底端均安有牙條。
櫃內兩旁各有長屜10個,中部立軸設有一組八方可旋轉的抽屜80個,屜上寫有葯名,葯屜總共100個,可儲存葯140種。
櫃門外面及兩側描錦地開光雙龍戲珠紋,門內上下兩格描花卉,上為月季山石,下為梅花山茶,各有蝶、蜂飛舞花間。背面上下兩格描松、竹、梅、蝶和茶花圖案。
櫃門拉手處安有面葉、鈕頭、吊環,四足安有銅套腳飾件。上格正中貼近邊抹處,楷書「大明萬曆年制」六字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承德避暑山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布達拉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莫高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後母戊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兵馬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黑漆描金龍紋葯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銅神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國水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