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井游記無憂
1. 樂而無憂 近義詞是
悠然自得 [yōu rán zì dé]
基本釋義
悠然:閑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內適。
出 處
明·袁宏容道《滿井游記》:「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鬢之間;皆有喜色。」
例 句
畫上的老者手捻胡須,目視江對岸,一副~的樣子。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泰然自若
2. ()地飛,填四個字的詞語
小心翼抄翼 [ xiǎo xīn yì yì ]
【解釋】: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出自】:《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譯文】:這位偉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謙讓。
【示例】:馮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母親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飯,心裡欣喜地想,讓兒子多睡一會,不要驚醒他。」
(2)滿井游記無憂擴展閱讀:
近義詞
一絲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釋】: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示例】:我們在學習上,應有一絲不苟的精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3. 指「自由無憂無慮」的成語是什麼
1、逍遙自在
讀音 [ xiāo yáo zì zài ]
釋義:無拘無束,安閑自得。
出 處:唐·白居易《菩提寺專上方晚眺》:屬「飛鳥滅時宜極目;遠風來處好開襟;誰知不離簪纓內;長得逍遙自在心。」
2、悠然自得
讀音:[ yōu rán zì dé ]
釋義:悠然:閑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舒適。 形容悠閑而舒適。
出 處:明·袁宏道《滿井游記》:「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鬢之間;皆有喜色。」
4. 形容躺在床上很舒服的詞語
形容躺在床上很舒服的詞語有以下幾個:愜意,安枕而卧,高枕無憂,飄然若仙,怡然自得,飄悠然自得等
2、安枕而卧
安枕而卧,成語。
拼音:ān zhěn ér wò
指放好枕頭睡大覺。比喻太平無事,不必擔憂。
出處:《史記·黥英列傳》:"使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卧矣。"
拓展資料:
怡然自得
怡然自得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yí rán zì dé,指非常高興、滿足。釋義: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列·黃帝》等均有記載。
喜悅而滿足的樣子
1、《列子·黃帝》:「 黃帝 既寤,怡然自得。」
2、唐 駱賓王《與博昌父老書》:「今西成有歲,東戶無為。野老清談,怡然自得;田家濁酒,樂以忘憂。」
3、清 李漁《閑情偶寄·演習·授曲》:「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歡者怡然自得而不見稍有瘁容。」
4、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劉厚守聽了,怡然自得,坐在椅子上,盡興把身子亂擺,一聲不響。[3]
5、清·沈復《浮生六記》-《閑情記趣》-《幼時記趣》童趣是現代編者取的名字)[4]: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魏明倫《變臉》:「水上漂怡然自得,飲酒抒情。」
7、張潔《沉重的翅膀》十三:「緊張工作了一天後所引起的勞頓,自有一番怡然自得的樂趣
5. 形容舒坦的成語
安居樂業
高枕無憂
無憂無慮
眉開眼笑
春風滿面
心曠神怡
怡然自得
眉飛色舞
神采飛揚
喜笑顏開
6. 《水尤清冽》《記承天寺夜遊》《滿井游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曹劌論戰》的翻譯及中心
滿井游記翻譯: 北京地區氣候寒冷,花朝節過後,殘留的寒意仍然很厲害。冷風時常颳起,起風時就飛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間屋子裡,想要出去卻不行。每次頂著風快步疾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來。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河堤兩岸生長著高大的柳樹,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曠開闊的景象,我(感到自己)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在這時河上的冰面開始融化,水波開始發出亮光,泛起一層一層像魚鱗似的浪紋,河水清澈透明,可以看見水底,河水亮晶晶的樣子好像剛打開的鏡匣,冷光突然從匣子里閃射出來一樣。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凈,美麗的樣子像是剛擦過一般,鮮艷美好而又明亮嫵媚,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剛梳好髻鬟似的。柳條將要伸展卻尚未伸展,柔嫩的梢頭在風中散開。低矮的麥苗像獸頸上的短毛一樣,才一寸左右,遊人雖然還不算很多,但汲泉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見到。風力雖然還很猛,但是一旦走起路來,就會汗流浹背。所有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兒、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是一副悠閑自在的樣子,一切動物之間就充滿了歡樂的氣氛。(我這)才知道郊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裡的人不知道罷了 。 人不能因為遊山玩水而耽誤公事,在山石草木大自然之間瀟灑自然的,就只有我這種閑官。而滿井這地方剛好離我的居所近,我遊山玩水將從此時此地開始,又怎能沒有記錄的文章呢!這是己亥年二月了。
中心:記敘了作者游歷滿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發了作者喜悅的心情,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對自由的嚮往和希望在公事之餘能夠繼續出遊的美好願望。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和愉悅,輕松的感情!還有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棄。
《記承天寺夜遊》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解開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射進門來,我很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沒有人與我同樂,便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里的月光好象澄澈透明的積水一樣,在這積水裡面,好象還有些水草縱橫交錯著,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天晚上沒有月亮?什麼地方沒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中心:《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
小石潭記翻譯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來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的心裡對此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道路,向下走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成為水中高地,成為小島嶼,成為不平的岩石,成為小石壘,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 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有時獃獃地一動也不動;有時卻忽然向遠處游去。往來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在與遊人相互嬉戲。 向水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蜿蜒,時隱時現。兩岸的地勢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我們坐在水潭旁邊,四面有竹子和樹木圍繞,寂靜空寥,沒有一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氣息。因為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不能長久地停留,於是我記下當時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同行的人有:我的朋友吳武陵和龔古,我的弟弟宗玄。隨從的兩個崔家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中心:本文通過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渲染了他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抒發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和被貶失意的孤寂凄涼的情感。
你只要在網路上一搜,就可以找到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
舜在田間被任用,傅說在泥瓦匠中被選拔,膠鬲在販賣魚鹽的商人中被選拔,管夷吾從獄官手裡釋放出來並得到任用,孫叔敖從隱居的海邊被選拔,百里奚從集市裡被選拔。
所以上天要降下重大使命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使他受到貧困,使他做事不順利。通過這樣的方式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沒有的才能。
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之後才能改正。內心被困擾,思慮被堵塞,然後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於聲音,然後人們才了解他。在國內如果沒有守法度的大臣或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或禍患,國家常常滅亡。
這樣之後才明白,在憂患中得以生存發展,而在安逸享樂中則會萎靡死亡。
中心:原文中先列舉舜帝、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層,然後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雲雲,令人很容易想到意志的磨練方面,最後一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發奮圖強的濃厚悲劇意識。這種解釋一般為後人接受,看似並無大礙。
文章採用列舉歷史事例和道理相結合的方法,層層深入地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全文共四段,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用排比句式,列舉了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論證人才要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證經受艱苦磨煉的必要性,說明人處困境能激發鬥志,國無憂患易遭滅亡的道理。第三部分(第四段):得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論,也是全文的中心論點。
曹劌論戰 翻譯: 魯庄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魯國,魯庄公准備應戰。曹劌請求拜見魯庄公,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來策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高官厚祿當權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就覲見魯庄公。
曹劌問魯庄公:「您憑借什麼作戰?」魯庄公說:「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庄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器,絲織品等,我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實情跟神說實話。」曹劌回答說:「(這只是)小信用,不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魯庄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能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的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魯庄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兩軍在長勺交戰。魯庄公准備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還不可以。」在齊軍擊過了三次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這時)魯庄公准備驅車(追趕)齊軍。曹劌說:「還不可以。」他走下戰車察看齊國軍隊車輪輾過的痕跡,(又)登上戰車前的橫木仔細眺望敵情,說:「可以(追擊)了。」於是魯庄公就下令追擊齊軍。
戰勝齊軍之後,魯庄公問(曹劌)勝利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要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衰減了;等到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消失了。對方的士氣消失了,而我方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齊國。(像齊國這樣的)大國,是很難估測的,我害怕他們有埋伏。我觀察他們的車轍印已經亂了,望見他們的軍旗已經倒下了,於是下令追擊齊軍。」
中心:曹劌論戰」,曹劌是當時的平民,為了魯國的利益,他主動為魯庄公謀劃。又親臨戰場,協助魯庄公指揮,為戰勝齊國起了重大作用。標題的中心詞是「論」字,側重要寫的是曹劌對戰爭的看法,表現曹劌的戰略思想,而不是側重記敘長勺之戰的戰況
戰前論戰體現了曹劌的以民為戰爭之本的基本戰略思想,那麼,戰後論戰則體現了他的戰術思想
可以把曹劌稱為優秀的軍事家。他所以取勝的原因,不是靠猛打猛沖,而是靠了謀略、智慧,這一點尤其讓人稱道。
戰爭當中,一個優秀的謀略家,抵得上成千上萬的將士。他 雖然沒有將士的勇猛,沒有將士的膺力,沒有在戰場上沖鋒陷陣, 卻能憑借智慧,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小取大。
7. 滿井名稱的由來
張籍《經王處士原居》:舊宅誰相近,唯僧近竹關。庭閑雲滿井,窗曉雪通山。來客半留宿,借書多寄還。明時未中歲,莫便一生閑。
雷思霈《春興二首》:消得天廚書幾緘,朝朝騎馬看煙嵐。三年半在香山寺,十月曾探滴水岩。滿井北游春淡淡,渾河西上石巉巉。松風獨愛陶貞白,官是蓬萊最後銜。
元代,於欽纂修《齊乘》,書中記錄了72泉的名字和位置。
文載:歷下名泉有:曰金線,趵突東。曰皇華、曰柳絮、曰卧牛,金線東。曰東高、曰漱玉,金線南。曰無憂、曰石灣,趵突南。曰酒泉、曰湛露,無憂西。曰滿井、曰北煮糠,趵突北。曰北珍珠,白雲樓前。曰散水、曰溪亭,北珍珠東。曰濯纓,北珍珠西。曰灰泉,濯纓西北。曰知魚,灰泉東南。曰硃砂,灰泉西。府城內灰泉最大,自北珍珠以下皆匯於此,周圍廣數畝,當是大明湖之源也。曰劉氏,北珍珠西北。曰雲樓,劉氏南。曰登州、曰望水,萬竹園內。曰洗缽,登州東北。曰淺井、曰馬跑,洗缽西南。曰舜泉,舜祠下。曰香泉,舜泉西。曰鑒泉,舜泉南。曰杜康,南舜廟。曰金虎、曰黑虎,李承務巷。曰東蜜脂,金虎西南。曰西蜜脂、東蜜脂西。曰孝感,孝感坊內。曰玉環,同知巷前,今縣衙內。曰羅姑,塌竹巷東。曰混沙、曰灰池,城西南角場下。曰南珍珠,鐵佛巷東。曰芙蓉,姜家亭前。曰滴水,又名清泉,西務北。曰灰灣、曰懸清,城西五龍堂東。日雙桃,城西丁子街北。曰溫泉,城西石橋北城下。曰汝泉,神通寺內。曰龍門,一名龍泉,神通寺東。曰染池,龍門東。曰懸泉,中宮東。曰都泉,中宮東南。曰柳泉、曰車泉,中宮東遠東庄。曰煮糟,四里山南。曰爐泉,南山下。曰白虎,曰甘露,大佛山。曰林汲,佛峪內。曰白泉,王舍店北。曰金沙,曰白龍,龍洞山中。曰花泉,張馬泊。曰獨孤,靈岩寺。曰醴泉,黌堂嶺北。曰漿水,盤龍鎮東南。曰南煮糠,歷山窩北。曰苦苣,柳埠東。曰熨斗,梨峪門家莊。曰鹿泉,石固寨。曰龍居,長城嶺西。合趵突、百脈,總七十二。
明代山東按察司僉事、詩人晏璧作《濟南七十二泉詩》,對72泉,逐一吟詠。
詩中有13個泉名不同於《名泉碑》,新收錄了泉公泉、白公泉、雙女泉、北漱玉泉、南甘露泉、黑龍泉、鹿跑泉、胡桃泉、白花泉、明水泉、魚池泉、縣珠泉、道士泉。《名泉碑》中的硃砂、雲樓、鑒泉、金虎、灰灣、汝泉、煮糟、爐泉、白虎、林汲、花泉、鹿泉、百脈等13個名泉未詠錄。《名泉碑》中的漱玉、溪亭、知魚、滴水、懸清、苦苣6泉,也分別改為南漱玉泉、王氏溪亭泉、知魚池泉、清水泉、賢清泉、萵苣泉。另《名泉碑》中的獨孤泉、醴泉,也由長清靈岩和章丘黌堂岑入到了歷城天麻嶺和康王山醴泉寺(又名四合寺)。
清代,在濟南任(同考官)職的文人郝植恭作《濟南七十二泉記》中,又記有72個名泉。
但是不同的是泉名發生一定的變化,文中新記錄了響泉、冷泉、胭脂泉、當道泉、菩薩泉、雙忠泉、竇姑泉、騰蛟泉、虎泉、草泉、南叵羅泉、槍桿泉、試茶泉、琴泉、琵琶泉、印泉、錫杖泉、麻披泉、天鏡泉、水簾泉、涌騰泉、團圓泉、避暑泉、冰冰泉、濋泉,計25處名泉。《名泉碑》和《濟南七十泉詩》中的36處泉未收記。
《滿井游記》是一篇明朝文學家袁宏道在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進京當官時後在初春遊玩北京郊區的作品。文中描述了燕郊初春的景色,顯示出作者不願在官場為官而欲清享自然之美的思想。同時也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寄情於物。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是個清閑官而傲世的感情。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
本文寫於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與拜謁酬答打交道,這使他深感苦悶,而更使他苦悶的是政見得不到申訴,於是他就寄情大自然,閑暇時就去瀏覽北京附近名勝古跡。本文是他到北京東直門外的滿井游覽之後的游記,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能不以游墮事」,這是對那些熱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於作者本人,本無意於在政,治,上進取。何況他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教,官,當然可以「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記?」這完全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口吻。但所不同的是,柳宗元果然一游再游,寫出了《永州八記》;袁宏道也許再沒有重遊滿井,因為第二年八月,他就告假回鄉,過上了隱居的生活。以後雖又出仕,終非所願,年僅四十二歲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