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泥河灣遺址群

泥河灣遺址群

發布時間: 2021-02-14 03:15:20

Ⅰ 泥河灣遺址與泥河灣博物館哪個值得一去

泥河灣是河北省陽原縣東部的一個小村莊,位於桑乾河上游的陽原盆地。距今約二百萬年前,遠古的人類就活動在這片土地上。
泥河灣遺址位於河北陽原縣東部,桑乾河北岸,化稍營鎮泥河灣村境內,位於桑乾河上游的陽原盆地。距今約177萬年前,遠古的人類就活動在這片土地上。泥河灣標准地層記錄了第三紀晚期至第四紀地球演化和生物、人類進化的歷史,受到國內外地質、古生物、古人類及史前考古專家的極大關注。
折疊編輯本段泥河灣盆地
泥河灣盆地,位於河北陽原縣東部,桑乾河北岸,化稍營鎮泥河灣村境內,東西長60餘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
在200多萬年前,這里是一個較大的湖泊,湖泊的周圍,是古動物的世界。後來,湖水乾枯,湖底裸露,由於河流的侵蝕作用,乾枯的"古湖平原"變成了丘陵、台地、盆地,泥河灣盆地就是其中之一。此時,盆地周圍的山地森林密布,氣候溫暖潮濕,野生動物密集,同時也是遠古人類理想的生活場所。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外科學家就在這一帶發現了許多雙殼蚌化石和哺乳動物化石,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地質及古生物工作者到這里多次進行考察,發現了數以百計的、種類繁多的動物化石,又發現了許多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在時代上,從100多萬年到1萬年舊石器時代早、中、晚期每個階段的遺址都有,且內容十分豐富。其中百萬年以上遺址就有18處,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考察發現證明,泥河灣遺址是尋找早期人類化石的一處重要地區。河北省考古工作者把泥河灣遺址稱為"舊石器考古的聖地"。一些考古工作者提起泥河灣時,都說"那裡遍地都是寶"。
折疊編輯本段泥河灣遺址
泥河灣遺址群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桑乾河畔,以及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和人類舊石器遺跡而聞名於世。長期致力於泥河灣遺址群這一研究的張家口市政協主席張寶華說,對馬圈溝遺址的發掘研究,使泥河灣遺址的年代有了巨大突破,把亞洲文化的起源推進至距今200萬年前,從而在東非澳杜威峽谷之外找到了地球上第二個200萬年前的古人類活動遺跡,向"非洲唯一人類起源論"提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挑戰。同時,它還發現了世界舊石器考古發掘中極為罕見的、距今200萬年前的、可以復原的遠古人類的進食場景。可以說,這一遺址群直接改寫了世界關於人類起源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成為人類尋根問祖的聖地。
1924年9月,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和桑志華在考察內蒙古薩拉烏蘇的返回途中來到張家口,會同美國地質學家巴爾博在泥河灣進行了短暫的地質考察。在科學報告中,巴爾博將盆地內的河湖沉積物命名為泥河灣層,從而拉開了泥河灣盆地科學研究的帷幕。從那一刻起至今80餘年,經過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專家、學者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在東西長8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的桑乾河兩岸區域 內,發現了含有早期人類文化遺存的遺址80多處,出土了數萬件古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和各種石器,幾乎記錄了從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發展演變的全部過程。在我國已經發現的25處距今100萬年以上的早期人類文化遺存中,泥河灣遺址群就佔了21處。如此集中的早期人類遺存在全世界絕無僅有。泥河灣遺址群出土的古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各種石器總計達到數萬件。這些遠古的文化遺址分布面廣、內容豐富,囊括了古人類學、舊石器考古學、古生物學、第四紀地質、古地磁學、古氣候學和年代測定等多個學科,幾乎記錄了人類的起源和演變的全過程,是一個天然博物館,對探索世界早期人類的發展及其文化的演變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泥河灣早期文化遺存的密度之高,年代之久遠,不僅在國內絕無僅有,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特別是2001年馬圈溝遺址的發掘,首次發現了距今約200萬年前人類進餐的遺跡,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起源地。泥河灣向人們昭示:人類不僅從東非的奧杜維峽谷走來,也有可能從中國的泥河灣走來。 專家介紹說,保護開發泥河灣遺址群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是我國以至世界上獨具特色的舊石器考古研究基地,泥河灣盆地有國際地質考古界公認的第四紀標准地層,泥河灣盆地、泥河灣地質剖面、泥河灣動植物群、泥河灣文化遺址已成為世界古人類文化等多學科研究的寶庫。
1978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泥河灣附近的小長梁東谷坨發現了大量舊石器和哺乳類動物化石.其中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石器以及製作石器時廢棄的石塊等。
正是由於這一特殊地位,1997年成為河北省第一個省級地質遺跡保護區,199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泥河灣就以1994年《光明日報》的報道為例,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北京猿人"的發現者之一賈蘭坡院士和他的同事們,在泥河灣盆地小長梁遺址發現了大量的世界上最早的細小石器。這些石器都比較小,大多重在5至10克之間,最小的不足1克。可分為尖狀器、刮削器、雕刻器和錐形器等類型,共約2000件。這些石器經過古地磁專家的測定,證明距今約有160萬年。賈蘭坡院士說,小長梁遺址年代的測定"是最詳細可靠的"。而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泥河灣盆地小長梁遺址發現的這些細小石器"竟是如此之多如此之早,加工技術又如此精細、進步",而且世界上尚未見有記錄。1957年,賈蘭坡院士觀察了"北京人"製作石器已很進步,能使用和控制火,因而推斷說,距今五六十萬年前的"北京人"絕不是最早的人類,"北京人"不是第一。這次細小石器的發現,確證"泥河灣期的地層才是最早人類的腳踏地",於是賈蘭坡院士認為,在160萬年前,就有如此進步的石器,證明人類起源比過去的認識要早得多,說400萬年前有了人類並非誇張。
1995年8月至1998年9月,在以往發掘的基礎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系合作發掘,在於家溝遺址找到了華北地區極為難得的更新世末至全新世中期的地層剖面和文化剖面,該項發掘入選199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間,1996年6至8月,美國印第安大學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中美聯合考古隊,對泥河灣遺址也進行過為期兩個月的發掘研究工作,獲得了一大批較為珍貴的動物化石和舊石器等實物資料,進一步證實泥河灣盆地是中國人類起源的搖籃,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是一座有待深入研究、開發利用的巨大科學寶庫和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10月,在泥河灣馬圈溝遺址發現了層位最低、時代最早的遺址,發掘出的幾百件石製品、動物骨骼,將泥河灣盆地舊石器的年代向前推進了數十萬年,達到距今200萬年左右。鑒於泥河灣遺址在史前文化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價值,2001年3月入選"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初,泥河灣地質遺跡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望採納

Ⅱ 泥河灣出土的文物經鑒定,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中國泥河灣是剖面最多、保存最完好、是國際公認的第四紀標准地層專;泥河灣遺址群沒有年代斷層屬,有200萬年的馬圈溝遺址、136萬年小長梁遺址、136萬年的葡萄園、廣梁遺址、100萬年的有山祖廟咀、麻地溝、東谷坨、飛梁、霍家地、許家坡、東梁、照坡、後土山、岑家灣遺址;78萬年的有馬梁、雀遺址兒溝遺址;12萬年的有山兌、細弦子遺址;10萬年的侯家窯、漫流堡遺址;7.8萬年的板井子遺址,2.8萬年的上沙嘴、新廟庄遺址、1.16萬年的有虎頭梁、油房、西溝、西白馬營遺址;4000年的有周家山、九馬坊、榆條溝等;3000年的有丁家堡壘泥泉等,總共達130多處。

Ⅲ 泥河灣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該博物館內陳列有5萬余件泥河灣出土文物,成為世界考古科研基地。博物館由序言廳、主展廳、臨時展廳、活動廳四部分組成,主展廳主要展現泥河灣從200萬年前到一萬年前古人類生產生活場景,分東方人類出現、現代人類起源的證據、人類社會的巨變、中華文明的搖籃、遠古時代的泥河灣等六個展區。
博物館外觀主要有30米高的「人」字型標志石柱,博物館外大小不同的幾個台體,代表的是泥河灣特殊的地貌;立面上穿插組合的花崗岩塊,體現的是泥河灣標准地層;仿頭蓋骨化石的半圓形屋頂和花崗岩條帶外牆等無不彰顯著「東方人類故鄉———泥河灣」的神韻。
高聳的「人」字形結構建築物,預示著東方人類從泥河灣走來;博物館整體形狀為半圓形,象徵著古猿人的頭蓋
骨化石,這一切都展示了泥河灣的文化特色。 該博物館分六個展區,各展廳採取環套結構相連,又各自分隔,自成體系。同時在主體建設中設計了大型文物儲藏室、資料檔案室和文物修復室。該館不論在建築規模和藏品數量等方面均屬前列,與雲南元謀人、北京周口店等國家級博物館一並成為世界考古科研基地。另外,在泥河灣遺址群內還將建設現場展覽館,作為博物館的有機組成部分,重點對小長梁、虎頭梁、侯家窯、馬圈溝等重要遺址進行扣棚永久性保護展覽,再現古人類生活場景。
展區一:遠古洪荒———東方人類出現的序幕。
舊石器時代,是人類開始出現的時代,以打制石器為工具,人類的體質具有原始的特徵,遺存與若干絕滅動物共存,地質時代屬於更新世,從距今250萬年前開始延續到距今1萬年前為止。
該展區對馬圈溝、小長梁、東谷坨、岑家灣、飛梁等遺址進行復原。在展示時以當時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壁畫與文物標本相呼應,展現人類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情景。採用繪景與真品結合的方式展出展品,挖空畫中人群拿武器的手部,放置真實的文物標本。突破一般博物館的陳列的定式,使觀眾直接了解遙遠而陌生的石器是如何製造和使用的。
在展示的同時滾動播出馬圈溝遺址發掘攝像資料與飛梁遺址發掘現場錄像。
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象徵中華民族歷史長河262米的青銅甬道第一級台階上,鐫刻了泥河灣小長梁遺址的名字,微縮復原世紀壇。
同時在該展區展出在馬圈溝、小長梁、東谷坨、岑家灣、飛梁等遺址中發掘的如刮削器、小型砍砸器、草原猛獁肢骨、猛獁象肋骨等石製品和動物化石。
展區二:承前啟後———現代人類起源的證據:侯家窯人及其文化。
該展區內可以看到一個背景畫,畫為10萬年前的泥河灣盆地自然環境。前景為雕塑:一群侯家窯人迎面向走來,人群包含男女老幼。通過背景畫說明人類是誰的後代,人類的祖先來自哪裡。
該展區還展出距今10萬年前人類的頭蓋骨、左上頜骨、牙齒等化石。還有曼古棱齒象牙齒、瑙曼古棱齒象肢骨、原始牛肢骨等動物化石。
展區三:告別蒙昧———人類社會的巨變:虎頭梁遺址群與新石器時代的萌芽。
該展區用圖版的方式展示於家溝遺址探方剖面,從上到下每一層位都鑲嵌進真實的典型細石器標本、動物化石、陶片。
該展區展出石錘、鴕鳥蛋皮製成的扁珠、蛙骨骼、轉角羚牙齒等石製品和動物化石。
在石鏃的展示上,用極細的透明線將大量石鏃吊在半空中,高低錯落,密集分布,鏃鋒朝向一致,形成箭如雨發之勢。
展區四:華夏之根———中華文明的搖籃:新石器時代的來臨與姜家梁遺址群。
該展區用大型油畫呈現黃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以此來說明張家口大地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華民族的根。
將姜家梁遺址中新石器時代房屋基址、墓葬,放置骨架、隨葬品做成模型。遊客在上面行走,既可以觀看墓葬的實際樣式,也可觀看四壁的照片和標本。
該展廳主要展出礪石、高足杯、玉豬龍等在頭馬坊遺址石製品和姜家梁遺址中出土的石器、陶器、玉石器等文物。
展區五:參與互動———親歷歷史,我要考古。
該展廳通過電子觸摸屏的方式,展現古代動物起死回生、古人取火的方法、製作石器、製作陶器、模擬考古。
古代動物起死回生分為三組:第一組:化石的形成;第二組:認識動物化石;第三組:拼接動物化石,復原古代動物。
古人取火的方法分為三組:第一組:古代取火演示;第二組:鑽木取火;第三組:燧石取火。
製作石器分為四組:第一組:古代製作石器演示;第二組:認識石器原料;第三組:石器的種類;第四組:石器的製作。
製作陶器分為三組:第一組:製作陶器演示;第二組:古代陶器種類;第三組:陶器的製作。
模擬考古分為四組:第一組: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演示;第二組:新石器墓葬考古發掘演示;第三組: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第四組:新石器墓葬考古發掘。
展區六:影視廳———「遠古時代的泥河灣」。
該展廳是全景電影廳,通過電影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在較短的時間和最小的移動范圍內,直接了解泥河灣遠古時代的環境、動物群和人類活動情況。包括泥河灣的位置、形成過程、地理環境、湖泊大小演變、植物種類、動物種群、人類覓食、遺跡的形成過程、現代考古學家的重新發現等全過程。
同時輔以現場復原沙盤,攝人心魄的背景音樂,現場各種逼真聲音、動效,燈光,能收到強烈的震撼效果,使各種不同層次的觀眾都耳目一新,喜愛觀看。整部電影不用語言解說,以不同的音樂和音效來表達。
該展廳是整個博物館的最經典的部分,是整個參觀線路的高潮,使觀眾在極短的時間里經歷了漫長而巨大的時空轉換。觀眾在此看完就結束了游覽,但是意猶未盡,有戀戀不舍的感覺。

Ⅳ 中國泥和彎

1924年9月,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和桑志華在考察內蒙古薩拉烏蘇的返回途中來到張家口,會同美國地質學家巴爾博在泥河灣進行了短暫的地質考察。
1957年,考古學者觀察了「北京人」製作石器已很進步,能使用和控制火,因而推斷說,距今五六十萬年前的「北京人」絕不是最早的人類,「北京人」不是第一。這次細小石器的發現,確證「泥河灣期的地層才是最早人類的腳踏地」,於是賈蘭坡院士認為,在160萬年前,就有如此進步的石器,證明人類起源比過去的認識要早得多,說400萬年前有了人類並非誇張。
1988年4月23日,泥河灣對外開放,應中科院邀請,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前來考察,拉開了泥河灣開放的步伐。
1990年,經國務院的批准,由克拉克教授領軍組織的中美合作泥河灣考古項目,成為建國以來的笫一個中外合作考古項目。至此,已接待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學者和專家,發表了有關泥河灣的論文700多篇。
1994年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在泥河灣盆地小長梁遺址發現了大量的世界上最早的細小石器。這些石器都比較小,大多重在5至10克之間,最小的不足1克。可分為尖狀器、刮削器、雕刻器和錐形器等類型,共約2000件。這些石器經過古地磁專家的測定,證明距今約有160萬年。
1995年8月至1998年9月,在以往發掘的基礎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系合作發掘,在於家溝遺址找到了華北地區極為難得的更新世末至全新世中期的地層剖面和文化剖面,該項發掘入選199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996年6至8月,美國印第安大學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中美聯合考古隊,對泥河灣遺址也進行過為期兩個月的發掘研究工作,獲得了一大批較為珍貴的動物化石和舊石器等實物資料,進一步證實泥河灣盆地是中國人類起源的搖籃,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是一座有待深入研究、開發利用的巨大科學寶庫和世界文化遺產。
2001年馬圈溝遺址的發掘,首次發現了距今約200萬年前人類進餐的遺跡,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起源地。泥河灣向人們昭示:人類不僅從東非的奧杜維峽谷走來,也有可能從中國的泥河灣走來。
2001年3月入選「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10月,在泥河灣馬圈溝遺址發現了層位最低、時代最早的遺址,發掘出的幾百件石製品、動物骨骼,將泥河灣盆地舊石器的年代向前推進了數十萬年,達到距今200萬年左右。鑒於泥河灣遺址在史前文化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價值。
2002年初,泥河灣地質遺跡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
2014年8月24日,由河北省泥河灣管理處組織的泥河灣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發掘出一個較完整的象頭化石。發掘出的象頭化石微微向上仰起,一根象牙化石較完整,長1.5米,另一根象牙前方有殘缺,長度1.2米,象的臼齒化石清晰可見。象頭化石埋藏在河流相的沙層中,已經過搬運,推斷象頭化石應該是經長年雨水沖刷而滑落至此。到底是百萬年的猛獁象頭化石,還是南方象演變後的象頭化石,還需專家進一步研究認證。[4]

位置境域
編輯
泥河灣遺址位於河北陽原縣東部,桑乾河北岸,化稍營鎮境內,是國際標定的第四紀地層代表地點。
泥河灣盆地,東西長60餘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在200多萬年前,這里是一個較大的湖泊,湖泊的周圍,是古動物的世界。後來,湖水乾枯,湖底裸露,由於河流的侵蝕作用,乾枯的「古湖平原」變成了丘陵、台地、盆地,泥河灣盆地就是其中之一。此時,盆地周圍的山地森林密布,氣候溫暖潮濕,野生動物密集,同時也是遠古人類理想的生活場所。
中國泥河灣是剖面最多、保存最完好、是國際公認的第四紀標准地層;泥河灣遺址群沒有年代斷層,有200萬年的馬圈溝遺址、136萬年小長梁遺址、136萬年的葡萄園、廣梁遺址、100萬年的有山祖廟咀、麻地溝、東谷坨、飛梁、霍家地、許家坡、東梁、照坡、後土山、岑家灣遺址;78萬年的有馬梁、雀遺址兒溝遺址;12萬年的有山兌、細弦子遺址;10萬年的侯家窯、漫流堡遺址;7.8萬年的板井子遺址,2.8萬年的上沙嘴、新廟庄遺址、1.16萬年的有虎頭梁、油房、西溝、西白馬營遺址;4000年的有周家山、九馬坊、榆條溝等;3000年的有丁家堡壘泥泉等,總共達130多處,現存戰國、漢、遼墓葬124座,因而這里成為「世界天然博物館」。[1-3]

出土文物
編輯
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外科學家就在這一帶發現了許多雙殼蚌化石和哺乳動物化石,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地質及古生物工作者到這里多次進行考察,發現了數以百計的、種類繁多的動物化石,21世紀以來又發現了許多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在時代上,從100多萬年到1萬年舊石器時代早、中、晚期每個階段的遺址都有,且內容十分豐富。其中百萬年以上遺址就有18處,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考察發現證明,泥河灣遺址是尋找早期人類化石的一處重要地區。河北省考古工作者把泥河灣遺址稱為「舊石器考古的聖地」。一些考古工作者提起泥河灣時,都說「那裡遍地都是寶」。[1]
在科學報告中,考古學家將盆地內的河湖沉積物命名為泥河灣層,從而拉開了泥河灣盆地科學研究的帷幕。從那一刻起至今80餘年,經過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專家、學者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在東西長8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的桑乾河兩岸區域內,發現了含有早期人類文化遺存的遺址80多處,出土了數萬件古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和各種石器,幾乎記錄了從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發展演變的全部過程。在我國已經發現的25處距今100萬年以上的早期人類文化遺存中,泥河灣遺址群就佔了21處。
我國已發現100萬年前更新世舊石器時代遺址16處,而泥河灣遺址群就占其中的12處。不僅如此,泥河灣豐富的文化積淀還包括古生物學、第四紀地質學、古地理學和古氣候學等多種學科,成為舉世聞名的「天然博物館」,是獨具特色的泥河灣文化旅遊熱線。泥河灣遺址群的保護和開發,不僅對人類考古研究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有巨大帶動作用。
小長梁
位於陽原縣大田窪鄉官廳村北500米,1978年,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尤玉柱、湯英俊和李毅等發現並進行發掘。發現石器1000餘件,屬於小石器傳統;出土的動物化石有桑氏鬣狗、三趾馬、三門馬、披毛犀牛、羚羊等。其地質年代為距今136萬年。小長梁遺址對研究我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探討小石器系統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小長梁遺址作為我國古人類活動最北端的見證,被鐫刻在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上。
馬圈溝
馬圈溝遺址位於陽原縣大田窪鄉岑家灣村西南,1992年,河北省文物局謝飛領隊,進行連續發掘。2001年,對III文化層進行發掘,驚現200萬年前古人類「餐桌」:在發掘探方的南部區域,散落著一組以象的骨骼為主,間有石製品、動物遺骨和天然石塊構成的古人類進餐場景,多數骨骼上有砍砸和刮削的痕跡。生動地展示了古人類群食大象,刮肉取食、敲骨吸髓的情景,對研究當時人類的行為提供了珍貴的科學資料。
虎頭梁
位於陽原縣東城鎮虎頭梁村東南約800米處,1972年,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蓋培、衛奇發現並發掘。發掘出以楔形石核和尖狀器為主的大量石器,還發現了古人使用過的灶坑。隨後,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發掘了於家溝遺址,出土了距今1萬年前的夾砂黃褐色陶片,是在舊石器時代地層里發現的唯一的一塊陶片,對研究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農業起源、制陶業起源等具有重要的意義,被評為199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現今世界研究舊石器時代有三個熱點地區,非洲、西歐和東亞。「就國家而言,中國古人類研究的材料得天獨厚,任何一個人要想研究舊石器時代,都不能避開中國,而在中國,泥河灣無疑是最不能被忽視的。至今已有5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考古學家來此考察研究,泥河灣遺址群已成為中外考古專家研究世界古人類的文化寶庫。」[2]
截至目前,國際公認的泥河灣的人類活動遺址可以追溯至170萬年以前,有些學者認為甚至可以追溯到200萬年以前。這個年代也正是人類起源的重要階段。正因如此,英國《自然》雜志、美國《科學》雜志相繼發表論文。英國BBC廣播電台、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等均曾對泥河灣進行過系列報道,而越來越多的國際學術會議也選擇在了泥河灣。[2] 「東方人類探源工程——泥河灣人類起源、地質及環境背景研究」項目2013年6月8日在河北省陽原縣正式啟動。

Ⅳ 考古是研究人類文明的重要方法,在河北省境內,已經發現了大量古代歷史文明的證據。以下四處原始人遺址,

這道題選C。
馬圈溝遺址位於河北省陽原縣大田窪鄉岑家灣村西南;
泥河灣盆地遺址位於河北省陽原縣境內東部地區的桑乾河流域,這里可能是東亞人種的起源地;
元謀人遺址位於雲南省元謀縣,元謀人距離現在約170萬年,是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化石遺址;
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東約一千米處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距離武安城大約17千米。
祝你學習進步!

Ⅵ 泥河灣遺址群的開發保護

整個泥河灣遺址群不但數量龐大,而且年度跨度大,幾乎覆蓋了舊石器時代的各個方面。泥河灣的學術價值引起了地質、考古界的普遍關注。同時,泥河灣遺址群、泥河灣標准地層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也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1997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將泥河灣一帶列為全省第一個省級地質遺址保護區;2000年泥河灣舊石器考古被評為中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其中小長梁遺址作為人類活動最北端的見證和中華大地古人類早期發祥地之一,被鐫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270米長的青銅甬道的第一個台階上;2001年,泥河灣遺址群被國家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泥河灣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正在積極籌備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文物、地質及各相關部門,乃至泥河灣盆地地域內的人民群眾,對泥河灣這一文化遺產保護,做了許多工作,付出了許多心血。使泥河灣的保護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
1、省市縣均建立了泥河灣保護開發領導小組和相應的工作機構。
2、配合省文物、地質、規劃部門,制定了保護開發10年規劃,提交省建設廳審定。以張家口市政府的名義,印發了《關於加強對泥河灣遺址群保護管理的通知》,並由陽原縣將有關法規、規章輯印成冊,發放宣傳。
3、在省專家咨詢委員會的指導下就泥河灣博物館建設事項,做了相應的基礎性工作。
4、編輯、攝制了多種宣傳文字影像資料,組織了廣泛深入的宣傳活動。
5、修建了通往主要遺址區的道路5條,近40公里,構築了防護工程,結合退耕還林還草,核心區及道路兩旁綠化總計15000畝。
6、設置了文物保護范圍、地質核心區和試驗區的標志。
7、積極配合了考古發掘、調查工作。
2002年2月4日,河北省政府在陽原主持召開了泥河灣遺址群保護、開發和利用現場辦公會,確定了保護開發泥河灣的十二項具體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建設泥河灣博物館。據了解,擬建設的泥河灣博物館位於張家口市陽原縣城,建設用地20畝,工程預算總投資3150萬元。博物館建成後,總面積將達到456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2173平方米,庫房面積850平方米,其他面積1537平方米,其規模在我國屬於中型博物館。據悉,泥河灣博物館建成後,將滿足5萬余件出土文物的陳列展示,並兼具保護收藏和科學教育功能。

Ⅶ 陽原泥河灣遺址的介紹

陽原泥河灣遺址又稱泥河灣遺址群,位於中國河北省張家口陽原縣境內東部地區內的桑乾河容流域,內有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中國目前發現的百萬年前早期人類文化遺存中,泥河灣遺址佔了絕大多數。泥河灣遺址可能是東亞人種的起源地,向非洲起源學說提出了挑戰。

Ⅷ 河北泥河灣遺址能否定人類非洲起源嗎

河北泥河復灣遺址目前還制不能否定人類非洲起源。
東非的奧杜維峽谷是目前世界公認的人類起源地,那裡出土的猿人化石距今233萬年。對位於河北陽原泥河灣遺址群的十多年考古發掘表明,人類早在200多萬年前就棲息在亞洲,泥河灣可能是除非洲以外另一個人類的老家,對「人類非洲起源單一論」提出了挑戰。泥河灣因而被譽為「中國的奧杜維峽谷」和「東方人類的故鄉」。
泥河灣的研究已有近百年歷史,但仍有許多謎團有待破解。

Ⅸ 為什麼說泥河灣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

原因:泥河灣是全世界人類活動最早的地區之一鮑里克(美國古人類考古學家):泥河灣是東亞乃至全世界人類活動最早的地區之一。呂遵諤:到目前為止,全國發現一百萬年前的舊石器遺址主要集中在泥河灣盆地,泥河灣盆地以外的其他一百萬年以前的遺址,不是地層關系問題就是標本性質的認定,到現在都存在疑義。泥河灣盆地的遺址,雖然有幾個有爭議,像大南溝,還有過去外國人發現的下沙溝石器。但是,其他遺址,如從馬圈溝到小長梁和東谷坨,一百萬年前的論斷,現在國內國外都取得了共識。目前來說,泥河灣內的馬圈溝是中國發現時代最早、內容最豐富、最靠得住的遺址,距今約160萬年至200萬年。黃慰文:1978年發現的小長梁遺址經新一輪的古地磁測定,表明它的年代為距今136萬年。從層位上說,馬圈溝應該更早。如果馬圈溝的年齡確實和東非很有名的奧杜威遺址是同齡的,這將在世界上引起大轟動。因為東非奧杜威175萬年的人類活動被證實後,人類歷史比當時人們認識的長度翻了一番。在這之前大家知道人類的歷史是100萬年,奧杜威出來後,成了200萬年。東亞有沒有那麼早的人類活動過去一直有爭論,現在馬圈溝出來了,對人類起源和進化的看法,有必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衛奇:雖然在泥河灣還沒有發現猿人化石,就是泥河灣人類化石,但現在發現的遺址已經足以證明大約170多萬年前的大量石器,跟上面地層的石器看起來沒有什麼區別,器物較小,加工精細,很顯然不是最早的,下面地層還應該有。泥河灣關於人類活動的年代還應該往前推進。猿人化石肯定有,只不過是在哪一個地點、哪一個層位、什麼時間發現是很有可能的。最標準的地層,蘊藏遠古人類信息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黃慰文:上一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是泥河灣工作的第一個階段。它的貢獻就是給東亞建立了一個標準的早更新世地層剖面。直到現在,考古工作者還在這個基礎上開展工作。呂遵諤:泥河灣擁有眾多早期時代連續的標志地層。同時,在陽原縣東西長8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的桑乾河兩岸區域內,遍布著含有早期人類文化遺存的遺址80多處。在我國目前已經發現的25處距今100萬年以上的早期人類文化遺存中,陽原泥河灣遺址群就佔了21處,其中部分早期人類文化遺存的年代距今約200萬年左右。泥河灣早期人類文化遺存密度之高,年代之久遠,不僅在國內絕無僅有,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足以和國際普遍公認的人類起源地———非洲奧杜威峽谷相媲美。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