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游記
① 以地理的角度寫一篇800字的游記,拜託在8月15日之前
投機取巧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還是自己完成吧!
② 一片游記作文
早晨,是南方那種濕漉漉的天氣,昨夜微微下了場雨,空氣濕潤的像能擰出水。四月的桂林,滿目都是綠色,去灕江的路上,氤氳的晨霧都透著淡淡的綠。不是傳說中游覽灕江的最好天氣,人們不禁有了些淺淺的遺憾。導游小姐說,霧里灕江更有一番美呢!人們不置可否,都淡淡地笑。船停在一道不甚寬的水面上。上了船,人們找好位子,三五成群地聊天。開船時,興致勃勃望著船舷外,江面不很闊,水深綠如翠,靜靜的流淌,全沒有臆想中江的洶涌,倒如江南女子般潔凈婉約。岸上是農田,碧綠的,偶爾有片艷黃的菜籽花,讓綠色頓時活潑起來。天陰著,綠色更加濃郁,要滴出來似的。船彷彿不是行在江里,而是浮在這綠色里。船上的廣播說離天下聞名的景點還有一小時的航程時,浸潤在輕柔的江風中的睡意不禁繾綣起來。醒來時,船已行在畫中。喀斯特地貌特有的造型各異的小山峰沿著江岸逶邐而前。薄霧尚未散去,山巒如蒙了面紗的女子,蘊含無限神秘,而人們始終揭不開薄紗的一角,將她看得更透徹,只能無盡的想像,想像那薄紗後是怎樣一幅令人神往的美景。灕江的山是多情的。江水從山巒間穿過,山卻沒有那種壁立千仞的陽剛,的像江邊汲水的女子,裊裊婷婷的峙立,嫵媚而且纖巧,若不是早有人將幾座並立的山巒臆想成「駱駝山」、「秀才看榜山」,我寧願將這一座座如破土的幼筍般的山巒想像成在灕江邊跳躍的音符。有輕緩如薩克斯的柔聲輕訴,有綿長如小提琴的悠揚,更如起落的琴鍵正奏響綠色的圓舞。沒有高亢的旋律,沒有金戈鐵馬的鏗鏘。有的只是一片寧靜如萬籟俱寂的山林間傳出悠揚山歌的尾音,彷彿要滌清紅塵中帶來的浮躁。心情驟然平緩,人便無比清凈起來。江面已不似上船時的寬,離船舷不遠處即可看見江底細碎的鵝卵石。江水便分成幾種綠色,中間深些,愈往岸邊愈淺。江水淙淙地響,船頭不遠處一拐彎,便融進同樣綠的山中。這江水彷彿是山間飄出的一縷綠絲帶,那盡頭可是傳說中美麗的女子正遊走在山巒之間。而這飄帶彷彿是一種呼喚,引導人們的思緒順著江水不斷地向前遊走。不知道這絲帶般的灕江要把遊人帶進怎樣神秘的想像空間。人的意識在這水的蜿蜒間竟模糊起來。船在江中緩緩而行,江邊一叢叢搖曳的鳳尾竹掩映著偶爾露出幾角青瓦的農舍。山是不張揚的在屋後,水是輕緩飄逸的在門前流過,遠離城市的喧囂,這里該是怎樣寧靜平和的去處。一條小徑通到江邊,一個戴斗笠的漁人正在系船,幾只鴨子在愉快地游泳。這幅讓人如醉如痴的畫面竟使人疑在夢中。前面江面陡寬,是聞名遐邇的「黃布倒影」。據說天晴時,可以在平靜的江面上看到岸邊山巒和鳳尾竹清晰的倒影,許多電影都在這里取景,實在是灕江上一個極有特點的景緻。淡薄的霧氣讓人們錯過這個神奇的美景。但霧中灕江的美更是無法言喻。船復行,前方一山峰擋住去路,峰壁如刀削斧劈一般。這是灕江中惟一顯陽剛的山峰。峰雖然不高但卻有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有一少年立於山前,注視著刀削般的峰壁,山石的皴皺勾畫出九匹形態各異的馬的形狀,或仰天長嘯或悠閑信步,同行者皆看不出。少年隨後便蟾宮折桂直至封相。於是後人說,能在一分鍾內看到壁上九匹馬者便有宰相之才。據說,當年周總理游灕江至此,便一眼看出九匹馬,傳說由此更加動人起來。在導游小姐繪聲繪色的講解中,大家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直至將山峰繞到身後,大多隻數到三四匹。將大家數到的湊到一起竟遠超過九匹。「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不知誰冒出一句,艙內一片鬨笑。這山叫「九馬畫山」。過了「九馬畫山」,岸邊峰巒漸少且都離岸而去,江面也寬闊,天氣也見晴朗,偶爾有太陽鑽出雲朵。江岸上傳來悠揚的歌聲,斷斷續續如隱在霧後的山巒,所有人的眼睛都迷濛起來。霧中的灕江
③ 寫一篇游記,400字左右
登黃山的前一天,那種期盼以久事情馬上就要實現的興奮勁兒是難以名狀的。雖然天氣預報第二天黃山會下雨,看不到雲海,許多同行的朋友更是在紛紛惋惜,卻絲毫不能降低我的游性。蘇公曾有詩雲:「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沫總相宜」。我堅信,名川大山不是浪得虛名的,想必黃山也如西子湖一般罷,晴天會有晴的美,雨天自有雨中的秀,怪石奇松的美景在紛紛的雨霧中不知是什麼樣子。但如果在細雨藹霧中的黃山漫步、品景,豈不是別有一番情趣。我竊喜、期待。
第二天果然陰陰沉沉,牛毛細雨飄飄散散,又惹來不少朋友陣陣埋怨。車行黃山腳下,抬頭遠望,山巔霧氣繚繞,層林盡染,朦朧雨霧中的黃山像籠著一層薄紗,如少女一般欲遮還羞,彷彿在等著小夥子來挑開心扉。此時此刻,這座讓多少人在夢里才能見到的奇山近在咫尺,另大夥先未登,已神往,那些埋怨天公的朋友也是滿臉的興奮。為了節約時間,導游安排我們乘座纜車上山,只是無法用自己的腳步去感觸黃山的一景一石,不禁有絲絲遺憾。纜車越來越高,從車窗望去,周身蒼茫茫一片,如騰雲駕霧。偶而間,或一叢叢奇特的松林或幾塊褐色的山石從繚繞的霧氣中映入眼簾,後又一晃而過,與碧空晴天的景緻大不一樣,彷彿進入天境一般,不時引來大家一陣陣的驚喜和唏虛聲。還未正式登山,大家已被這似真似幻景緻陶醉了。
下得纜車,首先來到了丹霞峰。小雨也知人意,不知幾時悄悄的走了,只是霧氣更大更重了。黃山真是名不虛傳,雖然霧氣遮掩了遠處的磅薄美景,但眼前的奇山怪石就足以大飽遊人的眼福,青松穿崖破石,巧石如雕如塑,山峰刀削斧壁,雲霧迷漫繚繞,稱之閬苑仙境,真是名符其實。丹霞峰在黃山諸峰中是較為寬闊厚重的,滿山的蒼松翠柏,一條山路平緩彎延地通向松林深處,兩旁的松樹鬱郁蔥蔥,錯落有致,高大修直,朴實穩健,松林里的枝幹都是向著同一方向筆直地伸展,如眉清目秀的小伙,又似帥氣精乾的後生一手貼背,一手伸開,歡迎遊人的到來。行走其間,雖不能遠眺黃山諸峰,但耳聞山間瀑水哄鳴,目睹路旁山花爛漫,手觸那一根根松針上的晶瑩露珠,只覺的俯拾即景,如詩如畫。
一路行去,山路漸陡,順著台階攀行而上,不少同行朋友已是汗流浹背。黃山大小峰共80多座,千峰競秀,層巒起伏,諸峰山路或曲折彎延,或筆直鑽天,或逶迤入地,攀行在這些山路上游覽黃不僅是觀賞美景,更是對遊人勇氣、意志的磨練和考驗。我們一行人登上氣勢寬闊的光明頂,又穿過險象環生的「一線天」,幾巔幾伏的走下來,竟又有不少朋友掉隊了。我們一行只剩6人了,大家稍作休息,便要攀登黃山第一高峰——蓮花峰。該峰海拔1864米,遠觀如同一支蓮子,因此得名。上山的台階依山開築,陡峭崢嶸,險峻異常,踏上又窄又密的石階,心裡麻麻的,再不敢說話,只是悶著頭往上走,到得最後,索性手腳並用,奮力爬行。經過一番大汗淋漓的拼搏,我們終於站在了這座很少人能到達的蓮花頂!舉目眺望,濃霧迷濛,白雲浮生,頓感紅俗世皆如浮雲蒼狗。20多個學生在為登高而歡呼和拍影留念,和峰下人群熙熙攘攘的氣氛相比,這里清靜了許多。爬上一塊石,天地間蒼蒼茫茫一片,周身雲霧行走,觸手可及,一股一股的霧氣從山谷捲起,撲面而來,清新舒暢,直使人如入夢幻之境,來到了太虛,禁不住忘情地閉上眼睛。突名,朋友的一聲呼叫,把我從夢幻中拉了回來,小心翼翼地握住欄桿鐵鏈向下望去,雲霧繚繞,不知深邃,高處不勝寒的感覺頓時襲上心頭,上山這前,導游說黃山積泰山的雄偉,峨嵋的秀麗,衡山的雲霧,華山的險峻於一體,而此時險和華山的險是絕對不同的,明明很安全,但大家每走一步還是緊緊抓住欄桿或是扶住山石,不敢鬆手,彷彿一鬆手,身體就會飄融到這茫茫雲霧中,惹得眾人既驚恐又興奮,發出一陣一陣的尖叫聲。
下山的路上遊客甚多,見面便是會心的相對一笑,大家全沒了陌生感,新朋故知,一起談對黃山的觀感。累了時有的便三五成群的坐在石階上歇歇腳,有的卻結伴去戲那山澗的泉水,手指觸到那清冽冽的山泉,疲憊全消。
下得山來,「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回望那一行行的台階,竟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④ 游記 600字
泰山游記
前兩天休息,經過一路的顛簸,我有幸來到了歷史悠久的泰山。想必大家都知道,泰山可謂是「五嶽之首」、「中國第一山」,是歷史上唯一由皇帝封禪的名山。
從中天門下車出發,一路風光無限好,回味又留戀。
開始攀登的時候,路平坦而狹窄,只能容三人肩並肩走過。忽然,聽見有鳥撲翅的聲音,將靜寂的環境瞬間打破,大家抬頭仰望,一隻大鳥飛了起來,在天空中盤旋。「嘩啦啦……」我聞聲望去,原來是一條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將手放在水中,水是那樣溫和、舒服、像媽媽的手扶摸著你,使我完全陶醉。忽然感到一絲清涼,使我從陶醉中蘇醒。噢!是習習微風吹過,帶著山泉的清氣,讓自己回味無窮,給人一種大自然安逸靜美的享受。路邊的松柏傲然挺立,與藍天、白雲、鳥兒組成一幅自然工筆畫,叫人贊嘆不已。
「這是什麼呀?」我隨著小女孩的叫聲望了過去,原來是著名的「五大夫松」。因為正是早春,天氣冷,松樹沒有蒼翠的外衣,只有褐色的枝幹,張牙舞爪,像鬼爪一般,它的形態各異引來了不少遊客,並在這里照相留念。
我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了十八盤。「快十八、慢十八,不快不慢又十八」,十八盤確實名不虛傳。陡峭的山路讓人心驚膽寒,不敢向前,唯恐跌倒,唯恐被別人落下,但是有了家人的支持,有了登上南天門的願望,有了必勝的信心,我努力向上攀登,腳累了,就四肢並用;腿疼了,就用挑山工的走法——斜著向上走……無意間,我懷顧周圍,發現要登上泰山頂上的人可真不少,有拄著拐杖的老人,有活蹦亂跳的小孩,有三五成群的一家人,有三三兩兩的少年郎……看到這么多人,我不禁感嘆道:「泰山的雄偉與它特有的魅力確實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眼看就要登上南天門了,我邊走邊望著南天門,彷彿它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向上前進的目標。終於,我攀登上了南天門,心裡無比的興奮。
轉眼間,我們又來到了天街,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店,食品,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但是,我還是被泰山的美好風光吸引了。站在天街上,望著古式的大門,望著圍繞身邊的雲霧,就彷彿置身與天庭一般。再望望山下,雲霧繚繞,有的一片一片,如千里棉絮;有的一望無際,如汪洋大海,山峰直插雲霄,敢戲白雲,有如浮在海面上的蓬萊仙島……每一座山峰,每一片雲霧都彷彿在細細低語,都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畫,一首優美的散文詩。
途徑碧霞祠後我繼續向泰山的最高點發起「進攻」。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我來到了玉皇廟,見到了海拔1545米的——玉皇頂!我高興極了,歡呼著,跳躍著,對著山下大聲呼喊「我到玉皇頂了!」與此同時,爸爸舉起了照相機,只聽「咔嚓「一聲,將這歡樂時刻永遠留下……
我低頭遠眺,許許多多的山峰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那麼矮小。我終於明白了爸爸常說的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時,我看到了無數把銅鎖,有長鎖,有小鎖……各種各樣的鎖不計其數,都被一條鐵鏈連了起來,圍繞在玉皇頂的周圍。爸爸說這叫「同心鎖」,也叫「連心鎖」,是人們祈福的象徵。我也買了一把長長的銅鎖掛在上面,哀悼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學生,祈福災區的人民能重建美好家園,從失去親人的陰影中早早走出來。
時間在流逝,我們雖然回到了家鄉,可心卻還在泰山,還在回想著那一個個美好的瞬間,那一幅幅美好的畫卷……
耕樂堂的根雕
同里退思園作為一個旅遊勝地,吸引了許許多多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也來到了這個馳名中外的古鎮,終於領略到了這個以古樸著稱的江南小鎮的風貌。
我們一路游覽了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耕樂堂。園中彎曲長廊,小橋流水別有一番韻味。但最讓我印象深刻、難以忘卻的卻是耕樂堂的根雕。
一進耕樂堂,我立刻被一個巨大的雕塑吸引住了:一個人在攀登高峰。那種勇往直前的精神強烈地傳達給每個觀賞者,我一看它的名字叫「攀」,果真如此貼切。更讓我驚訝的是它居然是用樹根雕成的。再看左邊,一頭雄獅龐大的身體,「毛發」一直拖到了地上,嘴巴張得大大的,像是在大聲吼叫。右邊有兩只雄鷹彷彿正要振翅飛翔。
踏著木質的地板我們來到了樓上。在琳琅滿目的根雕作品中我居然找到了我的生肖「豬」,這頭豬好可愛,圓圓的頭,長長的鼻子,又粗又壯的大腿走在「街」上,真惹人喜愛。走廊的盡頭還有一盆蠟梅花含苞待放。我正奇怪:這兩天怎麼會開梅花呢?走近一看,原來也是根雕,真是栩栩如生,差一點以假亂真,把我給「蒙騙」了。
「七分天成,三分雕琢」,在這些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我發現作品大多都是在天然的樹根上進行巧妙的雕琢,就給一塊普通的樹根賦予了生命,如此巧妙的構思,精妙的手法讓我嘆為觀止。
同里之游讓我流連忘返,這些精美的根雕更讓我思緒萬千,我覺得美需要人們去發現,去創造。而我們必須要不斷努力,加倍勤奮,善於發現,勇於創造,才能獲得成功。
2.游恩施土城
恩施土司城為仿古土家族建築群落,來到這里,我感到真高興。
一進門,我和妹妹像出籠的小鳥,飛快向前奔。不一會,我們來到了門樓,只看見一座大橋架在碧綠的湖水上,上面還有一個亭子,飽含著詩情畫意。
下了亭,隨著寬大的道路,來到九進堂,裡面有吊腳樓,還放著漆黑的背簍等農具。不僅這,瞧,「恩施春夏秋冬日,澤有東西南北人」優美的對聯伴隨我們來到「長城」進口。
遠看長城,像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隨著悅耳的鍾聲,我們邁著輕快的步子,終於到了鍾樓,接著遊玩了草亭、群芳亭等美麗的風景區。一會兒就到了卧虎索橋,聽別人說,索橋十分驚險,走上去還一搖一擺,我心裡有些害怕,便以碎小的步子向前移動,慢慢地心裡覺得一點都不害怕,鼓起勇氣向前走。
走過索橋,便來到六角亭,然後向劃船池飛奔而去。
來到劃船池,我們幾個小孩子一下子跳進船艙,用力蹬踏板,船緩緩行動了,我們拿起漿,使勁地劃,船隨著山勢,左一彎,右一轉,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開一幅絕好的風景畫。
船靠了岸,下了船,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美麗的土司城。
一直以來,最愛的景物就是山。愛山的獷野,愛山的秀美,愛山的陡峭。而今日在費縣所見的山,是我從未見過的。你可以想像的到嗎,在那連綿不盡的山群表面,覆蓋著的是數不盡的露天的奇石和聳立其間的樹木,群山之下流淌著碧波盪漾的山澗水,與頭上的藍天相應成輝。是否有一種猶如畫中來的感覺?
在山下,我見到了一種難以解釋的奇觀——指動石。一塊風化億年的巨石竟能被人的一根小小的手指頭晃動。當我看到眼前的這個石頭是如此龐大時,懷疑占據了我的心頭,可當我真正用手指去指它的時候,卻不得不相信了。它的確動了。當然,這並不說明我的力氣大,而是因為一種我理解不了的物理原理。看來真的是「生活處處皆學問」。
登山是一件愉快的運動,雖然它很耗費體力。但不得不承認,登山運動鍛煉人的勇氣和膽量。烈日當頭的感覺真的不好受,而且我有點太相信自己的體力了。眼前的這座「石山」看起來似乎並不很高,可真正攀登起來真不比其他高山容易。有的地方僅能單行通過,有的地方需要個子稍高一些的人蹲著慢慢走過,有些地方的台階是與地面成水平的,這就為登山者帶來了許多困難,但同時又帶給人刺激與驚險的精神上的享受。剛走到半山腰,我已累得氣喘吁吁了,不得不坐在一塊光滑的山石上小憩一會兒。但這點困難怎能阻擋的了我前進的腳步,我們又開始向山頂進發。終於,在不停歇的腳步中我們來到了山頂,此時我已是體力透支,滿頭是汗了。站在山頂,真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眺望遠方,看到的是高高矮矮,起伏不定的青山。呼吸著山中的新鮮空氣,彷彿身上的每根神經都變的放鬆起來。也許,這就是登山的樂趣所在。
青山,綠水,這些大自然的產物,帶給了我們視覺上的享受和身心上的放鬆……
⑤ 游記怎麼寫
游記散文怎麼寫?首先,最忌諱寫成流水賬。不要看的什麼寫什麼。所謂那種走一路寫一路。其次,要抓住自己獨特的感受寫。不要寫大家都看到的東西。要寫讓自己感動的風景。再有,要變換角度。比如寫一寫夜景,這樣就會與眾不同。
附:《北海泛舟》 作者:月光下的棗樹
女兒扯著我連走帶跑上了瓊華島,站在北海白塔腳下,一陣陣清風吹走了盛夏的粘熱,極目遠望,心曠神怡。我和女兒圍著白塔轉了轉,看了掩映在綠樹中的宮殿,穿過參天古樹的濃蔭,又從山後的「瓊島春蔭」碑繞下來。
可是女兒還沒有玩夠,非要吵著去劃船。因為剛才站在白塔下,便可以看到碧波萬頃的北海,可以聽到遊船上和碧波一起盪漾的笑聲、歌聲……
拗不過女兒,我只好排著長隊去買票,人雖多但很快就買到了船票。我船雖然劃不太好,但也可算是久闖江湖,三搖兩弄船很快駛離了碼頭。
船劃到閱古樓附近,我們船的前方漂著一根粗竹竿,大概有四五步遠。女兒看到了,便說;「爸爸,我下去把它撈上來。」女兒說著便貓下身子,要跨過船幫,去撈那根竹竿。
這一切還沒容我回過神來,嚇得我連忙將她叫住:「嗬,這可不行,一下去可就沒命嘍!是啊,女兒還小,還剛剛到上學的年齡,她只知道湛藍的湖水平如鏡,哪裡知道碧波下面是萬丈深淵呢?
剛剛經過了虛驚一場,使我對女兒備加留意和呵護。是的,女兒還太小,還太天真。那一年她剛三歲,雪過之後,她看到院里鐵管上的雪晶瑩可愛,便伸出舌頭去舔,結果舌頭被粘掉了一塊皮。孩子天真,也便可愛。我真希望女兒永遠長不大,永遠童心不泯……
我們將船一直劃到九龍壁,可女兒還是不過癮.看到別人的船從五龍亭低矮的橋洞下鑽來鑽去,她也要我照著樣子鑽過去。我只好操著船槳,左劃右劃,船鑽進了橋洞,不一會兒又鑽出來,劃進了一片小湖。
這是五龍亭五座呈品字形排列的亭子圍出的湖面,五座亭靠橋的臂膀把亭與岸挽在一起。劃進了小湖,必然要再鑽一次橋洞,我又搖起了船槳。
從船進了橋洞,光線有點暗,我不得不稍低著頭.船槳已派不上用場,我只好收起船槳用手扶著橋洞的石壁,讓船前行。可是女兒卻一點兒也不害怕,還不時地用小手拍打著橋洞的石壁,發出「叭叭」的聲響,那「叭叭」聲和女兒格格的笑聲連成了一片.我也童心未泯,一邊推著石壁推船前行,一邊也拍打著石壁,和女兒一起哈哈地笑著……
呵,北海泛舟,穿過橋洞如同穿過時間的隧道,我也一下子回到了童年,船上載著兩顆金子般的童心……
⑥ 一篇好的游記 稍短
古寺黃昏作者 每次回老家,去爬子房山是必需的行程。山本身倒是平淡無奇,不很高,也不險峻,甚至因為有人居住而顯出幾分人間煙火味,但是我對她總有一種特別的情愫——大概寄託著對故鄉的眷戀罷。 子房山腰有一座小小的古寺,名喚「東山寺」。久遠的年代使原本精緻的雕廊畫棟顯得殘損滄桑。香火並不興旺,只有幾個尼姑,總是在院子里坐著,有時會和常來的老太太說話。有時會有廟會,那麼就十分熱鬧了,可惜總是沒有碰上。 我在一個盛夏的黃昏又來到這里,抬起右腳跨過那道高高的門檻的瞬間,我感到一種神聖和庄嚴。仰望著四周供奉的神像,燭光熒熒的閃著,昏暗的室內彌漫著香的味道,更添了幾分肅穆陰沉。我靜靜立在一旁,看著拜謁的人們虔誠地重復著禮節繁多的跪拜動作。跨出正殿,我去廂房,看看那幾個尼姑是否還在看電視,順便期待放生池裡會不會游出幾尾黑魚。我喜歡這里煙熏火炙的味道,還有耳邊似有若無的經音佛語。孤燈黃卷,佛經鍾鼓,也許可以徹底洗凈一個人的靈魂。我站在空曠的庭院里,環視著余暉里的東山寺,夕陽以掠過寺頂的飛檐,檐縫里生出荒草,染綠了夏日,斑斕了季節。遙望遠方,夕陽要落下了,又一天過去了,這座古寺,流過了多少時間的逝水,守望了多少歲月的朝陽,花開花落,雲卷雲舒,都不過是時光手中的一步閑棋罷了。正在此時,晚鍾響起,我該下山了,我深吸一口氣,再輕輕吐出,向前走去,在跨出寺門的霎那,我看到了正對著我的,山下的景色,那是城市,有樓房,有道路,除流不息的汽車火車鳴笛呼嘯,籠罩在暮色的城市顯得繁忙而溫馨。我突然感到自己站在空門與紅塵的交界。晚鍾的余韻仍在回盪,聲音穿透了我,傳向四方,彷彿在感召,在呼喚,天邊似乎都有那悠遠綿長,純乎天籟的聲音。我望望身後,又看看前方,我向前跨出這一步,是歸來,還是離開? 踏著「咚咚」的暮鼓,我向山下走去,我希望可以在這樣的山上隱居,忘卻一切,迎著山風,聽著汽笛,閑敲棋子,笑看世俗。枕著火車汽笛聲入睡,夢也許都可以馳向很遠的地方,沐浴在佛光的朗照中,即使不能大徹大悟,也可以去除一切虛妄的雜念。走到山腳,我感到暮鼓那蒼老沉悶的聲音還在耳邊,我回頭向山上看去,可是古寺飛揚的牆角隱沒在了茂密的林中,我只看到天邊那一彎淡淡的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