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老城遺址
① 朔州的歷史
石器時代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8000年) 秦朝時的朔州(當時名曰雁門郡)
,就有人類在此生息。 春秋戰國 春秋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漢時期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朔州西漢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東漢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跋猗盧。北魏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 隋朝時的朔州(當時名曰馬邑郡)
北齊天保六年(555),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北周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唐五代 隋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宋遼金元 遼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 唐朝時的朔州
金仍之。元隸山西道大同路。 明清時期 明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6年朔縣解放,歸察哈爾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現轄兩區四縣,共73個鄉鎮(含街道辦),1684個行政村。
② 山西哪有些革命舊址、遺址、歷史古跡
山西的古跡
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涌現出一批風景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遙(第二批)、祁縣 、新絳、代縣(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汾市(13處)
丁村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臨汾縣丁村,位於襄汾縣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縣山西襄汾縣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
牛王廟戲台 元 山西省臨汾市臨汾縣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東大街北一側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
山東岳廟元至清山西省蒲縣城東二公里的柏山之巔
柿子灘遺址舊石器時代山西省吉縣東城鄉西村
曲村--天馬遺址 周 山西省曲沃縣曲村、翼城縣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縣曲村北
侯馬晉國遺址 東周 山西省侯馬市遺址在侯馬市汾、澮兩河交匯處
廣勝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縣東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廟元山西省洪洞縣
晉城市 (14處)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8公里的陳慪鎮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東南15公里的聖佛山東麓
開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遊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遊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縣城西15公里的禮義鎮
龍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梁泉村
小會嶺二仙廟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小會村
崔府君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禮義鎮
西溪二仙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西溪村
青蓮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南17公里的澤州縣硤石山腰
玉皇廟 宋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13公里府城村後的黃土崗上
晉城二仙廟 宋 山西省晉城市東12公里的澤州縣金村鄉東南村
澤州岱廟宋至明山西省澤州縣晉城市冶底村
長治市 (18處)
正覺寺金至明山西省長治縣看寺村
觀音堂明山西省長治市
潞安府城隍廟元至清山西省長治市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1938年 山西省武鄉縣
洪濟院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沁縣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鄉縣大雲寺宋至清山西省武鄉縣
會仙觀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東25公里的監漳村西
沁縣大雲院宋至清山西省沁縣郭鎮
原起寺宋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興寺 唐 山西省長子縣 城東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慶寺 宋 山西省長子縣紫雲山
三嵕廟金至清山西省壺關縣鄉南陽護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順縣東北25公里王曲村
大雲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23公里的實會鄉實會村北龍耳山中
龍門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65公里的石城鄉源頭村北二里許的龍門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順縣
明惠大師塔五代山西省平順縣長治市平順縣虹霓村
九天聖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順縣城西10公里處的北社鄉東河村西的土丘上
呂梁市(6處)
馬茂庄墓群東漢山西省離石市
安國寺明山西省離石市
太符觀金至清山西省汾陽市
興東垣東岳廟金至清山西省石樓縣
香嚴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縣
則天廟 金 山西省文水縣
晉中市(11處)
榆次城隍廟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喬家大院清山西省祁縣
平遙城牆 明 山西省平遙縣
鎮國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遙縣
雙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遙縣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平遙文廟金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祆神樓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後土廟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遺址 商 山西省靈石縣
資壽寺明山西省靈石縣
陽泉市 (2處)
關王廟 宋 山西省陽泉市
大王廟金至明山西省盂縣
朔州市(3處)
廣武漢墓群 漢 山西省山陰縣
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遼 山西省應縣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縣
運城市(22處)
馬村磚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縣
青龍寺元山西省稷山縣
絳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絳縣
福勝寺元、明山西省新絳縣
稷益廟明山西省新絳縣
太陰寺金山西省絳縣
萬榮東岳廟 元至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後土廟 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稷王廟金山西省萬榮縣
臨晉縣衙元至近代山西省臨猗縣
禹王城遺址 東周至漢 山西省夏縣
司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縣
西陰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夏縣
東下馮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商山西省夏縣
解州關帝廟 清 山西省運城市
泛舟禪師塔唐山西省運城市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濟縣
永樂宮 元 山西省芮城縣
西侯度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芮城縣
清涼寺元山西省芮城縣
廣仁王廟唐山西省芮城縣
芮城城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縣
忻州市(11處)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縣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縣
邊靖樓明山西省代縣
雁門關明山西省代縣
平型關戰役遺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縣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縣
南禪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縣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縣
顯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廣濟寺大雄寶殿元山西省五台縣
大同市(12處)
雲岡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遼、金 山西省大同市
華嚴寺 遼、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遺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龍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懸空寺 明 山西省渾源縣
荊庄大雲寺大雄寶殿金山西省渾源縣
渾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渾源縣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靈丘縣
覺山寺塔遼山西省靈丘縣
許家窯一侯家窯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陽高縣、河北省陽原縣
太原市 (5處)
晉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龍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晉陽古城遺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竇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龍山石窟東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
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
③ 山西有哪些名勝古跡
1、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峭壁間,原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
2、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3、平遙古城: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4、五台山: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介於北緯38°55'—39°66'、東經113°29'—113°39'之間,景區規劃面積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轄面積436平方千米。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5、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④ 朔州老城的基本簡介
朔州老城改造項目
佔地63畝的崇福廣場已投入使用,博物館、鄂國公尉遲廟、戲台等三大建築已竣工。一期開發工程總建設面積39.49萬平方米,截至今年7月31日,累計已開工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其中已完成3.3萬平方米瓦屋面及外飾面,3萬平方米主體結構已封頂,4.7萬平方米主體結構正在進行施工。
朔州老城位於市區南部,佔地1435畝,四周城牆長3734米、寬25米,城內四條主街呈「井」字交錯相通,原有住戶5千餘戶2萬多居民。總體布局以「四軸三環雙中心」展開,分六大區域。「四軸」包括東西大街、南北大街兩條商業軸及「十」字交匯的兩條景觀綠化軸;「三環」即環城牆公園綠化帶,城內環城馬道,文昌閣為中心的環形商業步行街中街;「雙中心」包括以文昌閣和北門周邊形成的中心商業區,以崇福寺為中心的傳統文化展示區。「六大區域」即商貿活動區、民俗文化區、歷史展示區、綠化休閑區、傳統和現代特色居住區。工程規劃用地86.4公頃,其中政府公建面積6.3萬平方米,開發規劃用地59.29公頃,開發部分總建設面積72.25萬平方米。總投資28億元,區政府斥資11億元用於拆遷安置、基礎設施建設和歷史風貌的恢復重建,包括崇福廣場、文昌閣、南門、城牆的保護修復,古縣衙、特色民居、三孔大門異地遷建等。同時配建別墅、商鋪、教育、醫療、娛樂、休閑等服務設施,再現千年老城的車水馬龍和商業繁榮。
⑤ 山西發掘出的屬於舊、新時代的遺址有哪些
舊石器時代有:
芮城西侯度、芮城匼河、襄汾丁村、陽高許家窯、朔州峙峪、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岩廈遺址、吉縣柿子灘、蒲縣薛關遺址、襄汾大崮堆山史前石器製造場遺址等等。
新石器時代:
夏縣西陰村、翼城棗園、襄汾陶寺、芮城清涼寺、靈石逍遙遺址、垣曲古城東關、翼城北橄、垣曲寧家坡陶窯遺址、垣曲下馬遺址、臨汾高堆遺址、臨汾下靳墓地、太原光社,義井遺址、長治小神遺址、太谷白燕遺址等。
⑥ 山西省朔洲市歷史
朔州市歷史
石器時代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8000年),就有人類在此生息。
春秋戰國
春秋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漢時期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西漢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東漢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拔猗盧。北魏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北周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唐五代
隋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宋遼金元
遼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金仍之。元隸山西道大同路。
明清時期
明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6年朔縣解放,歸察哈爾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現轄兩區四縣,共73個鄉鎮(含街道辦),1684個行政村。
⑦ 誰知道朔州哪有古代遺址
廣武的長城和漢墓群
⑧ 朔州的名勝古跡
朔州境內名勝復古跡頗多,應縣木塔制、崇福寺、內外長城、峙峪舊石器遺址、漢墓群、神頭泉、廣武城、凈土寺等顯示出朔州的古老文明。現代化大型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和安家嶺露天煤礦以及華北最大的坑口火力發電廠——神頭電廠與五台山、恆山、雲崗石窟、蘆芽山自然保護區等旅遊景點聯袂配合,相映成趣,成為山西省重點旅遊區之一。現代化水平的金海洋國際酒店、平湖度假村、平朔賓館、朔州賓館等可為國內外遊客提供舒適方便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