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九竅者
㈠ 《西游記》中講「大抵世間之物,凡有九竅者,皆可以修行成仙」
三節九竅 也叫三宮九竅 跟太極拳或者內丹圖里的對應 分別是 稍節 勞宮穴 曲池穴 肩井穴 中節 上中下三個丹田 以及根節 環跳穴 陽陵穴 湧泉穴
㈡ 西遊記 小問題
指耳、目、口、鼻及尿道、肛門的九個孔道。《周禮·天官·疾醫》:「兩之以九竅之變。」版 鄭玄 註:「權陽竅七,陰竅二。」《楚辭·高唐賦》:「九竅通郁,精神察滯。」 宋 范成大 《問天醫賦》:「百骸九竅,無一得適。」
㈢ 誰知道孫悟空這句話出自西遊記原著第多少回最好把前面和後面一部分話也寫下來,有急用,快!
17 回
三藏才看了簡帖,又遞與那院主道:「你師父敢莫也是妖精么?」那院主慌回忙跪下道:「答老爺,我師父是人。只因那黑大王修成人道,常來寺里與我師父講經,他傳了我師父些養神服氣之術,故以朋友相稱。」行者道:「這伙和尚沒甚妖氣,他一個個頭圓頂天,足方履地,但比老孫肥胖長大些兒,非妖精也。你看那帖兒上寫著『侍生熊羆』,此物必定是個黑熊成精。」三藏道:「我聞得古人雲:『熊與猩猩相類。』都是獸類。他卻怎麼成精?」行者笑道:「老孫是獸類,見做了齊天大聖,與他何異?大抵世間之物,凡有九竅者,皆可以修行成仙。」三藏又道:「你才說他本事與你手平,你卻怎生得勝,取我袈裟回來?」行者道:「莫管,莫管,我有處治。」
㈣ 《西遊記》里孫悟空尊重他,豬八戒會磕頭的神仙是誰
太白金星在是中國民間信仰以及道教神仙中,是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在道教神話體系中,他只是玉帝的信使。
太白金星本為道家先哲老子的學生,後悟得老子口中之道教真言,得道升仙,為感恩老子真傳,在其出生得道地亳州修建了道德中宮。
據說太白金星是一位白發蒼蒼、表情慈祥的老人,忠厚善良,主要職務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負責傳達各種命令,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玉帝在那個位子上,好多話不能說的太直接,所以只能以隱晦的方式再三暗示,最好有人出來替孫悟空開脫。
太白金星就恰到好處的出班啟奏,並且言之鑿鑿,玉帝自然從善如流,愉快的依卿所奏了。
你瞧瞧,事情就是這么簡單。
善於察言觀色,揣摩領導意圖,這樣的人,能不是《西遊記》里最圓滑的神仙嗎。
話說回來,也正因為太白金星如此圓滑,才能在天庭混的順風順水,並深得玉帝寵信,當上玉帝心腹。
㈤ 西遊記背後的恐怖秘密長生不老不老
西遊記最恐怖的一集,師徒四人遭遇4萬只妖怪(被嚇傻)。西遊記是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劇情中主要描寫的就是唐僧四人一路向西,闖過九九八十一難,然後取得真經,但沿途的妖怪卻給師徒四人帶來不少麻煩,而且西遊記最恐怖的一集可能很多人都看過,要知道在這一集中師徒四人遇到成千上萬的妖怪,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都被嚇到了。
西遊記中妖怪最多的地方就是獅駝嶺,而且還形成了一個國家叫獅駝國,裡面成千上萬的妖怪都聚集在一起,從遠處看起來非常的恐怖,當時唐僧師徒四人在經過獅駝嶺的時候,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也被嚇傻了,而豬八戒更是被嚇尿都不敢往前面走。
據說這個妖怪國分別有三個老大,分別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老二則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以及釋教護法神鳥金翅大鵬,由此來看這些妖怪頭領都是神仙的坐騎,但是偷偷跑下凡之後,生性殘暴害死了不少人類,也成為了西遊記最恐怖的一集。
並且當孫悟空進入獅駝洞的時候,更是被裡面的場景給嚇一跳,屍骨遍地腥臭陰深,連孫悟空都覺得惡心,雖然以前孫悟空也吃過人,而且孫悟空真身很恐怖,但是相比來說更恐怖的還是老三控制的獅駝國,老三不僅佔了城還將全國的人口盡數吃掉,所以完全形成了一個妖國。
後來唐僧師徒四人都被妖怪給抓住了,於是孫悟空靈魂出竅逃了出去,搬來救兵才打敗這些妖怪,想像一下孫悟空以前都大鬧天宮過,卻到如今被這么多的妖怪給難住了,而且還要搬救兵才能活命,所以才能被人們稱為西遊記中最恐怖的一集,相信不少觀眾看到這一集之後都被嚇到過。
西遊記原著中描述的獅駝嶺更加恐怖,裡面人腦袋骷髏頭堆積的像一座山,妖怪還生吃著人肉,不僅如此周圍數十里都荒無人及,而且獅駝嶺的三位老大非常殘暴,不過在很早之前卻和孫悟空有過來往,因為孫悟空在大鬧天宮的時候遇到過它們。
因此來看獅駝國這一場戲,巧合,硬傷實在太多了,太假了,終於把孫悟空從幻像中打醒,讓他明白了自己一直生活在神佛操縱的傀儡戲中,想一想,一個人從出生起,一喜一怒,都在他人的操縱,注視之中,這是何等的恐怖?也難怪孫悟空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嚇得「 嚇了一跌,掙挫不起 」了。
㈥ 西遊記里誰的地位最高
西遊記里誰最高。
太上老君。
西遊記第三回,太白金星說:「凡有九竅者,皆可回修仙。」即神仙是人或動物修煉答而成的。神仙的派系有二,道和佛。當神仙越來越多時便形成了圈子,圈子的首領是玉皇大帝。西遊記第八回,觀音感嘆孫悟空大鬧天宮,說:「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可知玉帝是住在九重天的。三清中,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居住在無上仙宮,三十三重天離恨天上。地上最厲害的是如來佛祖,如來奉召上天,參加大會,起了個名字叫「安天大會」,如來和玉帝是一個級別的。
從陪如來吃飯的來看,玉帝傳旨請: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耀、十都,千真萬聖,來此赴會
從十萬天兵降拿孫悟空來說,原文說「玉帝大惱,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廝處治。眾神即時興師,離了天宮。」
九耀一個排前,一個排後,孫悟空也就遠遠不如。
綜上所述,西遊記中地位最高的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㈦ 《西遊記》中講「大抵世間之物,凡有九竅者,皆可以修行成仙」,孫悟空是嗎請舉兩例
孫悟空有九竅,能成仙!西遊記中的六耳泥猴好像有七竅,算是半個仙吧!可是後來被佛祖打回原形了。
㈧ 西遊記第6回講了什麼
第六回
觀音赴抄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四大天王,被戰敗。觀音又推薦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用盡七十二般變化,一直僵持。太上老君在天上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頭頂。悟空昏厥,眾神把它押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㈨ 跪求《西遊記》第六回幾個片段的點評和白話文 20分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且不言天神圍繞,大聖安歇。話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自王母娘娘請赴蟠桃大會,與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寶閣瑤池,見那裡荒荒涼涼,席面殘亂;雖有幾位天仙,俱不就座,都在那裡亂紛紛講論。菩薩與眾仙相見畢,眾仙備言前事。菩薩道:「既無盛會,又不傳杯,汝等可跟貧僧去見玉帝。」眾仙怡然隨往。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師、赤腳大仙等眾,俱在此迎著菩薩,即道玉帝煩惱,調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薩道:「我要見見玉帝,煩為轉奏。」天師邱弘濟即入靈霄寶殿,啟知宣入。時有太上老君在上,王母娘娘在後。齋
菩薩引眾同入裡面,與玉帝禮畢,又與老君、王母相見,各坐下,便問:「蟠桃盛會如何?」玉帝道:「每年請會,喜喜歡歡,今年被妖猴作亂,甚是虛邀也。」菩薩道:「妖猴是何出處?」玉帝道:「妖猴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石卵化生的。當時生出,即目運金光,射沖斗府。始不介意,繼而成精,降龍伏虎,自削死籍。當有龍王、閻王啟奏。朕欲擒拿,是長庚星啟奏道:『三界之間,凡有九竅者,可以成仙。』朕即施教育賢,宣他上界,封為御馬監弼馬溫官。那廝嫌惡官小,反了天宮。即差李天王與哪吒太子收降,又降詔撫安,宣至上界,就封他做個『齊天大聖』,只是有官無祿。他因沒事干管理,東游西盪。朕又恐別生事端,著他代管蟠桃園。他又不遵法律,將老樹大桃,盡行偷吃。及至設會,他乃無祿人員,不曾請他,他就設計賺哄赤腳大仙,卻自變他相貌入會,將仙餚仙酒盡偷吃了,又偷老君仙丹,又偷御酒若干,去與本山眾猴享樂。朕心為此煩惱,故調十萬天兵,天羅地網收伏。這一日不見回報,不知勝負如何。」齋
菩薩聞言,即命惠岸行者道:「你可快下天宮,到花果山打探軍情如何。如遇相敵,可就相助一功,務必的實回話。」惠岸行者整整衣裙,執一條鐵棍,駕雲離闕,徑至山前。見那天羅地網,密密層層,各營門提鈴喝號,將那山圍繞的水泄不通。惠岸立住,叫:「把營門的天丁,煩你傳報:我乃李天王二太子木叉,南海觀音大徒弟惠岸,特來打探軍情。」那營里五嶽神兵,即傳入轅門之內。早有虛日鼠、昴日雞、星日馬、房日兔將言傳到中軍帳下。李天王發下令旗,教開天羅地網,放他進來。此時東方才亮,惠岸隨旗進入,見四大天王與李天王下拜。拜訖,李天王道:「孩兒,你自那廂來者?」惠岸道:「愚男隨菩薩赴蟠桃會,菩薩見勝會荒涼,瑤池寂寞,引眾仙並愚男去見玉帝。玉帝備言父王等下界收伏妖猴,一日不見回報,勝負未知,菩薩因命愚男到此打聽虛實。」李天王道:「昨日到此安營下寨,著九曜星挑戰,被這廝大弄神通,九曜星俱敗走而回。後我等親自提兵,那廝也排開陣勢。我等十萬天兵,與他混戰至晚,他使個分身法戰退。及收兵查勘時,止捉得些狼蟲虎豹之類,不曾捉得他半個妖猴。今日還未出戰。」說不了,只見轅門外有人來報道:「那大聖引一群猴精,在外面叫戰。」四大天王與李天王並太子正議出兵。木叉道:「父王,愚男蒙菩薩吩咐,下來打探消息,就說若遇戰時,可助一功。今不才願往,看他怎麼個大聖!」天王道:「孩兒,你隨菩薩修行這幾年,想必也有些神通,切須在意。」主
好太子,雙手輪著鐵棍,束一束綉衣,跳出轅門,高叫:「那個是齊天大聖?」大聖挺如意棒,應聲道:「老孫便是。你是甚人,輒敢問我?」木叉道:「吾乃李天王第二太子木叉,今在觀音菩薩寶座前為徒弟護教,法名惠岸是也。」大聖道:「你不在南海修行,卻來此見我做甚?」木叉道:「我蒙師父差來打探軍情,見你這般猖獗,特來擒你!」大聖道:「你敢說那等大話!且休走!吃老孫這一棒!」木叉全然不懼,使鐵棒劈手相迎。他兩個立那半山中,轅門外,這場好鬥——齋
棍雖對棍鐵各異,兵縱交兵人不同。一個是太乙散仙呼大聖,一個是觀音徒弟正元龍。渾鐵棍乃千錘打,六丁六甲運神功。如意棒是天河定,鎮海神珍法力洪。兩個相逢真對手,往來解數實無窮。這個的陰手棍,萬千凶,繞腰貫索疾如風;那個的夾槍棒,不放空,左遮右擋怎相容?那陣上旌旗閃閃,這陣上鼉鼓冬冬。萬員天將團團繞,一洞妖猴簇簇叢。怪霧愁雲漫地府,狼煙煞氣射天宮。昨朝混戰還猶可,今日爭持更又凶。堪羨猴王真本事,木叉復敗又逃生。知
這大聖與惠岸戰經五六十合,惠岸臂膊酸麻,不能迎敵,虛幌一幌,敗陣而走。大聖也收了猴兵,安扎在洞門之外。只見天王營門外,大小天兵,接住了太子,讓開大路,徑入轅門,對四天王、李托塔、哪吒,氣哈哈的喘息未定:「好大聖,好大聖!著實神通廣大!孩兒戰不過,又敗陣而來也!「李天王見了心驚,即命寫表求助,便差大力鬼王與木叉太子上天啟奏。古
二人當時不敢停留,闖出天羅地網,駕起瑞靄祥雲。須臾,徑至通明殿下,見了四大天師,引至靈霄寶殿,呈上表章。惠岸又見菩薩施禮。菩薩道:「你打探的如何?」惠岸道:「始領命到花果山,叫開天羅地網門,見了父親,道師父差命之意。父王道:『昨日與那猴王戰了一場,止捉得他虎豹狼蟲之類,更未捉他一個猴精。』正講間。他又索戰,是弟子使鐵棍與他戰經五六十合,不能取勝,敗走回營。父親因此差大力鬼王同弟子上界求助。」菩薩低頭思忖。主
卻說玉帝拆開表章,見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這個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敵過十萬天兵!李天王又來求助,卻將那路神兵助之?」言未畢,觀音合掌啟奏:「陛下寬心,貧僧舉一神,可擒這猴。」玉帝道:「所舉者何神?」菩薩道:「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玉帝聞言,即傳調兵的旨意,就差大力鬼王齎調。那鬼王領了旨,即駕起雲,徑至灌江口,不消半個時辰,直至真君之廟。早有把門的鬼判,傳報至里道:「外有天使,捧旨而至。」二郎即與眾弟兄,出門迎接旨意,焚香開讀。旨意上雲:知
花果山妖猴齊天大聖作亂。因在宮偷桃、偷酒、偷丹,攪亂蟠桃大會,見著十萬天兵,一十八架天羅地網,圍山收伏,未曾得勝。今特調賢甥同義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成功之後,高升重賞。」主
真君大喜道:「天使請回,吾當就去拔刀相助也。」鬼王回奏不題。知
這真君即喚梅山六兄弟,乃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聚集殿前道:「適才玉帝調遣我等往花果山收降妖猴,同去去來。」眾兄弟俱忻然願往。即點本部神兵,駕鷹牽犬,搭弩張弓,縱狂風,霎時過了東洋大海,徑至花果山。見那天羅地網,密密層層,不能前進,因叫道:「把天羅地網的神將聽著:吾乃二郎顯聖真君,蒙玉帝調來擒拿妖猴者,快開營門放行。」一時,各神一層層傳入,四大天王與李天王俱出轅門迎接。相見畢,問及勝敗之事,天王將上項事備陳一遍,真君笑道:「小聖來此,必須與他斗個變化。列公將天羅地網,不要幔了頂上,只四圍緊密,讓我賭斗。若我輸與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贏了他,也不必列公綁縛,我自有兄弟動手。只請托塔天王與我使個照妖鏡,住立空中。恐他一時敗陣,逃竄他方,切須與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天王各居四維,眾天兵各挨排列陣去訖。主
這真君領著四太尉、二將軍,連本身七兄弟,出營挑戰,分付眾將,緊守營盤,收全了鷹犬,眾草頭神得令。真君只到那水簾洞外,見那一群猴,齊齊整整,排作個蟠龍陣勢;中軍里,立一竿旗,上書「齊天大聖」四字。真君道:「那潑妖,怎麼稱得起齊天之職?」梅山六弟道:「且休贊嘆,叫戰去來。」那營口小猴見了真君,急走去報知。那猴王即掣金箍棒,整黃金甲,登步雲履,按一按紫金冠,騰出營門,急睜睛觀看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氣。真個是——齋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主
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知
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古
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齋
大聖見了,笑嘻嘻的,將金箍棒掣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將,輒敢大膽到此挑戰?」真君喝道:「你這廝有眼無珠,認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靈顯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這反天宮的弼馬溫猢猻,你還不知死活!」大聖道:「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讎;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真君聞言,心中大怒道:「潑猴!休得無禮!吃吾一刃!」大聖側身躲過,疾舉金箍棒,劈手相還。他兩個這場好殺——齋
昭惠二郎神,齊天孫大聖,這個心高欺敵美猴王,那個面生壓伏真梁棟。兩個乍相逢,各人皆賭興。從來未識淺和深,今日方知輕與重。鐵棒賽飛龍,神鋒如舞鳳。左擋右攻,前迎後映。這陣上梅山六弟助威風,那陣上馬流四將傳軍令。搖旗擂鼓各齊心,吶喊篩鑼都助興。兩個鋼刀有見機,一來一往無絲縫。金箍棒是海中珍,變化飛騰能取勝。若還身慢命該休,但要差池為蹭蹬。主
真君與大聖斗經三百餘合,不知勝負。那真君抖擻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只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峰,青臉獠牙,朱紅頭發,惡狠狠,望大聖著頭就砍,這大聖也使神通,變得與二郎身軀一樣,嘴臉一般,舉一條如意金箍棒,卻就如昆侖頂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馬、流元帥,戰兢兢搖不得旌旗;崩、芭二將,虛怯怯使不得刀劍。這陣上,康、張、姚、李、郭申、直健,傳號令,撒放草頭神,向他那水簾洞外,縱著鷹犬,搭弩張弓,一齊掩殺。可憐沖散妖猴四健將,捉拿靈怪二三千!那些猴,拋戈棄甲,撇劍丟槍;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歸洞的歸洞。好似夜貓驚宿鳥,飛灑滿天星。眾兄弟得勝不題。知
卻說真君與大聖變做法天象地的規模,正斗時,大聖忽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見他敗走,大步趕上道:「那裡走?趁早歸降,饒你性命!」大聖不戀戰,只情跑起。將近洞口,正撞著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一齊帥眾擋住道:「潑猴,那裡走!」大聖慌了手腳,就把金箍棒捏做綉花針,藏在耳內,搖身一變,變作個麻雀兒,飛在樹梢頭釘住。那六兄弟,慌慌張張,前後尋覓不見,一齊吆喝道:「走了這猴精也,走了這猴精也!」正嚷處,真君到了問:「兄弟們,趕到那廂不見了?」眾神道:「才在這里圍住,就不見了。」二郎圓睜鳳目觀看,見大聖變了麻雀兒,釘在樹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鋒,卸下彈弓,搖身一變,變作個餓鷹兒,抖開翅,飛將去撲打。大聖見了,搜的一翅飛起去,變作一隻大鶿老,沖天而去。二郎見了,急抖翎毛,搖身一變,變作一隻大海鶴,鑽上雲霄來旺。大聖又將身按下,入澗中,變作一個魚兒,淬入水內。二郎趕至澗邊,不見蹤跡,心中暗想道:「這猢猻必然下水去也,定變作魚蝦之類。等我再變變拿他。」果一變變作個魚鷹兒,飄盪在下溜頭波面上。等待片時,那大聖變魚兒,順水正游,忽見一隻飛禽,似青鷂,毛片不青;似鷺鷥,頂上無纓;似老鸛,腿又不紅:「想是二郎變化了等我哩!」急轉頭,打個花就走。二郎看見道:「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鰓上無針。他怎麼見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變的。」趕上來,刷的啄一嘴。那大聖就攛出水中,一變,變作一條水蛇,游近岸,鑽入草中。二郎因旺他不著,他見水響中,見一條蛇攛出去,認得是大聖,急轉身,又變了一隻朱綉頂的灰鶴,伸著一個長嘴,與一把尖頭鐵鉗子相似,徑來吃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變做一隻花鴇,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見他變得低賤——花鴇乃鳥中至賤至淫之物,不拘鸞、鳳、鷹、鴉都與交群,故此不去攏傍,即現原身,走將去,取過彈弓拽滿,一彈子把他打個蝤踵。那大聖趁著機會,滾下山崖,伏在那裡又變,變了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後面,變做一根旗竿。真君趕到崖下,不見打倒的鴇鳥,只有一間小廟,急睜鳳眼,仔細看之,見旗竿立在後面,笑道:是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裡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竿豎在後面的。斷是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進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進去?等我掣拳先搗窗欞,後踢門扇!」大聖聽得,心驚道:「好狠,好狠!門扇是我牙齒,窗欞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搗了眼,卻怎麼是好?』撲的一個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見。主
真君前前後後亂趕,只見四太尉、二將軍、一齊擁至道:「兄長,拿住大聖了么?」真君笑道:「那猴兒才自變座土地廟哄我,我正要搗他窗欞,踢他門扇,他就縱一縱,又渺無蹤跡。可怪,可怪!」眾皆愕然,四望更無形影。真君道:「兄弟們在此看守巡邏,等我上去尋他。」急縱身駕雲起在半空,見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鏡,與哪吒住立雲端,真君道:「天王,曾見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來。我這里照著他哩。」真君把那賭變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說畢,卻道:「他變廟宇,正打處,就走了。」李天王聞言,又把照妖鏡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個隱身法,走去營圍,往你那灌江口去也。」二郎聽說,即取神鋒,回灌江口來趕。知
卻說那大聖已至灌江口,搖身一變,變作二郎爺爺的模樣,按下雲頭,徑入廟里,鬼判不能相認,一個個磕頭迎接。他坐中間,點查香火,見李虎拜還的三牲,張龍許下的保福,趙甲求子的文書,錢丙告病的良願。正看處,有人報:「又一個爺爺來了。」眾鬼判急急觀看,無不驚心。真君卻道:「有個什麼齊天大聖,才來這里否?」眾鬼判道:「不曾見什麼大聖,只有一個爺爺在裡面查點哩。」真君撞進門,大聖見了,現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廟宇已姓孫了。」這真君即舉三尖兩刃神鋒,劈臉就砍。那猴王使個身法,讓過神鋒,掣出那綉花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趕到前,對面相還。兩個嚷嚷鬧鬧,打出廟門,半霧半雲,且行且戰,復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眾提防愈緊。這康、張太尉等迎著真君,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圍繞不題。齋
話表大力鬼王既調了真君與六兄弟提兵擒魔去後,卻上界回奏。玉帝與觀音菩薩、王母並眾仙卿,正在靈霄殿講話,道:「既是二郎已去赴戰,這一日還不見回報。」觀音合掌道:「貧僧請陛下同道祖出南天門外,親去看看虛實如何?」玉帝道:「言之有理。」即擺駕,同道祖、觀音、王母與眾仙卿至南天門。,早有些天主
丁、力士接著。開門遙觀,只見眾天丁布羅網,圍住四面;李天王與哪吒,擎照妖鏡,立在空中;真君把大聖圍繞中間,紛紛賭斗哩。菩薩開口對老君說:「貧僧所舉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聖圍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決拿住他也。」老君道:「菩薩將甚兵器?怎麼助他?」菩薩道:「我將那凈瓶楊柳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不能打死,也打個一跌,教二郎小聖好去拿他。」老君道:「你這瓶是個磁器,准打著他便好,如打不著他的頭,或撞著他的鐵棒,卻不打碎了?你且莫動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菩薩道:「你有什麼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話畢,自天門上往下一摜,滴流流,徑落花果山營盤里,可可的著猴王頭上一下。猴王只顧苦戰七聖,卻不知天上墜下這兵器,打中了天靈,立不穩腳,跌了一跤,爬將起來就跑,被二郎爺爺的細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罵道:「這個亡人!你不去妨家長,卻來咬老孫!」急翻身爬不起來,被七聖一擁按住,即將繩索捆綁,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變化。主
那老君收了金鋼琢,請玉帝同觀音、王母、眾仙等,俱回靈霄殿。這下面四大天王與李天王諸神,俱收兵拔寨,近前向小聖賀喜,都道:「此小聖之功也!」小聖道:「此乃天尊洪福,眾神威權,我何功之有?」康、張、姚、李道:「兄長不必多敘,且押這廝去上界見玉帝,請旨發落去也。」真君道:「賢弟,汝等未受天籙,不得面見玉帝。教天甲神兵押著,我同天王等上界回旨。你們帥眾在此搜山,搜凈之後,仍回灌口。待我請了賞,討了功,回來同樂。」四太尉、二將軍依言領諾。這真君與眾即駕雲頭,唱凱歌,得勝朝天。不多時,到通明殿外。天師啟奏道:「四大天王等眾已捉了妖猴齊天大聖了,來此聽宣。」玉帝傳旨,即命大力鬼王與天丁等眾,押至斬妖台,將這廝碎剁其屍。咦!正是:欺誑今遭刑憲苦,英雄氣概等時休。畢竟不知那猴王性命何如,且聽下回分解。古
㈩ 西遊記主要人物出場外貌及相關故事情節
唐僧取經。由1至7回,寫的是孫悟空出世至( )表現的是孫悟空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和斗爭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了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的約束的矛盾處境。第( )回總寫唐僧師徒經歷( )難,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蘊含著( )的人生真諦。
但凡說到中國哲學,人們大都喜歡從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開始,因為這個神話奠定了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心。《西遊記》一開始也就寫到這個神話,之後孫悟空由仙石孕育見風出世的情況也近似開天闢地,暗喻人與宇宙的近似,人是小宇宙。作者還把世界劃分為四個大洲,這種劃分方法與今天我們將世界劃分為七大洲何其相似。
人類需要小部分思想家站在去代替整個人類思考,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還認為這些思想家應該成統治者——哲學王。吳承恩通過石猴成為眾猴之王的故事表達了類似觀點。故事是這樣的,有猴子提議誰能探索到瀑布的源頭回來並不傷身體者可以為王,自然,石猴站出來並成為王。作者是借探索瀑布比喻思考宇宙及人類種種問題,這需要勇氣和智慧。
石猴當上王之後沒有被享樂所迷惑,還沒有停止思考,就像古羅馬的哲學家皇帝奧古斯都。「死亡」是哲學的最重要問題之一,石猴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惑,於是毅然他離開王位去尋找能幫他解決問題的智者(神仙)。
「正名」在儒家哲學中很重要,神仙知道石猴沒有名字就立刻幫他起了個「孫悟空」,這是個集合佛、道兩家精髓的名字。如神仙所說,「孫」這姓「正合嬰兒之本論」,《道德經》有關於人復歸「嬰兒」的論述。佛家求領悟「空」,道求領悟「無」,兩家相通,所以「悟空」。
道家認為萬物不離五行又可以互相轉化,這是「七十二變」的理論基礎。神仙為孫悟空區別了「爬雲」與真正的騰雲駕霧的區別,這又與航天的第幾宇宙速度的區分。看到孫悟空用毛變出自己的分身的描寫,「克隆」是一下子就能想到的科技。
一個勢力強大了必然會和其它勢力發生沖突,善於思考的猴王想到了這點,他甚至還更進一步想到會引起戰爭。吳承恩通過孫悟空的想法表達了《孫子兵法》中「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思想。
孫悟空作為一個「天才」,他的武器(做事方式)當然很特別。他在龍王里得到的「定海神針」是大禹治水時測量江河深淺的一個定子,寓意人對大自然的改造,孫悟空用它作為武器合乎全書對人的能動性的贊揚。之後又發生了孫悟空塗改生死薄的事情,這連同蟠桃、仙丹一樣反映了人類自古以來對長生不老的追求和嘗試。
在天上養了一個多月馬回來後,孫悟空發現地上已經過了十多年,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已經注意到時間的相對性。 大鬧天宮中出現的各中法術寶,留給人們很多想像,這里不多說。值得注意的是如來跟孫悟空的打賭。作者通過猴子怎樣也飛不出佛祖掌心的故事明顯是表達《道德經》里「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科學家大概也會把這個故事用於說明微觀世界混沌無序、宏觀世界和諧有序的現象。
悟空、八戒、悟凈、龍馬,這四個觀音為唐僧選的徒弟都是犯法之人,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佛道兩家又都相信人性本善,於是給與四人「勞動改造」的機會。取西經的五人團隊,現在已經有許多職場版本。這五人還是五中人類性格的典型,吳承恩在現代大概可以去研究心理學。他對人性入木三分的批判體現在觀音院那章,道貌岸然的觀音院院長為一件袈裟竟然做出殺人放火的惡行。
唐僧在歷史上是個智勇雙全的人物,但吳承恩為了突出孫悟空而把他刻畫成一個膽小多疑的人,還好他有堅強的信念和善心。至於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的說法,很另人懷疑是佛祖叫手下散播給眾妖魔鬼怪知道,好等唐僧集夠「八十一難」。唐僧為孫悟空改的名字「行者」還是十分妙的,有「行者無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意,更呼應全書「人類實踐」的主題。孫悟空向唐僧說自己的本事「大之則量於宇宙,小之則攝於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這是中國哲學中智者所具備的條件。
喜愛自由的悟空同死板的唐僧產生矛盾,觀音於是給唐僧「緊箍兒」,這件古人對遙距通訊的幻想的法寶很容易另人想到手機甚至藍牙,更另人驚訝的是吳承恩告誡我們手機打多了會引起頭痛!
二
取經路上的故事占《西遊記》全書的大部分篇幅,作者的思想在那裡更全面地表達出來。悟空在路上遇到困難就去找各路神仙幫忙,寓意人在追求智慧、自我的道路上遇到困難需要「信仰」的幫助。不過「信仰」也會偽裝成誘惑考驗人們,觀音等四聖就化身成四母女去考驗唐僧。
針對妖怪的特點,悟空請相應的神仙,所謂「一物治一物」,這體現了「五行相生相剋」和作者實事求是的思想。大鬧天宮悟空也遇到某些妖怪也要請求他人幫忙,這主要是因為妖怪有神先的「法寶」,這些法寶可以分為攻擊與收服兩類。最另悟空頭痛的還是後一類法寶,以笑口佛的「後天袋」和太上老君的「金剛琢」為代表。後天袋把幾十個天神裝進去,幸好悟空反應快才走掉,如同從黑洞逃脫的粒子。金剛琢把連金剛棒在內的眾多神仙的兵器、羅漢的金砂都套去,真有點「止戈」的意味,如同道家的「太極拳」。太上老君正是老子的神化!
妖怪多數以道士的形象出現,但這絕對不是吳承恩對道家有偏見,而是藉此來批判腐朽的統治階級、墨守成規的封建衛道士和黑暗的社會現實。「佛經」象徵一種革新的力量。明朝政府卻反其道而行閉關鎖國,不知到歐洲的發展並被超過。直到清末,中國人才有想到「取經」,實在諷刺!
妖怪大多數由動物變化而成,唐僧問悟空怎解。悟空說「大抵世間之物,凡有九竅者,皆可修行成仙」,悟空的話帶有「萬物有靈」的思想。「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作者又繼續以觀音之口更進一步說明萬物相異只是物質演化才區別開來,本源卻是同一的。這兩句話所表達的思想可以在《莊子》中找到。萬物同異的思想貫穿全書,最明顯的就是取經路上遇到的許多妖怪本來是天上的動物、仙童甚至星宿。「在天為仙,下界為妖」,作者從社會學角度探討了良好的社會或良好的生存環境(天上)使人踏上正途,敗壞的社會或惡劣的生存環境(地上)使人走上歪路。
妖怪捉唐僧也不全是要吃他的肉,女妖怪大多是想要和他成親。原來妖怪也像人,男的多重權力,女的多重愛情。唐僧面對的考驗有時候也來自人,如女兒國的國王就是很大的考驗。
有人會問為什麼唐僧不叫悟空背自己飛去西天,節省許多時間和工夫。作者又借極具哲學智慧的悟空之口說「凡夫難脫紅塵」,寓意人只有超脫紅塵俗務才能達到「飛天」的高度。悟空又說「師父要親歷異邦、、、所以寸步難行、、、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其實是問讀者不「一步一腳印「怎能取得「真經」?
五庄觀拜的是「天地」,使唐僧感到奇怪。從《易經》開始,中國哲學就以「天地」(乾坤)為萬物本源,五庄觀主是「地仙」之祖,當然不拜神仙拜天地了。推倒「人參果」樹,悟空問觀音要醫樹的方法,觀音說他的露水可以醫。悟空還要問「經驗過么」,這表現悟空的謹慎,又表達了作者對實踐的重視。觀音說和太上老君打賭經驗過後,悟空才放心。
唐僧的取經路上遇到不少昏庸的國王,甚至連朝政也被妖怪把持,直到悟空為消滅妖怪並點醒他們。作者以此來表達對明朝政府政治腐敗、奸黨當道的不滿,有人象悟空一樣出來掃除奸黨的願望。
「因果」是佛家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西遊記》中有關「因果」的故事許多,如唐僧因為前生不聽如來說經才要今生取經、烏雞國國王因為另文殊在水三日而在井底三年、朱紫國國王因為做太子時分別射傷射殺兩只神聖的孔雀二被罰與王後分開。佛家認為「因果」循環,所以要求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拋開迷信成分,「循環論」是東方哲學的重要觀點。
三
「陰陽辯證法」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有「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不測謂之神」的說法,在中國中「辨陰陽、分真假」是最高智慧。悟空的「火眼金精」、如來的「法眼」就是這最高智慧的形象化比喻。長短、高低、難易、成敗、得失等等,從日常用詞中就可中國的深厚辯證法傳統,作者特意在真假猴王一章通過佛祖之口來表達這種傳統:
「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色即是空。空無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
這段話其實是出自道家經典,作者用佛祖之口說出是「佛道一家」之意。
悟空和八戒時常爭斗,悟空對八戒說的哲理卻比對誰說的都多。有次悟空對八戒說「溫柔天下去得,剛強寸不難移」。見八戒不怎麼明白,悟空又說「楊木性格甚軟,巧匠取來,或雕聖象,或刻如來,裝金立粉,嵌玉裝花,萬人燒香禮拜,受了多少無量之福。那檀木性格剛硬,油房裡取了去,做柞撒,使鐵箍箍了頭,又使鐵錘往下打,只因剛強,所以受此苦楚」。八戒花名「獃子」,悟空不愧為偉大的哲學家,他講的哲理簡單形象而深刻,連「獃子」都能理解。作者無疑是用「獃子」的名字來襯托悟空。
再過一條水流急速的河就到目的地了,可是只有一條細滑的獨木橋連接對岸,試問除了極少數像悟空那樣的天才外又有誰能通過唯一的橋到達彼岸呢?正在為難間,有佛撐無底船來接唐僧渡河。乘無底船,唐僧自然掉到河裡,佛拉起的已經是脫胎換骨的唐僧了,大家為此拍手歡呼。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不同宗教都共同的神秘主義——「向死而生」!如印度有「鳳凰涅磐」的神話,《聖經》中有「失去生命的人必將找到它」的說法。那撐船的佛說「無底船兒難渡海,今來去往渡眾生」,彷彿在說「無」是生命永恆的歸宿舍和再生的籃!
唐僧沒給拿經的二位尊者禮物所以得到「無字真經」,為什麼在佛祖門下也會這樣呢?大概是因為作者所處的時代社會黑暗民不聊生,使他明白到只有先解決溫飽問題才能建設社會的上層建築。唐僧後來給二尊者的正是代表溫飽的化緣用的紫金盂。
取經之後說到一切佛、神仙等「各歸方位」,這是作者對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諧社會理想的另一種表達。更是為了說明,無論何中宗教都必須融合於「儒家正統」之中。
最後說說「取經」的意義,按《西遊記》的說法是「普渡眾生」,換句話說「取經」是為人類謀幸福。在這個意義來說,「取經」是超越時代和國界的,「取經人」是全人類的先驅和英雄。
[推薦]西遊記與官場哲學
[img]http://bbs.yuloo.com/userpicture/04_07/69129400-1090133437.gif[/img]<br />
從《西遊記》看幹部成長的道路 <br />
<br />
<br />
<br />
醉看《西遊》之一:從《西遊記》看幹部成長的道路 <br />
從小學三年級第一次開始看《西遊》,今天再拿起《西遊記》,已不知道是第幾次閱讀,但這次突然感覺《西遊記》原來是一本實實在在的《幹部讀本》,讀通《西遊》,便通官場三昧。<br />
孫大聖,從體制外的精英到被統戰<br />
孫悟空,顯然是一個民間精英成長的典型版本。他或許有皇族血液,但更多是「金風玉露一夜逢」,不知玉露何時撒向民間,於是假託石頭中崩出一隻猴子。就象蔣經國對孝嚴、孝慈兄弟一樣,只能暗中相助,不可白日相認,悟空便吃了很多虧,只能從民間一點點混上去。<br />
美猴王以膽量贏得眾猴的尊重,當了CEO,但天生稟賦的猴王,不滿足於此,漂洋過海去南儋部州留學,學了七十二變,一個筋斗十萬物千里的種種本事,混了個「海龜」的身份,回到東土,整合了牛魔王、鵬魔王等諸路古惑仔,混成城市裡的老大,自以為該在江湖上揚名立萬了。<br />
要想招安,首先造反,猴王心裡很明白。於是廣收保護費,最後收到海洋聯合公司的老總東海龍王敖廣和地下幹部調配局局長閻王爺的頭上,這下就開始影響到玉皇大帝的威望,猴王大名也終於上達天聽。<br />
對於小小的毛猴,讓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大動干戈,顯然是丟面子的事情。於是統戰部長太白金星下來招安,給了一個「弼馬溫」的官職,生長於民間的精英孫悟空自以為得到重用,這其實只是個中央事務管理局車馬處處長的小官。<br />
如果他深愔官場尤其是中央的游戲規則,應該滿足這個職位,再牛B民間精英,到了中央算個啥,給你一個管車馬的職位就不錯了。但悟空犯了所有民間精英和「海龜派」容易犯的錯誤,於是回到根據地,再扯上造反大旗,自封為「齊天大聖」,又搞得社會上烏煙瘴氣。對於鬧情緒的悟空,中央再次實行統戰,太白金星再次把他招安到天庭,許他「大聖」的稱號。<br />
「齊天大聖」雖然只是巡視員之類的虛職,但也可以開府建牙,有專車豪宅。但混的時間一長,悟空覺得不能簽單,不能任命幹部,尤其在蟠桃大會這樣的一年一度的新春國宴上,他沒有參加的資格。——顯然不是主流官員,於是又鬧開了。<br />
猴王真的不懂,自己來歷不明,也許是「龍種」,但沒有皇史箴的玉契,怎能和哪吒和二郎神相比?前者是南方軍區司令員的大公子,後者是天庭的萬歲陛下外甥,雖然是御妹思凡,和姓楊的漢子媾和而生,但最後玉皇總是相認了,再說非婚子女享受已婚子女同樣的權利,也是法有明文的。<br />
不思量力的猴子再次大鬧天宮,這廝這次禍惹得太大了,雖然偷吃的桃和丹沒多少錢,還不如「天上人間」一夜的卡拉OK,但他偷吃的是第一夫人——王母娘娘的桃和太師兼顧問委員會主任的太陽老君的丹,這是赤裸裸向中央權威挑戰。<br />
雷霆震怒,結果可想而知。南方軍區司令員李天王元帥帶領大公子哪吒,再加上天庭境警備司令員、玉皇外甥二郎神,最後把外國勢力都搬出來了,如來佛出手。也許有不敢認兒子的某位高幹暗中活動,沒有判死刑,從輕發落判他終身監禁,發放五指山監獄服刑。<br />
F4取經團組合的合理性<br />
在監獄里服刑的孫悟空終於認罪服法,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因為不懂官場游戲規則,以為有一身本事就能包打天下。把「水簾洞」和「大聖府」當成了了大邱庄,裡面只知道有孫大聖,不知道有玉皇大帝,深陷囫圇是遲早的事情。<br />
但猴子畢竟是某位高層人士的私生子,朝廷里有人活動。於是玉皇許諾,500年後可以保外就醫。<br />
500年後,唐僧出生了。這是真正根紅苗正的子弟。他是狀元陳光蕊的兒子,而且陳光蕊為大唐王朝犧牲了。這位高幹兼烈士的後代,選為去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管理經驗是自然的事情,何況他和大唐皇帝李世民還結拜兄弟。<br />
大家都知道,這位御弟兼烈士子弟的陳公子,沒多少本事,除了有一身好皮囊,要是獨自西行,恐怕出不了玉門關就成了妖怪的腹中物了,但他有最大的優勢:政治過硬,對皇帝百分之百忠心——這比什麼都重要。要知道出國學習政審是最重要的。取經團的團長肯定是陳公子無疑。<br />
但總得有人保護他,給他桃行李,給他沿路掏支票,給他當翻譯呀。於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便進入幹部考察組的視野。<br />
悟空沒說的,能降魔除妖,上天下地。尤其通過監獄里的改造,已經發誓重新做人了。而且唐僧拿著他曾經犯罪的黑檔案,他想不幹,黑檔案一披露他就完了。唐僧有了這個緊箍咒,不怕業務能力比自己強得多的猴子。<br />
八戒和沙僧也是腐化墮落、受過紀律處分的高級幹部。身為天河海軍司令員的八戒酒後調戲民女——也許強奸也難說,最後私了只說調戲而已,發配到農場勞改;身為皇帝的副部級生活秘書兼保鏢的沙僧毀壞公物——也許還有貪污行為,也被遣送到流沙河邊服刑。<br />
這三個犯罪分子,和上面的高層人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著「治病救人」、「給出路」的原則,讓他們保護陳公子去西方列國游學,是再合適不過的事情了。<br />
西天取經的F4就這樣組成了。<br />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官場沉浮幾百年的民間精英——孫悟空終於大徹大悟,明白有本事,還得有好的出身,輔佐御弟唐三藏並不委屈。成熟的猴子這時懂事多了,貪吃好色的八戒每每想回高老莊時,他總是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每當他碰見想害唐三藏的妖怪時,總得打聽這妖是不是天庭哪家官員的僕人、親戚?如果是的話,就賣官員一個面子,讓他領回去,如果妖怪上面沒人說情,對不起,「神猴奮起千鈞棒」,死了死了的。<br />
就這樣,皆大歡喜,四人都成正果。<br />
孫猴子,就是這樣一點點在官場上成熟為一個稱職的高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