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鳴謝

西遊記鳴謝

發布時間: 2021-02-14 11:26:02

A. 新西游記有沒有在江郎山拍

有,片頭也出現了江郎山,娛樂新聞也提到了。不止江郎山,仙霞關也有拍,那時候還在廿八都舉行了開機儀式

B. 如何評價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朱炫,悶騷而近妖 微博:大師兄_朱炫JING LI、吳越、張大千 等人贊同謝邀
這世上,有多少這樣的快意,定海神針,一萬三千六百斤,攪的滿天神佛不得安寧。

這世上,又有多少這樣的不甘,七十二變,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尋。

你說這金箍棒的主人是一隻猴子。

可我看見的,分明是我們自己。

正文

1
作為一個寫劇本的,我想說說它,可作為一個小粉絲,我又想無腦的誇它。

這影評真難寫(笑)

首先我個人認為,電影本身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它的節奏是失衡的。

第一幕是龍頭,但第二幕豹身欠妥,第三幕虎尾則差了一口氣,大戰再多30秒,還能提高足足一個檔次,亦能掩蓋中段的鬆散。

初始笑點足,是因為做在了小和尚與猴子身上,第二幕塌縮,個人感覺是山妖與八戒在分戲,觀眾對這兩個角色的喜愛感並不強,他們身上過多的笑點,未免有些不討喜,若是多來些猴子與小和尚大石壓腿的窘境,定好過讓豬和妖怪好一陣鼻孔挖來挖去。

但總得來說,瑕不掩瑜,它仍是一部扎實,認真,且在細節處有情懷的電影,齊天大聖孫悟空,騰雲駕霧小白龍,參禪念經的小和尚,這與功夫熊貓的蓋世五俠,頗不一樣,熊貓是邵氏的精氣神,猴子是古典的精氣神,只是套了個好萊塢的敘事結構,但從人設上來說,他仍是古風的。

從開頭女人狼崖一躍,到老和尚抱起了盆中嬰兒,這是繪本故事的開頭,配上黃英華的曲,就是一幅80年代的小人書,躍然紙上。

有人說電影情感豐富,實際上,片子本身的承載量遠沒有那麼多,如果猴子換成了某個龍傲天,你們可以想想。

真正成功的,是猴子本身,他的設定作為一個人性的英雄,灼燙了一代人回憶的淚點,觀眾走進影院,是帶著比影片本身還要飽滿的情緒,這種情緒,徘徊囤積了許久,一直在尋找這樣一部電影宣洩。

才有了洪水般的好評。

可以說,是對國產電影的愛之深,也是對孤單沒落的齊天大聖,一次俯身的告白。

所以有人不服氣,不要不服氣,可以看不慣,但也僅僅是看不慣。

觀眾都不傻,誰讓觀眾滿足,誰就能登峰。

所以首先恭喜票房過億。

我也滿足的看見,它成為我們追憶狂潮的推手,更成為小朋友們心中的閃光,我喜歡看影院里小朋友的表情,他們目不轉睛,就像當年的我自己。

說一下配音,相當精彩,小和尚吐字不清,拿捏准確,反倒返璞歸真,大反派童自榮老先生,其音色果真翹楚,聽者入迷,遙想當年,這聲音還屬於那黑袍的俊劍客,畫Z的小狂魔。

開篇配樂是《闖將令》(感謝 @石田二 提點,是我記岔了),好一梭水銀瀉地,銅鑼鼓點,鏗鏗鏘鏘地登場,如果我沒記錯,1964年,萬籟鳴的《大鬧天宮》也是這一出戲,嗩吶聲吹波而上,讓人眼熱。

你們可以想像,半個世紀之前,同樣歲數的小朋友,他們也像如今電影院里的毛頭小子一樣,伸長脖子,跟著一曲叮鈴咣啷的鑼鼓聲,見著幕簾子左右分開,現出一隻猴子。

於是他們張大了嘴巴,不可思議,小手拍的通紅。

第一次見到了孫悟空,成了人生里的一個大英雄。

於是這間坐滿人的放映廳,如我這般年紀的人,多是感動淚流,而後排則是小朋友們,沒心沒肺的咯咯笑聲。

我們緬懷,但更多的,它並非淚流的電影,它理應是歡笑的,屬於第一次見到悟空的人。

就像電影最後的鳴謝名單,映在字幕里的小朋友,最小的只有八個月,他們做了我們很想做的事情,我一度很嫉妒,但我又覺得,這份片尾名單里,只能是這些孩子。

我想這猴子原本就是孩子心裡的英雄。

他應該贈給小朋友們,每人一顆臉盆大的蟠桃,畢竟現在的他們,曾經的我們,都如此,如此的喜歡著他。

2
十萬雷霆十萬天兵,金槍銅鼓百丈紅巾。

這概是我見過最好的開場,也是孫悟空最好的開場。

山巔上的猴子,大紅披巾吃飽了風,眼前千層高的雲塔,潑墨之中,升起一片佛光普照,仙庭兵馬,盡是些高高在上,盡是些趾高氣揚,十萬個人,捉他一個,還要踏上十萬只腳,要他永世不得翻身。

可這猴子只是孤零零地坐著,也不知想些什麼。

看起來,像個人了,像個形單影只的人。

他不再是頑劣的,狡黠的,粗莽的,如同以往一樣,漫無目的的與人作對,也不是真人電影里那些談情說愛的,多愁善感的,又或者是某個武打明星的化身,動感十足的。

導演安排這只猴子孤零零的坐,便要好過他昂首挺胸的站。

這意境才像足了我們自己,頗有一種無可奈何,好尋出些英雄末路,這猴子身邊一個人也沒有,卻還要來,分明是心有不甘,這些個對手金光鎧甲,高高在上,出來戰也要敲鑼打鼓,好不痛快卻又要指著鼻子罵你,你還要來。

你真是太渺小了。

小小弼馬溫。

可誰讓我不服。

3
大概有很多年,我沒有在熒幕上看見這只猴子,所以再次與他相逢,不由得又想起他的故事。

聽說他有千般變化,卻被壓在了五行山下。

小和尚說的真好,身如玄鐵,火眼金睛,長生不老還有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啊,就是十萬八千里,他學的真是像,跟你我一樣,我們中的很多人,在小和尚這么大的時候,也以為孫悟空就是天大的英雄。

七十二變,那得多厲害。

可後來知道他敵不過佛祖,我是不服氣的,小人書翻到最後,知道他功德圓滿,成了斗戰勝佛。

兒時的我覺得這算什麼,明明你那麼牛逼,你怎麼就成了佛陀,坐著蓮花寶座,你那一萬三千六百斤的金箍棒,輸給了頭上方寸的金箍,前半本大鬧天宮,快意恩仇,怎就成了後半本的仙俠鬼怪,普度成佛。

後來過了好些年,我有些長大了,覺得猴子做的對,猴子成了佛,也好過他的兄弟們,不是收做了坐騎,被別人的腚眼騎在頭頂,便是死在了法寶與鐵棍之下。

開篇里金光鎧甲的,高高在上的,才是對的,他們罵你,罵的好,為你好,踩著你的臉,騎在你頭上,你那麼小,出不了五指山,逃不出三界外,可不得罵么,可不得騎么,可不得踩么。

不自量力,囂張找打,我打。

這故事最後,妖怪們該死的都死了,猴子落得善終,得了佛主的庇護,保那唐三藏修得正果。

所以大家忙忙碌碌,也不過是求一個正果。

然後誰都忘了花果山頂那隻孤零零的猴子,那可真是太久遠的故事,我得費上很大的勁兒,才能想起來。

我才發現,猴子沒變,我變了,猛一回頭,多少年了,心中的偶像走馬觀花,他早沒了。

丟了一枚紫金冠,少了兩道鳳尾翎。

要這鐵棒有何用,要這變化又如何,唱的真好,全是世俗的哀愁。

4
小和尚童聲一起,我就知道,這電影情懷打的准精,只不過現在的我,少了這份心性,成年已久,斷不會追著什麼怪力亂神,才會知道,也有悟空成不了的大器,吐不出的濁氣。

可畢竟心有不甘,我們一直在尋找的,是這樣一位兒時的偶像,承載了這一代人不吐不快的憋屈,你看這天上地下,電視網路,都是大牛的神仙,要你看這,要你想那,指著腦門子罵你,拿臭烘烘的來惡心你,你還躲不得,罵不得,不看不行。

這幫二郎真君,八臂哪吒,托塔元帥,什麼時候消停過。

什麼時候消停過。

可我又力不能逮,我心裡的英雄,又鎮在了五行之下,這種委屈和憤懣,憋了很久,所以我逢人說,這電影只做了一件事,揭了那山頂的黃紙符,放出一波心中的野猴子。

這種情緒也是電影本身出彩的原因,他給了我們一個交代,童年你以為無所不能的,如今也惶惶然無力,而就在你以為最無力的時候,他卻高高躍起。

前半段的小和尚,是童年的自己,後半段的猴子,是現在的自己。

我們看這部電影,才憑空生出一番自怨自艾,孤芳自賞,獨自啜泣。

但這是好事,這種東西,就是創作者起了個頭,無數人點綴其上,化成的一種情懷。

所以當你我在熒幕上看見猴子痛哭流涕,我無比的感嘆,因為你可真是弱啊,就算你要抓住什麼,也總歸會輕易的脫手,你以為你是英雄,可惜英雄氣短,你以為剛剛開始,原來只是到此為止。

活脫一個成年的寫照。

於是那數十年不遇的一刻才顯得尤為爆裂,火光沖霄,金雲透頂,疊成一把燒紅的烙鐵,一撮不滅的爐灰,扒開了屏幕,狠狠燙在觀眾心口。

戳人心的一抹大紅,一萬三千六百斤的金箍棒,滾滾灼燒的銅石熔甲。

那就是童年的我們一直想成為的東西。

這猴子是我兒時的一場英雄夢,他不能容忍這些人指著他的鼻子罵,也不能容忍他們那些高高在上,趾高氣揚,他本是天生石猴,又是那紫金冠下的不朽。

什麼巨靈神將,什麼二郎真君,什麼九天玄女。

我去你的吧。

還有你這該死的小哪吒,是他是他就是他。

這大抵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的粉絲會如此的自豪,它躋身於兩部強IP電影之間,默默無名到橫空出世,本身就是悟空的延續,也是喜歡這部電影的人,所凝聚的力量。

十萬天兵誠奈我何,好一道聖火,燒了那三界玄宮,九鼎丹爐。

有一天我成不了你,但你也要爭氣,就算我勢單力薄,我也會幫你。

因為你是我一直想成為的人,你不能輸,你是英雄。

你要證明給他們看,你的雷霆與傳奇,你要告訴他們,你不服氣。

小和尚撲閃著大眼睛,呆頭呆腦的指望著你。

他說了那麼多,你可別讓他失望了。

齊天大聖,孫悟空。

就講到這吧,最後。

大聖,歡迎回家。

你才是大師兄。



——猴子說了,隨意轉載——

C. 心急如焚找,西遊記第十回的好詞,特別感謝

西遊記第十回的好詞
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
子以求生,不若棄之而取勝;與其無事而獨行,不若固之而自
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
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
奇勝。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絕之意;棄小而不救者,有圖
大之心。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
詩》雲: 「惴惴小心,如臨於谷 。 」此之謂也。

棋盤為地子為天,色按陰陽造化全。
下到玄微通變處,笑誇當日爛柯仙。

頭戴金盔光爍爍,身披鎧甲龍鱗。護心寶鏡幌祥雲,獅蠻
收緊扣,綉帶彩霞新。這一個鳳眼朝天星斗怕,那一個環睛映
電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傑舊勛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
作門神。

熟絹青巾抹額,錦袍玉帶垂腰,兜風氅袖采霜飄,壓賽壘
荼神貌。腳踏烏靴坐折,手持利刃凶驍。圓睜兩眼四邊瞧,那
個邪神敢到!

頂烏紗,腰圍犀角。頭頂烏紗飄軟帶,腰圍犀角顯金廂。
手擎牙笏凝祥靄,身著羅袍隱瑞光。腳踏一雙粉底靴,登雲促
霧;懷揣一本生死簿,註定存亡。鬢發蓬鬆飄耳上,胡須飛舞
繞腮旁。昔日曾為唐國相,如今掌案侍閻王。

飄飄萬迭彩霞堆,隱隱千條紅霧現。
耿耿檐飛怪獸頭,輝輝瓦迭鴛鴦片。
門鑽幾路赤金釘,檻設一橫白玉段。
窗牖近光放曉煙,簾櫳幌亮穿紅電。
樓台高聳接青霄,廊廡平排連寶院。
獸鼎香雲襲御衣,絳紗燈火明宮扇。
左邊猛烈擺牛頭,右下崢嶸羅馬面。
接亡送鬼轉金牌,引魄招魂垂素練。
喚作陰司總會門,下方閻老森羅殿。

形多凸凹,勢更崎嶇。峻如蜀嶺,高似廬岩。非陽世之名
山,實陰司之險地。
荊棘叢叢藏鬼怪,石崖磷磷隱邪魔。耳畔不聞獸鳥噪,眼
前惟見鬼妖行。陰風颯颯,黑霧漫漫。陰風颯颯,是神兵口內
哨來煙;黑霧漫漫,是鬼祟暗中噴出氣。一望高低無景色,相
看左右盡猖亡。那裡山也有,峰也有,嶺也有,洞也有,澗也
有;只是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嶺不行客,洞不納雲,澗不流
水。岸前皆魍魎,嶺下盡神魔。洞中收野鬼,澗底隱邪魂。山
前山後,牛頭馬面亂喧呼;半掩半藏,餓鬼窮魂時對泣。催命
的判官,急急忙忙傳信票;追魂的太尉,吆吆喝喝趲公文。急
腳子旋風滾滾,勾司人黑霧紛紛。

奔流浩浩之水,險峻窄窄之路。儼如匹練搭長江,卻似火
坑浮上界。陰氣逼人寒透骨,腥風撲鼻味鑽心。波翻浪滾,往
來並沒渡人船;赤腳蓬頭,出入盡皆作業鬼。橋長數里,闊只
三污,高有百尺,深卻千重。上無扶手欄桿,下有搶人惡怪。
枷杻纏身,打上奈河險路。你看那橋邊神將甚凶頑,河內孽魂
真苦惱,椏杈樹上,掛的是青紅黃紫色絲衣;壁斗崖前,蹲的
是毀罵公婆淫潑婦。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 。

時聞鬼哭與神號,血水渾波萬丈高。
無數牛頭並馬面,猙獰把守奈河橋 。

~親,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上評價點【滿意】即可。
~您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互相幫助,共同進步!Thanks!!

D. 新 西遊記 劇組向貴州貧困縣索280萬取景費

我也抄看這個新聞了!我才知道,到別人地盤拍攝,還要向別人要錢!這個縣還是貧困縣,也太黑了,不過電視劇結尾處有廣告,大概就是那種鳴謝之類的!打廣告要錢行,要280萬對個貧困縣就太黑了!還有就是張紀中的破壞力,在拍《神鵰》的時候就破壞風景區!而且拍出來的也不是很好看!

E. 澳門的大三巴牌坊上面有一個秘密

興建於1601-1644年的澳門聖母修道院敎堂(後多被稱為聖保祿敎堂,華人則多俗稱之為大三巴寺),①在當時是天主敎耶穌會在遠東的最雄偉壯觀的建築。但是,它在1835年遭到一場大火焚毀,只剩下由細磨精雕的花崗岩巨石構成的,雕像石刻眾多而巍峨庄嚴的正面門壁,以及其門前的氣派宏大的七十級石砌台階,②遺存至今而以「大三巴牌坊」之名著稱於世界。(見附圖一)這具有將近四百年歷史而又單獨屹立了一百六十年的不朽的巨大牌坊,無疑是澳門歷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象徵標志之一。因此,它一直是硏究澳門史的一個焦點。正如葡國學者山度士(DOMINGOS MAURÍCIO GOMES DOS SANTOS,S.J.)說:
1762年在澳門實施的由1759年龐佩爾嚴厲措施造成對耶穌會教士的驅趕結束了聖母和聖保祿修道院的生命。不屈的士兵面對時代與命運的挑戰,在仍然雄偉壯麗的大石級上只留下了能與羅馬最華麗的建築媲美的其教堂的歷史正面,一位泯滅往事的孤獨見證人。③
這里提出了令人發深省的啟示,但是,這篇文章並沒有就此進而闡明這位「孤獨見證人」所默默指證的往事的秘密內容是甚麼。當然,這不是山度士一個人的疏忽,實際上這是學界多年來眾多硏究者未能破解的歷史之謎。筆者經過細致的比較硏究,最近終於發現這牌坊的一些雕刻表明:這座敎堂已受到中國的文化藝術(包括佛敎藝術)的巨大影響,以此敎堂及聖保祿學院為中心的澳門耶穌會敎團,在將近一近百年的入華傳敎活動中,或在其特有的傳敎策略指導下對異國異敎的一些文化習俗自覺吸納,或在客觀環境的異國異敎文化的強大勢力下不自覺地受到熏陶感染,已不可逆轉地沿著中國化的道路前進。依筆者之愚見,這應是後來耶穌會整個敎團終於遭到反對天主敎中國化的其他天主敎敎團和羅馬敎廷的排斥,以至最終在葡國及澳門等地被取締、逮捕和驅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這也應是後來大三巴敎堂被焚毀後再也無法重建,其廢墟最後甚至變成為墳場墓地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曾走過漫長曲折崎嶇的幽暗小道,而其在現實前景則可以走向光明的康莊大道。目前,正當澳門政府撥巨資,在大三巴敎堂的遺址上建造大型的紀念博物館之際,探討該牌坊雕刻的文化內涵,可謂兼具歷史與現實的雙重意義。為了拋磚引玉,筆者於此先發表一初探之作。內容如下:

一、大三巴牌坊的第三層雕刻概述

大三巴牌坊共分五層,底下兩層為同等的長方矩形,由三至五層構成三角金字塔形。本文所要硏究的主要是其中的第三層雕像,這一層的系列雕像由正中的無原罪聖母像為中心分界,以高低寬窄不一,但是左右兩兩對稱的石柱和相關的形式內容,分別組成六對雕像。現據(附圖二)由左右兩邊向內各對依次略加說明如下:
第一對:左右均為中國佛敎式的石獅子半身像。
第二對:左為在圓球上展翅之鴿,右為雙箭交叉穿王冠。
第三對:左為女身加魔鬼的頭和四肢,其胸為一鏢槍穿中,其右邊有漢文句為「鬼是誘人為惡」,其左邊有順時針方向的右旋十字。右為骷髏白骨一具,其左邊有漢文句為「念死者無為罪」,其右邊有逆時針方向的左旋十字。
第四對:左為一聖母在大海上護導一艘三桅帆船,右為同一聖母足踏七頭之龍,其右上角有漢文句為「聖母踏龍頭」。
第五對:左為三層雙龍(?或人)頭的噴水柱及長方形水池,右為一棵生命(?或菩提)樹。
第六對:在無原罪聖母像兩邊各有對稱的上、中、下三個天使像。
以上六對雕刻不單具有明顯的非傳統的天主敎的形式及內容,而且其中有三個雕像分別附刻一句漢文的說明文字。這是其餘各層沒有的,據澳門徐新先生考證的結果說:「在那個年代的巴洛克建築上,刻有中文字樣的只有澳門的聖保祿敎堂。」④筆者認為甚至可以說,在同時代的天主敎堂的雕像中,只有這里是附有有深意的系列的漢文圖解說明,而非偶然出現的、個別孤立的、無甚深意的中文字樣。這一獨特的以漢文解說雕像的現象本身,已顯示出這一系列雕像具有來自中國的文化、宗敎的淵源。科塞依羅亦曾指出:
使用一些新的藝術圖形,無論是中文字,還是一些當時對於歐洲宗教建築藝術仍很陌生的東西,是大三巴牌坊這一宗教藝術建築最有特色的方面。
例如魔鬼和死亡的形象,以及不同於特蘭託大會以後的宗教藝術圖形法的象徵主義表現手法。
需要提及的是,在這一藝術傑作上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創新或者前所未有的東西,顯然都是耶穌會在中國傳教新方法的結果,即逐步適應政策的反映。這是一種不同於當時在非洲和美洲使用的「白板」TABULA RASA式傳教的華新傳教法,是由沙勿略構思,范禮安策劃,利瑪竇和羅明堅成功地加以實踐。
……
因此,除了新的傳教方式之外(無疑這在當時是居於首位的),還需要研究各方面的相應關系,以更好地了解作為一種戰略結果和同化的反映,耶穌會在澳門和中國藝術發展方面的情況。⑤
以上之論,無疑是很正確和極富啟發性的。本文在對大三巴牌坊總體的看法上旣贊同要「更好地了解作為一種戰略結果和同化的反映」,但是,同時亦認為必須正視問題的另一方面,即同化中國文化的結果本身導致了被天主敎正統派視為異化。如前所述,其結果最終導致了大三巴敎堂不但成為廢墟,而且成為墳場的悲劇。
前人特別是西方的硏究者,由於對中國的宗敎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對這牌坊中所具有的佛敎內涵的雕像及三句漢文,往往只能作畫面及字面的淺解甚至是誤解。因此,有關牌坊是中西文化融合和同化結果的論述大都停留在淺表而又抽象的范圍內。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不可以永遠停留在圖像及文字的表面的淺解即止,而應在繼承前人的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探討其非傳統天主敎的文化深層內容意義,究竟是來自中國的哪些宗敎文化的背景故事。筆者認為,這第三層的雕像和文字,都有取材借鑒於佛敎經典,特別是其中有關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今生的「本生經」或「本起經」的故事。我們必須把圖像和有關文句的眞正來源和含義結合起來探討,才有可能眞正收到揭秘解謎之效。

二、對雕像及文字等的具體分析

(一)關於第一對的獅子石像
隨著佛敎入華傳播,把獅子作為瑞獸的佛敎藝術也漸為中國的文化藝術所吸收發展,而普遍進入雕塑、繪畫等宗敎或世俗甚至民間的藝術之中。在中國儒、佛、道、官、民等官私大型建築都常有一對石獅子作鎮門獸,其它牌坊壁畫等有獅子像更是隨處可見。但是,把中國式的獅子引進天主敎的敎堂建築,則大三巴牌坊實為首創。徐新先生說:
此外,大三巴牌坊的雕刻有明顯的東方特色。特別值得研究的是:牌坊的第三、四層,左右兩端都有中國民族傳統的石獅子雕像。這幾個石獅子造型別致、姿態生動,十七世紀澳門的雕刻家們顯然受到中國民間舞獅的啟發,他們將騰躍的獅子形象大膽而巧妙地組合在教堂的兩側這和中國廟宇門前左右對稱安置石獅的意念也是相通的。大三巴牌坊上的石獅子形象,是當時澳門民俗的反映,它既有中國明代雕刻的手法,又大膽創新,比同時代的石獅更活潑、更誇張,也說明參加雕刻的藝術家們思想解放的程度。⑥
此說基本正確。但是,尙可補充說明一點,就是有關獅子在中國的宗敎文化及世俗文化的傳播,主要都是來源於佛敎的系統。特別是中國民間的舞獅,多有「大頭佛」或童子戲弄調服雙獅或群獅的表演程式。這表明此類民間舞獅,實際上是由佛或羅漢降服獅子的佛敎故事衍化出來的。故舞獅本屬高僧之技,例如唐代高僧葯山(惟儼)與雲岩(曇成)談禪有如下的對話:
山又問:「聞汝解弄獅子,是否?」曰:「是。」曰:「弄得幾出?」師曰:「弄得六齣。」曰:「我亦弄得。」師曰:「和尚弄得幾出?」曰:「我弄得一出。」師曰:「一即六,六即一。」⑦足見舞獅本屬佛門高僧之絕技。可見,無論從佛敎寺院文化還是世俗及民間藝術文化來看,都可以說大三巴牌坊上的兩對石獅子是源出於中國佛敎文化藝術的。但是,正如佛敎藝術中的獅子像旣有其藝術性,亦有其宗敎目的性。耶穌會敎團之決定把獅子像引入其敎堂的前壁,同樣也並非單純從藝術裝飾性的角度考慮的,在這里,藝術只是傳敎的一種手段,傳播天主敎義才是其目的。這是前人硏究這些石獅子時所忽略而需要著重補充說明的。筆者認為,這已顯示了耶穌會敎團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已為中國各色人等喜聞樂見的獅子,收入天主敎的神學體系,以利於其敎之入華傳播。請看:在牌坊建成後三十四年(即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義大利耶穌會士利類思(P·LUDOVICUS BUGLIO,1606—1682)著《獅子說》,刊刻於北京。他在序言中寫道:『今述獅子之像貌、形體,及其性情、能力,不徒以供觀玩、暢愉心意而已。要知天下間有造物大主,化育萬物,主宰安排,使物物各得其所,吾人當時時贊美感頌於無窮雲。』」⑧這段話可以說是當年耶穌會決定,把獅子雕刻上大三巴牌坊之宗敎目的意義的最佳注腳。
(二)關於第二對雕刻——鴿子與王冠等
筆者認為,其左邊在圓球上展翅的鴿子,旣有其出自天主敎聖靈的一面,亦有會通佛敎的本生經故事的一面,例如,《菩薩本生鬘論》卷一有「捨身救鴿」的故事,又佛本生經有《鴿子本生》等等。其右的雙箭交叉穿王冠,有學者認為:「PERHAPS CHRIST THE KING IN HIS SUFFERING(或許這象徵身為萬王之王的基督正在受難)」⑨這是局限於天主敎之見。筆者認為,這其實是取材借鑒於佛本起經中的悉達多太子為出家修道而舍棄王冠的故事。例如,東晉時康孟祥等譯的《修行本起經》雲:「……太子下馬,解身寶衣,瓔珞、王冠盡與闡特」,佛敎以悉達多舍棄王冠為出家之典範,這故事在很多佛的畫傳中均有所描繪。例如,燉煌莫高窟第290窟的佛傳故事畫,即有此情節的畫像。⑩由於這對雕像只是各取一兩種動物及靜物,構圖過於簡單,所以使得幾百年後的硏究者很難察見其所源出的背景故事情節。但是,雙箭交穿王冠本身應是顯示對世俗政治權勢的徹底厭棄否定,而這正是原始佛敎的特徵。而且在此王冠之下,有一扇正中刻有「十」字的小門,被稱為「上天之門」。(11)但是在左邊鴿子像下的相應位置上,也有同樣大小的一扇門,不同之處是其門面上沒有「十」,門頂為金字塔的三角形,而右邊的門頂則為圓拱形。左門兩邊的花是低垂向地的,而右邊門的花則是昂首向天盛開的。有的學者稱右邊門為:「THE TOMB FOR THE MOST HOLY SACRAMENT(埋藏聖物的墳墓)」,(12)這也是單純從天主敎的角度分析的結論。但是,若從其對佛敎有所借鑒吸收的角度看,則此門亦可視為對於佛敎的地獄之門有所參考,以便與同樣對佛敎有所借鑒吸收的右邊的上天之門成對照。話要說回右邊的像和門,這種以否定和厭棄世俗王冠作為進入修道上天的門徑,顯然正是佛敎經典的佛傳故事所特別著重宣傳的。同上引之佛經載悉達多太子臨離國門之際的一段對話說:「時城門神人現,稽首言:『迦維羅衛國天下最為中,豐樂人民安,何故舍之去?』太子以偈答言:『生死為久長,精神經五道,使我本願成,當開泥洹門。」舍棄王冠及人世間最豐樂的國土人民,目的只為開辟進入泥洹(通譯作涅盤)的佛境之門,此一具體的故事經過耶穌會敎士的簡單抽象化的處理和演化,用雙箭交穿王冠的圖像,來表現為對世俗人間的最高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的普遍否定,作為必然的進入修天主敎之道及上天主敎的天國之門。這就旣吸收了佛敎的思想精粹,又改變了其原來屬於佛敎所有的特徵內容,使人們渾然不察其源出之處,這可以說是一種十分高明的同化方法。
(三)關於第三對雕刻——魔鬼與骷髏等
這是佛敎的思想內容表現得最為明顯確鑿的。首先,左旋與右旋的十字實際是佛敎的左旋萬字劚及卍右旋萬字卍與天主敎的十字結合的結果。
再看左邊女身魔鬼像及漢文「鬼是誘人為惡」,筆者認為,這應是取材於《佛本行經》等的佛傳故事中,有關悉達多(梵名SIDDH袠RTHA、巴利名SIDD-HATTHA,後來多稱為釋迦牟尼)「降魔成佛」的故事。據說在悉達多於菩提樹下即將修成佛道之時,魔王出動魔軍向悉達多發起的連番搗亂進攻,最後出動到化身為美女的魔女來誘惑悉達多違誓而犯色戒。都被悉達多一一擊敗,連美女最終也要變回魔鬼的丑惡原形,誘人為惡的伎倆亦告失敗。
最後看右邊的骷髏骨及漢文「念死者無為罪」,有的學者把這句話英譯為「FORGET NOT DEATH AND THOU SHALT NOT SIN」,並葡譯為「LEMBRATE DA MORTE E NÃO PECARÁS」。(13)如果再譯回漢文就變成:不忘記死亡,你就不會犯罪。這樣的解譯完全是字面上的,至於「念死者」與「無為罪」究竟有甚麼具體的關聯,這句話與雕像的那具骷髏又有甚麼關系?這都需要在具體的某一宗敎經典中找尋可作比較分析的證據,才能夠弄淸楚。筆者認為,這也是與《佛本行經》中有關悉達多太子出家修道的故事有關。據說,觸發悉達多出家思想的契機之一,就是他有一次出門看到一具臭穢流出污血的死屍,由此認識到人的生、老、病、死的苦惱,最後決定出家尋找解脫生死之道。另外,當他乘夜離開寢宮之際,那一眾熟睡的宮女,在他心目中已成為一堆裝載糞尿膿血的死屍皮囊。因此,更堅定了它毫不留戀,義無反顧的出家意志。同樣,在他即將成佛之際,他戰勝化為美女的魔鬼的法寶,亦是將她們視為死屍加以斥退。如法喜編的《大雄傳·菩提樹下降魔成道》說:
魔王愁太子成了道,地位比自己來得高,……於是就派了三個最妖冶美麗的魔女去迷惑太子。……(太子)反慈悲地訓誡她們道:「……你們的身體,外表雖然漂亮,裡面卻是臭穢不堪,好像畫瓶里滿盛著糞穢,不知自恥,還敢來誑惑人家嗎?」說畢,以太子的神力,使這三女自己透視到自己的身體裡面,止見得骷髏骨節,皮包筋纏,毛發叢生,七孔及全身的毛孔,不凈流溢,污垢痰涎,涕淚厓膜,膿血糞尿,濁穢充滿……於是自慚形穢,忸怩地匍匐而去。(14)
因此,佛敎以禁慾尤其是淸除色慾為修道之要務。例如《四十二章經》第二章說:「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第二十四章說:「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第二十五章說:「佛言:愛欲之人,猶如執火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第二十九章說:「佛言:愼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然而,使慾火熄滅的最佳辦法,則應是從前述佛傳的故事中總結出來的「不凈觀」和「念死法」。所謂「不凈觀」就是在未有神力透視的情況下,在觀念上透視出活人尤其是美女都只是裝滿穢臭的死屍皮囊,甚至只是一堆骷髏骨頭,由此可使各種慾望尤其是色情的淫慾禁絕。《佛光大辭典》釋「不凈觀」雲:
又作不凈想。為五停心觀之一。即觀想自他肉體之骯臟、齷齪,以對治貪欲煩惱之觀法。人的屍體隨時間而變化為丑惡之形狀,故在諸經典中皆舉有多種不凈之觀屍法,以治貪欲之心,今列舉如下:
(1)據禪法要解卷上載,若淫慾多者,應修習二種不浮觀。即①觀死屍臭爛不凈,取此不浮之相,至閑靜處以自觀不凈。②雖眼不見死屍,然從師受法而憶想分別,自觀身中充滿發、毛、涕、淚、垢、痰、勅等三十六種不凈物。同書又舉出修習不凈觀能對治眾生對於色、形容、威儀、言聲、細滑、人相等六種慾望之執著,且將不凈分為惡厭之不凈與非惡厭之不凈二種。對於執著前五種慾望者,令觀惡厭之不凈;對於執著人相者,則令觀白骨人相。……(15)
其他經說就不引了,由此可以說明牌坊中的那具骷髏,其實就是佛敎不凈觀的「觀白骨人相」的理論方法抽象表現。這種「不凈觀」在中國的一些古典名著小說中,也都有典型的例子。例如,《西遊記》的白骨精化身為美女,只有孫悟空的金晴火眼才能透視其為骷髏白骨的眞相,並最終把他打死現出原形。又《紅樓夢》的「風月寶鑒」,一面是美女之像,誘人淫慾,一面是骷髏之像,制人淫慾。因為天主敎的修道院和佛敎寺院有共同的一點,就是都奉行出家的禁慾主義。在具體的禁慾方法上,佛敎的「觀白骨人相」法是天主敎所無而又行之有效的,這應是牌坊把它引入雕像中的原因之一。就此可以順便回答科塞依羅所提出的關於大三巴牌坊是「一種戰略還是一種新方式的結果」的問題,(16)筆者認為,文化宗敎間的傳播融合的情況是十分錯綜復雜的,不可以對以上問題作簡單化的抉擇。耶穌會對中國文化的吸納,有些是因形勢所限所迫,不得不作出策略或稱為「戰略」的適應性的吸納調整。但有些則是出於對彼長己短、彼有己無的認識,而自覺主動的吸納改造以為己之所用,如上述獅子及骷髏等皆屬此類。最後要說明:「念死者無為罪」的「念死」,乃是出於佛敎修行的一種重要方法,是由不凈觀中發展出來的。在這里的「念」與「觀」其實是一回事,故又稱為「觀念」。《佛光大辭典》釋「念死」雲:
梵語MARANASMRTI,巴利語MARANA-SATI。八念之一,十念之一。又作念當終亡。謂人於一切時中,常念其身必有死而不忘。大智度論卷二十二載,行者當常念,此身若不為他殺,亦必當自死;故此身於一切時中,皆有死,不待老。……(17)
又同書釋「八念」雲:
(一)念,即內心之存憶。大智度論卷二十一載,佛弟子於閑靜處,乃至山林曠野善修不浮等觀,厭患其身,忽生驚怖,及為惡魔作種種惡事,惱亂其心,憂懼轉增,故如來為說八念法。若心存此八念,即恐怖即除。(1)念佛……(8)念死,死有二種:①自死,即報盡而死。②他緣死,即遇惡緣而死。此二種死,從生以來,常與生俱,無可避處,如是一心,念念不已,怖障即除。……(18)
由此可見,雕像中的「念死者無為罪」,乃出於佛敎這種可以排除魔怖鬼障的「念死」法寶,因為怖障排除,便可專心修道,所以就不會為罪作惡。以往的硏究者由於不知這些雕像及漢文句子所源出的佛敎經義和故事,所以大都只是作些皮毛或不著邊際的文藝方面的解說。例如,有的書說:
……更有意思的是,這座典型的西方宗教建築第三層,還有兩行分列左右的漢字,一邊是「念死者無罪」(按:漏錄了一「為」字),一邊是「鬼是誘人為惡」。兩句話談不上對仗工整,說是對聯,難免有牽強之嫌,但形式肯定是仿效我國古建中到處可見的楹聯。(19)
這段話只講文字的形式而不分析其內容,結果終難免走向牽強附會。
(四)關於第四對雕刻——「聖母踏龍頭」等
左邊雕像之聖母在海上為三桅的帆船護航導航,這顯然是受中國人有關南海觀音菩薩及媽祖之護導航海的信俗影響,意圖讓天主敎的聖母包攬了這一神聖功能,從而便於天主敎的傳播並取代中國原有宗敎偶象在們人心中的地位。這點畫面本身所表現的訊息是十分淸楚的,自無疑問,無須贅論。
疑問甚大,値得花相當功夫探討的,是右邊有漢文之句「聖母踏龍頭」作說明的雕像。究竟聖母踏龍頭是表示甚麼呢?關鍵就在於對其所踏之龍本身是甚麼或者代表甚麼的理解。有的學者稱此龍為「ASEVEN-HEADED HYDRA(THE INFERNAL DRAGON)」,又漢譯為「一條七頭怪獸」。(20)在澳門坊間還很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就是認為這里的龍旣是邪惡的象徵,同時亦是代指邪惡的中國文化,因此聖母踏龍頭就是天主敎對邪惡的中國文化的征服。筆者認為,諸如此類的看法,都是主觀臆斷,不合實際的。首先是「HYDRA」一詞之義,《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辭典》釋為:「(希神)海蛇怪(生有許多頭,斬去後仍會生出)。」(21)又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則釋為:「(希神)九頭蛇,(相傳割去九頭中任何一頭,會生出兩個頭,後為大力神所HERCULES所殺)」(22)由此可見,HYDRA 是希臘神話的蛇怪,而且有九頭而非七頭,並且早已被大力神所殺掉,故根本不能用HYDRA來對譯漢文中的龍,更不可想像這條正在被聖母腳踏的七頭龍是那早已被殺死了的九頭蛇怪。熟知中西宗敎神話的耶穌會敎士們,總不至於糊塗到把死蛇怪與活龍混淆吧!而在當時澳門尙受中國政府管轄的情勢,以及耶穌會在澳門以及中國大陸傳敎時,所採取的順應中國傳統文化的同化融合的路向和策略,都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把中國文化公開醜化為邪惡的怪物而加以踐踏。否則,這座敎堂前壁便不免早就被中國管轄澳門的官府下令拆毀了。
其實,「聖母踏龍頭」完全是天主敎借鑒模仿中國和日本流行的佛敎雕刻及繪畫圖像的產物,其目的仍是要通過中國人早已喜聞樂見的構圖形式,把踏龍頭的主角由佛敎的偶象轉換成天主敎的聖母,以便於把中國人的信仰逐步由佛敎或其他宗敎轉換為天主敎。請看,佛敎的尊星王、明星天子、妙見菩薩、阿耨達菩薩等皆有踏龍之像(見附圖三),而明淸以來中國更流行觀音踏龍頭之像(見附圖四)。《佛光大辭典》釋「三十三觀音」雲:
觀世音菩薩為攝化而自在示現之三十三種形象。法華經普門品及其他諸種感應傳、持驗記常述之,由此,民間亦流傳此類圖像,較著者有清代卓峰之觀音應化圖三十三幅(現藏於日本東京帝室博物館)。三十三觀音之名稱及形像為:(1)楊柳觀音,……(2)龍頭觀音,乘雲中之龍,表三十三身之天龍身。(3)持經觀音,……(23)
又同上書釋「龍頭觀音」雲:
觀音攝化自在而示現之三十三觀音之一。因駕乘龍頭,故稱龍頭觀音。……蓋以龍為獸中之王,比喻觀音之威神。一般流布之像皆為跏坐或站立於龍頭上。(24)
足證大三巴牌坊「聖母踏龍頭」的意念,首先源自佛敎諸天神菩薩踏龍特別是觀音踏龍頭之像。至於聖母所踏七頭之龍的龍頭,其正中在聖母腳下的一個大頭為面露笑容的老人頭像,其右有三小頭狀如中國的鳳、雞、鵬等鳥類頭像,左邊的三個小頭似亦如此,唯因地面遙觀及照片不夠淸晰,容後再考察。筆者認為,這也是借鑒模彷彿敎的「法行龍王」的產物。所謂「法行龍王」,是指受佛法指揮控制之善良的龍王,而不是邪惡的「非法行龍王」。《佛光大辭典》釋「龍」雲:
……據正法念處經卷十八畜生品載,龍王攝屬於畜生趣,乃愚痴、瞋恚之人所受之果報,其住所稱為戲樂城,分為法行龍王、非法行龍王二種。法行龍王有七頭,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羅等諸龍王,瞋恚之心薄,憶念福德,隨順法行,故不受熱沙之苦,以善心依時降雨,令世間五穀成熟。非法行龍王有波羅摩梯、毘謀林婆、迦羅等龍王,不順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婆羅門之故,常受熱沙之苦,以惡心起惡雲雨,令一切五穀皆悉弊惡。……(25)
在古代佛敎的石像和繪畫中,亦常有行法龍王之像。如(附圖五)為秣菟羅出土之七頭龍王頭像、(附圖六)為七頭的水天龍王像、(附圖七)為請雨經圖的多頭龍王像,其中一大頭為人頭,眾小頭似蛇又似鳥。又《佛光大辭典》釋「水天」雲:
梵名VARUNA。音譯作……縛樓那、婆樓那、伐樓拿。密教十二天之一,護世八方天之一。為西方守護之神,乃龍族之王。……水天有二:(1)……身為赤色,頭上有九龍頭(形狀似蛇),右手當胸,持輪索,左手覆腰。或謂此乃水天後,而以頭上有七龍頭,左拳叉腰者為水天。……(26)
又釋「水天後」雲:
梵名VARUNANI。又稱龍王妃。為密教十二天中水天之後。於密教各蔓荼羅中,天與水天後、水天眷屬及妃眷屬每相混同,於胎藏現圖曼荼羅外院西門之北列有水天、水天後、水天眷屬等三位,其中水天後頭戴七蛇,右執龍索,左拳覆腰,或謂此像為水天,而以其傍頭戴九蛇,左掌安腰者為水天後。胎藏圖像及胎藏舊圖樣則舉出後、妃二位,水後乘摩竭魚,左手執蛇,右手持花。(27)
由此可見,聖母所踏的龍頭像,當有源於對佛敎的行法雨龍、水天或水天後等龍王像的借鑒模仿而創作。其中行雨法龍的一龍身而眾多蛇頭(或鳥頭)加一人頭之像,最為接近聖母所踏之龍的形像。細看聖母所踏龍的老人頭像面露笑容,相當親切,全無邪惡怪物可憎、可惡、可怖的樣貌。其非源出自希臘神話傅說的九(或七)頭海蛇怪,可作定論無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名聞天下的大三巴牌坊的雕刻,實際是耶穌會在對華傳敎中以天主敎文化為主,而大量吸收融合中國文化尤其是佛敎文化的結果。但是,在當時中國和西方都處在文化和宗敎的專制主義佔主流的情勢下,這種致力於文化與宗敎融合的結果卻成了兩面不討好、里外不是東西,備受中西雙方的正統保守主義的夾擊。最後導致了耶穌會在中西方的一次大失敗,這是永遠値得人們深思的歷史大悲劇。在當今世界,一方面是不同的文化、宗敎的矛盾沖突乃至戰爭仍不斷存在,而另一方面是提倡不同的文化、宗敎和平共處,互相對話交流、互相尊重乃至兼容同化的呼聲日盛,同化的結果產物不斷增多的情勢下,面對大三巴牌坊——這一位因為充當宗敎同化的先驅而釀成悲劇的永恆不滅的偉大的歷史見證者,眞令硏史者百感交集,感慨萬千!
最後要說明的,就是本文只涉及耶穌會豐富而又復雜的歷史的某一點,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對之作全面的硏究和評論。雖然,硏究的對象范圍限於大三巴牌坊的第三層雕刻,但是其所涉及問題的面已相當廣泛和復雜,亦非一篇小文章所能全部論及。由於篇幅及條件、學識等所限,本文對大三巴第三層的雕刻尙有兩對及正中的聖母像未加論述,當然,已論及的部分,亦只是就其主體而言。且留余論,以待來日。不當之處,敬祈方家敎正。
本文撰寫時,承澳門基金會吳志良先生及澳門耶穌會呂碩基神父提供一些圖書參考資料,澳門大學霍啟昌敎授、鄭煒明先生及澳門文化司署徐新先生提供寶貴意見及有關論著線索,特此鳴謝!
稿於澳門氹仔寓所之東西書室,
1995年12月24日聖誕節平安夜。
再改於1996年除夕。
三改於1996年1月8日。

F. 八十年代曾給《西遊記》劇組很大經濟援助的單位是求速答啊!!

是鐵道部11局啦,沒有他,西遊記就只能拍到紅孩兒了。
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專司是集施工、設計、科研於屬一體的國有獨資特大型企業。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一師,創建於1948年7月。1984年1月奉命集體轉業,改編為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1999年12月與鐵道部脫鉤,隨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整體先後歸中央企業工委、國資委領導,更名為中鐵第十一工程局。2001年8月改制為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G.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為什麼評價那麼高一部國產動畫而已

轉自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朱炫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8066166/answer/54897859
來源:知乎

這世上,有多少這樣的快意,定海神針,一萬三千六百斤,攪的滿天神佛不得安寧。

這世上,又有多少這樣的不甘,七十二變,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尋。

你說這金箍棒的主人是一隻猴子。

可我看見的,分明是我們自己。

正文

1
作為一個寫劇本的,我想說說它,可作為一個小粉絲,我又想無腦的誇它。

這影評真難寫(笑)

首先我個人認為,電影本身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它的節奏是失衡的。

第一幕是龍頭,但第二幕豹身欠妥,第三幕虎尾則差了一口氣,大戰再多30秒,還能提高足足一個檔次,亦能掩蓋中段的鬆散。

初始笑點足,是因為做在了小和尚與猴子身上,第二幕塌縮,個人感覺是山妖與八戒在分戲,觀眾對這兩個角色的喜愛感並不強,他們身上過多的笑點,未免有些不討喜,若是多來些猴子與小和尚大石壓腿的窘境,定好過讓豬和妖怪好一陣鼻孔挖來挖去。

但總得來說,瑕不掩瑜,它仍是一部扎實,認真,且在細節處有情懷的電影,齊天大聖孫悟空,騰雲駕霧小白龍,參禪念經的小和尚,這與功夫熊貓的蓋世五俠,頗不一樣,熊貓是邵氏的精氣神,猴子是古典的精氣神,只是套了個好萊塢的敘事結構,但從人設上來說,他仍是古風的。

從開頭女人狼崖一躍,到老和尚抱起了盆中嬰兒,這是繪本故事的開頭,配上黃英華的曲,就是一幅80年代的小人書,躍然紙上。

有人說電影情感豐富,實際上,片子本身的承載量遠沒有那麼多,如果猴子換成了某個龍傲天,你們可以想想。

真正成功的,是猴子本身,他的設定作為一個人性的英雄,灼燙了一代人回憶的淚點,觀眾走進影院,是帶著比影片本身還要飽滿的情緒,這種情緒,徘徊囤積了許久,一直在尋找這樣一部電影宣洩。

才有了洪水般的好評。

可以說,是對國產電影的愛之深,也是對孤單沒落的齊天大聖,一次俯身的告白。

所以有人不服氣,不要不服氣,可以看不慣,但也僅僅是看不慣。

觀眾都不傻,誰讓觀眾滿足,誰就能登峰。

所以首先恭喜票房過億。

我也滿足的看見,它成為我們追憶狂潮的推手,更成為小朋友們心中的閃光,我喜歡看影院里小朋友的表情,他們目不轉睛,就像當年的我自己。

說一下配音,相當精彩,小和尚吐字不清,拿捏准確,反倒返璞歸真,大反派童自榮老先生,其音色果真翹楚,聽者入迷,遙想當年,這聲音還屬於那黑袍的俊劍客,畫Z的小狂魔。

開篇配樂是《闖將令》(感謝 @石田二 提點,是我記岔了),好一梭水銀瀉地,銅鑼鼓點,鏗鏗鏘鏘地登場,如果我沒記錯,1964年,萬籟鳴的《大鬧天宮》也是這一出戲,嗩吶聲吹波而上,讓人眼熱。

你們可以想像,半個世紀之前,同樣歲數的小朋友,他們也像如今電影院里的毛頭小子一樣,伸長脖子,跟著一曲叮鈴咣啷的鑼鼓聲,見著幕簾子左右分開,現出一隻猴子。

於是他們張大了嘴巴,不可思議,小手拍的通紅。

第一次見到了孫悟空,成了人生里的一個大英雄。

於是這間坐滿人的放映廳,如我這般年紀的人,多是感動淚流,而後排則是小朋友們,沒心沒肺的咯咯笑聲。

我們緬懷,但更多的,它並非淚流的電影,它理應是歡笑的,屬於第一次見到悟空的人。

就像電影最後的鳴謝名單,映在字幕里的小朋友,最小的只有八個月,他們做了我們很想做的事情,我一度很嫉妒,但我又覺得,這份片尾名單里,只能是這些孩子。

我想這猴子原本就是孩子心裡的英雄。

他應該贈給小朋友們,每人一顆臉盆大的蟠桃,畢竟現在的他們,曾經的我們,都如此,如此的喜歡著他。

2
十萬雷霆十萬天兵,金槍銅鼓百丈紅巾。

這概是我見過最好的開場,也是孫悟空最好的開場。

山巔上的猴子,大紅披巾吃飽了風,眼前千層高的雲塔,潑墨之中,升起一片佛光普照,仙庭兵馬,盡是些高高在上,盡是些趾高氣揚,十萬個人,捉他一個,還要踏上十萬只腳,要他永世不得翻身。

可這猴子只是孤零零地坐著,也不知想些什麼。

看起來,像個人了,像個形單影只的人。

他不再是頑劣的,狡黠的,粗莽的,如同以往一樣,漫無目的的與人作對,也不是真人電影里那些談情說愛的,多愁善感的,又或者是某個武打明星的化身,動感十足的。

導演安排這只猴子孤零零的坐,便要好過他昂首挺胸的站。

這意境才像足了我們自己,頗有一種無可奈何,好尋出些英雄末路,這猴子身邊一個人也沒有,卻還要來,分明是心有不甘,這些個對手金光鎧甲,高高在上,出來戰也要敲鑼打鼓,好不痛快卻又要指著鼻子罵你,你還要來。

你真是太渺小了。

小小弼馬溫。

可誰讓我不服。

3
大概有很多年,我沒有在熒幕上看見這只猴子,所以再次與他相逢,不由得又想起他的故事。

聽說他有千般變化,卻被壓在了五行山下。

小和尚說的真好,身如玄鐵,火眼金睛,長生不老還有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啊,就是十萬八千里,他學的真是像,跟你我一樣,我們中的很多人,在小和尚這么大的時候,也以為孫悟空就是天大的英雄。

七十二變,那得多厲害。

可後來知道他敵不過佛祖,我是不服氣的,小人書翻到最後,知道他功德圓滿,成了斗戰勝佛。

兒時的我覺得這算什麼,明明你那麼牛逼,你怎麼就成了佛陀,坐著蓮花寶座,你那一萬三千六百斤的金箍棒,輸給了頭上方寸的金箍,前半本大鬧天宮,快意恩仇,怎就成了後半本的仙俠鬼怪,普度成佛。

後來過了好些年,我有些長大了,覺得猴子做的對,猴子成了佛,也好過他的兄弟們,不是收做了坐騎,被別人的腚眼騎在頭頂,便是死在了法寶與鐵棍之下。

開篇里金光鎧甲的,高高在上的,才是對的,他們罵你,罵的好,為你好,踩著你的臉,騎在你頭上,你那麼小,出不了五指山,逃不出三界外,可不得罵么,可不得騎么,可不得踩么。

不自量力,囂張找打,我打。

這故事最後,妖怪們該死的都死了,猴子落得善終,得了佛主的庇護,保那唐三藏修得正果。

所以大家忙忙碌碌,也不過是求一個正果。

然後誰都忘了花果山頂那隻孤零零的猴子,那可真是太久遠的故事,我得費上很大的勁兒,才能想起來。

我才發現,猴子沒變,我變了,猛一回頭,多少年了,心中的偶像走馬觀花,他早沒了。

丟了一枚紫金冠,少了兩道鳳尾翎。

要這鐵棒有何用,要這變化又如何,唱的真好,全是世俗的哀愁。

4
小和尚童聲一起,我就知道,這電影情懷打的准精,只不過現在的我,少了這份心性,成年已久,斷不會追著什麼怪力亂神,才會知道,也有悟空成不了的大器,吐不出的濁氣。

可畢竟心有不甘,我們一直在尋找的,是這樣一位兒時的偶像,承載了這一代人不吐不快的憋屈,你看這天上地下,電視網路,都是大牛的神仙,要你看這,要你想那,指著腦門子罵你,拿臭烘烘的來惡心你,你還躲不得,罵不得,不看不行。

這幫二郎真君,八臂哪吒,托塔元帥,什麼時候消停過。

什麼時候消停過。

可我又力不能逮,我心裡的英雄,又鎮在了五行之下,這種委屈和憤懣,憋了很久,所以我逢人說,這電影只做了一件事,揭了那山頂的黃紙符,放出一波心中的野猴子。

這種情緒也是電影本身出彩的原因,他給了我們一個交代,童年你以為無所不能的,如今也惶惶然無力,而就在你以為最無力的時候,他卻高高躍起。

前半段的小和尚,是童年的自己,後半段的猴子,是現在的自己。

我們看這部電影,才憑空生出一番自怨自艾,孤芳自賞,獨自啜泣。

但這是好事,這種東西,就是創作者起了個頭,無數人點綴其上,化成的一種情懷。

所以當你我在熒幕上看見猴子痛哭流涕,我無比的感嘆,因為你可真是弱啊,就算你要抓住什麼,也總歸會輕易的脫手,你以為你是英雄,可惜英雄氣短,你以為剛剛開始,原來只是到此為止。

活脫一個成年的寫照。

於是那數十年不遇的一刻才顯得尤為爆裂,火光沖霄,金雲透頂,疊成一把燒紅的烙鐵,一撮不滅的爐灰,扒開了屏幕,狠狠燙在觀眾心口。

戳人心的一抹大紅,一萬三千六百斤的金箍棒,滾滾灼燒的銅石熔甲。

那就是童年的我們一直想成為的東西。

這猴子是我兒時的一場英雄夢,他不能容忍這些人指著他的鼻子罵,也不能容忍他們那些高高在上,趾高氣揚,他本是天生石猴,又是那紫金冠下的不朽。

什麼巨靈神將,什麼二郎真君,什麼九天玄女。

我去你的吧。

還有你這該死的小哪吒,是他是他就是他。

這大抵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的粉絲會如此的自豪,它躋身於兩部強IP電影之間,默默無名到橫空出世,本身就是悟空的延續,也是喜歡這部電影的人,所凝聚的力量。

十萬天兵誠奈我何,好一道聖火,燒了那三界玄宮,九鼎丹爐。

有一天我成不了你,但你也要爭氣,就算我勢單力薄,我也會幫你。

因為你是我一直想成為的人,你不能輸,你是英雄。

你要證明給他們看,你的雷霆與傳奇,你要告訴他們,你不服氣。

小和尚撲閃著大眼睛,呆頭呆腦的指望著你。

他說了那麼多,你可別讓他失望了。

齊天大聖,孫悟空。

就講到這吧,最後。

大聖,歡迎回家。

你才是大師兄。

H. 《西遊記》片尾為何特別鳴謝鐵道部

‍‍是「蜈蚣精」李鴻昌復找到制了鐵道部十一工程局的三百萬資金。可是物價上漲,景點收費,這三百萬已經拍不了剩餘的全部15集,原定30集的西遊記,只能忍痛砍掉5集。‍‍

I. 老版西遊記為什麼要鳴謝鐵路局

你說的應該是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今中國鐵建十一局集團公司,總部原在襄陽,現在位於武漢),當時是《西遊記》的贊助單位。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