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龍窖遺址

龍窖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14 15:54:00

1. 龍窯有哪幾種產品

2001年,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邵家塔村,一個名叫「前山」的山丘,版我在那裡發掘一處春秋戰權國時期的窯址。

窯爐沿山坡而建,遠遠望去,細細長長,像一條蜈蚣。蜈蚣的外形,同時也像蟒蛇或巨龍,挑好聽的說,我們稱之為「龍窯」。龍窯,是浙江自古及今最常見的窯爐類型。

龍窯兩側,堆滿陶瓷碎片,主要有兩路產品:一路是印紋硬陶,為大型的壇壇罐罐;一路是原始青瓷,為小型的碗碗盤盤。產品像從流水線上出來的,看似數目浩瀚,其實粗朴而單調,不是碗就是盤,不是壇子就是罐子。

這是兩千多年前古人的遺物,破破爛爛,不會說話。於是,我常常思考一些問題:古人到底怎樣生產,又是如何生活的,諸如此類。

說來也巧,前山對面的小山坡也有一處缸窯遺址,廢棄有時。當年的窯師傅名叫曹先海,農閑時在考古工地做小工。他經常跟我講過去的故事。

缸窯建於1971年,那裡原先是片茶園。砍去茶樹,略經平整,挖掘至基岩,就建起了龍窯。窯成後,首尾四十多米,兩側築以石砌護牆。建窯是個技術活,當年特意從義烏請來窯師傅擔任技術顧問。

龍窯生產水缸、米缸、糞缸、鹹菜壇子、酒壇子、鹽甏、葯罐、茶瓶、夜壺等粗質陶器。每窯燒足一天一夜,熄火後,再悶兩日,方可出窯。

2. 瓷窯的概述

窯一般有以下三層含義:一是指窯爐,即焙燒陶瓷器的重要設施,它的形式和結構直接影響著陶瓷產品的質量;二是指生產陶瓷器的窯口,比如邢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等。三是窯器,即陶瓷器,如哥窯製品、鈞窯製品等。
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就已經發明了「穴窯」用來燒造陶器。商周時期,又出現了升焰式的圓窯和方窯,但當時的瓷器與陶器同窯燒造,並無專門的瓷窯,像商周時期的原始瓷器與印紋硬陶即是同窯燒制。隨著制瓷業的不斷發展,瓷窯才逐漸從陶窯中分離出來,成為專門燒造瓷器的窯爐。
按形制來分,窯爐有饅頭窯(圓窯)、龍窯、階級窯、葫蘆形窯、蛋形窯等多種.其中的饅頭窯與龍窯是最為常見的,且沿用時間較長,北方的平原地區多使用饅頭窯,而南方的山區、半山區則多依山建造龍窯;下面就談一下這幾種形制的窯爐。
饅頭窯又稱「圓窯」,火膛與窯室合為一個饅頭形的空間,故而得名。饅頭窯大約出現於西周晚期,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北方地區流行的陶瓷窯爐形制,由窯門、火膛、窯室、煙囪等部分組成,多在生土層掏挖修制或以坯、磚砌築而成。饅頭窯的特點是容易控制升溫和降溫速度,保濕性較好,適用於焙燒胎體厚重、高溫下釉黏度較大的瓷器;但由於它升溫、降溫都比較慢,燒成時間相對較長,且窯內溫度前後、上下分布不夠均勻,所以容易出次品。
龍窯又稱長窯,多依山坡或土堆傾斜建築,窯長多在30—80米之間,形似長龍,故稱之龍窯。龍窯結構分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龍窯出現於商代,這個時期的龍窯既燒制印紋硬陶,又燒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說的「陶瓷同窯合燒」,至東漢晚期結束了陶瓷同窯合燒的狀況,出現了專燒瓷器的龍窯。此後,龍窯逐漸增長,各朝的傾斜度和結構也不斷改進,使龍窯燒成效果不斷完善,宋、元時期的龍窯出現了一種在窯室內砌築多道擋火牆,將其分成若干小室,擋火牆下部設煙火孔,使室與室之間相通,即所謂的「分室龍窯」。直至當今,南方有的地區仍然在使用龍窯燒制陶瓷器。龍窯的特點是建築方便,裝燒量大,產量高,其升溫、降溫都很快,容易維持還原氣氛,適合於焙燒胎體較薄、高溫下釉黏度較小的石灰釉瓷器,所以有人說龍窯是青瓷的搖籃。
階級窯出現於福建德化窯,由宋元時期的分室龍窯發展而來。它是以磚等材料依傾斜的山坡建築,傾斜度在21度左右,由窯門、火膛、若干個室和煙囪等組成,各室依次相連,自下至底形成層層階級,故稱之「階級窯」。它集龍窯裝燒量大、產量高與饅頭窯容易控制升、降溫速度的優點於一身,同時具有節省燃料的長處,適合於燒制德化窯白釉瓷器等含氧化鉀成分較高、釉在高溫下黏度較大的瓷器。
葫蘆形窯是由龍窯發展而來的,對龍窯做了較大的改造,由窯門、火膛、前室、後室、煙囪等部分組成,適合燒制氧化鉀含量較高、釉在高溫下黏度較大的瓷器。
蛋形窯出現於明末清初江西景德鎮,由元明時期的葫蘆窯發展演變而成,由窯門、火膛、窯室、護牆和煙囪等部分組成。其結構合理,所需材料造價低廉,施工方便,燒造量大,適合於多種坯釉,多類品種瓷器可一次燒成;蛋形窯以柴做燃料,燒成時間短,產品質量好,它對於清景德鎮瓷器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照火焰走向,窯爐又分為直焰窯、倒焰窯、半倒焰窯、平焰窯等。
燒制瓷器的窯口,各省各地可謂數不勝數,歷代名窯也是星羅棋布。北宋時期,出現了由官方營建、主持燒造瓷器的窯場,稱為「官窯」。其實早在五代十國吳越錢氏宮廷壟斷越窯的部分生產,已經具有了官窯的性質,但尚未形成具體的概念。史上著名的官窯如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設置的北宋官窯,南宋的修內司窯,明代的宣德窯、萬曆窯、成化窯,清代的康熙窯、雍正窯、乾隆窯等等。歷代的官窯瓷器主要有三個用途,一是官廷御用瓷,包括賜齎給功臣國戚的賞瓷;二是對外交往的禮品瓷;三是用於海外貿易的商品瓷。由於官窯工匠的工藝水平較高,還有專門的監督官員來監督生產,並且會將產生的次品嚴格銷毀,所以官窯瓷器一般比較精緻,且存世量較少。
相對宮廷興辦的官窯而言,民間的瓷窯即稱民窯,歷代絕大多數的瓷窯皆數此類,民間的眾多瓷窯中,以一個窯口為代表,產品的胎釉成分、工藝、造型、釉色、裝飾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一批瓷窯,往往被劃分為一個窯系。窯系形成於民間制瓷業空前繁榮的宋代,元代繼續發展。重要的如宋代八大窯系。各窯系產品多以一個品種為主,如定窯的白瓷、磁州窯系的白地黑花瓷、耀州窯系的刻花青瓷、龍泉窯系的青瓷等,但有時也有一些其他種類的產品。相對於官窯產品必須代表皇家意願,反映統治階級心理需求的限制,民窯產品的造型、紋飾題材更加自由、豐富。
宋代是我國瓷業發展史上的一個繁榮時期,瓷窯遍布全國各地。這時出現了史上有名的五大名窯八大窯系。宋代五大名窯是指官窯、哥窯、汝窯、定窯和鈞窯。八大窯系是指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建窯系和越窯系。宋代瓷窯眾多,各具特色,是我國陶瓷史上名窯蜂起、名瓷迭出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
我國的瓷窯在元代以前南北方分布較為均衡,窯址遍及全國,名窯星羅棋布,如上面提到的宋代八大窯系,就是南北方各有四大窯系,而宋以後制瓷業的發展則出現了傾斜,由於戰爭的原因北方地區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制瓷業隨之衰落,瓷業的重心南移,許多窯工南遷。元代以後,江西景德鎮藉助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在原有的雄厚制瓷技術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明清時期,終於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制瓷中心,名揚天下的「瓷都」。
中國陶瓷文化歷史悠久,制瓷產區分布廣泛,由於各窯分布的區域不同,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各有差異,
不同的制瓷原料制約著各窯的生產手段、工藝技術、裝飾技法,使各窯產品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為准確鑒別古瓷產地及其真偽提供了重要依據。
根據《中國陶瓷史》記載,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一千八百餘午的歷史,把瓷器出現的時間定在東漢,是有大量考古資料作為依據的。在浙江上虞、寧波,慈溪,永嘉等市縣先後發現了漢代瓷窯遺址,在河南洛陽、河北安平、安徽毫縣,湖南益陽,湖北當陽等東漢晚期墓葬和江蘇高郵邵家溝漢代遺址中,都曾發現過瓷製品,而尤以江西,特別是浙江發現的更多。其中有東漢「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紀年墓中所出的麻布紋器系青瓷罐,「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墓內出土的青瓷耳杯,五聯罐,水井,熏爐和鬼灶,「嘉平五年」紀年墓中發現的青瓷罐,還有與朱書「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陶罐同墓出土的麻布紋器系青瓷罐。這些有確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的發現,使我們確信,我國瓷器的發明不會遲於漢末,把它定為東漢晚期,應該是比較確切的。
根據田野考古所得的資料,我國發現最早的瓷窯遺址在今浙江上虞,寧波地區,年代屬東漢,浙江地區在古代有長期燒造原始瓷的傳統, 已發現的燒造原始瓷的瓷窯,其年代可以追溯到戰國。

3. 佛山的南風古灶是世界最古老的龍窯,你知道有什麼歷史嗎

現存龍窯是在原窯基礎上改建而成。窯體總長37.8米,窯牆外寬六米,窯內版均寬2.3米,設權火眼34排,每排五個,行話稱一排為一下火,計34下火。火眼作為投放木柴之用。窯側有灶口四個,用於出產成品出入之用。該灶以前以燒制大盆類產品為主,現生產產品為園林花盤產品。傳說石灣龍窯每窯出一件窯寶,即窯變產品。該產品發生世所罕見的釉色窯變,成就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目前,石灣南風古灶已形成旅遊觀光生產習藝研討參與及購物於一體的名譽四方的著名風景游覽區。

4. 長沙臨鄉有什麼景點

國家AAA級景區——五尖山森林公園,有「天下第一人工洞」——6501,有「南方第回一漠」——銀沙灘,答有瑤族先民「飄洋過海」的早期「故鄉」、省級風景名勝區——龍窖山「千家峒」,有三國古戰場遺址——黃蓋湖,形成了「山奇、水秀、洞幽」的旅遊特色。 江南大漠又名銀沙灘,位於湖南省臨湘市。面積達3000多畝,深50多米,儲砂量近億立方米,是華中地區唯一的沙漠景觀。每日清晨和傍晚,沙灘在陽光照射下,銀光閃閃,因此叫它「銀沙灘」。江南大漠並非天然而成,而是現代中國建設歷史的烙印。

5. 龍窯的代表遺址

龍窯我國窯爐的一種形式,多建築在江南地區坡地上,最早發現於浙江上虞,為商代窯址。窯呈長條形,依山坡所建,自下而上,如龍似蛇,故名,亦稱蛇目窯、蜈蚣窯。窯室分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因建在山坡上。
德化龍窯始建於唐代中晚期,北宋時結構更為合理,一般長20米,坡度在10-28度之間,由窯頭、窯室、窯尾三部分組成,窯頭設火膛,窯室分若干目(節),階梯通道兩邊放窯門若干個,裝出製品通道。每節兩側窯牆處設投柴孔(火眼),對稱排列。窯尾設擋火牆,牆底部放通煙孔,牆後設煙火巷,俗稱煙囪,高3米,寬0.4米,長依窯體而異。利用斜坡高度差,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充分利用余熱。
北宋時期的龍窯,窯身較窄較短。南宋時期,窯身加寬,窯體變長,窯床鋪沙,坡度較小。這種窯爐,明清時期仍繼續使用。
新中國成立後,德化窯還是以龍窯為主。20世紀60年代,全縣有龍窯近百座,大部分依山坡,砌築,長約43米,分32目,窯頭6目,高1.2-1.7米,長1.1-1.7米,目寬1.2-1.6米,窯中到窯尾26目,高1.85-2.5米,長1.8-2.2米,寬2.4-2.6米,窯兩側每隔5目各放一窯門,高1.6-1.8米,寬0.4米。窯頭設燒火膛,每目窯膛的兩邊對稱各放一個投柴孔,也是觀察火色孔,孔大約0.15×0.2米。最後一目置閘壁(擋火牆),壁腳放9個通煙孔,傾斜度約25-27度,結構合理,裝燒容量大,升溫適度、均勻,成品率高,同時事故少,操作容易。
龍窯屬於柴窯,由於以木柴為原料,現已基本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電窯、油窯、液化汽窯、天燃氣窯。 南風灶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近500年的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世界上現存一條還在使用,最古老的柴燒龍窯。窯是依山而建,窯身全長34.4米,內長30.87米,猶如一條巨龍從天而降一般,所以當地居民就把它叫做「龍窯」。但是石灣的居民又稱龍窯為「灶」,因為窯頭燒柴的地方像舊時家裡燒柴做飯的灶頭一般,而且陶工都是靠龍窯燒產品養家活口,他們覺得龍窯就像家裡的「灶」一般重要。加上這條龍窯的灶口正對著南方,而且灶尾榕樹成蔭,每到夏天涼風習習,故稱「南風灶」。
2013年8月,南風古灶龍窯開始大修,至今歷時一年。
2014年8月23日,第五屆龍窯柴燒文化節在石灣南風古式開幕。兩條大修後的龍窯重新點起薪火。首批入窯的,是南風古灶園區及工藝美術協會超過50位陶藝家的作品。龍窯由於其獨特的氧化氣氛,所燒制的產品會有其他窯沒法達到的釉色效果。
由於龍窯是高溫燒制產品,最高溫度可達1300多攝氏度。熱脹冷縮和高溫熔融等因素,使龍窯會變爛或變形,窯背拱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塌陷,因此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需要進行大修。
窯體大修先要把內窯牆和窯背拱全部拆掉,外窯牆及旁邊的紅砂岩、夯土則保留,那是明朝留下的古跡。之後,就要根據之前了解的情況,為龍窯重新開線、定位。定好位後,就要組織工人砌磚。 高灶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較同園區內的南風灶建造時間晚,由明代沿用至今的古龍窯,已有400多年歷史。
窯之形制及坡度與南風灶近似,窯向正南,左側設窯門四,右側窯門三,窯內結構如園拱券頂隧道,以小型砂磚砌成。窯膛平面略呈船底形,總長38.25米,窯口、中段及窯尾寬度分別為1.85米、2.25和2.2米,內通高1.80-1.95米。窯頂厚約0.25米,窯面原有42排火眼,建國後改為33排,除窯口一排3個外余均5個火眼。明清時期該窯為陶業大行「水巷大盆行」的專業龍窯,歷來以煅燒大盆類產品為主。對研究制陶史及古代煅燒工藝有重要價值。
2001年被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8月,高灶、南風灶開始大修,至今歷時一年。
2014年8月23日,第五屆龍窯柴燒文化節在石灣南風古灶開幕。兩條大修後的龍窯重新點起薪火。首批入窯的,是南風古灶園區及工藝美術協會超過50位陶藝家的作品。龍窯由於其獨特的氧化氣氛,所燒制的產品會有其他窯沒法達到的釉色效果[1]。

6. 為什麼會有龍窯這種形式的的窯口出現它的好處是什麼

龍窯採用抄自然通風的方式,以雜襲柴、松枝等植物為燃料,窯內火焰多平行於窯底流動,再加上此種窯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溫快,降溫也快,可以快燒,也可以維持燒造青瓷的還原焰,故有說龍窯是青瓷搖籃,影青、黑釉瓷等大都是在龍窯里燒成的,同時裝燒面積大,產量高。

7. 龍窯的考古發掘

在2013年對江西景德鎮南窯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多達數十噸的窯具和瓷片標本。同時在遺址中揭露清理出一座長達78.8米的龍窯遺跡,這是到2013年為止發現的保存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跡。
南窯遺址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下轄的樂平市接渡鎮南窯村東北,是景德鎮市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窯業遺存。南窯遺址於1964年被發現,樂平市博物館分別於1983年和2008年兩次對其進行普查、復查。
2013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樂平市文化廣播電視局、廈門大學歷史學院等單位對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分三個區域發掘5 5米探方36個,揭示龍窯遺跡2座、10個灰坑、1條灰溝、1條道路遺跡。總計揭露面積1013.5平方米,出土多達數十噸窯具和瓷片標本。
其中,考古人員在南窯遺址東南部揭露清理的一座龍窯遺跡長達78.8米,遺跡由窯前工作面、火門、火膛、窯床、窯牆、窯尾等幾部分組成,窯內出土有青釉和黑釉執壺、罐、盞、腰鼓等。
根據地層疊壓關系以及出土遺物,可以推斷出這座龍窯是特色鮮明的中晚唐時期龍窯,是到2013年為止考古揭露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跡,也是目前景德鎮地區發現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窯爐遺跡。
考古研究表明,南窯始燒於中唐,興盛於中晚唐,衰落於晚唐,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南窯遺址的考古發掘不僅填補了樂平市唐代瓷窯遺存的空白,也把景德鎮的瓷器燒造歷史向前推進一步。

8. 龍窖山的資源概況

1996年5月,臨湘市政府將其辟為風景名勝區,分為2大景區,49個點。 2001年9月,中國(廣西)瑤學學會在臨湘召開瑤族研究專題 研討會,通過深入調查,科學論證,確認龍窖山為瑤族歷史上最早的千家峒。湖南省人民政府把 龍窖山瑤族千家峒遺址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窖山遺址規模龐大,遺跡眾多,內涵豐富,為我國少數民族已消逝的石文化傳統提供了唯一的、僅存的、最原始的佐證。據《瑤族通史》記載:「龍窖山是瑤族歷史上早期的千家峒」。2001年,中國(廣西)瑤學學會出具了《龍窖山千家峒認定意見書》,認定龍窖山遺址是西晉——北宋時期瑤族先民南下遷徙留下的保存最原始的早期千家峒。中南大學博導、瑤學專家吳永章指出:「瑤族成為單一民族後,龍窖山是有文獻記載,且經過調查、論證的瑤族歷史上最早居住過的最北的地方。」近年來,龍窖山遺址得到了有效的保護,這里氣候宜人,景色如畫,就如世外桃源。已成為集休閑、養生、娛樂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勝地。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