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市老遺址
1. 有誰知道 河北省 黃驊市 齊家務鄉 同居村的歷史由來
齊家務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載,明代燕王朱棣為奪皇位,在冀魯豫皖同政府軍展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拉鋸戰,史稱「靖難之役」,民間叫「燕王掃北」。飽經戰亂、災荒,企盼安居樂業的中原百姓,愚忠思想根深蒂固,自發幫助政府軍抵抗燕軍。燕王的軍隊連連受挫,惹得燕王大怒,於是每攻一地,便屠其城,赤其地,殘無人道地屠殺百姓,使得燕京以南「東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幾為丘墟焉。」然而在這幕幕慘絕人寰的悲劇中,也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有一個村莊卻倖免於難,原來燕軍臨近之時,突降大霧,籠罩村莊,燕軍擦邊而過,村民慶幸,遂將村名改為「起家霧」,後演稱「齊家務」。這便是如今齊家務的由來,因此,這里也就成為了華北平原最古老的村莊之一,自然也造就了齊家務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延續了古老而淳樸的良好民風。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歷史積淀的福地上,古黃河在此涇流三百多年;大禹曾在此治水,疏竣九河;齊桓公拜將保邊、漢武帝東巡觀滄海、唐僖宗敬拜麻姑神、穆桂英卸甲等一段段古人軼事也在這里傳唱不衰。最令人心馳神往的則是這里的冬棗文化。在齊家務鄉聚館村,有一片千畝方圓的古冬棗林,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處最古老的原始冬棗林,林內古冬棗樹1067棵,其中600年以上的古樹達198棵。據劉氏家譜記載,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劉姓遷滄始祖洪公率四子二侄及其眷屬從山東省即墨縣移民北上,行至滄州東北部,飢渴難耐,忽見一片棗林,其棗大如蘋果,眾人分食,入口即酥,甘甜可口,頓覺神清氣爽,眾人認為是天降神賜的仙棗,遂在此立村,村名定為「聚館」。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1450年),吏部天官王翱由京返鄉,途中吃到聚館冬棗,稱贊「美不可言」。回到老家王帽圈(今海興縣,距聚館四十公里),命鄉民必種冬棗樹,以享人間美味,後逐步傳入山東等地。明孝宗皇後張氏,弘治帝原配(公元1470—1505年),滄縣興濟人。弘治三年,為治水患,張皇後詔諭胞弟張鶴齡、張延齡督辦疏浚減河,時人稱為「娘娘河」。「娘娘河」橫穿齊家務,途經乾符、隆庄、聚館、桃園等村,全長96公里。兩國舅督辦開挖興濟減河時,發現聚館冬棗,便令人採摘進獻皇帝皇後,冬棗一進宮便備受宮廷青睞,被弘治皇帝稱為「棗中極品」、「百果之王」,當即欽定為「貢品」,年年來朝。此制一直沿襲至清,冬棗也由此成為「貢棗」。而民間關於冬棗的美麗傳說更是不勝枚舉,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冬棗文化。如今,聚館原始冬棗林不僅做為寶貴的歷史和文化遺產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已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場所,每年大批的遊客徜徉於此,探尋歷史古跡,聆聽美麗傳說,品味冬棗文化,沉浸其中,愉悅心靈。
2. 黃驊有什麼著名的建築和歷史嗎
【黃驊概況】黃驊市位於北緯38°09'-38°39',東經117°05'-117°49'之間。黃驊擁有中國冬棗之鄉、中國北方模具之鄉、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和全國體育先進市等稱號。黃驊歷史悠久,大約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今黃驊羊二庄鄉置柳縣。柳縣是秦推行郡縣制首批置縣之一。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之葯,率500名童男和500名童女渡海到蓬萊,入海前經柳縣,在今羊二庄西建卯兮城。1938年建立新海縣,1943年由新海縣與青城縣合並為新青縣。194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犧牲於縣內的黃驊(原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烈士而易名黃驊縣。1989年撤縣建市。秦代丱兮城遺址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為求長生死生之葯,派方士徐福帶數千名童男童女去海上求仙尋不死之葯,僑居的城池叫丱兮城。經多方考證,丱兮城遺址在黃驊市羊二庄鎮西北2.5公里處。如今,丱兮城遺址歷經朝代更嬗2200餘年,依稀可辨的遺址面積12.3萬平方米,並可採集到繩紋磚,繩紋方格印大瓦等文物。武帝台古遺址武帝台古遺址位於臨港化工園區駐地偏北五公里,面積約1300平方米,在耕地以前基高約二十餘米,並有小廟一座,可容數人睡覺,有泥塑像,據稱系漢將劉猛之「奉禮」。武帝台相傳為漢武帝東巡觀海所築。《北魏地形志》載:「章武有武帝台」,《畿輔通志》(康熙版)載:「武帝台在鹽山東北七十里」。,土內多有素麵灰磚等。採集物有戰國紅陶斧、豆把、豆盤繩紋碎殘片,和漢陶罐殘片、瓦片、五銖錢。據考,武帝台下部基址為西漢遺跡,上部系後世修築,台往東這悔邊的土地是西漢時期黃河在此八海造成的河口沖積扇。故此台在漢初正是臨海建築《魏土地記》載:「章武縣東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距六十里,谷雲漢武帝東巡海上所築。」《大清一統志》載此為扔台,北台在今沙井子村(今天津大港),已被夷為平地。黃驊博物館藏漢代釉陶灶郛堤城遺址郛堤城遺址位於黃驊市市區北部,在羊三木回族鄉劉皮庄南2公里。該古城總面積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風化殘存,城內已辟為農田,城牆呈方形,東南西北各約一華里,四面城牆殘存;採集物有綠釉殘陶缽、夾砂紅陶、三棱銅箭鏃、古盔等。根據所采標本及文獻記載初步定為漢——戰國。據《鹽山新志》記載。西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於此置合騎候國,稱合騎城。《長蘆鹽法志》則稱系為防狄盧而設屯兵之所,稱伏狄城,當地訛稱武帝城,今稱郛堤城,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城西才元北齊墓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該墓位於黃驊市舊城鎮舊城村東南約1500米,南距西才元村約500米。墓地原為高約1米之土台,東西27米,南北33米,墓室位於土台西側。墓為磚砌單室墓,墓室略呈扁圓形,東西4.9米,南北6.2米,四壁外凸,壁高2.6米,厚0.7米,墓磚砌法為三橫一豎,墓底鋪磚,墓向南偏西10度。據墓誌記載,墓主姓常名文貴,字蔚榮,滄州浮陽郡高城縣崇仁鄉修義里人,為人意志堅強,剛毅不屈。約公元556年被封為兗州贏縣縣長,在任期間光明磊落,美名譽滿四境。公元560年提升為青州樂安郡太守(相當現在的專員)之後命運不斷變遷,去世之後,他的三個兒子為他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墳墓,並刻墓誌,永遠記載著他的事跡。墓誌銘為:生能獨傑,死亦孤雄,千神來奉,萬鬼竟修。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海豐鎮金元遺址海豐鎮出土的彩陶該遺址位於黃驊市羊二庄鎮海豐鎮村與楊庄村之間,南北約500米,東西約1000米,面積約超過50萬平方米。其中,以各種瓷器標為最多,就目前所知,瓷器中至少有定窯、井陘窯、磁州窯、耀州窯、鈞州窯、龍泉、景德鎮等幾個窯口的產品,比較精美的有印花白瓷、井陘窯印花、雙色釉點彩、磁州窯的劃花、剔花、紅綠彩、耀瓷中的印花等,還有一些製作工藝較高的絞胎、絞釉瓷、瓷塑人物、老虎枕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遺址豐富的內涵和金代高超的制瓷工藝。中國象棋、骨牌、圍棋大量出土。遺跡方面大量瓷器的出土,證實海豐鎮在金代時已經成為以瓷器為主的貿易集散地。同時較多的圍棋子的出土亦表明早在800年前,海豐鎮一帶圍棋風氣之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經濟和文化生活的發展狀況。海豐鎮遺址發掘是我國多年來宋元階段考古少有的發掘項目,也是配合基建中的重要發現,黃驊市境內20條河流匯集九處入海,餌料豐富,有魚、蝦、蟹、貝、藻五大類上百種海產品,尤以東方對蝦、渤海梭子蟹、快魚、平魚、目魚最為名貴,黃驊市境內現存文化遺址20多處,現存海上漁村、人民公園、博物館等人文景觀5處,野外的驊南淀、驊北淀、海濱浴場,是人們沐浴大自然、打獵、遊玩、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
你可以看看我給你的資料,然後再決定
3. 黃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黃驊歷史悠久,大約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今黃驊羊二庄鄉置柳縣。柳縣是秦推行郡縣制首批置縣之一。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之葯,率500名童男和500名童女渡海到蓬萊,入海前經柳縣,在今羊二庄西建卯兮城。1938年建立新海縣,1943年由新海縣與青城縣合並為新青縣。194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犧牲於縣內的黃驊(原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烈士而易名黃驊縣。1989年撤縣建市。 秦代丱兮城遺址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為求長生死生之葯,派方士徐福帶數千名童男童女去海上求仙尋不死之葯,僑居的城池叫丱兮城。經多方考證,丱兮城遺址在黃驊市羊二庄鎮西北2.5公里處。如今,丱兮城遺址歷經朝代更嬗2200餘年,依稀可辨的遺址面積12.3萬平方米,並可採集到繩紋磚,繩紋方格印大瓦等文物。 武帝台古遺址 武帝台古遺址位於臨港化工園區駐地偏北五公里,面積約1300平方米,在耕地以前基高約二十餘米,並有小廟一座,可容數人睡覺,有泥塑像,據稱系漢將劉猛之「奉禮」。 武帝台相傳為漢武帝東巡觀海所築。《北魏地形志》載:「章武有武帝台」,《畿輔通志》(康熙版)載:「武帝台在鹽山東北七十里」。《鹽山縣志》(同治版)載:「武帝台有二,其一無考,巋然,獨存者,惟鹽山之一台。」遺址台基呈正方形,每邊長120米,高5.6米,可分5層,土內多有素麵灰磚等。採集物有戰國紅陶斧、豆把、豆盤繩紋碎殘片,和漢陶罐殘片、瓦片、五銖錢。 據考,武帝台下部基址為西漢遺跡,上部系後世修築,台往東這悔邊的土地是西漢時期黃河在此八海造成的河口沖積扇。故此台在漢初正是臨海建築《魏土地記》載:「章武縣東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距六十里,谷雲漢武帝東巡海上所築。」《大清一統志》載此為扔台,北台在今沙井子村(今天津大港),已被夷為平地。 黃驊博物館藏漢代釉陶灶 郛堤城遺址 郛堤城遺址位於黃驊市市區北部,在羊三木回族鄉劉皮庄南2公里。該古城總面積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風化殘存,城內已辟為農田,城牆呈方形,東南西北各約一華里,四面城牆殘存;採集物有綠釉殘陶缽、夾砂紅陶、三棱銅箭鏃、古盔等。根據所采標本及文獻記載初步定為漢——戰國。據《鹽山新志》記載。西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於此置合騎候國,稱合騎城。《長蘆鹽法志》則稱系為防狄盧而設屯兵之所,稱伏狄城,當地訛稱武帝城,今稱郛堤城,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城西才元北齊墓 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該墓位於黃驊市舊城鎮舊城村東南約1500米,南距西才元村約500米。墓地原為高約1米之土台,東西27米,南北33米,墓室位於土台西側。墓為磚砌單室墓,墓室略呈扁圓形,東西4.9米,南北6.2米,四壁外凸,壁高2.6米,厚0.7米,墓磚砌法為三橫一豎,墓底鋪磚,墓向南偏西10度。 據墓誌記載,墓主姓常名文貴,字蔚榮,滄州浮陽郡高城縣崇仁鄉修義里人,為人意志堅強,剛毅不屈。約公元556年被封為兗州贏縣縣長,在任期間光明磊落,美名譽滿四境。公元560年提升為青州樂安郡太守(相當現在的專員)之後命運不斷變遷,去世之後,他的三個兒子為他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墳墓,並刻墓誌,永遠記載著他的事跡。墓誌銘為:生能獨傑,死亦孤雄,千神來奉,萬鬼竟修。 海豐鎮出土的彩陶 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 海豐鎮金元遺址 該遺址位於黃驊市羊二庄鎮海豐鎮村與楊庄村之間,南北約500米,東西約1000米,面積約超過50萬平方米。從2000年開始,兩次對海豐鎮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出土遺物比較豐富,有瓷、陶、骨、石、蚌、玉、玻璃等幾種。其中,以各種瓷器標為最多,就目前所知,瓷器中至少有定窯、井陘窯、磁州窯、耀州窯、鈞州窯、龍泉、景德鎮等幾個窯口的產品,比較精美的有印花白瓷、井陘窯印花、雙色釉點彩、磁州窯的劃花、剔花、紅綠彩、耀瓷中的印花等,還有一些製作工藝較高的絞胎、絞釉瓷、瓷塑人物、老虎枕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遺址豐富的內涵和金代高超的制瓷工藝。中國象棋、骨牌、圍棋大量出土。遺跡方面大量瓷器的出土,證實海豐鎮在金代時已經成為以瓷器為主的貿易集散地。同時較多的圍棋子的出土亦表明早在800年前,海豐鎮一帶圍棋風氣之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經濟和文化生活的發展狀況。海豐鎮遺址發掘是我國多年來宋元階段考古少有的發掘項目,也是配合基建中的重要發現,它的豐富的遺物內涵以及所包含的相關的眾多課題都對歷史、地理、氣候、商業、交通等方面的研究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 海豐鎮出土的彩陶 張宗禹墓遺址 海豐鎮發掘現場張宗禹墓位於南大港管理區三分場孔莊子村南約50米處。1981年,孔莊子挖溝時遇張宗禹墓,將其遺骨挖出,後用木箱收斂埋於原地,並立碑銘記。張宗禹,安徽亳州雉河集人,捻軍後期著名將領,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後,率捻軍與太平軍賴文光部聯合,改步兵為騎兵。1868年4月,被李鴻章、左宗棠包圍在北有鹼河、南有黃河、西有運河、東有大海的狹窄地帶里全殲。張宗禹乘夜突圍而出,隱居於南大港管理區孔莊子,隱姓埋名,化名童子師,20年後病死。此間,他以行醫看風水為生,臨死時透露出真實姓名。 海豐鎮發掘現場 即將開工建設的石黃高速公路將從黃驊市海豐鎮村西南馬鞍地穿過。這個古老的文化遺址又將面臨著一次發掘。為配合工程施工,今年6月底7月初,省、市及黃驊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又對海豐鎮古文化遺址進行了半個月的勘探。在公路要經過的楊庄村東,考古人員發現了兩處宋金時期的遺址,特別是幾處墓葬,是前兩次發掘所沒有發現的文化遺存。考古人員期待著,期待著即將開始的發掘又有新發現,期待著有更多的證據來揭開海豐鎮神秘的面紗,期待著能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個曾經繁盛的古代濱海口岸。
4. 黃驊港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去黃驊港的遊客主要是去三千噸碼頭看看海,然後坐一下旅遊船,去海上玩一下。
2.還可以去一千噸碼頭來買點海鮮,每天漁船都會在這個碼頭靠岸。
3.此外,神華集團、國華電廠都在黃驊港。
4.還可以去神華集團的萬噸碼頭去參觀一下。看一看外輪和新建的雜貨碼頭。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5. 黃驊市地名的來歷
舊石器時代晚期細石器時,境內已有人類活動。夏、商兩代,今黃驊地域屬兗州。西周時,屬齊州。春秋戰國時期,為齊、燕兩國交界地帶,南部屬齊,北部屬燕。秦王贏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設柳縣,屬濟北郡。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設章武縣(縣治今故縣村北)。高祖六年(前201年),封戎賜為柳邱侯,設柳邱侯國(國都今羊二庄村)。後元元年(前143年),廢柳邱侯國。後元七年(前157年),封竇廣周為章武侯,章武縣改為章武國。
元狩元年(前122年),廢章武侯國,復章武縣。景帝六年(前151年),封公孫昆邪為平曲侯,設平曲侯國(國都今大賈象村)。中元二年(前148年),廢平曲侯國。元朔四年(前125年),封劉揚為柳侯,設柳侯國(國都今海豐鎮村)。
元朔五年(前124年),封公孫敖為合騎侯,設合騎侯國(國都今郛堤城,亦說郛堤城為合騎侯國戎兵之所)。元狩二年(前121年),廢合騎侯國。初元五年(前44年),封劉隆為宛鄉侯,設宛鄉侯國(國都今舊城村)。章武縣及各侯國均屬幽州刺史部渤海郡。
(5)黃驊市老遺址擴展閱讀
黃驊市地處華北地台,新華夏系北東向斷裂結構的黃驊坳陷區。在坳陷內部,平行於坳陷軸向的張性斷裂發育,又有幾個次級坳陷組成,基岩埋深約2000米。境內油氣資源形成於5.1億年~4.38億年前的奧陶系,一般埋深3000米。
經過中生代燕山運動、新生代喜馬拉雅運動,在老地層之上發育一套近萬米厚的新生代沉積層。最上一地層為第四紀海相沉積為主,夾有3次河湖相沉積的鬆散層。
自下而上分為下、中、上更新統和全新統。第四紀後是一條重力異常地殼深斷裂帶,上面曾有一系列較大的地震活動。現代地貌的基底為太古界建造的結晶片岩、花崗片麻岩和混合岩。成陸原因主要為海積作用和沖洪積作用。
6. 黃驊有名的是什麼啊
黃驊(1911年---1943年),原名黃金山,湖北陽新縣上村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經
黃驊二萬五千里到達延安。1941年調往冀魯邊解放區,任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1943年6月30日,在新青縣大趙村主持軍區偵察通訊工作會議時,遭到馮冠奎、邢仁甫等人殺害。解放後,為紀念黃驊烈士,經省委批准改新青縣為黃驊縣。
趙博生(1897---1933年),原名恩薄,黃驊市滕莊子鄉慈庄人。生於1897年9月7日,193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14年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31年12月接受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在第26路軍舉行武裝起義的指示,先後聯絡73旅旅長董振堂、74旅旅長季振同,爭取季旅2團團長黃仲岳,共同組織起義,14日寧都起義爆發,26路軍17000多人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寧都起義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參謀長兼第十四軍軍長,1933年1月8日,在第四次反「圍剿」戰斗中,犧牲於江西省金溪縣長垣廟。
張之江(1882—1969年),字子姜,黃驊市滕莊子鄉留老仁村人,西北軍著名將領。中國國術(武術)主要倡導人和奠基人。在任新軍第二十鎮八十標第三營隊員期間,與馮玉祥成莫逆之交,經常抨擊清王朝的腐敗統治。辛亥革命時,組織灤州起義。1912年投奔馮玉祥,後參加雲南起義,討伐洪憲帝制。1928年北伐革命結束後,建立了南京中央國術館,並出任館長。1933年,經國民政府批准,創辦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並任校長,一兼兩職。1936年,中國國術館選拔武術隊參加第十屆奧運會,聲名大震,奧運會執行主席特命為表演隊攝制紀錄片,並授贈一枚榮譽獎章。
白燕升,河北省黃驊市人,1991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中文系,先分配到保定電視台,同年調入河北電視台。這期間,主持了包括新聞、經濟、文藝等多種類型的節目,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因此獲得了「河北省廣播電視主持人大賽」的第一名。
1993年白燕升從全國600多人的競選中脫穎而出,進入前十名,1994年正式調入中央電視台。1996年1月1日,戲曲
7. 黃驊市是一個城市,還是一個縣城
黃驊市是一個縣級市。
黃驊市,河北省轄縣級市,由滄州市代管。位於海河平原黑龍港流域最東端,介於北緯38°09′—38°39′,東經117°05′—117°49′之間。市境縱距55公里,橫距46公里,地貌類型為退海淤積和沖積平原類型,地勢低窪平坦,從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海拔高程在1-7米之間。
黃驊市交通區位條件優越,境內有國際深水億噸大港黃驊港,是河北省東出西聯的出海口和橋頭堡,朔黃鐵路、滄港鐵路、邯邢黃鐵路聯通腹地,榮烏高速、黃石高速、沿海高速、205國道、228國道、307國道、337國道等干線公路穿境而過。
(7)黃驊市老遺址擴展閱讀
黃驊市的歷史沿革:
大約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黃驊市境內繁衍生息,古黃河最早即在境內入海。現存世界三大古貝殼堤之首的黃驊古貝殼堤、西漢合騎候古國城郛堤城、秦朝方士徐福出海尋仙僑居的丱兮城、我國北方最古老的大型瀕海口岸海豐鎮等多處歷史遺跡。
黃驊市古為兗州之地,春秋戰國時代為齊、燕兩國所屬。歷史上曾多次在市境置縣,秦置柳縣,漢置章武,後代因襲。1935年建縣。1945年,為紀念犧牲於境內的原八路軍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黃驊烈士而更名為黃驊縣。1989年撤縣設市。
8. 黃驊港海邊景點怎麼去
1,黃驊港人工沙灘公園: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渤海新區海興縣
(8)黃驊市老遺址擴展閱讀:
在黃驊港市有泥質海灘,不是沙質的,港口開發不久,正在發展中。
簡介:
黃驊擁有眾多文化遺址,如郛堤城遺址、舊城西才元北齊墓、海豐鎮古文化遺址等。另外,黃驊還擁有世界三大古貝殼堤的無棣古貝殼堤,海岸線上滿是貝殼,堆積而成,壯觀美麗。
可以看到海的景點:南大港濕地濕地海拔最高處5.4米,最低處2.9米,分為瀉湖窪地、淺槽型窪地、崗地和高平地等,90%的植被為蘆葦。環港林木10米寬、30公里長,計6萬多株。
這里是候鳥南北遷徙帶與東西遷徙帶的交匯點,據觀察統計,已發現有168種鳥類,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白鸛,中華秋沙鴇、大鴇等,這里每年都會看到大批白天鵝到這里棲息。
古貝殼堤:
滄州沿海有7000多年渤海兩岸成陸過程形成的古貝殼堤,是中國唯一,也是世界現存的最大古貝殼堤之一。黃驊古貝殼堤是世界上三大古貝殼堤之一,位於我市沿海,自西向東分布著6條與岸線基本平行的古貝殼堤。
9. 黃驊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黃驊歷史悠久,大約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今黃驊羊二庄鄉置柳縣。柳縣是秦推行郡縣制首批置縣之一。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之葯,率500名童男和500名童女渡海到蓬萊,入海前經柳縣,在今羊二庄西建卯兮城。1938年建立新海縣,1943年由新海縣與青城縣合並為新青縣。194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犧牲於縣內的黃驊(原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烈士而易名黃驊縣。1989年撤縣建市。 秦代丱兮城遺址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為求長生死生之葯,派方士徐福帶數千名童男童女去海上求仙尋不死之葯,僑居的城池叫丱兮城。經多方考證,丱兮城遺址在黃驊市羊二庄鎮西北2.5公里處。如今,丱兮城遺址歷經朝代更嬗2200餘年,依稀可辨的遺址面積12.3萬平方米,並可採集到繩紋磚,繩紋方格印大瓦等文物。 武帝台古遺址 武帝台古遺址位於臨港化工園區駐地偏北五公里,面積約1300平方米,在耕地以前基高約二十餘米,並有小廟一座,可容數人睡覺,有泥塑像,據稱系漢將劉猛之「奉禮」。 武帝台相傳為漢武帝東巡觀海所築。《北魏地形志》載:「章武有武帝台」,《畿輔通志》(康熙版)載:「武帝台在鹽山東北七十里」。《鹽山縣志》(同治版)載:「武帝台有二,其一無考,巋然,獨存者,惟鹽山之一台。」遺址台基呈正方形,每邊長120米,高5.6米,可分5層,土內多有素麵灰磚等。採集物有戰國紅陶斧、豆把、豆盤繩紋碎殘片,和漢陶罐殘片、瓦片、五銖錢。 據考,武帝台下部基址為西漢遺跡,上部系後世修築,台往東這悔邊的土地是西漢時期黃河在此八海造成的河口沖積扇。故此台在漢初正是臨海建築《魏土地記》載:「章武縣東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距六十里,谷雲漢武帝東巡海上所築。」《大清一統志》載此為扔台,北台在今沙井子村(今天津大港),已被夷為平地。 黃驊博物館藏漢代釉陶灶 郛堤城遺址 郛堤城遺址位於黃驊市市區北部,在羊三木回族鄉劉皮庄南2公里。該古城總面積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風化殘存,城內已辟為農田,城牆呈方形,東南西北各約一華里,四面城牆殘存;採集物有綠釉殘陶缽、夾砂紅陶、三棱銅箭鏃、古盔等。根據所采標本及文獻記載初步定為漢——戰國。據《鹽山新志》記載。西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於此置合騎候國,稱合騎城。《長蘆鹽法志》則稱系為防狄盧而設屯兵之所,稱伏狄城,當地訛稱武帝城,今稱郛堤城,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城西才元北齊墓 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該墓位於黃驊市舊城鎮舊城村東南約1500米,南距西才元村約500米。墓地原為高約1米之土台,東西27米,南北33米,墓室位於土台西側。墓為磚砌單室墓,墓室略呈扁圓形,東西4.9米,南北6.2米,四壁外凸,壁高2.6米,厚0.7米,墓磚砌法為三橫一豎,墓底鋪磚,墓向南偏西10度。 據墓誌記載,墓主姓常名文貴,字蔚榮,滄州浮陽郡高城縣崇仁鄉修義里人,為人意志堅強,剛毅不屈。約公元556年被封為兗州贏縣縣長,在任期間光明磊落,美名譽滿四境。公元560年提升為青州樂安郡太守(相當現在的專員)之後命運不斷變遷,去世之後,他的三個兒子為他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墳墓,並刻墓誌,永遠記載著他的事跡。墓誌銘為:生能獨傑,死亦孤雄,千神來奉,萬鬼竟修。 海豐鎮出土的彩陶 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 海豐鎮金元遺址 該遺址位於黃驊市羊二庄鎮海豐鎮村與楊庄村之間,南北約500米,東西約1000米,面積約超過50萬平方米。從2000年開始,兩次對海豐鎮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出土遺物比較豐富,有瓷、陶、骨、石、蚌、玉、玻璃等幾種。其中,以各種瓷器標為最多,就目前所知,瓷器中至少有定窯、井陘窯、磁州窯、耀州窯、鈞州窯、龍泉、景德鎮等幾個窯口的產品,比較精美的有印花白瓷、井陘窯印花、雙色釉點彩、磁州窯的劃花、剔花、紅綠彩、耀瓷中的印花等,還有一些製作工藝較高的絞胎、絞釉瓷、瓷塑人物、老虎枕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遺址豐富的內涵和金代高超的制瓷工藝。中國象棋、骨牌、圍棋大量出土。遺跡方面大量瓷器的出土,證實海豐鎮在金代時已經成為以瓷器為主的貿易集散地。同時較多的圍棋子的出土亦表明早在800年前,海豐鎮一帶圍棋風氣之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經濟和文化生活的發展狀況。海豐鎮遺址發掘是我國多年來宋元階段考古少有的發掘項目,也是配合基建中的重要發現,它的豐富的遺物內涵以及所包含的相關的眾多課題都對歷史、地理、氣候、商業、交通等方面的研究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 海豐鎮出土的彩陶 張宗禹墓遺址 海豐鎮發掘現場張宗禹墓位於南大港管理區三分場孔莊子村南約50米處。1981年,孔莊子挖溝時遇張宗禹墓,將其遺骨挖出,後用木箱收斂埋於原地,並立碑銘記。張宗禹,安徽亳州雉河集人,捻軍後期著名將領,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後,率捻軍與太平軍賴文光部聯合,改步兵為騎兵。1868年4月,被李鴻章、左宗棠包圍在北有鹼河、南有黃河、西有運河、東有大海的狹窄地帶里全殲。張宗禹乘夜突圍而出,隱居於南大港管理區孔莊子,隱姓埋名,化名童子師,20年後病死。此間,他以行醫看風水為生,臨死時透露出真實姓名。 海豐鎮發掘現場 即將開工建設的石黃高速公路將從黃驊市海豐鎮村西南馬鞍地穿過。這個古老的文化遺址又將面臨著一次發掘。為配合工程施工,今年6月底7月初,省、市及黃驊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又對海豐鎮古文化遺址進行了半個月的勘探。在公路要經過的楊庄村東,考古人員發現了兩處宋金時期的遺址,特別是幾處墓葬,是前兩次發掘所沒有發現的文化遺存。考古人員期待著,期待著即將開始的發掘又有新發現,期待著有更多的證據來揭開海豐鎮神秘的面紗,期待著能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個曾經繁盛的古代濱海口岸。
10. 參觀黃驊市舊城古槐的觀後感
從黃驊市區沿著205國道一直往南,開車大約30分鍾,就到了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這就是靈秀古鎮-魅力舊城! 在舊城村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在我小的時候,媽媽給我講過很多。這些傳說是姥姥講給媽媽聽的。姥姥是舊城街上的。在我的記憶里,有些傳說模糊了,有些依然清晰可見。我說給廣大吧友聽聽。如果有不對或遺漏的地方,歡迎舊城街上的吧友補充指正。 在舊城村東南,有一棵古槐樹,相傳隋唐名將羅成曾在此樹下拴過馬,休息過。
這棵古槐據說活了千年。到底活了多久,誰也說不清。這棵古槐至今枝繁葉茂。到底先有舊城村還是先有古槐樹,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棵古槐樹,見證了舊城村的歷史變遷,見證了一代一代舊城人的成長。對於這棵古槐樹來說,我們只不過是一個過客。也許多年以後,我們的後人站在這棵樹下,對他的兒孫說,孩子,許多年以前,我們的先輩曾在這棵樹下乘過涼,捉過迷藏。 這棵古槐樹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舊城村有一座廟,廟里有一口大鍾。鍾一敲,好幾里地都能聽到。廟里住著一個老和尚和幾個小和尚。老和尚道行高深,會奇門遁甲之術。且本性善良,在舊城當地口碑不錯,人們有處不開的事,都找老和尚給指條明路。 一日,一位休行千年的蛇仙路過此地,看上這棵古槐,認為此樹聚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對修行大有好處,便在樹上住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