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貢院遺址

貢院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15 03:59:03

① 在清代新疆有貢院嗎

江南貢院曾經佔地約三十萬平方米,東起姚家巷,西至貢院西街,南臨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為夫子廟地區主要建築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貢院、夫子廟的存在而一度繁榮起來。
貢院最早出現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是省試的管理機構和考試場所
1912年春江南貢院,右前方可見南京城牆
。進入宋朝,隨著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不斷增多。到南宋孝宗朝,州郡創建貢院才開始逐漸普遍。
1168年(宋乾道四年),建康知府史正志建造建康府貢院。由於當時只是建康府、縣學的考試場所,因此它的規模還不大,只有房屋110間,應考人數亦不多。若遇考生增多時,則借用僧寺舉行考試。據記載當時建康府貢院面秦淮,接青溪,遠挹方山,氣象雄秀[1] 。
1191年(宋紹熙二年)建康府知府余端禮「以貢院湫隘,修而廣之」。江東轉運副使楊萬里為此撰寫了一篇《重修貢院記》,其中描寫貢院的布局與規制道:「考官有舍,揖士有堂。爰廊四廡,爰拱二掖。可案可幾,可研可席。堂之北堧,中闑以南,前後仞牆,內外有閑。自闑之表,緘封
1920年江南貢院明遠樓
之司,寫書之官,是正之員,左次右局,不餚不並。」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雖然規模還不算大,但貢院內的房屋設置已經是有些講究的了:官員有辦公場所,考生有應試考場,內簾區、外簾區之間砌築有垣牆,相互隔離開來。
元朝的時候,由於統治者不重視科舉,而且對「南人」實行歧視政策,據《至正金陵新志》中記載,元至元年間建康府貢院這一帶已成為管理絲織工匠的東織染局了。
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集鄉試、會試於南京的江南貢院舉行。
1421年(明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為留都。因江南地區人文薈萃,參考士子日益增多,原有考場便越來越顯得狹小。明成祖朱棣便便將犯臣紀綱的府邸,又
1910年的江南貢院及明遠樓
取懷來衛指揮陳彬家人陳通,忠勇伯家人侯清等人的房舍以及府尹黃公永元祠、秦檜之子貝喜祠等改建「江南貢院」。
1453年(明景泰四年),應天府尹馬諒籌建貢院。在選擇地址時,得知「秦淮之陽有地廓如,前武臣沒入廢宅也,鞠為氓隸之圃久矣,若葺而理之可辦也」。於是上疏奏請以其地為貢院新址。得到批准後,他立即籌措經費,鳩工聚材開工。新貢院落成後,適逢大比之期。這一屆中式者多於往屆,盛極一時。春風得意的新科舉人們在放榜後「相與列宴於新堂之上,時《鹿鳴》興歌,籩豆有踐,流觀煥彩,文物交並,京闈科貢之盛,於斯為備矣」。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建造明遠樓「樓凡三層,作四方形,下檐出甍,四面皆窗」,明遠樓是貢院的中心建築,也是最高建築,既可號令、指揮全場,也是監臨、監視考場之處。也是中國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貢院考場建築。「明遠」二字取自《大學》中「慎終追遠,明德歸厚」之意。
民國時期的南京市政府
科考期間,監臨、駱試、巡查等官員晝夜登樓查望,「白天搖旗示警,夜間舉燈求援」,以防考生騷亂、作弊。
清康熙年間,始劃分蘇、皖兩省,而政治、軍事仍為一體,鄉試仍沿用明南京近畿制,兩省舉子都來南京應試,但不是各縣所有的秀才、廩生都可以參加考試,而是要事先通過預試錄取。
1853年(清咸豐三年)太平軍佔領南京後,江南鄉試被迫停止,江南貢院建築也遭毀滅性破壞。
1864年(清同治三年)曾國藩的湘軍攻克南京時,除明遠樓、衡鑒堂、至公堂等建築尚存外,「監臨主考官及各所片瓦無存」,一派衰敗景象。為籠絡士子、爭取民心,曾國藩果斷決定立即修復江南貢院,不僅要把貢院的規模加以擴大,還希望當年就開科考試。其時正是鄉試之年,全國各省都已在八月按期舉行了秋闈,唯獨蘇、皖二省例外。經曾國藩多次到工地視察督促,十月底江南貢院按期修竣。「遂定本年(1864年)十一月舉行鄉試,
南京市政府明遠樓
一以慰群士進取之志,一以招轉徙無歸之氓」。消息一出,「兩江士人,聞風鼓動,流亡旋歸,商賈雲集」,當年就有2萬考生涌進江寧城。
1867年(清同治六年),繼任兩江總督李鴻章繼續在江南貢院增加號舍數百。
此後,貢院於同治八年(1869年)、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經幾次增擴,規模達「房屋四百九十九間,披廠七十四間,號筒二百九十五字,共號舍二萬零六百四十四間」。經過量算,江南貢院全盛時佔地面積實際為十二三萬平方米,可供兩萬多名考生同時應試,為南京城裡佔地最大的建築群之一,也是清代全國十七座貢院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堂,咸趨實學。從此江南貢院便結束了它的使命。中國的科舉制一直到清代的初期傳到了西方,形成了現在的西方文官考試制度,被稱為對世界人類進程有巨大影響的中國第五大發明。
1918年(民國七年),江南貢院大部分被拆除,只保留了明遠樓
江南貢院一度為汪偽政府的司法院和行政法院
、至公堂、衡鑒堂及少量號舍。除作為歷史文物外,餘下部分全部拆除,辟為市場。抗戰時曾是汪偽政權的行政院、最高法院所在地;解放後交南京市中醫院使用。改革開放後,政府挖出了1000多平方米的遺址,成立了我國唯一反映科舉歷史的專業博物館。
1927年(民國二移動圖片十六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第二、第六軍佔領南京後,南京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明遠樓成立了南京市總工會。6月1日,南京市政府成立後,明遠樓成為市政府大門的門樓。當年明遠樓拱券形大門上方懸掛著「南京市政府」匾額,大門兩側掛有「首都建設委員會」等門牌。南京市政府成立後,僅僅對江南貢院的舊屋進行了修葺,作為各局辦公室,所以顯得異常擁擠。
抗戰時期,江南貢院一度淪為汪偽政府的司法院和行政法院。
1950年後江南貢院被南京市中醫院佔用,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南京市中醫院讓出「明遠樓」到「至公堂」的范圍作為江南貢院遺址保護,飛虹橋則仍在南京市中醫院內。
明、清兩代,江南貢院不斷擴建,江南貢院已形成一座擁有考試號舍二萬零六百四十四間,另有主考、監臨、監試、巡察以及同考、提調執事等官員的官房千餘間,再加上膳食、倉庫、雜役、禁衛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園、橋梁、通道、崗樓的用地,規模之大,佔地之廣,房舍之多為全國考場之冠。
2009年,江南貢院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創造了古代科舉考場中國之最。

建築布局編輯
歷史上,江南貢院大門為三闕轅門,木結構,中通人行,兩側平時封閉。正門五間大小,正中門上為朱匾黑字「貢院」。左額「辟門」,右額「吁俊」。門前石獅一對,兩旁有牌坊各一座,書曰
江南貢院全圖
:「明經取士」、「為國求賢」。門內有二碑亭,碑曰:「整齊」、「嚴肅」。東西有官房各三間,為府縣官員休息之所。略西為二門,門對盤龍雕照壁,照壁背後(南面)為貼「金榜」之所在。金榜為御制,主考出京時皇帝頒發,四周有龍鳳飛舞,彩雲呈祥,正中上方印有皇帝璽印,以示國家重視人才。
江南貢院,堪稱中國規模最大的科舉考場,一度因為考生太多有點「吃不消」。歷史上,它曾數次擴大規模,受秦淮河、孔廟和學宮的制約,它的重心逐漸東移,最終形成了一個不規則扇形。這種形狀在眾多貢院中絕無僅有。
清代18個貢院,除了江南貢院,其他貢院建築群的形狀全部為規整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所以,不少人都存在誤解,認為江南貢院一直都呈正方形。晚清以前的確如此,不過隨著考生越來越多,江南貢院不斷擴建,形成了一個不規則扇形。

明遠樓
明遠樓始建於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明遠樓是江南貢院的主體建築,清道光年間重建。是中國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貢院考場建築。
明遠樓平面正方形,三層木結構建築。明遠樓名稱取自《大學》中「慎終追遠,明德而歸厚矣」,底層四面為牆,各開有圓拱門,四檐
慎終追遠,明德而歸厚矣
柱從底層直通至樓頂,樑柱交織,四面皆窗。站在樓上可以一覽貢院,它當時起著號令和指揮全考場的作用。
登臨四顧,整個貢院一目瞭然。它是考試期間考官和執事官員警戒,發號施令的地方。現在明遠樓為貢院正大門,大門兩側分別刻有:「明經取士、為國求賢」八個大字,道出了貢院的真正意義。
樓下南面曾懸楹聯,系清康熙年間名士李漁所撰並題:「矩令若霜嚴,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盡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覽無余。」從聯中也可看出明遠樓設置的目的和作用。大門上懸有橫額「明遠樓」三個金字,外牆嵌《金陵貢院遺跡碑》,記述了貢院的興衰歷史,碑文最後嘆道:「今則婁百年文戰之場,一時盡歸商戰,君子與此,可以觀世變矣!」

號舍
號舍在明遠樓東部和西部,為士子考試食宿之所。號舍左右兩壁磚牆在離地一二尺之間,砌出上、下兩道磚托,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層木板。
1888年江南貢院舉行戊子科考試
白天考試,上層木板代替桌案,下層木板為坐凳,供考生坐著答題,夜晚取出上層木板並入下層,用來當睡覺的床。但因號舍長度只有四尺(相當於1.33米),人睡下去連腿都無法伸直。而且號舍沒有門,考生需自備油布作門簾以防風雨。
在考試的九天七夜裡,考生答題和食宿全在號舍里。在每排號舍的盡頭有一間糞號,誰去上廁所不能說話,只能用牌子來表示,牌子正反兩面都有字,一面寫著「入靜」,另一面寫著「出恭」,現在還有不少老年人以「出恭」指上廁所,就是由科舉而來。
由於秋闈時南京天氣非常炎熱,考生們吃住全在狹小的號舍里,因此,經常有考生因中暑生病、食物中毒導致意外死亡,還有的則是被藏在號舍屋檐等處的毒蛇咬死。
每號巷門楣牆頭上大書「字」號,排號以「千字文」文序來定。古代對士子參加考試實行「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的政策,號舍內有年齡最小的考生才13歲,最大的考生已有103歲。無論什麼年齡層的都可以報考。但因考試所涉四書五經等海量詩書典章,因此,能通過預試到江南貢院進入鄉試的,極少有「

1912年江南貢院 (10張)
神童」。在江南貢院的考生中,年齡最大的狀元是唐朝的尹樞,「應試時年已七十有餘」,與其弟先後中狀元,時人稱「梧桐雙鳳」。

號舍充分體現了科舉考試的公平,因為考生不論高低貴賤,不論家庭經濟狀況如何都可參加科舉,科考不僅是考核成績,也是考核考生的人品。考生面前有一些考籃,是考生進考場時帶進來的,裡面裝了一些干糧和考試用具如筆、墨、紙、硯等,但考生帶的干糧必須切開,以防考生作弊。
此外,士子進入考場時,為爭先入場,擁擠不堪,曾經有人在入場時被擠下考場大門內右側水池中淹死。直到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江南貢院擔任主考官時,這一狀況才有改變。林則徐通過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明定入場規則,並將各縣士子何時何門點名先期布告,使士子按部就班入場,改變了入場混亂狀況,因此留下「三度親臨棘闈中,雷厲風行革弊政」的佳話。

飛虹橋
飛虹橋是江南貢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歷史遺存,號稱江南貢院的「三寶」
民國時期江南貢院飛虹橋舊影
之一,其它兩寶分別是江南貢院明遠樓與貢院碑刻。飛虹橋是科舉時考試和閱卷的分界點,是古代科舉防止營私作弊的見證和特別建築,2002年10月22日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江南貢院簾門外,橫有一條寬約十餘米的清水池,池水將江南貢院攔腰分作兩段。池上架有一座石橋,即「飛虹橋」。飛虹橋寬6米,長約15米,用巨石築成。兩側的橋欄護板之上,以高浮雕的手法,銘刻出象徵「一路連科」、「青雲直上」的吉祥紋飾,其構圖之美、刻工之精讓人稱絕。
此橋雖經歷了五、六百年的風風雨雨和歷史滄桑,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飛虹橋在科舉時代有著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和作用,它是江南貢院內、外簾的分界點。為防止外簾官員即監考官員與內簾官員即閱卷官員相互勾結舞弊,貢院立有嚴格規定,考試期間任何人員不得逾越「飛虹橋」半步。不僅如此,即使是熟人隔橋打個招呼也不允許。
正如至公堂內楹聯所稱「簾分內外,一毫關節不通風。」當時有一句俗話說的是「卷子過了飛虹橋,舉人一半拿到手」。其意思是說,如果某人的鄉試經過外簾官員的譽錄,對讀、初選、分卷、彌封之後送過飛虹橋,交到了閱卷官員的手裡,這時,他就已經有了百分之五十被錄取為舉人的希望。

棘闈
為防止考場內外的串聯作弊,江南貢院的外面建有兩道高牆。兩牆之
規模龐大的江南貢院建築群
間留有一丈多寬間距,形成一圈環繞貢院的通道。圍牆的四角又建有四座兩丈多高的崗樓,圍牆的外面也留有一圈空地,嚴禁百姓靠近和搭建,這就是著名的「貢院街」。
在鄉試期間,貢院圍牆的內外還布滿了兵丁,戒備森嚴。因在貢院內外兩層圍牆的頂端布滿了帶刺的荊棘,所以貢院又被稱作「棘闈」。考生進入考場有三道門,每道門都要對考生及其攜帶的衣服、筆墨、油燈等嚴格檢查,為防考生在食物 (為防變質一般都帶大餅或月餅之類糕點)中夾帶作弊答案,在進考場時,衛兵會用刀將糕點全部切成一寸見方。最後一道叫龍門,如果最後查出夾帶違禁品,則前面兩道門的兵丁都要被治罪。而違禁的考生則將被革除一生的功名,即一輩子不可以再做官,還要被捆綁在貢院門前的木柱上示眾兩個月。
但由於科考事關仕途官運,作弊就成了科考揮之不去的陰影。江南貢院發現過飛鴿傳書,當時有考生家裡訓練了只鴿子,鴿子晚上就飛進考生的號舍,考生把考題寫得很小,拴到鴿子腿上帶回,家裡請了答卷高手,然後讓鴿子再送進考場。家人為了提醒考生不要抄漏了,就在正面的下方注了「背面還有」幾個小字,哪知這位老兄竟也照抄不誤,結果被考官發現。

② 江南貢院的歷史沿革

江南貢院曾經佔地約三十萬平方米,東起姚家巷,西至貢院西街,南臨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為夫子廟地區主要建築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貢院、夫子廟的存在而一度繁榮起來。
貢院最早出現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是省試的管理機構和考試場所。進入宋朝,隨著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不斷增多。到南宋孝宗朝,州郡創建貢院才開始逐漸普遍。
1168年(宋乾道四年),建康知府史正志建造建康府貢院。由於當時只是建康府、縣學的考試場所,因此它的規模還不大,只有房屋110間,應考人數亦不多。若遇考生增多時,則借用僧寺舉行考試。據記載當時建康府貢院面秦淮,接青溪,遠挹方山,氣象雄秀 。
1191年(宋紹熙二年)建康府知府余端禮「以貢院湫隘,修而廣之」。江東轉運副使楊萬里為此撰寫了一篇《重修貢院記》,其中描寫貢院的布局與規制道:「考官有舍,揖士有堂。爰廊四廡,爰拱二掖。可案可幾,可研可席。堂之北堧,中闑以南,前後仞牆,內外有閑。自闑之表,緘封之司,寫書之官,是正之員,左次右局,不餚不並。」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雖然規模還不算大,但貢院內的房屋設置已經是有些講究的了:官員有辦公場所,考生有應試考場,內簾區、外簾區之間砌築有垣牆,相互隔離開來。
元朝的時候,由於統治者不重視科舉,而且對「南人」實行歧視政策,據《至正金陵新志》中記載,元至元年間建康府貢院這一帶已成為管理絲織工匠的東織染局了。
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集鄉試、會試於南京的江南貢院舉行。
1421年(明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為留都。因江南地區人文薈萃,參考士子日益增多,原有考場便越來越顯得狹小。明成祖朱棣便便將犯臣紀綱的府邸,又取懷來衛指揮陳彬家人陳通,忠勇伯家人侯清等人的房舍以及府尹黃公永元祠、秦檜之子貝喜祠等改建「江南貢院」。
1453年(明景泰四年),應天府尹馬諒籌建貢院。在選擇地址時,得知「秦淮之陽有地廓如,前武臣沒入廢宅也,鞠為氓隸之圃久矣,若葺而理之可辦也」。於是上疏奏請以其地為貢院新址。得到批准後,他立即籌措經費,鳩工聚材開工。新貢院落成後,適逢大比之期。這一屆中式者多於往屆,盛極一時。春風得意的新科舉人們在放榜後「相與列宴於新堂之上,時《鹿鳴》興歌,籩豆有踐,流觀煥彩,文物交並,京闈科貢之盛,於斯為備矣」。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建造明遠樓「樓凡三層,作四方形,下檐出甍,四面皆窗」,明遠樓是貢院的中心建築,也是最高建築,既可號令、指揮全場,也是監臨、監視考場之處。也是中國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貢院考場建築。「明遠」二字取自《大學》中「慎終追遠,明德歸厚」之意。科考期間,監臨、駱試、巡查等官員晝夜登樓查望,「白天搖旗示警,夜間舉燈求援」,以防考生騷亂、作弊。
清康熙年間,始劃分蘇、皖兩省,而政治、軍事仍為一體,鄉試仍沿用明南京近畿制,兩省舉子都來南京應試,但不是各縣所有的秀才、廩生都可以參加考試,而是要事先通過預試錄取。
1853年(清咸豐三年)太平軍佔領南京後,江南鄉試被迫停止,江南貢院建築也遭毀滅性破壞。
1864年(清同治三年)曾國藩的湘軍攻克南京時,除明遠樓、衡鑒堂、至公堂等建築尚存外,「監臨主考官及各所片瓦無存」,一派衰敗景象。為籠絡士子、爭取民心,曾國藩果斷決定立即修復江南貢院,不僅要把貢院的規模加以擴大,還希望當年就開科考試。其時正是鄉試之年,全國各省都已在八月按期舉行了秋闈,唯獨蘇、皖二省例外。經曾國藩多次到工地視察督促,十月底江南貢院按期修竣。「遂定本年(1864年)十一月舉行鄉試,一以慰群士進取之志,一以招轉徙無歸之氓」。消息一出,「兩江士人,聞風鼓動,流亡旋歸,商賈雲集」,當年就有2萬考生涌進江寧城。
1867年(清同治六年),繼任兩江總督李鴻章繼續在江南貢院增加號舍數百。
此後,貢院於同治八年(1869年)、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經幾次增擴,規模達「房屋四百九十九間,披廠七十四間,號筒二百九十五字,共號舍二萬零六百四十四間」。經過量算,江南貢院全盛時佔地面積實際為十二三萬平方米,可供兩萬多名考生同時應試,為南京城裡佔地最大的建築群之一,也是清代全國十七座貢院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堂,咸趨實學。從此江南貢院便結束了它的使命。中國的科舉制一直到清代的初期傳到了西方,形成了現在的西方文官考試制度,被稱為對世界人類進程有巨大影響的中國第五大發明。
1918年(民國七年),江南貢院大部分被拆除,只保留了明遠樓、至公堂、衡鑒堂及少量號舍。除作為歷史文物外,餘下部分全部拆除,辟為市場。抗戰時曾是汪偽政權的行政院、最高法院所在地;解放後交南京市中醫院使用。改革開放後,政府挖出了1000多平方米的遺址,成立了我國唯一反映科舉歷史的專業博物館。 1927年(民國二移動圖片十六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第二、第六軍佔領南京後,南京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明遠樓成立了南京市總工會。6月1日,南京市政府成立後,明遠樓成為市政府大門的門樓。當年明遠樓拱券形大門上方懸掛著「南京市政府」匾額,大門兩側掛有「首都建設委員會」等門牌。南京市政府成立後,僅僅對江南貢院的舊屋進行了修葺,作為各局辦公室,所以顯得異常擁擠。
抗戰時期,江南貢院一度淪為汪偽政府的司法院和行政法院。
1950年後江南貢院被南京市中醫院佔用,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南京市中醫院讓出「明遠樓」到「至公堂」的范圍作為江南貢院遺址保護,飛虹橋則仍在南京市中醫院內。
明、清兩代,江南貢院不斷擴建,江南貢院已形成一座擁有考試號舍二萬零六百四十四間,另有主考、監臨、監試、巡察以及同考、提調執事等官員的官房千餘間,再加上膳食、倉庫、雜役、禁衛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園、橋梁、通道、崗樓的用地,規模之大,佔地之廣,房舍之多為全國考場之冠。
2009年,江南貢院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創造了古代科舉考場中國之最。

③ 南京的六朝古都文化遺址有哪些

樓上回答不對,六朝即東吳、東晉、宋、齊、梁、陳。不包括唐以後的。
南朝陵墓石刻分布在南京、江寧、丹陽、句容四個地區,其中南京的六朝陵墓共有17處,主要有麒麟、天祿、辟邪、石柱、碑等。這些雕刻形象生動、氣勢宏偉,有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獸,反映了中國文化與希臘、波斯文化之間的交流,是中國中古時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1.劉裕初寧陵石刻在南京麒麟門外的麒麟鎮。陵前現存雙翼石獸一對,東為天祿、西為麒麟,長高各3米,天祿胸、腹部剝蝕嚴重,缺四肢,股殘尾斷;麒麟頂、齶殘缺,腰、四肢均有裂紋。石獸造型穩健莊重,與漢代石刻的風格相似,是南朝最早的石刻。
2.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在江寧區高橋門外上坊鄉的石馬沖,今存天祿、麒麟各一。北石獸較完整,長2.60米、高2.57米,南石獸長 2.72米、高2.28米,從頸部斷裂,胸部碎裂,殘缺較嚴重。二獸均有翼無角,張口垂舌,須拂胸際,身上的紋飾比較簡練,造型朴實,風格獨具。
3.陳倩永寧陵石刻在南京棲霞區甘家巷東南、北象山下獅子沖。陵墓前有天祿、麒麟二石獸,東西相對。東邊天祿頸及腰部曾斷裂,現已修復。西邊的麒麟比較完整,長3.10米、胸寬1.45米、高2.85米,獨角雙翼,環目張口,舌尖上翹,須髯下垂,雙翼刻鱗紋,襯以羽翅紋,遍體飾捲毛紋。
4.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坐落於東北郊仙鶴門外張庫村。現存石辟邪二、龜趺二、碑、石柱二,東西對立。東辟邪原倒埋溝中,底座破缺,臀部殘損,後修復。辟邪雙翼圓轉,肌豐骨勁,體態肥壯,顯出一副矯悍兇猛的神態,是南京地區現存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上乘之作。
5.蕭秀墓石刻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小學內,是南朝墓石刻中遺存最為豐富、規模最為完整的一處,現存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礎一、石碑三、碑座二。二辟邪東西相對,相距18米。東辟邪完整,西辟邪稍有微殘,均軀體極大,遍體刻毛飾紋。神道碑有三,二立一倒,碑文為南朝書法家貝義淵書寫的,對書法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6.蕭譫墓石刻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西,墓前現保存有石辟邪二、龜趺一、石碑一。其中東辟邪長3.75米,高2.95米,腹下還有一小辟邪,造型生動。另蕭譫墓石碑高大完整,雕刻精巧,裝飾華麗,碑刻為當時的大書法家貝義淵所書。
7.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石刻:位於南京江寧區淳化鎮劉家邊村農田中。墓前現存石刻2種4件,其中石辟邪兩只,一雄一雌,蕭正立墓現存兩個神道石柱皆嚴重風化,柱身上下粗細不一,柱頭圓蓋及小辟邪均無存。
另外據我所知棲霞寺還有一些六朝遺跡,棲霞寺始建於南朝。白馬公園遷移保護了一批散落在南京各地的六朝石刻,此外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也收藏了不少。東南大學內有一棵六朝松。

④ 明鏡高懸對應衙府,那貢院、關帝廟、武侯祠分別對應什麼呢

貢院對應唯才是舉、關帝廟對應忠義千秋、武侯祠對應鞠躬盡瘁。

貢院通過考專試選拔人才貢獻給皇帝或屬國家,貢院制度最早始於唐朝。現存有江南貢院、北京貢院、定州貢院、川北道貢院等遺址,其中南京江南貢院作為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最為出名。

(4)貢院遺址擴展閱讀:

江南貢院為中國歷史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從江南貢院走出的名人包括陳獨秀、方苞、唐伯虎等,林則徐、曾國藩等清代重臣也曾在江南貢院擔任過主考官。

僅清一代,科考共舉行了112科,其中在江南貢院鄉試中舉,後經殿試考中狀元者江蘇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計58名,佔全國狀元總數的51.78%。在南京江南貢院建設中國科舉博物館正當其時,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⑤ 定州開元寺塔,貢院等文化遺跡有關的 英文資料

Kaiyuan Sita Dingzhou in Baoding City of Hebei Province in China within the county seat, also known as the Liao enemy tower, built in the year 1055, is the world's highest brick existing ancient tower.

Kaiyuan Sita for all brick, octagonal-shaped plane, Shi Sanceng, 84.2 meters high, the plane formed by the two square staggered. Proportion of symmetry, look beautiful. Tower has four doors facing voucher proction, and the remaining four for false windows, carved geometric-shaped window lattices; tower on each floor are stairs, a two-story octagonal-shaped corridors between. Fokan tower there, painting. Its construction of symmetry, well-structured, four floors are Piyou door.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wo-storey tower, of which there Youlang around, the direct access to the top. Column niche decorated with murals for the statue, very beautiful.

⑥ 雲南貢院遺址

明清是雲南貢院建築遺存已不存在,原來地址是現雲南大學會澤院小山坡東腳下。

⑦ 古代考場的稱謂是什麼,古代貢院是用來做什麼的場所

古代考場的稱謂是貢院,貢院是古代鄉試的考場,即開科取士的地方。

貢院制度最早始於唐朝。現存有江南貢院、北京貢院、定州貢院、川北道貢院等遺址,其中南京江南貢院作為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最為出名。

貢院就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貢獻給皇帝或國家的意思。北京的貢院建立於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大門五間,稱為「龍門」,寓意鯉魚跳龍門。中間三門上有橫匾,中題「天開文運」,東題「明經取士」,西題「為國求賢」。貢院內沿中路主要有明遠樓、公堂、聚奎閣和會經堂等建築。

(7)貢院遺址擴展閱讀

貢院內沿中路主要有明遠樓、公堂、聚奎閣和會經堂等建築。東西兩旁則分布著九千多間被稱之為「號棚」的低矮考棚。在貢院的四角還建有瞭望樓。北京的貢院既是全國明、清會試的考場,也是順天府鄉試的地方。

鄉試每三年一次。於農歷的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連考三場,每場考試時間為三天,共考九天。全國的會試科考也是每三年一次,在春天,故叫「春試」,又叫「春闈」,考試時間也是九天,於農歷的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連考三場,每場時間三天。

考試時的監考很嚴,考生進貢院大門時,要進行嚴格地搜身,以防考生身上藏有「夾帶」。所謂「夾帶」,即是把與考試相關的資料、答案等藏在身上。如有夾帶,則送刑部嚴辦。

⑧ 河南貢院的遺址

河南大學清代貢院碑
如今,在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外語學院北側,完好地保留了版兩通四角碑亭,每權個亭內都立有一通清代河南貢院碑。其一為《改建河南貢院碑記》,立於雍正十年(1732年),碑文為當時河南巡撫田文鏡撰寫;另一通是《重修河南貢院碑記》,立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撰寫碑文的是時任河南巡撫的牛鑒。碑文詳細記載了河南貢院遷移和興建的具體情況,歷經數百年後,碑文已是斑駁難辨了。再往東看,和兩通碑相對的是一座兩層貢院執事房,這是當時考官辦公和休息的地方。雖是根據舊照片重建的,但也頗有氣勢。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