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定興西遊記

定興西遊記

發布時間: 2021-02-15 04:00:42

1. 澶淵之盟中的以白溝為界,白溝是今日保定白溝嗎

之一 在遼闊的冀中大平原上,曾有一條發源於淶源縣淶山的河流,它流經淶水、定興、高碑店等地。當年,那條河水不急不緩地閃爍著粼粼的波光,悠閑的魚蝦忽東忽西歡快地嬉戲著;荷花盛開,清香陣陣,引來了眾多的水鳥跳躍歡唱;河的兩岸碧草青青,繁花點點,彩蝶翩翩……這條河便是古老歲月中的白溝河,白溝河用她的秀美與仁厚也孕育了古鎮白溝的輝煌。位於北京、天津、保定三角腹地的白溝,古時其四周河澤縱橫,因河中多白芙蓉而得名。據史書記載,早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白溝就有了很強的水上運輸能力,也具備了商業重鎮的雛形。宋朝時期,她已經成為興盛一方的水陸碼頭,數百年以來,一直保持著「日過千帆、商賈雲集」的繁榮景象。到了清朝時,她逐漸成為「貨通大江南北、商流九州東西」的商品集散地,繁榮鼎盛至極,因此白溝素有「京南大都會」之美譽。 白溝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宋遼時期就上演了兩國以白溝河為邊界的歷史。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九月,遼聖宗耶律隆緒率領契丹軍大舉南侵攻宋。十一月其主力進至澶州(今河南濮陽),直逼宋都開封,宋室朝野驚駭,參知政事王欽若提出南遷金陵。時任宰相一職的寇準,力主抵抗,他排除眾議,促請宋真宗親征。宋真宗最後採納了他的建議,親抵前線督戰。宋朝將領一見皇帝御駕親征,士氣大振,奮勇戰斗,射殺了遼統軍使蕭達覽,獲得全勝,保全了北宋王朝的尊嚴,譜寫了中華民族反侵略史上的光輝篇章。可惜宋真宗畏敵,在軍事勝利的情況下,執意求和,派一使臣與遼國訂立了每年輸遼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雙方以白溝河為界的和約,史稱「澶淵之盟」。那個時候,白溝河之故道從白溝鎮北流過,此處就是遼宋之間有名的界河。「澶淵之盟」後,由於社會相對安定,南北經濟都得到發展,遼宋之間也開始互派使者頻繁往來。大遼國南部有深山峽谷,北有大漠戈壁路途艱險遙遠,為了方便雙方使者來來往往,專門修建了驛道,每隔一段路程建有驛館,供使者食宿。因而一條長長的驛道,把南北兩朝牽連起來。千里驛道上的第一座驛館,就安設在白溝河之北。「澶淵之盟」以後的一百餘年裡,遼宋先後派出1600多名正式使者出使對方,兩朝使者均由高官擔任。當時,遼國皇帝效法中原,排漢人禮儀相迎宋使。宋使南歸後,也把沿途所見地理、風土及遼朝內政情況書成「語錄」進獻宋帝。人們熟知的范成大,作為使臣就記述了良鄉板栗和琉璃河石橋等地的風景及地理情況。宋朝有不少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曾經是遼驛道上的過客。像時任太常丞富弼、監察御使「包青天」包拯、大文學家歐陽修、著名科學家沈括、著名文學家蘇轍、權臣蔡京、高俅、童貫等都曾被宋帝任命為使者出使過遼國。相對和平的局面也給遼宋兩國邊民帶來很大好處,於是,白溝河兩岸榷場的合法貿易便異常繁榮。榷場,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邊境貿易。據歷史記載,當時,白溝河的邊境貿易非常繁榮。宋朝每年從榷場貿易中可獲得40餘萬兩白銀的利益。現在我們可以想像出;當年白溝河上每日商船頻繁往來的熱鬧情景。遼統和二十六年(公元1008年)正月,燕京地區因遭旱災,要求到宋朝去購買麥種,很快得到宋朝的許可,保證了燕京農民的及時播種。榷場貿易不僅溝通了白溝河兩岸各族人民之間的物資交流,政府也從中得到不少好處,其中就包括馬匹交易。如景德三年 (公元1006年)宋朝規定:「凡官鬻物如舊,而增繒帛、漆器、杭稻,所入者有銀錢、布、羊、馬、橐駝,歲或四十餘萬。」當時,從邊境榷場貿易中,宋朝購得馬匹的數量是驚人的,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軍馬匱缺對北宋軍隊帶來的影響。總之,一千多年前建於白溝河岸邊的「集貿市場」,不僅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使遼國契丹人加速了漢化進程,而這些對推進當時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都有著十分積極的歷史意義。 之二白溝河,自古以來牽涉到很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如宋太宗雍熙三年,遼軍以10萬之兵力大舉入侵北宋,宋朝兵分東西兩路迎敵。東路統帥曹彬率領的10萬宋兵卻敵不過遼國蕭太後率領的幾萬騎兵,在白溝河一帶被遼全殲,統帥曹彬僅一人一馬逃回。當時,白溝河水竟被宋軍屍體堵塞而斷流!這是一次何等慘烈的戰斗!歷史上白溝河上還發生過一次有名的戰役。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燕王朱棣為爭奪皇位與其侄建文帝朱允炆發生戰爭。是年4月,朱棣所率的燕師在白溝河和李景隆的官軍進行了一場空前激烈的大戰,此即歷史上有名的白溝河之役。李景隆軍60萬,擁有精良的火器。燕師只有馬步軍10萬。經過數日激戰,燕師大敗李軍,斃傷10餘萬人。此白溝河之役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古鎮白溝,不僅承載著厚重的千年歷史文化,也珍藏著一段段燕趙文明的歷史記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文人墨客和愛國志士曾抒寫下有關白溝的詩篇,而這些詩篇則見證了白溝的滄桑與變遷。多次當過遼使團陪同團長的王安石,曾經在迎送遼使團時,寫下 《白溝行》一詩,記錄了當年的接待情景:「白溝河邊藩塞地,送迎藩使年年事。藩使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萬里鋤耰輳接塞垣,幽燕桑葉暗川原。棘門灞上徒兒戲,李牧廉頗莫更論。」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外交家蘇頌,曾數次出使遼國。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南方的信使來說,第一次看到這絢麗多彩的北方風光時,不能不為之激動和陶醉。當蘇頌剛剛進入宋、遼邊界白溝時曾寫下《初過白溝北望燕山》一詩:「青山如壁地如盤,千里耕桑一望寬。虞帝肇州疆域廣,漢家封國冊書完。因循天寶興戎易,痛惜雍熙出將難。今日聖朝恢遠略,偃兵為義一隅安。」公元1055年冬,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出使遼國,曾作《奉使道中五言長韻》一詩,對白溝橋如是說:「朔野驚飆慘,邊城畫角雄。過橋分一水,回首羨南鴻。地理山川隔,天文日月同。兒童能走馬,婦女亦腰弓。」為什麼「回首羨南鴻」?這表達的正是一種濃濃的思鄉情。歐陽修在南歸後還記錄下這樣的詩句:「白溝南望如掌平,十里五里長短亭。臘雪銷盡春風輕,火燒原頭青草生。遠客還家紅袖迎,樂哉人馬歸有程。男兒雖有四方誌,無事何須勤遠征。」元朝「北方兩大儒」之一的劉因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劉因是河北徐水人,3歲識字,6歲寫詩,7歲作文,落筆驚人。他的《渡白溝》與《白溝》兩首七律詩,歷來很受人們的推崇與傳播。先看《渡白溝》: 「薊門霜落水天愁,匹馬沖寒渡白溝。燕趙山河分上鎮,遼金風物異中州。黃雲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風一雁秋。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劍獨難投。」作者本自生長於斯,此詩寫深秋的燕趙大地,在落日斜暉,西風蕭瑟的背景下,主人公匹馬單騎,沖寒踏霜,逶迤行來,末句寫天涯獨行,知交零落。這首詩意境高遠,沉鬱雄渾,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讀此詩,可以使人感受到燕趙英雄「慷慨悲歌」之韻味。清乾隆年間多才多藝的女學者王貞儀,曾寫過大量游記詩,其中 《白溝河感賦》就是一首很值得稱道的詩:「白溝河畔思無窮,日薄沙黃暮靄中。石碣獨多新冢壘,戰場空說古英雄。斷戈人掘為耕具,殘骨秋將厲鬼風。前路聊從呼晚渡,悲歌無限感飛鴻。」此詩不僅對仗工整,在感情基調上亦沉鬱頓挫,讀來有沉重之感。當年的「靖難之役」,在後世人心中成了不滅的歷史記憶。石碣成冢壘,斷戈為耕具,多少興亡之嘆,多少歷史變遷,全在一曲悲歌和一抹斜陽中慢慢流逝。之三現在作為「中國箱包之都」的白溝,在歷史上曾是中國聞名的泥塑之鄉。白溝泥塑據傳已有300餘年的歷史,它最早起源於白溝鎮鎮西的北劉庄村,發端於清乾隆年間,從數家糊口之末技,到風靡一方之特色手工藝,到清末時白溝一帶竟發展成為北方的泥塑之鄉。那時,白溝的南、北劉庄、轆轤把等村,幾乎家家以此為業,開始主要是塑泥人,俗稱「泥娃娃」,也叫「寸人」,形象生動,頗為有趣,泥人底部還裝有葦笛或塑有口哨,價格低廉,很受農村兒童喜愛,銷路甚廣。每逢清明節、端午節和廟會,白溝泥玩具總是倍受歡迎。後來學藝人員增多,不斷創新,發展到高達尺余的大泥人、佛像和飛禽走獸。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人們文化藝術欣賞水平的提高,泥塑藝人們開始塑造戲劇人物群像,如《穆桂英掛帥》、《三打白骨精》、《西遊記》和《三國演義》人物等,還有反映現代生活的拖拉機、卡車、轎車、慶豐收等幾百種藝術品。尤其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黨的富民政策深人人心,白溝人為了發家致富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起來。在那樣的大好形式下,有許多農戶都在從事製作泥玩具這項家庭副業。當時,白溝老街干石橋段,是泥玩具的集中銷售地,後來成為全國著名的泥貨市場。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白溝泥貨市場最繁榮的一個時期,白溝泥塑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它不僅暢銷華北、東北各地,一些精品還被國家級美術館收藏,甚至還曾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國

2. 天橋八大怪的第二代

讓蛤蟆教書的老頭兒,人們都不知道他姓什麼,叫什麼,只在天橋露了露頭,就不知到哪兒去了。但他卻是辛亥革命後在天橋表演絕技的第二代八大怪之一。他的表演被世人稱為空前絕後,是由於他會兩手絕活兒。
一是馴青蛙,二是馴螞蟻。
據在天橋居住的古稀老人回憶說:「這個老頭兒長得又干又瘦,黃眼珠子,嘬腮、黃鬍子稀稀拉拉,身穿一件灰色長袍,舉止上十分斯文。」
這個老頭兒上場子時總帶著四樣道具,一個大罐子,一個小罐子,一個細脖兒的瓶子和一塊長方形木板。開場後,他把木板平鋪在地上,先將大罐子口打開,嘴裡頭念叨著;「到時間了,該上學了!」這時人們就看見從大罐子里爬出一隻大蛤蟆,跳到木板上便蹲立在中間,昂著頭像個高傲的先生正在講台上。老頭兒又拿過小罐,打開罐子口兒後又說:「快上學了,先生都來了,學生怎麼還不來上課呀!」這時只見從小罐口處,依次蹦出八隻小蛤蟆,爬到木板上,面對大蛤蟆依次排成兩行蹲下。等小蛤蟆蹲好了,老頭兒又說:「老師該教學生念書了!」再看大蛤蟆,彷彿聽懂老頭兒的吩咐一樣,張嘴「呱」地叫了一聲,小蛤蟆隨著齊聲叫一聲。如此這般一叫一答,此起彼伏,真跟老師教學生似的整齊有致。就這樣叫過一陣後,老頭兒喊了一聲;「到時間了,該放學了!」這時,小蛤蟆先起身,依次蹦跳著爬回小罐里。大蛤蟆見小蛤蟆都進了罐子,它才慢慢悠悠地起來爬回大罐子里去。
就在人們圍在四周紛紛驚嘆不已的時候,老頭兒又拿過細脖兒瓶子,打開蓋子後嘴裡喊:「快出來排隊,上操了!」只見從瓶子里爬出密密麻麻的黑黃兩色螞蟻。老頭兒一邊喊著;「別亂,快排好隊!聽著,立正,看齊!」老頭兒一邊下著口令給螞蟻,一邊用手撒些小米。只見混雜在一起的無數只黑黃兩色螞蟻,按照顏色,很自然地排成兩隊,其兩隊中絕對沒有一隻混雜其間的螞蟻。過了一會兒,老頭兒又喊道;「該收操了!」於是你看吧,原本整齊的隊伍頓時亂成一鍋粥,亂亂哄哄你爭我爬地又回到細脖兒瓶子里。
聽說過有馴鳥和馴獸的,而且不難看到,但歷史上從來沒有馴蛙馴蟻的節目。這在古今演藝圈中也確實十分罕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對老頭兒怪異的表演,特別是青蛙、螞蟻如此俯首貼耳任人操縱,定會感到不可思議,肯定認為是無稽之談。然而見過老頭兒表演的人提及此事無不津津樂道。 老雲里飛原名慶有軒,又名白慶林,是清光緒末年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天橋演出滑稽二簧的著名民間藝人,是第二代「八大怪」之一。
老雲里飛,幼年時曾在嵩祝成(清同治三年,由太監聯名組成)科班坐科,初學武把子,後學「開口跳」(傳統戲曲角色行當,武丑的俗稱),十歲即登台唱戲,曾扮演過《三岔口》中的劉利華,《連環套》中的朱光祖等擅長武藝而性格機警、語言幽默的人物。他的跟頭翻得又高又快,在空中翻轉一圈才落地,這個動作在京劇舞台上被稱為「雲里翻」。因此後來他在天橋撂地賣藝之後,自稱「雲里飛」。
老雲里飛改行到天橋撂地攤賣藝純粹是為生活所迫無著落。1900年8月14日,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慈禧太後帶著光緒皇帝、隆裕皇後及一群宮眷大臣們倉皇逃往西安,仍沒有忘記娛樂消遣,命令一批藝人隨往西安,老雲里飛便是其中的一個。慈禧太後對百戲雜耍無所不好。就在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相繼死後,「國喪」期間,不許唱戲。不唱戲老雲里飛就得餓肚皮,沒有辦法,他才到天橋去撂地賣藝的。由於他武功根底扎實,能翻能打。他演唱時既沒有戲裝、盔頭,也沒有化妝。他用一頂紙煙盒糊的帽子和一件大褂,權當演出時的裝扮。表演時他一人能同時扮幾個角色,連說帶唱,語言幽默詼諧,觀眾十分愛看呀的表演。
1918年,老雲里飛受洗禮,成為天橋演藝界當時眾多的民間藝人中唯一的一位基督教徒。
著名藝術家朱國梁曾說過:「白慶林是滿族人,武功很好,能在平地上躍到空中翻兩個跟頭,好像在雲中飛騰一般。大家送他一個外號叫雲里飛。後來他老了,飛不動了,就改說西遊記。他冬天穿件灰布面羊皮襖,上套紅氈馬褂,青褲黑鞋,一把鬍子拖的長長的,很有仙風道骨的樣子。他的兒子白寶山,也練了一身好功夫,就頂了『里飛』這個名字在天橋賣藝。人們便把白慶林稱為『雲里飛』了。」
老教師胡道生先生曾說過;「雲里飛是天津著名相聲演員白全福的祖父,原在四喜班社,與譚鑫培同台演出京劇,他的武功好,有一手武功絕技。後來年歲大了,唱不了戲了,就改說評書,每天在天橋說全本《西遊記》,每當說到美猴王,還要帶上武功。」
相傳老雲里飛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拜評書藝人亨永通學說的《西遊記》,他恪守祖師爺安太和的成規,於每次說書時,都以漁鼓為號,兼賣「沉香佛手餅」。又由於他昔日坐科有良好基礎,所以他的表演是說唱與功夫相結合。每次說書前漁鼓敲打之後,先唱一段與評書內容有關的戲詞,然後書歸正傳。
老雲里飛說《西遊記》,注重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加工,在創造。比如「無底洞」一段,對孫悟空深入陷空山無底洞與李天王的義女老鼠精糾纏到底、不制服妖精決不罷休的機智勇敢;對豬八戒的性格憨厚、行動蠢笨而又貪懶好色,最終還是勇於助戰,用心協力降伏妖魔;以及唐僧在老鼠精的擺布下魂飛魄散、涕淚交流的心情,他都能繪聲繪色、細致入微地表演出來。
老雲里飛除在天橋表演外,還經常到白塔寺、護國寺、隆福寺四大廟會演出。他並不全靠說唱賺錢,而以招徠顧客買他的葯糖。他的說唱生涯約二十多年,1934年後逐漸銷聲匿跡。 花狗熊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前後在天橋撂地賣藝的民間藝人。他是河北定興縣人。他以黑墨塗面,用大白粉畫眼圈、鼻樑子和嘴,頭上戴假小辮兒,加上他胖乎乎的五短身材,扮相奇特,所以得了個「花狗熊」的外號,在天橋也是數得著的人物。
花狗熊在天橋演出時,總是和自己的老伴合作。據在天橋觀看過他們二人演出的老人回憶,說花狗熊個兒不高,人又胖了點兒,一張圓臉上布著幾條深深的皺紋。他是用鍋灰塗臉,把一張胖臉塗得烏黑,然後用白灰畫眉毛,頭頂上戴個假小辮兒,兩隻眼睛顯得特大,可老是恍恍惚惚的樣子。他上身穿的是一件補丁摞補丁的黑布褂子,褲子上也補著補丁,往場中一站,真是又呆又傻的花狗熊了。他在天橋演出的時間不太長,誰也不知道他姓什麼叫什麼,至於他老婆就更沒人知曉了。
他演出時,腰裡總掛著一把破鐵壺。鼻孔里一邊插一隻用洋鐵片做的哨子。他隨手撿磚頭瓦塊敲鐵壺,再使勁用鼻子吹哨,丁當噗嗤一陣亂響,加上又蹦又跳又說又唱,瞧上去還真跟個狗熊似的。
他老婆就更逗人了,長得模樣也還可以,眼角眉梢一笑一挑,風流無限。她穿上紅衣、綠褲、紅鞋,再把臉抹得希奇古怪的,看上去就使人覺得可樂。特別是她頭上的短辮子,長發綰過來,又折成三截,用紅毛線一紮,活像個七八寸的短棒槌。加上她故意走路時一俯一仰的擺動腦袋,那短辮在腦後一低一昂地引人發笑,確實有些不雅觀。但是在那個年代,只能用這種低級庸俗的表演方能迎合市民的心理狀態,只能用這種辦法吸引觀眾。
花狗熊夫妻二人,每天都是一前一後,邊走邊扭來到天橋市場。一路上便招來了一大群尋開心的觀眾,等到了一處較大的空地上,花狗熊便掏出白粉往地上畫個圈兒,人們也就圍著圓圈站好,這時他們的正式演出便開始了。夫妻二人在藝術造詣上可能是都不太高,他們在場上扭一會兒,唱一會兒的,唱扭了,花狗熊老婆便把銅鑼翻過來
向觀眾討錢,要過錢後又接著表演。很多人還是挺喜歡看他們的裝扮和表演的,把他們稱為第二代的天橋八大怪之一。 耍金鍾的,姓什麼?叫什麼?是哪裡人?天橋老輩人無人知曉,老人們只知道許多看過他的表演藝術,只知道他被廣大觀眾公認為第二代「天橋八大怪」之一。
耍金鍾的,是以表演與觀眾直接溝通而讓圍觀者倍感新鮮有趣而名聲在外。
他耍金鍾所用的道具,是一口用水銀擦得鋥亮如鏡子一般的小銅鍾,幾幅貼在木板上、從平面看去不成比例參差不齊的畫,這些畫經弧形的銅鍾一照,映在銅鍾上便又成比例整齊了。他再轉動銅鍾,畫上的人物、花鳥、樹木、車船等等東西就都活動起來了。據看過的人講就像而今看電視有人在屏幕上奔跑,有路過許多景色一樣的感覺,但是整齊的畫和東西成比例排好,在銅鍾上映出來的影響就不成比例了。耍金鍾的在表演時,他還讓觀眾過來站在銅鍾前去照照,映出的影像就會又瘦又長,就會跟站在哈哈鏡前的感覺一樣。觀者在感到希奇有趣之時,往往都會不禁會站到近前試上一試,切身體驗一下。在新鮮感覺的趨使下,圍觀者每日都不少。
這種奇特的現象在科學昌明的今天看來,其中道理並不難解釋,但在上百年前老天橋平民百姓大字不識的多,科學知識相當缺乏的時代里,這種表演就不能不吸引人了。 程傻子又叫程狗熊,但他的真名叫程福先。雜技之鄉的河北吳橋縣人。他來天橋撂地賣藝後,後來把家眷也從老家接來了,曾住在崇文區欖桿市溫泉浴池對面的臨街院子里,安家落了戶。他在天橋表演時總是先耍狗熊後頂碗。
程傻子馴養的是一隻黑熊,體形肥大,性情兇悍,但對主人程傻子卻非常俯首貼耳,十分聽話,所表演的一招一式都很出色。這只狗熊能由易而難地逐一表演作揖、磕頭、直立行走、前掌搖串鈴模仿江湖算命先生或江湖郎中、鑽竹圈、蹬木球、耍扁擔、拿大頂、翻跟頭、耍鋼叉、與人摔跤等等。每逢表演完一場之後,程傻子便喂點兒東西給狗熊吃,順手拍拍它的腦袋,表示鼓勵。
過去老北京人沒處去瞧動物,更不用說是狗熊這種肉重身沉的肥大動物了。清朝乾隆時代的郡王傅恆第三子富察氏福康安的私人別墅,俗稱「三貝子花園」,於1906年開辟為萬牲園,即今天的北京動物園,裡面養了許多動物,專供達官顯貴遊玩觀看,票價十分昂貴,一般的平民百姓是去不起的,沒有他們觀看的份兒。所以程傻子的耍狗熊的表演場子,每天都是觀眾如堵,生意格外興隆,這中間自然是下層人居多,也有一些有身份的貴族顯宦來看程傻子表演馴狗熊節目。
程傻子的表演場子與其他藝人略有不同,一般撂地攤只需用白粉畫圈就可以了,而程傻子卻在場邊圍上木欄桿,為的是避免在觀眾擁擠時發生不測。
這只黑熊有個最精彩的節目,是用兩只前掌耍弄一桿雪亮的鋼叉。一是在胸前轉動,二是要在胸前並繞脖子轉動,其模樣活像一個初學武術的傻大個子,動作笨拙遲緩,模樣憨態可笑,加之大鋼叉上的鋼環舞動時嘩嘩作響,觀者極為感到新鮮好玩。表演完節目後,大狗熊便直立行走繞場一圈,並伸出兩只前掌向觀者做作揖致謝狀,待觀眾紛紛投進錢後,大狗熊才卧地休息一會兒。
耍完狗熊後,程傻子便開始表演頂碗的節目。
十三個大小不等的瓷碗一層一個,一直摞到十三個碗,從下到上碗越來越小,遠望過去,就像一座十三層的玲瓏寶塔一般,使在場的觀眾無不驚嘆。頂碗之後,他還要做出倒立、卧魚等高難動作,使圍觀的人群在驚嘆之中無不叫絕。頂碗表演不僅技巧要精,還要有靈活的腰腿與充足的力氣。確實,這也真是程傻子的一手絕活兒。於是有人做了一首打油詩贊程傻子頂碗道:
程傻登場不耍熊,十三寶塔耍尤工。
要知飯碗熊牢固,第一全憑頂上功。
程傻子年老力衰之後,因黑熊病死而改行,好在他是雜技之鄉出來找飯吃的人,就以變戲法養家糊口度日。他的後代程文林、程文祥兄弟倆,也是子承父業,以「武彩拉子」(行話,即指頂碗、舞盤兒、耍木球等技巧)撂攤賣藝,也都成了天橋著名的民間藝人。
看來程氏兄弟玩的活兒比他們的長輩多了,也算是有出息了。
他們兄弟倆舞盤是根據漢代的盤舞演變而成。盤之圓心處鑽有小眼兒,插在木竿頂端的鐵針上,手頻頻搖動,令其旋轉如飛,雙手各舉三至四塊瓷盤,同時旋轉,並做出雙臂交叉,「前橋」(正跟頭)、「後橋」(反跟頭)以及「烏龍絞柱」(脊背著地,揮臂掄腿擰身連續翻滾)等高難動作,而所有的盤子伴隨著動作旋轉不停。
至於程氏兄弟的耍木球,是開演時的小節目。雙手將三個木球(有時亦用木棒或酒瓶)擲而接之,循環往復,使其騰空旋轉,良久不落地。這個小玩意兒是用來招人,將人吸引過來好賺錢。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也是耍狗熊的程傻子所沒有想到的,這大概也是程氏之門風罷。 曹麻子本名叫曹德全,北京大興縣青雲店人,農民出身。他於民國元年進京在天橋靠「數來寶」謀生。
據見過曹麻子的天橋老輩人說,曹麻子個頭大,一副貓臉,上面有幾顆稀疏的麻子,兩隻眼睛總是眯縫著,顯現出滑稽相來。他的頭上總戴著一頂舊呢子帽,長頭發綰著梳一短棒槌,渾身上下可能就是他手裡拿著的那對牛胯骨還值點兒錢。他那兩片子牛胯骨不比別的東西,俗名叫「金錢骨」,一片足有二斤半重,兩塊就是五斤。略呈扇面形的兩片骨頭上下鑽兩個眼兒,上面各系有一個大鈴鐺,一個紅絨球,下面還綴一塊尺余長大紅布。他一面敲打牛胯骨,一面數來寶。曹麻子的腦袋瓜特別靈,口齒還靈利,看見什麼說什麼,想到什麼說什麼,不用事先編好,出口便能說上一段,真是演藝高超,骨頭一敲錢就來。
「數來寶」是曲藝表演中的一種,很久以前便在北方各地流行。在表演中主要是一人或兩人說唱,以竹板或系以銅鈴的牛胯骨拍打為節奏。常用句式為可以斷開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並且經常兩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換韻。這種藝術形式最初是為乞丐沿街乞討服務的,老輩人都知道,昔日名為「善人知」,於各種買賣鋪戶門前,見景生情,即興編詞,說一些叫店鋪掌櫃的喜歡聽的吉慶話以求得賞錢的一種形式。例如:「老爺您,發慈心,買賣好,獲千金。」「叫聲太太賞倆錢,福壽康寧萬萬年。」在那個年代,流浪街頭的乞丐到處都有,形式各有不同。京城的乞丐一半都集中在天橋,晚上便住在山澗口一帶的雞毛小店。在天橋一帶,以數來寶為藝者很多,並逐漸有流浪街頭改為固定在小型場地內演出,加入了撂地為生的民間藝人的行列,不僅如此,數來寶說唱內容也有所變化,善於創新的藝人開始演唱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並由此產生出「曹麻子」這樣的著名藝人。
曹麻子並不是最早在天橋演唱數來寶的民間藝人,然而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善於創新,根據歷史重大事件創作了《推翻滿清》、《北伐成功》及《大實話》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唱段。其中不僅有較高的藝術水平,而且還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譬如《推翻滿清》具有十分鮮明的藝術特點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其詞如下:
金錢板打響連聲,不說如今表前清。
專制時代人民苦,人民餓成骷髏骨。
自從光緒庚子年,北京鬧了義和團。
四外刀兵人慌亂,北京城裡冒黑煙。
大師兄,紅燈照,她的來歷不知道。
洋兵來了驚鑾駕,西太後去奔西安城。
骨板一打響連聲,不說如今說前清。
慈禧垂簾來聽政,光緒皇帝被架空。
太後投降不爭氣,洋人爸爸坐朝廷。
兵荒馬亂人民苦,鍋里野菜合根煮。
可憐餓得皮包骨,男女老少成骷髏。
同盟會有孫中山,廢除宣統掌大權。
從此滿清被推翻,百姓才得見青天。
這一段《推翻滿清》,通過簡短而通俗的語言形式,將清統治集團的腐朽沒落和勞動人民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苦難生活一一表達出來。
曹麻子當年在天橋演唱的《大實話》段子,充分反映了廣大群眾生活中的經驗和思想,具有很強烈的勸誡作用,琅琅順口,易懂易記。其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骨板一打響連聲,說段實話給您聽。
林中樹木有高低,世上人多心不齊。
只顧各掃門前雪,哪講什麼情和義?
大樹一倒猢猻散,各奔南北與東西。
結朋交友要謹慎,須知人心隔肚皮。
畫上春牛難耕地,紙糊驢馬不中騎。
吃飯還是家常飯,搪寒還是粗布衣。
娶妻別圖臉蛋美,免得日後惹是非。
生兒育女別貪多,貪多必定著大急。
要吃要喝又要穿,長大未必有出息。
有朝一日爹娘死,穿白戴孝全是虛。
靈前供晚倒頭飯,誰見死人吃了去?
七天以內入了土,氣化清風肉化泥。
活時爭名又爭利,口眼一閉全都沒。
萬貫家財拿不走,攥把指甲躺地里。
奉勸諸君聽仔細,實話一段非兒戲。
這段大實話說得入情入理,因此直到今天還有許多老北京人經常訓誡年青人。曹麻子的唱段能以不凡的魅力長久地印在北京人的心裡,留在人們的嘴邊,這就是平民百姓尊稱他為第二代天橋八大怪之一的原因。 清朝光緒年間,天橋的「傻王」開石,頗為廣大觀眾所矚目,被尊為第二代天橋八大怪之一。
究竟為什麼把這位天橋藝人稱之為「傻王」,老輩人有兩種說法:有的老人說:「傻王本姓王,因長得膀大腰圓傻大黑粗,所以人們都叫他『傻王』。」但也有的老人說:「這個傻王生得粗壯高大,一臉的憨厚,一天到晚總是面帶笑容。由於他為人質朴又一臉傻呵呵的樣子,因此人們都叫他『傻王』。」
孰是孰非?姑且不論。傻王會氣功。他運氣之後,胸部和腹部可以禁得住千斤石塊的壓力。他寬闊的胸膛隆起一塊一塊的肌肉疙瘩,好似銅牆鐵壁一般,斗大的石塊砸在胸上,跟夯地似的,砰砰直響,可沒砸幾下,石頭竟碎了,而胸卻安然無恙,一點兒事也沒有。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以胸碎石」之功。
傻王的表演與別人不同之處是,他自己手捧大石頭往自己裸露的胸部猛砸,雖袒胸裸腹,赤膊上陣,但他高深的功夫能使石碎而胸無恙。
傻王的「鐵掌拍石」和「三指斷石」更是見真功夫。
今天我們要真想著「鐵掌拍石」和「三指斷石」,那隻有在電視中的武打中也許會有如此鏡頭,但那是假的,是虛構的鏡頭只讓演員作個樣子就行了。據天橋的老人們說,傻王的功夫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實實在在的真功夫。他先將氣運到手掌,然後「嗨!」地一聲大喊,半尺多厚的石塊立刻被拍成碎瓣兒。當年傻王用的可不是現如今有人表演用的紅磚頭,都是專門撿來的大塊頑石,最不濟的也的用大城磚。
傻王的「三指斷石」的確有驚人之處。傻王將所運之力貫於食指和無名指,並攏後,他虎目圓睜,凝神於石上,三指隨吼聲猛擊石面,如刀砍斧斫一般,遂將石頭攔腰切斷,再看他的三根手指頭,活動自如,安然無恙。觀眾無不為之拍手稱贊。於是,助威之後,紛紛向場地上扔錢。
傻王還有個功夫叫「壓石」,這也是個讓觀眾叫好的節目。他在表演這個節目時,他先躺在地上運好氣,然後讓好幾個人抬來百十斤重的大石磨往身上壓,壓上去的石磨要有七八個,看上去老高老高的。傻王躺在七八個摞起的石磨下面,綳足了勁兒,楞是紋絲不動,一點兒事也沒有。
好多人還不知道,傻王還有個拿手的節目。他將一塊三百斤重的大磨盤拴上繩子,往脖子上一套,然後放到背後,站直了身子繞場走動。這個節目很驚險,但傻王表演起來很輕松自如。 北京老天橋的人們都知道王小辮兒是個會耍中幡的高手,他耍中幡有「斷梁」的絕技,想當年在天橋十分有名。
中幡是古代儀仗的一種,後來演變為民間各種花會之一種,與高蹺、秧歌、五虎棍、獅子、獻音、杠箱等花會一樣,很受人們的歡迎。
所謂中幡就是一根長約三丈的竹竿作為支撐物的道具,上面懸掛綢旗,旗面長達數米,寬米余。竹竿上部撐有五色圓傘:黃、粉、藍、紅、綠,直徑依次增大。竹竿頂端綴以小銅鈴鐺十幾個。傘下為長方形的木框,稱為「雲盤」。盤上兩側各斜出三角形彩旗一面,稱「順風旗」,盤下兩側系有黃色的「五穀袋」,象徵著五穀豐登之意。盤下為木製的幡板,板下懸掛綢旗,旗面綉有各路神佛號。玩幡時,舞幡人要用手、臂、肩、腿、膝、腳等部位輪番耍弄,幡竿不能落地或傾倒。耍幡人要力氣足,沒有驚人的膂力是耍不了。舞幡人表演中時而將沉重的幡旗高擎在手,時而放至肩頭,或用腦門頂,或用下牙床托,繼而以左肘顛往右肘,當站定馬步,將百餘斤幡旗在身前身後旋轉數周時,博得周圍觀眾的叫好聲和雷鳴般的掌聲。物幡時周圍有護幡人,以防傾倒傷人。
幡面上所書的字各不相同,一般書寫有「晃動乾坤,天下太平」字樣。
王小辮兒的中幡上寫的字又是與其他中幡不一樣,他的幡面上橫書「京都王小辮」五個大字,豎寫「以武會友,晃動乾坤」八個大字,顯得豪爽氣派。這是由於王小辮兒在天橋乃至京都,絕不是一般的把勢,而是個身懷絕技、演藝高超的民間藝人。1925年,年約26歲的寶三拜王小辮兒為師,學習中幡絕技。要將如此高大而沉重的玩藝兒舉在空中並做出種種令人眩目迷神的驚險動作,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小辮兒耍中幡,他只要往場子中央一站,幡竿上小旗在空中一搖,銅鈴便嘩楞楞響個不停。這時觀眾便似潮水般涌了過來,越聚人越多,將場子里三層外三層的圍了個水泄不通。叫好聲、喝彩聲、掌聲連綿不斷,彷彿要把整個天橋都震動搖晃起來。
見過王小辮兒耍中幡的天橋老藝人說:「那會兒一到了天橋,遠遠望去,便會見到他的那竿迎風而立的中幡,豎立在人群中間,煞是威風。」
天橋著名的民間藝術家朱國梁曾經說過:「王小辮兒身材壯實,個子不高,腦袋很大,圓乎乎的臉,頭發稀疏。他留的那個辮子,同腦袋比起來就顯得小多了。因此,王小辮兒就成了他的外號。」
「他玩兒一個金雞上架,就是雙手把中幡抖動起來,扔向空中,待它落下時用頭頂住。還有一種背後劍,就是用一隻手倒背著中幡,胳膊使勁兒一抖,就把中幡抖上去了,然後他再用頭頂住。」
「還有一種牙劍,就是臉仰起來,用牙齒咬住幡竿,使勁兒一抖,中幡往上猛地一竄,能有尺把高,然後再用頭頂住。」
「他還會老虎大尾窩。什麼叫老虎大尾窩呢?就是老虎進窩時,是尾巴先進去,不像狼一樣,頭先進去。他玩的中幡之所以叫老虎大尾窩,是因為他用臀部頂著中幡往後退,模樣有如老虎進窩一般。」
「他的絕技是斷梁。他雙手把中幡抖動起來,扔向空中,等中幡落下時,用鼻樑骨接著。凡是觀看的人,那真是驚險無比,無不為他捏一把汗。」
有詩贊王小辮兒耍中幡曰:
天橋人物王小辮,撂地賣藝數十年。
戲耍中幡有絕技,京城內外美名傳。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