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化遺址
1. 安慶的歷史遺跡的資料
1、迎江寺
安慶迎江寺位於安慶東門外,瀕臨長江,佔地3萬余平方米,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歷代均有整修或修建。
據《安慶府志》和《懷寧縣志》記載,迎江寺於明萬曆已未(公元1619年)由懷寧縣士紳阮自華募捐重建、
明光宗曾親書匾額「護國永昌禪寺」,清順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禪寺」,乾隆帝賜「善獅子吼」額,光緒八年(1882年)題匾「迎江寺」,
整座寺院建築在長江岸邊的高地上,殿堂巍峨,從十里開外即能見其雄姿。
2、振風塔
振風塔,坐落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寺內,原名萬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後取名「振風」,有「以振文風」之意。振風塔位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沿江東路北側,瀕臨長江。
安慶振風塔從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開始興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建成,是長江沿岸古塔之一。該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還具有導航引渡的功能。
3、薛家崗遺址
薛家崗遺址,面積6萬平方米,地處安徽省潛山縣(安慶市代管縣)王河鎮永崗村和利華村交界處。它是新石器時代遺留下的古文化遺址。
現出土了大約3000件文物,主要是石器,陶瓷和玉器,並發現了百餘座的墓穴。薛家崗遺址延續時間長,分布范圍廣,文化層堆積厚,遺跡遺物豐富和文化內涵深邃,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遠古文化——薛家崗文化的典型代表。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桐城文廟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
據《安慶府志》、《桐城縣志》,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祐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
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5、六尺巷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安慶代管縣市級)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讓牆詩」就出自六尺巷一段歷史典故。
史料記載: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批書於後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尺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慶桐城文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振風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迎江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薛家崗遺址
2. 誰知道安徽桐城的歷史
桐城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處長江經濟協作區腹地,全市總人口75萬,市區常住人口12萬。國土面積14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3萬畝,其中水田47萬畝,旱地5.3萬畝,湖泊水面16.7萬畝。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階梯分布,屬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宜林、宜農、宜牧、宜漁。境內礦藏豐富,初步探明的有石墨、礬、花崗石、大理石、銅、鐵等10餘種,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金錢豹、穿山甲、水靈貓、水獺、江豚、白鶴、巨蜥等,珍稀植物有銀杏、金錢松、鵝掌楸、杜仲等,葯用植物多達200餘種。
人 文 歷 史
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時代,即稱桐國;公元757年正式建縣,公元1996年撤縣設市,歷時1200餘年。其間人文勃興, 代有英才。唐宋兩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詩名,一以畫顯。明清時期中進士者就達240餘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學家方以智堪稱「十七世紀罕無倫比的網路全書式」的大學者;特別是以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壇200餘年,擁有作家1200餘人,創作傳世作品2000餘種,是中國文學史上迄今為止時間最長、作家最多、影響最大的散文流派。近現代桐城名人有美學宗師朱光潛,一代大哲方東美,革命家、外交家黃鎮,農工民主黨創建人章伯鈞,計算機之父慈雲桂。京師大學堂首任總教習吳汝綸先生創辦的桐城中學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輸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達線率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桐城是黃梅戲之鄉,孕育了以嚴鳳英為代表的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桐城也因此而成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譽。
行 政 區 劃
桐城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長江北岸,大別山東麓,東鄰廬江、樅陽兩縣,西連潛山縣,北接舒城縣,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桐城市現轄12個鎮、2個街道。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桐城撤縣設市, 成為中國城市家族中一個年輕的成員。
其他
桐城最早得名於唐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祿山叛唐改當時的同安縣為桐城縣。
桐城最高山峰為華崖山,海拔1065米。
桐城最大河是大沙河。境內長74.79公里。
桐城最大湖泊是與樅陽共有的菜子湖,東西長22公里,南北平均寬約8公里。
桐城最大水庫是牯牛背水庫,建於1965年4月,總庫容8180萬立方米。
桐城最早的戶口記載是明洪武十六年〈1383〉,當時居民10427戶,58562人。
桐城最早記載的地震發生在明建文元年〈1399〉三月。
桐城最早的水電站是1958年3月建成發電的麻山嘴兒沖水電站。
桐城最早的小學是光緒三十年春〈1904〉在縣城建成的崇實學堂。
桐城最早創辦的報紙是民國元年的〈投子曉鍾報〉
桐城最早進入中國文學史冊的是唐著名詩人曹松,著有〈曹夢征詩集〉
清乾隆年間桐城人方觀承繪制的〈御題棉花圖〉是我國最早的棉作學圖譜。
桐城派稱雄清代文壇200多年。擁有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作家群體。「天下文章,歸於桐城」。上過學的人,都知道桐城派,從中學到大學,都要講述桐城派。
北宋桐城畫家李公麟被譽為宋畫第一。
1958年9月,桐城氣候站開始進行氣象預報,這是境內最早的天氣預報。
桐城最久遠的古遺址是魯王墩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院士(5人,安徽省院士一共只有十幾人)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大學生(16%)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碩士/博士,最多的教授/博導
桐城的院士/博導/教授/大學生/出國留學的佔全市人口的比例在全國近2000個縣級區域是最高的之一,不但過去,即使是今天,也無愧於"文都"的稱號
桐城擁有全國最年輕的博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段路明教授,28歲時當博島,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桐城唐灣人,14歲畢業於桐城中學,保送科大,他和導師在量子領域的一個成果被國際稱為段-郭界限,其導師郭光燦為中科院士(段路明的介紹中只說他是Anhui,China,不會忘記了他應該是Tongcheng,China吧。)
桐城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橋——石湖橋
桐城為全國第三大包裝印刷基地
桐城——同麗江、鳳凰等一起被稱為中國最值得去的十個小城
桐城——全國鄉鎮企業百強市
桐城八景——桐梓晴嵐練潭秋月投子曉鍾 孔城暮雪 浮山夕照樅川夜雨竹湖落雁荻埠歸帆
桐城小花——為歷史名茶,屬綠茶類。創制於明代,產於桐城市,主產區位於龍眠山。
六尺巷——「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桐城文廟——桐城文化的象徵
關於桐城的名人
方以智
姚范 (清代著名文學家)
戴名世(桐城派)
劉大櫆(桐城派)
方苞 (桐城派)
姚鼐 (桐城派)
曾國藩(非桐城人,但自稱師從上面兩位,並公開亮出「桐城派」的招牌)
陳獨秀
胡適
張英 (父子宰相-父)
張廷玉(父子宰相-子)
左光斗
姚瑩
吳樾 (「投向清廷第一彈」)
朱光潛(美學大師)
吳汝綸(著名教育家,創辦桐城學堂-進桐城中學前身)
方維儀
李公麟(宋畫第一)
嚴鳳英(黃梅戲表演藝術家)
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的女俠)
黃鎮 (外交家)
艾雯 (著名作家)
費玉清(本名張彥亭,祖籍安徽桐城,出生在台北。)
張菲 (綜藝大哥大)
胡一虎(鳳凰衛視的著名節目主持人)
3. 安徽安慶名勝古跡有哪些
天柱山
天柱山位於安徽省的西南部安慶市潛山縣境內
司空山 [安慶]
司空山又稱司空原,位於安徽省岳西縣西40公里處。
振風塔 [安慶]
又名萬佛塔,聳立於長江之濱,位於迎江寺內,俗稱「萬里長江第一塔」,
迎江寺 [安慶]
位於安慶城區東南部,瀕臨長江,佔地2.2萬平方米,
三祖寺 [安慶]
三祖寺風光幽絕,是天柱山人文景觀集中之處,乃著名的禪宗古剎
小孤山 [安慶]
位於宿松縣復興鎮境內,與江西省彭澤縣城隔江相望
花亭湖 [安慶]
位於距太湖縣城4公里的大別山南麓,與小孤山、天柱山構成了安慶山水旅遊熱線
桐城文廟 [安慶]
是桐城歷史文化標志性建築,桐城古文學派的重要象徵。文廟始建於元朝
白崖寨 [安慶]
白崖山位於宿松縣城西北趾鳳鄉境內,距縣城五十餘華里。
小孤山 [安慶]
在安徽宿松縣和江西彭澤縣煙波浩淼的長江上
菱湖公園 [安慶]
安慶菱湖公園位於老城東北,以多菱而得名
趙朴初公園 [安慶]
趙朴初公園選址於太湖縣寺前鎮萬年沖,
等等等
大小龍山風景名勝區及龍湫舊址、
龍山鳳水風景名勝區、
盛唐山(登雲坡)舊址、
菱湖風景名勝區、
迎江禪寺及振風塔、
大觀亭遺址、
大士閣舊址、
明譙樓、
世太史第(趙文楷及趙朴初故居)、
探花第、
鐵硯山房(鄧石如及鄧稼先故居)、
安慶孔廟(中 共安徽地委) 舊址、
明倫堂、
錢牌樓石牌坊及古街、
倒爬獅石牌坊遺址及古街、
四牌樓古商業街、
金雞碑及五猖神廟碑、
鄧石如碑館、
皖白山人舊館、
江西會館舊址、
古城牆北段及西段舊址、
古城牆遺址、
皖口古城遺址、
張四墩遺址、
夫子城遺址、
三城禪寺、
圓照禪寺、
寶善庵、
關南清真寺、
天主教堂及神甫樓舊址、
基督教聖誕堂及教堂小樓舊址、
聖教主座堂舊址、
天主教同仁醫院舊址、
中華聖公會天恩堂、
大清萬壽宮及安徽勸業場(安徽省國民政 府)舊址、
兩江總督府(太平天國翼王府)遺址、
明狀元府讀書堂舊址、
太平天國英王府舊址及壁畫、
太平天國樅陽會議舊址、
太平天國古城牆戰壕遺址、
集賢關及烈士陵舊址、
大清安慶內軍械所遺址、
大清安徽郵務管理局舊址、
飲馬塘監獄舊址、
安徽省官立圖書館舊址、
中 國 國 民 黨安徽省黨部舊址、
中 共安慶建黨會議舊址、
中 共懷寧中心縣委舊址、
柏子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陳獨秀陵園、
陳獨秀故居遺址、
陳家破屋舊址、
陳獨秀演講處舊址、
辛亥革命徐錫麟起義遺址及徐錫麟就義紀念園、
熊成基馬炮營起義會議舊址、
鄧石如墓、
熊范二烈士專祠、
吳樾及皖江九烈士墓遺址、
孫中山柏文蔚焚煙遺址及焚煙亭、
李鴻章故居倉房牆基遺址、
張恨水故居遺址、
四照園別墅舊址、
縣下坡古民居舊址、
人民路近代建築舊址、
大王廟古民居群舊址、
楊家山古民居舊址、
姜高琦烈士墓及血衣亭、
黃梅閣及嚴鳳英墓、
嚴鳳英故居、
敬敖書院舊址、
安徽大學紅樓舊址、
安徽官立中等工業學校舊址、
六邑中學舊址、
毛 主 席視察安慶一中紀念地、
讓泉舊址、
四眼井及其它古井舊址、
第二橋遺址、
明代崇禎石塔舊址、
君山烈士墓、
「般若岩」石刻、
「倉門石」石刻、
「君恩山重」石刻、
「忘歸」石刻、
劉文典墓、
汪志伊墓、
胡玉美老店及醬園舊址、
麥隴香老店舊址、
柏兆記老店舊址、
余良卿葯店舊址、
迎江樓舊址……
長江外灘公園、
長風沙碑園、
黃鎮紀念館、
獅子山公園……
4. 安徽桐城旅遊景點有哪些
桐城市主要旅遊景點
市 區 桐城文廟(桐城派陳列館、桐城博物館、嚴鳳英陳列館)、六尺巷、宰相府、懿德流芳牌坊、東大街古建築群、南大街古建築群、告春及軒、鳳儀里、瀟灑園、講學園、桐中校園、惜抱軒、半山閣、渡江戰役指揮所、左公祠、姚瑩故居、吳越故居、紫來橋、凈土蓮社、古靈泉、仙姑井、芹菜田、等。
城 郊 披雪瀑、西山公園、望湖亭、祈雨亭、一笠庵、石門沖、投子山、投子寺、投子曉鍾、趙州橋、卓錫泉、盛儀墓表石刻等。
龍 眠 龍眠山風景區、龍門、頌嘉湖(境主廟水庫)、碾玉峽、繞雲梯沖、瓔珞崖、媚筆泉、觀音崖、雙溪草堂、別峰庵、椒子崖、玉龍峽、賜金園、文和園、相國橋、龍眠山莊、大龍井瀑布、黃草寨、姚瑩墓等。
白 馬 白馬寺等
孔 城 孔城老街、桐鄉書院、藻青山、箱石山、沙子崗、桐梓晴嵐、孔城暮雪、荻埠歸帆、十里柳堤、白兔湖、戴名世墓、戴鈞衡墓等。
高 橋 南山橋、白兔湖等
興 店 金牛湖(東風水庫)、馬尾松人工林等
大 關 古洞岩、硤石關等。
卅 鋪 龍頭山、雙忠墓等
呂 亭 魯王墩、魯王河、魯肅讀書亭、半天山居、望曹尖、試劍嶺、洞賓泉、谷林寺、雙龍水庫等。
中 義 老關嶺、楊頭茶園等
黃 鋪 城西湖(牯牛背水庫)、程芳朝墓、檀香崖等
唐 灣 百丈崖、二姑洞、三芝庵、椒岩古民居等
大 塘 桐舒古隘口、民主縣政府舊址等
陶 沖 王屋寺塔墓群、三道岩等。
青 草 大沙河、青草老街、釣魚寺(潛山)、太平庵、梅城寺等。
掛車河 掛車山、桃花洞、掛車河、水庫大壩等
老 梅 老梅樹街、銀杏林等
范 崗 山考山老尖、朱邑墓等
金 神 金神墩、施從雲墓、六兒城遺址等
嬉子湖 松山、落鳳窩、嬉子墩、嬉子湖、余珊墓等
香 鋪 馬家宕、趙汝墩圩等
新 渡 人形河、掛車河、柏年河等
雙 港 大橫山、練潭老街、練潭秋月、妲妃台、吳鰲墓等。
羅 嶺 小龍山風景區、嚴鳳英故居、菜子湖、岱賽湖、梅溪寺、海潮寺、海潮 庵、大王廟、羅嶺老街、龍氏祠堂、金家祠堂、鐵硯山房(懷寧)等。
鱘 魚 樅川夜雨、長江、沿江灘塗等
5. 安徽有哪些文化古跡
1、醉翁亭
景區內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關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獨厚。境內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層巒起伏,溝谷深邃,溪流潺潺,林茂深秀。
午間時分的醉翁亭,在陽光的襯托下,熠熠生輝,古樸優雅,給人一種智者陷入沉思之中的奇妙之感。
6. 桐城名字的來歷
桐城最早得名於唐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祿山叛唐改當時的同安縣為桐城縣。
桐城最高山峰為華崖山,海拔1065米。
桐城最大河是大沙河。境內長74.79公里。
桐城最大湖泊是與樅陽共有的菜子湖,東西長22公里,南北平均寬約8公里。
桐城最大水庫是牯牛背水庫,建於1965年4月,總庫容8180萬立方米。
桐城最早的戶口記載是明洪武十六年〈1383〉,當時居民10427戶,58562人。
桐城最早記載的地震發生在明建文元年〈1399〉三月。
桐城最早的水電站是1958年3月建成發電的麻山嘴兒沖水電站。
桐城最早的小學是光緒三十年春〈1904〉在縣城建成的崇實學堂。
桐城最早創辦的報紙是民國元年的〈投子曉鍾報〉
桐城最早進入中國文學史冊的是唐著名詩人曹松,著有〈曹夢征詩集〉
清乾隆年間桐城人方觀承繪制的〈御題棉花圖〉是我國最早的棉作學圖譜。
桐城派稱雄清代文壇200多年。擁有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作家群體。「天下文章,歸於桐城」。上過學的人,都知道桐城派,從中學到大學,都要講述桐城派。
北宋桐城畫家李公麟被譽為宋畫第一。
1958年9月,桐城氣候站開始進行氣象預報,這是境內最早的天氣預報。
桐城最久遠的古遺址是魯王墩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院士(8人)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大學生(16%)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碩士/博士,最多的教授/博導
桐城的院士/博導/教授/大學生/出國留學的佔全市人口的比例在全國近2000個縣級區域是最高的之一,不但過去,即使是今天,也無愧於"文都"的稱號
桐城擁有全國最年輕的博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段路明教授,28歲時當博導,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桐城唐灣人,14歲畢業於桐城中學,保送科大,他和導師在量子領域的一個成果被國際稱為段-郭界限,其導師郭光燦為中科院士。
桐城為全國第三大包裝印刷基地
桐城——同麗江、鳳凰等一起被稱為中國最值得去的十個小城
桐城——全國鄉鎮企業百強市
7. 安徽桐城遺跡作文四百字
家鄉是個不大的城市但文化氣氛濃風景有很秀麗又有很多名勝古跡,所以家鄉可以說不免是一個旅遊的地點。
家鄉有山。龍眠山顧名龍休眠之地,可謂是仙地有水,龍眠河之水又可謂神水,仙水家鄉有如此二龍坐鎮家鄉怎可不美怎可不秀怎可不媚?
雖然城市的范圍不大,但還是應有盡有。白天可以看到那大廈,高樓,柏油路,紅綠燈,繁響的車喇叭……有些許擁堵的十字路口和那道路旁綠化用的樹
木夜晚看,很美。彩虹橋的長燈把雷同的橋梁點綴的五彩繽紛,燈光變化著真似一條彩虹之橋跨越一河。那邊是美麗的仙境,再看這個城市紅燈綠酒,繁弦急管,廣
場,道路,高樓…這個安靜的夜晚因這個城市而喧囂,黑夜不黑,看到了嗎?
遙看城市它在發亮發光黑暗因它大開光明之路,黎明因它更早來臨,時光而是追溯到幾十年前,再看看這個城市,再看看這個好似還包在瓣中的花苞路是
有的:是鄉間泥路,林間荒路,更別提柏油路了!白天,這里的樹好比現在城市中的樓隨處可見,看到的東西大多雷同,樹是雷同,河是雷同,路也是雷同,那草根
拌泥土的土胚房也是雷同。夜幕降臨時,那時的黑夜是猙獰,是自私的,它奪去了世物本身的顏色,全都用黑來點綴,黑夜是單一的,人們伸手不見五指看不到自己
也看不到別人,個個都沉寂在黑夜中瑟瑟的發抖可惜黑夜連這微弱的聲音也不放過只是吞噬,吞噬,再吞噬。每個人都急迫的巴望著黎明的早日到來,可人往往是這
樣越是巴望著某種東西越是感覺讓人等的時間太長,所以那時黑夜漫長,無邊際!
啊!我所熱愛的故鄉,我所熱愛的土地品味您的歷史如品味您所孕育的茶葉,泡上一杯桐城小花,蘭花的幽香撲面而來,茶葉在水中四散吸收水之甜,可
謂是取龍眠河之水泡龍眠山之茶,蘭香,水甘兩者合一,喝茶是有講究的忌魯莽大飲之,而是因當輕輕的嘬上一小口細細品味,開始是又苦又澀,使人難以忍受但後
來則是甘味無窮。啊!桐城,家鄉,母親你的歷史正如這茶一樣先苦澀而後甘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