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台遺址
❶ 德和園大戲樓的建築特色
德和園是頤和園內專為慈禧看戲修建的大型建築群,由大戲樓、扮戲樓、頤樂殿、看戲廊等建築組成。從1891年到1895年建成,消耗白銀71萬兩。這里原為清乾隆時期怡春堂舊址。德和園的地基就坐落在怡春堂遺址的廢墟上,全園佔地面積3851平方米,是一個四進院落,以大戲樓為主體,包括園門、大戲樓、看戲廊、頤樂殿、後罩殿、配殿、後垂花門等。大戲樓翹角重檐,氣勢恢弘,庄嚴雄峻,令人贊嘆。
「德和」出自《左傳》:「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聽了美好的音樂,就會心平氣和,從而達到道德高尚的境界。此樓專為慈禧看戲而建,大約也是取這個意思。大戲樓是舞台,扮戲樓是演員化裝的地方,正對著大戲樓北面的頤樂殿,即是慈禧看戲的地方。頤樂殿裡面設有寶座和供慈禧休息的寢室等,裝飾陳設頗為講究、奢華。慈禧是個戲迷,也很懂戲。聽戲的時候,常常聽著演員唱,她會拍腿擊節,有時還跟著哼唱幾句,興致來時,還會粉墨登場,演個角色。不少京劇名家在這里唱過戲。
當年,德和園(大戲樓)與紫禁城裡的暢音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並稱清宮三大戲台,德和園(大戲樓)是最大的。大戲樓共三層,稱福、祿、壽三台,第一層台是樂隊演奏的樂池,其他兩台是演出台。總高21米,底層的戲台寬17米,戲台的頂板有天井,台底有地井。用來表現戲劇中神仙從天而降、雪花從天上飄下來、鬼怪從地下鑽出的場面。戲台下面有水井,演出需要時,可以噴出水來。
據清宮史料記載,從光緒21年大戲樓建成到光緒34年這13年間,德和園大戲樓共上演過200餘出不同劇目。慈禧在這里看戲達260多場次,慈禧看戲在戲台對面的頤樂殿里,由後妃、公主、福晉等陪同,看戲廊是王公大臣看戲的地方,那時,光緒也只能坐在看戲廊上陪看。
大戲樓面對頤樂殿,高21米,翹角重檐三層,底層舞台寬17米。三層舞台之間均有天井和地井通連,頂部有絞車牽引,可表現戲劇中升仙、下凡、入地等神出鬼沒的情節戲台底部有一口深井和四個水池,用以設置水法布景,在演出《水漫金山》之類的戲時,舞台上能出現滔滔白浪。大戲台的後半部分是兩層的扮戲樓,是規模巨大的後台,演員們在此化裝和上場前的候場:大戲台對面是慈禧看戲的頤樂殿,殿中有專設寶座,但慈禧一般總坐在頤樂殿西里間窗前的木炕上。頤樂殿東西兩側的看戲廊原來是分成一個個小間,按規定凡被賞看戲的王公大臣、貝子貝勒均坐在此處看戲。
德和園大戲樓與我國京劇藝術的發展有著直接聯系。由於清朝歷代統治者都愛好京劇,使京劇藝術到了清末進入極盛時期,著名演員譚鑫培、楊小樓、王瑤卿等都曾在此為慈禧演戲。
❷ 頤和園中的德和園大戲樓有什麼建築特色
一,德和園大戲樓在頤和國德和園內。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建。德和園大戲樓建於大型院落"德和園"內,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戲樓。它高21米,分上中下三層。下層天花板中心有天井與上層戲台串通,中層戲台設有絞車,可巧設機關布景,上天入地,變化無窮。 大戲樓面對頤樂殿,翹角重檐三層,高21米,底層舞台寬17米。三層舞台之間均有天地井通連,可表現升仙、下凡、入地諸情節。底層舞台地下室有水井、水池,可設置水法布景。南部毗連的兩層扮戲樓是規模巨大的後台。
二,德和園大戲樓的建築特色
德和園是頤和園內專為慈禧看戲修建的大型建築群,由大戲樓、扮戲樓、頤樂殿、看戲廊等建築組成。從1891年到1895年建成,消耗白銀71萬兩。這里原為清乾隆時期怡春堂舊址。德和園的地基就坐落在怡春堂遺址的廢墟上,全園佔地面積3851平方米,是一個四進院落,以大戲樓為主體,包括園門、大戲樓、看戲廊、頤樂殿、後罩殿、配殿、後垂花門等。大戲樓翹角重檐,氣勢恢弘,庄嚴雄峻,令人贊嘆。德和園外景
"德和"出自《左傳》:"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聽了美好的音樂,就會心平氣和,從而達到道德高尚的境界。此樓專為慈禧看戲而建,大約也是取這個意思。大戲樓是舞台,扮戲樓是演員化裝的地方,正對著大戲樓北面的頤樂殿,即是慈禧看戲的地方。頤樂殿裡面設有寶座和供慈禧休息的寢室等,裝飾陳設頗為講究、奢華。慈禧是個戲迷,也很懂戲。聽戲的時候,常常聽著演員唱,她會拍腿擊節,有時還跟著哼唱幾句,興致來時,還會粉墨登場,演個角色。不少京劇名家在這里唱過戲。
當年,德和園(大戲樓)與紫禁城裡的暢音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並稱清宮三大戲台,德和園(大戲樓)是最大的。大戲樓共三層,稱福、祿、壽三台,第一層台是樂隊演奏的樂池,其他兩台是演出台。總高21米,底層的戲台寬17米,戲台的頂板有天井,台底有地井。用來表現戲劇中神仙從天而降、雪花從天上飄下來、鬼怪從地下鑽出的場面。戲台下面有水井,演出需要時,可以噴出水來。德和園院內
據清宮史料記載,從光緒21年大戲樓建成到光緒34年這13年間,德和園大戲樓共上演過200餘出不同劇目。慈禧在這里看戲達260多場次,慈禧看戲在戲台對面的頤樂殿里,由後妃、公主、福晉等陪同,看戲廊是王公大臣看戲的地方,那時,光緒也只能坐在看戲廊上陪看。
大戲樓面對頤樂殿,高21米,翹角重檐三層,底層舞台寬17米。三層舞台之間均有天井和地井通連,頂部有絞車牽引,可表現戲劇中升仙、下凡、入地等神出鬼沒的情節戲台底部有一口深井和四個水池,用以設置水法布景,在演出《水漫金山》之類的戲時,舞台上能出現滔滔白浪。大戲台的後半部分是兩層的扮戲樓,是規模巨大的後台,演員們在此化裝和上場前的候場:大戲台對面是慈禧看戲的頤樂殿,殿中有專設寶座,但慈禧一般總坐在頤樂殿西里間窗前的木炕上。頤樂殿東西兩側的看戲廊原來是分成一個個小間,按規定凡被賞看戲的王公大臣、貝子貝勒均坐在此處看戲。
德和園大戲樓與我國京劇藝術的發展有著直接聯系。由於清朝歷代統治者都愛好京劇,使京劇藝術到了清末進入極盛時期,著名演員譚鑫培、楊小樓、王瑤卿等都曾在此為慈禧演戲。
❸ 花戲樓的文物保護
1956年12月22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對亳州市花戲樓實施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包括西至勞市銜、南至門神街、北至博物館與市第六中學交界處以北三十米處。
1988年,國務院正式將亳州花戲樓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亳州市採用清洗、局部粘接修復、表面封護與加固等工藝對花戲樓進行修復。主要對花戲樓磚、木雕及彩繪的修復及加固,除清洗、除垢、除鹽、粘接等工藝外,還根據中國先進的《高分子材料在磚質保護方面的應用研究》等技術要求,對表面封護與加固將採用常溫常壓噴淋式塗刷以及局部注射相結合的辦法進行修復。花戲樓內部(磚、木雕、彩繪等)修復保護所需經費為52.5萬元,而整個花戲樓(包括南側門廟會廣場)的保護及相關設施建設預計將耗資200餘萬元,主要來源於國家撥付的名城保護專項經費。
2013年亳州市文物部門對花戲樓採取了多項保護措施,對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花戲樓古地下道的消防、安防、雷防及文物「四有」工作完善、建設控制地帶進行檢查、巡查。對國保、省保文物建立詳細檔案,健全文物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明確了保護責任主體。製作保護標志牌、說明牌,加強對該遺址的保護力度。
❹ 永濟市一樓一湖一名峰,兩城兩台兩隱居,三寺三館三故里指的都是什麼
兩城是 蒲州古城 古城 已經申報文化遺產
鸛雀樓 伍姓湖 五老峰
兩台是 堯王台 和 ?
三故里是 柳宗元 楊貴妃故里首陽 扁鵲故里清華
三寺是 普救寺 萬固寺 棲岩寺
還有很多古跡
五老峰 永濟市東南中條山上。
萬固寺 永濟市區西南13公里中條山腰。
棲岩寺塔好跡或 永濟市區西南20公里中條山巔。
普救寺 永濟市西北12公里土崗上。
黃河永濟蒲津渡遺址 永濟市西南15公里蒲州古城西門外。
蒲津渡遺址—唐 黃河鐵牛 蒲津渡原是唐代黃河的著名渡口,建有浮橋。1969年在該遺址黃河岸邊清理出鑄造於唐開元十二年 (724年) 的鐵牛、鐵人各四尊,鐵山兩座等文物。
明兵部尚書楊博墓 永濟市蒲州鎮。
明禮部尚書孟時芳墓 永濟市蒲州鎮。
明禮部尚書張四維墓 永濟市蒲州鎮。
古庄遺址 永濟市蒲州鎮。
清詩人吳雯舊居遺址 永濟市韓陽鎮。
延祚寺梭羅樹 永濟市郭李鄉孫常村。
王官谷瀑布 永濟市清華鄉中條山麓。
葯王廟 永濟市清華鎮。
扁鵲墓 永濟市清華鎮。
清戶部尚書閻敬銘別墅州明 永濟市清華鎮。
元八卦戲台 永濟市董村,俗稱董村戲台。
漢墓群 永濟市趙柏鄉小朝村和高市村。
「大孝有虞舜帝故里」碑 永濟市張營鄉有舜帝村。
獨頭友伍遺址 永濟市首陽鄉。
二賢祠遺址 永濟市首陽鄉。
夷齊墓 永濟市首陽鄉 傳商末伯夷、叔齊恥食周粟死於此。
唐明皇妃楊玉環故里 永濟市首陽鄉獨頭村。
獨頭舊石器文化遺址 永濟市首陽鄉。
吳雯墓 永濟市任陽鄉東姚溫村。
堯王台舊石器文化遺址 永濟市任陽鄉東姚溫村。
❺ 山西哪有些革命舊址、遺址、歷史古跡
山西的古跡
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涌現出一批風景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遙(第二批)、祁縣 、新絳、代縣(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汾市(13處)
丁村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臨汾縣丁村,位於襄汾縣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縣山西襄汾縣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
牛王廟戲台 元 山西省臨汾市臨汾縣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東大街北一側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
山東岳廟元至清山西省蒲縣城東二公里的柏山之巔
柿子灘遺址舊石器時代山西省吉縣東城鄉西村
曲村--天馬遺址 周 山西省曲沃縣曲村、翼城縣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縣曲村北
侯馬晉國遺址 東周 山西省侯馬市遺址在侯馬市汾、澮兩河交匯處
廣勝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縣東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廟元山西省洪洞縣
晉城市 (14處)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8公里的陳慪鎮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東南15公里的聖佛山東麓
開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遊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遊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縣城西15公里的禮義鎮
龍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梁泉村
小會嶺二仙廟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小會村
崔府君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禮義鎮
西溪二仙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西溪村
青蓮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南17公里的澤州縣硤石山腰
玉皇廟 宋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13公里府城村後的黃土崗上
晉城二仙廟 宋 山西省晉城市東12公里的澤州縣金村鄉東南村
澤州岱廟宋至明山西省澤州縣晉城市冶底村
長治市 (18處)
正覺寺金至明山西省長治縣看寺村
觀音堂明山西省長治市
潞安府城隍廟元至清山西省長治市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1938年 山西省武鄉縣
洪濟院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沁縣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鄉縣大雲寺宋至清山西省武鄉縣
會仙觀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東25公里的監漳村西
沁縣大雲院宋至清山西省沁縣郭鎮
原起寺宋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興寺 唐 山西省長子縣 城東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慶寺 宋 山西省長子縣紫雲山
三嵕廟金至清山西省壺關縣鄉南陽護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順縣東北25公里王曲村
大雲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23公里的實會鄉實會村北龍耳山中
龍門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65公里的石城鄉源頭村北二里許的龍門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順縣
明惠大師塔五代山西省平順縣長治市平順縣虹霓村
九天聖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順縣城西10公里處的北社鄉東河村西的土丘上
呂梁市(6處)
馬茂庄墓群東漢山西省離石市
安國寺明山西省離石市
太符觀金至清山西省汾陽市
興東垣東岳廟金至清山西省石樓縣
香嚴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縣
則天廟 金 山西省文水縣
晉中市(11處)
榆次城隍廟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喬家大院清山西省祁縣
平遙城牆 明 山西省平遙縣
鎮國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遙縣
雙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遙縣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平遙文廟金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祆神樓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後土廟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遺址 商 山西省靈石縣
資壽寺明山西省靈石縣
陽泉市 (2處)
關王廟 宋 山西省陽泉市
大王廟金至明山西省盂縣
朔州市(3處)
廣武漢墓群 漢 山西省山陰縣
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遼 山西省應縣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縣
運城市(22處)
馬村磚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縣
青龍寺元山西省稷山縣
絳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絳縣
福勝寺元、明山西省新絳縣
稷益廟明山西省新絳縣
太陰寺金山西省絳縣
萬榮東岳廟 元至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後土廟 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稷王廟金山西省萬榮縣
臨晉縣衙元至近代山西省臨猗縣
禹王城遺址 東周至漢 山西省夏縣
司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縣
西陰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夏縣
東下馮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商山西省夏縣
解州關帝廟 清 山西省運城市
泛舟禪師塔唐山西省運城市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濟縣
永樂宮 元 山西省芮城縣
西侯度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芮城縣
清涼寺元山西省芮城縣
廣仁王廟唐山西省芮城縣
芮城城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縣
忻州市(11處)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縣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縣
邊靖樓明山西省代縣
雁門關明山西省代縣
平型關戰役遺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縣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縣
南禪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縣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縣
顯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廣濟寺大雄寶殿元山西省五台縣
大同市(12處)
雲岡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遼、金 山西省大同市
華嚴寺 遼、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遺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龍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懸空寺 明 山西省渾源縣
荊庄大雲寺大雄寶殿金山西省渾源縣
渾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渾源縣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靈丘縣
覺山寺塔遼山西省靈丘縣
許家窯一侯家窯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陽高縣、河北省陽原縣
太原市 (5處)
晉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龍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晉陽古城遺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竇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龍山石窟東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
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
❻ 寧海古戲台的概況
寧海古戲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海古戲台起源於宋元,盛行於明清年間。
2006年5月25日 寧海古戲台三連貫藻井往往依附在最精美的古戲台建築中,使其成為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二連貫藻井也分布在較為華美的古戲台建築中。三連貫藻井戲台在浙江省其它地方尚未發現,僅寧海三處(另一處為西店鎮樟樹村孫氏宗祠)。二連貫藻井戲台在寧海尚有10處,而下浦魏氏宗祠與潘家嶴潘氏宗祠最具代表性。單藻井戲台全縣約有數十處,而以縣城內的城隍廟(即王錫桐起義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戲台最為精美。以上的戲台它們原汁原味地保存著歷史風貌,集中傳遞了古代藝術的信息,綜合地展示了價值品味,可稱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特別是具有極高規格三連貫藻井在寧海鄉間的應用,似乎是當地村民向古建尊卑制度的一種挑戰,符合寧海強悍不屈的民風。
2010年1月,寧海成立「中國古戲台之鄉」申報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縣長褚銀良親自擔任組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建雲和副縣長尤玲娟任副組長,並正式向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提出「中國古戲台之鄉」的申請;4月26、27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趙鐵信為組長的「中國古戲台文化之鄉」專家評審組一行7人實地考察了我縣的古戲台建築和文化,並聽取了我縣創建「古戲台文化之鄉」的工作情況匯報。通過實地考察和聽取匯報,專家們一致認為我縣古戲台數量眾多、特色鮮明、底蘊深厚、保存完好,是十分珍貴的歷史遺存,通過集體評審和討論,一致同意建議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我縣「中國古戲台文化之鄉」稱號;5月20日,第八屆中國徐霞客開游節期間,2010中國(寧海)木作文化論壇舉行。一時嘉賓雲集,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木作文化論壇上,特別進行了「中國古戲台文化之鄉」授牌儀式。至此,寧海正式成為中國唯一的「古戲台文化之鄉」。
❼ 上海著名古跡和遺址簡介
魯迅故居、蔡元培故居、黃炎培故居、宋教仁墓、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等。
1、魯迅故居
位於上海市山陰路上的大陸新村9號。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紅磚紅瓦的三層樓房.在此期間,魯迅寫了許多戰斗性雜文,並編輯《譯文》雜志,翻譯《死魂靈》等作品。
提倡木刻版畫,還編輯整理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電祝賀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陝北,1936年初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等等事情。
2、蔡元培故居
華山路303弄16號三層住宅一幢是中國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的故居,故居房屋已於1984年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簡稱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會址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是一幢沿街磚木結構一底一樓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築,坐北朝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樓下客廳舉行。
4、黃炎培故居
內史第(黃炎培故居),在上海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新川路218號。原為江蘇省川沙廳城王前街「內史第」,清咸豐九年舉人、內閣中書沈樹鏞的住宅。黃炎培故居在第三進內宅樓。
5、宋教仁墓
宋教仁墓是民主革命的先驅、中國民主憲政之父、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主要締造者宋教仁先生之墓,建於1924年6月。位於上海市閘北公園內。
❽ 運城市的古跡
池神廟 泛舟禪師塔 常平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 春秋樓 崇寧殿 舜帝陵 舜帝廟 在北相鎮。李岐山墓
李健吾故居 陶朱公墓 蚩尤城遺址 戰國墓群 漢墓群 明三官廟 太平興國寺磚塔 魏豹城 靜林寺 元代墓塔 漢博望侯張騫墓 關羽故里 杜康墓 聖壽寺大殿 。漢蔡倫墓 院藏書樓、文廟 。裴祠石刻 裴柏碑館 伯里合不花墓
上郭春秋-戰國古城址 在聞喜縣。
邱家莊墓地 在聞喜縣。
回坑新石器遺址 在聞喜縣。
保寧寺塔 在聞喜縣東鎮。
宋相趙鼎故里 在聞喜縣禮元鎮阜底村。
戊戌六君子楊深秀墓 在聞喜縣下陽鄉。
楊深秀舊居遺址 在聞喜縣下陽鄉。
戰國古墓群 在聞喜縣西官莊鄉。
香山寺遺址 在聞喜縣西官莊鄉,有大雲寺古柏。
湯王山八景 在聞喜縣酒務頭鄉。
郭璞讀書處 在聞喜縣酒務頭鄉。
南白石文化遺址 在聞喜縣白石鄉。
鎮風塔 在聞喜縣白石鄉。
新絳縣
洚州大堂洚州三樓 洚守居園池 福勝寺 白胎寺 碧落碑 稷益廟光村新石器遺址 新絳縣澤掌鎮。
西尉村新石器遺址 新絳縣境。
龍興寺唐塔
元代孚惠聖母祠
唐代孚惠聖母橋
清濂洞 青龍寺 法王廟馬村磚雕墓 稷王廟 大佛寺 宋金古墓群 金文學家段克已墓 北陽城磚塔 聖壽寺舍利塔 大禹渡 廣仁王廟 三清殿 龍虎殿 純陽殿 重陽殿 風陵渡 西侯度遺址* 魏國古城遺址 唐五龍廟
城隍廟 關岳廟 風後墓 羈馬古城遺址 後土祠 觀音堂 關帝廟 三聖母廟 坡頭新石器文化遺址 大禹廟碑 神柏 段干木祠 新石器文化遺址 禹王城址*
司馬光墓及祖塋* 薛嵩墓
崔家河新石器遺址 文廟 關帝廟火神廟
唐名臣陽城墓 。
陽公廟 柏塔寺 春秋晉國名臣介子推墓
忠清德之碑
余慶禪院
堆雲洞
東下馮文化遺址
馮道墓
西陰新石器文化遺址
金代大鍾
大廟新石器文化遺址
稷王廟 古後土祠 秋風樓 東岳廟*
飛雲樓 隋思相家王通故里 清過風樓 王通祠 王通墓 八龍寺塔 舍利塔
新石器文化遺址明文廟大成殿
明學者薛萱故里 宋漢泉塔 宋代稷王塔 東漢太尉皇甫嵩故里 孤山桃花洞 戰國縱橫家張儀故鄉 湯陵
雙塔交影 棲岩寺塔 普救寺黃河永濟蒲津渡遺址
明兵部尚書楊博墓
明禮部尚書孟時芳
古庄遺址
清詩人吳雯舊居遺址
延祚寺梭羅樹
王官谷瀑布 葯王廟
扁鵲墓
戶部尚書閻敬銘別墅
元八卦戲台
漢墓群
「大孝有虞舜帝故里」碑
獨頭遺址
二賢祠遺址
夷齊墓
唐明皇妃楊玉環故里
獨頭舊石器文化遺址
吳雯墓
堯王台舊石器文化遺址
❾ 下面餘姚的古跡你知道幾個1白雲橋,2仙聖廟戲台,3河姆渡遺址,4王陽明故居,5胡公岩,6諫儀坊7禪悅寺
這七個餘姚的古跡都是知道的,地址如下:
1.白雲橋,位於餘姚市域南部的鹿亭鄉;
2.仙聖廟戲台,位於餘姚市鹿亭鄉中村;
3.河姆渡遺址,位於餘姚市域東部的河姆渡鎮;
4.王陽明故居,位於餘姚城區龍泉山北麓、陽明西路以北;
5.胡公岩,位於餘姚城區北邊勝歸山南坡;
6.諫儀坊,位於餘姚城區南邊它山廟北側;
7.禪悅寺,位於河姆渡遺址西南10餘里的禪余山南麓車廄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