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兗州非遺址

兗州非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15 20:04:51

① 山東兗州的歷史

兗州市地處魯西南平原,東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素有「東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稱,是山東省魯西南大都市的經濟中心。總面積651平方公里,耕地60萬畝,人口60萬,轄10鎮2個街道辦事處,492個行政村,30個居民委員會。2002年在全國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和區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序中,分別列第60位和第54位。
兗州市交通便利,有「九省通衢,齊魯咽喉」之稱,戰略位置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之埠」。三國時期曹操曾長期屯兵兗州。京滬鐵路縱貫南北,新石鐵路橫跨東西,是魯西南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和客運中轉站。公路四通八達,有327國道、日菏高速等數十條公路干線穿境而過,市內公路總長630餘公里,公路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
兗州是國家重要煤炭基地,煤田儲量200多億噸,年開采量2000多萬噸,座落在兗州境內的興隆庄煤礦是全國第一個400萬噸的特大型現代化礦井。地下水儲量約20億立方米,是山東省三大豐水區中唯一尚未大量開采利用的地區。
兗州歷史悠久,公元前21世紀,夏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一。在四千餘年的歷史變遷中,兗州相繼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兗州文化深厚,現有古代遺址200餘處,是全國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保存最系統、完整的地區之一,館藏文物現有1.2萬件。兗州素有「端信、尚賢、兼容、樂善」的優良人文傳統,四千年來世代傳承。兩千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子思等曾在此講學,弘揚儒家文化。十九世紀末,基督教、天主教傳入兗州,與儒家文化、伊斯蘭教、佛教共存。漢唐時期,兗州崇文風尚盛行,成為文人薈萃之地,詩歌傳唱之鄉。「詩仙」李白寓家兗州二十餘年,賦下《夢游天姥吟留別》、《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等不朽詩篇。兗州有著眾多的人文景觀,如杜甫登臨賦詩的少陵台,李白暢游覽勝的青蓮閣,「崢嶸塔與白雲齊」的興隆塔,王因、西吳寺、桑園等古文化遺址及柳下惠墓、賈鳧西墓、石馬石刻、泗河橋、天主教堂、金口壩、磁山人文景觀等。清康熙年間鑄造的泗河鎮水之劍長7.5米、重1500公斤,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兗州是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示範市,先後建成了「噸糧縣」、「雙千市」,糧食單產多年保持全國領先水平。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優越,60萬畝耕地可5天輪灌一遍,管灌、噴灌等節水灌溉46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75%,農田作業機械化程度達到90%以上。全市492個村基本實現「六通一有」目標,即村村通自來水、通電、通程式控制電話、通有線電視、通柏油路、通公交車,村村有文明一條街。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非農化進程不斷加快,已建成太陽紙業、雪花澱粉、華龍正龍方便麵、綠源肉鴨等十大龍頭企業,帶動形成了十條農業產業鏈,年加工總值近百億元,85%的農產品經過加工進入市場,80%的農戶進入一體化經營,轉移農村勞動力近12萬人。按照城鄉統籌的思路解決農村問題,實現了教育、醫療、村幹部誤工補助、職工養老保險城鄉統籌。
兗州全市現有工業企業1000多家,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林紙一體化、機電一體化、煤化工、醫葯等新型工業體系,主導產業銷售收入佔全市工業銷售收入的85%以上。實施培優扶強政策,促進骨幹企業不斷壯大,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90家,6家企業進入濟寧市民營經濟十強行列。全市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16家,過億元的4家。太陽紙業集團、銀河膠帶集團被濟寧市列為創百億的重點企業,2008年銷售收入將突破百億。招商引資成效顯著,近兩年來,共引進項目200多個,其中投資過5000萬元的23項,過億元的15項,合同利用市外資金80多億元,到位30多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國外資金8000萬美元。大力培植出口主導產品,多途徑擴大出口,外向型經濟主要指標連續多年居濟寧市第一位。
兗州立足區位交通優勢,加快了現代物流中心建設的步伐,建設各類批發市場28處,形成了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市場群,佔地30萬平方米的息馬地商城年交易額達到20億元;富居傢具城室內營業總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客商發展到800多家;火車站小商品批發市場吸引了全國各地的1000多家批發商到此經營;永豐建材城營業面積達到40萬平方米,400多家批發商匯集於此;建有木材、農機、農貿、辣椒等十多處專業批發市場和多處兩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去年達到30億元,對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兗州堅持走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路子,大規模實施了城市綜合開發和舊城改造。在全省縣級市中首批實現了城區居民和企事業單位集中供氣、供熱。投資1.13億元,建成了年處理能力1400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完成了文化廣場、九州廣場、太陽廣場建設,市區內有風景秀麗的少陵公園、興隆塔公園、濱河公園等20餘處景點,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7%。啟動建設了資訊便捷的數字化信息處理和寬頻網路,通訊技術應用廣泛。規劃了2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區、「五縱五橫」城市路網工程和十大標志性建築,其中博物館、九州廣場、市委黨校、孔子學府已建成。鎮村建設步伐加快,6個中心鎮初具規模,以農村康居工程為重點的現代化文明示範村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全市建設高標准小康樓2000餘棟,小馬青村被命名為全省農村精神文明示範點。

② 誰能說說兗州歷史

兗州,古九州之一,今山東省兗州市。 「兗州」一詞的出現始於春秋以後。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兗州即其一。「兗」古作「沇」,《史記·夏本紀》「兗州」作「沇州」。 沇水原出河南濟源縣西王屋山,東流入海。沇水的河段稱謂與流域記載不一,《尚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偽孔傳》載:「泉源為沇,流去為濟。」《水經注·濟水》:「濟水出河東垣縣東王屋山為沇水,東至溫縣西北為濟水。」以上記載,沇水在黃河北岸濟水的發源處,《禹貢》載兗州得名於沇水,其州境在黃河以南濟水中、下游。《漢書·地理志》敘沇水自發源入海,未提發源以後或下游稱濟水,則沇實指濟水全流。近世黃河北岸的濟水有時亦稱沇水。總之,從以上的這些記載分析, 沇水和濟水實為一條河流,上游稱沇水,下游稱濟水,有時全流亦稱沇水或濟水,只是由於各個時期的稱謂不同而已。古兗州的地域范圍與沇水的流域有關。《尚書·禹貢》載:「濟、河惟兗州。」《爾雅·釋地》載:「濟、河間曰兗州。」《周禮·夏官·職方氏》載:「河東曰兗州。」這些古書中的濟為濟水,亦應為沇水。因此,濟水與黃河之間應為古兗州的區域范圍。 《爾雅·釋地》邢昺疏:「李巡去:濟、河間其氣專質,厥性信謙,故曰兗。兗,信也。」《隋書·地理志中》載:「兗之為言端也,言陽精端端,故其氣纖殺也。……舊傳太公唐叔之教,亦有周孔遺風。今此數郡,其人尚多好儒學,性質直懷義,有古之風烈矣。」意指濟水和黃河之間,所處地理條件甚好,屬孔孟聖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受周禮孔孟思想影響,其德行忠厚,信義誠實,性情嚴謹,因此「封」為兗。 「兗」通「沇」在許多史書上都已得到證實。而「沇」演變成「兗」,古人有這樣的說話:「沇」字的篆文立水旁寫作橫水置於「允」上,後又隸變為「六」,改為「兗」字。因此,「沇」的本義為水名,今「兗」的意義是後人附加的。封其地為「兗」,也應在春秋戰國以後。 兗州的「州」,原指水中可居之地。後來人們在河邊的高地上居住,繼而形成為居民點,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繁衍以及階級的對立,逐漸發展為邑或都城。「州」便成為一種行政區劃的代名詞。然而作為古九州的「州」仍指水中可居之地。 兗州最早出現是依地理區劃而言的。古書中有黃帝劃州分野、建置萬國的說話,雖系後人用王朝觀念對原始社會疆域的附會依託,不足信以為實,但禹分中國為九州的說法則較為流行。夏禹是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轉變的過渡式人物,雖有理想人物化身之意,但仍不失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尚書·禹貢》記載:禹根據地理概況,依照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把中國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個大的區域,故曰九州(「九州」在禹時並非確指,「九州」的具體稱謂也並非大禹時所為)。並分別敘述其山川、湖泊、土壤、物產、田賦等級、貢品名目以及水陸經路和少數民族等。 作為地理區劃,早在夏禹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形成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原始文化中,就存在著類似於區域性的形式。通過考古學諸文化的發現,並通過它們本身所反映出來的特殊性與共性表明,我們的祖先所創造的原始文化就已經存在著區域性問題,因此,也可設想為「整體」的劃分。至於能否形成人為的區域性劃分,卻很難證明。 古代的行政區劃往往以地理條件為根據,受地理因素的制約。夏、商、周三代均有關於九州或十二州的記載,雖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兗州」,作為地理概念用語。其地約在今河南東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春秋以後,諸侯國逐漸確立了自己的行政區劃,但由於地理概念的代名詞不太適應作為行政區劃的用語需要,因此常易混淆。到了秦代,廢除州名,全國實行郡縣制。 兗州正式作為行政區劃是在西漢武帝設十四州刺史時開始的。 漢代由於「開地斥境」,擴大了疆域規模。據《漢書·地理志》載,漢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把全國重新劃分為十四州,設十四州刺史部。兗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設在濮陽,轄山陽(轄瑕丘、橐縣、方與……等)、東郡、陳留、濟陽、泰山、東平六郡國。王莽時期認為漢代的「州名及界,多不應經」,把州名作了改動或合並,兗州未變。東漢建武十一年(35),將西漢時期的朔方並入並州,改全國為十三州。兗州治所在昌邑(今山東金鄉縣西北40里),下轄陳留、東郡、任城、泰山、濟北、山陽(今兗州屬山陽郡)、濟陽、東平八個郡國,大體范圍在今山東西部及河南東部。 三國時,兗州區域屬魏國。曹操領冀州牧後,為擴大勢力范圍,縮小其他州區並入冀州,兗州轄區未動,仍轄八個郡國。僅將漢時陳留改為陳留國,任城國改為任城郡。據《三國疆域志》載,兗州初治昌邑,後移治廩丘(今山東鄄城縣東)。 晉時,設兗州刺史部,轄濮陽國、東平國、濟北國、泰山郡、陳留郡、濟陽郡、任城國、高平國(治昌邑,轄瑕丘、金鄉、巨野……等)八郡國五十六縣。晉武帝太康元年(280),西晉滅掉吳國,把全國劃分為十九個州部。永嘉年間設立二十一個州部。兗州均為其中之一,初治廩兵,後移治鄆城(今山東鄆城西北)。晉惠帝末年(290),兗州全境淪沒,附屬後趙。戰亂中的兗州黎民百姓,大量南遷,到東晉元帝時便在南方設置了僑州、僑郡、僑縣、僑鄉等,兗州為僑州之一,治所設在京口(今江蘇丹徒)。晉明帝太寧年間(323—325)以郄鑒為兗州刺史,寄居廣陵(今江蘇江都縣東北)。康帝建元初(343)寄治金城(今江蘇江寧縣北)。穆帝永和(345—356)中僑治下邳(今江蘇邳縣東),淮西公太和(366—371)中又移治山陰(今江蘇淮安),孝武帝太元(376—396)中還治廣陵,並割江淮地區為兗州轄境,領十四郡。歷史上稱廣陵之兗州為南兗州。而稱北方鄆城同時存在的兗州為北兗州。北兗州轄東平、高平、濟陽、濟北、任城等郡。 南朝劉宋初年,武帝劉裕平河南,又設兗州於滑台(今河南滑縣),時稱西兗州。宋文帝元嘉十年(433)移治鄒山(今山東鄒城東南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蘇銅山縣),徒遷須昌(今山東東平縣西北50里)。元嘉二十年(443)把兗州區域分屬徐州、冀州,其兗州舊地為魯郡代替。至元嘉三十年(453)六月復立兗州,治瑕丘(今兗州市),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治湖陸(今江蘇沛縣北),宋明帝秦始初(465)移治瑕丘。齊、梁時,又設北兗州於清江,設南兗州於廣陵。 兗州降魏之後,僑治於淮陰,舊地兗州移治於滑台,後治瑕丘。時稱瑕丘之兗州為東兗州,復曰兗州。而滑台之兗州則為西兗州。北魏孝昌年間(525—527),西兗州又移治於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北魏太和年間(477—499)置南兗州於渦陽(今安徽蒙城縣東北),北魏正光年間(520—525)又移治譙城(今安徽毫州)。當時稱兗州(瑕丘)、西兗州(滑台)、南兗州(譙城)為三兗州。東魏時設兗州於瑕丘,改置南兗州於陳留,西兗州於濟陽(今山東曹縣西北)。北齊時,改清江之兗州為淮州,廣陵之兗州為東廣州。 隋初沿襲前制,開皇三年(583),「遂廢諸郡,行州縣之制」。大業二年(606),瑕丘之兗州改為魯郡,領十縣。西兗州改為東郡,南兗州改為譙郡。 唐高祖李淵立朝後,實行州治。武德五年(622)平徐元朗部,置兗州。治所設在瑕丘,領任城、瑕丘、平陸、襲丘、曲阜、鄒、泗水七縣。貞觀十四年(640)置兗州都督府,轄兗、秦、沂三個州。天寶元年(742)改兗州為魯郡,乾元元年(758)復為兗州,領八縣,同時設兗海節度使,治瑕丘,隸屬河南道,轄兗、海、沂、密四個州。 五代十國時期,梁、唐、晉、漢設兗州秦沂節度使,屬河南道,治瑕丘。到後周時期,因慕容彥超據兗州時反叛,遂降兗州為防禦州,領六個縣。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兗州升為大都督府,政和八年(1118)改為襲慶府,治瑕縣,隸屬山東東路,下轄瑕縣(今兗州市)、奉符(今泰安)、泗水、襲縣(今寧陽)、鄒縣(今鄒城)、任城(今屬濟寧市)、仙源(今曲阜)、萊蕪、金鄉、魚台十個縣。 金改設兗州。初置泰寧軍,治嵫陽。大定十九年(1179)改為泰寧軍節度使,隸屬山東西路,轄嵫陽、曲阜、泗水、寧陽四個縣。 元朝設兗州,治嵫陽,隸屬濟寧路。憲宗二年(1252)分隸東平路。至元五年(1268)復屬濟州,至元十六年(1279)改隸濟寧路總管府,轄嵫陽、曲阜、泗水、寧陽四個縣。 明初,嵫陽並入兗州。兗州轄三縣,隸屬濟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為魯王,藩兗州,升兗州為府,隸屬於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復置嵫陽縣為兗州府治所在地,轄濟寧、東平、曹、沂四州二十三縣。 清代仍設兗州府,治滋陽,隸屬山東省。據乾隆三十一年(1766)版(兗州府志)記載,兗州府轄一州十三縣。 1913年廢州府制,改道縣制。撤銷兗州府,府所在地改屬濟寧道。 1948年7月,滋陽縣城區稱兗州市,農村稱滋陽縣。同年12月,市縣合並,稱滋陽縣,隸屬尼山專署。1962年1月,滋陽與曲阜分治,滋陽縣改稱兗州縣,隸屬濟寧專署。1984年4月進行行政體制改革,兗州縣隸屬濟寧市,下轄十三區(鎮),三十五個鄉,六個街道辦事處,五個居民委員會。1992年兗州縣轄五個鎮八個鄉。1995年9月19日,兗州縣改稱兗州市。1995年兗州市轄九鎮四鄉。2002年兗州市轄十鎮和兩個辦事處。2011年兗州市轄六鎮(含兩個省級開發園區)和五個辦事處。

③ 大家知道兗州有哪些文物

兗州文化深厚,現有來古代遺自址200餘處,是全國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保存最系統、完整的地區之一,館藏文物現有1.2萬件。兗州素有「端信、尚賢、兼容、樂善」的優良人文傳統,四千年來世代傳承。兩千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子思等曾在此講學,弘揚儒家文化。十九世紀末,基督教、天主教傳入兗州,與儒家文化、伊斯蘭教、佛教共存。漢唐時期,兗州崇文風尚盛行,成為文人薈萃之地,詩歌傳唱之鄉。「詩仙」李白寓家兗州二十餘年,賦下《夢游天姥吟留別》、《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等不朽詩篇。

兗州有著眾多的人文景觀,如杜甫登臨賦詩的少陵台,李白暢游覽勝的青蓮閣,「崢嶸塔與白雲齊」的興隆塔,王因、西吳寺、桑園等古文化遺址及柳下惠墓、賈鳧西墓、石馬石刻、泗河橋、天主教堂、金口壩、磁山人文景觀等。清康熙年間鑄造的泗河鎮水之劍長7.5米、重1500公斤,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④ 山東兗州的文物考古遺跡有多少

考古人員近日在山東省兗州市興隆塔地宮內發現石函、鎏金銀棺、金瓶等一批珍內貴文物。據山東省文物考古界專容家介紹,這一重大發現在國內十分罕見,對歷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繪畫藝術研究、製作工藝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據兗州市文物局介紹,興隆塔位於兗州市內,始建於隋代,重修於宋代。近期,文物部門在對興隆塔地宮的維修加固過程中,考古發掘出土一批珍貴文物,包括一座石函,石函內又發現了鎏金銀棺、金瓶、舍利、「佛牙」和玻璃瓶等文物。石棺外還有一塊「安葬舍利」碑刻,介紹了興隆塔和地宮的建造年代、原因和經過,更重要的是記述了頂骨真身舍利的來歷和供養過程。經鑒定,石函、鎏金銀棺、舍利金瓶為國家一級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為國家三級文物
六里井遺址位於兗州市泗庄鄉六里井村西側,1991年秋考古工作者曾在這里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清理出大汶口文化的灰坑、墓葬和水溝等多種遺跡,出土了陶、石、骨、角等各類文化遺物.本文就其文化面貌、時代特徵、分期與年代以及同周圍鄰近地區其他大汶口文化遺存的相互關系等問題進行了分析.

⑤ 古代的三國、雍州、兗州、益州、徐州、揚州、涼州、冀州、幽州、荊州、司隸。分別是指那些省份

1、雍州

原為光武帝劉秀所置,後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涼州分為涼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將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雍州州域范圍轄有今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全境 。

2、兗州

三國時,兗州區域屬魏。曹操領冀州牧後,為擴大勢力范圍,縮小其他州並入冀州,但兗州轄區未動,仍轄八個郡國。

僅將漢時陳留改為陳留國,任城國改為任城郡。據《三國疆域志》載,兗州初治昌邑,後移治廩丘(今山東菏澤市鄄城縣東)。

3、益州

治所雒(luò,川廣漢市,後綿竹,再成都),所轄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及鄂、甘各一隅。

4、徐州

治所郯(tán,郯城縣西南,後遷下邳),所轄今魯東南部,江蘇北部及皖東北角。

5、揚州

治所歷陽(皖和縣,後遷壽春),所轄今蘇南部、皖中南部,浙、閩、贛三省。

6、涼州

曹魏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於十月重置涼州,轄武威等7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武威郡領姑臧、宣威、武威、揟次、倉松、顯美、驪靬、祖厲、休屠、鸞鳥等14縣。治所隴(甘肅清水縣北),所轄今甘東東部。

7、冀州

治所雒(luò,川廣漢市,後綿竹,再成都),所轄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及鄂、甘各一隅。

8、幽州

幽州治所在薊縣,治所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區西南部的廣安門附近。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9、荊州

治所漢壽(湘常德市東,後遷襄陽),所轄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緣。

10、司隸

分置河東、平陽、河內、弘農、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轄55縣,屬魏地。約於今陝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荊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揚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雍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交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益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冀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涼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兗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幽州

⑥ 兗州有什麼古文化

攻打東大營紀略——兗州戰役外圍戰片斷之一/李振生口述 申登麟整理 001 豆腐店攻克記——兗州戰役外圍戰片斷之二/褚寶興口述 申登麟整理 015 攻克戰略要地兗州城/選自《陸軍七十師發展簡史》 028 回憶兗州監獄中的斗爭/張閎凡 032 記滋陽縣第三區鄉農學校/徐銘紳 043 在濟寧「鄉村服務人員訓練處」的回憶/薛海雲口述 申登麟整理 052 投靠日偽前的王紹武/樊光瑾 061 日偽「模範」縣知事王紹武/肖傳淇 尹燕生 074 日偽道尹王紹武在濟寧的片斷/袁靜波 100 漢奸王紹武的下場/孔德潤 申登麟 116 兗州火車站簡介/王凌集 123 明末農民起義的光榮記錄——《創建信女橋碑》/駱承烈 136 兗州三詠/駱承烈 142 清代名人牛運震/朱本恆 樊光瑾 144 西行吟草/樊光瑾 191兗州縣古文化遺址考略/孫華鐸

⑦ 兗州區的風景名勝

興隆文化園
兗州興隆文化園按照「一園三區」總體布局規劃建設,是以佛教文化資源為基礎,集禮佛、演藝、禪修於一體。西區為禮佛祈福區,由高118米的靈光寶殿、靜心園、觀音園、興隆寺等組成。東區為體驗演藝區,推出大型實景演出《菩提東行》,有8萬平方米的室內大型佛教主題公園體驗樓,區內99米高的合十塔與演藝、主題公園有機融合。南區為禪修休閑區,通過塌陷地生態治理,建設藝術村和度假村。
興隆塔
興隆塔始建於隋朝,因興隆寺而得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空苡磚塔,底基周長48米,高54米,二層外部設平座,二、四、六、七層盲窗修飾,通體區分兩截,上下疊加,呈母子相托狀。下七層粗大深厚,內設台階式磚梯踏步,層間設迴廊,遊人可順梯拾階迴旋而上;兩截間形成2米寬的陽台,四周有石雕欄桿,憑欄遠眺,風物盡收眼底.上六層驟縮細小,挺秀玲瓏,直入雲端;六層空心,設有樓板木梯直至塔頂(現已拆除);塔頂用琉璃瓦製成的蓮台寶相式寶剎,塔內有題名碑記6塊。舊時每年正月十六此處有廟會。唐、宋、明、清歷朝修葺,解放後修繕一新,供人游覽賞景。
金口壩
金口壩在城東五里泗、沂、府河交會處,系調節河水流量的設置。1966年以前獸河工農兵大橋未建成時,此壩為兗州至曲阜的必經之路。因其所處位置重要,壩身石與石之間均以金屬(鐵)扣接,故名。
西桑園遺址
西桑園遺址位於小孟鎮西桑園村西約200米處的一片高台地上。遺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200米,面積4萬平方米。1992年,西桑園遺址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因遺址
王因遺址位於王因鎮王因村南一片高地上,長、寬各約200米,總面積4萬平方米。1992年,王因遺址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吳寺遺址
西吳寺遺址位於小孟鎮西吳寺村東南,為相傳趙王河古河道北500米處,高出地面1.5-2米,遺址面積6萬平方米。1957年發現。1997年,西吳寺遺址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泗河大橋
泗河大橋位於兗州城南泗河上。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長約200米,寬8米,15孔,純以巨石砌成,氣勢宏偉,造型優美,有「魯國石虹」之稱。橋面兩邊石欄及護板雕刻精緻,兩端還有石獅水獸等裝飾。據記載,此橋建築耗銀數十萬兩,歷時五載,在當時為全國二十四名橋之一。數百年中此橋都是南北交通的要沖。清代康熙、乾隆、光緒時及1957年的大洪水中,該橋均有所毀壞,歷經重修改建,基本上尚保持原貌,為兗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⑧ 兗州名勝古跡有什麼

興隆文化園
兗州興隆文化園按照「一園三區」總體布局規劃建設,是以佛教文化資源為基礎,集禮佛、演藝、禪修於一體。西區為禮佛祈福區,由高118米的靈光寶殿、靜心園、觀音園、興隆寺等組成。東區為體驗演藝區,推出大型實景演出《菩提東行》,有8萬平方米的室內大型佛教主題公園體驗樓,區內99米高的合十塔與演藝、主題公園有機融合。南區為禪修休閑區,通過塌陷地生態治理,建設藝術村和度假村。
興隆塔
興隆塔始建於隋朝,因興隆寺而得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空苡磚塔,底基周長48米,高54米,二層外部設平座,二、四、六、七層盲窗修飾,通體區分兩截,上下疊加,呈母子相托狀。下七層粗大深厚,內設台階式磚梯踏步,層間設迴廊,遊人可順梯拾階迴旋而上;兩截間形成2米寬的陽台,四周有石雕欄桿,憑欄遠眺,風物盡收眼底.上六層驟縮細小,挺秀玲瓏,直入雲端;六層空心,設有樓板木梯直至塔頂(現已拆除);塔頂用琉璃瓦製成的蓮台寶相式寶剎,塔內有題名碑記6塊。舊時每年正月十六此處有廟會。唐、宋、明、清歷朝修葺,解放後修繕一新,供人游覽賞景。
金口壩
金口壩在城東五里泗、沂、府河交會處,系調節河水流量的設置。1966年以前獸河工農兵大橋未建成時,此壩為兗州至曲阜的必經之路。因其所處位置重要,壩身石與石之間均以金屬(鐵)扣接,故名。
西桑園遺址
西桑園遺址位於小孟鎮西桑園村西約200米處的一片高台地上。遺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200米,面積4萬平方米。1992年,西桑園遺址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因遺址
王因遺址位於王因鎮王因村南一片高地上,長、寬各約200米,總面積4萬平方米。1992年,王因遺址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吳寺遺址
西吳寺遺址位於小孟鎮西吳寺村東南,為相傳趙王河古河道北500米處,高出地面1.5-2米,遺址面積6萬平方米。1957年發現。1997年,西吳寺遺址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泗河大橋
泗河大橋位於兗州城南泗河上。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長約200米,寬8米,15孔,純以巨石砌成,氣勢宏偉,造型優美,有「魯國石虹」之稱。橋面兩邊石欄及護板雕刻精緻,兩端還有石獅水獸等裝飾。據記載,此橋建築耗銀數十萬兩,歷時五載,在當時為全國二十四名橋之一。數百年中此橋都是南北交通的要沖。清代康熙、乾隆、光緒時及1957年的大洪水中,該橋均有所毀壞,歷經重修改建,基本上尚保持原貌,為兗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⑨ 兗州有什麼特別好玩的地方嗎

少陵台
少陵台位於兗州九州大道中段(原少陵西街)。明初,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封為魯王版,藩兗州權。兗州城南擴,為紀念杜甫,在杜甫登樓處城牆保留一段,改建成台,遂稱少陵台。為兗州八景之一,謂之「南樓夕月」,南樓遺址土基——少陵台,現為兗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在台周圍以磚砌牆,加以保護,可供登臨。
北齊沙丘城造像殘碑
1993年出土於兗州城東南泗河中。殘碑高38厘米,長141厘米,現存於兗州市博物館。
青蓮閣
位於兗州城東金口壩之北的泗河西岸。是為紀念李白而建的一幢閣樓,兩層三間,磚木結構,初建無可考。明代嘉靖年間知縣李知茂重修,後傾圮。清道光年間邑令馮雲宛鳥 重建,閣內奉祀除李白外,還配有李白兒女。

⑩ 山東兗州市新兗鎮有什麼名勝古跡

春秋時魯國負瑕邑故址 石佛寺 飛龍橋
中李宮遺址 郗村鄭氏庄園 兗州興隆塔地宮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