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陳家樓遺址
㈠ 圓明園的相關 史實 上圖所示的地方建遺址公園還是按原樣重建新的公園
1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2185049/圓明園的相關 史實視頻
圓明園位於北京城西北郊的海淀鎮西北,在古代為水泊密布,草木繁盛之所。自遼代和金代起,附近便有不少皇家行宮和寺廟道觀。元代時,開始有私人在這里營建私家園林,到了明代更加盛行,這一片地區都被稱作「丹菱?c」。清朝的康熙帝曾多次南巡,對江南的景緻頗為傾慕,於是他便在丹菱?c修建了具有江南風格的園林式行宮――暢春園,同時還將附近的一些中小型園林賞賜給親王貴胄,其中便有圓明園。
圓明園的始建年代至今尚有爭議。最普遍的說法是,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其根據是乾隆年間編纂出版的《欽定日下舊聞考》。第二種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此地原為明代故園,經過清康熙帝四十八年修葺後,賜予皇四子胤?g。明代故園說,起始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徐樹鈞的《圓明園詞序》,此文肯定圓明園地域內原有太監別業,但未提出證據。除以上兩種說法外,還有圓明園始建於康熙三十九年前後、康熙四十年等說法,另外還有清代初年、康熙四十年以後、康熙末年等籠統的說法。2005年張恩蔭根據《康熙實錄》提出圓明園始建不會晚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圓明園本來是康熙帝賜給皇四子胤?g(後來繼位為雍正帝)的賜園,原名為「鏤月開雲」。最初時它的規模甚小,只有300餘畝。雍正帝即位後,從雍正三年(1725年)起分別向東、西、北三個方向擴展,首先在原賜園的南面增建了宮殿建築,使之成為兼具聽政功能的園林。在他主政時,圓明園也利用多泉的沼澤地形修建了許多大中型水景,並築造河道,疊石造山,形成山水層疊的格局。雍正帝命名了園中二十八景,如「牡丹台」、「杏花館」、「?d字殿」等。
風華一時的圓明園雍正之後的乾隆帝於乾隆二年(1737年)移居圓明園,對該園進行第二次擴建。乾隆帝親自主持了圓明園的擴建。擴建工程於乾隆九年大致告一段落,形成了「圓明園四十景」。乾隆帝熱衷於遊冶,一生多次造訪江南,廣泛地吸取各地園林的精華,融入圓明園中。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圓明園的營建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由乾隆帝欽定了四十景,分別賦詩,並命畫師繪畫修飾,此即《圓明園圖詠》。
在圓明園建成之後,其東面和南面又先後興建了兩座附園,即長春園和綺春園。長春園始建於乾隆三年(1738年),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落成。綺春園則是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許多親王、公主賜園合並而成,嘉慶年間又擴建西路,並入親王及公主賜園。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相對獨立又互相連通,總體上以圓明園為主,因此一般統稱為「圓明三園」或「圓明園」。
嘉慶年間,圓明三園依然有所增建。嘉慶之後,由於國力衰敗,清朝皇室再也無力對該園進行大規模的修葺,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咸豐十年(1860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毀為止。
圓明園的毀敗始於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的大規模縱火搶劫。圓明園被焚後經清室整修,尚有部分建築倖存。1900年,北京被八國聯軍攻佔,圓明園在混亂中遭到附近駐軍和匪民的劫掠,殘存建築大部被毀。清朝滅亡後,圓明園遺址無人看護。殘存的石料大多被掠去,殘存的建築和園牆也因人口的大量遷入大多遭到平毀。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於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勝門、安定門等處,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紛紛退至圓明園一帶,英法聯軍遂追至圓明園。聯軍士兵起初尚相勸戒,勿進入園中,恐中國日後以失物索賠,但不久於黃昏間即有數千名法軍士兵沖入圓明園,守園的官兵寡不敵眾。見法軍展開搶劫,英軍司令格蘭特遂批准英軍入園。聯軍士兵大肆劫掠園中的珍寶和陳設物。根據英國官員事後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寶(金銀、寶石、綢緞和古玩陳設等)價值達600萬英鎊之多,因不識其價值或因搬運不便而被毀壞的珍本圖書、佛塔、瓷器、傢具等價值與此相仿。由於此前清廷談判代表曾拘捕英國軍使巴夏禮一行,並曾將其囚禁於圓明園中,英軍在園中發現《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肢解的屍體,英軍統帥詹姆斯?布魯斯,第八代額爾金伯爵遂以「對外交人員實施虐待」為由,於10月18日下令放火燒園,以作為對清廷的懲罰。英軍第一軍團一部於10月18日起在園中各處縱火,同時派出分隊焚毀附近的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暢春園等皇家園林。圓明園大火持續了兩天,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對此給予強烈譴責,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
圓明園被焚毀的原因,中國官方史學界的說法是英法聯軍為掩蓋其野蠻劫掠而放火滅跡,但是自1980年代以來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認為是由於清朝不遵守基本的外交禮儀,將英法的談判人員,悉數關押,導致39人中的26人,被折磨致死。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後,發現這一狀況,出於對清朝皇帝的報復,而採取火燒圓明園的策略。英法聯軍之所以選擇焚燒圓明園主要是因為,皇宮(今天人們稱之為故宮)是一國政權的象徵,而圓明園是皇帝的私人園林,額爾金伯爵要懲罰的是當時的皇帝咸豐,而不是中國人民。有關這段歷史可參見三聯書店出版的特拉維斯?黑尼斯三世的《鴉片戰爭》。
圓明園被焚後,尚有部分景點倖存。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內務府調查報告,園內倖存建築有圓明園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魚躍鳶飛、耕雲堂、慎修思永、知過堂、課農軒、順木天、春雨軒、杏花春館、文昌閣、魁星閣、蓬島瑤台、萬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塢,長春園的林淵錦鏡、海岳開襟,綺春園大宮門、庄嚴法界、正覺寺等建築。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後和同治帝打算擇要重修圓明園,計劃修復圓明園前朝區、九洲區,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數景點,並將綺春園擇要修復,改名「萬春園」,作為慈禧太後居所。但該計劃終因財力不足而在開工11個月後作罷。此後對園內一些景點仍有小規模維修,慈禧太後和光緒帝曾多次到園中游幸。此時的圓明園除倖存建築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貴花木、山水疊石、建築基址,橋梁、道路、園牆和園門大多完好。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清庭再次逃亡。在混亂中,圓明園又遭到附近駐軍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園內殘存建築除新宮門(綺春園宮門)有庄戶保護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毀,拆賣磚瓦木料。園內的古樹名木、木質橋梁以及建築地基中的木樁,全部被劫運往附近的清河鎮出售。
清朝滅亡後的數十年裡,圓明園遺址繼續受到劫掠。園內的方磚、條石、石料、漢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紛紛被軍閥官僚運走修建私園和陵墓,圓明園虎皮石圍牆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於公共場所,如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後於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於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將士碑。日佔時期,園內部分遺址在「獎勵農業」的口號下被平山填湖,改為水田。
1950年代,曾計劃將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定址於此,但1960年代園內土地大多被附近生產隊改為農田,大量人口迅速湧入,相繼拆除了圓明園福海石駁岸、舍衛城殘余城牆及地基、萬春園三孔橋、運料門、長春園七孔閘等殘存建築,以及殘留的全部園牆,並砍伐了園內殘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廟古樹。特別是1975年以後,各單位在園內大量平毀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樹木,修建工廠、養豬場、養雞場,圓明園遺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殘存的古樹植被徹底消失。
經過70餘年的殘毀後,圓明園已成荒地。目前圓明三園內有跡可考的遺址大多分布在西洋樓一帶,包括海晏堂大錫海,諧奇趣、方外觀殘存石柱石台,大水法西洋式石門及噴水池,綺春園單孔橋,圓明園別有洞天石舫等。
圓明園被劫掠後,園內價值連城的珍寶大量流失於海外。在歐洲各博物館收藏有來自圓明園的藏品,如《女史箴圖》(藏於大英博物館)、《圓明園四十景圖詠》(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文源閣版《四庫全書》殘本和瓷器、佛像、佛塔(多集中於法國楓丹白露宮)等。圓明園其他珍寶絕大多數已無可考察。
被英法聯軍於1860年盜走的海晏堂「水力鍾」噴泉12生肖銅像,目前已知尚存的遺珍中,牛首、虎首、猴首銅像已於2000年4月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被北京保利集團以3137萬港幣(牛首、猴首1539萬、虎首1544萬)標得,2003年9月一間名為貞觀國際拍賣(香港)有限公司宣布會拍賣狗首銅像,但被外界質疑真偽,最後該公司收回貨品,取消拍賣,同月何鴻?齔鱟?600萬余元購回豬首銅像,並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現都展存於東直門南大街14號保利大廈二層之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兔首及鼠首銅像則存於一名歐洲私人收藏家手中。馬首原收藏於台灣,由何鴻?鯰?2007年9月下旬(即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原定將之拍賣之前夕)以6910萬港元(據當日匯率摺合人民幣6673.678萬元)成功投得並贈與中國政府[1][2];在拍賣前,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公開表態:堅決反對公開拍賣該銅像。
2 地方遺址重建公園。因為按地方遺址重建公園能讓後人銘記歷史,記住這次屈辱的教訓,激勵後代人不斷努力,一洗前恥,復興中華,讓中華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㈡ 重慶有哪些古建築
http://..com/q?word=%D6%D8%C7%EC%D3%D0%C4%C4%D0%A9%B9%C5%BD%A8%D6%FE&ct=17&pn=0&tn=ikaslist&rn=10
㈢ 陳阿嬌的陵墓在哪
武帝出生於公元前156年,父親就是漢景帝劉啟,碰巧這年又是景帝登基之年。等他出生時就已經是皇子了。武帝的母親是王美人,美人是嬪妃的一種等級。後來傳說在武帝母親懷孕時夢見了太陽鑽入懷中,漢景帝聽說了,很高興,認為是個吉利的夢,預示著小孩子將來會有大作為。
在武帝四歲時,景帝封他為膠東王,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劉榮。後來,劉徹的的命運轉折靠了景帝的姐姐、劉徹的姑姑長公主的幫助。長公主有個女兒叫陳阿嬌,開始長公主是想把自己的女兒許給太子劉榮,將來太子一即位,女兒就是皇後了。但是太子的母親栗姬卻不領情,並為此得罪了長公主,長公主懷恨在心從此與栗姬作對。這使武帝成了獲利的"漁翁"。
長公主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想把自己的女兒阿嬌嫁給劉徹,但她的弟弟景帝不太支持。長公主便想辦法促成了此事:有一次,她在景帝的面前故意問武帝願不願意要阿嬌做他的妻子?武帝也很喜歡阿嬌,見姑姑問,便很大方地說?以後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就要親自建造一棟金屋子送給她。"父親景帝見武帝和阿嬌也很般配,便同意了這門親事。這就是金屋藏嬌的由來。
陳皇後阿嬌,堂邑侯陳午之女,母為漢景帝之姊館陶長公主劉嫖。陳皇後年幼時,景帝在位,已立栗姬子劉榮為皇太子。館陶長公主本想把阿嬌嫁予皇太子為妃,以保日後榮華富貴,豈料栗姬卻因長公主曾送美人予景帝而懷恨在心,又以為兒子劉榮當了皇太子,自己勢必被立為皇後,便不把長公主放在眼內,一口拒絕了長公主的要求。
當時景帝宮中有一王姬,生子名劉徹,被封為膠東王。長公主見栗姬那兒求婚不成,便轉而打劉徹的主意。一次長公主把小劉徹放在膝上,問道:
「徹兒,給你娶個媳婦兒好嗎?」
小劉徹點點頭。
長公主又把阿嬌喚來,然後問劉徹:「把阿嬌給你作媳婦兒好嗎?」
「好。」劉徹笑著回答說,「如果得到阿嬌作媳婦,我一定會建一間金屋讓她居住。」
這句話逗得長公主十分高興,王姬看在眼裏,也同意了這門婚事。自此長公主不斷在景帝面前稱贊王姬的賢淑與劉徹的聰慧,卻有意無意地詆毀栗姬和太子劉榮。
景帝六年,景帝廢掉了薄皇後,又因長公主的讒言廢掉了栗姬所生劉榮的皇太子之位,改封臨江王。同年,立王姬為後,以王姬子劉徹為皇太子。後來太子娶陳阿嬌為妃,婚後恩愛非常。
景帝於四十八歲病逝,太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阿嬌此時亦被立為皇後,實在是嬌貴無比。可惜的是,阿嬌自嫁予武帝這麼多年來,一直沒能懷孕。館陶長公主十分著急,千方百計尋名醫要讓阿嬌懷上武帝的孩子,卻是無濟於事,致使武帝逐漸疏遠陳皇後。
此時,武帝的新寵衛子夫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劉據。這位衛子夫原是平陽公主家的歌女,入宮後連生三個女兒。這次生子,令衛子夫在宮中的地位獲得空前的鞏固。武帝到衛子夫處留宿的時間多了,讓陳皇後獨守空房的時候也相對地增加。陳皇後又怨又氣,怪責那衛子夫奪去了君王的愛寵,卻又對武帝移情別戀束手無策。思前想後,陳皇後竟想到求助巫蠱。
她找來了巫女楚服,又根據楚服提供的方法做了幾個小布人,代表衛子夫和其他幾個得寵的嬪妃,然後日夜以針刺小布人以詛咒她們。只是這事卻瞞不過其他宮人,有陳皇後宮中的侍女向武帝密報皇後行巫蠱一事,武帝得悉後大怒,立刻處死了巫女楚服,牽連三百餘人。而對罪魁陳皇後,武帝一點也不念舊情,把皇後廢黜,出居長門宮。
阿嬌遭逢此禍,由昔日嬌貴的皇後貶作廢居長門的宮人,感到異常落寞。但她並不甘於終老冷宮,她想起武帝曾對司馬相如的賦贊不絕口,於是以百金請司馬相如寫下一賦,以圖打動武帝回心轉意。這便是著名的《長門賦》,其文如下:
西漢未央宮椒房殿遺址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逾跌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言我朝往而暮來兮,飲食樂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親。伊予志之漫愚兮,懷真愨之懽心。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曾不肯乎幸臨。
廓獨潛而專精兮,天飄飄而疾風。登蘭台而遙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浮雲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晝陰。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飄風回而赴閏兮,舉帷幄之襜襜。桂樹交而相紛兮,芳酷烈之誾誾。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嘯而長吟。翡翠脅翼而來萃兮,鸞鳳翔而北南。
心憑噫而不舒兮,邪氣壯而攻中。下蘭台而周覽兮,步從容於深宮。正殿塊以造天兮,郁並起而穹崇。間徙倚於東廂兮,觀夫靡靡而無窮。擠玉戶以撼金鋪兮,聲噌吰而似鍾音。刻木蘭以為榱兮,飾文杏以為梁。羅豐茸之游樹兮,離樓梧而相撐。施瑰木之欂櫨兮,委參差以糠梁。時彷佛以物類兮,象積石之將將。五色炫以相曜兮,爛燿燿而成光。致錯石之瓴甓兮,象毒瑁之文章。張羅綺之幔帷兮,垂楚組之連綱。
撫柱媚以從容兮,覽曲台之央央。白鶴噭以哀號兮,孤雌跱於枯楊。日黃昏而望絕兮,悵獨托於空堂。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援雅琴以變調兮,奏愁思之不可長。案流徵以卻轉兮,聲幼妙而復揚。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
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橫。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揄長袂以自翳兮,數昔日之愆殃。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頹思而就床。摶芬若以為枕兮,席荃蘭而茞香。忽寑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覺而無見兮,魂迋迋若有亡。眾雞鳴而愁予兮,起視月之精光。觀眾星之行列兮,畢昴出於東方。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歲兮,懷鬱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妾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
可惜的是,武帝在看過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後,雖稱贊此賦為上乘之作,卻從沒想到把阿嬌復位。於是顧影自憐的陳皇後只能在凄清的冷宮中了此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