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川游記
1. 淺析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 2500左右的論文
對陶詩及其詩文的評價,有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有「文附質,質待文」、「風骨清峻」之論的劉勰,在其文學批評巨著《文心雕龍》中競對其隻字未提;倡導「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的」鍾嶸,第一個注目陶詩,稱其詩「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評價雖妙,但也將其列入中品,在陸機、潘岳、謝靈運、顏延之以下;蕭統詩第一個對陶淵明的創作給以高度重視何評價的人,其《陶淵明集序》雲:「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盪昭章,獨起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評價陶淵明詩文詞采精練、秀拔,文勢抑揚,內容不凡,品格高揚,風格明麗,論時事含蓄不露,抒懷抱曠達真率,獨樹一幟,特異於流俗。陶詩的創作風格和藝術造詣,宋代更加具體而微,秦觀從色調濃淡方面稱許其「長於沖淡」《淮海集.王儉論》,楊萬里、姜夔續加補充,認為其「雅淡而味深長」《誠齋詩話》「澹而腴」《白石道人詩說》敖陶孫則通過生動比喻予以形象說明,指出「陶彭澤如絳雲在霄,舒捲自如」《敖器之詩評》,惠洪側重結構方面看其創作風格,稱許「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
《冷齋詩話》,蘇軾側重神韻氣質論陶淵明風格,稱揚「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與蘇轍書》,短短十字確評,後代陶學家多奉為至理名言,作為剖析陶詩的理論根基和核心。朱熹則另闢蹊徑,注意到陶詩風格的豐富多彩,既看到其不乏「蕭散沖淡之趣」,又指出其「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還提出「人皆說他平淡,據某看他字豪放,澹豪放得來不覺耳。」於平淡之外,見初其豪放得一面。陶詩藝術造詣,為宋人推崇備至,他們幾乎異口同聲的肯定其最善於自抒胸襟,已達到難以企及的境地。嚴羽就認為陶公造語工妙,「難以句摘。」《滄浪詩話》這也表明了陶淵明詩歌很重要的藝術特色,即平淡自然,樸素無華,而又能清麗多姿,所以才能在眾多詩歌眾獨開一路,開辟了中國田園詩的重要一脈。
自然平淡是陶淵明的人生情趣,也是其詩歌的總體藝術特色,陶淵明多用內心獨白式的語言荷白描的手法,真誠地記錄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詩句沒有魅奇的語言,詩文沒有曲折的結構,更沒有雄辯不可一世的氣勢,卻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字字句句,潤進讀者的心裡。另外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體驗真切深刻,所以當他原原本本不雕一筆不刻一劃地寫出時,就很有感染力,毫不做作,一如生活的本來樣子。在他之前很多詩人都非常關心國家大事,詩歌字句中也是表達了重大題材。唯獨陶淵明看重選取大家常見的「俗物」,細小、普通、平凡之事,描寫普通人的生活。他還重點寫心境,對人生對仕途透悟的心境。比如詩文中常常出現的意象,青松、秋菊、孤雲、飛鳥等都已太平常,他們既是客觀物象,又是詩人主觀情感的載體。
《飲酒》其五:「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既是回答別人的發問,也是自己處事經驗的總結,這是因為他斷絕世俗交往,不受外界干擾,心情自然平靜。詩的後半部,通過採菊時所見景物,表達了自己找到人生真諦的快慰心情。舉手投足,心與山悠然相會,那種日歸的景物圖與心情和諧統一,平淡、自然中寄寓深意,語言平時無華,然而平淡之中可見綺麗。又如《擬古》其三詩中描述:春天來了,燕子雙雙回到自己的草廬。一年來自己的門庭日見荒蕪,但是仍然堅持著貧窮的隱居生活。燕子卻不嫌棄它們的舊巢以及自己這個貧士。在這首詩中寄予作者對歸隱生活做出的堅定選擇。
陶淵明詩的主要特色是平淡自然,但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其也有剛健豪放的一面。最能表現這一特點的代表作是《詠荊軻》。詩人以豪邁的筆調刻畫了荊軻的英雄形象,用惋惜贊嘆的語言歌頌了荊軻的壯烈活動。比如第三章寫易水餞別,悲壯慷慨,蕭蕭哀風,淡淡寒波,使得荊軻的刺秦活動更帶悲壯色彩。這首詩明顯的特點是慷慨激昂,悲壯豪放,的確為陶詩別具一格之作,被人們稱為金剛怒目式的作品。
長期的田園生活,使他感受到了隱居生活的樂趣和對大自然、對勞動的一種熱愛一種依戀。他的田園詩有的只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清純、田園生活的簡朴,表現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他把這種躬耕生活的自食其力當成人生應盡的本分。在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走上歸隱道路並不罕見,但把躬耕當成本分是快樂,認為只有不辭辛苦自營衣食才可以心安理得,不僅不鄙視勞動人民,不蔑視體力勞動,而且自己身體力行去實踐,與勞動人民為伍、交友為伴這樣的人,在中國文學史上難找第二個人。他在《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中書寫了自己躬耕之初的新鮮感受和喜悅之情:
在昔南畝,當年竟未踐。履空既有人,春光豈自免?夙晨裝吾駕,啟塗情已緬。鳥噥歡新節,冷風送余善。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
詩人承認自己躬耕之志雖有,但要付諸實踐,還得有貧困的驅使、營生的需要作為推動力。在春天原野里,詩人興致勃勃,情趣盎然,覺得小鳥在為他放聲歌唱,歡迎他的到來,表達自己絕意仕途,隱於壟畝的情懷,結尾兩句表達出詩人對古往今來的一切所謂「通識」之士的蔑視。在《歸田園居》之二中,他滿懷激情地歌唱田園生活的美好:
野外罕人事,勞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農村的生活簡單樸素,無都市的喧擾紛亂,「絕塵想」主要是指拋棄仕宦生涯的痛苦回憶,生動表達詩人和統治階級的涇渭分明。在生產勞動中,他終於找到和勞動群眾「話桑麻」的共同語言。既然他視自營衣食為循人道,盡本分,在觀念上有飛躍,也就自然而然地把歸隱田園當作人生的合理歸宿。有歸宿就無心靈的徘徊、彷徨,詩人一顆心就能安定下來。其《歸鳥》四章,反復以「翼翼歸鳥」起興,抒發對於歸棲的由衷喜悅。「翼翼歸鳥,相林徘徊,豈思天路,欣及舊棲」,不慕青雲在上,而以飛回舊巢為最大安慰。這首詩與其《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互為表裡,以「歸」字統領全篇,寫詩人對歸田生活的渴望和歸田後的心滿意足。
陶淵明生活態度樸素自然,並充分尊崇自己的意願,生活實踐、生活內容乃至生活情調與其它歸隱者相比有著本質的不同,在某種程度上已超過了當時一般知識分子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因而陶淵明在在歸田園生活中並沒有多少不平與憤恨,而是內心一直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這使得他的詩雖然朴實無華缺又具有了一種不可企及的安怡情趣。金元之際的文學家元好問在其論詩絕句中對陶淵明詩歌的風格特點以「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做總結,這也就是說陶詩平淡自然的個特點。
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陶淵明田園詩中也不乏飢苦辛酸的寫照。54歲時他的家境較之歸隱之初已經大為下降》。《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結發念善事,澠六九年。弱冠逢世阻,始室喪其偏,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薼。夏日長抱飢,冬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在己何怒天,離憂凄目前。吁嗟身後名,於我如浮煙。慷慨獨悲歌,鍾期信為賢。
詩中描述的是54歲時的情景,反映的情調,已不像《歸園田居》那樣輕松灑脫快樂,主要寫的是「怨」。陶淵明歸隱之後並不是「整日飄飄然」,而是與世不能忘情,本詩的「怨」就是有感於現實對他的刺激而發生的慷慨悲歌。《楚調》本身就是「多緣古人幽憤不得志而作也」。詩中「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二句寫貧困者度日如年的苦況尤為生動逼真,非有切身體驗者不能道。盡管生活如此艱辛,但他那高尚的志節卻絲毫不曾動搖。與此同時他將自己內心的憤慨何不平之氣,在《讀山海經》第十首、詠物詞等詩中通過形象的塑造發泄出來。
2. 概括 《游斜川序》
此詩寫於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淵明五十七歲.詩歌在贊美斜川一帶自然風光的同時,抒發了詩人晚年苦悶的心境.其中雖然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消極不滿情緒,但詩人那種孤高不群,堅貞挺拔的情操,卻卓然可見.此詩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記,言情並茂,充滿詩情畫意,與詩歌交相輝映,自然渾成.辛丑正月五日(1),天氣澄和(2),風物閑美(3),與二三鄰曲(4),同游斜川(5).臨長流,望曾城(6).魴鯉躍鱗於將夕(7),水鷗乘和以翻飛(8).彼南阜者(9),名實舊矣(10),不復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11),獨秀中皋(12),遙想靈山(13),有愛嘉名(14).欣對不足,(15),率爾賦詩(16).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鄉里(17),以記其時日.
開歲倏五日,吾生行歸休(18).
念之動中懷,及辰為茲游(19).
氣和天惟澄,班坐依遠流(20).
弱湍弛文紡,閑谷矯鳴鷗(21).
遇澤散游目,緬然睬曾丘(22).
雖微九重秀,顧瞻無匹侍(23).
提壺接賓侶,引滿更獻酬(24).
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25)
中筋縱遙情,忘彼千載憂(26).
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27).
〔注釋〕
(1)辛丑:指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按錄欽立本"丑"作"西".
(2)澄和:清朗和暖.
(3)風物:風光,景物.閑美:閑靜優美.
(4)鄰曲:鄰居.
(5)斜川:地名.據駱庭芝《斜川辨》,斜川當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 泊中.
(6)曾城:山名.曾同"層".一名江南嶺,又名天子鄣,據說上有落星寺,在廬山北.
(7)魴(fang房):魚名.
(8)和:和風.
(9)南阜:南山,指廬山.
(10)名實舊矣:舊與新對應,有熟悉之意.這句意思是說,廬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11)傍無依接:形容曾城高聳獨立,無所依傍.
(12)獨秀中皋(gao高):秀麗挺拔地獨立在澤中高地.皋:近水處的 高地.晉代廬山諸道人
《游石門詩序》說:鄣山"基連大嶺,體絕眾阜,此雖廬山之一隅,實斯地之奇觀".(13)靈山:指
昆侖山最高處的曾城,又叫層城.古代神話傳說,昆侖山為西王母及諸神仙所居,故曰靈山.《水經
注》載:"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
太帝之居."所以,靈山又稱層城九重.這是詩人游斜川時,由目前所見之曾城,而聯想到神仙所居
的昆侖曾城,故曰"遙想靈山".
(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與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愛彼而及此,故曰"有愛嘉名".
(15)欣對不足:意思是說,高興地面對曾城山賞景,尚不足以盡興.
(16)率爾:本是形容貿然,輕率的樣子,這里作"即興"解.
(17)疏:有條理地分別記載.鄉里:指籍貫.
(18)開歲:一年開始,指元旦.倏(shu書):忽然,極快.行:即將,將要.休:生命休止,
指死亡.
(19)動中懷:內心激盪不安.及辰:及時,趁著好日子.茲游:這次游賞,指斜川之游.
(20)氣和:天氣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順著.遠流:長長的
流水.
(21)弱湍:舒緩的水流.馳:快速游動.文魴:有花紋的妨魚.閑谷:空谷.矯:高飛.鳴鷗:
鳴叫著的水鷗.
(22)迥(jiong窘)澤:廣闊的湖水.迥,遠.散游目:縱目遠望,隨意觀賞.緬然:沉思的樣
子.睇(di弟):流盼.曾丘:即曾城.
(23)微:無;不如.九重:指昆侖山的曾城九重.秀:秀麗.顧瞻:即瞻前顧後,放眼四周.
匹儔:匹敵,同類.
(24)壺:指酒壺.接:接待.引滿:斟酒滿杯.更:更替,輪番.獻酬:互相勸酒.
(25)從今去:從今以後.不:同"否".
(26)中筋(shang商):飲酒至半.縱遙情:放開超然世外的情懷.千載憂:指生死之憂.《古
詩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27)極:指盡情.
[譯文]
辛丑年正月初五日,天氣晴朗和暖,風光景物寧靜優美.我與兩三位鄰
居,一同游覽斜川.面對悠然遠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陽中,魴魚,鯉
魚歡快地躍出水面,鱗光閃閃;水鷗乘著和風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飛.那南面
的廬山久負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為它吟詩作賦.至於曾城山,高聳挺拔,
無所依傍,秀麗地獨立於平澤之中;遙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侖曾城,就更加喜
愛眼前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對曾城賞景,尚不足以盡興,於是即興賦
詩,抒發情懷.歲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傷;美好的年華離我而去不再停
留,使我內心哀痛.各位遊伴分別寫下年齡,籍貫,並記下這難忘的一天.
新歲匆匆又過五日.
我的生命終將止休.
想到這些胸中激盪,
趁此良辰攜友春遊.
天氣和暖碧空如洗,
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緩緩流水魚兒馳游,
靜靜空谷高翔鳴鷗.
湖澤廣闊縱目遠眺,
凝視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
目極四周無與匹濤.
提起酒壺款待遊伴,
斟滿酒杯相互勸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後,
能否如此歡樂依舊
酒至半酣放開豪情,
全然忘卻千載憂愁.
今朝歡樂姑且盡興,
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3. 陶淵明和謝靈運詩風的比較
1、陶淵明與謝靈運詩歌摹寫的比較
在謝靈運之前,中國詩歌以寫意為主,摹寫物象只佔從屬的地位。陶淵明就是一位寫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詩化的,感情也是詩化的,寫詩不過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無意於模山范水,只是寫與景物融合為一的心境。
但是謝靈運則不同,山姿水態在他的詩中占據了主要的地位,「極貌以寫物」(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和「尚巧似」(鍾嶸《詩品》上)成為其主要的藝術追求。他盡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觀美,不肯放過寓目的每一個細節,並不遺餘力地勾勒描繪,力圖把它們一一真實地再現出來。
2、陶淵明與謝靈運詩歌寫實性的比較
陶淵明的詩歌,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發揮語言的啟示性,以調動讀者的聯想和想像,去體會那些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陶詩中的物象描寫,常採用白描的手法雖然只是淡淡的幾筆,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卻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而謝靈運的詩歌語言,則更注重寫實性。他充分發揮了語言的表現力,增強了語言描寫實景實物的效果。他憑著細致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運用准確的語言,對山水景物作精心細致的刻畫,力求真實地再現自然美。
3、陶淵明與謝靈運詩歌藝術的比較
陶淵明有著一般文人所未曾有過的田園農耕生活經歷,和勞動人民有許多接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耕生活本身就是樸素而自然的。可以說是生活給陶淵明以厚愛,使得他在一個玄學盛行,唯美主義支配整個文壇的時代里,形成了自己以清新自然、恬淡平和為基調的獨特風格。
但是謝靈運的詩歌藝術正如他高傲自若的人格一般,充分體現出了詩人的個性特徵。謝靈運的山水詩,淋漓盡致,他對山水自然美的感受極為敏銳,能夠深刻細致地觀察山川之美,並且有高超的藝術表現才能,能夠形象地描繪客觀自然的千姿百態,常令人拍案叫絕。
(3)斜川游記擴展閱讀:
同屬山水田園派,陶淵明都是田園詩,謝靈運是山水詩。要理解二人詩作的聯系和區別,必須從二人的思想入手,二人不同的思想經歷和生活經歷決定了他們詩歌的題材內容,而且更加深刻的影響了他們的詩歌藝術和表現技巧。
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官宦家庭,有濟蒼生的遠大報復,擔任過幾任小官,他清高耿介、灑脫恬淡、淳樸善良、反感於政治腐敗和官場斗爭,因「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 其耿介孤傲的個人秉性與迎合官場的習氣格格不入,是在官場上不得適應的情況下回歸自然的必然結果。
而謝靈運出身士族,劉宋採取壓抑士族的政策,為了迴避政治迫害,也為了平衡內心的激烈沖突,他只得採取隱於官的處世哲學,身在官場,情歸山水,既求得心境的一時安寧,又達到遠禍全身的目的。
可見,謝靈運一時也未曾忘記官場。與陶淵明的徹底決裂有著本質的區別,表現在詩作中,陶淵明以一個隱士的形象親自溶入田園中,表現其中的樂趣,而謝靈運則以游覽田園山水來消遣政治上的苦悶。
4. 陶淵明《游斜川》序的譯文
〔說明〕
此詩寫於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淵明五十七歲.詩歌在贊美斜川一帶自然風光的同時,抒發了詩人晚年苦悶的心境.其中雖然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消極不滿情緒,但詩人那種孤高不群,堅貞挺拔的情操,卻卓然可見.此詩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記,言情並茂,充滿詩情畫意,與詩歌交相輝映,自然渾成.辛丑正月五日(1),天氣澄和(2),風物閑美(3),與二三鄰曲(4),同游斜川(5).臨長流,望曾城(6).魴鯉躍鱗於將夕(7),水鷗乘和以翻飛(8).彼南阜者(9),名實舊矣(10),不復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11),獨秀中皋(12),遙想靈山(13),有愛嘉名(14).欣對不足,(15),率爾賦詩(16).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鄉里(17),以記其時日.
開歲倏五日,吾生行歸休(18).
念之動中懷,及辰為茲游(19).
氣和天惟澄,班坐依遠流(20).
弱湍弛文紡,閑谷矯鳴鷗(21).
遇澤散游目,緬然睬曾丘(22).
雖微九重秀,顧瞻無匹侍(23).
提壺接賓侶,引滿更獻酬(24).
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25)
中筋縱遙情,忘彼千載憂(26).
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27).
〔注釋〕
(1)辛丑:指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按錄欽立本"丑"作"西".
(2)澄和:清朗和暖.
(3)風物:風光,景物.閑美:閑靜優美.
(4)鄰曲:鄰居.
(5)斜川:地名.據駱庭芝《斜川辨》,斜川當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 泊中.
(6)曾城:山名.曾同"層".一名江南嶺,又名天子鄣,據說上有落星寺,在廬山北.
(7)魴(fang房):魚名.
(8)和:和風.
(9)南阜:南山,指廬山.
(10)名實舊矣:舊與新對應,有熟悉之意.這句意思是說,廬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11)傍無依接:形容曾城高聳獨立,無所依傍.
(12)獨秀中皋(gao高):秀麗挺拔地獨立在澤中高地.皋:近水處的 高地.晉代廬山諸道人
《游石門詩序》說:鄣山"基連大嶺,體絕眾阜,此雖廬山之一隅,實斯地之奇觀".(13)靈山:指
昆侖山最高處的曾城,又叫層城.古代神話傳說,昆侖山為西王母及諸神仙所居,故曰靈山.《水經
注》載:"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
太帝之居."所以,靈山又稱層城九重.這是詩人游斜川時,由目前所見之曾城,而聯想到神仙所居
的昆侖曾城,故曰"遙想靈山".
(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與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愛彼而及此,故曰"有愛嘉名".
(15)欣對不足:意思是說,高興地面對曾城山賞景,尚不足以盡興.
(16)率爾:本是形容貿然,輕率的樣子,這里作"即興"解.
(17)疏:有條理地分別記載.鄉里:指籍貫.
(18)開歲:一年開始,指元旦.倏(shu書):忽然,極快.行:即將,將要.休:生命休止,
指死亡.
(19)動中懷:內心激盪不安.及辰:及時,趁著好日子.茲游:這次游賞,指斜川之游.
(20)氣和:天氣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順著.遠流:長長的
流水.
(21)弱湍:舒緩的水流.馳:快速游動.文魴:有花紋的妨魚.閑谷:空谷.矯:高飛.鳴鷗:
鳴叫著的水鷗.
(22)迥(jiong窘)澤:廣闊的湖水.迥,遠.散游目:縱目遠望,隨意觀賞.緬然:沉思的樣
子.睇(di弟):流盼.曾丘:即曾城.
(23)微:無;不如.九重:指昆侖山的曾城九重.秀:秀麗.顧瞻:即瞻前顧後,放眼四周.
匹儔:匹敵,同類.
(24)壺:指酒壺.接:接待.引滿:斟酒滿杯.更:更替,輪番.獻酬:互相勸酒.
(25)從今去:從今以後.不:同"否".
(26)中筋(shang商):飲酒至半.縱遙情:放開超然世外的情懷.千載憂:指生死之憂.《古
詩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27)極:指盡情.
[譯文]
辛丑年正月初五日,天氣晴朗和暖,風光景物寧靜優美.我與兩三位鄰
居,一同游覽斜川.面對悠然遠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陽中,魴魚,鯉
魚歡快地躍出水面,鱗光閃閃;水鷗乘著和風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飛.那南面
的廬山久負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為它吟詩作賦.至於曾城山,高聳挺拔,
無所依傍,秀麗地獨立於平澤之中;遙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侖曾城,就更加喜
愛眼前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對曾城賞景,尚不足以盡興,於是即興賦
詩,抒發情懷.歲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傷;美好的年華離我而去不再停
留,使我內心哀痛.各位遊伴分別寫下年齡,籍貫,並記下這難忘的一天.
新歲匆匆又過五日.
我的生命終將止休.
想到這些胸中激盪,
趁此良辰攜友春遊.
天氣和暖碧空如洗,
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緩緩流水魚兒馳游,
靜靜空谷高翔鳴鷗.
湖澤廣闊縱目遠眺,
凝視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
目極四周無與匹濤.
提起酒壺款待遊伴,
斟滿酒杯相互勸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後,
能否如此歡樂依舊
酒至半酣放開豪情,
全然忘卻千載憂愁.
今朝歡樂姑且盡興,
明日如何非我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