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都昌的遺址

都昌的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16 11:14:08

❶ 哪個省是位於九江市都昌縣的正東南方

位於九江市都昌縣東邊的省份就是安徽省。

❷ 都昌縣的旅遊

魔鬼三角區 老爺廟
老爺廟位於多寶鄉龍頭山首,與星子縣隔河相望。舊稱為定江王廟,建廟久遠。該廟基以花崗石條堆砌7米高,右側有階梯曲折而上,廟群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分主廟、龍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廳、廚房6部分,附屬建築分布主廟兩側。主廟面積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寬14.2米,進深26.8米,系穿斗與架梁式混合結構,共52個立柱。廟內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為正殿,中部為游樓,下部為萬年台.廟內門窗梁坊雕刻花紋並塗以丹漆。1983年縣政府又進行了修繕。為省級保護文物,這便是被稱為「魔鬼三角區」的老爺廟水域。
南山風景
南山寺位於縣城南山山頂部西南側。北距城區1公里,坐東向西,面積170平方米,系穿斗式結構。寺內分3大間,中部為正殿,兩側為僧人用房,寺後東北有山岩。寺前為100平方米場地,該寺始建於唐,初名「清隱寺」,宋擴修後更名「清隱禪院」,幾經興廢,1987年縣政府重新進行修繕。宋代著名文人黃庭堅曾撰寫《清隱禪院記》(本文石刻藏南山碑廊內)。民國15年春,在這里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都昌縣第一個黨小組。該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梟陽城址
梟陽城址位於周溪泗山大屋場村以南60米湖洲上。城址西北有王家山、鷂嘴山、獅子山、座山、石虎頭作天然屏障;南有城頭山,山下有橫港河;城北面臨鄱陽湖。地勢開闊平坦,面積約1平方公里。因地理變遷地勢下沉,漲水季節淹沒在湖中。城址文化層堆積有的達1至2米,地表暴露有大量繩紋板瓦筒瓦,並發現有萬歲瓦當、長樂未央瓦當、陶網墜和陶片等。城址南端城頭山上有殘存人工修築的土城垣。城內東側有手工業作坊遺址。城址以北山邊高地有漢墓群,墓室內用對角紋、網線紋磚砌成,並發現「永元七年三月十四日」的記年磚。墓內出土文物有五銖錢、四乳蟠螭銅鏡、銅劍、銅簇、鐵簇等。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尖源森林公園
三尖源森林公園位於都昌縣大港鎮境內武山山脈,最高峰三尖源海拔647米,有」小廬山「之稱。公園內森林鬱郁蔥蔥,置身其中,猶如進入世外桃源。
三尖源森林公園樹種達200多種,溪流、密林、竹叢等構成了富有野趣幽深的自然空間,形成了「松濤幽谷」、「叢林原野」的景區特色,呈現了一幅以「自然、野趣、寧靜、粗獷」為特色的森林景觀
鶴舍古村
鶴舍村位於九江市都昌縣蘇山鄉。始建於東漢末年,成村於明代初期,發展於清代中葉,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全村為袁姓一支聚族而居,是一個耕讀並重,農商並立的歷史古村。
鶴舍村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左有小溪繞村而過,小橋流水,涓涓不斷;右有公路,交通方便,南來北往,車水馬龍。村內巷道縱橫交錯,村前池水明清如鏡,村外群山,環抱連綿。成片的古屋在青山綠水的陪襯下,顯得別具風貌。
江萬里墓
江萬里墓位於土塘鎮港東(白石山西麓,原名石沙灣)。墓址座東北向西南,周圍成椅背形,直徑約8米。墓前有半圓形平坦地坪,視野開闊。墓原用紫磚石砌成,早年被破壞,墓內石廓尚存。該墓為縣級保護文物。
馬澗橋
馬澗橋在鳴山鄉馬澗村西南200米處,橫跨馬澗港上,縱貫南北大路,為古時通往饒州要道。系元代縣人李善慶所建。該橋為石質單孔拱橋。橋上原建有歇山頂,重檐亭屋。飛檐翹角,畫棟雕梁,作寺廟使用,具有古代建築藝術價值,抗日戰爭時被日軍燒毀,戰爭勝利後重修成一層梁式結構亭屋,共5間,全長18米,寬5.3米,高4.3米。為縣內唯一保存的橋亭合造古代建築。建國後民政部門多次撥款維修。該橋為縣級保護文物。
馬鞍島
馬鞍島與鄱陽湖畔的青山相鄰,不過7公里水程,在青山老碼頭前就可遠觀馬鞍島。鄱陽湖中的島嶼大多以山為名,馬鞍島又名馬鞍山,因形似馬鞍而得名,山最高處海拔123米。鄱陽湖有40多座島嶼,大多位於南湖——松門山以南,北湖僅有鞋山島,馬鞍島等少數島嶼,而馬鞍島是北鄱陽湖最大的島嶼並設有行政村。
馬鞍島位於都昌縣蘇山鄉境內鄱陽湖中,與星子縣火焰山,湖口縣屏峰,廬山區長嶺,青山相鄰,面積4.8平方公里,島上設有行政村—馬鞍村委會,有居民1300多人,以打漁和水產養殖為主。

❸ 昌邑歷史

一、歷史沿革

昌邑市歷史悠久,據北孟千戈庄出土的黑陶片鑒定,屬龍山文化,距今4000多年。據載夏禹分天下為九州始,此地即屬青州,春秋設城邑。屬紀國,齊師滅紀,改稱都昌,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析北海安鄉置昌邑。金代昌邑屬山東東路益都府濰州。明洪武九年,改屬萊州府,洪武十年並入濰縣。1941年,昌邑縣人民政府在瓦城成立,1945年日軍投降,分置昌邑、昌南兩縣屬膠東區西海專區,1950年改屬昌濰專區,1983年屬濰坊市。

二、文物古跡

(一)古文化遺址
1、千戈庄龍山文化遺址 位於現北孟鄉千戈庄西南50米處,南北長20餘米,東西寬100餘米,內涵不太豐富,暴露較少,曾出土素麵加沙黑陶器殘片。

2、石埠西村商周遺址 位於現石埠鎮西村西50米牛頭埠南坡,東西長200餘米,南北寬100餘米,文化層厚1.5米。內涵豐富,有大量的陶片和獸骨,上周時代的繩紋器物殘片多有出土。1981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呂山周代遺址 位於飲馬鎮山陽村北(西距濰河約1000米),整個遺址坐落在呂山西南坡上,西北東南向,長300餘米,寬200餘米,陶片暴露較多,出土有豆把,罐口沿,鬲足等標本,現藏市圖書館。

(二)古城遺址
1、故城遺址 位於龍池鄉利漁村東南方約2000米處,南北寬200餘米,東西長300餘米,古城址比周圍地面高出1餘米,被利漁村民拓為耕地。遺址有許多被鹽鹼腐蝕的陶片,紋飾難辨。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密鄉故城遺址 位於圍子鎮古城村。故城遺址東西南北各500米。解放後群眾用土將四周原有城牆殘基取平,但遺跡尚存。西牆北端,開挖了1條寬20餘米、深2米的南北大溝,暴露出許多磚瓦陶片和一口古代水井,井壁有陶圈壘成,現已淤平。遺址出土文物有:卷雲紋瓦當、"齊化法"刀幣、銅戈、銅鏃等。

3、都昌故城遺址 位於今昌邑市第一中學、昌邑師范、市人民醫院、市檢察院駐地,北城牆在現檢察院北側,南城牆在市人民醫院南端,東與西關相鄰,西與劉家辛戈毗連,東西300餘米,南北400餘米,昌邑一中基建時出土許多漢代陶器,現藏市圖書館。昌邑師范南側曾掘出一口陶圈砌成的水井,早已淤平。1978年文化館基建,挖出漢代陶片及卷雲紋瓦當若干。 4、膠陽故城遺址 西漢時為膠陽候國,位於塔爾堡鎮高陽村。遺址南北長450餘米,東西寬300餘米,高陽村座落其上。城址破壞嚴重,面貌全非,在該城內只能發現漢代的磚瓦殘片。

(三)古墓葬
1、埠頭戰國墓 位於現石埠鎮埠頭村北100米的土埠頂上,封土高3.5米,封土底徑約22米。墓室為土穴,內有積石,穴長寬各約3米。1977年,從封土底部挖出器物若干,其中有銅敦一件,玉璧殘部一件,水晶扳指一件,水晶環兩個,瑪瑙環、玉環各一件,銅帶勾一件,骨器兩件。這是戰國時期卿、大夫的墓葬。

2、高陽候墓 位於塔爾堡鎮高陽村西南約1000米處,堡陔埠的南端,原有封土高約10米,"文革"期間將封土取平,現可辨墓道口痕跡。此冢即高陽候孫並之墓。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固王冢墓群 位於雙台湘南興福、北興福村西,虞河東岸。原有墓葬九座,稱為"九頂蓮花冢",並各有其名--斗冢子、升冢子、簸箕冢子、蓋墊冢子、半邊冢、東高廟、西高廟、焦冢子、仙姑冢,到底那座是固王冢尚難斷定。"文化大革命"中,有四座被挖,五座尚存。在被挖的仙姑冢與升冢子中出土了一批陶器與銅器。陶器主要有盉盉、耳環、雞形器、鳥形器等,全為泥制灰陶,造型生動;銅器有印章、洗、帶勾、勺、駑機等,非常精緻,其中銅印為方形長、寬、高均為2.3厘米,上有四個篆字"劉小字印",頂有橋式鈕。根據出土文物鑒定為東漢墓葬。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大埠漢墓 位於都昌大埠村西端,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畫像石2塊,長1.1米,寬1.5米,厚0.18米,正面刻有人像。這是一座東漢墓葬。

5、林家埠漢墓 位於石埠鎮林家埠村南150米處,墓葬封土高約3米,底徑約7米。1975年在墓南側開挖排水溝時,發現銅壺1件,重15公斤,還有瓷壺2件,現已不存。根據出土文物鑒定為漢代墓葬。

6、黃福墓 位於都昌鎮黃家辛戈村西北,昌邑縣印刷廠東,墓室為石頭結構。原有封土高約10米,四周圍有磚牆,院門向東,並有台階數級可攀。院內植松柏,墓前有明代楊士奇所撰墓碑兩塊,墓道兩旁有白理石石人,石馬,為明代御葬,抗日戰爭期間,墓室被盜,"文化大革命"期間,圍牆被拆,石人、石馬被砸。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黃元御墓 位於都昌鎮黃家辛戈村南300米處,風土高1.5米,底徑2.5米,墓前有石碑一座。1985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文物

銅器有:"五銖"錢范,膠西候印,"O"幣,刀幣,"銅仿壺"與"半兩銅錢"等。工藝美術有:玉璧,木雕水牛牧童,"思我良朋"畫卷。

❹ 江西九江都昌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都昌自古以來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人傑地靈,名勝古跡甚多。
梟陽城址:位於周溪泗山大屋場村以南60米湖洲上。城址西北有王家山、鷂嘴山、獅子山、座山、石虎頭作天然屏障;南有城頭山,山下有橫港河;城北面臨鄱陽湖。地勢開闊平坦,面積約1平方公里。因地理變遷地勢下沉,漲水季節淹沒在湖中。城址文化層堆積有的達1至2米,地表暴露有大量繩紋板瓦筒瓦,並發現有萬歲瓦當、長樂未央瓦當、陶網墜和陶片等。城址南端城頭山上有殘存人工修築的土城垣。城內東側有手工業作坊遺址。城址以北山邊高地有漢墓群,墓室內用對角紋、網線紋磚砌成,並發現「永元七年三月十四日」的記年磚。墓內出土文物有五銖錢、四乳蟠螭銅鏡、銅劍、銅簇、鐵簇等。該城址鄰近鄱陽湖中心陸地,是古代交通要道,水運便利,位置重要,具有良好的城建條件。據史書記載、梟陽建縣於漢高祖六年,系豫章郡18縣之一,南朝宋劉裕永初二年廢。歷時600餘年,因彭蠡湖水淹蝕,梟陽城遂沉跡湖中。該城址對研究江西省歷史及鄱陽湖地理變遷均有重要意義。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老爺廟:位於多寶鄉龍頭山首,與星子縣隔河相望。舊為龍王廟,建廟久遠。該廟基以花崗石條堆砌7米高,右側有階梯曲折而上,廟群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分主廟、龍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廳、廚房6部分,附屬建築分布主廟兩側。主廟面積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寬14.2米,進深26.8米,系穿斗與架梁式混合結構,共52個立柱。廟內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為正殿,中部為游樓,下部為萬年台.廟內門窗梁坊雕刻花紋並塗以丹漆。殿內有「定江王」塑像。廟的兩側牆壁嵌有石碑2塊,右為「鼎建左蠡元將軍廟記」,左為「加封顯應元將軍廟記」。正殿前有方形花崗岩石立柱,上陰刻對聯,上聯是「數百年廟貌重修偏頌吾王功德」,下聯為「九萬里威靈丕顯頓平蠡水風波」。廟門平台兩側有石獅1對。廟後有朱元璋「點將台」和「插劍池」遺址。廟左岩上有「水面天心」摩岩石刻,相傳為明太祖朱元璋題。據舊縣志記載,清康熙二十二年,嘉慶十五年和光緒辛已年,對此廟進行過三次維修和擴建。光緒辛已年改稱「定江王廟」,群眾把王爺稱老爺,故後人一直稱此廟為老爺廟。民國27年遭日寇炸毀,民國35年由僧人在來往船商捐助下,按光緒時模樣重修。1983年縣政府又進行了修繕。為省級保護文物。
南山寺:位於縣城南山山頂部西南側。北距城區1公里,坐東向西,面積170平方米,系穿斗式結構。寺內分3大間,中部為正殿,兩側為僧人用房,寺後東北有山岩。寺前為100平方米場地,場地前為峭壁,地勢險要。寺周圍被青松翠竹環抱,冬暖夏涼,景色宜人。該寺始建於唐,初名「清隱寺」,宋擴修後更名「清隱禪院」,幾經興廢,1987年縣政府重新進行修繕。宋代著名文人黃庭堅曾撰寫《清隱禪院記》(本文石刻藏南山碑廊內)。民國15年春,在這里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都昌縣第一個黨小組。該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萬里墓:位於土塘鎮港東(白石山西麓,原名石沙灣)。墓址座東北向西南,周圍成椅背形,直徑約8米。墓前有半圓形平坦地坪,視野開闊。墓原用紫磚石砌成,早年被破壞,墓內石廓尚存。該墓為縣級保護文物。
馬澗橋:在鳴山鄉馬澗村西南200米處,橫跨馬澗港上,縱貫南北大路,為古時通往饒州要道。系元代縣人李善慶所建。該橋為石質單孔拱橋。橋上原建有歇山頂,重檐亭屋。飛檐翹角,畫棟雕梁,作寺廟使用,具有古代建築藝術價值,抗日戰爭時被日軍燒毀,戰爭勝利後重修成一層梁式結構亭屋,共5間,全長18米,寬5.3米,高4.3米。為縣內唯一保存的橋亭合造古代建築。建國後民政部門多次撥款維修。該橋為縣級保護文物。
馬鞍島:馬鞍島與鄱陽湖畔的青山相鄰,不過7公里水程,在青山老碼頭前就可遠觀馬鞍島。鄱陽湖中的島嶼大多以山為名,馬鞍島又名馬鞍山,因形似馬鞍而得名,山最高處海拔123米。鄱陽湖有40多座島嶼,大多位於南湖—松門山以南,北湖僅有鞋山島,馬鞍島等少數島嶼,而馬鞍島是北鄱陽湖最大的島嶼並設有行政村。
馬鞍島位於都昌縣蘇山鄉境內鄱陽湖中,與星子縣火焰山,湖口縣屏峰,廬山區長嶺,青山相鄰,面積4.8平方公里,島上設有行政村—馬鞍村委會,有居民1300多人,以打漁和水產養殖為主。馬鞍島孤懸鄱湖中,風景秀麗,寧靜悠遠,是旅遊休閑上佳之地。
馬鞍島雖然是鄱陽湖中一小小孤島,但清代乾隆和嘉靖年間先後出過舉人(戴高)和進士(戴鳳祥),而且兩人為父子,現島上尚存進士第石匾石柱石獅等遺跡,書香遺韻猶存。近代廬山有名的海會寺住持普超和尚也是馬鞍島戴姓人,島上有普超出家的寺廟—青雲寺,寺前有千年古樟,另湖濱有定江王廟遺址,島上最有名還要算大片的沙山了,香港海粵集團公司計劃投巨資開發馬鞍島旅遊度假區,景區規劃面積達1平方公里,欲將馬鞍島建設成為鄱陽湖中的度假島。島上景點還有青雲寺,馬鞍古樟,沙山,定江王廟遺址,進士第牌匾等古跡,鄱湖風光,漁家風情,鄱湖日出,鄱湖夕照等。

❺ 都昌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 中文名稱

  • 都昌縣

  • 外文名稱

  • Duchang County

  • 別名

  • 梟陽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

  • 江西省九江市

  • 下轄版地區

  • 12個鎮、12個鄉權

  • 政府駐地

  • 都昌鎮

  • 電話區號

  • 0792

  • 郵政區碼

  • 332600

  • 地理位置

  • 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畔

  • 面積

  • 2669.53平方千米

  • 人口

  • 83萬

  • 方言

  • 贛語-昌都片-都昌話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老爺廟、南山、三尖源森林公園、印山,馬鞍島等

❻ 昌邑的名勝古跡

文物古跡
(一)古文化遺址 1、千戈庄龍山文化遺址 位於現北孟鎮千戈庄西南50米處,南北長20餘米,東西寬100餘米,內涵不太豐富,暴露較少,曾出土素麵加沙黑陶器殘片。 2、石埠西村商周遺址 位於現石埠鎮西村西50米牛頭埠南坡,東西長200餘米,南北寬100餘米,文化層厚1.5米。內涵豐富,有大量的陶片和獸骨,上周時代的繩紋器物殘片多有出土。1981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博陸山周代遺址 位於飲馬鎮山陽村北(西距濰河約1000米),整個遺址坐落在博陸山西南坡上,西北東南向,長300餘米,寬200餘米,陶片暴露較多,出土有豆把,罐口沿,鬲足等標本,現藏市圖書館。 (二)古城遺址 1、故城遺址 位於龍池鄉利漁村東南方約2000米處,南北寬200餘米,東西長300餘米,古城址比周圍地面高出1餘米,被利漁村民拓為耕地。遺址有許多被鹽鹼腐蝕的陶片,紋飾難辨。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密鄉故城遺址 位於圍子鎮古城村。故城遺址東西南北各500米。解放後群眾用土將四周原有城牆殘基取平,但遺跡尚存。西牆北端,開挖了1條寬20餘米、深2米的南北大溝,暴露出許多磚瓦陶片和一口古代水井,井壁有陶圈壘成,現已淤平。遺址出土文物有:卷雲紋瓦當、"齊化法"刀幣、銅戈、銅鏃等。 3、都昌故城遺址 位於今昌邑市第一中學、昌邑師范、市人民醫院、市檢察院駐地,北城牆在現檢察院北側,南城牆在市人民醫院南端,東與西關相鄰,西與劉家辛戈毗連,東西300餘米,南北400餘米,昌邑一中基建時出土許多漢代陶器,現藏市圖書館。昌邑師范南側曾掘出一口陶圈砌成的水井,早已淤平。1978年文化館基建,挖出漢代陶片及卷雲紋瓦當若干。 4、膠陽故城遺址 西漢時為膠陽候國,位於塔耳堡鎮高陽村。遺址南北長450餘米,東西寬300餘米,高陽村坐落其上。城址破壞嚴重,面貌全非,在該城內只能發現漢代的磚瓦殘片。 (三)古墓葬 1、埠頭戰國墓 位於現石埠鎮埠頭村北100米的土埠頂上,封土高3.5米,封土底徑約22米。墓室為土穴,內有積石,穴長寬各約3米。1977年,從封土底部挖出器物若干,其中有銅敦一件,玉璧殘部一件,水晶扳指一件,水晶環兩個,瑪瑙環、玉環各一件,銅帶勾一件,骨器兩件。這是戰國時期卿、大夫的墓葬。 2、高陽候墓 位於塔耳堡鎮高陽村西南約1000米處,堡陔埠的南端,原有封土高約10米,"文革"期間將封土取平,現可辨墓道口痕跡。此冢即高陽候孫並之墓。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固王冢墓群 位於雙台湘南興福、北興福村西,虞河東岸。原有墓葬九座,稱為"九頂蓮花冢",並各有其名--斗冢子、升冢子、簸箕冢子、蓋墊冢子、半邊冢、東高廟、西高廟、焦冢子、仙姑冢,到底那座是固王冢尚難斷定。"文化大革命"中,有四座被挖,五座尚存。在被挖的仙姑冢與升冢子中出土了一批陶器與銅器。陶器主要有盉盉、耳環、雞形器、鳥形器等,全為泥制灰陶,造型生動;銅器有印章、洗、帶勾、勺、駑機等,非常精緻,其中銅印為方形長、寬、高均為2.3厘米,上有四個篆字"劉小字印",頂有橋式鈕。根據出土文物鑒定為東漢墓葬。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大埠漢墓 位於都昌大埠村西端,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畫像石2塊,長1.1米,寬1.5米,厚0.18米,正面刻有人像。這是一座東漢墓葬。 5、林家埠漢墓 位於石埠鎮林家埠村南150米處,墓葬封土高約3米,底徑約7米。1975年在墓南側開挖排水溝時,發現銅壺1件,重15公斤,還有瓷壺2件,現已不存。根據出土文物鑒定為漢代墓葬。 6、黃福墓 位於都昌鎮黃家辛戈村西北,昌邑縣印刷廠東,墓室為石頭結構。原有封土高約10米,四周圍有磚牆,院門向東,並有台階數級可攀。院內植松柏,墓前有明代楊士奇所撰墓碑兩塊,墓道兩旁有白理石石人,石馬,為明代御葬,抗日戰爭期間,墓室被盜,"文化大革命"期間,圍牆被拆,石人、石馬被砸。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黃元御墓 位於都昌鎮黃家辛戈村南300米處,風土高1.5米,底徑2.5米,墓前有石碑一座。1985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昌邑姜氏祠堂
姜氏祠堂坐落於昌邑城裡南隅十字街南巷一號,解放路中段路西。現有正廳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南大門一間及東西耳房各兩間。西院北屋五間,南屋五間連大門一間。佔地面積約九百平方米。祠堂建築全部為磚木結構,青瓦覆頂,脊飾吻獸。正廳前出廊檐,明柱六支,每柱頭梁端篆刻自東向西分別為「福、營、邱、分、派、壽」六字。大門十柱落地,門枕為精雕石鼓。一九八六年確立為昌邑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九年政府撥款,將其修繕一新,署文物管理所。一九九七年博物館成立後歸屬其管轄至今。二零零七年成為省重點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請成為國家重點。 據史書記載,「姜氏受姓於姜水,著於營丘,大於齊之桓景,而後繁衍於濱海諸郡」。昌邑一派則於宋末靖康年間(1127年-1128年)由寧海彤嶺(金朝寧海州彤嶺,現山東省乳山市徐家鎮峒嶺村)遷來,始祖為喜公,傳六世後無考。一世祖為文慶公,於元代自黃縣遷來。經六百餘年繁衍,現已成為昌邑望族。姜氏名人輩出,遠者史書有載,此不再贅,近者於明正統年間(1436年-1449年)五世祖瑄公、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八世祖民望公均為御醫。六世祖鏜公官為南直隸鳳陽府通判。自清康熙始,我族更顯赫一朝,十一世士禎公,後入旗籍改李姓,官至江西、廣東巡撫,為清初肱股大臣、封疆大吏。其子煦公任蘇州織造三十二年,長期兼視兩淮鹽漕御史,後進階戶部右侍郎、大理寺卿。其侄焯公累升徐州知州,另一侄煌公在刑部為官,曾出資興築濰河堤防,至今受益。 尊宗敬祖,必建祠堂,此前昌邑姜氏各村各自修祠,規模卑小,不便祭奠。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昌邑姜姓闔族議定,在城裡購地一段,建先祠一處。由衷四、雲衢二公率先捐資,共集錢五百二十緡。先建正廳五間,東西廂各三間,並於廳西新營北屋五間,南偏九間,大門一間及四周牆垣。道光八年,可法公又出私田數畝,用每年所收田租之息作為祠堂修葺管理及祭祀之費。民國八年至十一年(1919年-1921年),續濤公率縣內二十六村並族人六十三人,共集資一萬余千錢(每千錢當銀元一元),對祠堂進行重修。姜泊庄其璐公一人捐資五千元,佔全部捐資的一半,至今為人稱頌。新中國成立後,將祠堂收歸國有,不再祭祀。

❼ 江西都昌有一座有名的山,叫什麼名字

三尖源 南山

❽ 都昌有什麼好玩的

都昌自古以來山青水秀、風光旖旎、人傑地靈,名勝古跡甚多。 梟陽城址:位於周溪泗山大屋場村以南60米湖洲上。城址西北有王家山、鷂嘴山、獅子山、座山、石虎頭作天然屏障;南有城頭山,山下有橫港河;城北面臨鄱陽湖。地勢開闊平坦,面積約1平方公里。因地理變遷地勢下沉,漲水季節淹沒在湖中。城址文化層堆積有的達1至2米,地表暴露有大量繩紋板瓦筒瓦,並發現有萬歲瓦當、長樂未央瓦當、陶網墜和陶片等。城址南端城頭山上有殘存人工修築的土城垣。城內東側有手工業作坊遺址。城址以北山邊高地有漢墓群,墓室內用對角紋、網線紋磚砌成,並發現「永元七年三月十四日」的記年磚。墓內出土文物有五銖錢、四乳蟠螭銅鏡、銅劍、銅簇、鐵簇等。該城址鄰近鄱陽湖中心陸地,是古代交通要道,水運便利,位置重要,具有良好的城建條件。據史書記載、梟陽建縣於漢高祖六年,系豫章郡18縣之一,南朝宋劉裕永初二年廢。歷時600餘年,因彭蠡湖水淹蝕,梟陽城遂沉跡湖中。該城址對研究江西省歷史及鄱陽湖地理變遷均有重要意義。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老爺廟:位於多寶鄉龍頭山首,與星子縣隔河相望。舊為龍王廟,建廟久遠。該廟基以花崗石條堆砌7米高,右側有階梯曲折而上,廟群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分主廟、龍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廳、廚房6部分,附屬建築分布主廟兩側。主廟面積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寬14.2米,進深26.8米,系穿斗與架梁式混合結構,共52個立柱。廟內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為正殿,中部為游樓,下部為萬年台.廟內門窗梁坊雕刻花紋並塗以丹漆。殿內有「定江王」塑像。廟的兩側牆壁嵌有石碑2塊,右為「鼎建左蠡元將軍廟記」,左為「加封顯應元將軍廟記」。正殿前有方形花崗岩石立柱,上陰刻對聯,上聯是「數百年廟貌重修偏頌吾王功德」,下聯為「九萬里威靈丕顯頓平蠡水風波」。廟門平台兩側有石獅1對。廟後有朱元璋「點將台」和「插劍池」遺址。廟左岩上有「水面天心」摩岩石刻,相傳為明太祖朱元璋題。據舊縣志記載,清康熙二十二年,嘉慶十五年和光緒辛已年,對此廟進行過三次維修和擴建。光緒辛已年改稱「定江王廟」,群眾把王爺稱老爺,故後人一直稱此廟為老爺廟。民國27年遭日寇炸毀,民國35年由僧人在來往船商捐助下,按光緒時模樣重修。1983年縣政府又進行了修繕。為省級保護文物。 南山寺:位於縣城南山山頂部西南側。北距城區1公里,坐東向西,面積170平方米,系穿斗式結構。寺內分3大間,中部為正殿,兩側為僧人用房,寺後東北有山岩。寺前為100平方米場地,場地前為峭壁,地勢險要。寺周圍被青松翠竹環抱,冬暖夏涼,景色宜人。該寺始建於唐,初名「清隱寺」,宋擴修後更名「清隱禪院」,幾經興廢,1987年縣政府重新進行修繕。宋代著名文人黃庭堅曾撰寫《清隱禪院記》(本文石刻藏南山碑廊內)。民國15年春,在這里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都昌縣第一個黨小組。該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萬里墓:位於土塘鎮港東(白石山西麓,原名石沙灣)。墓址座東北向西南,周圍成椅背形,直徑約8米。墓前有半圓形平坦地坪,視野開闊。墓原用紫磚石砌成,早年被破壞,墓內石廓尚存。該墓為縣級保護文物。 馬澗橋:在鳴山鄉馬澗村西南200米處,橫跨馬澗港上,縱貫南北大路,為古時通往饒州要道。系元代縣人李善慶所建。該橋為石質單孔拱橋。橋上原建有歇山頂,重檐亭屋。飛檐翹角,畫棟雕梁,作寺廟使用,具有古代建築藝術價值,抗日戰爭時被日軍燒毀,戰爭勝利後重修成一層梁式結構亭屋,共5間,全長18米,寬5.3米,高4.3米。為縣內唯一保存的橋亭合造古代建築。建國後民政部門多次撥款維修。該橋為縣級保護文物。

❾ 濰坊昌邑有哪些名勝古跡

你好,昌邑的歷史名勝古跡有:
千戈庄龍山文化遺址、 昌邑高陽候墓、昌邑埠頭戰國墓、昌邑姜氏祠堂、 高陽侯墓 、 固王冢墓群 、 都昌故城遺址 、 密鄉故城遺址 、 石埠西村商周遺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