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湯家嘴新石器時代遺址
⑴ 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有哪些
從比較具有地域特徵、遺跡內容也比較多的地方來說,多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歸納起來,比較典型的,大體有下列幾處: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姚,距今大約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這些地方的文化遺址,充分反映了我國遠古時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
⑵ 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遺址發掘
發掘單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蕭山市博物館
跨湖橋遺址經過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1000平方米左右,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人工栽培水稻等文物,經碳14測定和熱釋光測定,其年代在8000-7000年之間。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是中華民族葯文化的淵源。在處於新石器時代的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盛有煎煮過的草葯的小陶釜,說明史前期人們早已認識到自然物材的葯用價值。
跨湖橋遺址1990年曾作發掘,所取標本的14C測定年代距今七八千年,超過著名的河姆渡遺址,這在東南沿海的新石器時代考古中是一個重要的發現。2001年5—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蕭山市博物館對跨湖橋遺址進行第二次發掘 ,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復原器近150餘件,器物形態及其組合迥異於河姆渡、羅家角等附近地區發現的早期文化遺址,可明確為一個新的 、獨立的考古學文化類型。
此次考古發現一件稍有殘缺的繩紋小陶釜,口徑11.3厘米、高8.8厘米,外底有煙火熏焦痕,器內盛有一捆植物莖枝,長度約5—8厘米,單根直徑一般在 0.3—0.8厘米間,共20餘根,紋理結節清晰,出土時頭尾整齊地曲縮在釜底。 從現象觀察,當屬因故(陶釜燒裂)丟棄的煎葯無疑。標本送浙江省葯品檢驗所中葯室檢測,定為莖枝類。傳說中商初重臣尹伊發明「復方」草葯,而這次出土的顯然是「單方」,這一珍貴資料對研究我國中草葯的起源尤其是煎葯起源具有 重要價值。
2002年11月又發現了獨木舟及相關遺跡,獨木舟標本經碳14測定,其年代達8000年左右。這是目前發現的國內最早的獨木舟相關遺跡。
2003年5月,在湘湖區域的下孫自然村又發現了與跨湖橋文化同類型的遺址――下孫遺址。
⑶ 目前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大體有哪些
目前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大體有以下幾處: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版姚,距今大約權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
⑷ 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遺址分介
高郵龍虯庄遺址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位於江蘇省高郵市龍虯鎮,是江淮地區東部最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是發現文化遺跡和出土文化遺物最多的一次。1993年,龍虯庄遺址的發現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大遺址」。高郵龍虯庄陶文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
龍虯文化譽為「江淮文明之花」。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龍虯文化內涵被認為是江淮地區東部同時期文化的典型。龍虯文化源遠流長。江淮流域存在著一支文化面貌獨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填補了江淮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文化遺址的空白。龍虯庄遺址真高2.4米,地勢低窪,呈圓角長方形,四周環水,東西長240米,南北寬180米,總面積4.3萬平方米。 龍虯庄遺址發現填補了江淮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文化遺址的空白。
龍虯庄遺址於20世紀70年代被發現,經由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高郵文管會派員組成的考古隊於1993年至1995年4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各類文化遺物2000餘件、清理出男女合葬墓7座、墓葬402座、房屋遺址1處、居住遺址4處、灰坑34個,可確認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屬於一分布於大運河以東江淮地區的古文化類型。尤其令人矚目的是發現了4000多粒7000-5000年之間的碳化稻米。將我國人工栽培水稻的歷史提早到5500年前。同時,出土的陶片和鹿角上具有文字元號特徵的刻劃符號也是十分少見的(從江蘇省高郵龍虯庄遺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遠上千年,該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刻文陶片陶文,在中國還是首次發現,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兩行刻於內壁的文字元號,筆畫纖細,技法嫻熟 青堆遺址 在河南封丘縣城東北16公里的青堆村東,是新石器時代遺址,高出地面約4米。遺址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遺物有石器、灰陶(條紋、方格紋)和俑腿。是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又發現蚌鐮、陶罐、陶瓮。
⑸ 鎮江營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在哪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拒馬河流域進行文物普查時,在房山區南樂鄉鎮江營村北發現了一座新石器時代遺存。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存。發現了疊壓在商周文化層之下的一個深約1.6米,剖面呈袋狀、平面為橢圓形的灰坑,灰坑出土的陶片以夾雲母紅褐陶為主,器形有斧、盆。此外還有泥質灰陶。在這個灰坑之上的地層中還發現了直線紅彩斂口缽等陶罐殘片。在該遺址位置有一座明代建築的塔,稱鎮江塔,塔身為覆缽式,通高約有13米,塔座為方形,須彌座式。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平谷區韓庄鄉上宅村,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遺存。該地原稱「大廟台」,其遺址文化層堆積深達4米多,在遺址中出土了陶器1000多件,典型陶器是厚胎大口深腹桶形罐,還出土了2000多件石器,主要以打制、琢制和磨製的大型石器為主,兼有少量細石器。該遺址共分為8層,上層為商周至唐遼文化,中層與紅山文化接近,下層為距今6000~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早期文化。
⑹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哪些
從比較具有地域特徵、遺跡內容也比較多的地方來說,多為新石器時代的迴文化遺址。歸答納起來,比較典型的,大體有下列幾處:
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姚,距今大約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這些地方的文化遺址,充分反映了我國遠古時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
⑺ 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哪幾處
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姚,距今大約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
⑻ 遼寧省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主要有哪些
遼寧省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主要有:阜新查海遺址,凌源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
⑼ 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簡介
位於獨樹鎮北2公里張庄村與翟庄村之間。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20米,面積2.2萬平方米。該遺址於1976年發現,經二次試掘,出土石器有石斧、石鏟、鋸齒石鐮、石錛、圓柱形石磨棒等。陶器為殘片,棕紅色陶居多,其它有泥質黑陶、泥質紅陶和灰陶等,主要有圓錐形及方錐形鼎足,粘貼口沿罐、平底碗、侈口雙耳壺、折沿盆等。還有發現顏料、刻符等,反映了當時農業經濟已佔一定比重。經國家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碳14測定,年代在7千年左右。此處遺址含裴李崗文化因素和仰韶文化特徵,當是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間的一個過渡環節。國家《考古》雜志於1983年第五期專期作了介紹。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