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唱老殘游記
⑴ 絕唱的文章出處
《絕唱》選自劉鶚的《老殘游記》,系魯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課。
⑵ 誰有劉鶚的絕唱一文(老殘游記)
初中課文
次日九點鍾的光景,老殘趕忙吃了飯,走到明湖居,才不過十點鍾時候。那明湖居本是個大戲園子,戲台前有一百多張桌子。那〔那〕同「哪」。知進了園門,園子裡面已經坐的〔的〕結構助詞,同「得。」滿滿的了,只有中間七八張桌子還無人坐。桌子卻都貼著「撫院〔撫院〕這里指巡撫辦事的衙門(官署)。清代的巡撫是省級地方政府的長官,總攬一省的政務,又稱撫台、撫軍,又因照例兼任都察院的右都御史,所以也叫撫院。定」「學院〔學院〕這里指學院衙門。學院就是提督學院,是掌管一省文教政令、考試等事的官員,雍正四年前稱提督學政。定」等類紅紙條兒。老殘看了半天,無處落腳,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坐〕同「座」。兒的二百個錢,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看那戲台上,只擺了一張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兩個鐵片兒,心裡知道這就是所謂梨花簡了,旁邊放了一個三弦子,半桌後面放了兩張椅子,並無一個人在台上。偌大的個戲台,空空洞洞,別無他物,看了不覺有些好笑。園子裡面,頂著籃子賣燒餅油條的有一二十個,都是為那不吃飯來的人買了充飢的。
……到了十二點半鍾,看那台上,從後台簾子裡面,出來一個男人,穿了一件藍布長衫,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彷彿風干福橘①〔福橘〕福建產的橘子。皮似的,甚為醜陋。但覺得那人氣味倒還沉靜,出得台來,並無一語,就往半桌後面左手一張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將三弦子取來,隨便和了和弦,彈了一兩個小調,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後來彈了一枝大調,也不知道叫什麼牌子;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輪指〕彈奏樂器的一種指法。幾個手指連續彈撥絲弦,發出急促的樂聲。,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這時台下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這曲彈罷,就歇了手,旁邊有人送上茶來。
停了數分鍾時,簾子裡面出來一個姑娘,約有十六七歲,長長鴨蛋臉兒,梳了一個抓髻〔抓髻〕舊時一種少女的發式。把頭發向上梳,在頭頂兩邊綰成發髻。,戴了一副銀耳環,穿了一件藍布外褂兒,一條藍布褲子,都是黑布鑲滾〔鑲滾〕沿著衣服的邊沿,鑲上一道小邊。的。雖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潔凈。來到半桌後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彈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錚錚〔錚錚(zhēng zhēng)(cōng cōng)〕擬聲詞,模擬金屬撞擊所發出的響亮聲,這里用來形容弦聲鏗鏘。彈起。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里,便丁丁當當的敲,與那弦子聲音相應;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聽那弦子的節奏。忽羯鼓①〔羯(jié)鼓〕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鼓形像漆桶,兩面蒙皮,用兩根棍棒擊打,常用來敲擊節拍,據說從羯族傳來。一聲,歌喉遽〔遽(jù)〕急速,驟然。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旁坐有兩人,其一人低聲問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白妞〕名叫王小玉。妞,女孩子。了罷?」其一人道:「不是。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你想,這幾年來,好頑耍的誰不學他們的調兒呢?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說著的時候,黑妞早唱完,後面去了。這時滿園子里的人,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賣瓜子、落花生、山裡紅、核桃仁的,高聲喊叫著賣,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
正在熱鬧哄哄的時節,只見那後台里,又出來了一位姑娘,年紀約十八九歲,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瓜子臉兒,白凈麵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只覺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美麗而沒有媚態,素雅而不寒酸,形容她儀表秀雅。,半低著頭出來,立在半桌後面,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煞是奇怪:只是兩片頑鐵,到他手裡,便有了五音十二律①〔五音十二律〕指我國古代高低不同的各種音階。似的!又將鼓捶子輕輕的點了兩下,方抬起頭來,向台下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吊〕同「掉」。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人參果〕神話傳說中的仙果。《西遊記》第二十四回中說:人參果又名草還丹,形狀像初生的嬰兒,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成熟,人吃一個,能活四萬七千年。,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傲來峰〕和後面的「扇子崖」「南天門」都是泰山上的名勝。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千仞(rèn)〕形容很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八尺或七尺叫一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①〔騁〕放開。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周匝(zā)〕環繞一周。數遍。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鍾之久,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花塢(wù)〕指長滿了花的山坳。塢,地勢周圍高中間凹的地方。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霍(huò)然〕形容撥弦動作疾速。一聲,人弦俱寂。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停了一會,鬧聲稍定,只聽那台下正座上,有一個少年人,不到三十歲光景,是湖南口音,說道:「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列子?湯問》稱贊名歌手韓娥唱歌「餘音繞梁(lì,棟),三日不絕」。意思是歌聲高亢、悅耳,使人經久不忘。』的話,我總不懂。空中設想,餘音怎樣會得繞梁呢?又怎會三日不絕呢?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後,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麼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樂極端美好,有長時間使人忘記一切的魅力。《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傳說是堯舜時代的樂曲),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旁邊人都說道:「夢湘先生論得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①〔於我心有戚戚焉〕語出《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我有同感。戚戚,心動的樣子。』!」
⑶ 絕唱閱讀答案中絕唱歌頌了什麼精神
教學設計(A)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描寫一位民間女說書藝人高超的歌唱藝術。前半部分以琴師和黑妞來襯托 白妞的出場,後半部分才直寫白妞的說書,採取的是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 法,教學的時候,應引導學生仔細體會這種藝術手法。 聲音本來是屬於聽覺的,無形無色無味,作者卻將聽覺上的聲音與各種感覺溝通起 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說書人的藝術技巧和藝術滋力。因此,這篇文章成為我國古代文 學作品中描寫聲音的少數名篇之一。學習這篇課文,應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感覺上共通的 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平時看同學們寫的文章,總覺得你們寫自己眼睛所見到的,寫得較具體,較充實, 一旦寫到聲音就往往顯得捉襟見肘、「黔驢技窮」。我想原因主要是:聲音這東西無形無 色無味,同學們不知道怎樣去表現它才好。那麼,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這是一篇 描寫聲音的名篇,我們來看看人家是怎麼去描繪聲音的。我相信,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 後,同學們以後在文章中寫到聲音時就會有很多辦法了。 二、簡介作者和作品。 1·簡介作者。 劉鶚(1857-1909),字鐵雲,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江蘇丹徒人.著有長篇小說 《老殘游記》。 2.簡介作品。 《老殘游記》共20回,署名洪都百煉生。小說中的主人公老殘是一個不願做官的名 士,他手搖串鈴,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殘之游歷,記述其「言進聞見」,揭露 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這種黑暗史治的統治下,無辜被陷害,人民被塗炭的社會 現實。它暴露了當時丑惡的政治現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示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 「酷束」的猙獰,可鄙。魯迅先生將這部書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研人的《二十年 目睹之任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本文《絕唱》就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三、學生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思考下列問題: 1.白妞說書前,作者用兩段文字描寫戲園子里的盛況,有什麼作用? 2.接著,文中又描寫琴師的彈奏和黑妞的演唱,有什麼作用?是不是有偏題或羅 嗦之嫌? 3.課文是如何描寫和形容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的? 4課文中有兩處寫聽書人的議論,有什麼作用? 四、研習課文。 1.側面描寫。 1)作者一開頭是怎樣描寫戲園盛況的? 明確:從三方面描寫戲園盛況:一是聽書的人很早就到了戲園於;二是聽書的人很 多;三是因為人多,聲音嘈雜。 2)戲園的這種盛況說明什麼? 明確:一是烘托白妞說書的無窮魁力;二是通過對戲園里人聲嘈雜的描寫為後面的 鴉雀無聲作鋪墊,兩相對照,便可看出白妞說書的超人技藝。三是說明白妞說書可雅俗 共賞,不管是讀書人,還是生意人,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是白妞的熱心聽眾。 3)作者是如何描寫琴師和黑妞的?有什麼作用? 明確:寫琴師用先抑後揚的手法,他的相貌「甚為醜陋」,開始彈奏時懶洋洋的,大家「也不甚留神去聽」,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技巧,好像只是用來打發時間的。不料作者筆 鋒一轉,琴師「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人耳動心」,「這時台下叫好的聲音不 絕於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琴師都有如此的技藝,那說唱二人可想而知了。 琴師已經技驚四座,該正角出場了吧?「停7數分鍾時,簾子裡面出來一個姑娘」。 穿戴「十分潔凈」。「忽揭鼓一聲,歌喉造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駕出谷,乳燕 歸巢」。讓眾人嘆服不已.「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其說唱扭力非比尋常。正當聽 眾心悅誠服,以為定是日妞無疑的時候,作者借聽書人之口告訴眾人錯了,這是白妞的 妹妹黑妞,又把讀者的胃口吊廣起來。 正所謂「好花還要綠葉襯」,這樣寫,給人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感覺,襯托出白 妞說書的不同凡響。 4)在黑妞、白妞的演唱後,各有一段聽書人的評論,有什麼作用? 明確:前一段評論用黑妞和白妞相互比較的方法,突出了白妞的演唱技高一籌。後 一段評論用引用的方法,突出了白妞說書的藝術效果。雖然內容不同,但都是為了烘托 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 5)請同學們根據前面的分析,總結什麼是側面描寫的方法? 明確:這種不直接寫所要表現的事物,而是通過對其它事物的描繪來烘托映襯的方 法就是側面描寫,這篇文章是運用側面描寫手法的典範。 2·正面描寫。 1)作者是如何正面描寫白妞的出場的? 明確:白妞終於出場了,也不見得如何花容月貌,引人注意。但是「把梨花簡丁當 了幾聲」,「將鼓錘子輕輕的點了兩下」,就讓人頓覺出彩。「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 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養著兩丸黑水銀」,左顧右盼,就攝去了眾聽書人的心魄,「滿 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下都聽得見響!」人們 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白妞的眼睛可以說是她獨特扭力的窗戶。作者就是抓住她的這 一極富特點的眼睛來寫,一下就把白妞寫活了。 2)作者描寫白妞的說唱極有層次,請同學們找出關鍵詞整理出來。 明確:可以分為五個段落:「初不甚大」—一演唱開始;「越唱越高」——演唱的發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一演唱的結 束。 3)作者描寫白妞說書最精彩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本文的精華,是運用了大量貼切 的比喻。請同學們找出來,並—一體味其中的妙處。 明確:作者運用大量的比喻,把無形的聲音化為有形的喻體,讓人清楚明白。作者 設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覺設喻,白妞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讓人感到舒坦歡暢;「五臟 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個毛孔不 暢快」;用視覺設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技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再 如白妞演唱至「節節高起」處,作者以攀登泰山作出,具體而形象地描繪出「愈翻愈險, 愈險愈奇」的歌聲;描寫白妞宛轉千回的歌喉時,作者以「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 中腰裡盤旋穿插」為喻,活靈活現;描寫漸寂忽起的時候,又用「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 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真是聲光色俱備,讓人浮想連翩。 以上這種特殊的比喻,修辭學上把它叫做「通感」。而人們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 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把人們某個感官上的感覺轉移到另一感官上,憑這種感受相通, 使讀者產生聯想,達到認識了解事物的目的。 板書設計: 絕唱 劉鶚 側面描寫:戲園盛況琴師和黑妞聽眾評議 正面描寫 白妞出場(重點寫眼睛) 說唱(比喻——通感) (徐國鴻) [NextPage] 教學設計(B) 教學設想 本文節選自劉鶚的《老殘游記》第二回。這是我國小說中以散文化的語言寫聽覺形象 的絕妙文字。文章寫的是梨花大鼓藝人白妞——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巧。全文由兩部分 組成,前一部分是描述演唱前的情景,其特色可概括為遠鋪近墊的烘托手法運用精妙; 後一部分是描述演唱時的情景,其特色又可概括成巧妙地溝通視聽間的通感,化聽覺形 象為視覺形象。因此教讀本文,要指導學生學習鋪墊、烘托和通過比喻化無形為有形、 變抽象為具體的寫作手法,並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 本文淺顯易懂,不必過多講解,要引導學生自己體會。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很喜歡聽大型演唱會。但是聽完後別人問起感受時,往往只能一味點頭 說:「好聽!好聽!」卻很難真正把其中的好處描述給別人知道,更不用說讓人有身臨其境 的感覺。原因就在於,聲音這東西無形無色無味,想要把它描述出來,沒點技巧還真不 行。為此,我們今天來學篇文章,專門學習怎樣描摹聲音的技巧。 二、簡介作者和作品。 劉鶚,字鐵雲,清末江蘇丹徒人,著有長篇小說《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和《官場現形記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民蔡海花》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 說。 三、熟悉課文,理清結構。 l.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自己試著說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高談闊論說笑自如抑揚頓挫百變不窮 鴉雀無聲手回百折屏氣凝神轟然雷動 3.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四、課文分析。 1.分析前可先讓學生聽一段曲藝演唱,如駱玉簽的《重整山河待後生》,給學生一 些直接的感受,好加深學生對文章中關於王小玉說唱藝術的理解。 2.本文的主角是誰?依主角的出場與否,本文可劃分為兩個部分,怎樣分? 明確:主角是白妞王小工。 全文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1一4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前的情景;後一部分(5 --8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時的情景。 3.第一部分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寫了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說唱、聽眾的評議。 4文章重點要表現的對象是白妞,花這樣多筆墨寫戲園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 的說唱、聽眾的評議,為什麼? 明確:這是採用烘雲托月的筆法,先不直接寫白妞,而是通過寫戲園、琴師、黑妞、聽眾來烘托白妞。這些段落也寫得各具精彩,如果只是草草敷衍,就不能為白妞的 出場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了。 5.組織學生朗讀第一部分,朗讀的形式可以多樣。 6.在第一部分濃墨重彩作好鋪墊烘托後,第二部分從哪幾個方面來直接寫白妞呢? 明確:①出場;②演唱;③觀眾的評議。 7請一個同學朗讀白妞出場的一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段里哪句寫得最精彩? 明確:「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 一顧~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 這句話先是運用博喻的修辭方法,通過多個精妙絕倫的比喻,充分寫出了王小玉眼 睛的美,眼神的厲害,然後再通過聽眾的感受,強調眼神的獨特魁力,就像達·芬奇筆 下蒙娜麗莎的眼神,無論你站在哪個角度看,都覺得她在看你。 8.寫白妞說唱的兩段是本文最出彩的地方。請女同學齊讀第6.7自然段,男同學 思考:作者在寫白妞說唱的時候,具有哪些藝術特徵? 明確:①描寫極有層次。可以分為五層:」『初不甚大」——演唱開始;「越唱越 高」——演唱的發展;「陡然一落」——一旋律的跌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人弦 俱寂」—一演唱的結束。②比喻特別精妙。 9.說書藝術主要在聲音的魁力上,作者運用了各種比喻使白妞的聲音美形象化。 試找出這些比喻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作者設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覺設喻,白妞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讓人感到舒 坦歡暢,「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 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用視覺沒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撥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 入天際」。再如白妞演唱至「節節高起」處,作者以攀登泰山作比,具體而形象地描繪出 「愈翻愈險,愈險愈奇」的歌聲;描寫白妞宛轉千回的歌喉時,作者以「如一條飛蛇在黃 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為喻;活靈活現;描寫漸寂忽起的時候,又用「像放那東 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真是聲光色俱備,讓人 浮想連翩。其他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更是突出了聲音配合的神韻。 10結尾花了一段的筆墨寫聽眾的反應,有什麼作用?與第一部分是不是有重復之 嫌? 明確:白妞演唱完畢,和前文一樣,又借聽眾之口贊揚一番,粗看是重復的文字, 其實前面只是說白妞演唱的技巧,這里贊嘆白妞的演唱讓人「三月不知肉味」,更突出白 妞演唱的精神魁力。 五、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欣賞一支樂曲,模仿本文巧用比喻的寫法,用一二三百字表達出自己欣 賞音樂的感受。 提示:什面埋伏M江河水風二泉映月》《梁祝民黃河大合唱民命運洲田園*天鵝 湖》,京劇唱段等等都可以。 板書設計: 絕唱 劉鶚字鐵雲清《老殘游記》 說唱前 戲園盛況 琴師彈奏 黑妞說唱 聽眾評議 烘托 鋪墊 說唱時 白妞出場(博喻) 白妞說唱(比喻)(通感) 聽眾贊揚(烘托) 教案都發給你 親我要小花花!
⑷ 誰有劉鶚的絕唱一文
次日九點鍾的光景,老殘趕忙吃了飯,走到明湖居,才不過十點鍾時候。那明湖居本是個大戲園子,戲台前有一百多張桌子。那〔那〕同「哪」。知進了園門,園子裡面已經坐的〔的〕結構助詞,同「得。」滿滿的了,只有中間七八張桌子還無人坐。桌子卻都貼著「撫院〔撫院〕這里指巡撫辦事的衙門(官署)。清代的巡撫是省級地方政府的長官,總攬一省的政務,又稱撫台、撫軍,又因照例兼任都察院的右都御史,所以也叫撫院。定」「學院〔學院〕這里指學院衙門。學院就是提督學院,是掌管一省文教政令、考試等事的官員,雍正四年前稱提督學政。定」等類紅紙條兒。老殘看了半天,無處落腳,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坐〕同「座」。兒的二百個錢,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看那戲台上,只擺了一張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兩個鐵片兒,心裡知道這就是所謂梨花簡了,旁邊放了一個三弦子,半桌後面放了兩張椅子,並無一個人在台上。偌大的個戲台,空空洞洞,別無他物,看了不覺有些好笑。園子裡面,頂著籃子賣燒餅油條的有一二十個,都是為那不吃飯來的人買了充飢的。 泰山旅遊網GE7f\8n@T4n5Dgz
泰山旅遊網(y[K0u&h/Q
……到了十二點半鍾,看那台上,從後台簾子裡面,出來一個男人,穿了一件藍布長衫,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彷彿風干福橘①〔福橘〕福建產的橘子。皮似的,甚為醜陋。但覺得那人氣味倒還沉靜,出得台來,並無一語,就往半桌後面左手一張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將三弦子取來,隨便和了和弦,彈了一兩個小調,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後來彈了一枝大調,也不知道叫什麼牌子;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輪指〕彈奏樂器的一種指法。幾個手指連續彈撥絲弦,發出急促的樂聲。,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這時台下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這曲彈罷,就歇了手,旁邊有人送上茶來。 泰山旅遊網V!C_ uMN ? H!bmO
/H ua,U)b-K ~+s0停了數分鍾時,簾子裡面出來一個姑娘,約有十六七歲,長長鴨蛋臉兒,梳了一個抓髻〔抓髻〕舊時一種少女的發式。把頭發向上梳,在頭頂兩邊綰成發髻。,戴了一副銀耳環,穿了一件藍布外褂兒,一條藍布褲子,都是黑布鑲滾〔鑲滾〕沿著衣服的邊沿,鑲上一道小邊。的。雖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潔凈。來到半桌後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彈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錚錚〔錚錚(zhēng zhēng)(cōng cōng)〕擬聲詞,模擬金屬撞擊所發出的響亮聲,這里用來形容弦聲鏗鏘。彈起。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里,便丁丁當當的敲,與那弦子聲音相應;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聽那弦子的節奏。忽羯鼓①〔羯(jié)鼓〕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鼓形像漆桶,兩面蒙皮,用兩根棍棒擊打,常用來敲擊節拍,據說從羯族傳來。一聲,歌喉遽〔遽(jù)〕急速,驟然。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泰山旅遊網@9k&Goxx4o
)Outi)ARMr0旁坐有兩人,其一人低聲問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白妞〕名叫王小玉。妞,女孩子。了罷?」其一人道:「不是。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你想,這幾年來,好頑耍的誰不學他們的調兒呢?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說著的時候,黑妞早唱完,後面去了。這時滿園子里的人,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賣瓜子、落花生、山裡紅、核桃仁的,高聲喊叫著賣,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 泰山旅遊網-{0K#m,M|'Pb
泰山旅遊網"a;ws2gT }bS.i
正在熱鬧哄哄的時節,只見那後台里,又出來了一位姑娘,年紀約十八九歲,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瓜子臉兒,白凈麵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只覺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美麗而沒有媚態,素雅而不寒酸,形容她儀表秀雅。,半低著頭出來,立在半桌後面,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煞是奇怪:只是兩片頑鐵,到他手裡,便有了五音十二律①〔五音十二律〕指我國古代高低不同的各種音階。似的!又將鼓捶子輕輕的點了兩下,方抬起頭來,向台下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吊〕同「掉」。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5F%f G$r;S D0
3U`%iJ(~ED)eE&BT0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人參果〕神話傳說中的仙果。《西遊記》第二十四回中說:人參果又名草還丹,形狀像初生的嬰兒,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成熟,人吃一個,能活四萬七千年。,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傲來峰〕和後面的「扇子崖」「南天門」都是泰山上的名勝。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千仞(rèn)〕形容很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八尺或七尺叫一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泰山旅遊網,C S1ZF~7vS-~
泰山旅遊網'[#u([J7x)i n!X6\?2A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①〔騁〕放開。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周匝(zā)〕環繞一周。數遍。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鍾之久,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花塢(wù)〕指長滿了花的山坳。塢,地勢周圍高中間凹的地方。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霍(huò)然〕形容撥弦動作疾速。一聲,人弦俱寂。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u ?U4U/`;]0
EuN!\f;O [7zC)x0停了一會,鬧聲稍定,只聽那台下正座上,有一個少年人,不到三十歲光景,是湖南口音,說道:「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列子?湯問》稱贊名歌手韓娥唱歌「餘音繞梁(lì,棟),三日不絕」。意思是歌聲高亢、悅耳,使人經久不忘。』的話,我總不懂。空中設想,餘音怎樣會得繞梁呢?又怎會三日不絕呢?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後,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麼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樂極端美好,有長時間使人忘記一切的魅力。《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傳說是堯舜時代的樂曲),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旁邊人都說道:「夢湘先生論得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①〔於我心有戚戚焉〕語出《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我有同感。戚戚,心動的樣子。』!」
⑸ 《絕唱》選自劉鶚的《 老殘游記》為什麼錯了
《絕唱》選自劉鶚的《老殘游記》這篇課文描寫以為女說書藝人高超的說唱藝術聲版音本來就屬於權聽覺的,無形無色無味,作者卻將聽覺上的聲音與各種感覺溝通起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女藝人的說唱技巧和藝術魅力。認真閱讀就會體會這種感覺上共通的特點,並感受文中濃郁的民俗風情。
⑹ 老殘游記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一直到轟然雷動.. 這段聲音屬聽覺感受,是如何描寫它的,有何表達效果
絕唱的高潮。白妞說書。本是聽覺而寫出視覺(通感)。運用比喻和誇張寫出人人的感受。如:一線鋼絲,從視覺上設喻,寫出聲音悠遠;「愈翻愈.....」聲音奇特;「無一處不伏貼」抽象感覺體化。 「五臟六腑...」這里用觸覺上的感受來從側面烘托出王小玉歌聲的動聽。運用了通感的手法,使表達淋漓盡致,能夠使讀者清晰地感受到王小玉歌聲的動聽。
整個演唱過程,根據演唱時聲音的高低緩急,把演唱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演唱的起始——「聲音初不甚大」
演唱的發展——「漸漸地越唱越高」
演唱的起伏——「陡然一落」
演唱的高潮——「忽又揚起」
演唱的結來——「人弦俱寂」
從這五個階段的完整表現去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分析描寫白妞演唱五個階段所用的修辭手法,了解作者多方位的設喻角度。
把本應由耳朵聽到的聲音(聽覺)用眼睛所見之景(視覺)來設喻表現,如:
描寫越唱越高的聲音,「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描寫回環轉折、節節高起的聲音,「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描寫陡然一落,千迴百折的聲音,「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
描寫忽又揚起的聲音,「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
這些比喻,把白妞那曲折、宛轉、輕快的歌聲寫活了。
把本應由耳朵聽到的聲音用人的感受去表現,如:
描寫白妞初唱時並不甚大的聲音,聽起來「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個毛孔不暢快。」
把白妞甜潤的聲音形象地描繪出來。
文章中的這種方法,即把人們某個感官上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憑借相通的感受、互相映照,引起瀆者的聯想。這就是修辭方法中的「通感」,也叫「移覺」。
白妞演唱達到的效果。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三月不知肉味。讓人長時間忘記—切,耳朵里只有歌聲。
⑺ 劉鶚《絕唱》賞析
《老殘游記》是一部思想內容上瑜瑕互見的書。可是,這部書在藝術上的成就卻是出人意料的,它文筆清新生動,描寫細膩深刻,對讀者有很強的吸引力。「白妞說書」就是反映作品的藝術特色,歷來受稱贊的一段。
所謂「白妞說書」就是主人公老殘在濟南聽藝人白妞(王小玉)說大鼓書的一段。作者通過精彩的工筆描繪,出神入化地寫出了白妞說書的聲樂形象。這是古典小說中描寫的美文。說到描寫,一些古典小說常見的毛病就是濫用「賦」的鋪張揚厲的方法,極力鋪陳堆砌,久而久之成了俗套,沒有一點貼切形象的感覺。劉鶚則別開生面,一掃陳詞濫調,呈現出新鮮活潑、形象生動的景象。這一片斷所用的藝術手法大致有如下幾點:
一、善於運用「烘雲托月」的手法。書未開場,作者就先放下了三段鋪墊文字:一段是「海報」貼出,全城立即「街談巷議」,「舉國若狂」;一段是茶房的介紹和稱贊,甚至說:「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他唱書,無不神魂顛倒」;一段是老殘提前三小時入場,還只「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這三段極度渲染出了當時的盛況,不僅主人公老殘被深深吸引了,就連讀者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個究竟——這是以環境和氣氛來烘托白妞的演唱。下面簾幕拉開,該白妞出場了吧,可作者卻使出「盤馬彎弓故不發」的姿態,讓彈三弦的先來一段墊場。而彈三弦的也很不簡單,一下子就把聽眾吸引住了:
……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
這時聽眾和讀者都不知不覺漸入佳境,初步領略了這場演出的美妙,盡管主角還沒登場,而配角竟有使「台下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的技藝,這就可見主角的技藝又將是何等高超了。——這是臨場的一層襯托。下面「出來一個姑娘」,可能就是白妞,演唱呢,十分高妙:
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這人該是白妞了吧,誰知還不是。小說通過兩名觀眾的談論交代出這是白妞的妹子黑妞。「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原來如此!看來這黑妞的一段,又是作者故作波瀾之筆。對白妞來說,則又是一層襯托。黑妞的演唱已經使老殘 「以為觀止」,那麼白妞又該怎樣的更高一籌?即便白妞唱得更好,作者又將如何描寫?真是越說越玄,越說越令人摸不透,文章的情勢也越奇崛。正如蓄滿了水的水庫,我們已經無法懸想閘門一開將是怎樣的景象了。從安排情節的角度看,這是金聖嘆的所謂「拉輾」的藝術方法。「拉輾」,就是搓拉輾開,意思是,情節的發展不能垂直而下,要波瀾起伏,搖曳之,擒縱之,非把讀者挑逗得焦急萬分不把底牌攤開,這樣,讀者就能從驚、疑、急突然轉化為喜、快、慰,從而產生一種美感享受。「白妞說書」的層層烘托就有這樣的藝術效果。這一片斷最妙不過的地方還在於,作者不僅用環境、氣氛、彈三弦的、黑妞來襯托白妞,而且還以白妞自己來襯托白妞。就是說,作品還以白妞的相貌、台風和顧盼的眼神為她的演唱烘托氣氛、開拓意境。在「千呼萬喚」的情勢下,白妞終於出場。要是在一般的作者筆下,白妞必定是一位天上有地上無的美女。可是劉鶚竟反一調,寫白妞相貌並不怎麼樣:「瓜子臉兒,白凈麵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只覺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我們認真思索一下,就會覺得作者的描繪恰到好處。如若寫白妞較丑,則有損她的舞台形象,難以喚起讀者的美感。如若寫白妞特別漂亮,則易產生誤會:白妞是以相貌吸引觀眾。作者這樣寫正是為演唱開路,有意無意地向讀者表明:白妞吸引人的純是歌喉,不是相貌。下面寫白妞上台後的姿態也很得體:「半低著頭出來,立在半桌後面,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又將鼓捶子輕輕的點了兩下,方抬起頭來,向台下一盼。」從這兒起,作者筆墨漸趨濃重。可貴的是,它不是盲無目的地鋪陳,而是處處為下面的演唱鋪墊:描寫白妞素雅大方的舞台風度是為後面聲情激越的表演留有餘地;描寫白妞眼神的飛動和書場的 「鴉雀無聲」正是為了下面的演唱製造情勢和氣氛。一句話,都是為烘托白妞的聲樂形象服務的。
二、善於運用具體細膩的工筆描繪來突出事物的形象。工筆描繪就是精雕細刻的描寫方法。它與《水滸傳》里簡筆寫意式描寫風景的方法完全不同,它是一種精確細致而又形象生動的描寫,是使人產生「筆墨如鏡」「色香味俱全」之感的描寫。白妞演唱一段的工筆細描實在膾炙人口,它像錄音帶一樣把白妞的演唱詳細地記錄了下來;但是,它和錄音帶不一樣,它不僅能再現音樂的美,同時還能表現文學的美、語言的美。本來音樂形象就是難以捕捉的,如何運用語言把訴諸聽覺的東西變成用視覺感受的語言形象,這就更加困難。可是,劉鶚卻能化難為易,把白妞的演唱刻畫得形象生動、維妙維肖。讀者就彷彿聽到了當年演唱的實況,分享到當時聽眾的無窮樂趣。在這一段工筆描寫中,作者主要運用下列三種方法使白妞的演唱顯得十分形象、具體。首先是運用比喻。就是選用准確、形象的比喻來比擬曲調的高低緩急。比如,他用「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來比喻突發曲聲的高亢激越,他用「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來比喻曲聲的轉折回環,他用「花塢春曉,好鳥亂鳴」來比喻曲聲的繚亂眾多。這些新鮮的比喻有的是形象的類比,有的是境界的聯想,有的比喻高昂,有的比喻低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白妞演唱的節奏和旋律。看來,劉鶚是一名善用比喻的高手,在演唱之前就曾使用了好些精彩的比喻,他用 「風乾的福橘皮」來比擬彈三弦的一臉疙瘩,用「新鶯出谷,乳燕歸巢」來比擬黑妞曲聲清脆宛轉。特別絕妙的是,他形容白妞的眼睛竟用了一串疊喻:「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這樣反復取喻寫盡了白妞眼睛的清澈明亮、神采飛動。
其次是運用通感的方法,就是運用感覺借移的辦法來描寫聲樂形象。比如:「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得入耳有說不出的妙境: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這是運用感覺的東西來寫聽覺,把美妙動聽的境況寫得那麼具體,那麼活靈活現。再如,「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這一段純粹是以視覺印象來寫聽覺印象,以有形寫無形,生動地寫出了那節節高起,反復出奇的藝術境界。這種打破界限,運用感覺借移的描寫方法,可以更具體、更形象地反映出難以傳達的音樂的美,增強表達效果。
再次是以情繪聲,就是說作者不僅直接描繪聲音,而且還通過聽眾的感覺和反映間接地描繪聲音。例如,在描繪曲聲突然拔尖高起的時候,夾上一句「(老殘)不禁暗暗叫絕」;在描繪曲聲愈唱愈低,愈低愈細漸漸隱沒的時候,夾上一句:「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在描繪曲聲俱來並發,異彩紛呈的時候,贅上一句:「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最後,在描繪曲聲戛然而止的時候,贅上一句: 「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作者這樣夾雜著描寫音樂的效果,不僅形象地點染了現場、情勢和氣氛,而且間接描繪出了曲聲的美妙。
這段工筆描繪正是運用了上述幾種手段,才具體形象地描繪出白妞演唱的聲樂形象,給人以強烈的美的享受。
三、善於運用白描手法。《老殘游記》的敘景狀物,還特別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就是說,作者能夠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徵,以記實的筆墨、樸素的語言,勾勒出事物的形象。這一點也是它與一般喜歡鋪陳描寫的古典小說相區別的地方。這個特點在「老殘游大明湖」 「看黃河打冰」等片斷中反映得特別充分。在這一片斷中也有反映,比如,彈三弦的、黑妞、白妞的肖像描寫都是運用白描手法,沒有什麼誇飾,也沒有用一大堆套話來形容。這一片斷的末尾,白妞又出來說了一段「黑驢段」:
其音節全是快板,越說越快。白香山詩雲:「大珠小珠落玉盤」可以盡之。其妙處,在說得極快的時候,聽的人彷彿都趕不上聽,他卻字字清楚,無一字不送到人耳輪深處。
這也是白描文字,沒有濃艷的誇飾,只是如實地寫出了白妞演唱快而清晰的特點。
從結構上看,演唱是整個片段的高潮部分,高潮以後,作者又寫了兩小段作為餘波。一段就是剛剛說的「黑驢段」。對於這一段,作者只是簡略地寫,目的是給人以餘音裊裊的印象。另一段則是寫聽眾的議論,大意是說,這樣動聽的歌聲,用「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古話來形容還嫌不夠,必定要用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來形容才透徹。從效果看,這段議論不過是作者借這位聽眾的口而交代的總結的評價。有趣的是,作者還特別點出說這話的聽眾就是當時著名詩人王夢湘。這樣寫,恐怕目的還是為了增加評論的分量。
總起來說,「白妞說書」可以稱得上晚清小說中的傑出篇章,古典小說描寫音樂的絕唱。作者功力非凡,他以清新雋永的散文化的筆法來寫小說,一切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毫無做作之感,但是一切又那麼細致深刻、匠心獨運,給人以美不勝收的印象。
《白妞說書》節選自劉鶚的《老殘游記》第二回。原回目是《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這是我國小說中以散文化的語言寫聽覺形象的絕妙文字。劉鶚寫梨花大鼓藝人白妞——王小玉的高超的演唱技巧。全文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描述演唱前的情景,其特色可概括為善於遠鋪近染;後一部分是描述演唱時的情景,其特色又可概括成精妙地溝通視聽間的通感,化聽覺形象為視覺形象。
作者寫白妞上場不是隨意為之,而是經過苦心經營,不惜筆墨地鋪陳烘染。而作者運用鋪墊手法又很富匠心。由遠及近,由淡入濃。從一張普通的黃紙招貼先進行描寫。招貼的內容簡約而奇特。居中只寫「說鼓書」三字,旁邊一行小字只寫明必要的時間和地點: 「二十四日明湖居」,這張廣告既沒有寫說鼓書者為誰,更沒有通常的渲染,勾起老殘的滿腹狐疑:「只不知道這是什麼事情」,而且「別處也沒有見過這樣招子」。但這正是作者的側面用墨的匠心。招貼的簡潔和不到處懸掛,正說明了白妞說書的高妙,但這一張貼子卻引起熱烈的反響。在老殘「一路走著,一路盤算」的時候,作者開始加濃筆墨,寫人們的反響。一是兩個挑擔子的說:「明兒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這便是停做生意聽書;二是兩個店伙計說: 「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這便是輪番休假聽書。對於白妞說書來說,是一種烘染;對於老殘的思想線索來說,是疑竇的進一步加深:「白妞是何許人?說的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
循著這條線索,作者寫茶房對白妞的介紹。這段介紹文字可謂繪聲繪色,多少有點審美眼光。茶房介紹了白妞的天賦:「此人是天生的怪物!他十二三歲時就學會了這說書的本事。」善於博採眾調:「又把那南方的什麼崑腔、小曲,種種的腔調,他都拿來裝在這大鼓書的調兒裡面。」在博採眾調的基礎上自鑄新調:「不過二三年工夫,創出這個調兒。」茶房還介紹了白妞說書風靡天下的藝術影響:「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他唱書,無不神魂顛倒。」他還告知老殘:「只是要聽還要早去,他雖是一點鍾開唱,若到十點鍾去,便沒有座位的。」盡管茶房介紹得頭頭是道,但「老殘聽了,也不甚相信」。到第二天,老殘在看了歷下的「舜跡」後才姍姍而來,「那知進了園門,園子裡面已經坐的滿滿的了」,老殘花了點兒小費,「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這里,作者以聽眾的人滿為患反襯出白妞的唱藝高超。但是,老殘的狐疑還沒有解開。「看那戲台上,只擺了一張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兩個鐵片兒,心裡知道這就是所謂梨花簡了,旁邊放了一個三弦子,半桌後面放了兩張椅子」,「偌大的個戲台,空空洞洞,別無他物」,老殘「看了不覺有些好笑」,仍然處在疑信參半的狀態中。市民的崇拜情緒和老殘的落寞態度,聽眾的熱烈和老殘的狐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老殘而言,他是個游歷的郎中,見多識廣,不願輕易盲從,他的狐疑符合人物的性格閱歷。就情節的處理而言,作者是從老殘身上施用逆筆,逆後反撥,造成波瀾,更有文情曲意。
接著,作者便描寫明湖居的熱烈場面。聽眾之廣,或官或民;聽眾之多,水泄不通,這是突出白妞說書雅俗共賞,有廣泛的欣賞對象。作者從「說的什麼話都聽不清楚」,反映出「人太多」的情景,為後面的描寫先行創造一種氛圍。作者行筆至此,該讓白妞出場了吧,但作者卻不。遠距離地烘托後,是近距離地渲染,以彈三弦子的和黑妞作兩層鋪墊,造成先聲。
寫彈三弦子的,也是淡淡敷墨漸次加濃。先寫這男演員入場,造成觀眾的失望感。更加之其貌不揚:「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彷彿風干福橘皮似的,甚為醜陋。」這仍然是用逆反筆法,充分地掌握觀眾的心理,為白妞出場作反襯。彈三弦子的先不著意,以致 「彈了一兩個小調,人也不甚留神去聽」。但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這時台下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既有正面的藝術描述,又以聽眾反映來顯示效果。
接著寫一女子出場,作者所寫的人物外形,除了「長長鴨蛋臉兒」外,大都寫人物的裝束,目的是表現人物不施鉛華的天然之美。至於寫她的歌聲又別具情韻。「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作者著力表現她的聲腔的變幻多姿,一切歌曲無出其右。描寫至此,人們確信她是白妞無疑了。作者從人們的確信中又反撥一筆,以觀眾席上的兩人對話,讓人知道她不是白妞,而是黑妞,「是白妞的妹子」。這又造成文勢波瀾。作者寫彈三弦子的技法高超,寫黑妞的唱腔高妙,已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而黑妞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誠然,以黑妞襯托白妞會起到水漲船高的藝術效果。但是,對黑妞的藝術描寫幾乎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怎樣才能在白妞的描寫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是對作者藝術才能的嚴峻考驗。實踐證明,作者的表現才能是高超的,他能在一個很高的基點上再予突進。
一系列的遠鋪近墊,正襯旁染,層層推舉,移步換形,形成了一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藝術布局。由於鋪染充分,因而白妞的出場就顯得不同凡響。
作者先從書場的氣氛入手,黑妞唱完後,「滿園子里的人,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但她一出場,「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動靜的驟然變化,是對白妞的絕妙烘托。
繼而,作者寫白妞的肖像,用語脫俗,毫無誇飾,只寫「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但是「秀而不媚,清而不寒」,自有其內在的神韻。作者突出的是白妞的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比喻所突出的是眼睛的美不勝收、顧盼生姿,顯示的是作為藝術家的眼神的魅力。這時,白妞未傳一聲,僅僅是隨意為之的舉手投瞥就勾懾了全場的人心、注意力。可見白妞的藝術不是靠的捧場,而是她本身的技藝、才能所形成的。
接著,作者就重彩濃墨而又細膩入微地描寫白妞的說書藝術了。這大段藝術描寫的最顯著的特徵是充分發揮了審美感知中的通感功能。錢鍾書先生對通感作了這樣精當的說明:「在日常經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動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諸如此類在普通語言里經常出現。譬如我們說『光亮』,也說『響亮』,把形容光輝的『亮』字轉移到聲響上去,就彷彿視覺和聽覺在這一點上無分彼此。又譬如『熱鬧』和『冷靜』那兩個詞語也表示 『熱』和『鬧』、『冷』和『靜』,在感覺上有通同一氣之處,牢牢結合在一起」(《舊文四篇》)。通感的心理功能的發揮會使審美感受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
首先,作者逼真地描摹聲音,以此作為基礎去進行通感聯覺。而作者描摹聲音又首先著眼於聲音的高低疾徐、抑揚亢墜。作者體驗和感受最深的是聲音的節奏、旋律,高遏行雲,細若游絲,跌宕變幻,搖曳生姿。起音平平,「初不甚大」,「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達到高峰,則「陡然一落」,造成盤旋。嗣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在似乎寂然之時,猛然迸發一聲,諸聲並起,進入高潮,相互融混,莫之能辨。在高潮沒有盤桓多時,「人弦俱寂」,收束在戛然一聲之中。整個描述,逼真傳神,聲音起落多變,文情則頓挫多姿,體現出作者善於感知對象的審美敏感和觸須的細微。
更妙的是,描述過程中的審美通感。「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這是描述細微聲的妙境,作者從聽眾的感受著眼,以熨平內臟的舒坦、吃人參果的味覺暢快,用官能的感觸體驗,表現說書的藝術魅力,其審美效應側重在音樂洗禮的感化作用。
在描述高音區時,作者以不斷翻進的筆觸,以音域的節節高起,帶動審美感受的步步翻上。白妞 「越唱越高」,卻能「忽然拔一個尖兒」,並能在「那極高的地方」,「回環轉折」。聽眾從心理上似乎以為白妞的聲音難以再高,她卻在「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聲音的不斷翻高就把聽眾的心理感受不斷更新,在難以逆料的「那知」中,激發聽眾的審美驚喜感。所有這些描述顯示了作者摹擬的細微深入,然而,他猶覺不夠,於是審美感受由聽覺迅速向視覺推移,把聽覺形象轉化為、凝固成視覺形象,在視覺形象上促使人們具體、真切地體驗、領略聽覺形象的精妙絕倫。「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作者以翻險越奇的泰山登高的具體的實感性很強的情景來描述聲音的翻高,以視覺形象的感受來體驗難以言傳的聽覺形象。
白妞由最高音區翻跌下來,作者又描述道:「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作者用飛蛇盤旋山峰之間的幻想景象,以即目之景摹擬接耳之音,把聽覺形象婉轉柔美,表現得曲盡其致。
隨後,白妞的演唱在經過低音盤旋後,如銀瓶乍破似地突進到高潮。「約有兩三分鍾之久,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里仍然用通感,但表現內容更加豐富。如果說,泰山登高、黃山盤蛇,是著眼於形、態,那麼,這里的東洋煙火,不僅兼形,而且兼色。東洋煙火,使聽眾看到了它的放射型的形狀,又看到了它光影迷亂的色彩。白妞說書的迷人唱腔足以令人陶醉了。
總之,作者運用遠鋪近染、視聽通感,寫透了白妞說書的藝術魅力。經過作者的匠心經營,白妞說書的藝術描寫化為有形的語言形象,就足以勾懾讀者的魂魄了。白妞獻藝,誠然令人嘆為觀止,劉鶚的藝術才能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⑻ 《絕唱》選自清朝末年誰創作的長篇小說《老殘游記》
劉鶚
⑼ 《絕唱》一文中採用的寫作手法是什麼
《絕唱》是劉鄂《老殘游記》中最精彩的選 段。之所以精彩,除了作者清新生動的文筆,細 膩深刻的描寫,恰當而又聯想豐富的比喻之 外,作者主要採用了層層襯托葉扶花,步步鋪 墊星烘月的手法,讓讀者有如臨其境,如見其 人,如聞其聲,彷彿我們都親身感受了一次王 小玉的「絕唱」。 首先從結構上來看,節選的《絕唱》分為兩 部分。第一部分是白妞(王小玉)出場前,第二 部分寫白妞出場及演唱。第一部分作者沒有讓 白妞出場,是在盡情地進行鋪墊,是綠葉搖曳, 兒。」說道具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所以「偌大 的個戲台,空空洞洞,別無他物,看了不覺有些 好笑。」但這「好笑」的字里行間藏的是對白妞 演唱的贊頌,道具越是簡單,就更能突出白妞 演唱的精湛,文中還有一處看似不在意地寫了 道具的簡單,實際上更是作者深運的匠心— 這是在白妞的出場時寫到的「只是兩片頑鐵」, 兩片鐵,可是到了白妞手裡,這「兩片頑鐵」「丁 當了幾聲」,「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白妞技 口夏卧龍 大肆渲染,可謂繁葉婆婆。然後在第二部分里, 讓白妞出場,是紅花綻開於綠葉之里,分外燦 爛;是明月升起於群星之中,一瀉輝煌。結構上 自然地鋪墊,使文章層次、脈絡清(本文共計2頁)......[繼續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