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塘坊遺址

塘坊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18 01:37:29

⑴ 三元里抗英遺址

地球來亞洲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源白雲區三元里抗英大街三元里古廟~裡面保存了好多以前抗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東西。我家就住附近。門票好像兩塊。學生證好像不用錢。還有三元里抗英大街的那個指路牌子附近有一個澳之星超市。走出那個牌坊。你可以看見那裡有一座紀念的碑立在那裡。

全部手打字出來的。。。

⑵ 銀川城的歷史遺址

銀川建城已有2121年。因其西夏古都、回族風情、塞上江南的三大特色,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躋身全國110座歷史文化名城之列。古城內分布著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它們反映了銀川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和變化。隨著歲月的推移,銀川市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逐漸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為此,銀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先後投巨資維修保護西夏陵、賀蘭山岩畫、玉皇閣、鼓樓、南門樓等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以來,銀川市文化部門根據銀川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情況,綜合各方資料,並經過專家論證會討論,選擇了能反映銀川城市發展的第一批12處標識點,這12個標示點都是明清時期文化遺存,其中城門舊址7處,官府舊址3處,文廟舊址(明代)1處,回紇清真寺舊址(明代)1處。
清和門舊址(明) 清和門舊址位於今銀川市解放東街與清和街交匯處,為銀川古城東城門,俗稱「東門」,城門上建有清和樓,據《乾隆寧夏府志》載,始築於西夏時期,元、明、清三代延續之,清乾隆三年(1739年)毀於地震,五年(1741年)重修,並在原址基礎上將城門和城牆向內移動近20米,即現址。20世紀60年代被拆除。
朝陽門舊址(明)
朝陽門舊址位於銀川市勝利北街與南橋巷交匯處北側,為明清時期銀川舊城南關門,1944年籌建銀川市時,寧夏省主席馬鴻逵對其進行了改建,稱為「勝利門」,因城樓下設雙門而被民間俗稱為「雙城門」,1966年被拆毀。
光化門舊址(明)
光化門舊址位於銀川市利民街與南薰路的交匯處,為銀川舊城西南門,俗稱「小南門」,始建於西夏時期,元末棄之,明正統九年(1444年)「復修築西棄之半」時重建,上建光化樓,清乾隆三年(1739年)毀於地震,乾隆五年重修,20世紀60年代被拆除。
鎮遠門舊址(明)
鎮遠門舊址位於銀川市解放西街與鳳凰街的交匯處,為銀川舊城西城門,俗稱「西門」,上建鎮遠樓,據《乾隆寧夏府志》載,始築於西夏時期,元末曾東移至今進寧街與解放西街交匯處,明正統九年(1444年)西移回原處,清乾隆三年(1739年)毀於地震,五年(1741年)重修,並在原址基礎上將城門和城牆向內移動近20米,即現址。20世紀70年代被拆除。
振武門舊址(明)
振武門舊址位於北京東路南側的實驗中學和自治區地震局之間,為銀川舊城西北門,俗稱「小北門」,始建於西夏,元末廢棄,明正統九年(1444年)「復修築西棄之半」時重建,上建有振武樓,清乾隆三年(1739年)毀於地震,乾隆五年重修,同治二年(1863年)被封堵,20世紀60年代被拆除。
德勝門舊址(明)
德勝門舊址位於銀川市中山北街與北京東路交匯處,為銀川舊城北城門,俗稱「北門」或「北關門」。據《乾隆寧夏府志》載,始築於西夏時期,元、明、清三朝代延續之,清乾隆三年(1739年)毀於地震,五年(1741年)重修,並在原址基礎上將城門和城牆向內移動近20米,即現址。20世紀60年代被拆除。
慶王府舊址(明)
慶王府舊址位於中山南街以西,步行街以東,解放東街至新華街之間的區域。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慶靖王朱旃在此建府邸。據《嘉靖寧夏新志》載「簫牆高一丈三尺,周二里」。南門一座曰「欞星門」,府內建有王宮、東宮、西宮、承運殿、後殿、慶王廟、書堂等宮殿廟堂和後花園等,是當時寧夏鎮城內重要的政治中心。毀於明末兵燹。
都察院舊址(明)
都察院舊址據《嘉靖寧夏新志》載,都察院在儒學西,即今解放西街馨園一帶。為明清時期中央派駐寧夏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的機構。民國時期為寧夏省委員會所在地。
帥府舊址(明)
帥府舊址位於興慶區玉皇閣北街建材巷內,據《嘉靖寧夏新志》載,帥府在德勝門內大街西,即今銀川第一職業中專學校處。明代稱帥府,清初為寧夏總兵官署,民國為寧夏護軍使屬,即寧夏鎮守署。現一職院內還遺留有當年的水井遺址,稱為「帥府井」。
文廟(學宮)舊址(明、清)
文廟(學宮)舊址位於今銀川市興慶區文化東街北側的銀川市第十五中學(老二中)院內。明永樂年間始建,為衛學所在地,成化六年以後多次重修,清代增修,由大成殿(文廟)、東西廡殿、戟門、角門更衣廳、省牲所、柵欄牌坊、名宦祠、講堂、明倫堂、尊經閣、府學教授署、寧夏縣學官署、寧朔縣學官署等建築組成,乾隆三年毀於地震,乾隆四年重修。是一處集祭祀先孔和府學教育於一體的龐大的教育建築群。
回紇清真寺舊址(明)
回紇清真寺舊址位於今解放東街永康南巷口老市委大院東側,為迄今志書中所見寧夏城中最早的清真寺。《宣德寧夏志》稱「回紇禮拜寺,永樂間御馬少監者哈孫所建」。《銀川小志》稱「回紇禮拜寺,在城內寧靜寺北。(乾隆三年)震災後盡坍。回回重建。殿宇巍煥工麗。正殿供萬歲牌,不設別像。每逢七日,回回俱到寺中禮拜。白布裹首,去鞋,口喃喃番經」。

⑶ 成都又現街坊遺址保存完好嗎

前店後坊、街道縱橫、排水溝高低起伏……近日,在春熙路旁,城守街一處建築工地的地面「揭開」後,星羅棋布的城市建築「浮出」地面,這些從晚唐五代一直延續到了南宋早中期的街坊,不難讓人聯想到唐宋時期,春熙路上「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景象。

1.45米寬道路保存完好 城市巷戰發揮作用

遺址中,一段保存最為完好的道路,磚塊豎立鋪設呈現出W形狀,堅固耐用,至今難見斷紋。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現場負責人江濤介紹,這段道路修建於南宋早中期,寬只有1.45米,目前揭露的長度有49米左右。在現在的人看來,一個城市的商業區,這么窄的路有些不合常理,但對於現場考古人員來說,這些道路寬度在文獻中可以得到印證。

江濤說,文獻中記載,元蒙大軍攻入成都後,當地老百姓奮起反抗,家家戶戶將桌子、椅子扔到了街道上,阻塞了城市交通道路,展開了一場巷戰。而要將1.45米寬的道路阻斷,顯然是比較輕松的。不過,這些狹窄的街道也與當時的規劃有關系,以及春熙路在當時或許已經寸土寸金,用地還是比較緊張的。

發掘區內,排水溝隨處可見,這些排水設施從晚唐五代開始修建,反反復復修了4次。沿著這些排水溝的脈絡,兩百多米外的江南館遺址顯然近在咫尺,根據這些排水設施的性質,考古人員推測,這里和江南館街坊遺址性質相仿,與旁邊一醫院當年挖掘的排水溝一起,能夠連成一片。

來源:成都商報

⑷ 昌樂營丘古城遺址

昌樂位於山東濰坊市郊。古稱營丘,是姜尚(子牙)的故里,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宋建隆三年始稱昌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聞名遐邇的「藍寶石之鄉」,其藍寶石位居國內第一、世界第四。有全國唯一的和最大的國家級寶石市場-----「中國寶石城」。另外昌樂還是「木魚石」的重要產地。

昌樂更是不可不游的石文化旅遊勝地。昌樂境內有古文物遺址145處。其中大汶口文化遺址20處,龍山文化遺址57處,岳石文化遺址7處,商周文化遺址61處。其中營丘古城遺址是周文王十三年姜太公呂望始封於齊的首都。

昌樂政府正在與中國文化信息協會石文化專業委員會共同籌辦首屆中國昌樂國際石文化節活動。擁數四十餘座罕見的古火山口、沂蒙山,與著名的山旺化石共著一山。同時毗鄰北方重要的奇石集散地臨朐。

⑸ 成都發現唐宋街坊遺址了嗎

近日,在成都春熙路旁,城守街一處建築工地的地面「揭開」後,星羅棋布的城市建築「浮出」地面,這些從晚唐五代一直延續到了南宋早中期的街坊,不難讓人聯想到唐宋時期,春熙路上「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景象。

進入考古工地,6間房址的遺址清晰暴露在地面上,這種12平米左右的房屋,採用前店後坊的功能分區,不難讓人想像,臨街一側商人叫賣吆喝,後面工人緊張加工商品。泥土中,夾雜著一些當時人們生活器具,其中以碗為主,還有一些瓶、香爐、盞等,以及一些錢幣。不過,這些都是琉璃廠等本地窯廠燒制的。

遺址中,一段保存最為完好的道路,磚塊豎立鋪設呈現出W形狀,堅固耐用,至今難見斷紋。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現場負責人江濤介紹,這段道路修建於南宋早中期,寬只有1.45米,目前揭露的長度有49米左右。在現在的人看來,一個城市的商業區,這么窄的路有些不合常理,但對於現場考古人員來說,這些道路寬度在文獻中可以得到印證。

江濤說,文獻中記載,元蒙大軍攻入成都後,當地老百姓奮起反抗,家家戶戶將桌子、椅子扔到了街道上,阻塞了城市交通道路,展開了一場巷戰。而要將1.45米寬的道路阻斷,顯然是比較輕松的。不過,這些狹窄的街道也與當時的規劃有關系,以及春熙路在當時或許已經寸土寸金,用地還是比較緊張的。

發掘區內,排水溝隨處可見,這些排水設施從晚唐五代開始修建,反反復復修了4次。沿著這些排水溝的脈絡,兩百多米外的江南館遺址顯然近在咫尺,根據這些排水設施的性質,考古人員推測,這里和江南館街坊遺址性質相仿,與旁邊一醫院當年挖掘的排水溝一起,能夠連成一片。

這里同樣屬於當年富春坊一帶的商業中心,也就是傳說中唐玄宗夢中買酒的地方。考古專家介紹,唐末名將高駢建羅城之後,成都的城市中心開始從天府廣場一帶發展到了春熙路一帶,這里發掘的遺址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為了解春熙路片區城市的布局提供了更多的資料,這些基礎設施縱橫交錯,屬於富春坊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復原古代成都城市面貌、了解它的建築方式、分析城市功能分區都有重要的意義。

⑹ 天津遺址有哪些

首先告訴你,大沽炮台遺址還在,大沽口炮台位於天津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與渤海的交匯處,是「外接深洋,內系海口」的「海門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門戶,海防要隘。炮台始建於明代後期,清代多次進行整。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6月,八國聯軍向大沽炮台發起猛烈轟擊,天津軍民不畏列強,浴血鏖戰,終因炮台彈葯爆炸起火,炮台失守。大沽口炮台現存炮台遺址3座,以「威、鎮、海」三字命名。大沽口炮台已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歷史見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津是一座既蘊涵古都風韻,又富有現代氣息的大都市。悠久的歷史為天津留下了許多極具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勝跡。漫步城中,那堪稱「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幢幢風格迥異的小洋樓、古樸典雅的天津老城、逶迤穿城而過的海河風光帶,異彩紛呈的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領人流連駐足;市郊風光秀麗的山林湖泊、綠樹環抱的深山古剎,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更是中外客人游覽觀光的好地方。天津還有如下風景名勝區,如果你時間充沛的話,不妨去玩玩,好玩的地方還是蠻多的!!

古文化街
初來乍到,想大致領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那最佳去處莫過於古文化街了。穿過「津門故里」的大牌坊,是600米的仿清建築群,出自數十位書法界名人之手的百塊匾額和楹聯,充滿翰墨氣息,猶如百家書法展覽。在這條街上出售古玩玉器、古舊書籍、傳統手工藝製品和民俗用品,天津的民間藝術品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劉氏磚刻在此設有專店。

天後宮(民俗博物館)
俗稱娘娘宮,座落在天津三岔河西岸、古文化街中心。始建元代(1326年)。這座海神廟與中國沿海一些城市的「媽祖廟」相同,都是供奉一位傳說中的神女。天後宮最初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舉行酬神演出和聚會場所,每逢天妃誕辰(農歷3月23日),舉行「皇會」表演龍燈、戲曲、旱船,百戲雲集,萬人空 巷。現辟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為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民祥地。

廣東會館(天津戲劇博物館)
位於天津老城中心,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為四合院式建築,戲樓建造獨特,是中國罕見的木結構建築藝術珍品。1912年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曾在這里演講。現已辟為天津戲劇博物館。

呂祖堂(天津義和團紀念館)
位於紅橋區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號。是清代供奉呂洞賓的道觀。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著名的義和團首領曹福田在這里設總壇口,成為當時義和團活動的中心。1985年修復後建立「天津義和團紀念館」。

石家大院
位於西青區場柳青鎮。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始建於1875年,佔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一宅」之稱。現辟為楊柳青民俗博物館。藏有大量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磚雕等民間藝術珍品。

文廟
明代廟,是奉祀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位於南開區東門內大街。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為市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李叔同故居及書法碑林
李叔同是中國著名的近代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同時也是享譽海內外的佛教高僧。 天津是李叔同的故鄉。他的故居在海河岸邊的河北區糧店後街60號院內。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築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紀念這位生長在天津的中國近代文化大師,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書法碑林河北區宙緯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園林式建築,鐫刻著大師中晚期書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師銅塑像巍然矗立其間。碑林還刻有眾多著名書法家的詠懷之作。

梁啟超故居與飲冰室書齋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他的故所和飲冰室書齋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區第一工人文化宮附近的民族路上。1924年,在他原寓所西側,由義大利建築白羅尼歐設計,建成一幢名為「飲冰室」書齋的灰色兩層洋樓,粱啟超後期許多重要著作是在這里撰寫的。

霍元甲故居和陵園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術技藝和強烈的愛國精神享譽中外。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這是一個青瓦土坯牆普通農舍式的院落,房屋內陳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如有錯誤請見諒

⑺ 三國時期遺址

四川多。。全是蜀漢的
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一)、市區:
1.衣冠廟/在武侯祠南約1.5公里處,其得名源於此地原有關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萬里橋和衣冠廟之間原有一座墓,人們認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為桓侯巷。
3.萬里橋/成都南門原大橋名叫萬里橋,其橋為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國後,人們一直稱其為萬里橋。此橋今已不存。
4.諸葛井/成都江南館街有一井,人們稱為諸葛井,相傳為諸葛亮所開鑿。井旁曾修有諸葛祠,現井、祠皆毀。
5.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
6.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
7.黃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間曾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於是人們在此修建了黃忠祠,塑黃忠像。「文革」中黃忠祠、墓被毀。
8.洗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相傳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清初,塘邊尚有「漢順平侯洗馬池」的刻石。現塘池被填平。
9.向寵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園內,現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區和平鄉九里村,殘存有一條長2000多米、寬7~8米的土埂,這就是人們稱為九里堤或者諸葛堤的遺跡。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提高糧食產量,住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宋代太守劉熙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
11.張飛營/在成都龍泉驛區。這里原為漢、唐時期的古驛站,張飛營遺址就在驛站口旁邊的山上。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唐、宋時,這里有「古張飛營」石碑,現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彌牟鎮八陣圖遺址/明代已毀壞過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補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當時佔地36畝4分4厘,當時還存71壘。1981年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存4壘,每壘高3米多。
2.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即升庵祠內收藏有原彌牟鎮武侯祠的「八陣圖碑記」明碑。碑高185厘米,寬115厘米,碑帽及篆書碑額已失,僅存碑身。碑文為陰刻楷書。
3.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處。新都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楊瞻立的「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馬維祺曾在墓前建馬超祠,並親書碑一通。如今馬超祠已被毀,墓僅存方圓百米的土堆。馬超祠舊址蓋起了一所馬超小學,明楊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雙流
1.葛陌/在雙流縣北4公里,金花、永福鄉交界處,為諸葛亮舊居。此處原有葛陌廟,已毀,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
2.大口井/九江鄉大井村,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張飛頭/又名「福頭」,在太平鄉與簡陽縣武廟鄉交界處。
4.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以兵1200守衛。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

(五)、大邑
1.趙雲墓和趙雲廟/趙雲死後下葬於大邑縣城東銀屏山麓。趙雲墓依山而建,狀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
2.鶴鳴山/鶴鳴山在大邑縣城北15公里處,張陵曾修道於山中。

(六)、邛崍
1.臨邛火井遺址/在火井鄉,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煉鐵。
2.孔明鄉/今孔明鄉。
3.邛雅驛道遺址

(七)、蒲江
1.太清觀遺址/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區:
1、德陽市
(1)德陽市:
a.秦宓墓宅(德陽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廣漢市:
a.張任墓(金雁橋西北側北外鄉桅桿村)
b.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
c.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

(3)綿竹市:
a.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市城西郊)
b.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城區關岳廟內出土,鐫刻於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

(4)羅江縣:
a.白馬關(羅江縣白馬山上)
b.龐統墓、祠(羅江縣白馬關山)
c.落鳳坡(羅江縣北2公里處)

2、綿陽市
(1)綿陽市:
a.蔣琬墓、祠(綿陽市城西郊西山)

(2)梓潼縣:
a.七曲山大廟(梓潼縣城北9公里處)
b.卧龍山諸葛亮北伐遺跡(有諸葛寨、八卦井、武侯廟、飲馬池等)
c.翠雲廊(從梓潼到劍閣、閬中的數百里古道,有張飛柏、阿斗柏等)

(3)江油市:
a.陰平郡縣遺址(江油縣小溪壩鄉陰平壩,現有皇後山、點將台等)

(4)平武縣:
a.古江油關(平武縣南壩鎮)
b.李氏夫人墓(蜀漢江油關守將馬邈降魏,其夫人自縊,曾有李氏夫人祠,墓碑尚存)

3、廣元市
(1)廣元市:
a.葭萌古城(即葭萌關、昭化古城,廣元市南30公里昭化城牛頭山東北麓)
b.費禕墓(昭化古城西門外)
c.明月峽古棧道(廣元市朝天區)

(2)劍閣縣:
a.鄧艾墓、鄧艾廟(劍閣縣城北10餘公里北廟鄉孤玉山)
b.劍門關(劍閣縣城北30公里大劍山)
c.姜維墓(劍門關旁)

(3)青川縣:
a.陰平古道(相傳在摩天嶺有孔明碑)
b.鄧艾廟與武侯祠(三鍋石鄉西陽壩)

4、南充市
(1)南充市:
a.譙周墓(南充市文化宮內)
b.陳壽萬卷樓(南充城西1公里處果山)
c.王平墓(南充市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

(2)閬中市:
a.張桓侯祠(閬中縣城內)
b.嚴顏寺(花冠鄉天冒水山腰)
c.瓦口關(閬中縣雙山埡)

5、瀘州市
a.瀘州武侯祠(瀘州市城西忠山)

6、樂山市
(1)夾江縣:
a.諸葛亮點將台(在夾江縣城西,距千佛岩500米處)
b.龐坡洞(傳說是龐德公隱居處)
c.漢柏(傳說為龐德公所植,在木城鄉漢柏村石面渡附近)

7、雅安市
(1)蘆山縣:
a.姜維墓(蘆山縣城東北鳳凰山);
b.姜城故址(蘆山縣城關);
c.姜慶樓(廬山縣城南街姜侯祠內)

(2)漢源縣:
a.孟獲城遺址(漢源縣城東75公里處)

8、宜賓市
(1)南溪縣:
a.桓侯宮(俗稱張爺廟,在縣城三元街)

9.達州市
(1)渠縣:
a.八蒙山古戰場(在縣東北3.5公里處,相傳張飛與張合在此交鋒,有張飛立馬銘,曾建有桓侯廟);

(2)彭水縣:
a.張飛刁斗(傳有張飛銘文);
b.張飛妍石刻(傳說有張飛手指刻字,在太原鄉英光村石彭公路西側)

⑻ 丹東市古廟遺址分布


古廟的遺址,不太清楚,但是丹東地圖中帶廟的地址都在上圖中了,請採納,謝謝!

⑼ 北京 清朝的遺跡

你可以到網上搜一搜王府什麼的,北京的王府還比較多.
恭親王府:有兩處,一在鐵獅子內胡同,另一容在前海西街17號,是目前王府中規模最大,保護最好的一座王府。
醇親王府:有兩處,一是西城太平湖,另一是後海北沿。
慶親王府:慶親王府西城區定阜街3號。
怡親王府:在朝內大街路北科學出版社所在地。
禮親王府:在今西黃城根南街路西大醬坊胡同東口路北。
睿親王府:有兩處,一在東華門池南普度寺,另一在外交部街今124中學。
豫親王府(信郡王府):在東單三條今東城區帥府園東口,今天協和醫院的位置。
肅親王府:原在東交民巷,《辛丑條約》簽訂後劃為使館界,王府遷至北新橋南船板胡同。
鄭親王府:鄭親王府位於西城區大木倉胡同。
庄親王府:庄親王府原在西四北太平倉,向北直到麻狀元胡同。
順承郡王府:順承郡王府位於西城區趙登禹路太平橋大街路西。
克勤郡王府:克勤郡王府(衍禧郡王府、平郡王府)克勤郡王府位於西城區新文化街(原石駙馬大街)西口路北。

⑽ 關於唐長安遺址

唐長安城的面積達83.1平方公里,按中軸對稱布局,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組成。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劃分出110座里坊。此外還有東市、西市等大型工商業區和芙蓉園等人工園林。城市總體規劃整齊,布局嚴整,堪稱中國古代都城的典範。

長安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2米,周長36.7公里。城牆寬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築,城門處的牆段還砌有磚壁。目前城牆和其外側的城壕已基本被毀,僅在北面的玄武門和南面的安華門附近留有部分殘垣。

長安城(外郭城)開十二座城門,南面正中為明德門,東西分別為啟夏門和安化門;東面正中為春明門,南北分別為延興門和通化門;西面正中為金光門,南
北分別為延平門和開遠門;北面的中段和東段分別與宮城北牆和大明宮南牆重合,西段中為景耀門,東西分別為芳林門和光化門。除正門明德門有五個門道外,其餘
各門均為三個門道。據實測,明德門址東西廣55.5米,南北長17.5米,每個門道寬5米。特別是明德們內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寬達150米至155米。其他的不通城門的大街寬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間,而順城街寬20米到25米。明德門原有台閣式門樓建築,唐末被朱全忠焚毀。

宮城位於郭城北部正中,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2820米,南北寬1492米,周長8.6公里。城四周有圍牆,南面正中開承天門(隋稱廣陽門),東西
分別是延喜門和安福門,北牆中部開玄武門。宮城分為三部分,正中為太極宮(隋稱大興宮),稱作「大內」,東側是東宮,為太子居所,西側是掖庭宮,為後宮人
員的住處。今天西安城內西五台和北城外自強西路北側鐵路中學內的土崗則是為數不多的大興宮城遺址。

皇城亦為長方形,位於宮城以南,其東西與宮城等長,南北寬1843米,周長9.2公里。城北與宮城城牆之間有一條橫街相隔,其餘三面辟有五門:南面
三門,中為朱雀門,兩側為安上門和含光門;東西面各一,分別為景風門和順義門。南面正中的朱雀門是正門,向南經朱雀大街與外郭城的明德門相通,向北與宮城
的承天門相對,構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軸線。城內有東西向街道7條,南北向5條,道路之間分布著中央官署和太廟、社稷等祭祀建築。

宮殿

唐長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宮殿,分別是太極宮(隋稱大興宮)、大明宮和興慶宮,
稱為「三大內」。其中「大內」就是宮城中的太極宮,是隋朝和初唐時期的皇帝居所和朝會之地。太極宮東西寬1285米,南北長1492米,面積約1.92平
方公里。宮內由南向北分為前朝、後寢和苑囿三塊區域。前朝的正殿為太極殿(隋稱大興殿),四周有廊廡圍成的巨大宮院,東西兩側建有官署。後寢的主殿是兩儀
殿(隋稱中華殿),周邊有萬春殿、千秋殿、甘露殿、神龍殿、安仁殿等殿堂。苑囿位於宮殿最後部,有亭台池沼等,其北的宮牆上有玄武門,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此。由於太極宮是隋文帝所建,所以裝飾等都較為簡朴。唐高宗繼位後,認為這里比較潮濕,於是搬到了大明宮居住。

大明宮位於太極宮東北方的龍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可俯瞰整座長安城。宮殿建於貞觀八年(634年),從唐高宗開始的歷代皇帝都在這里居住和處理朝政,稱為「東內」。宮城為中軸對稱格局,前部由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組成前朝的南北中軸線,後部以太液池為中心組成內庭,分布著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數十座殿宇樓閣。整座大明宮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2.5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是「三大內」中最大的一座。

興慶宮位於外郭城的東部,原是唐玄宗早年任臨淄王時的藩邸,開元二年(714年)改名為興慶宮。開元十四年(726年)進行了擴建,合並周圍的邸宅和寺院,於十六年(728年)竣工,稱為「南內」。天寶十三年(754年)又築宮牆和城樓,形成了一座小型城堡。同時還附外郭牆建造了一道北至大明宮,南至芙蓉園的夾城,方便宮內人員來往潛行。唐玄宗和楊貴妃長期在此居住,盛唐後地位降低,成為安置太上皇和太後的場所。

興慶宮南北長1250米,東西寬1075米,周長4.6公里,面積約1.35平方公里,規模在「三大內」中最小。宮牆四面設門,正門興慶門在西牆偏
北處。宮內以園林為主,且不按中軸對稱布局,因此具有離宮的性質。其南部主要是龍池,周邊有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亭台樓閣。北部有興慶殿、南
薰殿、長慶殿、大同殿等一組宮殿。唐末興慶宮毀於戰火,1958年遺址改造為公園,並興建了阿倍仲麻呂紀念碑等。

外郭

外郭城內有南北向大街8條,東西向大街14條。街道的兩側都設排水溝,並種植榆、槐等行道樹。其中通往南三門和連接東西六門的六條大街是主幹道,寬度大都在百米以上。最寬的朱雀大街達155米,是城市的南北中軸線,以之為分界,城東屬於萬年縣,城西屬於長安縣。

縱橫交錯的道路將外郭城分作了110坊(隋稱「里」)。各坊面積不一,南北長在500-838米之間,東西寬在550-1125米之間。每座坊的四
周都築有圍牆,大坊一般開四門,內設十字街,小坊則開東西二門,設一橫街,街寬都在15米左右。根據考古發掘了解,十字街將一坊分為四區,在每一區內都還
有一小十字巷,把整座坊分成十六個小塊,分布著民宅、官邸、寺院和道觀等。各坊均採取封閉式管理,坊門有衛兵把守,晚間會實行宵禁,其中著名的里坊有親城坊。

長安城中遍布著佛寺和道觀,總持寺、庄嚴寺、興善寺、玄都觀等都占據整坊之地。其它著名的慈恩寺(大雁塔)、薦福寺(小雁塔)、青龍寺等也都擁有大片地皮。考古過程中還發現了城內的許多隋唐窯藏,其中何家村(興化坊)出土的271件金銀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出土唐代金銀器數量最多、價值最高的一批。

外郭城內有東市(隋稱都會市)、西市(隋稱利人市)兩座市場,各占兩坊之地。兩市大小幾乎完全相同,南北長約1025米,東西寬約927米。市場有
圍牆,開八扇門,內有井字形街道和沿牆街道,將市內分為9區。每個區都四面臨街,店鋪沿街而設,有飲食店、珠寶店和手工業作坊等。長安城的商業大都集中在
這兩座市場,其它各坊內也有一些零散的商業設施。

長安城內主要有四條溝渠,名龍首、清明、永安和漕渠,分別從東南西三面引渭河的支流入城,提供生活和環境用水。前三渠開鑿於隋初開皇三年(583年),漕渠開鑿於唐天寶元年(742年)。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