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
⑴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怎麼樣
10塊錢一抄位說起來還真是不貴,但是進去以後,把每件展品仔細看過一邊之後,也就花了20分鍾不到。因為是外行人,看著那些展品沒有什麼興趣。當時在外面還有一個什麼關於地圖的臨時展覽。總體覺得這臨時展覽辦的不怎麼樣,一直以為就算是臨時的展覽也應該和常設展覽有一定聯系,結果這里的哪都不挨著哪兒,不知道是什麼思路。裡面環境很好,沒什麼人,很安靜,喜歡這類展覽的人可以安心慢慢看,不用擔心擁擠。
⑵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周幾休息
全年無休
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王府井大街東方廣場地下商城第一街,通往地鐵的通道處
門票:10元
電話:85186306
開放時間:10:00-16:30(周一至周五)
10:00-18:30(周六、周日)
⑶ 王府井大街的歷史淵源
據清光緒十一年《京師坊巷志稿》記載,北京內外城共有水井數1258個,大多水質咸苦,只有極少數甘甜,能飲用的不多,而十王府井則在甘冽可用之中。
在威莎(WEEKEND)店之前有用鐵鏈子圈起的井蓋,記錄著王府井得名的緣由。此街始建於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歷有「十王府街」、「王府大街」之稱。據考證,得名「王府井」,淵於明中葉以來街上的一口水井。
《乾隆京城全圖》和民國2年(公元1913年)《實測北京內外城地圖》均繪該街只有一井並明示位於此處。此井上世紀二十年代被湮沒,1998年王府井大街整修改造時被發現,1999年9月9日進行了保護,井可以說是這條街的根。其實還有更古老的遺存,1996年東方廣場施工,發現了舊石器晚期距今二萬五千年的文化遺址,距地表十二米,有兩層灰褐色文化層,表明古人類曾在王府井地區生活、棲息,在約兩千平方米的面積上,發現了兩千多件文物,這也是首次在國際大都市中心發現了古人類文化遺存。
有這樣一條街,歷史悠久而表現得很傳統、很古樸,居於繁華鬧市而表現得很時尚、很前衛;這條街,包容古老的商業文明,創立了聞名天下的許多中華老字型大小,這條街,吸收外來的西方文化,聚集了全球著名跨國公司的許多知名品牌;這條街,中外國家的領導人、大富豪經常光顧,奢侈消費品常有識貨人,平民百姓、外地遊客穿梭其間,喜歡逗留,可以買到居家過日子的各種普通商品;古老的,隨著歲月更迭,日見其滄桑,新潮的,追著時代的速度,愈秀出風采;為輝煌的歷史年輪,它有足夠的資格自豪,為繁華的現實光環,它有無限的信心驕傲……這就是北京王府井大街。
近幾年,王府井發展更快,從南口北京飯店入街北行,只見牌匾高懸,店鋪森然,人頭攢動,如流水一般,從早到晚,每天進入這條街的中外顧客多達百萬人次。這條大街現在已經擁有了亞洲最大的商業樓宇,密度最大、最集中的大型商場、賓館與專賣店。王府井還是國內商業旅行社聯結最近的大型購物場所,國有品牌、老字型大小最集中之地。這條充滿現代氣息、高品位、高標準的國際化中心商業街,與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結為友好姊妹街,使它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百貨大樓、外文書店、丹耀大廈、工美大樓、王府女子百貨商店、穆斯林大廈、新東安市場與盛錫福、同升和、東來
⑷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位於東城區王府井大街東方廣場第一街地下回三層。1996年12月14日,北京大答學學者岳升陽在王府井施工工地發現黑色碳跡、動物碎骨及人工打造石片,1996年12月31日,考古隊對2000餘平米的遺址進行了8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出土文化遺物2000餘件,為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遺址,展示中國首都北京悠久的人類文化,東城區人民政府與李嘉誠先生共同投資興建了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並2001年12月28日正式對觀眾開放。
注冊資本:5萬人民幣
⑸ 北京王府井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到央美怎麼走
公交線路自:地鐵1號線 → 地鐵10號線 → 132路,全程約15.0公里
1、從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步行約250米,到達王府井站
2、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4站, 到達國貿站
3、步行約150米,換乘地鐵10號線
4、乘坐地鐵10號線,經過7站, 到達太陽宮站
5、步行約50米,到達夏家園站
6、乘坐132路,經過5站, 到達花家地南街站
7、步行約160米,到達中央美術學院
⑹ 從西紅門坐地鐵到北京古人類文化遺址需要多長時間
估計半個小時左右。
公交線路:地鐵4號線大興內線 → 地鐵1號線,全程約19.7公里
1、從西紅容門乘坐地鐵4號線大興線,經過9站, 到達西單站
2、步行約400米,換乘地鐵1號線
3、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3站, 到達王府井站
4、步行約330米,到達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
⑺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的館藏內容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中,最重要的展品是一塊約50平方米的2.5萬年前遺址地塊,其中蘊藏著古人類豐富的用火遺跡和大量的燒石、燒骨、石製品和動物化石。多年前,人們在王府井東方廣場工地發現了距今2.5萬年前的古人類遺址,專家們搶救發掘了其中800多平方米,並從中挑選了含有豐富古人類生活遺跡,較具保護價值的遺址地塊,將其切割成小塊,裝箱後從工地運走妥善保存;多年後,這些價值不菲的遺址地塊又被請到建好的博物館內,一塊一塊重新拼湊復原。據說,當時因為怕破壞遺址地塊里的寶貝文物,50平方米地塊的切割工作都是專家們人工完成,工作量非常大,裝箱時為了將來遺址地塊能毫發不損完璧歸趙,甚至還用上了石膏固定。 博物館內,以50平方米的遺址地塊為中心,四周陳設了大量的展品和圖片,其中包括石砧、石錘、骨鏟、骨片等2000多件2.5萬年前的骨製品和石製品,以及原始牛、蒙古草兔、斑鹿、安氏鴕鳥等動物骨骼化石,遺址地塊的東西兩面牆上的大型壁畫最為搶眼,這兩幅壁畫根據專家們的研究成果,真實再現了2.5萬年前古人類狩獵、製作工具、燒烤食物的生活場景。
鎮館之寶
走進博物館的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約50平方米的四方地塊。據講解員介紹,這就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王府井古人類2.5萬年前生活的遺址地層,這塊遺址距地表12米。當時在東方廣場施工現場,考古人員發現的遺址地層約2000平方米,共兩層,一層位於距地表11米處,另一層為距地表12米處。兩處遺址地層都含有炭屑、石器和骨製品、骨化石,這說明人類不止一次地來過此地。博物館展示給參觀者的是距地表12米的遺址地層。
我們看到這塊遺址地層呈黃褐色,土質和我們的土質大致相同。不過講解員介紹,當初這塊遺址剛剛被發現的時候,地層並不是這種黃褐色的顏色,而是一種紅顏色,這些年遺址地層暴露在空氣中就逐漸變成了這種顏色。
⑻ 「王府井」名稱的由來
「王府井」名稱的由來
明朝時期,這里建造了十個王府和三個公主府,故稱為王府大街。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新釐定地名,因街上有一眼甘冽甜美的水井,遂定名為王府井大街,一直沿用至今。
隋朝燕王府,北平王羅藝之帥府」就在這里,至今仍有帥府園之稱。羅藝是《隋唐演義》小說中羅成的父親,唐高宗封羅藝為燕王,總管幽州,在此建有燕王府。 至明代,隨著紫 禁城的興建,不少達官貴人在此修建王府,所以據《明成祖實錄》載,這里被稱十王府、王府街,民國時期,帝王時代結束,百姓漸漸淡忘了這些,在當時,百姓最主要的看重是吃喝住行,那時候的北京,老百姓打不起井,一般的井打出的水都是苦澀的,只能用做洗衣服、蒸飯,而飲用水都是去賣,在電視上我們也經常看到推著水車賣水的人,其實賣的水也不過是相比之下苦澀味道淡一些而已,而王府街旁西側有一口遠近聞名的優質甜水井,名為甜水,其實就是無色無味,相對來說,王府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
據清光緒十一年《京師坊巷志稿》記載,北京內外城共有水井數一千二百五十八個,大多水質咸苦,只有極少數甘甜,能飲用的不多,而十王府井則在甘冽可用之中。在威莎(WEEKEND)店之前有用鐵鏈子圈起的井蓋,記錄著王府井得名的緣由。此街始建於元代至元四年(公園一二六七年),歷有「十王府街」、「王府大街」之稱。據考證,得名「王府井」,淵於明中葉以來街上的一口水井。《乾隆京城全圖》和民國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實測北京內外城地圖》均繪該街只有一井並明示位於此處。此井上世紀二十年代被湮沒,一九九八年王府井大街整修改造時被發現,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進行了保護,井可以說是這條街的根。
其實還有更古老的遺存,一九九六年東方廣場施工,發現了舊石器晚期距今二萬五千年的文化遺址,距地表十二米,有兩層灰褐色文化層,表明古人類曾在王府井地區生活、棲息,在約兩千平方米的面積上,發現了兩千多件文物,這也是首次在國際大都市中心發現了古人類文化遺存。
王府井大街的歷史淵源
王府井大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當時是北京內城的一條重要南北通道;到15世紀初,這條大街稱「十王府」和「十王府街」;1905年,改十王府街為王府井大街,此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王府井大街的商業活動最早出現在15世紀中後期,到了1903年,在清朝八旗兵神機營廢棄的練兵場上建起東安市場。也就是在這前後,伴隨著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形成,一些為外國人服務的銀行、商號也落戶王府井。20世紀二、三十年代,王府井大街的商業進一步發展,躋身於北京四大商業區行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里,中國一度實行計劃經濟,當時的王府井大街是中國最著名的商業街,共有商場101家,商業設施規模約9萬平米,以 「買全國,賣全國」的經營模式而聞名國內外,到北京的遊客必到王府井,北京人購物也以王府井為首選。
⑼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的簡介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座落在北京東方廣場地下發掘出的最早的古人類遺址,再現2萬5千年前斑鹿跳躍、鴕鳥歡騰、望山聽水、狩獵生息景象,展示「北京人」狩獵、燒火、製造工具的痕跡。在博物館300多平方米的展廳里,將陳列在原址發掘出土的石砧、石錘、石核、石片。參與展陳的還將有原始牛、斑鹿、鴕鳥、魚類等古生物的骨骼及2萬多年前人類製成的骨鏟、骨片等工具。 參觀者還能從這里看到更新世晚期人類用火的遺物和遺跡。展覽將配以大量的圖表和照片,在壁畫、雕塑的映襯下生動地展示出2萬5千年前古人類在今天王府井地區狩獵、做飯、休息、製造工具的生活場景。展館還精心為小參觀者准備了電腦觸摸屏等動手型的參觀項目。這一遺址是繼周口店北京猿人之後,在北京地區遠古人類遺存的又一重大發現。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於1996年發現,為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距今約2.4—2.5萬年,是古人類生活、狩獵的地方,有豐富的用火遺跡、燒石、動物化石等。是世界范圍內首次在國際大都市中心發現古人類文化遺存。遺址距地表12米,有兩層灰褐色古文化層。在約2000平方米的面積中,共出土文化遺物2000餘件。此處的石製品、骨製品和用火遺跡均保持出土時的原貌。專家認為它與幾十萬年前周口店北京人文化和山頂洞人文化極有可能一脈相承。1996年12月28日被北京大學學生岳升陽發現,搶救性發掘之後,東方廣場有限公司和東城區人民政府共同投資,由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委員會、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共同籌備了博物館的展覽。
2001年12月博物館正式開館。館內陳列最重要的展品是一塊約50平方米的2.5萬年前的遺址地塊,其中蘊藏著古人類的用火遺跡和燒石、燒骨、石製品及動物化石。同時展陳的還有在原址發掘出土的石砧、石錘、石核、石片等物件,原始牛、斑鹿、鴕鳥、魚類等古生物的骨骼及2萬余年前古人類製成的骨鏟和骨片。展廳中的人造沙盤、掛畫及雕塑展示2.5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在今天的北京王府井地區狩獵、做飯、休息、製造工具的生活場景。
⑽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的介紹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位於東城區王府井大街東方廣場第一街地下三層。版1996年12月14日,北京大學學者岳升權陽在王府井施工工地發現黑色碳跡、動物碎骨及人工打造石片,1996年12月31日,考古隊對2000餘平米的遺址進行了8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出土文化遺物2000餘件,為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遺址,展示中國首都北京悠久的人類文化,東城區人民政府與李嘉誠先生共同投資興建了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並2001年12月28日正式對觀眾開放。